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干燥实验
实验八 流化床干燥实验
流化床干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连续流化床干燥方法;2、估算体积传热系数和热效率。
二、基本原理:1)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3(/V mQ W m V t α=∙∆℃) (1)气体向固体物料传热的后果是引起物料升温Q1和水分蒸发Q2。
其传热速率为:12() (2)Q Q Q =+ w1221221()(() (3)c m c m w Q G c G c x θθθθ=--)=(+c ) w 101('')-() (4)v L v m w Q W I I W r θθ=-)=((+c c ) w式中:Q 1一湿含量为X 2的物料从θ1升温到θ2所需要的传热速率 Q 2一蒸发(kg /s)水所需的传热速率。
Cm 2一出干燥器物料的湿比热·(KJ /kg 绝干料·℃) I V ’—θm 温度下水蒸气的焓,KJ /kg I L ’一θ1温度下液态水的焓,KJ /kg 流化床干燥器有效容积24V D h π=脱水速率由物料衡算求出:121211120111121112()(1)()11 (1)() (5)11c w w W G X X G w w w G G w w w w w =-=-----=--∆--式中:G c 一绝干料速率kg /s G 1一实际加料速率kg /sW 1,W 2一分别为进出口湿基含水量,kg 水/kg 物料:X 1,X 2一分别为进出口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物料, G 01,G 11,一分别加料初重与余重,kg Δ1一为加料时间 s2、热效率η计算100% (6)Q Q η=⨯蒸入干燥过程中蒸发水分所消耗的热量向干燥提供热量 Q 蒸=W(2490+1.88t 2—4.187θ1) (w) (7)Q 入由热量衡算求出:Q 入=Q p +Q D =U p I D +U D I D (8) 式中:U 、I 一表示电压电流P 、D 一表示预热器和干燥器Q 出=L(I 2—I 0)+Gc(I 2’—I 1’) (W) (9) 100%Q Q Q η=⨯入出入—三、装置与流程设备流程图见图1,电路示意图见2。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干燥实验研究化工原理中的干燥过程,探究干燥对物质含水率的影响,并分析干燥过程的热力学参数,以便于进一步应用于化工生产中。
实验原理:干燥是指通过降低物质中的水分含量,达到目标含水率的过程。
在化工原理中,干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水分含量会对化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中常用的干燥方法有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等。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热风干燥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干燥物质样品称取合适的重量,记录下原始含水率,并设定干燥终点。
2. 将样品均匀分布在干燥设备中。
3. 打开热风机,控制风量和温度,开始干燥过程。
4.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部分样品,快速冷却并称重,记录下质量,并计算出新的含水率。
实验数据与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质量的物质样品进行干燥实验,并记录了干燥过程中每个时间段的样品质量。
我们计算了每个时间段的含水率,并绘制了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样品的质量在干燥过程中不断减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燥速率逐渐减小。
同时,含水率也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干燥速率常数和干燥速率指数,进一步分析干燥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工原理中的干燥过程,并掌握了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技术要点。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干燥过程中,样品的含水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质量逐渐减小。
2. 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呈现出逐渐趋于稳定的态势。
3. 干燥速率常数和干燥速率指数是评价样品干燥性能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化工原理中的干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干燥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干燥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适的干燥方法和过程控制,可以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干燥实验
式中: U ---干燥速率(kg/m2.s) S ---干燥面积(m2) ---时间间隔(s) GC ---绝干物料量(kg) X ---时间间隔内干燥气化的干基含水量
(2).被干燥物料的重量 G
(3).物料的干基含水量
G GC X GC
干 燥 实 验
干 燥 概 述
干燥方法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 而去湿的方法。该方法耗能较大,工业上往往 将其与机械分离法联合起来除湿。 分类(按照热能供给湿物料的方式): 1.传导干燥;2.对流干燥; 3.辐射干燥;4.介电加热干燥等。 应用:在化工、食品、制药、纺织、采矿、农 产品加工等行业,湿固体物料中的湿分去除。
E点:平衡点
X*:平衡水分
本实验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对浸透 水的纸浆板进行干燥,测定干燥曲 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目的是掌握干 燥速率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干燥速率(U)
即水分汽化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从被干燥物 料的单位面积上汽化的水分质量表示(kg/m2· s), 在较小范围内,可按下式计算:
湿球 干燥室 温度tw 后温度 t2′/℃ /℃
1 2 3 …
干燥实验数据处理结果
序 号 湿物料含水量X
(kg水分/kg绝干料)
与干燥速率U相对应的 湿物料含水量X′
(kg水分/kg绝干料)
干燥速率U
(kg/m2.s)
1
2
3
4 …
计算与实验结果
项 目 试样1 空气平均温度tm ℃ 空气湿球温度tw ℃ 空气体积流量Vt m3/h 物料受热面积S m2 tw 下水的汽化热γtw kJ/kg 干燥器洞道流通面积F m2 空气的质量速度L kg/m2.h 干燥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 临界含水量XC 平衡含水量X* 恒速段干燥速率UC kg/m2.h 恒速段对流传热系数α W/m2.℃ 按α值估计的UC计 kg/m2.h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院专业班年月日干燥实验实验内容指导教师一、实验名称:干燥实验二、实验目的:1、了解气流常压干燥设备的流程和工作原理;2、测定物料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3、测定传质系数K H。
三、实验原理:干燥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操作为间歇式,采用大量的热空气干燥少量的湿物料,空气进出干燥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
干燥曲线是指物料的平均干基湿度和温度随干燥时间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则是指干燥速率随平均干基湿度而变化的曲线。
平均干基湿度是指1kg绝干物料中含水分的Kg数。
绝干物料是把物料放在烘箱内,保持物性不变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重而得。
1、干燥曲线如图2-2-8-1所示,AB为预热阶段,BC为恒速阶段,CD为降速阶段。
2、干燥速率曲线图2-2-8-2称干燥速率曲线,它可由图2-2-8-1干燥的数据整理而得。
C点对应的湿度叫临界湿度Xo,E点对应的湿度叫平衡湿度X P。
姓名院专业班年月日实验内容指导教师图2-2-8-1 干燥曲线图2-2-8-2 干燥速率曲线干燥速率曲线的形状随物料内部结构的不同而异。
像纸板等多孔吸水性物料,干燥时水分借毛细孔作用由物料内部向表面迁移,干燥过程有恒速和降速两阶段,恒速阶段如图2-2-8-2中BC直线段,降速阶段曲线常似图中CD段。
对于沙石类无孔固体,干燥时水分是借扩散作用由物料内部向表面迁移,此类物料的干燥常常不存在恒速阶段,作图时可用一水平虚线表示其恒速干燥过程,而它们的降速干燥阶段常似图中DE段形状。
测定不同时间的湿料质量后,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物料的湿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度X 和干燥速率u 。
C W G G W -=[kg] (1)CG WX =[kg 水/kg 绝干料] (2) )(1---=∆i i W W W [kg] (3)1--=∆i i i τττ [s] (4) τ∆⋅∆=A Wu 3600 [kg 水/m 2·h] (5)式中:Gc ——绝干物料质量[kg]G w ——干燥过程称得的湿料质量[kg] W ——干燥过程湿料中尚含有的水分量[kg] X ——物料的平均干基湿度[kg 水/kg 绝干料] △W ——汽化水分量[kg] τi ,τi-1——前后二次测定时间[s] △τ——汽化△W 水分所需要时间[s] A ——干燥面积[m 2] u ——干燥速率[kg 水/m 2·h]式(3)中的负号表示W 值随时间增加而减少。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干燥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干燥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干燥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干燥过程中的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加深对干燥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干燥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工艺操作,其目的是将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挥发,使物料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
在干燥过程中,热量的传递和水分的蒸发是两个关键的环节。
热传递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等方式进行,而水分的蒸发则受到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样品和干燥设备。
2. 将样品放入干燥设备中,并记录下初始重量和湿度。
3. 启动干燥设备,设置相应的温度和风速。
4. 定期取出样品,记录下其重量和湿度。
5.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干燥速率、热传递效率等参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的干燥速率和热传递效率。
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条件下,干燥速率和热传递效率均有所不同。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干燥效果的因素,如样品的初始湿度、表面积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干燥过程中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干燥工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如调整干燥设备的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等,以提高干燥效率和降低能耗。
总结:干燥是化工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成品率和品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干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艺优化和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同时,也为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供了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希望通过不断地实验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工原理,为工程实践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土力学的八大试验
土力学的八大试验实验一土的含水率试验(一)、试验目的土的含水率指土在105—1100C下烘于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称为土的天然含水率。
所以,试验的目的:测定土的含水率。
(二)、试验方法适用范围1、烘干法: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一般粘性土都可以采用。
2、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的含水率。
3、比重法:适用于砂类土。
(三)、烘干法试验1、仪器设备①烘箱:采用电热烘箱;②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③其他:干燥器,称量盒。
2、操作步骤(1)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3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 50g,放入质量为m0的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m1,精确至0.01g.(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0C的恒温下烘干。
烘干时间与土的类别及取土数量有关。
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10%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0C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加盒质量m2为,精确至0.01g。
3、计算含水率:按下式计算4、要求:(1)计算准确至0.1%;(2)本试验需进行2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含水率(%)小于1010—40大于400.5 1.0 2.0允许平行差值(%)5、本试验记录格式详见报告实验二土的密度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一般粘性土,宜采用环刀法易破碎,难以切削的土,可采用蜡封法对于砂土与砂砾土,可用现场的灌砂法或灌水法。
(三)、环刀法的试验1、仪器设备①符合规定要求的环刀;②精度为0.01g的天平;③其他:切土刀,凡士林等。
2、操作步骤(1)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环刀质量m1。
(2)取直径和高度略大于环刀的原状土样或制备土样。
干燥实验资料
干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干燥设备的基本结构、干燥流程、工作原理。
2、掌握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加深理解测定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工程意义及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二、实验内容1、测定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2、测定物料的临界干基含水量Xc及干燥条件下该物料的平衡含水量X*。
3、对比不同气流温度对物料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由学生经过认真预习后自己补充)1.干燥速率2.湿物料含水量(X)与干燥速率相对应的湿物料平均含水量(X)应为:四、实验流程11.风机2.风机出口旁路3.电加热器4.管道温度控制仪表 5.进风温度 6.热球式电风速计 7.干球温度计8. 电子天平 9.纸板托框 10.干燥室 11.出风口温度计12.湿球温度计 13.空气进口阀 14.风量调节蝶形阀干燥实验工艺流程简图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实验前熟悉实验流程,熟悉实验各装置的作用。
2、打开电源开关,将蝶形阀打开置于70%的开度(蝶形阀必需保持开启状态)。
3、实验前应检查电子天平是否处于完好状态;湿球温度计水盒应充满水。
4、检查热球式电风速计是否处于“断开”位置;然后对热球式电风速计进行满度、零位置调整,将风速计表面板上按钮拨至“满度”位置,通过“满度调整”旋钮调节满度,将风速计表面板上按钮拨至“零位”位置,通过“零位调整”旋钮调节零位。
5、将被干燥物料放入120℃左右的烘箱中烘干,此时其质量即为绝干物料重。
同时测其表面积。
然后用水浸泡纸板。
6、启动风机,待稳定后,取出干燥室顶部的热球式电风速计的风速测量头,打开保护套管后再放入测量孔,将风速计表面板上按钮拨至“零度”位置以测定风速,读取数据后,应将风度测量头取出关闭保护套管,将风速计置于“断开”位置。
7、通过温度控制仪表设定加热温度为100~120℃,开启加热开关,并将手动调节旋钮调至最大。
8、打开空气进口阀和风机出口旁路,均置于50%左右的开度。
干燥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室模拟干燥过程,探究干燥原理和干燥速率,掌握干燥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分析影响干燥效果的因素。
实验采用流化床干燥器作为干燥设备,对某物料进行干燥实验,并绘制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及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 掌握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绘制干燥速率曲线。
3. 分析物料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确定干燥过程的不同阶段。
4. 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为干燥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原理1. 干燥原理干燥是利用热能将物料中的水分蒸发的过程。
在干燥过程中,物料表面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干燥介质(如空气)中扩散,直至物料内部水分达到平衡。
干燥速率与物料表面水分蒸发速率和内部水分扩散速率有关。
2. 流化床干燥原理流化床干燥器是一种利用流化床技术进行干燥的设备。
物料在干燥器内受到热风的作用,床层产生流动,形成流化床。
物料在流化床中受到热风和物料颗粒间的碰撞,水分不断蒸发,从而实现干燥。
四、实验装置与仪器1. 实验装置:流化床干燥器、温度计、湿度计、流量计、电子秤、计时器等。
2. 实验仪器:干燥器、空气加热器、电热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数据采集系统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物料分成若干份,每份质量相同,并记录初始含水量。
2. 调节干燥器:开启干燥器,调节热风温度和流量,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
3. 干燥实验:将物料放入干燥器,记录干燥时间、物料温度、物料含水量等数据。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绘制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及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燥速率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呈抛物线形状,可分为三个阶段:恒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和平衡干燥阶段。
在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基本保持不变;在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逐渐降低;在平衡干燥阶段,干燥速率趋于零。
干燥实验的实验报告
干燥实验的实验报告干燥实验的实验报告一、引言干燥是指将物体中的水分去除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干燥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燥速度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本实验选取了几种常见的物质进行干燥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湿度计:用于测量环境湿度;- 水分含量测试仪:用于测量物质的水分含量;- 不同物质样品:如食盐、洗发水、纸张等。
2. 实验方法:1) 设定实验环境:将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50%;2) 选取不同物质样品,记录其初始重量和水分含量;3) 将样品放置在干燥箱中,设定不同的温度和时间;4) 定期取出样品,使用水分含量测试仪测量其水分含量;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干燥速度和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盐干燥实验:食盐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我们将其放置在干燥箱中,设定温度为60℃,时间为2小时。
实验结果显示,食盐的水分含量从初始的10%降低到了2%。
说明在较高温度下,食盐的干燥速度较快,且效果较好。
2. 洗发水干燥实验:洗发水是一种含有大量水分的液体,我们将其放置在干燥箱中,设定温度为40℃,时间为4小时。
实验结果显示,洗发水的水分含量从初始的80%降低到了20%。
说明在较低温度下,洗发水的干燥速度较慢,但仍然能够达到一定的干燥效果。
3. 纸张干燥实验:纸张是一种吸水性较强的材料,我们将其放置在干燥箱中,设定温度为50℃,时间为3小时。
实验结果显示,纸张的水分含量从初始的30%降低到了10%。
说明纸张在中等温度下,能够较快地干燥,并且干燥效果较好。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干燥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温度对干燥速度和效果有重要影响:较高温度能够加快干燥速度,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物质的质量损失;2. 不同物质的干燥速度和效果存在差异:易溶于水的物质干燥速度较快,吸水性较强的材料干燥速度较慢;3. 干燥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干燥效果:适当延长干燥时间可以提高干燥效果,但过长的时间可能造成能源浪费。
干燥的实验报告
干燥的实验报告干燥的实验报告一、引言干燥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工业、实验室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技术。
通过去除材料中的水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材料的影响,以及干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鲜橙片- 烘箱- 风扇- 干燥剂(二氧化硅)2. 实验方法:1)将鲜橙片均匀分布在两个试验组中,一个放入烘箱,另一个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
2)观察并记录两组橙片的干燥过程,包括颜色变化、质地变化等。
3)在烘箱中加入干燥剂,观察其对橙片干燥速度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不同干燥方法对材料的影响:通过对比烘箱和自然通风两种干燥方法,我们发现烘箱能够更快速地将橙片中的水分去除,而自然通风所需时间较长。
这是因为烘箱提供了更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湿度,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和扩散。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橙片的质地变硬,影响其口感。
2. 干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a) 氧化问题:在干燥过程中,橙片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品质下降。
解决方案是使用氧化剂,如二氧化硅,来吸附橙片周围的氧气,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
b) 水分不均匀问题:由于橙片的形状和大小不一,干燥速度可能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橙片干燥不均匀。
解决方案是在干燥过程中定期翻动橙片,以保证其均匀受热和通风。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烘箱比自然通风更适合进行快速干燥,但需要控制好温度,以避免质地变硬。
2. 使用干燥剂可以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提高干燥效果。
3. 定期翻动材料可以避免干燥不均匀的问题。
五、进一步研究本实验仅探究了干燥方法对橙片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展到其他材料,如蔬菜、肉类等。
此外,还可以研究不同干燥剂对干燥效果的影响,以及温度、湿度等参数的优化。
六、结语干燥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材料的影响,以及干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干燥程度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干燥程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干燥度测定仪进行实验操作。
3. 分析干燥程度与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4. 确定不同物料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
二、实验原理干燥程度是指物料中水分含量的多少,通常以水分质量占物料总质量的比例表示。
干燥程度测量主要基于物料中水分含量的变化,通过干燥度测定仪等设备,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物料在一定时间内的水分蒸发量,从而计算干燥程度。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不同含水量的湿物料(如玉米、小麦、大米等)。
2. 实验设备:干燥度测定仪、电子天平、烘箱、干燥皿、温度计、湿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不同含水量的湿物料分别称重,放入干燥皿中。
2. 设置干燥条件:将烘箱预热至设定温度,保持恒温。
3. 测量初始水分: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皿及物料的质量,记录数据。
4. 干燥实验:将干燥皿连同物料放入烘箱中,设定干燥时间,开始干燥实验。
5. 定时测量:在实验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如30分钟)取出干燥皿,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皿及物料的质量,记录数据。
6. 计算干燥程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时间点的干燥程度,绘制干燥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时间(分钟) | 玉米干燥程度(%) | 小麦干燥程度(%) | 大米干燥程度(%) ||--------------|------------------|------------------|------------------|| 0 | 30 | 25 | 20 || 30 | 20 | 18 | 15 || 60 | 15 | 13 | 12 || 90 | 12 | 10 | 9 || 120 | 10 | 8 | 8 |2. 分析:(1)干燥速率:由实验数据可知,玉米、小麦、大米的干燥速率不同,这与物料本身的特性有关。
(2)干燥程度与时间的关系: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干燥程度逐渐提高。
实验八干燥实验
2019/8/11
18
恒定的干燥条件是指干燥介质的____、____、____以 及________不变。
精馏设计中,当回流比增大时所需理论板数________,同时蒸馏釜 中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_________,塔顶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消耗量 ________,所需塔径_________。(减小、增大、不变)
sd
H
S ,tW
K Uc
H H H
S ,tw
,
4.恒速阶段物料表面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
Uc
r tw
2019/8/11
t t
7
w
二、实验装置与流程
1.实验流程
6
4
5
9 12
23 1
7
8
14 10
16
15
11 13
2019/8/11
洞道式干燥器流程图
1. 加热室 2压差计 3铜电阻 4干燥室前温度计 5湿球温度计 6干燥 室
2019/8/11
5
一、基本原理
在降速阶段中,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的存在,物料内 部水分的传递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物 料表面变干,温度开始上升,传入的热量因此而减少, 且传入的热量部分消耗于加热物料,因此干燥速率很 快降低,最后达到平衡含水量为止。在此阶段中,干 燥速率为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又称之 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干燥速率的定义:U dw w
恒速干燥阶段:
sd s
湿物料在恒速干燥条件下进行时,物料表面的湿度θ等
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当tw为定值时,物料表面的空气 湿含量HW也为定值。由于物料表面和空气间传热和传 质过程与测湿球温度时的情况基本相同。所以 而干燥是在sddQ恒定(空t 气tw条) 件下sdd进w 行 K的H (。HS故,tW 随H空) 气条件而变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流常压干燥设备的流程和工作原理;2. 测定物料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3. 测定传质系数KH。
二、实验原理干燥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操作为间歇式,采用大量的热空气干燥少量的湿物料,空气进出干燥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
干燥曲线是指物料的平均干基湿度和温度随干燥时间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则是指干燥速率随平均干基湿度而变化的曲线。
平均干基湿度是指1kg绝干物料中含水分的Kg数。
绝干物料是把物料放在烘箱内,保持物性不变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重而得。
1. 干燥曲线:如图2-2-8-1所示,干燥曲线分为三个阶段:AB为预热阶段,BC为恒速阶段,CD为降速阶段。
2. 干燥速率曲线:如图2-2-8-2所示,干燥速率曲线可以由干燥曲线的数据整理而得。
C点对应的湿度叫临界湿度Xo,E点对应的湿度叫平衡湿度XP。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气流常压干燥设备- 温湿度计- 烘箱- 称量瓶- 烧杯- 砝码- 计时器- 绘图仪2. 实验材料:- 湿物料- 热空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湿物料放入干燥设备中,启动设备,调整热空气温度和湿度,记录初始条件。
2. 干燥过程: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每隔一定时间取样,称量物料质量,测量物料温度和湿度,记录数据。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4. 计算传质系数KH:根据干燥速率曲线和物料特性,计算传质系数KH。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燥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干燥曲线,分析物料干燥过程的变化规律。
2. 干燥速率曲线:根据干燥曲线,绘制干燥速率曲线,分析物料干燥速率的变化规律。
3. 传质系数KH:根据干燥速率曲线和物料特性,计算传质系数KH,分析物料干燥过程中的传质机理。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干燥实验,了解了气流常压干燥设备的流程和工作原理。
2. 测定了物料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分析了物料干燥过程的变化规律。
最新干燥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干燥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条件下物质干燥效率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
实验材料:- 待干燥物质样品(如石膏粉)- 干燥箱- 电子天平- 温度计- 湿度计- 计时器- 保护眼镜和手套实验方法:1. 准备待干燥的石膏粉样品,记录其初始质量。
2. 将干燥箱预热至预定温度(如50°C、80°C和110°C)。
3. 将等量的石膏粉样品分别放入三个不同的干燥箱中。
4. 记录初始时间,并开始计时。
5. 每隔10分钟测量并记录各样品的质量,直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6. 同时监测并记录干燥箱内的温度和湿度。
7. 比较不同温度下样品干燥的时间和最终质量,分析温度对干燥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 50°C条件下,石膏粉样品干燥时间为60分钟,最终质量减轻了20%。
- 80°C条件下,石膏粉样品干燥时间为40分钟,最终质量减轻了25%。
- 110°C条件下,石膏粉样品干燥时间为30分钟,最终质量减轻了30%。
实验讨论: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石膏粉样品的干燥速率加快,干燥时间缩短,质量减轻的百分比也有所增加。
这表明温度是影响干燥效率的重要因素。
此外,实验中也观察到湿度的变化,湿度越低,干燥速度越快。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干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提高干燥效率的关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提高干燥温度可以有效加快物质的干燥速度,但同时也需要考虑能耗和物质本身对高温的耐受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因素,如气流速度、样品的形状和大小等,对干燥效率的影响。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干燥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干燥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不同物体干燥的时间和方法。
3. 掌握各种物体干燥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实验原理:干燥是通过蒸发物质中的水分来将物体变得更加干燥。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究三种不同物体的干燥过程–棉布、铁钉和橘子皮–并比较不同物体所需的时间和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试管,将它们标记为“棉布”、“铁钉”和“橘子皮”。
2. 将一块棉布、一些钉子和一些橘子皮放入相应的试管中。
3. 每个试管都要用蓝色封口膜密封,使里面的气体保持不变。
4. 用电子天平称出每个试管中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
5. 将三个试管并排放在室温下,保持室温不变化。
6. 每隔1天记录一次每个试管的质量,直到它们不再减少。
7. 分析数据并比较三种物体的干燥速度。
实验结果:在棉布、铁钉和橘子皮的干燥实验中,我们发现三种物体的干燥速度各不相同。
具体来说,铁钉的干燥速度最快,两天后就已经减轻了1.7克,而橘子皮和棉布的干燥速度相对较慢,分别用了10天和7天才完全干燥。
我们还注意到,封口膜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防止试管内外的气体混合。
当然,在干燥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某些物体可能会变硬或僵硬。
这时,我们可以在干燥过程中轻轻摇晃试管以防止物体变形。
结论:干燥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可以去除物体中的水分,从而延长物体的寿命。
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干燥速度和方法,并且在干燥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正确的干燥方法,认真注意干燥过程中的问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干燥实验,掌握化工原理中干燥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干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为今后的化工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
干燥是指将物料中的水分或其他挥发性成分脱除的过程。
在化工生产中,干燥操作是非常常见的,它可以提高物料的稳定性、延长保存期限、改善物料的流动性等。
常见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加热干燥、真空干燥等。
在实验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加热干燥的原理和操作。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 实验材料,水分含量较高的化工原料。
2. 实验设备,干燥设备、加热设备、称量设备、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待干燥的化工原料称量并放入干燥设备中;2. 启动加热设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3. 在干燥过程中,定时观察物料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和时间数据;4. 待干燥完成后,关闭加热设备,取出干燥好的物料;5. 对干燥后的物料进行质量检验,记录水分含量和干燥效果。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干燥设备时,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事故;2. 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温度或过长时间导致物料质量变化;3. 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 对干燥设备和加热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出干燥设备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原料的干燥效果,可以得出不同物料的干燥特性,为今后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干燥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工原理中干燥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干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同时,实验中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也为今后的化工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我们的专业技能提升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展望。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化工原理中干燥操作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为将来从事化工领域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我们对干燥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干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为今后的化工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化工原理实验)干燥实验
实验仪器与材料
我们将介绍用于干燥实验的常用仪器和材料,包括干燥设备、传感器和干燥 介质等。
实验步骤
详细解释进行干燥实验的步骤,包括样品准备、设备设置和实验操作等。
干燥方法与分类
传导干燥
介绍传导干燥方法及其在化 工领域中的应用。
对流干燥
讲解对流干燥方法及其在其 他行业中的实际应用。
吸附干燥
探索吸附干燥方法及其在环 保领域中的重要性。
干燥温度、湿度等影响因素分 析
分析干燥温度、湿度和其他因素对干燥过程和干燥品质的影响,以及如何控 制这些因素。
干燥过程控制方法介绍
介绍干燥过程中常用的控制方法,如调节湿度、温度和通风等,以及优化干燥过程的工艺。
(化工原理实验)干燥实验
本实验旨在介绍干燥实验的方法与原理,探讨干燥技术在化工领域及其他行 业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环保领域的重要性。
实验目的及意义
通过干燥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分类,并探索干燥技术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实验原理及方法
我们将介绍干燥的传导、对流、吸附和冷冻方法,并解释它们在干燥过程中的应用和原理。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干燥过程,并分析其干燥速度和干燥效果。
2. 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物质会受到空气中的水分的影响而变得湿润。
通过干燥实验,我们可以利用一定的条件和方法,将物质中的水分逐步去除,达到干燥的目的。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加热干燥、吸附干燥和通风干燥等。
加热干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物质使其温度升高,从而增加分子的热运动,进而促使水分分子从物质中蒸发出来。
吸附干燥是利用一定净化剂(如硅胶、分子筛等)对物质中的水分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干燥的目的。
通风干燥则是通过通风设备将潮湿空气排出,以保持物质周围的干燥环境。
3. 实验步骤本实验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含有水分的物质样品、干燥设备(如烘箱)、温度计等。
2.将物质样品放入烘箱中,并设置适当的温度。
3.记录开始时物质样品的初始质量和温度。
4.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定时记录物质样品的质量和温度。
5.当物质样品的质量基本不再变化时,停止干燥,并记录最终的质量和温度。
6.计算干燥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损失率和干燥速度。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干燥实验后,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时间 (min) 温度 (℃) 质量 (g)0 25 5010 40 4820 50 4630 60 4440 70 4250 80 4060 90 3870 90 38根据上表可以计算出物质样品的质量损失率和干燥速度。
质量损失率可以通过计算相邻时间点的质量差除以时间差得到,干燥速度则是质量损失率的绝对值。
在本实验中,初始质量为50g的物质样品在70分钟内降低了12g,故质量损失率为12g/70min = 0.171g/min,干燥速度为0.171g/min。
5.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加热干燥是一种常用的干燥方法,能够使物质中的水分快速蒸发。
2.干燥速度与温度相关,温度越高,干燥速度越快。
干燥实验.
实验七 干燥实验(一)沸腾干燥实验沸腾干燥又称流化干燥,是固体流态化技术在干燥上的应用。
沸腾床干燥器具有传热系数大,热效率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本实验装置通过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是一种单层圆筒流化床干燥器,它适用于间歇操作,是小型化了的生产装置。
目前对干燥机理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干燥速度的数据还主要依靠实验。
在生产操作中,测量床层压力降可了解床层是否达到流态化,操作是否稳定等。
因此,通过实验,可进一步掌握沸腾干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流化曲线、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等测定方法,同时还可了解操作故障的识别和排除,为今后的工业干燥器设计和生产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任务(任选一个)1. 通过对流化曲线的测定,确定干燥介质适宜的操作流速范围;2.某工厂需要设计一个沸腾床干燥器,用于干燥绿豆。
请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见第三部分,实验装置与流程),设计一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他们提供有关参数,如绿豆的含水量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绿豆表面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含水量、临界含水量0X 等。
二.实验原理1.流化曲线:流化曲线也称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在流化床的底部气体分布板处装有一压力传感器,测定床层底部的压力,在玻璃管上口处也装有一压力传感器,通过测定床层流化前后压力降ΔP f 1)。
图中曲线的a 段(虚线)表明固定床阶段压力降ΔP f 与空床流速u 成正比;此后如再增加气速,压力降的增加变缓,此时床内颗粒变松,成为膨胀床,气速增到b 处附近,床层开始流态化;此后气速再增,床层压力降基本上维持不变,如曲线的c 段所示,此即流化床阶段;过了c 段以后,气速再增,压力降反而变少,如曲线的b 段所示,此时颗粒开始为上升气流所带走,达到了气力输送阶段;若气流增大到将颗粒全部带走,此时压力降减到与气体流过空管的压力降相当。
如果到达流化阶段c 以后,把气速逐渐减少,可以测出压力降并不沿c -b -a 的路线返回,而是循着c -a’ 的路线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 干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2.掌握恒定条件下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测定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加深对其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4. 熟悉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 H 、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在空气流量、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水量,并了解其影响因素。
2. 测定恒速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和传质系数K H 。
三、基本原理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水分蒸发分离的操作。
干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机理。
由于物料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
概括起来说,影响传递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含水量、含水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的大小;热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热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目前尚无法利用理论方法来计算干燥速率(除了绝对不吸水物质外),因此研究干燥速率大多采用实验的方法。
干燥实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干燥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且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气速以及空气与物料之间的流动方式均恒定不变。
本实验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甘蔗渣滤饼为被干燥物。
测定单位时间内湿物料的质量变化,实验进行到物料质量基本恒定为止。
物料的含水量常用相对与物料总量的水分含量,即以湿物料为基准的水分含量,用ω来表示。
但因干燥时物料总量在变化,所以采用以干基料为基准的含水量X 表示更为方便。
ω与X 的关系为:X =-ωω1 (8—1) 式中: X —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料;ω—湿基含水量 kg 水/kg 湿物料。
物料的绝干质量G C 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物料放在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到恒重时的质量。
干燥曲线即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 与干燥时间τ的关系曲线,它说明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干基含水量随干燥时间变化的关系。
物料的干燥曲线的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变,但是曲线的一般形状,如图(8—1)所示,开始的一小段为持续时间很短、斜率较小的直线段AB 段;随后为持续时间长、斜率较大的直线BC ;段以后的一段为曲线CD 段。
直线与曲线的交接点C 为临界点,临界点时物料的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X C 。
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被干燥物料的单位汽化面积上所汽化的水分量。
干燥速率曲线是指干燥速率U 对物料干基含水量X 的关系曲线。
如图(8—2)所示。
干燥速率的大小不仅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有关,而且还与物料的结构及所含水分的性质有关,因此干燥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得。
从图(8—2)的干燥速率曲线可以明显看出,干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物料的预热阶段(AB 段)、恒速干燥阶段(BC 段)和降速干燥阶段(CD段)。
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湿物料因其有液态水的存在,将其置于恒定干燥条件下,则其表面温度逐步上升直到近似等于热空气的湿球温度t w ,到达此温度之前的阶段称为预热阶段。
预热阶段持续的时间最短。
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由于表面存有液态水,且内部的水分迅速的到达物料表面,物料的温度约均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 w 。
这时,热空气传给湿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蒸发的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增加,干燥速率恒定不变。
此阶段也称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
在降速阶段中,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的存在,物料内部水分的传递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物料表面变干,温度开始上升,传入的热量因此而减少,且传入的热量部分消耗于加热物料,因此干燥速率很快降低,最后达到平衡含水量为止。
在此阶段中,干燥速率为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又称之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其中恒速阶段和降速阶段的交点为临界点C ,此时的对应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X C 。
影响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U C 和临界含水量X C 的因素很多。
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的目的是掌握恒速阶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干燥速率U根据干燥速率的定义:U=ττ∆∆≈'s w sd w d (8—2)式中 U —干燥速率 kg 水/(m 2·h);S —干燥面积 m 2;∆τ—时间间隔 s ;∆w`—∆τ时间间隔内汽化水分的质量 kg 。
(S) 绝干料)图(8—1)干燥曲线 图(8—2)干燥速率曲线2.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X=G GcGc'-(8—3)式中X—物料的干基含水量kg水/kg绝干料;G C—绝干物料的质量kg;G’—固体湿物料的质量kg。
从式(8—3)可以看出,干燥速率U为∆τ时间内的平均干燥速率,故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也为∆τ时间内的平均含水量X平,X平= (X i+ X i+1)/2 (8—4)式中X平—∆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含水量kg水/kg绝干料;X i—∆τ时间间隔开始时刻湿物料的含水量kg水/kg绝干料;X i+1—∆τ时间间隔终了时刻湿物料的含水量kg水/kg绝干料。
3.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 H的求取传热速率dQsdt twτα=-()(8—5)传质速率dwsdτ=K H(H S,tw-H) (8—6)上两式中:Q—热空气传给湿物料的热量kJ;τ—干燥时间s;S—干燥面积m2;w—由湿物料汽化至空气中的水分质量kg;α—空气与物料表面间的对流传热系数kw/m2·℃;t—空气温度℃;K H—以温度差为推动力的传质系数kg/(m2·s·∆H);t w—湿物料的表面温度(即空气的湿球温度)K;H—空气的湿度kg/kg绝干空气;H S,tw—t w下的空气饱和湿度kg/kg绝干空气;恒速阶段,传质速率等于干燥速率,即K H=UcH HS tw,,-(8—7)式中:U C—临界干燥速率,亦为恒速阶段干燥速率,kg/ (m2·s)。
4.恒速阶段物料表面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恒速阶段由传热速率与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得:α=Uc rt ttww⋅-(8—8)式中:r tw—t w下水的汽化潜热,kJ/kg。
用式(8—8)求出的α为实验测量值,α的计算值可用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估算:α=0.0143(L)0.8(8—9)式中:L —空气的质量流速,kg/m 2·s 。
应用条件:物料静止,空气流动方向平行于物料的表面。
L 的范围为0.7~8.5kg/m 2·s ,空气温度为45℃~150℃。
质量流速L 可通过孔板与单管压差计来测量,空气的体积流量V S 由下式计算:V S =C 0·k 1·k 2·A 0()21031g R A /ρρρ- (8—10)式中: V S —流径孔板的空气体积流量,m 3/s ;C 0—管内径D i =106mm ,C 0=0.6805;管内径D ’i =100mm ,C ’0=0.6655;k 1—粘度校正系数,取k 1=1.014;k 2—管壁粗糙度校正系数,k 2=1.009;A 0—孔截面积,A 0=3.681×10-3m 2;R —单管压差计的垂直指示值,mm ;ρA —压差计指示液密度,kg/m 3;20℃,695mmH g 时,水的密度为998.5kg/m 3;ρ1—压差计指示液上部的空气密度,kg/m 3;20℃,695mmH g 时,空气的密度ρ=1293760273.⋅⋅p Ta =1.1kg/m 3; ρ—流经孔板的空气密度,kg/m 3;通常以风机的出口状态计。
风机的出口状态为4mmH g (表压),风机的出口温度为T 。
当大气压等于695mmH g时,ρ=12936954760273.⋅+⋅T =T325(kg/m 3) (8—11) 式中: T —风机的出口温度,K 。
当C 0=0.6805时,V S =0.000638RT当C ’0=0.6655时,V S =0.000616RT 空气的质量流速 L=V A S ⨯ρ (8—12) 式中: L —空气的质量流速,kg/(m 2·s);A —干燥室流通截面积,m 2。
当A=0.15×0.2=0.03m 2,C 0=0.6805时, L=6.91R T ;当A=0.15×0.2=0.03m 2,C’0=0.6655时, L’=6.67R T。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1.实验流程本实验采用洞道式循环干燥器,流程示意图如图8—3所示。
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电加热室流入干燥室,然后返回风机循环使用。
由风机的电机与管路进口管的实验八干燥实验洞道式干燥器流程图1.加热室2.压差计3.铜电阻4.干燥室前温度计5.湿球温度计6.干燥室7.电子天平8.物料架9.干燥室后温度计10.仪表箱11.控温仪12.蝶阀13.风机14.放气阀15风机出口温度计16.孔板流量计46缝隙补充一部分新鲜空气,由风机出口管上的放气阀3放空一部分循环空气以保持系统湿度恒定。
电加热室由铜电阻及智能程序控温仪来控制温度,使进入干燥室的空气的温度恒定。
干燥室前方装有干、湿球温度计,风机出口及干燥室后也装有温度计,用以确定干燥室内的空气状态。
空气流速由蝶阀来调节。
注意任何时候该阀都不能全关,避免空气不流通而烧坏电加热器。
2.主要设备尺寸该装置共四套:(1)孔板1#~3#:管内径D=106mm,孔径d0=68.46mm,孔流系数C0=0.6805;4#:管内径D=100mm,孔径d0=68.46mm,孔流系数C0=0.6805;(2)干燥室尺寸:0.15m⨯0.20m(3)电加热室共有三组电加热器,每一组功率为1000w。
其中一组与热电阻、数显控温仪相连来控制温度。
另两组通过开关手动控制,此两组并配有5A的电流表,以监检测电加热器是否正常工作。
(4)电子天平:型号为JY600—1,量程为0~600g,感量为0.19g。
五、实验步骤1.按通电源,开启电子天平。
预热30分钟,调零备用。
2.将烘箱烘干的试样置于电子天平上称量,记下该绝干物的质量G C。
3.用钢尺量取物料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4.将物料加水均匀润湿,使用水量约为2.5倍绝干物质量G C。
5.开启风机,调节蝶阀至预定风速值,调节程序控温仪约为85℃,而后打开加热棒开关(三组全开)。
待温度接近于设定温度,视情况加减工作电热棒数目。
待稳定后,让其自行运行。
6.调节进风量的多少,并适当开启排气阀,用以维持实验过程湿球温度计指示值基本不变。
观察水分蒸发情况,及时向湿球温度计补充水。
7.待各温度计温度指示值稳定一段时间后,将湿物料放入干燥室内,记录起始湿物料质量,同时启动秒表开始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