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2023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生猪产地检疫规程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生猪含人工饲养的野猪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猪的产地检疫。
合法捕获的野猪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
2。
检疫对象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3。
检疫合格标准3.1 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养殖小区、养殖户。
3。
2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
3 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3。
4 临床检查健康。
3.5 本规程规定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6 省内调运的种猪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省内调运精液、胚胎的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4。
检疫程序 4.1 申报受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4。
2 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 4.2.2 官方兽医应查验散养户防疫档案确认生猪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4.2。
3 官方兽医应查验生猪畜禽标识加施情况确认其佩戴的畜禽标识与相关档案记录相符。
4。
3。
1 检查方法4。
3.2 检查内容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涎蹄冠、蹄叉、蹄踵部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烂斑感染造成化脓、坏死、蹄壳脱落卧地不起鼻盘、口腔黏膜、舌、乳房出现水疱和糜烂等症状的怀疑感染口蹄疫。
出现高热、倦怠、食欲不振、精神萎顿、弓腰、腿软、行动缓慢间有呕吐便秘腹泻交替可视黏膜充血、出血或有不正常分泌物、发绀鼻、唇、耳、下颌、四肢、腹下、外阴等多处皮肤点状出血指压不褪色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猪瘟。
出现高热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耳朵、四肢末梢和腹部皮肤发绀偶见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症状的怀疑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程
4.3.2.3 出现渐进性消瘦,咳嗽,个别可见顽固性腹泻,粪中混有 黏液状脓汁;奶牛偶见乳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结核病。 4.3.2.4 出现高热、呼吸增速、心跳加快;食欲废绝,偶见瘤胃膨 胀,可视黏膜紫绀,突然倒毙;天然孔出血、血凝不良呈煤焦油样、 尸僵不全;体表、直肠、口腔黏膜等处发生炭疽痈等症状的,怀疑感 染炭疽。 4.3.2.5 羊出现突然发热、呼吸困难或咳嗽,分泌黏脓性卡他性鼻 液,口腔内膜充血、糜烂,齿龈出血,严重腹泻或下痢,母羊流产 等症状的,怀疑感染小反刍兽疫。 4.3.2.6 羊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黏膜上出现痘疹,由 红斑到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遇化脓菌感染则形成脓疱继而破溃结 痂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绵羊痘或山羊痘。 4.3.2.7 出现高热稽留、呼吸困难、鼻翼扩张、咳嗽;可视黏膜发 绀,胸前和肉垂水肿;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厌食、消瘦、流涕或 口流白沫等症状的,怀疑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
5. 检疫结果处理 5.1 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5.2经检疫不合格的,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5.2.1 临床检查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动物疫病的,扩大抽检数量并进行实验室 检测。 5.2.2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检疫对象以外动物疫病,影响动物健康的,应按规 定采取相应防疫措施。 5.2.3发现不明原因死亡或怀疑为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按照《动物防疫法》、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5.2.4 病死动物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由畜 主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 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规定处理。 5.3 生猪启运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须监督畜主或承运人对运载工具进行有效 消毒。 6. 检疫记录 6.1 检疫申报单。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须指导畜主填写检疫申报单。 6.2 检疫工作记录。官方兽医须填写检疫工作记录,详细登记畜主姓名、地址、 检疫申报时间、检疫时间、检疫地点、检疫动物种类、数量及用途、检疫处理、 检疫证明编号等,并由畜主签名。 6.3 检疫申报单和检疫工作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上。
产地检疫规程介绍
以上六个条件须同时具备。
检疫合格标准(2)
专业术语: 非封锁区:指发生动物疫情时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的疫点、疫区、受威胁 区以外的区域。 相关动物疫情:指可能引起出栏动物发生疫病的动物疫情。如拟调运牛 时,附近正发生猪的口蹄疫疫情。此场拟调运猪时,临近的彼场 正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等。 强制免疫种类: 口蹄疫(O型、A型、O型-亚洲I型、O型-A型); 高致病性禽流感(rL-H5、H5NI[Re-4株、Re-5株、Re-5+Re-4 株]、H5-H9); 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疫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灭活苗); 小反刍兽疫(西藏,活疫苗)。 有效保护期:群体、个体的抗体水平均合格。
《家禽产地检疫规程》规定的检疫对象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 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 病、马立克氏病、禽痘、鸭瘟、小鹅瘟、鸡白痢、鸡球虫病。 《马属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规定的检疫对象:马传染性贫血病、 马流行性感冒、马鼻疽、马鼻腔肺炎。
三、检疫合格标准(1)
1 、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养殖小 区)、养殖户。 2、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 、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4、 临床检查健康。 5、规程规定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6、省内调运的种畜禽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省内调运 精液、胚胎、种蛋的,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 准。
检疫对象(2)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规定的检疫对象:口蹄疫、猪瘟、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规定的检疫对象: 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羊: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绵羊痘和山羊痘、小反刍兽疫、炭疽。 鹿: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 骆驼: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
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6. 检疫记录
6.1 检疫申报单。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须指导畜主 填写检疫申报单。
6.2 检疫工作记录。官方兽医须填写检疫工作记 录,详细登记畜主姓名、地址、检疫申报时间、 检疫时间、检疫地点、检疫动物种类、数量及用 途、检疫处理、检疫证明编号等,并由畜主签名。
6.3 检疫申报单和检疫工作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 上。
5. 检疫结果处理
5.1 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5.2经检疫不合格的,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 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5.2.1 临床检查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动物疫病的, 扩大抽检数量并进行实验室检测。
5.2.2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检疫对象以外动物疫 病,影响动物健康的,应按规定采取相应防疫措施。
4. 检疫程序
4.1 申报受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 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情情况, 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 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 予受理的,应说明理
4.2 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
4.2.1 官方兽医应查验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 合格证》和养殖档案,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 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确认饲养场(养殖小区)6个月内未 发生相关动物疫病,确认动物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 并在有效保护期内。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反刍动物的,还 应查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钱 峰 高级兽医师
旬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江苏省泰兴市对口援陕计划项目
2018年11月
介绍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 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家禽产地检疫规程
概念:运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家畜及其产品 进行规定传染病的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生猪产地检疫规程 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生猪含人工饲养的野猪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猪的产地检疫。
合法捕获的野猪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
2. 检疫对象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3. 检疫合格标准3.1 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养殖小区、养殖户。
3.2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3 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3.4 临床检查健康。
3.5 本规程规定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6 省内调运的种猪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省内调运精液、胚胎的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4. 检疫程序 4.1 申报受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4.2 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 4.2.2 官方兽医应查验散养户防疫档案确认生猪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4.2.3 官方兽医应查验生猪畜禽标识加施情况确认其佩戴的畜禽标识与相关档案记录相符。
4.3.1 检查方法4.3.2 检查内容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涎蹄冠、蹄叉、蹄踵部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烂斑感染造成化脓、坏死、蹄壳脱落卧地不起鼻盘、口腔黏膜、舌、乳房出现水疱和糜烂等症状的怀疑感染口蹄疫。
出现高热、倦怠、食欲不振、精神萎顿、弓腰、腿软、行动缓慢间有呕吐便秘腹泻交替可视黏膜充血、出血或有不正常分泌物、发绀鼻、唇、耳、下颌、四肢、腹下、外阴等多处皮肤点状出血指压不褪色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猪瘟。
出现高热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耳朵、四肢末梢和腹部皮肤发绀偶见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症状的怀疑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解读动物产地检规程疫2
产地检疫规程讲义一、动物产地检疫规程、法定主体、法定人员1. 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目前,农业部先后制定并发布了生猪、反刍动物、家禽、马属动物、跨省调运种禽、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蜜蜂、犬、猫、兔等10个产地检疫规程。
2. 法定主体:2.1 产地检疫的概念:是指动物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官方兽医所进行的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的检疫。
2.2 动物产地检疫的法定主体:《动物防疫法》第八条和第四十一条明确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因此,动物卫生监督所属于法定授权组织,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3. 动物产地检疫的法定人员:《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
所谓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目前我市具有出证资格的检疫人员403人,(其中出具A证40人、B证363人),2014年底因调动、退休、死亡注销8人(其中A证1人、B证7人),现在我市实际有出证人员395人。
2015年2月,省兽医局公示我市新增官方兽医193人。
下一步,对新增人员进行申请登记,上报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备案公示,依法取得出证资格,全市动物检疫人员队伍进一步充实。
二、产地检疫规程(一)适用范围10个《产地检疫规程》适用范围1.《生猪产地检疫规程》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含人工饲养的野猪)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猪的产地检疫。
合法捕获的野猪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
2. 《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适用范围:牛、羊、鹿、骆驼。
3. 《家禽产地检疫规程》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家禽(含人工饲养的同种野禽)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禽或种蛋的产地检疫。
合法捕获的同种野禽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
4. 《马属动物产地检疫规程》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马属动物(含人工饲养的同种野生马属动物)的产地检疫。
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一、生猪产地检疫规程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生猪(含人工饲养的野猪)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猪的产地检疫。
合法捕获的野猪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
2. 检疫对象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3. 检疫合格标准3.1 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养殖小区)、养殖户。
3.2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3 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3.4 临床检查健康。
3.5本规程规定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6 省内调运的种猪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省内调运精液、胚胎的,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4. 检疫程序4.1 申报受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4.2 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4.2.1官方兽医应查验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养殖档案,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确认饲养场(养殖小区)6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病,确认生猪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省内调运种猪的,还应查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4.2.2 官方兽医应查验散养户防疫档案,确认生猪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4.2.3 官方兽医应查验生猪畜禽标识加施情况,确认其佩戴的畜禽标识与相关档案记录相符。
4.3 临床检查4.3.1 检查方法4.3.1.1群体检查。
从静态、动态和食态等方面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生猪群体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运动状态、饮水饮食情况及排泄物状态等。
4.3.1.2个体检查。
通过视诊、触诊和听诊等方法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生猪个体精神状况、体温、呼吸、皮肤、被毛、可视黏膜、胸廓、腹部及体表淋巴结,排泄动作及排泄物性状等。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2023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2023
【最新版】
目录
1.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2.检疫合格标准
3.检疫程序
4.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5.鼓励使用动物检疫管理信息化系统申报检疫
正文
根据《生猪产地检疫规程 2023》的规定,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产地检疫。
检疫范围包括《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所规定的猪,而检疫对象则包括口蹄疫、非洲猪瘟、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炭疽和猪丹毒等疫病。
在生猪产地检疫中,合格的标准主要包括:来自非封锁区及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实行风险分级管理的,来自符合风险分级管理有关规定的饲养场(户);申报材料符合本规程规定;按照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畜禽标识符合规定;临床检查健康;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生猪产地检疫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申报检疫货主应当提前 3 天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提供相关材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或协检人员到现场或指定地点核实信息,开展临床健康检查;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对于检疫结果的处理,合格的生猪应当颁发产地检疫证明,而不合格的则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同时,所有的检疫记录应当妥善保存,以备后续查验。
第1页共1页。
四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反刍动物(含人工饲养的同种野生动物)产地检疫的检疫范围、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反刍动物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反刍动物的产地检疫。
合法捕获的同种野生动物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
2. 检疫范围及对象2.1 检疫范围牛、羊、鹿、骆驼。
2.2 检疫对象2.2.1 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2.2.2 羊: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绵羊痘和山羊痘、小反刍兽疫、炭疽。
2.2.3 鹿: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
2.2.4 骆驼: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
3. 检疫合格标准3.1 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养殖小区)、养殖户。
3.2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3 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3.4 临床检查健康。
3.5 本规程规定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6 省内调运的种用、乳用反刍动物须符合相应动物健康标准;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反刍动物精液、胚胎的,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相应动物健康标准。
4. 检疫程序4.1 申报受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4.2 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4.2.1 官方兽医应查验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养殖档案,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确认饲养场(养殖小区)6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病,确认动物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反刍动物的,还应查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4.2.2 官方兽医应查验散养户防疫档案,确认动物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4.2.3 官方兽医应查验动物畜禽标识加施情况,确认所佩戴畜禽标识与相关档案记录相符。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007年7月,小反刍兽疫首次传入我国。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报告、疫情监测、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小反刍兽疫防治活动。
2 诊断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疑似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2.1 流行病学特点2.1.1山羊和绵羊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且临床症状比绵羊更为严重。
山羊不同品种的易感性有差异。
2.1.2牛多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
猪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无症状,不排毒。
2.1.3鹿、野山羊、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驼可感染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6天,也可达到10天,《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天。
2.2 临床症状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
2.2.1 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达40—42℃高峰。
发热持续3天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
2.2.2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
鼻内膜发生坏死。
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
2.2.3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
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和颊乳头以及舌,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2023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2023生猪产地检疫是农业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保障生猪的健康和质量安全,防止疫病扩散。
为了提高生猪产地检疫的效果,我国将于2023年出台新的检疫规程。
以下是关于2023年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的一些主要内容。
新规程将加强对生猪养殖场和猪场的管理要求。
养殖场和猪场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设施条件,包括合理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饮水条件、充足的通风和排污系统等。
同时,养殖场和猪场也必须保持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新规程将对生猪进出产地进行更严格的检疫。
所有进出产地的生猪必须进行全面的体检,确保没有疾病和传染病。
同时,生猪来源必须可追溯,所有猪只都必须有健康证明和身份标签。
检疫人员将对生猪进行随机抽样进行疫情监测,确保生猪的质量安全。
新规程还将加强对生猪运输的管理。
所有运输生猪的车辆必须符合一定的卫生和设施要求,确保猪只的舒适和安全。
运输过程中,必须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病原体的可能。
运输生猪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新规程还将加强对生猪饲料和饮水的监管。
生猪饲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杜绝使用有害物质。
饮用水必须清洁安全,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和细菌。
相关生产企业必须持有合格的生产许可证,并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确保生猪食品安全与质量。
新规程将加强对生猪疫苗的研发和使用。
疫苗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新规程将鼓励猪场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同时,疫苗的生产和质量也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疫苗接种记录也将被纳入生猪产地检疫体系中,实现全程可追溯。
综上所述,2023年生猪产地检疫规程旨在提高生猪产地检疫的效果,保障生猪的健康和质量安全。
通过加强养殖场和猪场的管理、严格检疫进出产地的生猪、加强对生猪运输和饲料的管理、加强对疫苗的研发和使用等措施,将有效预防疫病的传播,保障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出境动物小反刍兽疫检疫规程
进出境动物小反刍兽疫检疫规程
1. 检疫证明和手续,进出境动物需要具备相应的检疫证明和手续,以证明其健康状况和接种疫苗情况。
这些证明通常由官方兽医或指定机构出具,并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2. 检疫站和设施,各个国家或地区通常设立了专门的动物检疫站和设施,用于对进出境动物进行检疫和监管。
这些设施通常配备有专业的兽医和检疫人员,用于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和进行必要的检疫处理。
3. 检疫标准和程序,针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检疫标准和程序。
这些标准和程序通常包括对动物健康状况的检查、疫苗接种情况的核实、可能的隔离和检疫处理等。
4. 违规处理和处罚,对于未能符合检疫规程的动物或者违反规定的行为,通常会有相应的处罚和处理措施。
这可能包括对动物的隔离处理、返航或销毁,以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和追责。
总的来说,进出境动物小反刍兽疫检疫规程是为了保障动植物健康和防止疾病传播而设立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涉及到动物的健
康证明、检疫站设施、标准和程序以及违规处理和处罚等方面。
这些规程的执行有助于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动植物健康安全,保护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是国家为保障反刍动物的健康,防止反刍动物疫情的传播,出台的一项检疫标准,下面将详细阐述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一、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范围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涵盖了反刍动物的产地检疫,包括牛羊猪马等反刍动物的产地检疫及其相关的动物疫病的检疫。
二、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要求1、反刍动物出入境检疫要求:反刍动物在出入境时,需要经过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或出国。
对反刍动物的检疫主要针对检疫要点,如身体检查、粪便检查、体液检查等,以确保反刍动物健康。
2、反刍动物产地疫病监测要求:反刍动物的产地疫病监测主要包括对反刍动物产地的定期检查,以及对反刍动物产地的病原体的检查,以确保反刍动物的健康,防止反刍动物疫情的传播。
三、反刍动物出口检疫要求反刍动物出口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并签发合格证书,才可以出口。
反刍动物出口检疫要求主要有:1、反刍动物的健康条件:反刍动物出口前,必须经过检查,确保反刍动物的健康状况良好,确保反刍动物的健康。
2、反刍动物的疫病检查:反刍动物出口前,必须经过疫病检查,确保反刍动物没有感染任何疫病,确保反刍动物的健康,防止反刍动物疫病的传播。
3、反刍动物的质量检查:反刍动物出口前,必须经过质量检查,确保反刍动物的质量符合要求,确保反刍动物的健康,保证反刍动物的产地检疫要求。
四、反刍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反刍动物产地检疫管理主要是指,对反刍动物产地的管理,包括反刍动物的繁殖管理、疫病防控等。
1、反刍动物的繁殖管理:反刍动物的繁殖管理是指在反刍动物的繁殖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繁殖管理,以保证反刍动物的健康。
2、反刍动物的疫病防控:反刍动物的疫病防控是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反刍动物患上疫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反刍动物疫病的传播。
五、反刍动物产地检疫的意义反刍动物产地检疫是国家为了保障反刍动物的健康,防止反刍动物疫情的传播,出台的一项检疫标准。
反刍动物产地检疫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反刍动物的健康,保障反刍动物繁殖的健康,确保反刍动物的健康,减少反刍动物疫病的发生,从而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反刍动物的安全。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2023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生猪产地检疫的检疫范围及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产地检疫。
2.检疫范围及对象2.1检疫范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规定的猪。
2.2检疫对象口蹄疫、非洲猪瘟、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炭疽、猪丹毒。
3.检疫合格标准3.1来自非封锁区及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
3.2实行风险分级管理的,来自符合风险分级管理有关规定的饲养场(户)。
3.3申报材料符合本规程规定。
3.4按照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5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3.6临床检查健康。
3.7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4.检疫程序4.1申报检疫货主应当提前3天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提供以下材料:4.1.1检疫申报单。
4.1.2需要实施检疫生猪的强制免疫证明,饲养场提供养殖档案中的强制免疫记录,饲养户提供防疫档案。
4.1.3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提供申报前7日内出具的实验室疫病检测报告。
4.1.4已经取得产地检疫证明的生猪,从专门经营动物的集贸市场继续出售或运输的,或者展示、演出、比赛后需要继续运输的,提供检疫申报单、原始检疫证明和完整进出场记录;原始检疫证明超过调运有效期的,还应当提供非洲猪瘟的实验室疫病检测报告。
鼓励使用动物检疫管理信息化系统申报检疫。
4.2申报受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
根据申报材料审查情况、当地相关动物疫情状况以及是否符合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要求,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或协检人员到现场或指定地点核实信息,开展临床健康检查;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4.3查验材料及畜禽标识4.3.1查验申报主体身份信息是否与检疫申报单相符。
4.3.2实行风险分级管理的,查验饲养场(户)分级管理材料。
4.3.3查验饲养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养殖档案,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及相关动物疫病发生情况,确认生猪已按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了解是否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兽用疫苗,了解是否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2023
2023年的生猪产地检疫规程是由农业农村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发布的,旨在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工作。
规程中详细规定了生猪产地检疫的程序和标准,包括对生猪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跨省调运等环节的详细要求。
此外,规程还强调了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动物检疫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生猪产地检疫规程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生猪检疫工作而制定的,具体的实施可能因地区而异。
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各地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和落实。
总之,生猪产地检疫规程是保障生猪及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防范动物疫病传播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鹿屠宰检疫规程2023
鹿屠宰检疫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鹿屠宰检疫的检疫范围及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鹿的屠宰检疫。
2.检疫范围及对象2.1检疫范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规定的鹿。
2.2检疫对象口蹄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棘球蚴病、片形吸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3.1进入屠宰加工场所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证明。
3.2申报材料符合本规程规定。
3.3待宰鹿临床检查健康。
3.4同步检疫合格。
3.5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4.检疫申报4.1申报检疫。
货主应当在屠宰前6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急宰的可以随时申报。
申报检疫应当提供以下材料:4.1.1检疫申报单。
4.1.2鹿入场时附有的动物检疫证明。
4.1.3鹿入场查验登记、待宰巡查等记录。
4.2申报受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
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由派驻(出)的官方兽医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4.3回收检疫证明。
官方兽医应当回收鹿入场时附有的动物检疫证明,并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动物检疫管理信息化系统。
5.宰前检查5.1现场核查申报材料与待宰鹿信息是否相符。
5.2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内容实施检查。
5.3结果处理5.3.1合格的,准予屠宰。
5.3.2不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按下列规定处理。
5.3.2.1发现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向农业农村部门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由货主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5.3.2.2发现病死鹿的,按照《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等规定处理。
5.3.2.3现场核查待宰鹿信息与申报材料或入场时附有的动物检疫证明不符,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
5.3.3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鹿,可以急宰。
6.同步检疫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只鹿的胴体及脏器、蹄、头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反刍动物产地检疫的检疫范围及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反刍动物及其原毛、绒、血液、角的产地检疫。
2.检疫范围及对象2.1检疫范围2.1.1动物《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规定的牛、羊、骆驼、鹿、羊驼等反刍动物。
2.1.2动物产品本规程规定反刍动物的原毛、绒、血液、角。
2.2检疫对象1.2.1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炭疽、牛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
2.2.2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炭疽、蓝舌病、绵羊痘和山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3.2.3鹿、骆驼、羊驼: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炭疽、牛结核病。
4.检疫合格标准4.1反刍动物3.11来自非封锁区及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
3.12申报材料符合本规程规定。
3.1.3按照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1.4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3.1.5临床检查健康。
3.1.6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2原毛、绒、血液、角3.2.1来自非封锁区及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
3.2.2申报材料符合本规程规定。
3.2.3供体动物符合3.13—3.1.5的规定。
3.2.4原毛、绒、角按有关规定消毒。
3.2.5血液供体动物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布鲁氏菌病免疫记录真实、完整;未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进行布鲁氏菌病实验室疫病检测,检测结果合格。
4.检疫程序4.1申报检疫4.11反刍动物货主应当提前3天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提供以下材料:4.111检疫申报单。
4.112需要实施检疫动物的强制免疫证明,饲养场提供养殖档案中的强制免疫记录,饲养户提供防疫档案。
4.1.1.3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提供申报前7日内出具的实验室疫病检测报告。
4.1.1.4已经取得产地检疫证明的动物,从专门经营动物的集贸市场继续出售或运输的,或者展示、演出、比赛后需要继续运输的,提供检疫申报单、原始检疫证明和完整进出场记录;原始检疫证明超过调运有效期,动物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还应当提供布鲁氏菌病免疫记录;未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提供布鲁氏菌病实验室疫病检测报告。
4.1.2原毛、绒、血液、角货主应当提前3天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提供以下材料:4.1.2.1检疫申报单。
4.1.2.2需要实施检疫动物产品供体动物的强制免疫记录,饲养场提供养殖档案中的强制免疫记录,饲养户提供防疫档案。
4.1.2.3原毛、绒、角的消毒记录。
4.1.2.4血液供体动物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提供布鲁氏菌病免疫记录;未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提供申报前7日内出具的血液供体动物的布鲁氏菌病实验室疫病检测报告。
鼓励使用动物检疫管理信息化系统申报检疫。
4.2申报受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
根据申报材料审查情况和当地相关动物疫情状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或协检人员到现场或指定地点核实信息,开展临床健康检查;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4.3查验材料及畜禽标识4.3.1反刍动物4.3.11查验申报主体身份信息是否与检疫申报单相符。
4.3.12查验饲养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养殖档案,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及相关动物疫病发生情况,确认动物已按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4.3.1.3查验饲养户免疫记录,确认动物已按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4.3.1.4查验畜禽标识加施情况,确认动物佩戴的畜禽标识与检疫申报单、相关档案记录相符。
4.3.1.5查验实验室疫病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4.3.1.6已经取得产地检疫证明的动物,从专门经营动物的集贸市场继续出售或运输的,或者展示、演出、比赛后需要继续运输的,查验产地检疫证明是否真实并在调运有效期内、进出场记录是否完整。
产地检疫证明超过调运有效期,动物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查验布鲁氏菌病免疫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未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查验布鲁氏菌病实验室疫病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4.3.1.7查验运输车辆、承运单位(个人)及车辆驾驶员是否备案。
4.3.2原毛、绒、血液、角4.3.2.1按照4.3.1.1—4.3.1.4规定查验相关材料。
4.3.2.2查验原毛、绒、角的消毒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4.3.2.3血液供体动物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查验布鲁氏菌病免疫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未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的,查验布鲁氏菌病实验室疫病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4.4临床检查4.4.1检查方法4.4.1.1群体检查。
从静态、动态和食态等方面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动物群体精神状况、呼吸状态、运动状态、饮水饮食、反刍状态及排泄物性状等。
4.4.1.2个体检查。
通过视诊、触诊和听诊等方法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动物个体精神状况、体温、呼吸、皮肤、被毛、可视黏膜、胸廓、腹部及体表淋巴结,排泄动作及排泄物性状等。
4.4.2检查内容4.4.2.1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涎;蹄冠、蹄叉、蹄踵部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烂斑,感染造成化脓、坏死、蹄壳脱落,卧地不起;鼻盘、口腔黏膜、舌、乳房出现水疱和糜烂等症状的,怀疑感染口蹄疫。
4.4.2.2羊出现突然发热、呼吸困难或咳嗽,分泌黏脓性卡他性鼻液,口腔黏膜充血、糜烂,齿龈出血,严重腹泻或下痢,母羊流产等症状的,怀疑感染小反刍兽疫。
4.4.2.3孕畜出现流产、死胎或产弱胎,生殖道炎症、胎衣滞留,持续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恶露以及乳房炎症状;公畜发生睾丸炎或关节炎、滑膜囊炎,偶见阴茎红肿,睾丸和附睾肿大等症状的,怀疑感染布鲁氏菌病。
4.4.2.4出现高热、呼吸增速、心跳加快;食欲废绝,偶见瘤胃膨胀,可视黏膜紫绡,突然倒毙;天然孔出血、血凝不良呈煤焦油样、尸僵不全;体表、直肠、口腔黏膜等处发生炭疽痈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炭疽。
4.4.2.5牛出现全身皮肤多发性结节、溃疡、结痂,并伴随浅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肩前淋巴结肿大;眼结膜炎,流鼻涕,流涎;口腔黏膜出现水泡,继而溃破和糜烂;四肢及腹部、会阴等部位水肿;高烧、母牛产奶下降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
4.4.2.6出现渐进性消瘦,咳嗽,个别可见顽固性腹泻,粪中混有黏液状脓汁;奶牛偶见乳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牛结核病。
4.4.2.7羊出现高热稽留,精神萎顿,厌食,流涎,嘴唇水肿并蔓延到面部、眼睑、耳以及颈部和腋下,口腔黏膜、舌头充血、糜烂,或舌头发绡、溃疡、糜烂以至吞咽困难,有的蹄冠和蹄叶发炎,呈现跛行等症状的,怀疑感染蓝舌病。
4.4.2.8羊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黏膜上出现痘疹,由红斑到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遇化脓菌感染则形成脓疱继而破溃结痂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绵羊痘或山羊痘。
4.4.2.9山羊出现高热稽留、呼吸困难、鼻翼扩张、咳嗽;可视黏膜发组,胸前和肉垂水肿;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厌食、消瘦、流涕或口流白沫等症状的,怀疑感染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4.5实验室疫病检测4.5.1对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应当按照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
4.5.2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抽检比例不低于10%,原则上不少于10头(只),数量不足10头(只)的要全部检测。
5.5.3省内调运的乳用、种用动物可参照《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家畜产地检疫规程》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并提供相应检测报告。
6.检疫结果处理6.1检疫合格5.11反刍动物检疫合格,且运输车辆、承运单位(个人)及车辆驾驶员备案符合要求的,出具动物检疫证明;运输车辆、承运单位(个人)及车辆驾驶员备案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由农业农村部门责令改正的,方可出具动物检疫证明。
官方兽医应当及时将动物检疫证明有关信息上传至动物检疫管理信息化系统。
5.1.2原毛、绒、血液、角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证明,按规定加施检疫标志。
官方兽医应当及时将动物检疫证明有关信息上传至动物检疫管理信息化系统。
5.2检疫不合格的,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5.2.1反刍动物5.2.11发现申报主体信息与检疫申报单不符、畜禽标识与检疫申报单不符等情形的,货主按规定补正后,方可重新申报检疫。
5.2.12未按照规定进行强制免疫或强制免疫不在有效保护期的,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货主按规定对反刍动物实施强制免疫并在免疫有效保护期内,方可重新申报检疫。
5.2.1.3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动物疫病的,向农业农村部门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应当按照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处理。
5.2.1.4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检疫对象以外动物疫病,影响动物健康的,向农业农村部门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按规定采取相应防疫措施。
5.2.1.5发现不明原因死亡或怀疑为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动物疫情报告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8)22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5.2.1.6发现病死动物的,按照《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等规定处理。
5.2.1.7发现货主提供虚假申报材料、养殖档案或畜禽标识不符合规定等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情形的,应当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由农业农村部门按照规定处理。
5.2.2原毛、绒、血液、角5.2.2.1发现申报主体信息与检疫申报单不符的,货主按规定补正后,方可重新申报检疫。
5.2.2.2发现供体动物未按照规定进行强制免疫或强制免疫时限不在有效保护期的,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货主按规定对动物产品再次消毒后,方可重新申报检疫。
5.2.2.3发现供体动物染疫、疑似染疫或者死亡的,分别按照5.2.1.3—5.2.1.6的规定处理。
5.2.2.4动物产品未按照规定消毒的,货主按规定对动物产品消毒后,方可重新申报检疫。
5.2.2.5实验室疫病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由货主对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5.2.2.6发现货主提供虚假申报材料、养殖档案及畜禽标识不符合规定等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应当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由农业农村部门按照规定处理。
6.检疫记录6.1官方兽医应当及时填写检疫工作记录,详细登记货主姓名、地址、申报检疫时间、检疫时间、检疫地点、检疫动物或动物产品种类、数量及用途、检疫处理、检疫证明编号等。
6.2检疫申报单和检疫工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2个月。
6.3电子记录与纸质记录具有同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