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和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和人格教育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一份报告中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得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尤其要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
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
在社会日益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健全的人格也备受关注和倡导。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
二、历史教学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传统的历史教学以知识能力为中心,片面强调学生高考分,高升学率,忽视大多数人的发展和提高,这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现代教育理论相悖。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历史课虽然不可能代替心理健康课,但在塑造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着一种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格教育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塑造广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1 历史教师加强人格修养树立典范教师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作为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完善的能力,还必须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实践证明,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胜过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一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也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职校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
【 朱慕菊 主编 《 2 3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
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年版 02 3 】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 出 版 近 现 代史 知识让 学生 明 白落 后就要 挨 打的 道 心 。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特 点 ,从 【 邢瑞珍 主编 《 9 年版 9 理 ;向学生介绍家 乡的 历史等 ,让学 生产生民 学生 实际出发确定教学 目标 。在教学中 ,充分 社 1 7 走 族自 尊心和 自信心 。其次 ,在教学中还要对学 发挥教 师的教 育机智 ,细心呵护学生心理 ,培 。 【】 国新 主编 《 在新世 纪的中学教育 改 4施 革——名 中学校长论坛》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 f 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 f 02 囊 们懂得什麽是美 ,什麽是 丑。如介绍孙膑 、司 予以表扬和鼓励 ,让他们不断享 受到成功的喜 20年
J I 2 21
~ … , , .,
.
通过对职业学校低成就生的调查分析, . 祠同时, 诱导:在顽固派发动政变时, 他为什 J
发现问题生是职校低 成就生 的主体。问题生是 麽不 听人 们劝 告 出走 日本 ,却 留下 来英 勇赴 指在心理素 质特 别是在思想 认识和意志品格上 死?假如你是他 ,你 会怎 样抉 择?学生非常活
教 育界 有旬 名言 “ 教重 于言 传”但 是 身
抛砖 引玉)
品 质。还有 ,在 教学 中重视培养学生 的现 代人
要 明白,教 师如果没有人格力量 ,不能率先垂 范 ,事实上也就 不可能进 行真正的身教。作为
一 麓湃 人 健全 格t 教学 格t 人 历史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格教育
血牺牲 的精神 , 使我们的感情都得到了升华 , 体验到 革命先烈 为改造 中国而英 勇献身 的革命精 神之 可 贵 。所 以用 正 而 人物 、 正 面形 象 去 感 染 学生 , 从 而激 起 学生 和这些人物进行对照 、向道德范例靠近或认 同的愿望 以及积极 向往 的情绪状态 。从而树立起正 确 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完善人格素质。 3 . 用饱含激情的语 言来感染学生 。社会学 习论 认 为:教师和家长把社会的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有 两条途 径 , 一条是榜样 和示 范 , 另一条是言语教诲 。 教学 的艺术功底 , 重在语 言的感染力 , 讴歌时要 富于 激情 ; 谴责时要寓于愤恨 。让学生融人历史 , 在历 史 中活动 , 真切地感受到历史 的活动场景 , 表达出应有 的情感 。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讲解 以及课 文中道德 榜样 的力量 , 将大大激发学生 的道德情感 , 收到意想 不 到 的效 果 。 4 . 以史 为鉴 , 完善学生的人格。 康德说 : “ 教育 的 目的是使人成为人 。 ” 蔡元培说 : “ 教育是成就人格的 事业 。 ” 借用儒家 的概念来说 ,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 成 人” 。历史知识有着丰富的做人道理 , 道德 与理想的 典范, 古今 中外又何其丰 富。如 “ 匈奴未灭 , 何 以家 为” 的霍去病 ;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的顾炎武 ; 临终 不忘 嘱托 “ 同志们仍须努力 ” 的孙 中山 ; “ 身无分文 , 心忧天下”的毛泽东 ;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 来; “ 人 生 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 心照汗青” 的文天祥 ; 也正如孟子讲 的“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 能屈 ” 的品格 ; 像 孔子“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 教书育 人 的品德 ; 诸葛亮 “ 鞠躬 尽瘁 , 死而后 已 ” 的忠 于职 守;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幸 福观; 司马迁 “ 人 固有一 死 , 或重于 泰山 , 或轻 于鸿 毛” 的价值观 ; 大禹治水 , “ 三过家 门而不入 ” 的责任 感。 这些都是 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 , 是我们 先辈 留下的光荣传统 、 优秀品质 , 是我们后人享用不 尽 的巨大精神财富 。 我们在教学中 , 运用历史人物的 闪光点对照其不 良习惯 , 让择优和汰劣一起进行 , 择 优 的过程就是弥补不足的过程 ,而改正缺点也就是 培养优点 , 促进其人格完善 。 总之 , 高 中历史的人格教育 , 旨在培养学生 的道 德感 、 责任心 , 让他们体验一下崇高 , 体会一下无私 , 认识一下报国 , 能有一种襟怀 , 有一个较为完善 的人 格, 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心 。从修身再到博学 , 有 了学习氛围 , 才能有学 习动机 , 启动 了学 习动力 , 学 习素质 、心理素质才会随之提高。历史毕竟是真实 的, 不似语文虚构 , 不似政治的说教 , 事实胜于雄辩 , 学生不会不为所动 , 而且还会 有所为 。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指的是以人格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方式。
历史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人格教育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探讨人格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历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生动细节,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文化素养和审美观。
在历史教学中,透过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及其处世哲学,学生不仅仅能够理解历史的事件,从而培养历史思维,更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
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来传授道德,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等相关场所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与此同时,历史教育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成因和背景、历史人物的决策思路、以及他们所表达出的人生价值观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历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的实践案例1.以历史人物为榜样教育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往往能够启迪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力量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来启发并教育学生,并将这些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所在脉络,从而具有更深的认知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为了守住忠恕之道而不惜流浪逐一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正义和原则。
2.多元课程教授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多个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多元视角和多元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唐代贞观之治的时候,教师除了讲述李世民的故事,还可以讲述他的父亲李淵、他的妻子杨贵妃等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贞观之治的历史事件。
三、历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的策略1.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成因。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总而言之 , 历史 教学对人格 的教育有着 不可忽视 的作用 ,
如何 把历 史 教学 和 我们 的人 格 教 育相 结合 也 是我们 应 该注
重 的 问题 , 望我 们教 育 同仁能 够注 意这个 问题 。 希
( 责任编辑 李 翔)
去。
么, 不考就不 讲 , 生就不 学 。体现在 历史 教学 中 , 学 就是往 往
注重 了拿破仑 的历史功 过, 忽视 了拿破 仑的人格 魅力 ; 而 注重 了周 恩来 的革命 成就 , 而忽视 了周恩来 高 尚的品格 与情操 ; 注
重 了爱迪 生的发 明 , 而忽视 了爱迪 生在 发 明过程 中所体现 出 的不 怕挫 折与 失败 的坚 强毅 力 。总之 , 传统 的历 史教学 忽视
三 、 史教 学是 培养学 生成 熟 人格 的重要 环 节 历 而达 到提 高学 习能力 的 目的。
共 同探讨 , 同体味 知识 的乐趣 , 共 思维 的美 妙 。 3鼓励 学 生提 出新 问题 .
生的前途, 命运, 同时也关系着教师的升迁, 晋级等切身利益。
于 是素质 教育又 变成 了变相 的应试 教育 。为了追求 分数 , 教
师 千方 百计地介 绍记忆 方法 ,介 绍做题 方法 ,考什 的文 化知识 , 一 每
质教育转轨。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是“ 促进受教育者
独立 人格 与生存 能力 的逐 步形 成” 也就 是 说素 质教 育首先 。 是人 的教 育 , 其核 心是 人 的思想 品质 的教 育与 人格 的培 养 。 什么 是人 格 与人 格 教育 昵 ?传 统 的历 史 教学对 人 格 教育 有 什么 影 响 ?历史 教 学 中教师 应 该如 何注 重对 学生 的人 格 培 养?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人格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既可以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又可以通过历史教育来开展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情感。
首先,历史教育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知与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历史人物的苦难与奋斗,了解他们的品质和人格,从而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清朝末年民族英雄洪秀全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他的初心和追求,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志向和奋斗的精神。
通过了解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学生能够受到启发,积累道德情感。
其次,历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中包含着众多的价值取向。
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选择,引导学生审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振兴而进行的抗争过程,从中分析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如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团结互助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观念。
此外,历史教育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智慧和教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隽语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教训。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历史名言、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智慧,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讲述历史中的失败和挫折,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培养他们正确应对困难、积极进取的品质。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鸦片战争,让学生认识到那段黑暗历史对中国的巨大打击,它使中国人无比痛苦,同时也带给我们宝贵的教训,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珍惜当下,努力实现民族振兴。
历史教学要渗透人格教育
要性不 言而喻 。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其人格教育功能远没
有得到发挥 。 很多老师感叹历史难教 , 前途渺茫 , 学生不 重视。 我们常常会发现 : 为什么同样的一节 内容 , 同样的
以利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 教育学生要树立
远大 目标 和坚定的信念 , 把逆境看作 机遇 , 理智 面对一
切 困难 。如 , 在讲述“ 战国七雄 ” , 时 挑选越王勾践“ 卧薪
尝胆 ” 的故事 , 越王勾 践为什 么能 够忍辱 负重 、 卧薪 尝
胆, 就是因为他心 中有坚定的复国信念 。 自古逆境出人 才, 司马迁受 宫刑 而写史 记 , 孙膑被人挖 了膝盖骨 而著 孙膑兵法等 ……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格教育的素材很 多 , 教师要多多挖掘 ,充分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 能 ,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的重要途径 , 中
学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 ,挖掘教材内容 , 把
都是在危急关头 , 弱势群体携手合作 的光辉范例 。 再者 , 关 于 国共 合作 问题也是一个教育 学生学会合作 的好事
传授知识 与人格教育充分结合起来 , 出具有健康人 培养 格和科学素养 、 能够适应 时代需求 的一代新人 。
“ 读史 以明志” 现在 的孩子 已经习惯于在父母 的羽 , 翼下成长 , 没有 自己的理想 , 没有生活的 目标 , 一旦遇 到 挫折便无法面对 , 消沉也有 、 自杀也有 、 逃避也有 。历史 上有许多著名人物在面对 困难时 , 百折 不挠 , 勇敢面对 , 并最终走 向胜利的彼岸 。 因此 , 在历史教学中 , 教师就可
学生 , 同的老师讲授而效果却大不一样? 不 究其原因 , 我 认 为主要是教师的教学风格 、 教学方法等不同所致。教 学有法 , 教无定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 教学观 念 , 固树立 “ 牢 以学生 为主体 ”注重培 养学生 的 、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塑造学生健全 的人格等现代教育 教学观 。利用 现有的教学条件不 断探索和改 进教学方 法,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 学中可多通过讨 论、 论、 辩 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善于 思考 , 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 的能力 。如在讲授 中国 发现
历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格,也称个性,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人的知识、能力、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它在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的心理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
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未来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健康的优良人格。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早日腾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作为普通职业教育学校的一名历史教师,我坚信:唯有个性(人格),才是“五彩”的源泉。
历史教学尤其应注重对学生人格的教育,那么,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1.在历史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费尼可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
”可见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形成,需要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
若离开了具体的知识,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几年来,自己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和挖掘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袁世凯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历史教学等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一些著名历史人物人格来感染学生,使他们明白:要成就一番事业,优良而伟大的人格是前提和关键。
例如:通过介绍司马迁、贝多芬、罗斯福等身残志坚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通过介绍居里夫人、布鲁诺、李大钊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与真理的献身精神;通过介绍郑和、麦哲伦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蔑视困难、勇敢探索的开拓精神;通过介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培养学生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钢铁般的意志;通过介绍焦裕禄、雷锋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人格的熏陶,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人格素质基础。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_赵亚夫
人们形成了不正确的甚至是歪曲的历史观。
这实为史学的悲哀。
所以说,社会和广大民众并不是不需要史学,而满足社会这样的需求正是史学的大“市场”。
目前的问题就在于史学与社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有的史学工作者对历史教育不屑一顾,更怕去做艰苦细致的历史教育的实施工作,而社会存在不重视历史教育的情形。
这就造成目前历史教育的相对滞后,成为史学发展的一只“跛足”。
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全面实施历史教育,才能将人们对历史的潜在兴趣引向对历史的爱好,社会对历史才会产生更进一步的需求,史学才会有“观众”,才不会寂寞,史学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赵亚夫 在基础教育中,言素质教育的本位,不能不谈人格教育,因为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培养具有怎样的人格的人。
人格反映一个人的特质与品质。
所谓特质,是指智慧、气质、情操、社会性等心理秉赋与习惯的内在意义;品格,则是针对社会行为而言的个人心理品性和道德品行。
无论是特质,还是品格,其本质的一面都是求得完善的进步。
一个社会,人们普遍崇尚的基本人格准则怎样,是衡量该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原则性标准。
在今天我们特别重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学校理应把人格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而历史教育将肩负其特殊的任务。
过去的教育史,“人格”一词是被广泛使用的。
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学者们开始在研究中避忌这个既是资产阶级的学问术语,又有封建主义流毒的词汇。
结果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窄教育的理念。
“现实”政治需求成了惟一的育人准则,所有人都必须对号入座。
历史证明这是错误而荒唐的。
在基础教育中,若不尊重起码的人格教育,势必影响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一代、两代人的如此下去,一个国家的基业也必然浮亏。
更不要说,培养创造型人才了。
不尊重个性的教育体制,如何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孰不知,人格教育的本义,乃在培养正确的人生信念。
而当受教育者真正确立了自己的学习信念的时候,才是教育的开始!中学历史教育不论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上讲,还是从教育过程、教育手段上说,人格教育因素,都是支撑其中的核心杠杆。
从历史教学中探求人格教育
从历史教学中探求人格教育摘要:人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格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和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高尚、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格教育优良人格一位赏识教育家说过:教师要培养学生“高贵的情操,高尚的心灵,健全的人格”。
可见人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格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和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高尚、健全的人格。
但是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教育对完成人格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一、结合古今历史知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在教学中,真正能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又有多少老师呢?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人格缺陷。
如没有追求目标、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历史教学是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掌握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增加人生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尤为重要的是,历史能展现历代贤哲志士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人格典范:孔子可谓“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君子”,孟子称其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庄子称其为“非其志不亡,非其心不为……”的“全德之人”。
屈原则矢志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
文天祥,兵败被俘,宁死不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近代史上,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为变法图强而献身的戊戌六君子,这样的人物举不胜举,正是他们的人格光辉,照耀千古,成为中华民族战胜帝国主义和一切困难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推动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略论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略论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
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即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
本文仅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这一侧面,谈点粗浅认识。
一、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建塑,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或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
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
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
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谈谈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才, 不仅要有健康 的体魄 、 实的科 学文化知识 、 扎 而且要有 良好 的心理素质 , 尚、 高 健全 的优 良人格 , 即积极的人生态度 、 进取的 奋斗精神 、敢于抗挫 的意志 品格和团结协 作的交往 水平 等优 良
的人 格 特 征 。
二 、 革教 学方 法 , 改 引导 学生建塑 优 良人格
2 0 年 1 月 08 1
育
郭庆和
江苏省 句容市二圣中学, 江苏 句容 2 20 14 0
(uO,) Clt. utN0 mN18 a.0 i O v2 e9 y4 1
历史 新课 程其 旨在统一 “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 法 、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程功能“ , 课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
下面结合 自己的思 考和实践 ,谈谈在历史教学 中如何对学
生进 行 人 格 教 育 :
一
、
结 合历 史知识 , 强对 学生 的人格 教育 加
历史教材总结 了无数大至国家兴衰 ,小至个人成败 的经验 教训 ,蕴涵着许多可挖掘的人格教育元素 。例如伟大诗人屈原 “ 长太 息以掩涕兮 , 民生之多艰 ” 哀 的忧 国忧 民之情 ; 天祥 “ 文 人
. —
读教材及有关 的历史资料 ,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 提 出问题 、 思考问题并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在教学中 , 当让学生 适 对历史事件和人 物进行评价 , 对有关人物活动 、 历史题 材的艺术 作 品进行专题评 述 , 自己设计图表 、 整理知识 、 构筑知识框架 , 有 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 的独立人格 。 新课程要求教 师要 改变过去 “ 满堂灌” 的教法 , 重视培 养学 生 的学习能力。实践证 明从 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人手是一种行 之有效 的好办法。 因为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 的期待和感悟 , 也是人 格教育 的一种 自我体验过程。 新课程指出 :阅读教学是教师 、 “ 学 生、 文本之间对话 的过程 。 也就是说在阅读文本过程 中, ” 教师和 学生是平等的。 教育不 能脱离人 的内心感 受 , 特别是在解读历史 事实过程 中, 历史 的距离感更增添 了建构文本意义的多元性 , 教
从历史教学中探求人格教育
问 题 , 励 他 们 奋 起 直 追 。 对 “ 生 ” 帮 助 他 们 改 进 学 习 鼓 差 要
方 法 , 他 们 的 要 求起 点 要低 , 对 他 们取 得 的每 一 点进 对 并
难 的 巨 大 精 神 力 量 , 是 推 动 我 们 今 天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也
建 设 的 宝 贵 财 富 。总 之 , 历 史 教 学 , 不 能 停 留 在 历 史事 在 决
强 民 族 自信 心 和 历 史 使 命 感 , 为 重 要 的 是 , 史 能 展 现 尤 历
历 代 贤 哲志 士 的人 格 魅力 , 利 于 健 全学 生 的人 格 。 有
中 国古 代历 史上 有许 多人 格 典范 : 予可 谓 “ 大节 孔 临 而 不 可 夺 ” 君 子 ” 孟 子 称 其 为 “ 贵 不 能 淫 , 贱 不 能 的“ , 富 贫
的身 心 健 康 。而 历 史 教 学 是 提 高 学 生人 格 素质 的重 要 途 径 , 过 学 习掌握 历 史 知识 , 以让学 生 增加 人 生 智 慧 , 通 可 增
品 质 : 考 问题 要 注 意 历 史 事 件 的 纵 横 向联 系 , 确 理 解 思 准
和 把 握 历 史 材 料 和 人 物 言 论 的 深 层 含 义 及 对 社 会 发 展 的 意 义 , 广 度 和 深 度 挖 掘 自己的 思 维 , 养 自己 的创 新 思 从 培 想 , 待 历 史知 识 有 自己 的独 到 见 解 , 其 他 学 生 刮 目相 对 让 看 , 高 自己 的人格 魅 力 。 提 第 四 , 教 学 中 , 定 要 做 到 因 材 施 教 。因 材 施 教 是 培 在 一 养 学 生 独 立 人 格 的 教 学 前 提 之 一 。但 要 让 每 个 学 生 都 能 找 到 适 合 自 己才 能 发 展 的 空 间 , 必 须 正 视 学 生 中 存 在 的 智 就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XX镇中谢XX 2005年4月15日世界文明的发展史证实,对于人则的一生而言,什么都可以通过日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惟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较早定型的。
历史是认识和阐释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有机体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亦明确规定:“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因此,历史小学教师要正视人格教育,开发、利用需要进行进行人格教育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关键作用历史课人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在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在此,谈谈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和体会,并借此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挖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原则上无论从体例结构、内容创编到细节取舍,无不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等特点,注重以人为本,折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成长,较好地符合当代学生思想、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历史教师应该适切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动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别是人格教育。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格教育的素材很多。
以川教版为例,从“卧薪尝胆”的勾践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从“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从“还我河山”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到“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还有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等。
我在备课时就把适宜的内容纳入计划,在教师讲解、课堂讨论、作业和思考社会活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人格的震撼,从而为学员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坚实打下坚实的思想认知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践人格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探索
在社会和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健全的人格越发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因此我们应更好地适应当前新的教育发展形势,着力提升自身素质,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独立的人格,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发挥其特有而重要的教育功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激励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要不断创新,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
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
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
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
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历史学科的优势。
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
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结合历史知识加强人格熏陶
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动宝贵的教育资源,领悟教材编写的精神实质,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思想教育。
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格教育的素材很多,如从“还我河山”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有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等。
教师要多多挖掘,充分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从而为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思想认知基础。
在教学中,通过“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秦桧、慈禧太后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
三、改革教学方法建塑优良人格
在历史教学中,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对历史
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对有关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专题评述,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独立人格。
例如:如果太平天国运动真的成功了,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能成功吗?再比如在讲述列强侵华战争后对战败国处
理等问题上可以让学生采用“模拟法庭”形式组成“审判庭”,列强侵略者一方为“被告”,受侵略方为“原告”等等方法,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教材内容,让“死”的历史知识真正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方法来教学,其效果比满堂灌要好得多,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体验人格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
的人格。
总之,通过课内课外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中真切感受人格体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四、鼓励竞争培养学生优良人格
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动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小论文评比、开展专项历史资料的收集、展览、评比等活动,如历史题材的邮票、火花、明信片、书法艺术作品等。
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五、加强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省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
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使用大脑,改变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扶植他们去积极获取成功,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不断建塑和完善人格。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
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