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

二、 基于“ 挑战杯” 竞 赛 平 台 的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由 江泽 民 同志 亲 自题 写 杯 名 的 “ 挑 战杯 ” 全 国 大学 生课 外 学 术
科 技 作 品竞 赛 和 创 业 计 划 竞 赛 , 是 共 青 团 中央 、 中 国科 协 、 教育 部 、 在 国 内外 研 究 中 都 一 致 认 为 “ 创新 人 才” 是 指 必 须 具 有 创 造 性、 创 新 意识 、 创 新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等 素 质 的人 。 目前 , 高 校 在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模 式 上 基 本 采 用 的 是传 统教 育模 式 和利 用 “ 挑战杯” 等 科 技 学 术 竞 赛 平 台的 竞 赛 育 人 模 式 。这 两 种 模 式 都 有 利 有 弊 , 在 长 期 高 校 育 人 功 能 的 发 挥 中起 着 或 重 或 轻 的作 用 。而 南 京 师 范 大
点:
采 用 的是 传 统 的 教 育 手 段 , 以课 堂 讲 授 为 主 , 以教 师和教 材 为 中 心, 以 考 试 成 绩 为 考核 和 衡 量 大 学 生 的标 准 。就 以 目前 很 多 高 校 开展的创业教育为例 , 多数 高 校 都 以引 进 K A B等 创 业 教 育 形 式 作 为 对 学 生 创 业 能 力 提 升 的 培 养 手 段 。 但 是 KA B 的 课 程 依 然 是 以 讲授为主 , 采 用通 用 的 和 固化 的教 材 , 最 终 以 考核 成 绩 作 为 衡 量 学 生 创 业 能 力 的标 准 。这 类 传 统 的 创 新 人 才 培 养模 式 对 于批 量 化 激 发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起 到 了 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 但 是对 于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提 高 和 创 新 成 果 的 行 成 是 存 在 一 定 弊 端 的 。

教育改革: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改革: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改革: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引言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在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面窄:过于注重学科知识而忽视跨学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导致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能力较差。

3.缺乏创新意识:学生缺乏探索、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教学方式陈旧: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忽视互动、合作和自主学习等方式。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多元化的学科设置:设立跨学科专业,培养综合能力较强、适应多样性发展需求的人才。

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实践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增加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等环节,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3.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培养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就业或创业做好准备。

4.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采用互动、合作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索欲望和参与度。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为了落实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修改课程设置:调整专业设置,增加跨学科课程,让学生拥有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基础。

2.强化实践环节: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并将其纳入到评价体系中;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活动。

3.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推动信息化教育: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在线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源自主学习。

总结在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多元专业设置、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等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具备现代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这些改革将有助于高校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学校和教育机构们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但这种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高度的综合素养。

因此,学校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加强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知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只有不断尝试和实践,学生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开设创新项目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需要与企业、行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造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实践机会。

另外,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关注全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过去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新时代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个性发展规划和素质教育,建设多样化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此外,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力量,也是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变得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精神。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新时代对人才要求更加多样化,需要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注重跨学科融合,突破学科壁垒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往往会按照学科分类进行教学和培养。

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深耕,很少有机会接触其他学科知识,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跨学科问题缺乏解决能力。

而在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

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突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在实际操作上,学校可以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代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一点比以往更加重要。

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置实习课程、毕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上接触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上,学校可以通过搭建自主学习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组织创新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和培养模式,注重跨学科融合,突破学科壁垒;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

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

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引言: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摇篮,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现状、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以及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现状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而,在现实中,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重视一知半解,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一些高等学校仍然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来评判教学效果,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学科单一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够。

当前,高校的学科设置偏向传统学科,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很少。

这样的学科设置不利于培养跨学科的人才,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最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教育。

高等学校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用能力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教育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

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注,而现实世界的需求是以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

高校应该更加重视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化发展。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往往追求学生的整体素质,忽视了学生个体特点的培养。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潜能,因此高等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第三,培养过程与社会脱节。

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封闭,学生更多地待在校园中,与社会接触较少。

高校应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校外实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实际工作环境。

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人才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

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一、理论层面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在新时代,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学术和技能培养,更需要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创新型人才。

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紧跟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理论层面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

新时代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这需要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学科基础上加强跨学科、跨文化、跨地区,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化视野的人才。

其次,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加注重产业对接、工学结合和定向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要吸收企业、产业界和社会的资源,打破学校和产业界的壁垒,加强工学结合,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具有发展前景和产业未来性的人才。

最后,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

在实践中,要加强工学一体化、学以致用,与产业界相互整合,使学生得到切实的实践锻炼。

同时,注重创新和实践教学,创新学科体系,丰富教育内容和办学方式,建设教育和产业创新联盟,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

二、实践层面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

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展现和实践。

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层面的探讨:一是学科和产业对接。

针对不同领域的人才培养,要强调与产业界的对接和协同,以生产力为导向来推进人才培养,以达到驱动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目的。

二是人才培训和发展。

在企业培训和现场实习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促使他们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当前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滞后、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以及评价体系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改革课程设置、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对策。

这些对策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对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探讨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对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多元化、未来发展、意义价值。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能力不足的困境。

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一些高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以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

只有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措施,才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提升和升级,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2 问题的重要性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评价体系单一等,严重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需改革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许多学生往往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操作。

而当他们毕业后进入社会,却发现自己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

因此,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高校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学习不是结束所有的一切,它只是开始。

如果没有实践,学生们将会难以直接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操作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其次,高校应更加注重多元化课程和教学方式。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不是只靠课堂上的讲解就能学会的。

学校应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多元化课程、参与社会实践和自由探究来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更看重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

因此,高校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以大学生就业为例,通过实习、模拟营销或者商业运营等相关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工作实际接触到的工作任务,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

学生应该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场景,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十分重要。

三、拓展国际视野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互惠的社会。

因此,拓展国际视野和接触国际先进科技和管理理论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交换学生和课程等方式来获取其他国家相关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全球化竞争力。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高校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仍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高校教育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强调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该加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力度。

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积累实践经验。

高校人才培养中过于注重学术成果,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高校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学术成果,教师晋升和薪酬待遇主要以科研成果为依据,导致很多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工作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该重视教学工作,建立以教学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可以通过设立教学奖励制度,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

学校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让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充分发展。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缺乏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能力。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往往无法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可以通过设立行业咨询委员会,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活动,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

高校还应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校应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可以通过开设国际课程,建立合作交流项目,引进国际知名教师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与产业需求脱离的现状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推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结合,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当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对策、多元化、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

优秀的人才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引擎,他们能够为各行各业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高校教育朝着更加科学、高效、全面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现状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这种单一模式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容易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追求分数的怪圈中,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顺利应对社会现实中的复杂挑战。

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不够全面。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在分析了当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新形势下该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提升该模式的对策。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来具体展示模式的实践效果。

在强调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全文内容。

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推动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研究、实践、现状分析、特点、对策、案例分析、实践总结、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承办机构,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才能找到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模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研究和实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改进,更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式发展道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的若干意见》 告诉 我们 , 创新人才 的培养首先是培
型的创新型人才为 目 。例如近几年高校专业型研 标 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 的划分 , 使高校培养学生时有 侧重和倾向 , 明确人才培养 目标 。为了能更好的提 高教育质量 , 高校是否将培养 目 标进行如下尝试。
收稿 日期 :0 2 6 1 2 1—0 —1 作者简介 : 王慧娣( 90 ) 女 , 17 一 , 吉林长春人 ,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 , 助研 硕士研究生 , 究方向 : 究生教 学研究 。 研 研
朴 晶(95 , , 18一)女 吉林长春人 ,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 助工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究生教 学研究 。 研 李淑敏( 97 , , 18 一) 女 吉林长春人 ,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 院, 助工 , 研究方 向: 研究生教学研究。 项目 简介 : 本文为吉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成果。
2 1 年第 0 期 02 8
第2 8卷 ( 2 6期 ) 总 9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 ̄ ONAL NS TUTE I TI OF I N J LI PROVI NCE
No 0 2 2 . 8, 01
VO . 8 12
T0 a . 9 t lNo 2 6
当今世界, 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驱 动力 , 创新能力成为 国家竞 争力 的核心要素。高等 学校是 国家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基础研究
和 高新技术 领域创 新成果 的重要源 泉 。胡锦 涛总 书
养单位教育理念的科学发展。当前的高校教育由于 旧的教育模式先人为主 , 培养人才时已出现许多思 维定势。从培养 目 标到培养措施 , 包括培养方案、 手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校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一直备受关注。

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如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手段滞后、就业压力大等,这些问题平添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围绕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一、课程体系不合理目前,高校的课程体系多是以专业课为主,忽视了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导致了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社会生活中,这样的学生容易出现技能单一、难以适应多样化工作要求的问题。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高校的课程体系,并进行合理调整。

对策一:加强通识教育高校应该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通识教育课程,让学生接受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熏陶。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策二:强化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高校应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实习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手段滞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一边老师讲,一边学生听,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学习效果有限。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校的教学手段亟待更新。

对策一:推行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学生学习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在线课程、开设数字化课程等方式,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策二:拓展教学资源高校可以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拓宽教学资源,引入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更加多样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

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高校需要深入探讨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特点,总结成功的实践案例,同时也要面对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全面了解和认识书院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书院制的特点书院制的特点是指高校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立不同的书院,每个书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单位,有独立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和管理机构。

书院制强调个性化的教学和学术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书院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交叉和融合:书院制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2. 师生互动和导师制:书院制强调师生之间的紧密互动,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导师负责指导其学习和科研工作。

3. 项目化学习和实践:书院制倡导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和项目合作提升自己的能力。

4. 学术氛围和社区建设:书院制重视学术氛围的建设,打造一个学术社区,促进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5. 学术自主和管理灵活:书院制下的学术自主度高,管理机构相对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科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书院制通过建立相对独立的学术单位,强调个性化的教学和培养模式,促进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2.2 书院制的优势书院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和研究结合紧密。

书院制通过设立书院,将学术研究和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书院制简介书院制,是一种源自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最初开始流行于宋代,为早期现代社会的教育模式。

它通过推崇自主学习、小而精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书院制的学生一般都是从全国选拔出来的,小班教学是其特色。

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也开始探索书院制。

清华大学西湖书院、北京大学元培书院等都是书院制的代表学院。

二、书院制的特点1. 小班制教学。

书院制注重个性化教育,一般采取小班制授课,以便更好的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2. 注重人文素养。

书院制强调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重视学术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

3. 培养批判性思维。

书院制不仅传授知识,更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4. 学生自主发展。

书院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倡导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科研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书院制在新时代的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书院制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

书院制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书院制在学科交叉融合和课程设置上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学科间的横向和纵向交叉,努力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具有综合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书院制在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上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和精细化管理,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

书院制在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资源配置上更加注重国际化和前沿性,引进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吸引国际一流教育人才,提升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

四、书院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1. 培养优秀人才。

书院制将优秀学生聚集一堂,小班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2. 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传统教育模式多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而书院制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培养出更加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

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日渐受到关注。

那么,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如何探索呢?一、创新教育理念,注重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应该是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注意注重人才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自我发展的平台,提高其知识理解和综合能力,使其成为在不同领域和职位上都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提高其在专业领域中的综合素质。

在专业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训练,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此一来,才能够培养出既掌握学科知识又掌握实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打造具有国际标准的教育体系当前的科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教育也应该迎合这种趋势。

在教育体系中,需要打造具有国际标准的教育体系,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到师资力量、教育管理等方面,都要引入国际化的理念,以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这样,才能够输出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高校中,要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为学生提供开展科技创新和企业创业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和创造力,培养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也要强调创新创业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让学生在实际创业中体验到挑战和机遇的真实性。

五、多渠道融入社会资源在高校中,还可以融入社会的各种资源,如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化培训和实践机会。

这些机会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社会,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应该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管理和社会资源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各大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纷纷探索和尝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主要从三个角度对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行探讨。

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在过去的墨守成规时代,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

但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与技能的变化非常迅速,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因此,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应以人的本质需求为出发点,将个性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潜能和兴趣也各有不同。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尊重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获得最大化的发展。

二、以实践为主,突出实用性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过于注重理论和文字,缺少实践的结合。

但在实践中,人才才能真正地接触到市场的需求和逐步掌握一定的技能。

因此,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

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加强与市场的联系,让市场中的需求成为帮助人才成长的动力。

这样的人才将更具实用性和竞争力,可以更快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互联网+,多元化组合在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出现和无处不在的智能科技改变了教育方式和人才的培养方式。

电子化学习、在线课程、职业规划等都是新时代下互联网+人才培养的典型特点。

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融合后,可以更好的满足人才的教育需求。

另外,多元化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多种组合的培养方式可以让每个人发挥所长,在理论和实践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个性化发展、实践性突出以及多元化组合。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书院制的概念和历史书院制是一种将教学、学生和教师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高等教育模式。

它起源于中国宋代,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机构。

书院制的优点在于:一、注重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二、重视人文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三、强调师生关系的密切联系,学生可以向老师学习求教,也可以向同学交流学习经验。

这些特点恰恰符合了当今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书院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意义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加剧了人才市场的竞争。

另一方面,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人才的专业和全面素质需求日益提高,“全人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出发点。

而书院制便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书院制可以为高校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全面、深入的教育,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领导能力。

同时,书院制中强调师生关系的密切联系,师生之间进行更为亲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学习、探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这种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师生互动,也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三、书院制的实践与应用书院制的实践和应用可以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来考虑。

1. 教学模式书院制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模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例如,通过进行辩论、演讲、论文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2. 课程设置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既注重专业性,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书院制中,应该加强核心课程、大类课程、通识教育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通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全面地接触和了解人文、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文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文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这个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策略。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这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其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人才成为了竞争的核心。

要想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实践能力成为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是新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机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评价体系。

这个评价体系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实践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本文将就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一探讨。

I.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即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出一些基础知识扎实的毕业生,但却无法满足社会对全面发展的要求。

此外,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导致了培养模式的同质化,缺乏差异化的特色。

II. 创新的必要性1. 适应社会需求: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需要有适应性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2. 培养创业精神: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而创业精神恰恰强调创新和创造,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3. 全面发展:新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等。

III.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1. 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力度,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 跨学科融合:高校可以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强化社会实践: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入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知识。

高校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IV. 创新模式的实施为了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1. 政策支持: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创新,为高校提供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

2. 教师培训:培养一支专业化、创新意识强的教师队伍,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作者:何俊国邓迎春
来源:《数码设计》2018年第15期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始终以就业导向为中心,致力于符合人才市场的培养。

当前高等学校的教育培养模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本文试图通过优化教材和课程、更新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等方面分析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揭示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互联网+;高等學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15-0125-01
Abstract: The mode of college cultivation takes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s the center and devotes itself to the talent market. Current high college education mode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manages to optimiz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ourses, update teaching methods by means of "Internet +", and reveals some common teach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 era;Internet +;College education;personnel training
党的十九大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应担负起输出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责任[1],必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历史定位,明确根本任务,不断开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局面,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拟从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创新教材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教材老化的现象。

某些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甚至是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中有些内容与实际脱节,没有融入新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建设的需求,教师的"炒冷饭"让大学生感到乏味,进而失去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学习动力受影响。

笔者对部分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不超过百分之十的学生认可专业课设置,17 %的学生觉得基础课设置合理;认为能学到很少知识的学生竟然占到了65 %,觉得"选修课不合理"的学生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重复率高,课程设置未与当前社会发展接轨的现象。

因此,更新教材与优化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要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发展特征紧密联系,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2]。

教材选取是根据教学的实际特点,选取吸收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课程设置可尝试前两
年不分专业,设置通识课程,但课程内容必须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夯实基础。

大学后两年分专业,设置专业课和选修课,制定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实行弹性学制等,鼓励学生选修外专业课程,拓展其视野。

另外,可将本学科知名专家所研究的前沿成果及长期的教学科研活动中积累的丰富专业教学经验融入到教材建设中,将对教材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思想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2 还原教学主体,更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常常为教学的主动者、控制者,用单一的授课方式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培养知识型人才,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特点与个性,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学习的热情,求知欲受到影响,学生缺失了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动力[3],不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要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更新为"参与式"主动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内在需求,在注重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紧密连接当前学科最新发展态势[4]。

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究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推行个性化教育,减少讲述,引入问题讨论,在解答问题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笔者推荐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2.1案例教学法。

采取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手段激活课堂生机。

教师始终要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在自学中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这种结合实际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挖掘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运用专业知识原理探究和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5]。

在本科基础上的教学阶段,也可根据课程内容和专业特点采用讨论式授课、研究型授课、对话式授课等多种形式,也可任何两种形式结合着出现在同一节课上,配合多媒体影视资料,针对具体内容进行表演课。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使受教者直观感受专家名师的风采,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最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术探索能力,提高教学效率[6]
2.2完善课程网站建设。

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社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的发展生态变革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基因,改变着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认知的升级。

可以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内容涵盖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配以中外经典典型案例分析,著名文献阅读以及有关音像资料、习题辅导等,设立专家在线咨询答疑,建立专业知识资源库。

设立"教学动态"网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布各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学术动态,开设"教学学术研究"系列培训等。

3 利用"互联网+",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思维方式的变革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旨在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相联结,彰显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

"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应构建师资共享模式,将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教师资源整合利用,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互补的师资配备。

高校应加强与政府及企业间的交流合作,选派优秀教师进入政府机关和相关企业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

同时,也可聘请政府人员、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授课,充实学校师资队伍。

4 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反馈机制
高校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应配备完善的考核机制。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教育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考核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保障人才培养机制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为了充分检验和考评前期工作的效果,一定要有切实可行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并体现人文关怀的考核机制。

在考核的过程中,建立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并及时修订,根据实际效果调整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5 结论
以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存在教学资源共享不足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

因此需要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实现高校培养社会真正所需的有用之才。

教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划学科教学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拓宽高校教学的路径中创新高校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齐菲.美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特点及启示.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11)
[2]唐一山.人才培养问题的省思与再构.中国研究生,2018(2)
[3] 刘义杰. 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能力要求的调查研究[J].考试周刊,2016(96):155
[4]王小红,杨孝安,荆媛.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会计优化路径的创新性研究.管理观察[J],2015,(26):110-111
[5]张林,王佳,张劲松."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国会计学會第十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J].商业会计,2015,(17):127-129.
[6]敬然,于光,党杨.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现代营销(经营版)[J],2018(11):1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