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10:第3课 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

第3课宋明理学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因鉴于朱熹、陆九渊两学说论点不同,常引起争论,故而发起约会,邀请朱、陆两家集会于鹅湖寺。

当时,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皆应邀赴约。

在这里,发生了朱、陆两派学说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

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陆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这就是朱、陆两派的分歧点。

朱熹认为陆学太简易;陆九渊则认为朱学太支离。

这次争论,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鹅湖辩论二人的观点是否有本质的不同?他们发生争执的原因何在?提示:朱熹和陆九渊都是理学大师,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二人的观点没有本质的区别。

二人发生争执是因为朱熹认为理源于客观存在,而陆九渊认为理源于主观存在。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形成背景1.儒学逐渐吸收佛、道精神(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__________;道教主张“__________”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1)唐朝儒学大师____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__________的活动,他们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__________,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北宋士大夫们掀起的儒学复兴运动,使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

理学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完备形态,是儒、佛、道长期斗争和融合的产物。

它基于孔孟的根本立场,暗中又吸收佛道思想,因而使儒学和儒家伦理思想获得了完备的理论形态和新的特点。

三、理学的深远影响1.对中国(1)程朱理学适应了__________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__________,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课前思考】宋代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在预习中,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本课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4.【重难点突破】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

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

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

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

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

【教学过程】导入:庐山白鹿洞书院新课:一、理学出现的背景1.儒学面临的困境: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原因:①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②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③儒学本身日益沦为笺注之学,受到质疑2.发展: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创立的先声。

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①韩愈: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11: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11: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重、难点】重点: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课程讲授】一、三教合一(理学形成的背景)1.儒学面临的挑战:(1)佛教的传播和兴盛:西汉末年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

(2)道教的传播:东汉时期兴起,东晋南朝时建立神仙体系。

2.儒学的发展:吸收佛教、道教精神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玄学。

3.唐朝统治者三教并行政策统治阶级重视文治,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二、程朱理学1.理学概念: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吸收佛教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主要内容:(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天理就是人伦,就是三纲五常。

(2)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最终目的:明道德之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影响:(1)适应了统治需要,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

(2)用纲常名教束缚人们思想。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提出“心”即是“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2.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2)“致良知”“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3.影响:(1)强调自我反思,内心反省,提高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2)容易忽略实践探索和缜密研究,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教学策略】1.如果我们说“宋明理学”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了程朱理学和陆王新学。

如果单纯说程朱理学,就不包含心学。

2.要结合佛教思想,把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给学生点拨清楚。

佛教主张“苦集灭道”即人生是苦,原因在欲望,只有灭绝欲望,才能达到超脱的彼岸。

所以,理学的灭人欲,直接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当然,此处的人欲,不是指人的正常的、符合规范的愿望,而是超越礼制的非分之想。

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第3课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高中必修3•副题目:宋明理学•授课时间:2小时•教学内容: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思想体系、人物及其代表作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掌握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体系;2.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分析宋明理学的理论内涵并发表个人观点;4.运用宋明理学的思想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

难点1.分析宋明理学的理论内涵并发表个人观点;2.运用宋明理学的思想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学素材•人教版《必修三》历史教材;•相关历史书籍以及文献资料。

教学工具•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及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介绍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体系;•大致讲解相关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

讲解(80分钟)1.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30分钟)•对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如道、理、气、鬼神、象数等概念;•讲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与先秦、汉代以及唐宋时期其他哲学思潮的关系。

2.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50分钟)•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进行讲解,如心学、理学、气学等思想;•讲解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意义。

互动(20分钟)•让同学们就宋明理学发表个人观点及看法;•小组互动,讨论宋明理学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总结(10分钟)•总结讲解内容;•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历史课的教学,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思想体系及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此外,通过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和交流机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对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和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2.强调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总结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撰写心得体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等。
5.通过学习宋明理学,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实际,让学生深刻理解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宋明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其思想观念解决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片段、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明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宋明时期的学者、官员等角色,亲身体验宋明理学的影响和实践。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宋明理学的经典著作和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历史事件,如“程朱理学”的起源,引发学生对宋明理学的兴趣。
2.回顾前置知识:简要复习与中国哲学、儒家思想相关的前置知识,如“孔孟之道”。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展示宋明时期的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宋明理学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宋明理学的要义,提高课堂参与度。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他们对宋明理学的直观感受。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和评价。
3.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课堂讨论等方法,对宋明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开展同伴评价,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促进他们的共同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宋代社会背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宋明理学奠定基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怎样的时期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明理学。
(二)讲授新知
1.朱熹的理学思想
a.教师简要介绍朱熹的生平事迹,突出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b.讲解朱熹的理学核心观念,如“格物致知”、“诚信为本”等。
c.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朱熹理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本案例注重实用性,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宋明理学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如诚信、道德、修养等方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专业用词,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设计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

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

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推进新课】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P12第一段)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宋明理学知识点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①道教也广为传播。

2.表现(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③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④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⑤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1)核心:⑥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⑦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⑧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⑨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⑩存天理,灭人欲”。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⑪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宋明理学可归纳为“一、一、二、二、三”(1)一个趋势:三教合一。

(2)一个核心:理的存在。

(3)两种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4)两个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5)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二程”,成熟于北宋朱熹,新发展于宋明陆王心学。

知识点三陆王心学1.主张(1)陆九渊:把“⑫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⑬心外无物”“⑭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⑮致良知”和“⑯知行合一”的学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朱熹名言:①活到老,学到老。②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③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理学讨论主要问题:①本体论:即世界的本原问题。②心性论: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
★四大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应天书院、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理学传播中心)。
三、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2、二程及其理学思想:①世界本体上,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3、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①哲学思想: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②认识论上:认为“格物”即接触事物、研究物理;“致知”即扩展、充广知识,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结果。③影响: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
三、“陆王心学”把握两点
1、陆九渊与“心学”:①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②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和大多数中国思想家一样,陆九渊的心学很大程度上也是道德层面的。
2、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①内容:“心即理”,认为“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②“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王阳明名言:①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②“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朝徐渭: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集大成者:①心学:王阳明;②儒学:孟子;(创始人孔子)。③理学:朱熹。四人并称为孔孟朱王。
★理学注重主观意志的力量(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的人格建树):如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共同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和影响。通过讨论、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在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让学生总结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地位和影响,提高他们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为主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明理学。
2.通过展示宋代和明代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视频片段,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直观的学习背景。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明时期会出现理学这一哲学流派?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包括太极、阴阳、五行等宇宙观,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
2.通过讲解宋明时期的主要理学家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理学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3.分析宋明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科举制度、家族制度、社会风气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4.设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宋明理学相关的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认识其在我国哲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doc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doc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教学目标1.识记: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陆王心学。

2.理解:(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

同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2)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

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3)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晌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3.运用: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额、程颐、朱熹理学创立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晌,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重点:掌握并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内涵,辨析其精华与糟粕,评价其历史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三教合•'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①一一和②一一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三教合一”,以③——为主,调和并吸收④一和⑤一的理论。

3.唐朝:⑥一一,尊道、礼佛、崇儒;⑦一一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1.背景:(1)儒家学者展开复兴①——、抨击②一一的活动。

(2)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③一一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又叫④——o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程额、程颐(合称⑤一一):⑥一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即理学的核心;天理与伦理道德相结合;提出⑦“一一”的认知论。

(2)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天理“三纲五常”,“存天理,灭欲”;认为⑧“一一”是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3.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言行。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学法指导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结合史料了解“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概念的内涵,认识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图示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3.联系社会现实,体会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1.背景: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1)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儒学吸收了佛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②佛教吸收,渐趋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实行________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__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_______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________。

3.主要思想二程朱熹哲学观(核心)“_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理之源在于________伦理观把天理和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_______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心性论,强调“__________________”认识论提出“________”的认识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__________,有力地维护了________,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________”学派。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
2.上课要专心听
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1.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7. 事件的经过祗须记重大事件,如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尔的改革和外交,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贡献便可以了。因近年会考并不强调背诵史实,故你只须知道最重要的史实便行了。
以上怎么才能学好高中历史全部内容由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希望对您有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高三网。
小编推荐: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和建议
5.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方面。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为例:政治方面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异;经济层面有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不同、公行制度.贸易不平衡、鸦片贸易;社会因素如英国工商业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文化方面如中国中心主义与英国自由思想的分歧,个人责任与集体负责制的冲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则徐销鸦片.林维喜事件。若能紧记这些重大事情,则对鸦片战争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总之,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历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知道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2.比较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点。

(难点)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同时,儒学也深深影响着佛教、道教。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思维点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

“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1.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什么特点?提示①趋势:三教合一。

②特点:儒学的包容性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

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儒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代表人物及主张朝代代表哲学观认识论北宋程颢、程颐(二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3.影响(1)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朝鲜和日本形成“朱子学”学派。

[误区警示]1.“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和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学习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

3.懂得儒学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造而适应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需要,从而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

【学习重点】理学和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程朱理学”的含义及其评价。

【知识梳理】一、三教合一1. 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儒学、佛教和道教相互吸收和发展。

2. 概况:(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2)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1. 理学的概念和形成:(1)概念: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也称为“程朱理学”。

(2)形成:北宋时,儒家学者在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同时,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理学形成。

2.代表人物:“程朱”即北宋的“二程”(、兄弟)和南宋的。

3.思想主张:(1)“二程”: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

注:这是理学的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天理也”,“,天下之定理”。

③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理学集大成者,代表作品《》。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和天理一致,强调“”。

注:朱熹主张的“天理”实质上就是指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以后长期居于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统治。

特别是纲常(“三纲五常”)名(名份)教(教化)几条绳索,把人束缚的更紧了。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其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学派。

注:“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与必修③P10“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合称“四书五经”。

都是儒家经典,都成为后世封建统治者规定参加科举考试的依据。

三、陆王心学1. 心学的概念:理学发展的新阶段,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也称为“陆王心学”。

2.代表人物:“陆王”即南宋的和明朝的。

3.思想主张:(1)陆九渊:南宋理学家,心学创立者。

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②认识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明朝理学家,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心学,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①“”“心外无理”。

②认识论:“”和“”。

认为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要努力加强去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用良知支配自己的。

注:“陆王心学”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3.影响:(1)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西方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

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而获得新发展2.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发端于宋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的学术环境比较宽松。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应是宋代()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C.统治者“以文立国”D.始终没有实现大一统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论述及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A.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B.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C.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D.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6.针对程朱理学,南宋著名理学家陆九渊提出:“尧舜之前有何书可读?”建立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他主张()A.“格物致知”B.“明心见性”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7.“若不明心,虽为学日益,反为道日损”。

持上述观点的思想家应是()A.程颐B.程颢C.朱熹D.陆九渊8.南宋理宗曾对朱熹的儿子说:“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

”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A.神化皇权B.宣扬天理纲常C.弘扬儒学D.尊崇孔孟之道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理学在宋朝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在理学的提倡者看来,它可以作为心防的思想和理论武器,挽救唐末五代以来的人心败坏,抗拒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而图存,排拒佛学和抵制因工商业蓬勃发展而流行的“全民皆商”的社会风气和重利轻义的功利主义思潮而自固。

——摘编自李伯钦等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理学兴起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思潮,理学家们提出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新观点。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子生前,看不起当代制度,几次婉辞进用。

虽一度立朝,仅四十余天便离去。

他的学说,在生前也并没有多少人承认是最好的儒家真传。

更惨的是,在韩侂胄当政时,发生了庆历党禁,指摘朱子学派是“伪学”,当时参加文官考试,必须出具声明与伪学无关。

朱子被贬斥而死。

死后道学改称理学,也没有受到政府重视,只是到了1241年,南宋政府才正式颁布采取朱熹学派为所谓“道统”。

而到了元代,朱子的《四书集注》才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

——胡晓明等《中国思想史话》(1)根据材料,指出朱熹的学说开始时得不到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子学说对儒学作出了怎样的新发展,并据此分析朱子学说最终得到重视的必然性。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唐代出现了儒、佛、道并行的局面,到宋代,经过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儒学吸收了它们的合理成分而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故选D项。

『答案』D2.『解析』宋代统治者采取“以文立国”的治国策略,重用文官,文人有一定的讲学自由和著书立说的自由,这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答案』C3.『解析』B、C两项都在强调“心”的重要性,是心学的观点;D项是攻击理学的观点;A项强调格物的重要性,与朱熹的观点相符。

『答案』A4.『解析』历史解释受时代的影响。

孔子处在春秋时期,他主张恢复周礼;朱熹处在南宋时期,他主张克服人的私欲以满足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需要。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D5.『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项正确。

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内心世界。

『答案』A6.『解析』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他力主发明本心,反对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观点。

故选B项。

『答案』B7.『解析』题目材料中的思想家讲究“明心”,这属于心学的范畴,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D8. 『解析』《四书章句集注》宣扬天理纲常的永恒性,“有补于治道”,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这是宋理宗大加赞赏此书的主要原因。

故选B项。

『答案』B二、非选择题9.『答案』(1)政治上,唐末五代以来的社会动荡造成人心败坏;经济上,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而流行“全民皆商”的社会风气;思想上,出现了重利轻义的功利主义。

(2)程朱理学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陆九渊提出反省内心等。

10.『答案』(1)朱熹本人的政治影响力较小;受到了党争之祸的影响;时人对朱子学说的偏见。

(2)新发展: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了求理的途径,即“格物致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必然性:朱子学说符合封建统治者压制各种世俗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