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实验室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实验室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一、目的
确保本实验室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的报告每一项检测或系列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各类检测报告的编写、审核、批准、更改、补充和保存管理。
三、职责
3.1技术负责人是本程序的实施负责人,保证程序实施的资源。
3.2综合室负责本程序的运行管理监督。
3.3全体检测人员执行本程序。
四、程序
4.1报告的编写
4.1.1检验项目负责人是报告编写的责任人。
4.1.2报告编写的依据应是经审核无误的合格原始记录和现行有效技术标准。
4.1.3报告至少应包含以下信息:
A 标题
例如:XX实验室XXXXX检测报告
B本实验室全称及地址
C 报告编号、委托单编号、来样日期(或现场检测日期)、检验日期
D 检验的类别:如送样、省市监督抽查、现场检测等
E 报告内容超过一页的应有每页的唯一标示(共页第页)(如果适用)
F 委托(受检)单位的名称或地址(如果适用)产品生产厂家(如果明确)
G 样品名称及型号规格
H 样品特性与状态,必要时应照片或计算机打印明确说明
I 检验依据
所采用的标准中文名称与代码或对采用任何非标准方法的明确说明
J 检验结果应准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K 涉及的抽样程序(如果适用)
I 对特殊检验条件(环境条件)的描述(如果适用)。
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检测工作管理程序1.目的保证检测工作各个环节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有效。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工作的过程控制。
3.职责3.1管理部负责接收和确认客户的样品。
3.2管理部负责对接受的检测委托进行开展工作,对已确定开案的样品进行登记,标识并转交检测室检测。
同时负责检测报告的发放。
3.3检测室负责检测工作的实施。
3.4质量监督员负责检测工作的监督。
3.5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技术的保障及协调。
4.工作程序4.1检测工作接受4.1.1常规例行委托由管理部统一负责办理。
4.1.2有特殊的、重大的检测工作由技术负责人洽谈,所有业务洽谈或联系应符合《合同评审程序》的规定。
4.2检测工作的交接4.2.1管理部将客户填写好的《测试申请表》和样品的一致性进行确认后,进行编号登记,对样品作唯一性标识,在样品包装袋上面贴上《样品标识卡》。
4.2.2管理部将做好标识的样品及《测试申请表》传送给检测室。
4.2.3检测室对《测试申请表》和样品进行确认并办理交接手术,详见《样品管理程序》。
4.3检测工作的准备4.3.1检测室负责人根据检测任务的要求和检测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必要时,制定检测工作计划。
4.3.2检测人员接受检测任务后,在检测前应充分熟悉所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及作业指导书。
4.3.3准备好在检测有效期内,且状态标识合格的检测仪器设备,并作检测前的调试。
4.3.4准备符合检测规定要求使用的各种材料。
4.4检测工作的实施4.4.1检测工作应在能够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和符合仪器设备、材料对环境的要求条件下进行。
4.4.2检测人员与设备应在保证其安全的检测环境中工作。
4.4.3检测时要随时核对受检样品的标识(如编号和检测状态标识),防止混检、误检。
4.4.4在检测中,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及作业指导书。
4.4.5检测过程中要及时、认真地做好每道工序的原始记录,如有发现异常现象或意外情况,应在检测原始记录中注明,对记录的要求按《记录管理程序》执行。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概述检测报告管理程序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组织检测报告的软件程序。
它提供了一个集中的平台,用于记录、存储和检索各种类型的检测报告。
该程序旨在提高报告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使用户能够更轻松地跟踪、分析和共享检测报告。
功能1. 报告录入:该程序允许用户将各种类型的检测报告录入系统中。
用户可以手动输入报告信息,也可以导入电子版报告。
2. 报告分类:该程序提供了一套灵活的分类系统,用于对检测报告进行分类和组织。
用户可以为每个报告分配一个或多个分类标签,以便更方便地检索和浏览报告。
3. 报告搜索:用户可以使用关键字搜索功能来快速查找特定的检测报告。
该功能支持全文搜索,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如报告编号、日期、检测项目等,来查找相关报告。
4. 报告编辑和修改:用户可以在系统中对已录入的报告进行编辑和修改。
他们可以添加附加信息、更改报告状态、更新检测结果等。
5. 报告核对和审批:该程序提供了一个核对和审批的工作流程,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该工作流程,多个用户可以对报告进行审核、批准或拒绝。
6. 报告输出:该程序支持将报告以多种格式导出,如PDF、Excel、Word等。
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输出格式,并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设置,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7. 报告统计和分析:该程序提供了对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功能。
用户可以生成各种报告统计图表和报表,以了解检测报告的整体情况和趋势。
8. 报告分享和协作:用户可以将报告通过电子邮件或内部消息系统发送给其他用户。
他们还可以设置权限,控制其他用户对报告的访问和编辑权限,实现更好的协作和合作。
9. 报告存储和备份:该程序提供了安全而可靠的报告存储和备份机制。
所有报告都将以加密形式保存在系统中,并备份到云端或其他存储介质,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0. 系统安全和权限管理:该程序对用户和报告数据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和安全控制。
用户需要登录系统,并根据其角色和权限,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医学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制度
医学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制度1. 前言医学检验结果报告是医院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中的紧要依据,对于确保医疗质量和有效治疗具有紧要意义。
为了规范医学检验结果报告的管理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安全,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内外检验科室(以下简称“检验科室”)负责医学检验结果报告的管理。
3. 报告编制要求3.1 检验科室人员在进行检验结果报告编制时,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的规定,确保报告内容真实准确。
3.2 报告应包含患者基本信息、检验项目名称、结果数值、参考范围、结果解读和诊断建议等内容,并应由检验医师或主管医师进行签名确认。
3.3 检验人员在编制报告时,应提高工作的细致性和规范性,确保每项检验结果都正确无误。
4. 报告审核和审查4.1 检验科室应配备专业的质控人员,负责对编制好的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2 审核人员对报告审核时,应认真核对试验数据和结果解读,确保与患者信息相符,并及时矫正错误。
4.3 审核人员应及时记录审核过程和结果,确保可追溯性。
若发现报告存在错误或疑点,应及时与编制人员沟通并进行修改。
4.4 审核人员对报告的审核结果,应进行书面记录,并进行签名确认。
5. 报告发布和传递5.1 报告发布前,检验科室应对已审核完成的报告进行归档,并建立有效的存档系统。
5.2 报告应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临床医师或相关医疗部门,以便进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5.3 报告传递过程中,应确保信息安全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或窜改。
5.4 报告传递后,检验科室应对报告进行记录,确保可追溯性,并及时跟进报告的使用情况。
6. 报告查阅和归档6.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报告查阅和归档系统,确保患者的历史报告能够方便快捷地被查询和使用。
6.2 医院相关医疗部门和临床医师可以依据患者需求和诊疗情况,查阅患者的检验结果报告。
6.3 医院应对报告的查阅进行记录,并确保保密性和安全性。
医院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工作程序
医院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工作程序一、概述二、工作程序1.接收样本及信息登记2.样本交接和处理接收到的样本需要进行交接和处理。
一般情况下,样本将被送往医院实验室进行检验,这时需要将样本交给对应的实验室人员,并填写相关交接记录。
实验室人员需要对样本进行入库,确保样本不被交叉污染,并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检验。
3.检验过程管理在进行实验室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实验室人员需要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操作失误和检验结果的误解。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需进行重复检测或者进行质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结果解读和报告当检验结果得出后,实验室人员需要仔细解读和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并按照医嘱或者医生的要求填写检验结果报告。
在填写检验结果报告时,需要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和规范语言,确保报告能够被其他医务人员准确理解。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还需填写结果的参考范围和诊断建议。
5.报告审核和签发填写完检验结果报告后,需要由检验科的主管或者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核对。
审核人员需要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报告的规范性。
审核通过后,报告由主管或者质控人员签发,标识报告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签发后的报告将会转交给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6.结果归档和管理医院需要对检验结果报告进行归档和管理。
报告需要按照患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编号存档。
同时,需建立电子档案,将报告结果与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关联起来,以便随时进行查询和管理。
归档后的报告在规定时间内保留,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
7.结果回访和复核医院还应建立结果回访和复核机制。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检验结果异常或者与临床情况不符,需要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协商,及时调整和更正报告结果。
同时,还需要针对检验结果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疗效反馈,以负责任地对患者进行回访和管理。
三、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医院在进行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工作时,需要建立质量控制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
首先,医院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流程要求。
检测中心结果报告程序
结果报告程序1 目的检测检验报告及说明文书是公司进行检测检验活动结果的集中体现。
对各类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批准)等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出具的检测检验数据准确可靠,报告符合性结论科学、公正、客观。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检测检验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和归档的全过程。
3 职责3.1 主检人员负责提供原始记录。
3.2 报告编制人员负责根据提供的原始记录填报数据编制检测检验报告。
3.3 检测检验报告授权签字人负责对授权范围内的报告做最后审查和批准。
3.4 审核人员负责审核监测/检验报告。
3.5 行政管理部对经授权签字人批准的检测检验报告登记备案、用印盖章。
3.6 档案管理员负责保管存档的检测检验报告副本。
4 程序4.1 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制4.1.1 本公司实验室进行的每一次检测工作完成后,检测原始记录先由校核人审查签字,由该项目检测人员打印正式检测报告,连同检测原始记录、采样原始记录一起交审核人审核、签字,最后由授权签字人批准签发。
检测报告要准确、公正、客观、规范,符合检测方法中规定要求。
检测报告、采样原始记录、检测原始记录等,均应采用本公司统一制定的格式,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完整,并统一编号。
4.1.2 检验检测报告的要求每份检测报告要包含下列信息:(1)标题:检测报告;(2)实验室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进行检测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3)检测报告的唯一性识别号和每一页码,为隶属的页码和表明结束的标示;(4)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本程序中的“客户”一词在检测报告中以“委托单位”来代替。
一般委托检测,在委托单位栏内打印委托单位名称;其它检测机构或执法部门的委托检测,在“委托单位”栏内打印检测机构或执法部门的名称, 但同时要加上委托单位的名称;(5)检测项目、样品名称、样品状态和样品唯一性标识;(6)所用检测方法的识别;(7)样品采样日期和地点、接收日期和检测日期;(8)检测结果的测量单位;(9)国家卫生标准或正常值;(10)检测报告主检人、审核人、批准人的姓名、签字或等效的标识(如图章)及签发日期;(11)当样品为客户或本单位以外的检测或执法机构、行政单位等所送检的样品,要作出结果仅对所检样品有效的声明;(12)检测报告未经批准,不得部分复制,复印件未经盖章无效的声明;(13)检测报告的投诉期限。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检测报告管理程序编写人: 日期:审核人: 日期:批准人:日期:1.目的:对检测报告的内容、格式、编制、修改、签发、存档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和客观而有效的检测报告。
2.范围:适用于本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管理。
3.权责:3.1…负责检测数据的记录、汇总、分析和检测报告的编制。
3.2…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
3.3…批准检测报告的签发。
3.4…负责检测报告盖章、发放、副本(或拷贝)存档。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5.1对完成的每一次或每一系列检测项目要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出具检测报告,在为内部客户进行检测或与客户有书面协议的情况下,可以简化的方式报告结果,但有关信息可从本检测中心随时调用。
5.2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5.2.1检测报告由封面、检测内容、检测结果、检测结论及检验、审核、批准人签名等组成。
报告的格式、内容应满足客户或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适用于所进行的各种检测类型,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并且提供足够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以下要求的内容:5.2.1.1标题:检测报告;5.2.1.2本检测中心的名称和地址;5.2.1.3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在报告上编制编号和页码、以确保能够识别证书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并打印“以下空白”作为报告的结束语;5.2.1.4客户的名称或地址:标明委托方单位的名称和地址;5.2.1.5所用方法的标识:给出检测所依据的文件名和编号;5.2.1.6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标识;5.2.1.7日期:检测日期、有效日期,有必要时,给出抽样日期或委托/接收日期;5.2.1.8抽样计划和抽样程序的说明;5.2.1.9检测结果:应按检测方法的要求给出结果(适用时,带有法定测量单位);5.2.1.10检测人、审核人、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效标识;5.2.1.11需要时应注明检测结果仅对样品或批次有效及不得部分复印报告的声明。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文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定》的要求,制定本管理规范,旨在规范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第二条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范围包括实验室检测记录的填写、存档、查阅和销毁,以及实验室报告的编制、审阅、批准、发布和存档。
第三条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应坚持科学、规范、客观和公正的原则,确保检测工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第四条质量部门是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培训和考核。
第五条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程序应依法合规,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为数据的可追溯提供有力依据。
第二章检测记录的管理第六条检测记录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严守商业秘密,确保实验室检测数据的保密性。
第七条检测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每个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试剂、样品信息等内容,确保记录的真实和可靠。
第八条检测记录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填写,并在记录的末尾签名确认和日期。
记录的填写应规范、工整,不能有潦草和删改的痕迹。
第九条检测记录应及时进行归档存储,并做好相应的防护,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归档存储方式可以采用电子化或纸质化形式,必须保证存档的可读性和可检索性。
第十条检测记录应设立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查阅和修改相关记录,做到权限明确、责任到人。
第十一条检测记录的销毁必须遵循相关政策和规定,并严格按照销毁程序进行,确保销毁的彻底和不可恢复。
销毁记录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备份,并经过相应的审批和审查。
第三章报告的管理第十二条报告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编制和审定。
报告的编制应统一格式,包括但不限于报告编号、报告名称、样品信息、检测结果等内容。
第十三条报告的编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并应由相应的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进行审阅和批准。
医院检验科检验报告的SOP管理程序
医院检验科检验报告的SOP管理程序
一.目的:保证检验结果及时准确的发出。
二.适用范围: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的审核,发放,管理,查询和意见的反馈。
三.工作程序:
1.检测结果的报告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和及时,杜绝虚假报告。
2.测定时其数据要经分析,避免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或者其它不符合的结果。
根据质控品判断有效性,只有当质控品结果符合项目SOP有关条件时,才可发出报告,否则应重新测定。
3.定性测定的检测项目其结果以“阴性”或“阳性”报告;定量测定的,结果报告为单位按实际情况而定,因不同检测项目的单位可能不同,如结果高于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上限,则应根据需要对样本稀释后再测,结果乘上稀释倍数。
4.检验报告单由实验操作人员完成实验后,将结果录入,打印出报告单。
检测结果报告结果进入数据库,在服务器保存,并满足临床随时查询。
查询结果时直接进入数据库。
5.每份报告均应使用科内统一的打印报告专用纸打印;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实验室的标识、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及测定项目、结果、参考范围(按照国际单位)以及标本号、。
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确保本所客观、准确、清晰、完整地出具检测报告,对报告的规范性、编制、应涵盖的信息、签发、存档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0范围适用于本所出具的各类检测报告的编制、核验、签发、修改等活动。
3.0职责3.1技术负责人3.1.1负责组织对报告的定期检查。
3.2授权签字人3.2.1负责终审和批准检测报告。
3.3项目负责人3.3.1负责报告的二审。
3.4另一名报告编制人3.4.1负责报告的一审。
3.5报告编制人3.5.1负责报告的录入编制。
3.6主要检测人员3.6.1负责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原始检测记录和其他相关信息。
3.7各检测项目随同检测人员3.7.1负责校核原始数据。
3.8实验室管理员3.8.1负责报告的发放、存档。
4.0工作程序4.1检测报告的信息内容4.1.1具体执行《质量手册》5.10的要求。
4.2检测报告输入信息(原始记录)审核4.2.1检测室设专人负责检测原始记录的审核工作,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4.2.1.1检测工作是否按有关标准规范、方法等完成;4.2.1.2仪器设备使用是否匹配;4.2.1.3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4.2.1.4所得数据是否合理;4.2.1.5检测结论是否正确;4.2.2审核无误后签字确认。
4.3报告的编制4.3.1报告编制人根据检测活动项目以及标准规范的规定及客户的要求确定适合的报告格式;4.3.2报告编制人依据原始记录编制报告;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4.3.2.1检测报告必须做到字迹清楚、数据准确、计算无误、内容真实、结果客观明确。
4.3.2.2报告内容必须涵盖必要的检测信息,符合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及《质量手册》相应章节的要求,且与相应的原始记录保持一致。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4.3.2.3报告编写必须严格按规定格式、专业术语、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编制。
检测报告的管理程序文件
1 目的:确保检测报告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能真实地反映检测结果的全部信息。
2 范围:检测报告的编号、格式和所包含的信息要求,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与批准,对报告的意见和解释,分包检测的表述,报告的发送,对已发报告的修改或补充。
3 职责3.1样品接收员负责向客户递交和发送或委托检测人发送经授权签字人批准的检测报告;3.2资料员负责归档保存检测报告副本(连同原始记录和合同等)。
3.3 检测人员负责编写检测报告。
3.4质量监督员或熟知该领域的非报告编写人负责审查经检测人签字后的检测报告。
3.5授权签字人负责批准经检测人和复核人签字后的检测报告。
3.6技术主管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 程序4.1检测报告的编制要求4.1.1检测报告的编号规则:n: 表示此为该报告的第几份;m:表示该报告共制作了多少份(仅一份报告时,可无此项内容)报告序号(本月内的唯一性序列编号)年号缩写和月份:如2003年5月表示为0305检测组代号:有机组Y;化学组W;二恶英组ER:检测报告标识4.1.2本中心承诺保证所出具的检测报告能够准确、清晰和客观地表述每一项或每一系列的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方法规定的要求。
4.1.3 检测报告分标准和非标准格式两种。
4.1.3.1标准格式由技术主管负责组织设计,内容包括:(1)检测报告标题;(2)本中心名称、di/zhi与检测地点(不在本中心检测时填写);(3)唯一性编号标识和页码及总页数,以及表明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4)客户名称(必要时,di/zhi和dian/hua等信息);(5)所用检验检测方法的标识;(6)检验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标识;(7)接收样品日期和检测完成日期;(8)检测结果(适用时,带有测量单位),检测结果低于检出限时同时给出检出限。
如果报告的结果是用数字表示的数值,应按照标准方法的规定进行表述,当方法没有相关规定时,依照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的规定表述;如客户要求使用非法定单位,可在法定单位后以()形式给出,亦可直接给出。
检验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41 检验检测报告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规范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写、审核、批准、更改、增补和发布,确保检验报告公正、科学、准确、客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出具的各类检验检测报告的管理工作。
3.职责3.1抽/采样员、检测员负责提供完整清晰的原始记录;3.2报告编制员负责编制检测报告;3.3报告审核员负责审核检测报告;3.4授权签字人负责批准检验检测报告3.5技术负责人批准更改报告的申请;3.6质控部负责监督报告编制员在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和“资质认定标志印章”并做好用章记录;并负责相关的更改和增补事宜;3.7客服部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登记与发放;负责受理检验检测报告更改与增补的申请;负责监控报告及时率。
3.8档案管理员按时归档检验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
4.程序4.1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制4.1.1检测报告的格式检测报告为公司受控文件,质控部负责起草报告的格式,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使用。
4.1.2检测报告的内容检测报告应包含有足够的信息量,以满足客户的要求、检测方法的要求和说明检测结果所必须的要求,包括:(1)标题,检验报告或检测报告;(2)标注资质认定标志,加盖本公司检验检测专用章;(3)本公司的名称和地址,检验检测的地点;(4)检验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公司检测委托单编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除封面和扉页外,其他张数上均有“第X页共X页”;(5)客户的名称和联系信息;(6)所用检验检测方法;(7)检验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标识;(8)样品接收日期、检验检测日期,适用时填写抽样日期;(9)对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提供本公司或其他公司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10)检验检测报告签发人的姓名、签字或等效的标识和签发日期;(11)检验检测结果的测量单位(适用时);(12)当检出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应在检测报告中提供检出限的数值;(13)本公司不负责抽样(如样品是由客户提供)时,应在报告或证书中声明结果仅对收到的样品检测结果负责;(14)检验检测结果来自于外部提供者时的清晰标注。
工程检测试验报告管理制度
工程检测试验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有效管理工程检测测试报告,规范报告编制和存档流程,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责任部门1. 报告编制责任部门:工程检测测试部门负责对工程检测测试结果进行报告编制。
2. 报告审批责任部门:工程质量部门负责对报告进行审批。
3. 报告存档责任部门:工程资料室负责对报告进行存档管理。
三、报告编制流程1. 工程检测测试部门收到检测测试任务后,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进行检测测试工作。
2. 检测测试结果符合要求后,工程检测测试部门编制检测测试报告,包括检测测试方法、仪器设备、人员资质、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等内容。
3. 报告编制完成后,工程检测测试部门将报告提交至工程质量部门审核。
四、报告审批流程1. 工程质量部门收到报告后,对报告进行审查核实,确认报告内容符合实际检测测试结果。
2. 工程质量部门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审,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审批结果反馈给工程检测测试部门。
3. 工程检测测试部门根据工程质量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报告,最终达到双方满意为止。
五、报告存档管理1. 工程质量部门审核通过的报告,由工程检测测试部门将报告打印成册,并盖章签字。
2. 工程检测测试部门将报告交至工程资料室进行存档管理,同时将电子版报告存档至电子档案系统中。
3. 工程资料室负责对报告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确保报告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监督检查与评估1. 工程质量部门定期对报告编制和存档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工程质量部门可对已存档的报告进行抽查和复核,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报告编制和存档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包括责任追究、处罚等。
2. 对于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并给予严厉惩处。
八、附则1. 本管理制度由工程质量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违反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
1.0目的:为保证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并能真实地反映检测结果的全部信息,降低客户使用报告的风险。
2.0范围:检测报告的编号、格式和信息要求,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批准,对报告内容的意见和解释,分包检测的表述,报告发送和报告的修改/补充。
3.0职责:3.13.23.33.43.54.1份)(1(2((4(5(6(7)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测物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期;(8)如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相关时,实验室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9)检测的结果,适当时,带有测量单位;(10)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的标识;(11)相关之处,结果仅与被检物品有关的声明;(l2)当有分包项时,则应清晰地标明分包方出具的数据。
4.1.3当需要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殊检测条件的信息,如环境条件;(2)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3)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提出要求时,或当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报告中还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4)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5)特定方法、客户和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4.1.4当需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对含抽样结果在内的检测报告,除了4.1.2和4.1.3所列的要求之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抽样日期;(2)抽取的物质、材料或产品的清晰标识(包括制造者的名称、标示的型号或类型和相应的系列(3(4(5(64.24.3应立即向技术主管汇报,技术主管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中的可疑数据或遗漏部分进行核查。
4.5.2如通过核查确认已发报告的数据和结论有问题时,技术主管应立即起草一份书面文件通知客户,要求检测报告持有人暂停使用。
4.5.3检测室负责人应提出修改或补充检测报告的处理意见。
如需补充检测,由检测室负责人组织实施,由原检测员出具补充检测原始记录并起草一份“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
医院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工作程序(标注版)
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工作程序1、检验报告的格式检验报告的格式应应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后由检验科设计,由检验科管理层与医务部讨论后决定。
报告单上必须包括足够的信息量,报告应清晰易懂,填写无误。
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A、实验室名称、地址和检验地点;B、患者的唯一标识(门诊号或住院号)C、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科别;D、检验申请者姓名;E、样本的类别,当原始样本的质和量对检验结果有影响时,应注明样本的状态,如溶血、脂血等。
F、原始样本采集的日期与时间,必要时还应注明实验室接收样本的时间;G、检验项目的名称、结果、单位及参考范围;H、报告发布日期和时间;I、当临床或病人有要求时应注明结果的测定方法,若要求检验科为其检验报告提供解释和说明时,检验技术人员应提供其服务。
J、检验者、审核者标识,检验日期。
2、检验报告的传达方式和时间检验报告的传达方式由医务科和检验科共同讨论决定,并在《中心医院检验项目及报告时间一览表》制度的检验周期内送达适当的人员。
门诊患者的检验报告在门诊化验室领取,体检中心的检验报告由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统一领取,住院患者的检验报告由专人送达各科室,临床医护人员签收。
3、检验周期①技术管理层在咨询申请者后,于医务部共同协商每个项目的检验周期。
②在严格遵照相关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缩短检验周期,满足临床需要。
③当不能按检验周期制度的时间报告检验结果,延迟报告又可能影响患者诊治时,按以下程序通知申请者:A、以电话或书面的方式通知申请者,说明延迟报告的原因或可能发出报告的时间;B、若在短时间内延迟报告的原因不能排除,应送至委托实验室检验,检验完成后及时通知申请者;C、若某一项目经常发生延迟报告,应与申请者协商,对检验周期进行重新评审,必要时对所识别出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4、结果评审①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检验结果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结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等有有关临床检验信息进行系统性评价,看是否从临床角度加以解释,若出现危急值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结果报告管理程序1目的
为规范本中心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制、复核、签发等活动。
3定义(无)
4职责
4.1检验检测人员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制、复核。
4.2技术负责人或授权人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签发。
4.3管理室或项目室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发放与存档。
5工作流程图
6程序要点
6.1检验检测报告的选用
6.1.1检测室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一般采用业主指定的统一表式,若无指定表式,则采用行业表式。
6.1.2项目室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采用客户或监督方指定的表式,若客户没有特殊的要求,可采用相应行业或地方规定的表式。
6.2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制
6.2.1检检验测报告的编制依据为经复核确认后的原始记录。
6.2.2检验检测数据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数字修约满足相应检测规程要求,填写采用碳素笔(或打印),做到文字、数字清晰、项目齐全、编号唯一、结论公正。
6.2.3特殊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制:
a.封面:报告名称、编号、委托单位、检验检测单位、地址、联系电话、印发日期;
b.说明页:检验检测依据、检验检测日期、检验检测概况、主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型号及检定情况,检验检测、复核、批准人签字;
c.报告正文:报告正文一律用碳素笔填写或打印后复印,打印报告要打页数及总页数;
d.底页:对委托样品检验,声明“仅对被检样品有效”;
e.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报告的说明页还应包括设计目的和用途、设计依据、所用原材料情况;
f.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报告正文除有计算过程及试验过程记录等,还要包括所用原材料检验记录报告。
6.3检验检测报告的复核、签发
6.3.1为了保证检验检测报告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检验检测报告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即:
检测人员自己复核,复核人员及报告签发人复核。
6.3.2检验检测人员编制报告,经审核无误,签字后交于复核人员复核。
6.3.3复核人员在复核报告时,发现报告填写错误或涂改时,将报告交回检验检测人员重填,不得自行更改。
6.3.4当发现数据可疑,影响检验检测结论的,要求检验检测人员复测。
6.3.5检验检测报告由中心技术负责人或授权人审核、签发。
6.3.6检验检测报告审核后,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右下“盖章”处或右上检验欧尚日期、编号处)和资质认定专用章(左上角)。
对非资质认定项目不得加盖资质认定专用章。
6.4检验检测报告的发送、保存
6.4.1检验检测报告的发送由管理室负责,项目室指定专人负责且要履行登记手续,在发文登记表上签字。
6.4.2本中心检验检测报告由管理室资料员负责保存,检验检测报告同抽样单(委托单)、原始记录和检验检测报告配套齐全,归档保存。
6.5检验检测报告的更改
6.5.1当发出的检验检测报告发现错误需要修改时,采用重新发放的方式或采用对“编号为XXX的检验检测报告”做出补充说明或以检验检测数据修改单的方式。
6.5.2当采用重新发放的方式时,应注明所替代报告的编号、替代原因,交由检验检测人员填发,按规定复核、签发,原报告收回,收回的检验检测报告应办理登记手续后销毁。
6.5.4当委托方要求用电话、图文传真或电子邮件传送检验检测结果时,要确认接受人后或加密后方可传递,保护委托方的机密和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