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经济政策

中国历史经济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政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涉及到多个朝代和时期。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1. 农业政策:在古代中国,农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许多政策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的收入。

例如,实行土地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开垦荒地和种植作物。

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商业政策:在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相对有限。

政府通常实行一些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如征收重税、限制贸易路线和商品种类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朝代逐渐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鼓励商业活动的发展。

这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政府带来了税收收入。

3. 货币政策: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政府通常会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范围,以保持货币的稳定和价值。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问题。

一些朝代还实行了货币政策来支持特定行业或地区的发展,如铸造带有特殊图案或文字的货币来促进手工业或贸易的发展。

4. 税收政策:税收是古代中国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政府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以平衡收入来源并促进经济发展。

一些朝代实行了轻税政策,以鼓励商业活动和农业发展;而另一些朝代则实行重税政策,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或支持特定的项目和行业。

5. 土地政策:土地问题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实行了一些土地政策来控制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如土地分封、土地买卖和土地税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兼并和权贵阶层的影响。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促进农业、商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平衡政府的收入来源,并应对各种经济问题。

这些政策的影响因朝代和时期而异,但也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现代中国,经济政策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整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整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整1、春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拍卖;奖励农耕,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1)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2)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4)统一车轨、驰道。

4、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

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汉朝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

(西汉:推行休养生息制度:第一,让士兵复原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第二,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田宅;第三,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第四,减轻田租,规定十五税一。

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新的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也使劳动人民得到一些土地和劳动时间,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东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还减轻赋税;调整吏治,提倡节俭,鼓励流民返乡垦种。

使东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唐朝:唐朝以轻徭薄役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这些在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唐后期,唐德宗实行两税法,即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用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秋季两次纳税。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而且,两税法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6、五代:周世宗在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税,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的土地和劳动力大为增加。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2.“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市”“草市"“夜市”“晓市”(1)“市":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政府直接监管,宋代以后有所改变.(2)“草市":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地域限制。

(3)“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4)“晓市”:也称早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3.商业城市(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①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经“雄富冠天下"。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经济和政治基础 3、影响:
初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权; 明清以后: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发展
二、历朝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汉初: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
关津之税 市肆之税
三、“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概念: 严禁中国人、限制外国人 仅有广州十三行
(实为官方垄断贸易商行)
2、实行于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前)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3、影响:
扼杀对外贸易, 顺治年间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 35至 50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导致极端保守封闭, 落后世界。 唐朝对外政策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 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 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 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 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 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画面四:当我们还沉浸在男耕女织的“幸福” 时,西方的蒸汽机船肆无忌惮横行于世界各地 , 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 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 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 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 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 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明中后期江南地区丝织业 2、方式:&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思考:“本”、“末”分别是指什么?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确立了什么经济政策?2.材料: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史记·货殖列传》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政府抑商的原因。

3.材料:“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①。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②,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③则死处而无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思考:材料反映出重农可以产生怎样的作用?4、抑商政策的表现:①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例如: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的政策;西汉时确立商人应入市籍的制度,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这些事例表明西汉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②实行______制度,限制民营商业范围。

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

例如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③对民营工商业不断加征赋税。

例如: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即“重租税以困辱之”。

历代往往有多重属于流通税的关津之税和属于营业税的市肆之税。

④_____以前政府对商人和市场严格管制。

宋以前,商品交换场所---市(包括草市)都是政府设官管理的官市,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⑤明清时期实行“_______”政策,严格限制民间海外贸易。

5、影响:(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的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_____________,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②政治上:有利于____________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

(2)消极影响:封建社会的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根据史料三,说明婚恋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商人实力 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 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
史料信息
史料 一
史料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 严格的空间限制;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说明城市政治 功能突出
史料 二
史料中“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御街 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 街取代了原来的“市”
市场交易活动不 再受官府的直接 监管
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
镇,至明清汉口镇、 佛山镇、景德镇及朱
仙镇成为四大名镇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3.城市的发展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 大运河 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 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 军事 重镇 ,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 扬一益二 ”的说法。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5)宋元 ①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 交子 ”,商税收入 成为重要财源。 ②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 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 长途贩运 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③出现了 地域性 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一)含义: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和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

(二)演变商周时期: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和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

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作用: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汉初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而商人却囤积牟利。

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朝政府规定商人的地位低于一般的编户齐民,凡从事商业者需向政府登记,并缴纳市租,其专门的户籍称为市籍,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作用: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但是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歧视开始转变(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宋朝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统治者改变了西汉以来的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富商地位显赫,官吏兼营商业者很多,促使了商业的繁荣。

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隔断了宋朝与国外的陆路联系,东南海路成了宋朝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海路贸易更加兴盛,促进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的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

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1)商周的井田制①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②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井田制的瓦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大量,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②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③法律确认: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3)土地兼并问题①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②抑制兼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

明朝政府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构图解史】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2.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周及之后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①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提出农本商末。

②西汉:实行货币官铸、、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教材补遗】“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制度。

③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的发展。

【史论拓展】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的滋长清代“闭关锁国”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厉行,禁止官民私自出海(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易错提醒】“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1)“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

_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_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9:55:0319:55:0319:5510/9/2020 7:55:03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919:55:0319:55Oct-209-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9:55:0319:55:0319:55Fri day, October 09,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920.10.919:55:0319:55:03October 9, 2020

整顿-提高工作效率。2020年10月9日 下午7时 55分20.10.920.10.9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1、概况: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有了缓慢发展
机户: 早期的资本家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
机工: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出资

资金充足的 作坊主、商 人
经营 利润
③ 雇佣
⑤ 手工工场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 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 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 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 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 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 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 一耕稼之人。"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是怎么样的经济的发展是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基础。

古代经济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简介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②水利工程建设;③耕作技术的提高;④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区域的扩大和新品种的引进;⑤耕地面积的扩大,产量提高等。

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生产工具的进步①商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有铁锄、铁斧等,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铁器更普遍,牛耕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棵来灌溉农田。

③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④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得以推广。

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

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用的犁壁;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播种机械楼车;犁耕法除耦犁外,二牛抬杠式耕作方式东汉时已传到珠江流域;一牛犁耕作方式也已出现。

⑤魏晋南北朝时,曹魏的马钧发明翻车。

水碓、水磨应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

⑥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等农具。

(2)古代农田水利建设概况①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②春秋战国:春秋时中原地区已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田;吴国开挖古江南河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开挖邗沟沟通长江河淮河水系。

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记载的最早水库;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③西汉:六辅渠、白渠;西北修建坎儿井;江准、江汉修治天然陂池;东南排水筑堤,变淤地为良田;汉武帝治理黄河。

④三国:曹魏在淮河流域修复了许多渠堰堤塘;蜀国在都江堰设置堰官进行维护。

⑤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⑥隋炀帝在历代运河的基础上,于605——610年,开通了大运河。

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广泛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方面。

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探讨,以了解这些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农业政策古代中国一直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为了鼓励农民生产,统治者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发展。

首先,他们采取了农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土地来种植粮食和蔬菜。

其次,他们实施了减税和免税政策,以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他们增加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统治者还颁布了农业技术和灌溉政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土地的利用率。

二、商业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商业政策。

他们设置了交易市场和商业中心,为商人提供了交流和贸易的场所。

此外,他们颁布了商业法规,以确保商人的财产和权益得到保护。

还规定商业税收和关税政策,既融资国家开支,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三、税收政策税收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统治者通过税收来融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包括苛捐杂税、农业税、商业税和人头税等。

这些税收政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税收加重了农民和商人的负担,导致了社会不安和经济萧条。

另一方面,税收又为国家提供了财政支持,促进了政府的运作和社会的发展。

四、贸易政策古代中国的贸易政策主要集中在海外贸易和丝绸之路贸易两个方面。

在海外贸易方面,统治者通过设立港口和贸易站点,鼓励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同时,他们还实施了海禁政策,限制外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

在丝绸之路贸易方面,统治者积极倡导和支持丝绸之路的发展,通过这条贸易路线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多个领域。

这些政策为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然而,也有一些政策对农民和商人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
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
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
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的私合有法性。②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
形法式律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
(2)评价: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地 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 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第十五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 清单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
•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朝代
概况
商朝
善于经商
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打破,商人地位提高
秦汉至隋唐
经商受到 时间地点 的限制
隋唐 都市商业、农村集市、柜房、飞钱
两宋 元朝
商品种类增加,“ 交子 ”出现,商 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大都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尝试:选______。(先做后看,效果更佳)
【及时巩固】
1.(2012聊城模拟)《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
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
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
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
这两种赋役制度有何区别?各有何影响?
方田均税法: 一条鞭法:185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 阶级矛盾,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 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 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摊丁入亩:雍正皇帝一上台,就把丁税平均摊 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种办法称之为 “摊丁入亩”。

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政策中国封建时期经济的发展与政策是一个极具深度的话题。

封建社会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农场为主,它的性质是天然封闭和自给自足,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形态相比,中国的封建经济发展情况作为一个突出的例外显示出来。

因此,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政策也存在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一、农业经济政策在封建时期,农业是经济的主体。

富家或地主经营的农业生产是由富家或地主的家庭组成的大农场组成的,他们在这里雇用底层民众来劳动,从而使用了低级劳动力以获取赚取了更多的财富。

政府在农业方面宣布的具体政策并不多,主要是农具和种子的派发。

政府提倡农民改善土地的品质和的规模以增加产量。

二、手工业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发展较快。

封建时期下,车间劳动是手工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包括了各种工艺的加工生产,由家庭组织一些低级劳动力来进行劳动。

政府在为手工业提供技术殷切改进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政府以实际行动支持具有高工艺含量的手工业生产,并且对工艺水平相对较低的家庭制工业进行了整顿和规范。

针对劳动力的局限性和落后技术所导致的高成本问题,政府出于对手工业安全生产的关心也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政策。

三、商业经济政策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生产和经济活动主要是由城市中的商人经营出售,造成了封建时期地域经济中的三个主要原则:地域专卖原则、供求平衡原则和稳定价格原则。

中国封建时期的政府没有明确的管理商业行为,但在商业活动中往往涉及物资的调配问题。

政府对商人都采取了管理和决策方面的原则,在深化市场流通、提高贸易规模方面为商人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control控制住了商业中的另一些问题以维护其稳定和安全。

四、财政经济政策封建时期的中国财政经济政策更多的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和针对军事的费用支出方面。

封建时期的财政主要来自于土地、农民和工匠的赋予和财物的什么规模,政府通过赋予土地和财物来增加收入。

政府财税政策的一个特点是以赋税方式来进行税收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历史意义
井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土地制度之一,对研究 古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均田制
起源与背景
均田制起源于北魏,为封建社会土地 国有制度,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
历史意义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
内容与特点
国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只 有使用权,不得转让或买卖。同时, 农民需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
地主土地私有制
起源与背景
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地 主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主 要土地制度。
内容与特点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并出 租给农民耕种,从中获取 收益。农民则需向地主交 纳地租。
历史意义
地主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 加剧了土地兼并和贫富分 化。
土地政策的影响
社会影响
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例如,井田制加强了 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均田制 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商业逐渐从官府 控制中解放出来,私商逐渐兴起。
秦汉时期
实行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但同时也鼓励对 外贸易。
隋唐时期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出现了商业繁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
商业政策更加宽松,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 展迅速。
明清时期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商业发展受 到一定限制。
重视民生福祉
古代税收政策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现代政府应该更加注重 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民生性。
加强税收监管
古代税收政策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对现代税收监管提供了启示,政府应 该加强对税收征管的监管力度,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文景之治的经济政策和文化繁荣

文景之治的经济政策和文化繁荣

文景之治的经济政策和文化繁荣在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被誉为是一段充满着和平、稳定、繁荣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经济政策和文化繁荣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座巅峰,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为黄金的时代。

一、经济政策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政策是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

在这个时期,国家不断地采取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这主要是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来实现的。

同时,文景之治时期实行了封建地主制度和惠农政策,这使得广大的贫苦农民有了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对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在商业和贸易领域,文景之治时期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商业经济开始繁荣,并形成了许多大型的商业城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时的商业已经逐步向着现代化的模式进行转型,形成了一种具有多层次和高度专业化的商业经济模式。

这种商业经济模式的底层是小商业和买卖,最高层则是众多的经营贸易公司。

这种商业模式促进了国家的商贸发展,增强了国内市场的流通性和经济竞争力。

当然,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繁荣也离不开战争的引领。

国家在这个时期通过不断的征服周边地区和扩大国土,不断地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劳动力,从而使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二、文化繁荣文景之治时期,文化繁荣达到了一个巅峰。

在这个时期,国家提倡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推崇优秀的文化人才,鼓励他们的创作和发展。

同时,国家还积极地保护宗教信仰和学术自由,鼓励民间文化和宗教活动的发展。

国家文化和艺术活动的大量投资和鼓励,极大地提高了国家文化和艺术的水平,使当时的文化艺术形态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在这个时期,诗歌、书法、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在诗歌方面,当时的文化人才用他们的才智和智慧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歌作品。

其中,以杜甫和李白为代表的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书法方面,当时的书法家们不断地创新和开拓,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

同时,在音乐和绘画领域,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大力倡导新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实现了统一的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政府。

这个时期的经济制度基本上是封建社会的土地经济。

皇帝通过励精图治和农业政策的,实现了国家财富的快速增长。

土地被分配给地方政府、贫民和农民,他们贡献部分产量作为税收。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商业活动也开始兴起,经济流通和贸易得到进一步的促进。

三国到唐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907年),封建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

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得到提高,土地的集中度增加,贵族地主和寺庙等机构掌握了更多的土地和劳动力。

在这个时期,商业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长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货币的使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这对商业和贸易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宋代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中国的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

这个时期的经济制度可以被称为“封建专制的地方农业经济”。

封建统治阶级继续掌握土地和农民,土地的私有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商会的出现和货币经济的进一步推广,大大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民起义和民间经济的兴起也给封建统治带来了威胁。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840年),中国实行了不同的政权和经济制度。

在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奴隶制的制度,统治民族和少数民族。

与此相反,明清时期采用了严格的封建土地制度。

土地被国家分配给农民,但农民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世袭和地租制度逐渐形成,官员和地主在封建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这个时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

总之,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时期,经过了奴隶制、封建制和土地专制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不同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迁。

尽管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具有其独特性,但与其他国家一样,它也受到主权和政治力量的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3:明太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细纱绢、布, 商贾之家只能穿布,农民之家有一人经 商,也不允许穿细纱。
(二)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⑴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起了积 极的作用。 ⑵有利于安定小农经济的再生产,促进经 济的发展,保证政府的赋役征派,维护社 会的稳定。 ⑶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 为主要方面,压制和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造成中国的落后。
人民版 必修二
课标要求
• 1、理解“重农抑商”;
• 2、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 3、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课程内容
• • • • 一、重农抑商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三、工商业的管理 四、禁奢侈
(一)重农抑商的内容
1、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战国商鞅首先倡导,为此后的历代封建 王朝所奉行
2、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
含义:是一种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 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的政策
发散性问题
同学们,假如你穿越回秦以后的某个朝代, 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商人,在行商和生活中你 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①发现自己社会地位很低下,有钱却不能穿 丝绸衣服或乘坐马车; ②发现货币是由官方铸造,跟现在没什么差 别; ③发现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被局限,不能自 由贸易 ④发现生意很不好做,到处都要交税…
3、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货币官铸、实行专卖、官营贩运、物 价管理、向工商视 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
(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根 本目的) (2)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统治 (3)确保赋税和兵役徭役的征派。
材料1: (汉朝)“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2:(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 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 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 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 烧了灯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