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陈情表 2课时 教案 (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陈情表》 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陈情表》 第二课时
明确: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1段。
2、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父死母嫁)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孤苦多病)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内外无人)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刘婴疾病)
3、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李密是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教师:授课时间:第周 星期年月 日
单元(章节)课题
古代抒情散文
本节课题
《陈情表》(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1.疏通1、2段文意,理解和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
2、分1.疏通1、2段文意,理解和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
2、分析第1、2段。
教学手段运用
3、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明确: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4、本段分几个层次?各层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
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学生自学思考
讨论交流
学习第二段
疏通分析第二段
归纳文言知识
分析课文第2段
1、第2段有一句关键语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这一段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学生再次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高中语文 专题二 陈情表(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专题二 陈情表(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专题二陈情表(第2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专题二陈情表(第2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5陈情表章节与课题主备人采用人陈情表审查人采用日期或周次课时精心安排3课时1、掌控文中发生的关键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诵读全文。

自学目标和任务2、鼓励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细致体会文章诗所抑扬顿挫的陈情技巧。

3、品酒本文融情于事的抒发技巧和形象别具一格的语言。

重点难点建议教学资源的采用鼓励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细致体会文章诗所抑扬顿挫的陈情技巧。

延聘1课时,互动课堂2课时自学必须自学过程谋或学法指导开拓延展:※互动课堂【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自学评价1.填空题:(1)《陈情表》的作者李密,西晋人。

本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表中”就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陈情就是奏章的特点。

(2)“臣密言”这样的结尾,就是当时并作表章的一种格式,意思就是臣李密说道;文章结尾写下“谨仁表言”也就是当时章奏套语,则表示恭敬地写下表中上报皇上。

2.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1)臣以保险衅(xìn)(2)门衰祚薄(zuò)(3)除臣洗马(xiǎn)(4)非臣陨首(yǔn)3.表述以下加点词语:(1)岂敢盘桓停留唯独的样子;(2)晚存有儿息子;...(3)日薄西山逼近(4)臣之艰辛辛酸辛酸;...(5)臣以保险衅因为;(6)急于星火比;..学生自己单一制顺利完成,分组时初步校订、交流,老师存有针对性的校订教师二次复习栏并无以至今日用以,用以……的办法就是臣天下节在陛下之日长对..4、挑选出下面没通假字的一项(d)a.夙遭闵贼b.零丁孤苦c.常在床蓐d.门衰祚薄5、以下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e(a、至于设立:成人改立;b、则说不许:诉讼;c、臣之艰辛:辛酸和辛酸;d、举臣秀才:优秀人才)a至于设立b则说不许c臣之鲁d举臣秀才e实乃狼狈.....痛.....6、填空题:①臣少多疾病,九岁没用,零丁孤苦,至于设立。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 教案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 教案

《陈情表》教案【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主研习1、查阅资料,查阅“表”的文体特征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

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3、解题: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活动二:整体感知1、预习检测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ū)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ó)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日薄(bò)西山除臣洗(xiǎn)马逮(dà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ò)门衰祚(zuó)薄更(gēng)相为命愍( mǐn )期(jī)功强( qiǎng )近茕茕(qiòng )独立日笃(dǔ)2、思考:为什么要“陈”情?“陈”什么情?“陈”的原因:不想到晋朝为官(除臣洗马,辞不就职)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高二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2篇

高二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2篇

高二必修五《陈情表》教案篇1教学目的: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分析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第一节一、导入: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二、解题:“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

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

“陈”是陈述的意思,标题中的“情”当为辞不赴命,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文学家。

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朱提太守。

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

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好学。

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

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事晋。

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河南温县西)令。

在任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

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担任高职,充分施展其才能。

但李密刚正不阿,当权者惮其公直,无人推荐,不久竟去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

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罢官归田。

四、写作背景: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陈情表》最新同步教案2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陈情表》最新同步教案2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陈情表》最新同步教案《陈情表》教案2【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和相关文化常识。

2.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继承“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及内容【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

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母何氏改嫁,幼小的李密被祖母刘氏收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

年轻时曾仕蜀汉侍郎,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蜀之后,秦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曾几次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因侍奉祖母均辞命不从。

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

但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而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这就给李密以拒绝的借口。

后来晋武帝催逼甚紧,李密就以“侍奉祖母”为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何况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于是李密在“孝”字上做足文章,采取婉转的方法和坚决的态度。

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祖母死后,李密无奈还是出任了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文学常识1.解题:《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编者萧统(501-531)是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武帝长子,世称昭明太子。

信佛能文。

唐代以诗赋取士,士子必须精通《文选》。

至宋代更有“文章祖宗”之说2.关于“表”:表,古代奏章中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

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五第2专题陈情表{精品原创].doc

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五第2专题陈情表{精品原创].doc

《陈情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难点:李密是如何表白自己忠孝两难的尴尬处境,说服晋武帝允许自己养刘余年的。

•设计思想《陈情表》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第一板块“如泣如诉”中的课文。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凄切婉转,如泣如诉,让人感受亲情的美好与动人。

这篇文章表达了感人的亲情,为什么感人,是教学的突破口,也是我们学习的难点。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

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

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

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1.1【教学设计】《陈情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1.1【教学设计】《陈情表》

《陈情表》《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对统治者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2.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3.把握文意,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

体会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查阅资料,查阅“表”的文体特征。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从前有人说,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必不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千古传诵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

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学法指导: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课时安排: 3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1、李密简介:李密(224─287) ,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今四川彭山县东人。

父早死,母何氏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

曾仕蜀汉,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极有才辩。

蜀亡后,晋武帝多次征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上《陈情表》辞不赴召。

2、晋武帝征召李密的原因:1.公元263年,蜀汉灭亡,265年,西晋成立。

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减少灭吴阻力,因此对蜀汉旧臣采取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李密当属被征召之列。

2.李密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屡被征召。

3、李密上表的原因:1.要供养祖母2.李密是蜀汉旧臣,对故国念念不忘3.司马氏以篡权方式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暂存观望之心。

4、后人的评价:“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简要介绍《陈情表》的背景和作者李密。

1.2 学生活动:听讲并提问关于《陈情表》的相关问题。

1.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陈情表》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章节二:文本分析2.1 教师活动:对《陈情表》进行逐句翻译和解析,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

2.2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学习并主动记录重点内容。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陈情表》的字词句式,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

章节三:情感态度分析3.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中的情感态度,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3.2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并体会《陈情表》中的情感态度。

3.3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感受《陈情表》中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章节四:应用拓展4.1 教师活动:提出与《陈情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2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3 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加深对《陈情表》的理解。

章节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2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总结并整理学习笔记。

5.3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陈情表》的学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章节六:文本深入分析6.1 教师活动:针对《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如对比、排比等。

6.2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和欣赏《陈情表》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6.3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陈情表》的文学魅力。

章节七:对比分析7.1 教师活动:提供与其他文学作品对比《陈情表》的案例,分析其异同。

7.2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7.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文学作品的能力。

章节八:课堂互动8.1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模拟《陈情表》中的情景。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陈情表》2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陈情表》2

陈情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榆次二中刘雅珏【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了解文言知识;2、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以及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重要的文言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自主学习,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请学生快速翻译标红色的文言字词,教师予以点评及强调重点。

1段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陈情表 第2、3课时 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陈情表 第2、3课时 教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1 .学生齐读第二段。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投影)3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

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

(投影问题,逐条解决)(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提示: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X 日薄西山……更相为命”)(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5 .教师X读第四段。

陈情表教案资料苏教版_必修五

陈情表教案资料苏教版_必修五

陈情表教课设计资料苏教版·必修五●教课目的1.领会所陈之情,赏识陈情艺术。

2.掌握文章构造,理清思路。

3.经过朗读、背诵,累积文言词汇,积淀文语言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领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亲母亲尊长的传统道德。

●教课要点与难点:掌握要点实词语虚词;领会作者至诚的情。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课内容:熟习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宋朝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

(224 年 -287 年 ) ,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 ( 今四川彭山 ) 人。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育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当时有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而力辞。

祖母逝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

后免官,卒于家中。

二、背景剖析司马氏公司灭蜀后,为了拉拢西蜀人士,鼎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当官,李密也是此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该诏,会被误以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

司马氏公司经过阴谋和屠戮成立了西晋政权,为了稳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何“辞不任职”呢 ?大概有这样三个原由:第一,李密的确有一个奉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何况他还以为汉主刘禅是一个“能够齐桓”的人物,关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佩服的。

第三,先人讲:当官如履薄冰。

皇帝快乐时,臣为君之亲信;皇帝不快乐时,臣为君之土芥。

【高中】高中语文第2专题陈情表第2课时导学案苏教版必修5

【高中】高中语文第2专题陈情表第2课时导学案苏教版必修5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高中 第一课 陈情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课文第二段中“逮、化、察、举、拜、除、当、寻、具、以、就、逋、于、奔驰、则、笃、苟”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第三段中的重点字词“伏惟、以、凡、矜、尤、且、仕、今、但以、无以、是以、区区”。

2、翻译课文第2、三段。

【学习重点】1、分析李密不封召的理由。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过程】一、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 解释加点字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当侍东宫: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责臣逋慢: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2.翻译: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翻译: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研读课文第三段1、翻译文中字词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今臣亡国贱俘:但以刘日薄西山:无以至今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翻译: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3.翻译: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翻译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课堂探究】1.思考:李密在陈请“愿乞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遇到了什么困难?2、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3、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4、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5. 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6、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针对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更严重)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提升)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共同审察)D.庶刘侥幸,卒保余年(差不多)2、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沛公安在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D.臣以供养无主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陈情表二教案苏教版必修5 教案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陈情表二教案苏教版必修5 教案

某某省沭阳县如东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陈情表》(二)教案苏教版必修5 一、导入新课“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朝廷征召, 李密的首选是尽孝,而不是尽忠,岂不是抗命不遵?看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二、文本研习㈠研读第二、三段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2、探究本段重点知识点:(投影)第二段: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供养无主除臣洗马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奉诏奔驰告诉不许△文化常识:“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一句很奇怪,秀才不是通过考试才能取得资格的吗?这时候的“秀才”和科举制度时的秀才完全是两回事。

汉魏两晋时的“秀才”和“孝廉”都是由地方推举,不需要考试。

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科举”,是隋唐以后新有的制度。

现在人们提到的“秀才”一般指明、清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一种身份,要经过考试(县试、府试,统称童子试)才能取得。

第三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不矜名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归纳积累①零丁孤苦(现常作"孤苦伶仃"或"孤苦零丁"):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②茕茕孑立:文中,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

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孤单。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③形影相吊:文中: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吊,安慰。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形容孤独(吊:慰问)"④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

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薄,迫近。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⑤气息奄奄: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呼吸时出入的气很微弱。

表示快要不行了。

⑥朝不虑夕(现常用为"朝不保夕")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这是说随时都可能死亡。

虑,想。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

形容情况危急。

也说朝不虑夕。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陈情表一教案苏教版必修5 教案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陈情表一教案苏教版必修5 教案

某某省如东中学高二语文教案陈情表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之至情,莫过于孝。

父母之爱大如天,养育之恩深似海。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苏轼曾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以孝而著称的文章——《陈情表》。

二、解题:“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同学们曾经接触过这种文体吗?生回忆!)明确:《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这是高考必背篇目。

请生回忆《出师表》内容,用一句话概况一下。

明确:这是一篇臣子向君主表明忠诚的名篇。

所以,人言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又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意1、请学生和老师一起轻声朗读这篇文章,来感受这篇文章悲恻动人的力量。

2、缓读理会,请同学们结合书下的注释,缓慢地去读,落实字词,读懂文意。

(提示:放开声音去读。

)3、通过对文章的大致理解,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 1) 是谁陈情? ( 2) 向谁陈情? ( 3) 陈什么情?明确:( 1) 李密。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

晋武帝欲征为太子洗马, 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 辞不应征。

( 2) 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废魏称帝, 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 为笼络人心, 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 征召蜀汉旧臣到某某任职。

( 3) 李密向晋武帝上书陈述祖母X氏年老多病, 无人侍奉, 暂不能应征, 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孝情和愿意为晋尽职的忠情。

(不能赴任之情——悲情、孝情、忠情)三、文本研习:㈠研读第一段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明确:要读出沉重、凄苦的语调。

语速要慢!)2、探究本段重点知识点:(投影)慈父见背舅夺母志九岁不行至于成立形影相吊3、难点答疑、难句翻译①学生质疑,教师答疑②上黑板翻译: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陈情表 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身世及时代背景,理解本文陈情于事、以情动人、情理交融的写作特色。

2、加深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

3、积累文言词语。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结合作者的身世及时代背景,理解本文陈情于事、以情动人、情理交融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古代有“虞舜孝感动天”“郯子鹿乳奉亲”“仲由为亲负米”等故事,相传虞舜,早年丧母,父亲老实,继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对继母更孝敬,对弟弟更友爱,使他们受到感化。

舜在历山务农时,其孝感动天帝,使大象来替他耕田,鸟儿替他除草。

尧帝知道了他的贤才,让他做丞相,并传位于他。

舜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圣君。

郯子,春秋郯国国君。

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

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忠孝面前,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今天,我们来学习《陈情表》,看看李密是如何选择的呢?
二、解题及有关情况介绍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

李密,三国时曾仕蜀汉。

西晋时,武帝(司马炎)为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

其中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不愿应召,但如果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必会招致杀身之祸。

为了说服晋武帝,李密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召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父早亡,母改嫁,自己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诉暂时不能应召赴任的苦衷。

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

相传晋武帝看后很受感动,不但停召李密,还赏他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三、初读课文,正音
学生读课文,正音。

夙遭闵凶(sùmǐn) 祚薄(zuò) 期功强近之亲(jīqiǎng) 终鲜兄弟(xiǎn)
茕茕孑立(qióng jié) 床蓐(rù) 供养(gōng) 猥(wěi) 陨首(yǔn) 逋慢(bū)日
笃(dǔ) 矜育(jīn) 拔擢(zhuó) 优渥(wò) 日薄西山(bó) 更相为命(gēng)
十有四(yòu)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shēng)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

4、指名朗读。

四、梳理文言知识,分析并理解课文
1、第1段:
(1)齐读。

(2)阅读理解文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他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的。

提示:自己幼年丧父,失母,体弱多病,全靠祖母抚养成人;成年后家门衰微,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奉养。

2、第2段:
(1)朗读。

(2)阅读理解文段,概括本段内容。

提示: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应召与奉亲处境两难。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练习四。

2、背诵第1、2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抽查背诵,齐背。

二、分析与理解课文。

1、第3段:
(1)朗读。

(2)阅读理解文段。

思考本文是从什么角度陈述不能奉诏的理由的。

提示:“圣朝以孝治天下”——治国纲领,自己不能奉诏合理;祖母危在旦夕,不能离开自己,自己不能奉诏合情。

不奉诏不是“矜名节”“有所希冀”。

2、第4段:
(1)朗读。

(2)阅读理解文段,思考作者陈情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三、理解本文诉情与陈理交融为一体的特色。

陈情于事、感情真挚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为何会有如此“悲恻动人”的效果?
1、内容:
李密深知,要使晋武帝相信自己,必须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所以文章紧紧围绕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句话来写。

首段从幼年坎坷遭遇写起,把对方带入悲怆酸楚的气氛中,以激起人人皆有的恻隐之心。

第2段写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表现感恩戴德的敬意,以及“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种诚惶诚恐、圣恩难报之情,显然会极大满足皇帝的虚荣心和权力欲。

先写恩,再写自己的难处,比直陈委曲更能打动“圣心”;“供养无主”和“刘病日笃”与上一段呼应,使悲恻之意、至孝之情与“实为狼狈”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收到悲恻动人的效果。

第3、4段强调祖母“九十有六”,已是“日薄西山”,将不久于人世,令人为之动容。

2、语言
明显地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

排比、对偶句式形成整齐而和谐的节奏,以四字句为主,间以长短句。

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使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

四、处理课后练习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3、4段。

2、结合材料及现实,谈谈自己对“孝”这个问题的看法。

(500字左右)
补充材料: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世之孝也。

(《孝经·士章第五》)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