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word文档)(经典版)第1单元 生活与消费 (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题考查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 1992年至2012
年,某国居民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只是增长幅度略有下降, ③符合题 意;日用品消费支出和奢侈品消费支出都在增长,且奢侈品消费支出增长幅 度较大,说明该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④符合题意。从图中推导不出居 民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①②与题意不符。答案选 D。
答案 B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消费者对该手机的消费是受到名人效应所致,属于从众心理而不
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B正确,C错误。A、D与题意不符。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易混点二:混淆适度消费与理性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强调的是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相适应;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强调的是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
剖析:生存资料消费在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
5.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 × )
剖析: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6.恩格尔系数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 × )
剖析: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而不是各类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 重。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命题点1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2015· 安徽高考)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 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 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考点一
D.②④
配套课时作业
考点二
答案
B
解析
价格与需求呈反相关,故选①,排除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
②居民生活成本呈下降趋势 ④劳动者对服务业需求不断上升 D.③④
配套课时作业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
C.②③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及其类型。1992~2012年北京市城镇单位在岗职
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而工资水平提 高后劳动者对服务业的需求就会不断上升, ③④正确切题,故选D。一般 情况下,收入提高,恩格尔系数会降低,故 ①不选;居民生活成本问题在 该图中未体现,且在实际生活中居民生活成本在上升,故 ②不选。
2.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应多发行纸币。( × )
剖析:纸币发行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纸币的购买力减弱,会降低居 民的消费水平。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3.物价水平越低,说明消费水平越高。( × )
剖析:物消费水平 的提高。
4.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 × )
答案 C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生产、收入、社会公平等知识。生产决定消费的
质量和水平,A项观点错误;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B项错误;社会保 障本身并不能缩小收入差距,D项错误;由于农村和城镇的医疗保险,使农 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增加,说明社会保障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的后顾之 忧,本来用于防病治病的钱现在可以拿来消费了,这也就改变了人们的收支 预期,C项正确。
考点一 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客观因素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2)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必须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 观。 2.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消费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及其他影响消费 的因素的影响。 (3)变化规律: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 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前提,二者同方向变化,故选④,排除③。选B。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2.(2014· 江苏高考)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 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出现该变 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 B.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D.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A.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C.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矫正训练1]
彭丽媛陪同习主席出访欧洲期间用手机拍摄的图片在网
上掀起一阵热潮。她使用的这款国产手机外型简约时尚,功能强劲,价格 却不到2000元。受此影响,某商城该款手机日销售量较以前翻了一番。这 表明( ) A.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B.消费者受从众心理影响 C.消费者受攀比心理影响 D.价格变化影响商品需求
答案 B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①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层次递进发展的 高,生存资料的消费将被发展资料的消费所取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类型。生存资料消费被取代的说法错误, ③排除。
④的说法也不符合社会生活现实情况。①②观点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要注意表中四项内容,从居民生活消费、经济发展入手,用简洁
的经济术语概括经济信息。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命题点3
消费类型
5.(2017· 江苏高考)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 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据统计, 2016年1月 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4.4%、16.4%和17.1%。材料表明( 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 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 C.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居民消费类型的相关知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表
明我国居民收入越来越高,富裕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这必然会使居民生存 资料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而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支出比例不断提高, C 项正确。A、B、D三项支出属于生存资料消费支出,不符合题意。
考点一
考点二
剖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 消费方式,也不是限制人们的消费。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易混点一:不能准确区分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 从两方面准确区分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 ①二者实质与目的不同:从众心理的实质是“从”,即“随大流”, 缺乏主见,目的不是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攀比心理的实质是“攀”和 “比”,往往是低收入消费者模仿高收入消费者,目的是炫耀。 ②对两种心理的态度不同:从众心理可以“从”,但不能盲从;攀比 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必须反对。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考点二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比较四种消费心理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特别提醒 不同的“消费心理” (1)人有我有是从众,人有我异为求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攀比, 注重实用为求实。 (2)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 融融。 (3)对于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不能简单否定,应辩证分析。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3.消费类型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特别提醒 正确认识贷款消费 (1)从消费对象看,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大 额服务。 (2)从消费群体看,贷款消费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 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3)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 能力,避免因贷款消费而影响未来生活。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4)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 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 经济的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 )
剖析: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但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的发展,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3.从四方面综合理解合理消费的内涵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1.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可取的。 ( × )
剖析: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2.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就是限制消费。( × )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命题点2
消费结构
4.(2014· 安徽高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 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答案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2008~
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总体下降趋势,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 消费支出逐年增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能拉动经济增长, 2008~2012 年,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及其占GDP的比重呈 上升趋势。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4)衡量标准: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 ①公式:恩格尔系数= ×100% 家庭消费总支出 ②意义: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恩格尔系 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降低,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消费结构优化。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特别提醒 正确认识恩格尔系数 (1)从内涵上看: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一 是不能将食品支出看作消费总支出,二是不能将投资支出 (如购买股票、基 金、债券、保险等)看作消费支出。 (2)从数值上看: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相对量和比例数,不是一个绝对 量。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金额的降低。恰恰相反,恩格 尔系数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伴随着食品支出金额的增加。只是在社会生 产、人们生活不断进步的趋势下,食品支出金额增加量小于家庭消费总支 出的增加量。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
答案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消费类型。现阶段,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
三产业并未成为主导产业,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求实消费心理及其对消 费行为的支配作用,也没有体现人们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 B、C排除;当 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 等领域的消费,且服务业营业收入不断增长,这意味着发展资料消费和享 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D正确。故答案选D。
答案 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6.(2014· 大纲卷)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A.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答案 C
)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矫正训练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在吃穿等基本生活支 ) 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④当今社会多数人已具
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居民消费继续向文化教育、旅游、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住房等方面转移。材料内容表明( 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备享受性消费的条件 A.①④
易混点一:错误认为职工工资逐年增长,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降低,意味着人们消费 结构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工资增长,恩格尔系数一般应下降。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矫正训练1]
(2014· 北京高考)根据下图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 )
二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地区(
①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 A.①② B.①④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3.(2014· 全国卷Ⅰ)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B.①③ A.①②
答案 D
考点一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D.③④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
C.②④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配套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易混点二:错误认为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可以代替生存资料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不能被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代替 ①三种消费是逐层上升的: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在此基础 上随着收入增加,后两种消费会不断增加。 ②三者的区别:生存资料消费重在解决温饱,发展资料消费重在提高 素质,享受资料消费重在愉悦身心。 ③三者不能互相代替: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 消费比例会提高,但不能完全代替生存资料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