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某研究小组对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进行实验探究。

(初步探究)
示意图序号温度试剂A现象
①0°C0.5mol∙L−1稀硫酸4min左右出现蓝色
②20°C1min左右出现蓝色
③20°C0.1mol∙L−1稀硫酸15min左右出现蓝色
④20°C蒸馏水30min左右出现蓝色
(1)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中试剂A应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中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②③④,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溶液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查阅资料:
i.pH<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2。

ii.pH= 9.28时,I2发生歧化反应:3I2+6OH-=IO3-+5I-+3H2O,pH越大,歧化速率越快。

(4)小组同学用4支试管在装有O2的储气瓶中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序号⑤⑥⑦⑧
试管中溶液的pH891011
放置10小时后的现象出现蓝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分析⑦和⑧中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_______。

(5)甲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证实pH=10的条件下确实可以发生I-被O2氧化为
I2的反应,如图所示,请你填写试剂和实验现象。

试剂1______________。

试剂2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较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小组同学分别在敞口试管和密闭试管中进行了实验⑨和⑩。

(6)对比实验⑨和⑩的现象差异,该小组同学对实验⑨中的现象提出两种假设,请你补充假设1。

假设1:_______________。

假设2:45°C以上I2易升华,70°C水浴时,c(I2)太小难以显现黄色。

(7)针对假设2有两种不同观点。

你若认为假设2成立,请推测试管⑨中“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出现蓝色”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你若认为假设2不成立,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______________。

【答案】0.5mol∙L−1稀硫酸 4I-+ O2+ 4H+ =2I2+ 2H2O 温度相同时,KI溶液被O2氧化成I2,c(H+)越大,氧化反应速率越快试管⑦、⑧中,pH为10、11时,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歧化反应,因为歧化速率大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所以观察颜色无明显变化试剂1:1mol·L1KI溶液,滴加1%淀粉溶液试剂2:pH=10的KOH溶液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t<30min)加热使O2逸出,c(O2)降低,导致I-氧化为I2的速率变慢理由:KI溶液过量(即使加热时有I2升华也未用光KI),实验⑨冷却室温后过量的KI仍可与空气继续反应生成I2,所以滴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其他理由合理给分,如淀粉与I2反应非常灵敏(少量的I2即可以与淀粉显色),所以实验⑨中少量的I2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试管⑨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其他方案合理给分,如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盛有碘水试管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解析】
【分析】
某研究小组对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发生4I-+ O2+ 4H+ =2I2+ 2H2O的氧化反应,根据实验进行对比,探究反应温度和稀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pH= 9.28时,I2发生歧化反应:3I2+6OH-= IO3-+5I-+3H2O,pH越大,歧化速率越快,整个反应主要是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歧化反应,根据歧化速率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快慢得出颜色变化;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利用化合价升高和化合价降低来分析;在较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实验对比中,假设可能加热使O2逸出,c(O2)降低,导致I-氧化为I2的速率变慢,也可能是45℃ 以上I2易升华,70℃ 水浴时,c(I2)太小难以显现黄色。

【详解】
(1)根据①、②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实验②中试剂A应为0.5 mol∙L−1稀硫酸;故答案为:0.5mol∙L−1稀硫酸。

(2)实验③中I-与氧气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碘,其离子方程式4I-+ O2+ 4H+ =2I2 + 2H2O;故答案为:4I-+ O2+ 4H+ =2I2+ 2H2O。

(3)对比实验②③④,三者温度相同,稀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温度相同时,KI溶液被O2氧化成I2,c(H+)越大,氧化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温度相同时,KI溶液被O2氧化成I2,c(H+)越大,氧化反应速率越快。

(4)根据题中信息及⑦和⑧中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试管⑦、⑧中,pH为10、11时,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歧化反应,因为歧化速率大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所以观察颜色无明显变化;故答案为:试管⑦、⑧中,pH为10、11时,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歧化反应,因为歧化速率大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所以观察颜色无明显变化。

(5)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4I-+ O2+ 4H+ =2I2+ 2H2O和图中信息氧气的通入,因此试剂1为1mol∙L−1KI溶液,滴加1%淀粉溶液,试剂2为pH=10的KOH溶液,因此可以看见实验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t<30min);故答案为:试剂1:1
mol∙L−1KI溶液,滴加1%淀粉溶液;试剂2:pH=10的KOH溶液;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t<30min)。

(6)假设1:加热使O2逸出,c(O2)降低,导致I-氧化为I2的速率变慢;故答案为:加热使O2逸出,c(O2)降低,导致I-氧化为I2的速率变慢。

假设2:45℃ 以上I2易升华,70℃ 水浴时,c(I2)太小难以显现黄色。

(7)针对假设2有两种不同观点。

你若认为假设2成立,请推测试管⑨中“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出现蓝色”的可能原因KI溶液过量(即使加热时有I2升华也未用光KI),实验⑨冷却室温后过量的KI仍可与空气继续反应生成I2,所以滴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其他理由合理给分,如淀粉与I2反应非常灵敏(少量的I2即可以与淀粉显色),所以实验⑨中少量的I2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你若认为假设2不成立,设计实验方案是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试管⑨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其他方案合理给分,如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盛有碘水试管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2.用H2O2、KI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

(1)资料1: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
H2O2+I-=H2O+IO-;H2O2+IO-=H2O+O2↑+I-。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无KI加入。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加入KI 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b. 加入KI 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c. H 2O 2+I -=H 2O +IO -是放热反应
(3)实验中发现,H 2O 2与KI 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

再加入CCl 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资料3:I 2也可催化H 2O 2的分解反应。

①加CCl 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有I 2生成。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 2O 2浓度降低;ii. ________。

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 不是主要原因:向H 2O 2溶液中加入KI 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 、B 两试管中。

A 试管加入CCl 4,B 试管不加CCl 4,分别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资料4:I -(aq )+I 2(aq )ƒI 3-(aq ) K =640。

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20 mL 一定浓度的H 2O 2溶液中加入10mL 0.10mol ·L -1 KI 溶液,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 微粒
I - I 2 I 3- 浓度/(mol ·L -1)
2.5×10-3
a
4.0×10-3
①a =__________。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 -,I 2,I 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 2O 2KI 2H 2O +O 2↑ a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在水溶液中I 2的浓度降低 A 试管中产生气泡明显变少;B 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32.510-⨯ 2c (I 2)+c (I

)+3c (I 3-)<0.033mol ·L -
1
【解析】 【分析】
(1)H 2O 2+I -=H 2O +IO -,H 2O 2+IO -=H 2O +O 2↑+I -
,把两式加和,即可得到总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2)a. 加入KI 后,一步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也就是改变了反应的路径,a 正确; b. 加入KI 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都没有改变,b 不正确; c. 由图中可知,H 2O 2+I -=H 2O +IO -是吸热反应,c 不正确。

(3)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有I2生成。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浓度降低;ii. 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

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

A试管加入CCl4,B试管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H2O2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产生气泡的速率差异很大。

(4)①
3
3
4.010
K640
2.510a
-
-

==
⨯⨯
,由此可求出a。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I2,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原来溶液中c(I-
)=10mL0.1mol/L
0.033mol/L
30mL

=,求出I-,I2,I3-中所含I的浓度和,二者比较便可得
到结论。

【详解】
(1)H2O2+I-=H2O+IO-,H2O2+IO-=H2O+O2↑+I-,把两式加和,即可得到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KI2H2O+O2↑。

答案为:2H2O2KI2H2O+O2↑;
(2)a. 加入KI后,一步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也就是改变了反应的路径,a正确;
b. 加入KI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都没有改变,b不正确;
c. 由图中可知,H2O2+I-=H2O+IO-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不正确。

答案为:a;
(3)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有I2生成。

答案为: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浓度降低;ii. 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

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

A试管加入CCl4,B试管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H2O2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产生气泡的速率差异很大。

答案为: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A试管中产生气泡明显变少,B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4)①
3
3
4.010
K640
2.510a
-
-

==
⨯⨯
,由此可求出a=2.5×10-3mol/L。

答案为:2.5×10-3;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I2,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原来溶液中,
c(I-)=10mL0.1mol/L
0.033mol/L
30mL

=;现在溶液中,I-,I2,I3-中所含I的浓度和为2c(I2)
+c(I-)+3c(I3-)=2×2.5×10-3+2.5×10-3+3×4.0×10-3=0.0195<0.033,I不守恒,说明产物中还有含碘微粒。

答案为:2c(I2)+c(I-)+3c(I3-)<0.033mol·L-1。

【点睛】
在做探究实验前,要进行可能情况预测。

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则表明生成了I2,加入CCl4且液体分层后,发现气泡逸出的速率明显变慢,CCl4与H2O2不反应,是什么原因导致生成O2的速率减慢?是c(H2O2)减小,还是c(I2)减小所致?于是我们自然想到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3.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某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究
不同温度下气体产物的组成.实验装置如下:
每次实验后均测定B、C质量的改变和E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实验数据如下(E中气体体积已折算至标准状况):
实验组别温度称取CuSO4质量
/g
B增重质量/g
C增重质量
/g
E中收集到气体
/mL
①T10.6400.32000
②T20.64000.256V2
③T30.6400.160Y322.4
④T40.640X40.19233.6
(1)实验过程中A中的现象是______.D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
(2)在测量E中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先_______,然后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的液面相平,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测得气体体积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实验①中B中吸收的气体是_____.实验②中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
(4)推测实验②中CuSO4分解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③中理论上C增加的质量Y3=_______g.
(6)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比较T3和T4温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白色固体变黑吸收水蒸气,防止影响C的质量变化冷却至室温偏小 SO3 O2 2CuSO42CuO+2SO2↑+O2↑ 0.128 T4温度更高,因为SO3分解为SO2和O2是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
【解析】
【分析】
(1)根据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分析A中的现象,根据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的作用分析;
(2)气体温度较高,气体体积偏大,应注意先冷却至室温,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说明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测得气体体积偏小;
(3)实验中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三氧化硫气体,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E的作用是收集到氧气;
(4)0.64g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0.64g
160g/mo1
=0.004mol,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
0.004mol×80g/mol=0.32g;SO2的质量为:0.256g,物质的量为:
0.256
64/1
g
g mo
=0.004mol,
氧气的质量为:0.64﹣0.32﹣0.256=0.064g,物质的量为:
0.064
32/1
g
g mo
=0.002mol,
CuSO4、CuO、SO2、O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2:2;1,则实验②中CuSO4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CuO+2SO2↑+O2↑;
(5)0.64g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0.64g
160g/mo1
=0.004mol,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
0.004mol×80g/mol=0.32g;SO3的质量为:0.16g,氧气的质量为:0.0224
22.4
⨯32=0.032g,
根据质量守恒实验③中理论上C增加的质量Y3=0.64﹣0.32﹣0.16﹣0.032=0.128g;(6)根据表中实验③④的数据可知,T4温度生成氧气更多,因为SO3分解为SO2和O2是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

【详解】
(1)因为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故实验过程中A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黑,因为碱石灰能够吸水,D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防止装置E中的水进入装置C,影响C的质量变化,故答案为:白色固体变黑;吸收水蒸气,防止影响C的质量变化;
(2)加热条件下,气体温度较高,在测量E中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先冷却至室温,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说明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测得气体体积偏小,故答案为:冷却至室温偏小;
(3)实验中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三氧化硫气体,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E的作用是收集到氧气,故答案为:SO3;O2;
(4)0.64g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0.64g
160g/mo1
=0.004mol,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
0.004mol×80g/mol=0.32g;SO2的质量为:0.256g,物质的量为:
0.256
64/1
g
g mo
=0.004mol,
氧气的质量为:0.64﹣0.32﹣0.256=0.064g,物质的量为:
0.064
32/1
g
g mo
=0.002mol,
CuSO4、CuO、SO2、O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2:2;1,则实验②中CuSO4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CuO+2SO2↑+O2↑;
(5)0.64g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0.64g
160g/mo1
=0.004mol,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
0.004mol×80g/mol=0.32g;SO3的质量为:0.16g,氧气的质量为:0.0224
22.4
⨯32=0.032g,
实验③中理论上C增加的质量Y3=0.64﹣0.32﹣0.16﹣0.032=0.128g;
(6)根据表中实验③④的数据可知,T4温度生成氧气更多,因为SO3分解为SO2和O2是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故T4温度更高,故答案为:T4温度更高,因为SO3分解为SO2和O2是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

4.某小组同学以不同方案探究Cu粉与FeCl3溶液的反应。

(1)甲同学向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浅蓝色,由此证明发生了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_。

(2)乙同学通过反应物的消耗证明了上述反应的发生:将Cu粉加入到滴有少量KSCN的FeCl3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A产生。

①针对白色沉淀A,查阅资料:A可能为CuCl和CuSCN(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Ⅰ.根据白色沉淀B是__(填化学式),判断沉淀A中一定存在CuSCN。

Ⅱ.仅根据白色沉淀A与过量浓HNO3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不能判断白色沉淀A中一定存在CuSCN,从氧化还原角度说明理由:__。

Ⅲ.向滤液中加入a溶液后无明显现象,说明A不含CuCl,则a是__(填化学式)。

根据以上实验,证明A仅为CuSCN。

②进一步查阅资料并实验验证了CuSCN的成因,将该反应的方程式补充完整: Cu2++ SCN -= CuSCN↓+ (SCN)2__
③结合上述过程以及Fe(SCN)3⇌Fe3++3SCN -的平衡,分析(2)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
__。

(3)已知(SCN)2称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与Br2相近。

将KSCN溶液滴入(1)所得的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变红的可能原因是__或__。

【答案】Cu+2Fe3+=Cu2++2Fe2+ BaSO4 +1价铜也可将浓HNO3还原 AgNO3 2Cu2++4SCN-=2CuSCN↓+(SCN)2 Cu和Fe3+反应生成Cu2+使c(Fe3+)减小;Cu2+和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使c(SCN-)减小,均使该平衡正向移动,导致Fe(SCN)3浓度减小,溶液红色褪去 Fe3+有剩余空气中的O2将Fe2+氧化;(SCN)2将Fe2+氧化
【解析】
【分析】
(1)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把铜氧化为铜离子;
(2)I.①不溶于稀硝酸的白的沉淀为硫酸钡;
Ⅱ.②亚铜离子具有还原性,也能被硝酸氧化; Ⅲ.检验氯离子,应加入硝酸银溶液;
②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③根据浓度对平衡移动规律进行分析;
(3)亚铁离子具有强还原性,空气中氧气、溶液中(SCN )2都有可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详解】
()1甲同学向3FeCl 溶液中加入Cu 粉,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浅蓝色,由此证明发生了氧
化还原反应,生成2Cu +,其离子方程式是Cu+2Fe 3+=Cu 2++2Fe 2+; 故答案为:Cu+2Fe 3+=Cu 2++2Fe 2+;
()2① ⅠA 可能为CuCl 和CuSCN(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中的一种或两种,白色
沉淀与过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2NO 和含2Cu +的蓝色溶液,向蓝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钡盐沉淀,则白色沉淀B 是4BaSO ; 故答案为:4BaSO ;
Ⅱ 1+价铜也可将浓3HNO 还原,故仅根据白色沉淀A 与过量浓3HNO 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不能判断白色沉淀A 中一定存在CuSCN , 故答案为:1+价铜也可将浓3HNO 还原;
Ⅲ 检验氯离子,应加入硝酸银溶液,则a 是3AgNO , 故答案为:3AgNO ;
② 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Cu 2++4SCN -=2CuSCN↓+(SCN)2,
故答案为:2Cu 2++4SCN -=2CuSCN↓+(SCN)2;
Cu ③和3Fe +反应生成2Cu +使()
3c Fe +
减小;2Cu +和SCN -反应生成CuSCN 沉淀使
()
c SCN -减小,均使该平衡正向移动,导致3Fe(SCN)浓度减小,溶液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Cu 和Fe 3+反应生成Cu 2+使c(Fe 3+)减小;Cu 2+和SCN -反应生成CuSCN 沉淀使c(SCN -)减小,均使该平衡正向移动,导致Fe(SCN)3浓度减小,溶液红色褪去 ;
()3将KSCN 溶液滴入()1所得的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含3Fe +,溶液变红的
可能原因是3Fe +有剩余;空气中的2O 将2Fe +氧化;2(SCN)将2Fe +氧化, 故答案为:Fe 3+有剩余;空气中的O 2将Fe 2+氧化;(SCN)2将Fe 2+氧化 。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铁的质量相等,铁块的形状一样,盐酸均过量),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
1 2.00块状20
2 2.00粉末20
3 1.00块状20
4 2.00块状40
请回答:
(1)若四组实验均以收集到500m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氢气为标准,则上述实验中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

(2)实验________和______是研究铁的状态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实验编号,下同);实验______和______是研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3)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则曲线c、d分别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设计了下列一组实验:所用铁块的形状、质量均相同,所用酸的体积相同,其浓度如下,你认为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

A 18.4mol·L-1硫酸
B 5.0mol·L-1硝酸
C 3.0mol·L-1盐酸
D 2.0mol·L-1硫酸
【答案】收集500 mL氢气所需的时间121413D
【解析】
【分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1和2铁的状态不同,目的是研究铁的状态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1和3盐酸的浓度不同,目的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1和4反应温度不同,目的是研究反应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详解】
(1)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要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还需要测定收集到标准状况下500mL氢气所需的时间,故答案为:收集500 mL 氢气所需的时间;
(2)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1和2铁的状态不同,目的是研究铁的状态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1和4反应温度不同,目的是研究反应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1;2;1;4;
(3)由图可知,曲线c、d的反应速率较慢,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1和2相比,1的反应速率较慢;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1和3相比,3的反应速率较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1和4相比,1的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曲线c、d分别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1和3,故答案为:1;3;
(4)铁在18.4mol·L-1硫酸中钝化,无氢气生成;铁与5.0mol·L-1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无氢气生成;铁与3.0mol·L-1盐酸和2.0mol·L-1硫酸反应生成氢气,3.0mol·L-1盐酸中氢离子浓度为3.0mol·L-1,2.0mol·L-1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为4.0mol·L-1,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2.0mol·L-1硫酸,故答案为:D。

【点睛】
探究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变量唯一化,分析表格数据时,注意分析各实验的数据,找出不同数据是分析的关键,也是突破口。

6.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SO2。

Ⅰ. Na2S2O3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 +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

此浑浊物是_______。

(3)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写出两条)。

(4)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5)制备得到的Na2S2O3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

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ⅰ.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ⅱ.Ag2S2O3为白色沉淀,Ag2S2O3可溶于过量的S2O32-
装置编号试剂X实验现象
①Fe(NO3)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 30s后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②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6)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

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Ⅰ的现象:____。

(7)同浓度氧化性:Ag+ > Fe3+。

实验②中Ag+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____。

(8)进一步探究Ag+和S2O32-反应。

装置编号试剂X实验现象
③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很快变为黄色、棕色,最后为黑色沉淀。

实验③中白色絮状沉淀最后变为黑色沉淀(Ag2S)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填入合适的物质和系数:Ag2S2O3+_____ =Ag2S+_____
(9)根据以上实验,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____有关(写出两条)。

【答案】SO32-+2H+= H2O +SO2↑;或HSO3-+H+=SO2↑+H2O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硫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等) 若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分解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生成紫色配合物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Fe3+与S2O32−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Fe3++3S2O32-Fe(S 2O3)33-(紫黑色)平衡逆移,最终溶液几乎无色 Ag+与S2O32−生成稳定的配合物,浓度降低,Ag+的氧化性和S2O32−的还原性减弱 H2O H2SO4阳离子、用量等
【解析】
【分析】
Ⅰ.第一个装置为二氧化硫的制取装置,制取二氧化硫的原料为:亚硫酸钠和70%的浓硫酸;c装置为Na2S2O3的生成装置;d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吸收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结合问题分析解答;
Ⅱ.(6)利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2+;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分析解答;
(7)实验②滴加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Ag+较低,减少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
(8)Ag2S2O3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生成的Ag2S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是还原产物,则未知产物应是氧化产物,结合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分析即可;
(9)结合实验①、②、③从阳离子的氧化性、离子浓度等方面分析。

【详解】
Ⅰ. (1)第一个装置为二氧化硫的制取装置,制取二氧化硫的原料为:亚硫酸钠和70%的浓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2H+=SO2↑+H2O,c装置为Na2S2O3的生成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可知c中的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2)反应开始时发生的反应为:Na2S+SO2+H2O=H2S+Na2SO3,SO2+2H2S=3S↓+2H2O,故该浑浊物是S;
(3)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或硫酸的滴加速度可以控制SO2生成速率;
(4)硫代硫酸钠遇酸易分解,若通入的SO2过量,则溶液显酸性,硫代硫酸钠会分解;
(5)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的方法是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Ⅱ.(6)实验①的现象是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后溶液几乎变为无色,取反应后的混合液并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有Fe2+生成,可判断为Fe3+被S2O32-还原为Fe2+;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后溶液几乎变为无色,说明Fe3++3S2O32-Fe(S2O3)33-反应速率较Fe3+和S2O3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促进平衡逆向移动;先变成紫黑色后变无色,说明生成紫色配合物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另外Fe3+与S2O32−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导致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平衡逆移,最终溶液几乎无色;
(7)同浓度氧化性:Ag+ >Fe3+,但实验②未发生Ag+与S2O3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实验现象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说明Ag+与S2O32−生成稳定的配合物,浓度降低,Ag+的氧化性和S2O32−的还原性减弱;
(8)Ag2S2O3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生成的Ag2S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是还原产物,则未知产物应是氧化产物,如果产物是H2SO3,能被Ag+继续氧化,则氧化产物应为
H2SO4,结合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反应物应为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g2S2O3+H2O=Ag2S+H2SO4;
(9)结合实验①、②、③可知,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离子浓度大小、反应物的用量等有关。

7.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实验
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溶液褪至无色
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
H2O
3mol/L 稀
H2SO4溶液
0.05mol/L
KMnO4溶液
①25 3.0V1 2.0 3.0 1.5
②25 2.0 3.0 2.0 3.0 2.7
③50 2.0V2 2.0 3.0 1.0
(1)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2= 。

(2)实验①、②探究的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4)利用实验1中的数据,计算用KMnO4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