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学分银行 实施方案

学分银行 实施方案

学分银行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分制度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模式。

学分银行作为学分制度的核心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分银行是指学校对学生所获得学分进行管理和积累的机构,其实施方案对于学生的学业规划、学分转换和学业认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分银行实施方案1. 学分积累学生在校期间所修读的课程和获得的学分将被记录在学分银行中,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学业要求,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分银行将按照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进行积分管理,确保学生的学分积累符合学校的学业要求。

2. 学分转换学分银行将为学生提供学分转换的服务,学生可以根据学校规定的学分转换规则,将在其他学校或机构获得的学分转换为本校学分,以便于满足学业要求。

学分转换需要学生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并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后方可完成。

3. 学业认证学分银行将为学生提供学业认证的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对自己的学业情况进行认证申请,学分银行将根据学生的学业记录进行认证,并出具相应的学业认证证明。

学业认证的结果将被用于学生的学位授予和就业等方面。

4. 学分管理学分银行将建立完善的学分管理体系,对学生的学分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管理。

学分银行将建立学生学分档案,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获得学分情况等内容,并确保学生学分档案的安全、完整和准确。

5. 学分服务学分银行将为学生提供学分咨询、学分查询、学分转换和学业认证等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进行学分相关事务的咨询和办理。

学分银行将建立便捷的服务渠道,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及时地进行学分相关事务的办理。

6. 学分监管学分银行将建立学分监管机制,对学生的学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学分银行将定期对学生的学分情况进行审核,确保学生的学分积累和使用符合学校的规定,杜绝学分造假和舞弊行为。

三、总结学分银行的实施方案对于学生的学业规划、学分管理和学业认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分银行将为学生提供便捷、准确的学分服务,确保学生的学分积累和使用符合学校的规定,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就业前景。

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高等教育学分银行作为高等教育学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分积累与转移的机制,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升。

本文将从学分银行的目标和原则、学分银行的管理流程、学分银行的数据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的管理制度。

二、学分银行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学分积累、转移和认证服务,促进多元学习体系建设、助力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2. 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学分银行的管理应坚持公平、公正,保证学分积累和转移的公平性,为每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

(2)灵活性原则: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应具备灵活性,允许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3)可持续发展原则:学分银行应与课程设置、学分制度等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相衔接,保持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变革的需求。

三、学分银行的管理流程1. 学分积累流程(1)学生入学:学生被录取入学后,系统生成学生学籍,并与学分银行账户相绑定。

(2)课程报名: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专业要求选择课程,并进行课程报名。

(3)学习和考核: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并通过学校指定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

(4)学分认证:课程考核合格后,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学分认证,并进行学分的积累。

2. 学分转移流程(1)学生申请:学生申请学分转移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填写学分转移申请表。

(2)认定审核:学校学分管理中心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并与相关学校或机构进行沟通与确认。

(3)学分转移:审核通过后,学分管理中心完成学分转移的操作,并更新学生的学分账户。

四、学分银行的数据管理1. 数据采集与存储:学分银行通过学校信息系统与学生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分析和应用:学分银行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学分积累、转移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一、学分银行组织架构建设1.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是学分银行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决策和规划学分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各项政策。

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由高校领导、学术与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组成,实行集体领导和决策,保证学分银行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学分银行办公室学分银行办公室是学分银行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机构,负责学分银行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

学分银行办公室应具备专业的学分管理团队,包括学分管理、数据分析、系统运维等专业人员,以保证学分银行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3.学分银行技术支持团队学分银行技术支持团队负责学分银行的技术开发和维护,包括学分管理系统的开发、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工作。

学分银行技术支持团队应足够专业,并及时更新和维护学分管理系统,以适应学校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学分银行咨询委员会由教育行业专家、学术领军人物和企业界代表组成,为学分银行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推动学分银行的发展和创新。

学分银行咨询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方向,为学分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建设1.学分银行的学分认定机制学分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学分认定机制,包括学分申报流程、学分审核标准、学分认定结果公示等环节,保证学分的合法合规。

学分银行应加强与教学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和公平。

学分银行应建立学分积累机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学分获取渠道,包括课程学分、实习实践学分、社会活动学分等多种形式的学分获取方式。

学分银行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综合实践能力。

学分银行应建立学分转移机制,允许学生将已获得的学分进行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的转移和共享。

学分银行应加强学分的互认和课程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便利的学习环境和学分管理服务。

学分银行应建立学分使用机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分使用渠道和服务,包括学分查询、转换、兑换、共享等功能,方便学生进行学分管理和规划。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

(3)加强质量保障:学分银行制度的质量保障是关键。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 保障机制,包括学分的认定标准、转换规则、学位授予标准等,保证学分银行 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加强宣传和推广:政府应该加强对学分银行制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 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学分银行制度的重要性和优势。应该鼓励更 多的教育机构加入到学分银行制度中来,共同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 的需要。在这个背景下,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学分银行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加丰效率。此外,学分银行 制度还有助于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的实施,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3、促进教育公平。学分银行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加 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 公平。
3、社会认知度不高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 明确学分银行制度的法律地位和操作规程,为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保 障和支持。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 和架构设计
目录
01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 模式选择
03 参考内容
02
二、学分银行制度的 架构设计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分银行制度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以学分制为基础,通过建立类似于银行功能的机构来管理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历文凭,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教育制度。 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
2、完善监管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协调和监管,建立 完善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

学校学分银行管理制度

学校学分银行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分制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分银行制度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建立学生学分积累、转换和认证的机制,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衡量标准。

第三条学分银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公正原则:学分银行管理应公平公正,确保学生权益;(二)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学分银行管理制度;(三)激励导向原则:通过学分银行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开放共享原则:学分银行管理应实现校内、校外学分互认,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第二章学分设置与认定第四条学分设置(一)课程学分: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课程学分;(二)课外学分:包括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等所得的学分;(三)其他学分: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发展需要,增设其他学分项目。

第五条学分认定(一)课程学分认定:学生修满课程学分,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课程学分;(二)课外学分认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等,经审核认定后,可获得相应课外学分;(三)其他学分认定:按照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学分转换与认证第六条学分转换(一)校内学分转换:学生在校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转换学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二)校外学分转换:学生参加校外课程、竞赛、社会实践等,经审核认定后,可获得相应校外学分。

第七条学分认证(一)国内认证:学生在国内其他高校学习,经审核认定后,可获得相应学分;(二)国际认证:学生参加国际课程、竞赛、社会实践等,经审核认定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四章学分银行管理组织第八条学分银行管理组织(一)成立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负责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二)设立学分银行管理办公室,负责学分银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章学分银行管理与监督第九条学分银行管理(一)建立健全学分银行管理制度,明确学分认定、转换、认证等环节;(二)加强学分银行信息化建设,实现学分管理信息化、智能化;(三)加强学分银行监督,确保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中职学校学分银行建设探索

中职学校学分银行建设探索
将学分银行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相衔 接,使学生在获得学分的同时,也能 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其就 业竞争力。
03
深化产教融合
通过学分银行建设,进一步推动中职 学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 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推动中职学校学分银行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完善政策制度
政府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学分银行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 措施,为中职学校学分银行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学分认定、转换和管理的信息化 水平,为学分银行的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对学分银行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一支具备学分银行管理和教 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推动学分银行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学分互认与共享模式
校内互认
在中职学校内部实现学分互认,方便学生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转换和进修。这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灵活性和跨领域能力。
校际互认
与其他中职学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实现学分共享。这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促进中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分银行平台
搭建学分银行平台,实现学分的统一管理和共享。这个平台可以汇集各中职学校的学分信 息,方便学生进行学分查询、认定、转换等操作。同时,学分银行平台有助于推动中职学 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和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职学校学分银行建 设探索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学分银行建设现状分析 • 学分银行建设关键要素与策略 • 中职学校学分银行建设实施路径 • 中职学校学分银行建设保障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学分银行概述
定义与功能
学分银行是一种基于学分制度的管理模式,主要功能是 记录学生在各类课程、项目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学分, 并为学生提供学分转换、积累和应用的机制。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

了实现互换就应该有一个兑换标准 , 类似货币在不同 币种之间汇兑要有汇率一样 , 这个标准在学分银行 中 就是标准学分 , 所谓标准学分就是各类学分兑换 的基
可以把不 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进行兑换 , 达到哪个层次
的学分要求就可以获得哪个层次的文凭 。 对于各种资格证 书的学分兑换 , 需要在专家确定 了资格证书课程基本学时后 , 再按照前面的计算公式
书 、 实性 学 习证 明书 或终 身教 育补 体现知识老化 的规律 , 学分存入超过一定
期 限而 未兑 换 的部 分要 折 旧 。
( 学习档案查询 。学分银行存储有公 民完整 五)
的电子 学 习档 案 , 习者 可对 自己学 习 情 况查 询 、 学 打 印 , 授权 的社 会 组织 也可对 学 习者 的学 习情 况进 行 经
银行是承担信用 中介 的信用机构 , 常具有 存 通 款、 放款、 汇兑等功能。学分银行也是银行 , 它具有银
行的基本功能 , 如存储功能、 汇兑功能 , 学分银行存储 的不是货 币而是 学分 , 汇兑 的不是货 币而是学历 证 书、 资格证书 、 写实性学习证 明书或终身教育补贴 , 但 它的功能还有终身教育登记 、 学习成果认证 、 学分 存 储累积 、 学分兑换折旧和学习档案查询等。 我们认为学分银行 的定 位应该是 : 面向全体公 民, 为每一名在学分银行注册的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 学习档案 , 对其在不同的时间、 同的教育机构取 得 不
行认证 , 然后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 门的授权和认可, 最后 学分才能兑换 学历证书、 资格证书、 写实性 学 习证 明 书或终 身教 育补 贴 。 关键词: 学分银行 ; 系统建设 ; 学分兑换 中图 分类 号 : 7 8 G 2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0 9— 8 4 2 l )2— 0 9— 3 A 10 4 1 ( 0 1 0 0 0 0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学分银行建设的背景学分银行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的,以学习成果为基础,记录和累积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学习经历和学习参与情况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是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学分银行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和更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和支持。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直以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学分银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学分银行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近年来,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学分银行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

构建完善的学分银行体系,将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字数已达要求,内容完整】1.2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起步阶段,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

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主要困境包括: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学分无法互认;学分存量不足,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学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安全风险和数据泄漏问题;学分银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大,学生和企业对其认知度较低。

虽然存在一些困境,但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技术的发展,学分银行的建设将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

学分银行的建设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仍处在摸索和完善阶段,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解决困境,推动学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字数:244】2. 正文2.1 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困境一、政策不明确: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各地区、各学校对学分银行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学分银行 实施方案

学分银行 实施方案

学分银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学分制度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学分银行作为学分管理的重要工具,对学分的收集、储存和流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分银行的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学分银行的意义。

学分银行是高校学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发展机会,也能够促进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

同时,学分银行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提升。

三、学分银行的实施方案。

1. 学分银行的建设。

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依托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学分信息数据库,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学分的获取、使用和转移流程,保障学分银行的正常运转。

2. 学分的收集和储存。

学分银行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学分管理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修读情况等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储存。

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科研、实践活动,通过认定学分的方式将其纳入学分银行,丰富学生的学分资源。

3. 学分的流通和管理。

学分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学分转移和管理机制,允许学生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之间自由转移学分,并确保学分的有效利用。

同时,还需要建立学分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学分的存储和流通规则,保证学分银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 学分银行的监管和评估。

学分银行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和评估体系,对学分的收集、储存、流通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同时,还需要建立学分银行的绩效评估机制,对学分银行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为学分银行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四、学分银行的发展前景。

学分银行的实施将为高等教育带来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首先,它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学分银行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学分银行实施方案

学分银行实施方案

学分银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学分管理模式,正在逐渐被各地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所重视和采用。

学分银行的实施,旨在实现学分的积累、转移和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发展机会,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学分银行的意义。

1. 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学分银行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和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职业规划,灵活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2.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学分银行的建立可以实现学分的积累和转移,促进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学生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跨校选课,获取更广泛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分银行的实施需要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

三、学分银行的实施方案。

1. 建立学分积累和转移制度。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学分积累和转移制度,明确学分的获取和使用规则,为学生提供学分积累和转移的便利条件。

学分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学分管理平台,方便学生查询和管理学分。

2. 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长,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 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进行个性化学习。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生档案和学业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业指导和支持。

四、学分银行的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学分银行的政策法规,明确学分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保障学分的公平公正和合理使用。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介绍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积累学习成果的制度。

它允许个人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获得学分,并将这些学分进行积累和转移。

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多元化发展。

学分银行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源于对传统学分认可和转移制度的不足之处的反思。

传统学分认可和转移制度存在着学分认可不足、转移难度大、学习成果无法有效记录和展示等问题。

学分银行制度的引入,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路径选择,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记录和展示。

学分银行制度的意义在于: 1. 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获得学分,无论是在学校、社区还是在线学习平台上,学习者都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制度积累和转移学分。

这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2. 促进学习资源共享和多元化发展:学分银行制度鼓励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多元化发展。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制度获得学分,并将学分转移到其他学习场景中使用。

这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流动,推动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3. 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记录和展示:学分银行制度有效记录学习成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详细和可信的学习成果展示平台。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制度查看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将学分银行的记录作为学习成果的凭证,用于申请学校、企业等机构的录取或职业发展。

学分银行制度的运作机制学分银行制度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分的获取和积累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获得学分。

学分的获取可以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参加学习项目、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

学分银行制度将学分进行积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分获取方式,并将学分积累到自己的学分账户中。

学分的转移和应用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将学分从一个学习场景转移到另一个学习场景,并在新的学习场景中应用这些学分。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一、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1. 教育部门支持不够目前,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主要是由教育部门来推进和组织实施的,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分散和学校的自主权较大,导致教育部门在学分银行建设中的统一规划和组织力度不够,缺乏明确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使得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目前,学分银行的建设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学生们对学分银行的了解不够,以及学分银行的审核制度和课程匹配不够完善,导致学生们对学分银行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使得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学校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但是由于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使得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资源支持为了提高学生对学分银行的了解和积极参与度,应加强对学分银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开展学分银行的推广教育和培训,加强学生对学分银行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为了完善学分银行的管理机制和课程匹配机制,应加强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的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完善学分银行的课程审核和匹配机制,确保学分银行的课程和学分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4. 加强学分银行的监督和评估工作为了确保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正常进行,应加强学分银行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建立学分银行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督,确保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创新。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推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完善学分银行的管理机制和课程匹配机制,加强学分银行的监督和评估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教育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我国学分银行是指通过将学习成绩、课程和学习经历以学分的形式存入账户,供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流通和转移,并在个人学业发展中进行累积和使用的机制。

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学习动力。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建议加以解决。

一、现状困境:1. 学分银行建设进展缓慢。

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体系。

学分银行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定,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异化和不协调的情况。

学分银行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技术支持。

2. 学分认定和转换不畅。

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不够明确和规范,存在着主观性和随意性的问题。

跨学校和跨地区的学分转换受到限制和阻碍,学生在不同学校或地区之间进行学业转移和学分兑换困难重重。

3. 学分管理和服务不到位。

学分银行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学生在学分存储、查询和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学分的积累和使用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建立统一的学分银行制度和规范,明确学分的获取和使用标准,规范学分的存储和转移程序,完善学分银行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学分银行建设向纵深发展。

2. 提升学分认定和转换水平。

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建立统一的学分认定标准和程序,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建立诚信和互认的学分制度。

建立跨学校、跨地区的学分转换平台,促进学分的流通和兑换。

3. 强化学分管理和服务能力。

加大对学分银行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投入,完善学分银行的管理系统,提高学分银行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建立学分银行的学业规划和辅导服务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分管理和支持。

4. 拓展学分银行的功能与应用。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教育体系的改革,学分制度成为了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学分银行制度则是在学分制度基础上的延伸和完善,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二、概念解释1. 学分:指代表课程学习量和成果的计量单位,通常以学时或者学期为单位。

2. 学分银行:是指由高校建立的一个机构,用于管理、记录和公示学生所获得的各类学分,并提供相应服务。

3. 学生个人账户:是指每个注册在该高校内的本科生、研究生都将拥有自己独立的账户,用于记录其所获得的各类学分情况。

三、实施方案1. 学生个人账户开立及管理(1)每名本科生、研究生入校后均开设个人账户,并由高校负责统一管理。

(2)个人账户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专业、班级等基本信息以及已获得和待获得的各类学分情况等。

(3)个人账户信息不得随意更改,如有变动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经过高校审核确认后方可更改。

(4)学生可通过高校指定的平台登录自己的个人账户,查看自己的学分情况。

2. 学分管理(1)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学分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学分获取方式、标准及计算方法。

(2)各类学分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实践环节学分、社会服务学分等。

(3)高校应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学生个人账户和各类学分的管理工作,并提供相应服务。

3. 学分转换(1)对于已获得的各类学分,高校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转换和累计。

(2)不同类型的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在转换时应有相应比例规定,以保证权重公平。

(3)对于转入本校或者其他院校所获得的学分,在转换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经过高校审核确认后方可予以转换。

4. 学分使用(1)已获得的各类学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使用和转移。

(2)学生可将已获得的学分用于选修课程、实践环节、社会服务等方面,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3)学生也可将自己所获得的学分转移至其他高校或者其他专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分银行的现状及框架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的现状及框架体系设计
详细描述
学分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学习成果认证,到学分的积累与转 换,再到跨机构、跨地区的学分互认与转换,学分银行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和制度。
学分银行的作用与意义
总结词
学分银行的作用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终身学习等方面,其意义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分积累
学分积累是学分银行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学习者可以通 过各种途径获取学分,并在学分银行中积累,以证明自己 的学习成果。
学分转换
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制度的特色之一,学习者可以将积累 的学分转换为相应的学历、职业资格或其他证书,以实现 学分的价值。
学分银行的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和分工,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顺利实施。
制定学分银行发展规划
明确学分银行的发展目标
学分银行应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学分互认、学分 转换、终身学习等方面。
制定学分银行发展规划
学分银行应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步骤和时间表 ,确保学分银行建设的有序推进。
建立学分银行标准体系
学分银行应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包括学分 认定、学分转换、学分互认等方面的标准, 促进学分的规范管理。
序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身 学习理念的普及,学分银行 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学分银行制度可以更好地满 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促 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 通,为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 支持和服务。
03
学分银行框架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的基本框架
01 02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 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和转 换等功能的教育管理制度。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系统构建》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系统构建》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系统构建》本成果以建设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宗旨,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目标,立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要求,聚焦解决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融通、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以及职业院校学生各类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等问题,依托教育部立项、委托的一个项目(“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和两项试点(“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试点”)、140多项科研课题和实践项目,在以周远清、杨进领衔的专家团队指导下,对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进行系统构建和验证性实践。

一、成果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

很多国家都将建设学分银行制度视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抓手”。

本质上讲,学分银行制度就是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相继提出要“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在职业教育领域,学分银行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

立足职业教育现实需求,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形成多种方式、多次选择的衔接机制和衔接路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相关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

学校积分银行实施方案

学校积分银行实施方案

学校积分银行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我们决定在学校内部实施积分银行制度。

二、目的。

积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积分银行的建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奖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建立积分银行平台。

学校将建立一个积分银行平台,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积分的存取和兑换。

学校将聘请专业的人员负责积分银行的管理和运营,确保积分银行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2. 积分获取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积分,包括但不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获得优秀成绩、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学校将根据不同活动的难易程度和贡献度,设定相应的积分奖励标准。

3. 积分兑换规则。

学生可以将所获得的积分用于兑换各种奖品或者参加特定的活动。

学校将提供丰富多样的奖品选择,包括书籍、文具、体育用品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特定的活动或者体验课程。

4. 积分管理与监督。

学校将建立积分管理与监督机制,确保学生所获得的积分来源真实、合法,并严禁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积分。

学校将定期公布积分排行榜,并对积分排名靠前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预期效果。

通过积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同时,积分银行也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总结。

学校积分银行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的一次有益探索。

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积分银行制度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班级学分银行实施方案

班级学分银行实施方案

班级学分银行实施方案在班级管理中,学分银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施班级学分银行制度,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学分银行的设置。

学分银行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当设立在学校教务处或者班级管理中心,由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

学分银行应当明确学生的积分获取途径和使用规则,确保学生的学分获取和使用公平公正。

二、学分获取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分,包括但不限于,优秀的学习成绩、积极的班级表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担任班级职务、参加学科竞赛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分获取途径,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三、学分使用规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分情况,选择使用学分换取相应的奖励或者权益。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学分换取学校颁发的荣誉证书、奖学金、班级活动的参与资格等。

学分使用规则应当公开透明,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

四、学分银行管理。

学分银行的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的学分管理制度,确保学分的获取和使用符合规定。

管理者应当定期公布学分排行榜,激励学生争先进取,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同时,管理者还应当建立学生学分档案,记录学生的学分获取和使用情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五、学分银行的评估与调整。

学分银行制度应当定期进行评估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学分银行制度。

评估与调整应当充分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公平公正。

六、学分银行的意义。

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分银行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学分银行制度也有助于班级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班级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希望全体师生能够积极参与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学分银行是一种以学分管理为核心的机构,其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建设对于学分管理的效果和运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组织架构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应该是一种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门:1. 学分管理部门:负责学分银行的整体规划、政策制定和核心业务的管理。

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学分管理标准、审核课程和学分申请、管理学生的学习档案等。

3. 课程认证部门:负责对课程的质量和学分的有效性进行认证和评估。

主要职责包括审核、认证和评估课程的学分、制定课程认证标准和评估流程等。

4. 学生服务部门:负责为学生提供学分咨询、学分转移和学分申请等服务。

主要职责包括解答学生的学分相关问题、向学生提供学分转移和申请办理等服务。

5. 监督与评估部门:负责监督学分银行的运行情况和学分管理工作的质量。

主要职责包括开展学分管理质量评估、收集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反馈意见、改进学分管理机制等。

二、运行机制1. 学分认定:学分银行根据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和取得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认定和积累。

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必须符合学分管理标准和课程认证要求,学习成绩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2. 学分转移:学分银行提供学分转移的服务,学生可以将在不同学校或不同课程中获得的学分进行转移和累积。

学分转移可以使学生更加灵活地选修课程和计划学习路径。

3. 学分申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业规划,向学分银行申请所需的学分。

学分银行将根据学生的申请材料和学分管理标准,对学分申请进行审核和认定。

4. 学分管理:学分银行对学生的学分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建立学生的学分账户,并及时更新学生的学分信息。

学分管理部门还可以根据学分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调整和调剂。

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价值与制度构建

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价值与制度构建

DOI:10.19392/ki.1671-7341.201822041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价值与制度构建张双祥红河学院教务处㊀云南蒙自㊀661199摘㊀要:目前高校学分管理的有效改革办法便是学分银行管理法,高等学校通过对学分银行的发展和研究,运用在学分管理上,有利于实现全民终身学习和知识的全民共享㊂通过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群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浓厚的学习环境营造,能够帮助学习者参与学分的兑换和累积,最终在高校的学分管理中实现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构建,提升学分管理的价值㊂关键词:学分银行;高校管理;制度构建;价值㊀㊀教育制定和实施的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计划中要求听过构建信息化终身教育平台,积极为不同层次和年龄的人群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因此在学分银行的制度构建和设立中通过资源共享的机会,学习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㊁方式㊁地点以及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习的灵活性和学习效率㊂一㊁学分制银行的概念及推行情况所谓的 学分银行 本质上便是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管理对象为学生的学分,具体的操作模式是借鉴银行的管理特点,学生们在学分银行体系下逐步提升自身学习的灵活性,自己安排学习的内容㊁方式㊁地点以及时间,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被称作 学分银行 ㊂目前在亚洲地区的韩国和日本的部分高校已经率先成熟地推行了学分制银行管理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㊂我国的教育部门在积极借鉴国外的高校学分管理制度,通过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然后通过课程标准的确定和颁布相应的学科证书,才能充分的保证高校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落实㊂我国的学者通过与国外的学分银行制度的职能㊁管理背景和管理方式进行仔细的对比研究,这对我国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㊂学分银行制度的建立本质是为了让就读于不同高校间的学生完成学分互换和学分额兑换,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㊂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以学分积累和兑换为主,获得学分的积累途径包括三种:第一是学生通过在校的考试完成科目考核;第二是通过认证考试,例如微软和思科认证完成学分的积累;第三通过考取行业的资格证书实现学分积累,例如教师资格证㊁医师资格证书等各类从业资格证㊂所谓的学分兑换则是指不同课程的学分可以相互抵充,例如可以规定只要是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都可以通过学校的核查获得相应的学分,例如大学生英语四六级㊁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等都可以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学分兑换㊂二㊁高等学校的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学生学习过于被动首先就学习的内容安排而言,在高校学生入学前高校便已经编订了相关专业的大学四年的学习内容㊂因此,学生从入学开始,在学习的内容选择上就已经变得极为被动㊂其次,针对大学的授课而言,大学内的讲师还有教授基本上的上课形式都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之上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式的知识,在这样讲授式的大规模课堂之上,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针对性的提高和对待,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会显得减弱㊂学生无法从课堂之上获得学生所希望的前沿性专业知识,只能理解一下教师在课堂灌输的内容㊂这种无法通过个性化教学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是高度依赖性和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地点的限制㊂(二)高校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缺少实践机会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始终处于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状态,对于教材和书本中的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学生能够十分牢固的掌握,但是对于基本公式和基本知识的运用由于没有通过实际的锻炼则显得实践能力很弱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㊂由于学生渴望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因此高校不应该在教学中抹杀学生的个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渴望,制定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 学分制银行 来管理高校的学分,这样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自己的选择学习的课程㊁实践以及地点㊂三㊁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在高等学校实行的价值就目前已经执行学分制银行的高校来看, 学分制银行 针对学分的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学分制银行的学分管理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高度相符,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来安排,自由选择授课地点㊁授课教师以及授课内容,通过这样的模式建立有利于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㊂第二,在学分制银行的管理模式下,教师能够真正起到反馈的作用,当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权力上升时,能够讲授高水平㊁多样化知识的课程教师便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那些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则会面临淘汰,因此所有的教师都会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第三,高校在学分制银行的建设中也逐步受到了影响,在学分制银行的学分管理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还能够实现跨学校选择课程,各学校之间的学分可以相互累积和兑换,这样如果本学校的师资以及教学资源太差,那所有的学生几乎都会到外面选课,这样的高校将面临着淘汰㊂四㊁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制度构建(一)组织和实施学分银行的框架在学分银行的框架中要满足很多功能例如学分兑换㊁学分积累㊁学分认证㊁课程体系标准的设立,学分银行的运行框架设计师根据学分银行的功能而设置㊂课程的标准主要包括任选课和专业课㊁专业基础课等的课程计划㊂并且在课程设置中一定要严格规定获得各级学位的学分要求㊂具体可以展示为下图㊂各高校的学分银行框架设立一定要通过上级教育部门的审核和审批,要求 211 和 985 的高校专家进行鉴定和评价,并且学分制银行管理制度下建设的课程体系应该时刻保持动态性和灵活性,根据学术㊁学科及师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㊂学分积累包括学分的积累㊁储存和获得,学生通过随到随学的办法摆脱了工作性质㊁职业以及年龄的限制,(下转第51页). All Rights Reserved.参与为辅的形式㊂讲授完毕后进行随堂反馈,发现学生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接受程度不一㊂第二种方法方式是学生为中心,将课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发现学生对文章的主题㊁作者观点㊁篇章结构等了解的更为透彻,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㊂根据学生反馈,几次尝试之后,学生感觉对思维导图产生了一定的 依赖性 ,喜欢拿笔将文章 画 出来,这样才能对文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㊂对于‘医学英语文献选读“一书而言,收录的都是报刊文章㊂因报刊文章类型特殊,语言稍有难度,学生往往迷失在阅读当中㊂作者鼓励学生结组合作,小组成员通过阅读文章,共同绘制一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学习效果远大于教师的传统教授㊂学生反馈掌握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可以有效地提升阅读速度㊁增强逻辑思考能力,并能够清晰地找到文章的脉络与重点㊂(三)医学英语翻译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将翻译的教学板块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㊂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教学框架下,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医学英语翻译的部分进行了思维导图的设计,呈现出直观的知识形态,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并能够归类分析㊂根据学生反馈,关于医学英语中 词性转换 翻译的方法,同学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将词形转换的几种类型用图像加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思维导图,一目了然㊂目前的医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在实践中,更多的方法还有待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摸索㊂四㊁小结本文将思维导图在实际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概括总结出来,从词汇㊁阅读㊁翻译等语言角度作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记忆㊁思维㊁逻辑㊁分析㊁理解㊁组织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㊂由此及彼,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医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㊂参考文献:[1]陈资璧,卢慈伟著.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赵贵旺主编.大学公共医学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焦培慧主编.医学英语文献选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项目编码17456224﹏﹏﹏﹏﹏﹏﹏﹏﹏﹏﹏﹏﹏﹏﹏﹏﹏﹏﹏﹏﹏﹏﹏﹏﹏﹏﹏﹏﹏﹏﹏﹏﹏﹏﹏﹏﹏﹏﹏﹏﹏﹏﹏﹏﹏﹏﹏﹏(上接第43页)当新生入学后便可以申请设置学分银行的账号,通过终身学习卡的设立,进入学分银行后授课教师可以设置科学的学时,当学生修满该课时并且获得一定的成绩后,系统自动关闭课程并积累学分,只有达到学分数量要求的学生才可以提出学位和学历申请㊂学分的兑换㊁折算以及补偿和互认,都有各自的一套系统㊂兑换是指可以用其他形式的学习来代替课程学习获得学分,例如行业协会或者科技竞赛获奖成绩能够代替专业课程学分,这是学校内部兑换㊂外部兑换是指通过网上选择其他高校的课程,学习合格后实现跨学校兑换学分;学分折算是根据时间推进下贬值论来推算的,即如果是学生刚入学选修的课程,在规定年限内还没有达到毕业或者结课的标准,就要对学生已经获得的学分进行折算㊂以此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㊂(二)设计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学分银行确切的说是一种学分管理制度,而学分银行的管理系统平台则是实施该制度的基础和媒介,只有通过不断地通过学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㊂具体的学分银行系统管理需要建设相应的五大模块,即用户管理㊁学分管理㊁学分兑换㊁标准课程管理和系统管理五大模块㊂用户管理是指管理员针对在校学生将其学籍信息直接导入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学生通过身份证号码或者学号便可登录学分银行㊂管理员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资源进行不同的管理权限设置,通过动态的调整逐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学分管理是指对于通过学分认证的资料进入系统资源库进行储存和录入,没有经过认证的学分信息将会被系统自动删除,这样有利于提高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会和有效性㊂学分兑换管理是指学生向管理员提交学分兑换的资料,例如互换协议以及选修的课程情况等,经过认定后,管理员进行互换操作,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要给予撤销;课程标准管理是针对高校的课程设置部门,进行学分银行课程设置的功能模块,需要集齐专家制定标准的课程体系㊂系统管理是指管理员对于系统数据的储存和回复等执行的技术操作㊂五㊁结语总之,通过学分银行制度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应用和构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整体上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值得更多的高校去研发和使用㊂参考文献:[1]周晶晶,陶孟祝,应一也. 学分银行 概念功能探析 基于国内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实践探索的梳理[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1):3-10.[2]姚瑶,刘莹.基于 学分银行 制度的行业特色型高校继续教育改革思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06):94-98..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
作者:缪芸芸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8年第01期
摘要:本文对学分银行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构建了学分银行体系架构,并指出了学分银行体系的构建意义。

本文的研究丰富了高校间学分管理的理论研究,能够为高校间学分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学分银行;体系构建;意义分析
构建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是实现终身教育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学分银行是一种借鉴或模拟银行存储、信贷、汇兑等功能,使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管理模式。

目前,在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面,我国一些学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总体而言,由于我国对学分银行的研究起步稍晚,导致在学分银行的组织框架建设与管理系统设计方面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

一、学分银行的概念
学分银行是一种学分管理机制,它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各类学习者为服务对象,以学分管理为服务内容,以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沟通与衔接为目的,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终身学习服务。

学分银行按概念涵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广义学分银行、中义学分银行和狭义学分银行。

广义学分银行涉及的范围最广,它涵盖学制、课程制、学分制、学分转换制、学分评价机制,是一套以学分制和课程制为主要标志的极富弹性的学习与教育机制。

中义学分银行涉及学分累积与学分兑换。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系统中的学分累积与学分兑换,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途径和方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思路。

二、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设计
1.学分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实施的关键点和难点是构建科学严谨、可量化、可操作的学分体系。

课程是学分的载体,学分体系设计的关键点在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学分的记录与转换设计。

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可以参考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专门针对学分银行制定的相关政策,调研各地区在学分银行方面取得的经验,特别是职业学院在这方面的优势,可以组织985、211高校的相关专家设计标准化课程体系。

这种标准化体系应是一种动态的课程体系,每年根据社会需求、师生要求和学术发展要求等进行审核与更新。

2.质量管理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在高校的顺利推广和深入发展离不开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

尽管在理论上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社会认可度取决于人们对其教学质量的信任程度。

因此,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是实现学分互认与学分转换的关键。

不同的教育形式对应不同的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时,应该随时监督与检测输入保障、过程保障和输出保障这三个保障教育质量的衡量指标。

三、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1.调动学习者积极性
学分银行具有灵活与开放的入学制、转换制、学分制、评价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以及面向全社会透明、准确的信息公开制度,这可以很好地兼顾学习者的个体素质差异、家庭经济条件、学习与创业就业的矛盾。

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使学习者在选择专业和课程时不受院校、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需求、求职需求、兴趣爱好,选择最优的专业、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组合,增强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2.有利于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
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可以打破原先存在的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壁垒,为建立上下衔接、左右沟通、前后一体的立交桥式教育制度提供了可能,使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成为可能。

这些教育类型主要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

“上下衔接”是指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本科以及研究生等不同的学历层次可以相互衔接;“左右沟通”是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课程能够互相沟通;“前后一体”是指学习者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在功能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和延续性。

四、结语
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学校的运转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构建基于学分银行的高校间管理体系能够促进高校间的沟通与交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非正规教育的社会地位,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实现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这对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在我国的全面推广与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欣,吴遵民,蒋侯玲.论现代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3):42-46.
[2]陈巍.韩国学分银行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2):59-62.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考试招生研究课题(K-e/2015/31)。

作者简介:缪芸芸(1982—),女,江苏宜兴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政管理、教务管理、信息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