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
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阑尾疾病辅导讲义
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阑尾疾病辅导讲义)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肠痈是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致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
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本病主要症状。
相当于急性阑尾炎。
诊断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有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证候分类1气滞血瘀: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
苔白腻,脉弦紧。
气滞为主者,腹痛绕脐,尚未固定,腹壁柔软;血瘀为主者,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拒按,有轻度反跳痛。
2瘀滞化热:右下腹痛加剧,有明显跳痛及肌紧张,发热口干,便秘漫赤。
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腹痛剧烈,可遍及全腹,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或有界限不清之包块。
高热。
舌质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
二、治疗方案1、内治法(一)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饮。
大黄牡丹汤: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红藤饮:红藤、地丁草、乳香、没药、连翘、大黄、玄胡、丹皮、甘草、银花(二)瘀滞化热证治法:通腑泻热,利湿解毒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复方大柴胡汤:黄苓、枳壳、川楝子、大黄、玄胡、白芍、蒲公英、木香、丹参、甘草(三)热毒炽盛证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大黄牡丹汤: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透脓散:生黄苣、炒山甲、川茸、皂角刺本院验方:清阑汤清阑汤:大黄、丹皮、冬瓜仁、桃仁、黄连、银花、蛇舌草、赤芍、甘草、木香、鱼腥草2、中医外治法局部选用金黄散外敷或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灌肠。
术前若保守治疗,则根据上述证型辨证施治。
若症状加重,则行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23.3疗效评定23.3.1治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血象正常。
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 )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 。
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
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
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二、术前中医治疗(一)辨证施治1、内治(1 )瘀滞内结证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败酱草红藤(2 )湿热内蕴证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白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姜枣败酱草冬瓜皮赤芍(3 )热毒炽盛证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生黄芪当归川山甲川芎2、中医药适用技术:外治: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穴位注射:予654-23mg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缓解疼痛,每日一次。
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2014)
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2014)本文介绍了___针对阑尾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在诊断方面,中医和西医都以右下腹疼痛、发热、呕吐为主要表现。
中医的证候诊断包括瘀滞证、湿热证和热毒证。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针灸治疗、外治法和中药灌肠。
同时,手术治疗也是西医治疗的选择。
最后,文章提出了健康教育和心理行为辅导的重要性。
需要改进的地方:1.文章缺少开头和结尾,需要添加。
2.文章中有一些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需要修改。
3.每段话的开头需要加粗或者缩进,以便阅读。
改进后的文章: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___引言: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阑尾破裂和腹膜炎。
本文将介绍___针对阑尾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外科学》(___),表现以右下腹疼痛,发热,呕吐为表现。
好发于各个年龄段。
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___编著,___),第七版外科学(___),表现以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血象示:白细胞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证候诊断中医的证候诊断包括瘀滞证、湿热证和热毒证。
1.瘀滞证:右下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痛有定处,发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苔薄黄,脉弦数。
2.湿热证:右下腹痛剧烈,少腹硬拒按,可扪及肿块,壮热便秘,呕恶腹胀,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洪数。
3.热毒证:腹痛剧烈,腹肌急硬,肿块拒按,大便秘结,壮热烦燥,舌质绛红,苔焦黄,脉滑数。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瘀滞证:治法:通里攻下,解毒行淤。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生大黄9克(后下),丹皮12克,芒硝9克(冲),生薏仁15克,桃仁9克,冬瓜仁30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克,蒲公英15克,丹参12克,木香9克。
2)湿热证:治法:通腑泄热,解毒透脓。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紫花地丁15克,双花15克,红藤15克,乳香9克,冬瓜仁20克,没药9克,生大黄9克,赤芍12克,元胡9克,连翘12克,败酱草15克。
2024年诊疗方案肠痈
肠痈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发热等。
在2024年,针对肠痈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两个方面。
1.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肠痈主要是由于肠道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是首选
的治疗药物。
常用抗生素包括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β-内
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头孢氨苄-舒巴坦)等。
抗生素的具体选择需要
结合病情和药物耐药情况来决定。
(2)止泻药物:肠痈患者常伴有腹泻症状,可以使用目前市场上常
用的治疗腹泻的药物,如复方硝苯地平、复方曲马多等。
但需要注意,止
泻药物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病因。
2.饮食调理:
(1)流质饮食:在肠痈发作期间,胃肠道容易受刺激,建议患者以
流质饮食为主。
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蛋汤等。
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辛辣食品等。
(2)高蛋白饮食:肠痈患者在恢复期需要大量营养支持,建议摄入
适量的高蛋白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等。
同时,还应摄入丰富的维生
素和微量元素,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3)避免食物过敏:有些肠痈患者容易对一些食物过敏,特别是乳
制品、麦类、坚果等。
如果出现食物过敏症状如腹胀、腹泻等应及时避免
相应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肠痈(阑尾炎)诊疗优化方案
2012年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优化方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固定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
但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多端,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而右下腹阑尾区点固定性压痛是该病的一个重要体征。
阑尾炎属祖国医学“肠痈”范畴,本病多有进食厚味,恣食生冷等因数,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到失职,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剧烈运动,导致肠腑血络受损,淤血凝滞,痰热互结,导致血肉腐败而成痈脓。
一、病名中医病名:肠痈 TCD编码BWV020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 ICD编码K35诊断二、中医诊断1、诊断要点①病史:暴饮暴食,寒温不是,劳逸损伤病史:②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痛初期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或1—2天内转移到右下腹。
初起腹部隐痛,或阵法性加重,化脓性阑尾炎开始多为持续性跳痛,坏疽后即变为持续性剧痛:③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多伴有纳差,便秘:④腹部体征: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腹痛拒按,按之坚硬,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⑤全身表现: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可有头晕、头疼,乏力等症状;体温持续升高,应考虑阑尾化脓或坏疽穿孔的可能。
少数热营入血、可有寒战、高热、神晕,谵语等表现。
⑥舌脉:初期舌多红,苔薄黄;后期舌红降,苔黄燥,脉象早期浮数,晚期滑数或细数;2、类证鉴别①右侧尿石症:突然出现右下腹绞痛。
②向阴部及股内侧反射,但腹部体征部明显,右肾区有扣击痛,可有尿频、尿急或血尿等症状,一般无发热。
②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法性加剧。
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上腹为重,本病可出现黄疸;(一)西医诊断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②可有恶心、呕吐;③右下腹压痛、反跳痛;④可有发热;⑤白细胞计数增高;中医治疗辨证施治:本病在临床上可分为瘀滞型、湿热型和热毒型。
1、内治法(1)瘀滞型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固定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2014)
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参照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表现以右下腹疼痛,发热,呕吐为表现。
(2)好发于各个年龄段。
2.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表现以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2)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3)血象示:白细胞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证候诊断1瘀滞证:右下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痛有定处,发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苔薄黄,脉弦数。
2湿热证:右下腹痛剧烈,少腹硬拒按,可扪及肿块,壮热便秘,呕恶腹胀,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洪数。
3热毒证:腹痛剧烈,腹肌急硬,肿块拒按,大便秘结,壮热烦燥,舌质绛红,苔焦黄,脉滑数。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瘀滞证治法:通里攻下,解毒行淤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生大黄9克(后下),丹皮12克,芒硝9克(冲),生薏仁15克,桃仁9克,冬瓜仁30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克,蒲公英15克,丹参12克,木香9克。
(2)湿热证治法:通腑泄热,解毒透脓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紫花地丁15克,双花15克,红藤15克,乳香9克,冬瓜仁20克,没药9克,生大黄9克,赤芍12克,元胡9克,连翘12克,败酱草15克。
(3)热毒证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枳实9克,虎杖10克,厚朴9克,元参12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生薏仁30克,木香10克,败酱草15克,人工牛黄1克,桃仁9克。
2、针灸治疗:取足三里、上巨虚、阑尾穴,配合右下腹压痛最明显处的阿是穴,每日2次,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
3、外治法:常用双柏散(大黄、侧柏叶各2份,黄柏、泽兰、薄荷各1份,研细末),以水蜜调成糊状热敷右下腹,每日一次。
急性阑尾炎(肠痈)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急性阑尾炎(肠痈)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急性阑尾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阑尾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压痛。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壮年为多。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阑尾腔梗阻,或病毒细菌等侵入阑尾壁內淋巴组织或腹部受寒冷刺激后抵抗力降低,细菌易于侵人可引起炎症。
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杄菌,此外,本病发病有时也与遗传,外伤有关。
本病属中医“肠痛”范畴。
多由宿食停滞,湿热蕴结或外邪侵入而使肠道传化失司,而造成湿阻气滞,血淤热壅日久则化腐成脓而成肠痈。
【诊断要点】(一)主要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其典型特征有1.疼痛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围,不剧烈多为阵发性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阑尾处。
2.若阑尾异位则可表现为右侧腹部及腰部的弥漫性疼痛,盆腔内阑尾炎则表现为里急后重和耻骨上部不适3.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胃肠症状。
4.全身症状,初期可见头晕头痛,倦怠无力,继而会出现发热,汗出,口渴,小便短赤等。
少数会有寒战高热。
(二)体征1.右下腹阑尾炎有明显的压痛。
阑尾异位者,压痛点也随之不同,但总是固定于某处。
2.阑尾穿孔后可拍及一压痛性肿块。
3.急性阑尾炎时右下腹在10.11.12脊神经分布区出现皮肤感觉过敏,阑尾穿孔或坏死后,过敏消失。
4.20%~80%的病人在足三里有压痛。
(三)结肠充气试验:先以一手压在下腹降结肠区再用手反复按压其上端,患者右下腹痛为阳性。
(四)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右下肢后方过度伸展,右下腹疼痛为阳性。
(五)闭孔肌试验:仰卧位,右腿前屈90°并内旋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
(六)直肠指检:直肠右前方有压痛为阳性。
(七)盲肠逆行充气法:用右手按压右下腹右手逆行挤压结肠,右下腹痉痛者为阳性。
(八)实验室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髙。
尿中可有少量蛋白白细胞,红细胞。
(九)腹部光检查,可能显示阑尾粪石,盲肠胀气,或有液平面,右侧腰大肌影消失。
肠痈(阑尾炎)诊疗优化方案
肠痈(阑尾炎)诊疗优化方案早上刚到办公室,一杯咖啡还没来得及喝完,电话就响了。
一看,是科室小王,说有个急性阑尾炎的病人,症状比较典型,但家属有些犹豫,希望能出一个详细的诊疗方案。
我放下咖啡,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一、病情概述咱们得明确一下肠痈,也就是阑尾炎的基本情况。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因多样,主要是由于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感染引起的。
典型症状包括右下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导致腹膜炎、脓肿等并发症。
二、诊断流程1.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有无右下腹痛、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时间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右下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3.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B超、CT等,以确定阑尾炎的诊断。
4.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右侧输尿管结石等。
三、治疗方案1.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症状较轻的阑尾炎患者。
(1)抗生素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2)禁食水:减轻胃肠道负担,避免加重病情。
(3)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中医治疗:中药煎剂、针灸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加重、并发症出现等情况。
(1)手术时机:一旦确诊,尽快手术。
(2)手术方式: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3)术后治疗: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
四、并发症处理1.腹膜炎:加强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进行腹腔引流。
2.脓肿:穿刺抽脓、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等。
3.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五、预后与康复1.预后: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预后较差。
2.康复:术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六、家属沟通1.交代病情:详细向家属解释阑尾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等。
2.解答疑问: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顾虑。
3.健康教育:告知家属术后注意事项,提高康复效果。
七、随访与评估1.随访: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中医优势病种肠痈治疗策略探讨与实践
中医优势病种肠痈治疗策略探讨与实践作为一名幼儿相关工作多年经验的从业者,我深知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幼儿常见疾病中,肠痈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对于疾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以中医优势病种肠痈治疗策略探讨与实践为主题,为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肠痈。
肠痈是肠道发生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见于儿童。
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发热、呕吐、腹泻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腹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在中医理论中,肠痈属于“腹痛”、“湿热痢疾”等范畴。
中医治疗肠痈注重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
下面我将从中医角度探讨一下肠痈的治疗策略。
一、中医治疗肠痈的优势1.整体观念: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从整体出发,强调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治疗肠痈的过程中,中医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注重调整患者的整体状况,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2.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肠痈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3.多种治疗手段:中医治疗肠痈时,可以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
这些手段相互配合,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促进疾病恢复。
二、肠痈治疗策略探讨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肠痈的主要手段。
根据辨证结果,可以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等功效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大承气汤、五味消毒饮等。
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入一些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增强治疗效果。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腹痛、发热等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等。
3.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可以缓解肠道压力,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便和排脓。
常用的手法有按揉法、摩腹法、推拿来回法等。
4.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肠痈中占据重要地位。
【免费下载】肠痈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 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 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 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 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பைடு நூலகம்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 尾区 (麦氏点 )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 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 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病名 西医:急性阑尾炎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外科 学》(第七版) 中医:肠痈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 (2002 版,主编 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1)转移性右下腹痛, 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 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诊断依据:
峨眉山市中医医院外科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 年) 上年度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总结 总结:一年中我们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利用我们的特色疗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中 医临床效果,尤其是采用辨证施治配合西医疗法等治疗方法对 69 例 肠痈进行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分析:中医认为肠痈是由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情志所伤,以致 损伤胃肠,导致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血瘀,瘀久化热, 热胜肉腐而成痈肿。所以治疗应该是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 疗肠痈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初 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 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反复 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我们采用这些方法对肠 痈进行辨证论治,效果满意。 评估:采用中医临床观察方法,对 69 例进行观察,总有效率 90.1%,其 中治愈 62 例,占 89.8%,好转 7 例,占 10.2%。结果可以看出,中 医康复疗效明显,临床效果客观,体现了特色优势。为了进一步提 高中医治疗肠痈的疗效,我们对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制定了 2013 年的肠痈的中医诊疗方案。如下:
阑尾脓肿最佳中药治疗方法
阑尾脓肿最佳中药治疗方法
阑尾脓肿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常见于年轻人,一旦发
生就需要及时治疗。
中药治疗阑尾脓肿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下面将
介绍一些最佳的中药治疗方法。
首先,黄连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阑尾脓肿的方法。
黄连汤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对于阑尾脓肿有一定的疗效。
黄
连汤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将黄连、黄芩、黄柏等药材煎煮后服用,能够有效缓解阑尾脓肿引起的腹痛和发热症状。
其次,茯苓扁豆汤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阑尾脓肿的方法。
茯苓扁豆汤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阑尾脓肿引起的
腹胀、腹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茯苓扁豆汤的制作方法简单易行,
将茯苓、扁豆等药材煎煮后服用,能够有效改善阑尾脓肿患者的症状。
此外,黄芩汤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阑尾脓肿的方法。
黄芩
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对于阑尾脓肿引起的腹痛、发
热有一定的疗效。
黄芩汤的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将黄芩、黄连、黄
柏等药材煎煮后服用,能够有效减轻阑尾脓肿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黄连汤、茯苓扁豆汤、黄芩汤都是常用的中药治疗
阑尾脓肿的方法,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能够
有效缓解阑尾脓肿引起的腹痛、发热等症状。
在使用中药治疗阑尾
脓肿时,应当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不当使用导
致不良反应。
同时,中药治疗阑尾脓肿也需要配合休息、饮食调理
等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
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
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
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
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二、术前中医治疗(一)辨证施治1、内治(1)瘀滞内结证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败酱草红藤(2)湿热内蕴证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白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姜枣败酱草冬瓜皮赤芍(3)热毒炽盛证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大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大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1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右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卫生部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2011年7月1日)。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或伴反跳痛肌紧张、炎性反应表现(白细胞升高、体温升高等)是诊断典型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
(1)症状①腹痛: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痛始发于上腹,后转移至右下腹),也可直接表现为右下腹痛。
②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③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心率增快等。
(2)体征①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
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压痛,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
发病早期,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压痛。
如感染扩散,则压痛范围可扩大至全腹,但仍以右下腹压痛最明显。
②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③右下腹包块:如右下腹扪及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多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伴有核左移。
(4)影像学检查①B超:B超有时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此外,B超对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有价值,尤其是女性患者。
②腹部X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液气平面,偶尔可见钙化的粪石或异物影,可帮助诊断。
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检查:MRI、CT可获得与B超相似的效果,有助于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
但一般不做常规检查。
2022年版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
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2022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
一、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痈(TCD编码:BWV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或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腹膜炎)(ICD-10:K35.900或K35.904)行急诊阑尾切除术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01或47.01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有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与“十三五”规划全国高等教材《外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2018年)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如可疑宫外孕,查尿HCG.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陈红风主编,2021年)。
肠痈(急性阑尾炎)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1)瘀滞证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泄热。
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
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肠痈(阑尾炎)外一科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施治1、内治(1)、瘀滞证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毒证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外治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 天抽脓 1 次),用金黄散或玉露膏外敷。
(二)特色疗法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泄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
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二〇一八年目录肛肠科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肛痈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
一、诊断标准1.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时痛、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l.中药汤剂内服(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热败毒透脓推荐方药:透脓散加减黄芪、山甲(炒末)、川芎、当归、皂角针。
(3)阴虚毒恋证: 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推荐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2.中成药(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天和痔疮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黄连润肌膏、肛泰软膏等。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1.术后内服中药同术前辨证用药。
2.痔浴液熏洗疗法:根据病情辨证使用痔浴液熏洗。
(1)术后每日熏洗坐浴2次,或在每次排便后要熏洗坐浴。
(2)创面每日换药1~2次。
(3)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用肛肠综合治疗仪、超声雾化熏洗仪、熏蒸床(坐式)等。
3.针刺疗法、理疗:(1)疼痛:针刺长强、承山、足三里、环跳穴、或用普鲁卡因,长效止痛,长强穴封闭。
肠痈中医诊疗方案2013
肠痈诊疗方案徐闻县中医院肠痈,病名。
痈疽之发肠部者。
出《素问·厥论》。
肠痈可包括今之急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
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的一种疾病。
本病的发生是与阑尾解剖特点、阑尾腔梗阻和细菌感染有关。
临床以右下腹固定压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本病多由进食厚味、恣食生冷和暴饮暴食等因,以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化功能不利,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急暴奔走,或跌仆损伤,导致肠腑血络损伤,瘀血凝滞,肠腑化热,瘀热互结,导致血败肉腐而成痈脓。
《外科正宗》卷三:“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于小肠而成也。
由来有三:男子暴急奔走,以致肠胃传送不能舒利,败血浊气壅遏而成者一也;妇人产后,体虚多卧,未经起坐,又或坐草(胎产)艰难,用力太过,育后失逐败瘀,以致败血停积肠胃,结滞而成者二也;饥饱劳伤,担负重物,致伤肠胃,又或醉饱房劳,过伤精力,或生冷并进,……气血凝滞而成者三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外科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
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
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腹膜刺激征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后,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
右下腹包块,提示阑尾脓肿形成。
(5).病理体征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示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有触痛。
(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检查一般正常,尿中少量红细胞提示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靠近。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_0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急性阑尾炎(肠痈)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肠痈,病名。
痈疽之发肠部者。
出《素问厥论》。
肠痈可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
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的一种疾病。
本病的发生是与阑尾解剖特点、阑尾腔梗阻和细菌感染有关。
临床以右下腹固定压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本病多由进食厚味、恣食生冷和暴饮暴食等因,以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化功能不利,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急暴奔走,或跌仆损伤,导致肠腑血络损伤,瘀血凝滞,肠腑化热,瘀热互结,导致血败肉腐而成痈脓。
《外科正宗》卷三: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于小肠而成也。
由来有三:男子暴急奔走,以致肠胃传送不能舒利,败血浊气壅遏而成者一也;妇人产后,体虚多卧,未经起坐,又或坐草(胎产)艰难,用力太过,育后失逐败瘀,以致败血停积肠胃,结滞而成者二也;饥饱劳伤,担负重物,致伤肠胃,又或醉饱房劳,过伤精力,或生冷并进,1/ 17气血凝滞而成者三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 7 版外科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或 10 余小时或转移到右下腹痛。
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 38 度左右)、心率增快。
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腹膜刺激征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后,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 1/3 交点)。
右下腹包块,提示阑尾脓肿形成。
(5)病理体征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示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有触痛。
(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检查一般正常,尿中少量红细胞提示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靠近。
2012年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2优化后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阑尾炎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施治1、内治(1)、湿热证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川楝子10克玄胡10克白芍10克蒲公英10克木香10克丹参10克甘草6克(2)、瘀滞证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大黄9g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 芒硝9g红藤30g(3)、热毒证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大黄9g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黄芪12g山甲(炒末)3g川芎9g当归6g皂角针4.5g2、外治: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天抽脓1次),用金黄散或玉露膏外敷。
(二)特色疗法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泄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
手
术
期
中
医
干
预
治
疗
方
案
肠痈(阑尾炎)
外一科
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1)、瘀滞证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毒证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外治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 天抽脓 1 次),用金黄散或玉露膏外敷。
(二)特色疗法
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泄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
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
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术后辅以中药辨证论治,
治法:以通腑泄热,利湿解毒为法。
方药:承气汤加减。
大黄9g 当归9g 枳实6g 厚朴6g
丹皮9g 丹参9g 木香3g 白术9g
茯苓 9g 莱菔子9g 败酱草 6g
未排气可以灌肠使用。
术后待有肛门排气后,允许进食即可每日一剂,连用 3 日至 5 日。
穿孔或者粘连者,应该防止术后粘连和肠梗阻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少腹逐瘀汤加减
方药:
小茴香(炒)10g 干姜(炒)5g 延胡索5g 没药(研)10g
当归10g 川芎10g 官桂5g 赤芍10g
蒲黄10g 五灵脂(炒)10g 枳壳10 g 红花10 g
桃仁10g
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饭后30分钟后口服
其他治疗方法:
点穴治疗:
内关列缺合谷足三里委中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
排气和减少肠道粘连。
手法:选取穴位,以拇指点揉穴位,每个穴位30次。
(三)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按积分法
1.痊愈:腹胀腹痛消失,进食无特殊不适。
2.显效:腹胀腹痛消失,食欲欠佳或腹胀腹痛明显缓解,进食无特殊不适。
3.有效:腹胀腹痛减轻,食欲改善。
4.无效:腹胀腹痛无明显改善,食欲无明显改善。
三、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难点分析:难点分析:我科收治的阑尾炎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常合并有其它器官或系统疾病,部分病人证型相差明显。
(二)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加强中药辨证施治,提高中医辨证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