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吴双远(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南宁530007)[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各级领导干部是这场革命中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的信念、决心和行动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意义重大。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这种现象不改变,依法治国就难以真正落实。
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根本上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对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出的新要求,阐述领导干部缺乏法治素养的影响,并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提出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法治新时代领导干部法治素养[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20)04-0055-06DOI:10.19499/ki.45-1267/c.2020.04.010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的立论创新。
领导干部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他们的信念、决心、行动等综合构成的法治素养,成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行动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因此,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是新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代有兴革: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从1986年开始的“一五”普法提出的“法制观念”,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七五”普法规划提出的“法治素养”,这些说法的变化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而是对法治内涵认识的深化,是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律知识和法治能力等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
(一)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要适应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加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
加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
学法用法是指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时遵守法律法规并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加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建议。
首先,领导干部应该放在学习法律法规上的重要位置。
他们应该深入学习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熟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掌握行政执法的程序和要求。
只有通过系统学习和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其次,领导干部应当注重实践中的用法。
学习法律法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
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合法合规地开展工作,确保严格规范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此外,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咨询和支持体系。
给予领导干部在执法过程中的法律援助和指导。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培训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另外,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
法律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领导干部要积极践行法治原则,不断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意识的导向,坚持依法办事,做到严格执行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总之,加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是提高他们履职能力和规范行为的重要举措。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运用、建立支持体系以及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领导干部可以更好地履行职责,以法治思维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也有助于加强党和政府的法治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素养
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素养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应当也要具备足够的法治素养。
法治素养是指领导干部对法律及其实施的认知、理解,对法律尊重、遵守、维护的态度与表现,并在工作中能够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处理监管、协调、调处等事务,保证社会治理有序、公正和公平。
以下是我认为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素养。
一、执法必须符合法律原则领导干部执法时必须遵循法律原则,特别是公平、公正、适用、依法程序等原则。
公平和公正是执法的底线,任何执法行为都应当遵循公平和公正原则,不偏不倚,不徇私情。
适用原则则是指执法人员应当适用现有的法律规范,不能凭个人意志随意裁量。
依法程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执法行为都应当按照程序规定进行,不能违反程序规定随意行事。
二、法律观念要深入人心领导干部应当培养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并将其贯穿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将法律观念深入人心,将其纳入到决策方案、推进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同时以身作则,为下级干部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增强了整体组织的法制素养。
三、能够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应当具备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律是保障公正、公平、公开深受社会尊重的一种工具,领导干部可以运用这种工具解决问题,用法律的力量规范组织和个人的行为。
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提高整个组织的法治意识。
四、对法律敬畏和遵守领导干部应当对法律保持敬畏之心,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遵守法律规范。
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各项法律法规,将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严格自律、彻底遵守,不能轻视或违反任何的法律和规则。
领导干部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到法律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
五、切实加强法治知识培训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加强法治知识培训非常重要。
制定专门的法律培训计划,加强法律学习、注重实践,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同时,要重视现场教育、集中学习和经验交流,在日常工作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对法治工作的意识。
2024年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工作计划
2024年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工作计划一、背景和目标在法治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为此,我们制定了2024年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工作计划,旨在通过全面深入地学法用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计划的目标是:1.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
使领导干部明确法律对其权力行使的界限,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2. 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培养领导干部的法律思维方式,促进其在决策和管理中运用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
3. 健全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使其具备独立、公正、廉洁的司法观念和行为。
4.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推动全党全社会的法治建设,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重点内容与举措1. 法律知识培训(1)组织法律理论学习。
通过邀请法学专家、律师等开设专题讲座,引导领导干部深入了解宪法、法律法规和重要法律实务知识。
(2)开展法律案例研讨。
挑选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意义的法律案例,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分析研讨,通过案例学习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思维。
(3)进行法律实践教育。
组织领导干部参观法庭、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实践场所,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性和实践意义。
2. 法律意识教育(1)加强法治教育宣传。
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撰写宣传材料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党的法治政策和方针。
(2)开展法律责任教育。
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责任意识,明确其作为领导干部的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强化法律遵从和法律规范意识。
(3)推进法律规范化管理。
建立法规制度宣传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规宣传、法规解读和法规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遵从和法律意识。
3. 法治思维培养(1)开展法治思维培训。
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培养领导干部的法理逻辑思维和法治决策能力,引导其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法治思维。
(2)提升制度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随着中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要求。
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不断提升法治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推动国家法治进程。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加强法治教育、强化法治培训、建立健全法治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一、加强法治教育领导干部作为国家管理和决策的主要力量,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应当是非常深入和全面的。
加强法治教育,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基础。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学习法律知识。
领导干部需要通过系统的法学教育,学习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党纪党规等法律知识。
只有深入了解法律,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学习典型案例。
通过学习典型案例,领导干部能够更好地了解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避免犯法犯规的问题,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3.参与法制宣传教育。
领导干部应当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亲自带头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对法治的认识和意识。
二、强化法治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强化法治培训来达到。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培训。
定期举办针对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培训班,深入讲解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让领导干部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
2.法治思维培训。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法治思维水平。
3.法治素养培训。
培训领导干部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法治机制建立健全法治机制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健全领导干部法治考核机制。
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严格要求,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增强领导干部法治素养
增强领导干部法治素养
增强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1. 加强法治教育:通过组织法治培训、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法治意识。
2. 树立法治观念: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彻底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决不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3. 强化法治实践:鼓励领导干部积极参与法治实践,如参与立法、执法、司法等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氛围、弘扬法治精神等措施,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使领导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的熏陶和影响。
5. 建立法治考核机制:将法治素养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科学的法治考核机制,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之,增强领导干部法治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只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在新时代,法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法治思维,并能够将其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培养和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
思维,是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
二、推进法制思维的形成
领导干部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力量,必须要具备法制思维,以践行法律与法规为核心,建立法治意识。
要想实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从自身的工作职责出发,精通法律制度并结
合自己的行业实践,对法律作用与规范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法制思
维。
三、建立法律制度的权威性
为了保障法律权威,我们必须加强对法律的解读并建立法律权威。
领导干部应当积极
加强对全国法律的研究和理解,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应法律政策,并广泛宣传法律法规,
提升社会公众对法律意识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的威严性。
四、提高法治意识的认识
领导干部应当深化对法治思想的理解,认识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以深化法治理念,加强对法治的学习和实践。
同时加强对法制知识的学习,精神上建立法治信仰,使法
治成为治理社会的工具。
结论: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治理的任子,应当在培养和提升法治思维方面,持续加强学习,以深入了解法律政策并在工作实践中应用,如此才可以实现循序渐进地提升社会治理
能力的效果。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问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
1. 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理解不深刻,对法治的重要性缺乏清醒认识;
2. 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依据个人意志、经验或权力行使,不按法律程序和规范办事;
3.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较为常见,一些干部利用职权谋私、滥用权力等问题普遍存在。
整改措施:
1. 加强法律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组织相关培训班和法治讲座,使干部了解法律法规、原则和精神;
2.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运行规范和监督机制,明确权力运行的边界和程序。
健全内部审查机制,发现和处置违法违纪行为;
3. 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建立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树立干部守法意识和敬畏法纪的意识;
4. 强化监督制约,完善领导干部的问责机制。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和绩效评估机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5. 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共同筑牢法治意识防线。
通过上述整改措施,可以逐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加强
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确保干部依法办事,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提高干部法治意识和能力
提高干部法治意识和能力
提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
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提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
1. 加强法治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干部的法治教育,提高其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推进法治实践:鼓励干部在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法治实践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提高其法治实践能力。
3. 建立法治考核机制:将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纳入考核指标,通过考核促进干部提高法治意识和能力。
4. 加强监督和问责:加强对干部在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监督和问责,以强化其法治意识,推动其依法履职。
5. 培养法律专业人才:加强对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干部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和指导,提高其法治意识和能力。
总之,提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为了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他们在工作中的法律运用能力,制定了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入开展法律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法律教育培训活动,包括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座谈交流等,提高领导干部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保在工作中遵纪守法。
二、建立健全法律知识库
建立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库,包括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急需解决的法律问题等,为领导干部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咨询和支持,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各类法律事务。
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各类法治宣传活动,增强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引导他们自觉维护国家法律尊严,自觉维护社会法制权威。
四、加强法律监督和考核
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和考核机制,对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法律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和警示,形成强大的法律约束力。
五、加强法律援助与服务
建立领导干部法律援助和服务机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保障他们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将有力地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第 1 页共 1 页。
基层干部法制教育教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促进全面依法治国
基层干部法制教育教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促进全面依法治国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建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基层干部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层干部是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但是,基层干部中也存在着法制意识不强、法律知识不足等问题。
加强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提升基层干部法治素养的需要,也是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为了加强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制定一份基层干部法制教育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育目标1. 加强基层干部法制意识,知晓法律基本原则和精神。
2. 提高基层干部法律素养,学习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了解邦交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着手认识解决护照、签证、拼车出行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3. 详细讲述邦交领域的法律风险,深入了解法律风险对邦交领域其中的影响和防范方法。
4. 增强基层干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了解维权须知、法律渠道、争议调解、仲裁、司法等法律途径。
5. 提高基层干部的反诈骗意识。
明白团伙段时间方式、网络诈骗的家景和生齿特点,掌握预防和避免诈骗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法治建设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法律法规。
2. 邦交领域的法律法规:护照、签证、拼车出行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3. 邦交领域的法律风险:深度了解其产生的影响和防范。
4. 维权须知、法律渠道、争议调解、仲裁、司法等法律途径。
5. 反诈骗意识和方法:团伙段时间方式、网络诈骗的家景和生齿特点、预防和避免诈骗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开展专题讲座和集体培训,通过多媒体教学等形式,系统着力地讲解法律基础知识。
2. 研讨交流:选取有代表性、有启示性的典型案例,组织基层干部进行研讨和讨论。
3. 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法律环境、制定法律方案等方式,使基层干部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视频教学:通过在线教学和视频课程等方式,在不封锁时空限制的前提下,方便观看,提高效率。
提高领导干部和行政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提高领导干部和行政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
全面提高法治素养。
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不仅需要具备党性修养、理论思维、战略眼光、辩证思维能力等多种素养,而且必须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
实践中,不少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都与不学法、不懂法、缺乏基本法律常识有关。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懂法、守法,不断提升法治素养,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确保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
加强深化法治学习。
广泛学习法律理论知识,学习用法治推进科学发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典型事迹,提高对法治价值和精神的认同,强化法治意识。
领导干部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法大于权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权力必须受到制约的观念,真正把法治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0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
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
在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让法律成为领导干部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内容。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法治建设已成为我国革命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现代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保障。
作为党和政府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做到遵法守法、带头学法、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法治建设。
一、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规范化培训,让领导干部深入了解法律法规,并掌握法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尤其是针对新型犯罪手段和依法治理的新措施,要进行深入剖析和详细讲解,从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法律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水平。
二、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研究领导干部要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具体执法过程和工作流程;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不同情况下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以便把握处理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等重要场合时的准确把握法律参数和法律准则。
领导干部要加强实践操作和案例研究,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升法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法律指导和法律审查工作领导干部的法律指导与法律审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领导干部要主动了解本地区、本部门出台的各项法规,了解其重要性、意义、范围、适用情况和实施方式。
在落实重要政策和法规时,必须注意及时进行法律审查,以保证政策和措施的合法性。
因此,领导干部要加强法律指导和法律审查工作,发挥好法律工作这个体系的功能。
四、坚持宪法在一切活动中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法律法规的灵魂。
领导干部要尊重宪法、认真学习宪法、严格遵守宪法。
宪法的蕴含着正确的法律精神,是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宪法放在首位,并把宪法的指引贯彻到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宪法为准绳,为坚持和推行法治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创造优良法治环境领导干部要把法治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不间断的创造宣传形势,宣传和推广法律知识,引导广大民众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让法律法规在公众心目中占据更优越的地位。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路径分析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路径分析摘要: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助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素养;路径1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法治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决策的制定上,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在解决矛盾纠纷时,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律程序,严格贯彻实施法律。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示范功能和指引作用,其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其他公务人员,特别是其下属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对社会公众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1)规则性思维规则思维,即所谓尊重既定法律规则。
法律既已制定,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去违背法律规则,只能严格遵照执行。
法治思维体现了法律所固有的规则性及其内在的逻辑力量,表现出稳定性、确定性的刚性色彩。
在既定法律面前,只有严格遵循方为合法正当。
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2)合法性思维法治意味着宪法法律至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合法性思维。
合法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无论是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都应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行为目的、行为内容、行为手段、行为权限、行为程序等都应做到完全合法,要求权力的行使在法治的轨道和框架下进行。
(3)程序性思维法律程序属于行为程序,为了达到一定的法律目的,通过法律预先设定行为方式和行为步骤,再通过对这些步骤和方式的遵循,一环扣一环而逐步充实展开,获得确定性法律后果。
法律程序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人的参与需求、理性选择和正义价值,还可以切实推进政治职能转变,提高法治政府水平。
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素养
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素养法治素养是法律之治、规则之治,而非长官意志之治。
领导干部首先应当树立规则性法治素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素养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素养:规则性思维法治是法律之治、规则之治,而非长官意志之治。
领导干部首先应当树立规则性思维。
规则性思维的基本要义可以概括为先立规矩后办事,立好规矩再办事。
先立规矩后办事要求重点处理好两方面关系:一是在法和政策的关系上,以法为重。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治国理政所依之法主要是指狭义的法律,而非法规、规章,更不是政策。
应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尽快实现法规、规章的升级换代。
即使立法条件不成熟,也应尽可能提高制度层次,减少规范性文件的适用空间。
当然,法治社会的规则并非只有法律。
在没有法律规定或者法律规定不明时,也要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资产,不能主要依靠会议决定、批示、指示办事,不能动辄特事特办。
二是在立法和改革的关系上,立法先行。
实践表明我国过去奉行的“先实践探索后立法”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立好规矩再办事强调的是规矩的质量。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有规矩也不一定成方圆。
治国理政,光有规矩、仅有法可依是远远不够的。
规则性思维不仅要求先立规矩、有法可依,更强调规则可遵循、法律可依,也就是说法律和规则要求人们做的必须是其能够做的,必须让人们对法律和规则先心“服”后行“从”。
法律和规则不是越严越好。
而要达此目的,必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使得法律制度具备公开、明确、稳定、可预期、无内在矛盾、可遵循、具有同一性等品质。
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素养:合法性思维法治意味着宪法至上、法律至上,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接受、服从法律的统治。
领导干部 学法守法 法治素养
领导干部学法守法,提升法治素养,既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法治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法治观念和法治道德素养。
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机关和党组织的领导成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文将从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的必要性以及加强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学法守法的重要性1.维护社会稳定。
法治是国家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树立良好的法治形象,引导全社会形成守法遵纪的良好风气。
2.保障国家安全。
法律是国家的法定兵器,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做到守法行为,加强国家机密保护,确保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
3.促进改革发展。
学法守法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依法依规才能推动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的必要性1.领导干部在政治敏锐性上有较强的优势。
学法守法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养,只有领导干部首先学法守法,才能带动全社会守法。
2.作为领导者,领导干部的行为是公众模范。
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机关和党组织的领导成员,必须以身作则,守法办事,才能引领广大干部裙众做到守法遵纪。
3.法治素养有助于领导干部提高决策水平。
学法守法不仅能够提高领导干部的审慎性、规范性和公正性,还能够引导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
三、加强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策略1.强化学法的意识,常态化学法。
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参加法治教育活动、学习法规知识、法治理论,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教育,坚持常态化学法的工作机制。
2.严谨依法,严格执法。
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守法观念,带头守法,要严格依法办事,严格要求自己和部属的依法执法和廉洁从政,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3.重视领导干部法治教育。
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法治观念,不断提高对法治建设、法治思维、法治道德、法治精神的自觉认同和自觉行动,并将其融入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守法尊法的模范。
三引 三提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三引三提: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引言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骨干力量,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做到在领导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三引三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法律知识的方法,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运用法律方式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引进法规首先,领导干部应当引进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依据,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基本法律法规,全面了解我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
同时,还应当学习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比如行政法、刑法、劳动法等,以提高自身在工作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引经俗例其次,领导干部应当引经俗例。
法律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和案例,领导干部可以通过学习和总结这些实例,更好地了解法律的适用情况和具体操作方法。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案例分析、判例研究等途径,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法律应用水平。
引领导过程最后,领导干部应当引领导过程。
作为领导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引导下属和群众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并及时纠正和处理法律制度上的问题。
领导干部应当注重加强自身的法治意识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通过自身的示范效应,引导全体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提宏观指导首先,领导干部应当提宏观指导。
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工作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要注重宏观规划,科学研究,做到事先预防,事后整改。
提细化实施其次,领导干部应当提细化实施。
在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时,要注重明确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步骤,做到条理清晰,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办事。
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读,确保全体干部群众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制度。
提示前瞻预判最后,领导干部应当提示前瞻预判。
要善于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前预判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法律动态,做到时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法治素养作者:禹治洪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9期禹治洪法治素养主要是指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和水平,它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理念、法律信仰和法治实践等。
领导干部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少数”,其法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党执政兴国和治国理政的成效,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指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抓,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者认为重点应抓好三个方面:抓住法律信仰这个前提。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只有掌权者信仰法律,才能保证权力真正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才能保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真正落实。
首先,要培养领导干部对法律的崇尚感。
法律虽然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但仅靠国家强制力是不能实现其所蕴含的全部价值的,一些地方出现的“权大于法”、“以权压法”、“信权不法”等问题,其实质还是某些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和法律信仰缺失造成的,因此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第一位的就是要抓住领导干部法律信仰这个关键,应把遵法作为法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把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把法律信仰的培养贯穿领导干部法治学习教育的全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从其内心深处激发领导干部崇尚法治的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在行动中践行法治,终身坚守法治,真正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其次,要培养领导干部法律的敬畏感。
习近平总书记不只一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尊崇法治,敬畏法律。
培养领导干部对法律的敬畏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强化法治理念、法治举措在制度层面的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同时,让领导干部始终“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另一方面,加大对违法领导干部的惩戒和警示教育的力度,让领导干部始终警钟常鸣,牢记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一、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保证措施要得力领导干部学法,一靠自觉性,二靠制度。
要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真正成为履行工作职责的需要,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保证制约机制。
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提高,是直接关系到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问题。
首先,要探索普法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
以往的普法确有不可否认的经验与成绩,但是要力戒普法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应该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和需要,与时俱进地努力探索普法教育的新模式,由原来形式化、表面化、初始化、浅层次的普法观念向深入化、持久化、常规化、制度化、高层次的普法观念转变。
在普法的方法手段上,应当从原来浓重的行政指令式、群众运动式、统一答卷式的做法向深入社会化、启发自愿化、手段多样化、机制制度化的方向转变。
改变原有那种“上面发动一阵,下面运作一时”的普法模式。
二、加强司法改革和司法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法治环境“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使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法治信仰和信心,必须让人们能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权威。
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改革现行司法体制,使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的控制权,从地方党政领导手中剥离出来,从体制上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力,使个别地方党政领导无法查受干扰司法活动,制定切实的制度,保证司法机关的人权、财权、物权,使其尽可能地不受地方的干扰,保证司法机关的办案质量,杜绝司法腐败,保证公正司法。
通过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特别是规范政府执法行为,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使公众从中认识到法律不仅仅约束老百姓,还约束政府,从而为各级领导干部培养法律素养,提供良好的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作者:郭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这种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不妨概括为新时期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素养,应当包括应有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治中国建设系统部署的新征程中,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领导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
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新时期对各级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核心表述,具体来看:首先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力。
一直以来,法律与权力的关系始终是法治的核心问题,权力本性决定了法治的要义在于约束和规范公权力,促使其沿着社会公益最大化方向行使。
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认识这一点,对于其能否正确行使手中权力、避免公权私用等至关重要。
其次是充分尊重和保障权利。
在实践中这一要求是具体的、生动的。
领导干部若强化此理念,在工作中就能及时顺应民意、倾听民意、回应民意,告别简单的官僚思维和稳定思维。
再次是发扬民主。
民主与法治关系的密切性决定了法治素养必须高度重视发扬人民民主,以民主推动和深化法治进程。
哈贝马斯认为,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明显的“商谈对话”的时代,我们已经不是按照一种硬性命令模式来安排我们的生活和秩序,我们更经常地通过对话,直接参与到自己给自己创造秩序的过程中了。
新时期,这种“对话”或“参与”在各个领域的表现都极为明显,且这种趋势也将伴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而逐步加强。
最后是最大程度促进公正。
法治的目标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最大化,尽管法治并非万能,但没有法治的底线保障和规范厘定,公平正义就难以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呈现,公平正义也将因为法律程序规定或实施不足而出现瑕疵,抑或是造成巨大伤害的冤假错案。
作为领导干部,坚持促进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不断强化程序思维,在实践中科学处理法律与权力、法律与情感、法律与道德、法律与上级等之间的关系,用严格的依法行政、依法用权推动实现公平正义。
提升干部法治素养的基本路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应该说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或法治基础知识,所以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关键在于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进一步强化、进一步提升。
一是要领会宪法要义。
宪法是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从我国宪法第二条的精神来看,其主要表达三层内涵:国家权力归属、最高权力机关和权利行使路径。
所以,领导干部应当更多地读宪法、懂宪法,将宪法文本转化为工作能力,将宪法精神转化为工作习惯。
二是要强化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领导干部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事务中有所超脱,应当化繁为简,即以法治理念把握复杂的利益关系,找出明确的权利义务主体及其之间的法律关系,综合实际形势作出符合法律规定与社会效果的科学决策。
三是掌握工作法律。
领导干部不是法学家或律师,不需要对每一部法律规定都了解掌握。
但是对其和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等应当熟悉,因为这是能否依法行政、依法用权、依法办事的根本依据。
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作讲话、发文章或定决策时往往是秘书或研究室操刀代办,错误认为自己学不学法律规定、有没有法律知识影响不大。
这既不符合党章规定与宪法精神,也很难很好地适应法治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
四是坚持依法办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
中央怎么做,上层怎么做,
领导干部怎么做,全党都在看。
知与行是两码事,懂宪法、有理念只是法治素养的基础环节,重点在于以实际行动践行法治,难点也在于用具体工作、点滴言行体现法治。
若领导干部对待法律是“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下级以及群众对待法律也将阳奉阴违,久而久之法律权威就会丧之殆尽,领导权威也在此过程中不复存在。
五是认真对待监督。
从很大程度上而言,衡量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水平的基本标准是如何对待监督。
美国法学家富勒将道德分为“内在道德”与“外在道德”两个方面,其中的“外在道德”指的是法律制度规范约束引导下形成的习惯行为。
毋庸置疑,这种外在的道德约束与内在道德的最大区别是监督的力量。
法律不同于道德,前者是刚性的、强制的、明确的、外在的,后者是柔性的、自觉的、模糊的、内化的。
所以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要害在于自觉接受法律监督以及依据法律规定产生的专门监督、政党监督、公民监督、社会监督等,以外在监督促进内在遵守法律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
(作者单位:成都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