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习题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案1 人民版选修1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2005年6月7日,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竖立起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
在揭幕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
”今天,俄罗斯人为什么要向亚历山大二世“致敬”?亚历山大二世像提示:他废除了农奴制度,促进了俄国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课标要求: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农民的“解放”1.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2.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3.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__________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4.主要内容(1)政治上:废除______制度,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作为自由的农村居民,农民享有村社的一般权利,并享有财产权和______继承权。
(2)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______所有;同时,农民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______,但须缴付政府规定的赎金。
(3)组织上:建立“______”加强对农民的管理,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又被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改革者的阶级属性和根本目的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是改革获得重要历史地位的主要原因。
二、改革的两面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________性质的改革运动。
2.进步性(1)促使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农民获得了人身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__________;农民为获得份地向地主交纳______,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农民经济转入________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
(2)促使了地主经济向________生产方式的演变。
3.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也没有改变________主义的本质。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155人民版PPT课件
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
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
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一、农民的“解放”
• 2、改革的主要内容: • (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成
为自由人。 •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
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 交代役金。 • (3)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
农奴向沙皇欢呼
二、改革的两面性
• 1.进步性
• (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2)作用:
•
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 2.局限性
• (1)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
• (2)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一、农民的“解放”
• 1.改革法令:二一九法令
•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请思考: (1)这场改革的主导者是谁?
贵族 (2)农奴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自由和土地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 缚在土地上,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 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 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必须无 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 缴大部分劳动贵族产宣品读。二一九法令的情景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人民版
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
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教育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
方书籍。
重点精讲
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表现
(1)19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 ,建立起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和以
机器生产 为主的大型工厂。
(2)在工业分布上,形成了新的工业区。
(3)农村的富农中分化出一些 资本家 性质的农业经营者。既促进了国内市
场的扩大,也解决了 自由劳动力 短缺的问题。
2.作用
(4)改革军事:1874年实行普遍 义务 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15个军 区直接受陆军部管辖;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3.影响 (1)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 贵族 、地 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 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了道路。 (2)这次改革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 转变的第一步。
②指出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问题思考
(1)材料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提示 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 农奴主的统治。 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
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重点) 2.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重点) 3.理解俄国政治制度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延续。(难点)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难点)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
的俄国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表明( )图一地主毒打农奴图二贫困的俄国农奴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图一表明农奴受到封建主的严格限制,社会地位低下,图二说明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
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而俄国还保留着落后的农奴制。
所以,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
【答案】 D2.在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B.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C.俄国的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解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已在西欧完成,发展资本主义已是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3.农奴制改革前,农奴及工人不断起来斗争说明( )①广大人民深受封建制度压迫②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极端尖锐③农奴制面临危机④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从农奴、工人所受压迫反映的阶级矛盾及农奴制危机分析,①②③④皆正确。
【答案】 A4.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要求变革的呼声日趋强烈,“十二月党人”与“知识分子”群体都( )A.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B.都发动过武装起义C.筹划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D.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A、B两项是十二月党人的思想和活动,A、C、D三项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和活动,A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答案】 A5.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师用书: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Word版含答案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1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农奴制发展的概况、俄国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与主张、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
(重点) 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重点) 3.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难点)一、近代俄国的经济矛盾1.落后的农奴制(1)农奴制下的农奴: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他们所有的财产,包括子女都归地主所有。
(2)农奴制危机: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出现了危机。
2.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农业①地主建立资本主义农场,农奴制开始走向衰落。
②富农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开始剥削贫农。
(2)工业①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数目逐年增多。
②俄国资本主义的总体发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俄国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
3.经济特征(1)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造成农奴制的危机。
(2)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4.任务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必须冲破农奴制的束缚。
[思维点拨]19世纪中叶,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是近代化,而此时俄国工业的总体特点是“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封建农奴制的阻碍,其表现就是把农奴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使俄国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工业资金和国内市场,因而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易错提醒]农奴与农民有一定的区别。
农奴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农民则是完全自由人。
农奴是沙皇俄国时期对农民的一种称谓,农奴完全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流动。
[思维点拨]1.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明:一方面,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习题人民版11709120229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1.“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861年改革( )①扩大了国内市场②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④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⑤建立了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解析:题干中“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说的是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①②③都符合题意,故选A;④不符合史实,俄国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⑤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
故选A。
答案:A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解析:材料“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体现的是农奴制改革的掠夺性,B项符合题意;A、C、D项没有体现出掠夺性。
答案:B3.在俄罗斯的农村急于建立起一系列管理农民的机构,如村社、乡理事会、乡法院以及选出的村长、征税官,这是因为( )A.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大量增加B.农奴已经解放,需要设立管理机构C.工业革命开展,需要设立征税机构D.克里米亚战败,各地农村动荡不安答案:B4.下列关于“二一九法令”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没收地主土地转归农奴C.由资产阶级所制定 D.为俄皇签署,具有封建性解析:“二一九法令”是俄国正式宣布废除农奴制而颁布的法令,故A项正确;农奴制改革并不是将地主土地没收转归农民,故B项错误;“二一九法令”由以沙皇为首的封建势力所制定,故C项错误;“二一九法令”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故D项错误。
答案:A5.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案 人民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案人民版选修1清单一农奴制改革的推行农民的“解放”1.改革法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2.内容(1)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
(2)经济上:①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
②农民须缴纳高额赎金购买份地。
(3)组织上: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被纳入地方政权控制之下。
3.结果农民不但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背上沉重的赎金贷款包袱,濒临破产。
[深化认知]农奴制改革的焦点是调整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农民改革法令》对地主和农民间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反映了该法令处处维护地主利益的本质。
清单二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改革的两面性1.进步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作用: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1)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
(2)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3)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1.内容(1)政治体制:①内容:1864年,设立地方自治局;1870年设城市杜马和自治局,规定财产资格限制。
②评价:是地方政府的辅助机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司法制度:①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
②实行公开诉讼程序,由陪审团参加审判,允许律师替被告辩护。
(3)军事改革:①1874年,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②改革军事管理系统,15个军区直接受陆军部管辖。
③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2.影响(1)维护了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2)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深化认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案 人民版选修1
第2课自上而下的改革[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重点) 2.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重点) 3.理解俄国政治制度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延续。
(难点)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难点)一、农民的“解放”1.颁布法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2.基本内容(1)农奴的人身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2)赎取份地: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但要交付高额的赎金,并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3)改革后农民的管理:政府建立“村社”组织管理农民,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又被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归纳总结]农奴制改革的焦点是调整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农民改革法令》对地主和农民间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反映了该法令处处维护地主利益的本质。
二、改革的两面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影响(1)进步性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①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这些农奴制的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
②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思维点拨]1.对比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可以发现,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农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土地。
但农奴制的废除也解放了生产力。
由于农奴制的废除,使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
2.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但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史论要旨]1.“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试题新人教版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______,巩固统治,增强______。
3.表现(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________的弊端。
(2)思想基础:借助______舆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____________的阻力。
(3)组织基础①成立秘密________,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②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让____________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不同方案的讨论。
(5)个人作用: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
4.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二、“二一九法令”1.签署:1861年3月3日也就是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______________。
2.内容(1)政治上:农奴获得了____________。
(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______一块份地。
(3)组织上:由______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三、进步与局限1.进步性(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
(2)作用①广大农奴有了____________,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农民的____________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
(3)地位: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______严格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____________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______________,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知识点一改革的酝酿1.亚历山大二世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机构是( )A.秘密委员会B.中央政府C.编纂委员会D.农民事务委员会2.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的改革方案是哪一地区封建主提出的( )A.主要农业区B.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C.草原地区D.全国各地区知识点二“二一九法令”3.观察右下图,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农民土地所有制C.沙皇政府国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4.“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在农民与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在这之前不能真正享受法令中规定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权利。
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A. 1861年改革彻底地废除了封建隶属关系B. 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C. 1861年改革没有改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 1861年改革彻底解放了广大的农民【解析】 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这表明在1861年改革后,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并未完全消失,农民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这说明 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答案】 B2.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 \交付赎金之外,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答案】 B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直接 目的是为了()A. 加强沙皇专制的要求B. 适应改革后经济基础的要求C. 适应农奴制的要求D. 实现富国强兵的要求一切都做到了”。
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A.B. C.D. 对领地农民进行司法审判【解析】 俄国农奴制改革承认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解析】1861年俄国的改革,改变了原来的农奴制经济基础,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因此,俄国上层建筑的变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
【答案】B4.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不仅促进了俄国工业的发展,对俄国的农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的作用不包括()A. 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劳动力B. 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C. 为资本主义农业提供雇佣劳动力D. 促进军国主义形成【解析】俄国的军国主义是由于1861年改革的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十四)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时跟踪检测 人民版选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自上而下的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亚历山大二世说:“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要( )A.强化俄国的农奴制 B.发动殖民扩张战争C.改革农奴制 D.镇压革命行动2.19ABC.19世纪70年代,俄国实现了近代化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生产解析:选B 从表格中提到的时间及数字的变化,可以判定这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状况。
3.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和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D.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农奴制改革前,农奴要遭受农奴主的压迫;农奴制改革后,农奴不仅遭受农奴主的压迫,还要遭受资本家的剥削。
4.1861年改革推动俄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表现是(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解析:选B 本题宜用排除法。
近代司法制度只是确立,还没有完善;沙皇专制仍然存在,君主立宪制在当时还没有确立,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5.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
”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解析:选B 两则材料对比,一方面反映农民的政治、经济处境有了很大变化,说明改革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农民未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说明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6.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⑤提供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A.①③⑤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④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分层突破(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分层突破(含
解析)人民版选修
1
[自我校对]
A .农奴制
B .资本主义
C .克里米亚
D .近代化
E .封建
主题一 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核心整合]
1.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迈进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解析】近代化包括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近代化——机器大生产和思想近代化——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等方面。
A项是经济方面,B项是政治方面,都不如C项全面;D项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2.某论文将“英法入侵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是在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埃及、俄国分别进行了学习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改革。
【答案】 B。
高二历史练习2:2 自上而下的改革人民选修1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一、选择题l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必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解析: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人购买商品都要付钱;农民有了自由才能出卖劳动力,这是1861年改革的积极作用所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并非指哪一个阶级或阶层成为商品;农民所付的份地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因此,1861年改革打着解放农奴的旗号,对农民进行了一次残酷的掠夺。
答案:C2.在1861年改革中,全面规定了废除农奴制度的基本条件的法令是 ( )A.《农民改革法令》B.《关于赎买法令》C.《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D.《地方法令》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A3.《1861年2月19日宣言》指出:“有些人只想到自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土地而不给地主尽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
”这说明废除农奴制后 ( )A.农民和地主取得了对等的地位B.农民以继续履行义务为条件获得自由C.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很大损失D.农民在取得土地前须继续履行义务解析:改革法令规定农民获得份地的大小由地主决定,地主得到了农民缴纳的远远高于当时地价的赎金,据此可排除A、C两项;1861年的改革法令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宣布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自由,二是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得到一块份地,题目中的材料是针对后者而言的。
答案:D4.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关于赎取份地后的农民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民获得“解放”时赎取的份地必须得到地主的同意B.农民交纳赎金六个月后获得宅边园地的所有权C.赎地农民必须按一定比例交付赎金D.农民交纳的“赎地费”大大低于当时的实际地价解析:份地赎金的大部分是政府垫付的,这部分资金作为农民的债务由农民在49年内还清。
农民最终缴纳的赎金总数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1.“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861年改革( )①扩大了国内市场②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④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⑤建立了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解析:题干中“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说的是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①②③都符合题意,故选A;④不符合史实,俄国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⑤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
故选A。
答案:A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解析:材料“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体现的是农奴制改革的掠夺性,B项符合题意;A、C、D项没有体现出掠夺性。
答案:B3.在俄罗斯的农村急于建立起一系列管理农民的机构,如村社、乡理事会、乡法院以及选出的村长、征税官,这是因为( )A.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大量增加B.农奴已经解放,需要设立管理机构C.工业革命开展,需要设立征税机构D.克里米亚战败,各地农村动荡不安答案:B4.下列关于“二一九法令”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没收地主土地转归农奴C.由资产阶级所制定 D.为俄皇签署,具有封建性解析:“二一九法令”是俄国正式宣布废除农奴制而颁布的法令,故A项正确;农奴制改革并不是将地主土地没收转归农民,故B项错误;“二一九法令”由以沙皇为首的封建势力所制定,故C项错误;“二一九法令”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故D项错误。
答案:A5.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解析:列宁的话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的政治和经济近代化,C说法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为克服材料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答案:举措:废除农奴制。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基础巩固]1.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度B.废除农奴制度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反对废除农奴制,是站在保守贵族立场上的。
答案:A2.“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其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B.其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C.其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管理D.其彻底摆脱封建束缚解析: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所以在与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可以平等交谈。
答案:A3.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 )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B.选举没有严格的财产资格限制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解析:俄国1861年以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有严格的财产资格限制,排除B项;C、D两项是加强对农民阶级控制和加强专制的措施,不是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表现。
答案:A[能力提升]4.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C.加强军事实力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解析:注意问题的角度:政治改革的目的。
A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为沙皇专制和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不属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C不属于政治改革。
答案:D5.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有关知识点。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选A项。
答案:A6.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861年改革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A项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表述错误,只能是对旧司法制度的改革,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
C项表述错误,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
D项不属于1861年改革的范畴。
答案:B7.如图是反映俄国1861年改革的漫画。
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①“文明的火炬”与废除农奴制有关②改革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③“文明”的传播主要靠沙皇专制的推动④“文明”进程的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图中“文明”是对农奴制改革配套措施的讽刺,为了使传统的专制制度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沙皇在其他方面作出了一些改革,故①正确;由于反对者的存在,沙皇在“文明”的口号下,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故②正确;这场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领导的,故③正确;这场改革由于是由专制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A8.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世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在维护农奴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掠夺,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形成了民粹派,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民粹派中的激进分子刺杀。
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期待着众多领地上的那些有头脑的领主们自己来表示,他们打算多大程度上可能改善自己农民的命运。
——扎哈罗娃《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农民无非从两种立场出发(一是历史权力,二是物质利益)来看这个问题,从这两种观点看,解放法案对此问题并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华莱士《俄国》(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俄国的贵族阶层同意改革农奴制的因素。
(2)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失望的原因。
答案:(1)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解放农奴的方案尽可能的保护了地主贵族的利益。
(2)变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原因:仍受村社的控制;获得土地要付出高额赎金;农民实际获得的土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未缴清赎金前,农民仍受农奴主的剥削。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
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1)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解析:本题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问材料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说明改革不仅没有减轻农民负担,反而加重了农民负担。
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机器制造业”“生铁”“钢”“石油”等工业产量增加的信息。
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意义据所学作答,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答案:(1)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2)俄国工业迅速发展,煤、钢、石油产量迅速增加。
根本原因:农奴制改革。
(3)意义: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实质: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