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之矛_攻己之盾_从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看危机攻关_韩永奇
王老吉危机公关之道
料 中含 有 夏 枯 草 有列 入 国 家
食 同源 名 录
上 法庭
。
“
没
1 10
”
种药
将 其告
…
匿 栅 其表 9瞳 : 为 其 他企 业 再 次提供 生 动 将为其他芷业 : 案 例 再次提供生动 : 企 业 发展 过 程 中 难 :免 遭 遇 到各 个 方 面 的危 募鲫 鄯
.
。
世 界 上 有很 多海
把夏枯草,将原本用来降火 的王
光 ,王老吉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 样, 干脆置之不理 。 其实, 正当人
们为其为何如此低调失语而百思 不得其解 时,王老吉的危机公关
老吉,置于水深火热之 中。
5 1 月 1日,国家疾控中心营养 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 长严卫星给 红罐王老吉定了性 :王老吉 中的有
氰胺、蒙牛 OMP事件后,快速 消费
经规定的既是食 品又是药品的名单
之列 。 这意味着流传 了 10 7 多年的,
以王老吉命名 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
品饮料行业 中的品牌新贵王老吉面临
着致命的考验。
我 经常 说 ,企 业 的 优 秀 , 仅 仅 不
体现在 日 发展 中, 常 更体现在危机处 理 中。 作为一家本土国有企业,王老 吉在此次夏枯草危机事件 中的表现可
往往会给人 以
,
掩耳
—
—
—
—
机 不 是 大 事 化小
,
反而
“
●‘ { 目。 ■
—
—
—
—
—
—
—
—
—
—
—
—
—
—
一
小 事被放
。
1 2 公 里 海
公共关系——王老吉的夏枯草事件
夏枯草
王老吉夏枯草门事件应对合理之处: 王老吉夏枯草门事件应对合理之处:
王老吉表面置之不理,危机公关却在悄然 进行,危机发生的第二天,广东食品协会就紧 急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媒体出示国家2005年 签发的《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 请示》的批复,称王老吉中含有夏枯草是合法 的,不存在添加物为贵问题。事发仅四天,卫 生部也发布声明确认王老吉凉茶在2005年已 备案,并认可夏枯草的安全性。 这份2005年的批示是否确有其事,我们 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是王老吉的危机公 关抓住了关键点,可谓一剑封喉,他利用权威 机构作为第三方来为他“洗冤”,手段不可谓 不高明
王老吉的夏枯草事件
事件回放: 事件回放: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的始末 事件主角:王老吉; 发生时间:2009年5月; 危机根源:产品宣传失误; 危机类型:食品安全危机
夏枯草
王老吉夏 枯草事件
事件回放: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的始末: 事件回放: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的始末: 事件过程: 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起诉王老 吉,称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王老吉 所致。5月11日,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 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给红罐王老 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 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 是药品的名单之列,王老吉卷入“添加门” 危机风波骤然掀起。
夏枯草
王老吉
夏
王老吉对策没有预防、不及时、不积极、不主 动,说明了王老吉缺乏危机管理的意识; 在整个的事件中,王老吉方面没有指定一个自 己的发言人,这样也就导致了外界传言四起,网友、 叶征潮、广东食品行业协会的各种评论充斥在各大媒 体上,再加上一些在民间流传的小道消息,产生了一 个很混乱的局面,这样王老吉也就失去了对整个事件 的主动控制权; 我们通过以上分析也不难发现,面对这么大的 一个危机,王老吉方面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召开一个 新闻发布会对该事件作说明,甚至连行业协会召开的 发布会都没有出席,在整个事件中,我们只是看到王 老吉一直在被动的应付这外界的评论,被动的等待卫 生部的态度;
“王老吉”之战公关分析
“王老吉”之战公关分析本文从公共关系角度对加多宝和广药的“王老吉”之争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是双方手中的牌,其次是双方的核心策略,第三是双方的公关表现,最后作个小结。
虽然加多宝向北京一中院起诉驳回王老吉商标的仲裁,此案最快要到7月才有最终结果,但实际上官司已无悬念,用广药的话来说:王老吉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回顾双方围绕价值1080亿的商标“王老吉”的斗争,主要有两条战线:一条是法律,一条是公关。
法律较为刚性,胜负通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公关是柔性的博弈,双方的策略与技巧,决定胜负与收获。
手中的牌广药集团手中的牌:1、商标所有人。
无论加多宝在王老吉品牌上投入了多少资金和精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王老吉”这个商标属于广药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而且,之前签订的加多宝对王老吉商标使用权期限至2020年的协议,由于行贿而无效。
因此,从整体来看,广药拥有此战法律上的正义性。
2、陈鸿道行贿。
虽然陈鸿道行贿一案,在民间得到了许多同情,公众为此罗织了众多理由,比如为势所迫、大环境如此、广药腐败等等。
但无论如何,行贿非法是人所共识,这也成了加多宝身上的一个污点。
加多宝的手上的牌:1、品牌所有人。
商标和品牌具有强关联,但却是两个概念。
王老吉品牌在5·12大地震中,以1亿捐赠+“封杀王老吉”的公关策划,一战成名。
众所周知,王老吉背后的公司是加多宝。
并且加多宝称:“公司苦心经营了17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使得如今王老吉品牌价值超过千亿元。
”2、红罐外观专利。
6月3日,广药集团推出新装王老吉凉茶,外观与原先加多宝生产的王老吉非常相似。
对此,加多宝做出强烈反应,认为广药集团新推出的红罐王老吉与加多宝红罐凉茶的包装高度相似,侵犯了加多宝“王老吉”的红罐装潢专利权。
核心策略加多宝的策略:1、争商标归属是假,争品牌关联是真。
此次战役之中,加多宝深得公关之味。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双方围绕王老吉商标进行的争议,其实双方心知肚明,商标权的归属尘埃落定。
浅谈王老吉发展历程
浅谈王老吉发展历程从商标之争、红罐包装之争、再到配方之争,消费者已经厌倦了他们的炒作,谁真假、谁正宗,已经无关紧要了,换一种饮料喝,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或许这场风波结束以后,广药集团才能感受到,王老吉之争,带给这个品牌的伤害会有多大。
王老吉之争,很可能会让这个正处于成熟期的百年品牌,迅速走向衰退或许这场风波结束以后,广药集团才能感受到,王老吉之争,带给这个品牌的伤害会有多大。
5月28日,广药集团以75亿元为标的的索赔计划公布,让红罐王老吉的利润率也随之被曝光。
从商标之争、红罐包装之争、再到配方之争,消费者已经厌倦了他们的炒作,谁真假、谁正宗,已经无关紧要了,换一种饮料喝,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加多宝与广药集团对簿公堂所引起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到了品牌本身,这对于加多宝用10年的时间迅速培育起来的百年品牌,影响将是致命的。
广州人喜饮凉茶,尤其在夏季暑伏,一碗凉茶入口,顿时生津止渴、清凉舒坦。
王老吉是广东人的“凉茶王”,是当地人头疼脑热时常饮用的药剂。
这一药剂创立于清朝道光年间。
王老吉凉茶的家族生意在广东、香港一带一直做得不温不火,晚清之后还被不少国人带到海外。
梁启超在1898年至1903年间前往美国旅游时即带此饮品。
1949年后,广州王老吉的产业被收归国有,后划归广药集团,而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注册权由第五代传人王健仪所有。
1995年,香港鸿道集团从广药集团以商标租赁的方式,取得红色易拉罐装王老吉凉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经营权,并在1997年筹建加多宝集团负责运营。
2000年,双方签署主商标合同,约定加多宝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至2010年。
在加多宝运营前,王老吉还是一个偏僻的东南一隅的小品牌,凉茶也只在广东家喻户晓,岭南地区以外的消费者则不知凉茶为何物。
2001年,王老吉的销售额仅一亿多元,此时,王老吉已经走过百年。
从2002年加多宝运营以后,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把一个地区性品牌做成了全国性品牌。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组长:刘晓冰小组成员:刘晓冰、李杰、岁诗琪、赵雨菲、张凯琳、吴玛瑞雪1.事件背景1.1.王老吉和加多宝王老吉凉茶由王泽邦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历史。
在动荡的社会中几经周折依然维持着经营。
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分成了两支:一支被收归国有,后更名为“羊城药业”,隶属于广药集团。
另一支由王氏后人带到了香港,经营王老吉香港及海外业务,即“香港王老吉国际”,1993年,王氏后人王健仪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按理说,王老吉分家后隶属不同主人,本应互不相干,怎又牵扯出这么大一桩品牌诉讼案件?这要从一名东莞籍商人陈鸿道说起。
陈鸿道是一名活跃于粤港两地的贸易批发商,1995年,有意在内地经营凉茶产业的他与王氏后人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
然而,王氏后人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业寻求合作。
1.2.合作和共赢1997年2月13日,广州羊城药业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与陈鸿道的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合同规定鸿道集团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铁罐装凉茶饮料的独家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为15年,后双方又于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共计20年。
为了王老吉凉茶的发展,鸿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团提供配方,经广州王老吉药业特许在中国内地独家生产,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加多宝集团在内地先后设立了四个加工厂,把广药集团授权的王老吉凉茶品牌运作的风生水起。
从1997年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后,加多宝就开始了对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经营,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凉茶只是一个区域品牌,销售业绩连续数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无法走出广东和浙南一带。
为此,陈鸿道聘请成美公司对“王老吉”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品牌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
王老吉事件营销
服务营销大作业王老吉事件营销营销第13小组成员:王丽娟(主笔) 810504204 许珊(PPT) 810504213方吓萍 810504201王小珍 810504203王花 810504205朱丹晶 810504211王老吉事件营销一、王老吉汶川地震事件营销再现“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
2008年5月18日,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现场,加多宝集团副总经理阳爱星代表公司向四川灾区捐款一亿元,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伴随“此时此刻,我想加多宝和王老吉的每一位职员和我一样,虔诚地为灾区人民祈福,希望他们能够早日离苦得乐”这句捐赠感言,王老吉的生产商广东加多宝集团一夜成名。
当晚百度贴吧即出现大量询问帖。
通过王老吉在地震之前公布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得出,他们2007年在王老吉凉茶业务方面的总利润也就是1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本次汶川地震捐款,等于是捐出了企业2007年的全部利润。
这让广大网友感动不已,并号召“封杀”王老吉。
2008年5月19日,网友“狂飙吧蜗牛”在天涯社区“天涯互助—汶川地震”发表标题为《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的帖子:“王老吉,你够狠!捐一个亿,胆敢是王石的200倍!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不买的就不要顶这个帖子啦!”这个“正话反说”的“封杀王老吉”倡议发出后,迅速成为最热门帖,很多网友刚看到标题后本来是要进去愤怒驳斥的,但看到具体内容后却都会心一笑并热情回帖,紧接着,帖子几乎传遍国内所有社区网站与论坛。
3个小时内百度贴吧关于王老吉的发帖超过14万个。
2010年5月20日,以网友集体“封杀”王老吉为标题的新闻出现在了各大网络媒体的首页位置。
社会公益产生的口碑效应在网络上迅速蔓延,许多网友第一时间搜索加多宝相关信息,加多宝网站随即被刷爆。
有网友说:“生产罐装王老吉的加多宝公司向地震灾区捐款一亿元,这是迄今国内民营企业单笔捐款的最高纪录”,不少网友跟帖说:“王老吉,你真棒,我支持你。
王老吉夏枯草事件
王老吉夏枯草事件背景介绍王老吉凉茶是广药集团的下属产品,原为加多宝公司代为推广销售。
经过几年运作,王老吉凉茶在销售额大幅增长。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红罐王老吉(现名“加多宝”)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1亿元。
如此高调献爱,加之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赢得了国人的感到和敬意,使当年的销售额迅速扩大至120元,王老吉的品牌美誉和影响力随之快速的增大。
危机产生在王老吉如日中天,稳居中国凉茶老大之时,产品危机也猝不及防的到来了。
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叶征潮在他的微博上公布了对王老吉的诉讼,包括侵犯自己的健康权以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认为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王老吉所致。
此外,重庆有消费者称饮用王老吉后头晕,也计划起诉王老吉,并声称是为了“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而打官司”一把夏枯草,将原来用来降火的王老吉,置于水深火热之中5月11日,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委副部长严卫星给红罐王老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
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以王老吉命名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至此,王老吉卷入“夏枯草”事件。
应对措施及影响对此情况,王老吉并没有公开做出回应。
倒是5月12日,危机之后的第二天,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粤食协)会长张俊修携协会全体成员在广州紧急召开说明会,向媒体出示国家卫生部2005年签发的《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批复,称王老吉凉茶中含有夏枯草配方是合法的,不存在添加物违规问题。
王老吉方面在此说明会中并没有派工作人员到场。
其公司联系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喝凉茶在南方地区是传统,王老吉一直是合法经营,肯定会对消费者负责任。
公司正在加紧研究此事,也希望能尽快给消费者一个满意回复。
”5月13日,对于凉茶中的夏枯草是否违规添加,事件的主角、生产红罐王老吉的加多宝集团下午终于公开回应:公司“根本不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夏枯草)问题”;同时加多宝还指责互联网上和媒体的很多报道是“误传”、“不真实、不客观”。
王老吉加多宝案例分析
第三届绍兴市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的商标战摘要:“怕上火,喝王老吉”是国内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伴随着这句广告语,王老吉凉茶的知名度与销量也一飞冲天,坐上了国内饮品行业的头把交椅。
但自2010年,“王老吉”商标之争却让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很上火”。
加多宝集团是“王老吉”商标的被许可人,经过其十多年的精心培育与巨额营销,“王老吉”商标从价值寥寥飙升至千亿之巨,此时,广药集团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所有人,是否可以无条件收回商标许可?商标在许可期间因被许可人的宣传推广所产生的增值价值,应当如何分配?而王老吉应如何应对这次商标战带来的挑战,并且实现自身的发展呢?本文从外部原因(PEST分析)和内部原因这两个方面来探究引起本次商标战的导火索,运用SWOT模型来充分分析王老吉的现状,并据其提出王老吉应对挑战的策略。
在运用五力模型对其竞争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王老吉的五大发展战略,即4P+4C+4R营销战略、品牌战略、合作战略、产品线延伸战略以及国际化战略。
关键词:PEST理论 SWOT分析五力模型 4P+4C+4R营销战略目录目录 (4)第一篇:案例背景 (5)1.1王老吉简介 (5)1.2加多宝简介 (6)1.3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的商标战历程 (6)第二篇:引发这场商标战的原因 (8)2.1外部原因分析——PEST理论分析 (8)2.1.1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al) (8)2.1.2经济环境分析(Economic) (9)2.1.3社会环境分析(Social) (9)2.1.4科技环境分析(Technological) (10)2.2内部原因分析 (11)2.2.1“王老吉”商标非转让 (11)2.2.2商标的许可使用期限过短 (12)2.2.3续约合同无效 (12)2.2.4商标的宣传推广的责任划分不明 (13)2.2.5商标的增值价值利益的归属未明确约定 (13)第三篇:王老吉如何面对这次挑战 (15)3.1加多宝、王老吉的趋势分析 (15)3.1.1加多宝的趋势 (15)3.1.2王老吉的趋势 (15)3.2对王老吉进行SWOT分析 (18)3.3王老吉应对挑战的策略分析 (19)3.3.1加大广告宣传 (19)3.3.2扩建分销网络 (20)3.3.3提高领导层管理能力 (20)3.3.4暂缓品牌延伸 (21)★第四篇:王老吉的发展战略 (23)4.1王老吉未来发展五力模型分析 (23)4.2 4P+4R+4C营销战略 (25)4.2.1 4P、4R、4C理论介绍及比较分析 (25)4.2.2 4P+ 4C+ 4R 的营销策略 (26)4.3品牌战略 (29)4.3.1 品牌延伸 (29)4.3.2 品牌整合营销 (30)4.3.3 品牌个性塑造及合理设计 (30)4.4合作战略 (33)4.5产品线延伸战略 (33)4.6国际化战略 (34)附录 (37)参考文献 (39)致谢 (40)第一篇:案例背景1.1王老吉简介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至今已有184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凉茶王”之称。
危机公关经典案例之王老吉“夏枯草事件”:权威机构保驾护航
危机公关经典案例之王老吉“夏枯草事件”:权威机构保驾护航危机公关经典案例之王老吉“夏枯草事件”:危机公关权威机构保驾护航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红罐王老吉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1亿元。
如此高调献爱,加上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赢得了国人的感动和敬意,王老吉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空前提高。
“怕上火,喝王老吉”响彻大江南北。
王老吉成了市场的宠儿,2008年的销售额创纪录地达到了惊人的120亿元。
可就在一年后的5月11日,王老吉自己也“上火”了。
王老吉被卫生部指认,其饮料中所含的中药成分夏枯草不在允许使用范围之内。
在乳业三聚氰胺、蒙牛OMP事件后,快速消费品饮料行业中的品牌新贵王老吉也面临着致命的考验。
事情源于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叶某在他的博客上公布了对王老吉的诉状,包括侵犯自己的健康权以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认为王老吉里面的一味中药材夏枯草会造成胃寒的人病情加重,自己的胃溃疡正是由于饮用王老吉所致。
他还要求法院责令王老吉生产厂家在产品包装上标注警示说明,注明“不适宜人群”,并介绍过量饮用的危害结果。
重庆也有消费者称饮用王老吉后头晕,计划起诉王老吉,并声称是为了“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而打官司”。
此外,还有专家指出夏枯草这个药物会对孕妇、儿童、老人及体虚胃寒的人造成伤害。
一把夏枯草,将原本用来降火的王老吉,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5月11日,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给红罐王老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
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以“×××”命名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在外界看来,王老吉应该马上站出来做出澄清和解释。
可是对于外界的质疑与媒体的曝光,王老吉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干脆置之不理。
王老吉选择沉默,但并不代表王老吉没有动作。
其实,正当人们为其为何如此低调失语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王老吉的危机公关却在悄然进行。
王老吉事件启示论文
王老吉事件启示论文王老吉终于被叶征潮起诉了。
目前法院何时立案尚不得知,法院对这个案子也是很谨慎的,毕竟已经引起了这么多舆论上的重视。
民众之所以重视这个,也是让三鹿奶粉给吓怕了。
毕竟那场风波,让人无法对中国的食品有足够的信任,无法对中国的食品生产企业有足够的信任,就连捐款一个亿的王老吉也不例外。
起诉王老吉,并不等于不支持民族企业,也不等于忘记了这个企业在为灾区捐款捐时捐出天文数字的表现。
也许正是源于对民族企业的爱护,才更应该严格对待它成长的每一步。
就像父母对待儿女,难道一味的溺爱就是亲父母,挫折教育的都是后爹妈?哪个不能接受批评的孩子能进步?企业也一样,老百姓就是你的衣食父母,还不能提点意见了?然而王老吉不能理解,当叶征潮发给他们律师函的时候,希望他们能够谨慎对待,王老吉置之不理,逼得叶征潮只能提起诉讼。
网上总拿捐款一个亿来说事,好像捐了那么多钱,大家不管怎么的也得支持它,喝它。
那是不是只要做过慈善的,就永不问责了呢?黑社会捐个一个亿,就可以随便杀人贩毒,大家就得一味忍受,不能吱声?虽然例子举的极端了点,但道理一样。
再说,这一个亿的捐款,不是早就受到质疑是一次商业炒作的策划吗?企业的原意是否出于慈善,我们尚不得知。
更不能因为它的捐款而放弃质疑的声音。
王老吉在这次事件中的做法实在让人觉得太过愚蠢,或许它还以为是会有05年北京那次诉讼同样的效果?难道它没有考虑王老吉已经不是当年的王老吉,你可是捐款一个亿啊!难道它忘了三鹿刚倒下,大家神经还很紧?王老吉开始的态度好像很无所谓。
首先叶征潮发出律师函的时候,置之不理。
然后当卫生部在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发布会上,回答大公报记者有关王老吉问题,明确指出关于王老吉茶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是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也发布过名单,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的确不包括在内。
这个时候,全国的媒体都注意到这个话题,并给予报道。
可王老吉却选择了在自己网站上发布声明书,从自己配方的合法和传统两个角度,证明是媒体胡说八道,其实意指卫生部做法错误。
公共关系学案例(王老吉危机公关分析)
王老吉危机公关分析一、疑是商业阴谋王老吉配方门事件,已经吵得沸沸扬扬。
和朋友去打渔郎吃鱼,同行的有女性,说喝王老吉,一人突道:听说王老吉有问题。
于是众人喝酒的喝酒,喝唯E的喝唯E。
席间也在讨论王老吉事件,有朋友知道我们公司做咨询及公关的,便问王老吉究竟怎么回事?我笑道:王老吉无辜,树大招风耳。
盗用苏辙所言: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王老吉事件,不是单纯的消费者事件,而是有预谋的阴谋。
很多网友觉得阴谋的始作俑者是两乐,我看不一定,个人以为凉茶某品牌更有动机性。
王老吉,作为凉茶品类的领导者,在做大品类的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品牌的不满,无论如何推广传播,凉茶行业依然是王老吉一家独大。
4月发布的一则新闻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正在制定的15项广东省地方标准中,除了亚运会食品安全一系列标准外,还包括了《植物饮料卫生要求》(如凉茶),《代用茶卫生要求》(如玫瑰花茶、水果茶等)、《生食肉类产品卫生要求》、《生食水产品卫生要求》以及《食用调味油卫生要求》等8项标准。
据说,该标准拟定5月出台。
凉茶新标准,这是前奏,是序幕,但是没有引起任何注意,尤其是消费者市场,这是很多企业不愿看到的——如何运作,使新标准出台之时能够修改符合自身产品需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响应?这才是其余凉茶品牌考虑的重点。
作为局外人,我不知道凉茶新标准是否确定?有什么改动?这是关键,也是王老吉公关的关键所在。
二、阴谋:明线和暗线;着力点:夏枯草不多讲,为这次事件来个素描,则一目了然。
明线:明线的着力点:夏枯草。
夏枯草的功能解释:清火清肝明目,清热散结。
再看暗线。
暗线1:王老吉的品牌定位:降火。
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
夏枯草是支撑其核心定位的最大功臣。
我们知道,一个品牌最大的核心在独特的战略定位,王老吉成为凉茶品类领袖的同时,其功能主打降火,得到了全国甚至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如果这个定位因为配方改变丢失,那么将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试想,如果如讨伐王老吉者得逞,夏枯草直接从王老吉配方中取消(据说还有几味中草药,也是清热明目功效的,也属于所谓的违法添加),那么王老吉用什么来支撑自己的战略定位?“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七个字还有底气到处张贴?还有底气在央视呼喊?还有底气灌进消费者的肚子里?就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不灌二氧化碳,叫什么?海飞丝省了ZPT,还能定位“去头屑”吗?暗线2:药物?食品饮料?反王老吉者喊道:请定性。
王老吉·夏枯草风波追溯
王老吉夏枯草风波追溯
张立华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 编者按rn有着170多年历史的功能饮科企业王老吉集团去年因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过亿而受到国人的称赞,继而许多国人喊出了"喝茶就喝王老吉"的口号,消费者以实际行动选择喝王老吉凉茶给予回报.王老吉集团的善举得到了善报,王老吉集团凉茶饮料市场跑火,销售大增,不少地方出现断货的现象.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张立华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从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看危机攻关 [J], 韩永奇
2.王老吉推出“王老吉可乐”市场前景不甚明朗 [J],
3.王老吉违禁添加夏枯草? [J],
4.王老吉添加门落幕夏枯草获卫生部批准 [J],
5.王老吉添夏枯草受关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怎样使自己的品牌多一点成功——从王老吉凉茶品牌崛起的关键词说起
怎样使自己的品牌多一点成功——从王老吉凉茶品牌崛起的
关键词说起
韩永奇
【期刊名称】《饮料工业》
【年(卷),期】2009(012)011
【摘要】@@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建立和管理企业的品牌.谁拥有强有力的品牌,谁就拥有了竞争的资本,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韩永奇
【作者单位】山东蓬莱市经济贸易局,山东蓬莱,265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民族品牌的大国风范——十大民族IT品牌崛起——大国崛起IT路 [J], 刘琦琳;张静;马荟;侯大银;武佳;孙泠;刘佳;童妮燕;姜奇平
2.基于传统茶品牌法律保护的案例分析——以王老吉凉茶为例 [J], 欧阳欣卉
3.广播的品牌建立和品牌营销——由陕西电台财富广播的品牌建设尝试说起 [J], 王力红;徐荣华
4.提供产品与品牌快速崛起所需的全部干货《抢占心智:产品与品牌快速崛起的引爆打法》 [J], ;
5.2016中国品牌100强出炉科技和消费类品牌崛起腾讯蝉联榜首,阿里品牌价值下滑,华为、京东强势入围;中国银行、中石油和中石化迭出前10 [J], 何方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老吉危机处理的策划书-农夫山泉营销策划书
王老吉危机处理的策划书|农夫山泉营销策划书一、前言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王老吉最为著名。
却在2009年发生了“添加门”事件:杭州市民叶潮征平时经常会熬夜加班,容易上火。
2009年4月初叶潮征从广告上看到王老吉宣称:“怕上火,请喝王老吉……”因此,他每天买“王老吉”喝。
但是不久后,叶潮征胃部顿感不适,前去就医,结果医生诊断为胃溃疡。
医生分析认为,胃溃疡与其经常喝“王老吉”这种饮料有一定的关系,熬夜上火属“虚火”,饮用“王老吉”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会加重病情。
叶潮征的一篇博文将王老吉推上风口浪尖,并宣布将与“怕上火喝王老吉”对簿公堂,5月11日,卫生部公布凉茶王老吉含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中药材目录中的成分,矛头直指其配方中的夏枯草。
由于王老吉的巨大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添加门”事件发生之后,迅速点燃了众多媒体的兴奋点,在客观报道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谣言与攻击也铺天盖地而来,让到王老吉一时间背负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因此,我们策划此次活动,以消除“夏枯草”事件对于王老吉的负面影响。
二、调查分析(一)优势在“夏枯草事件”发生以后由于王老吉公司拥有:1、品牌优势:作为有180多年饮用历史的传统饮料王老吉,继承了中华千年传统养生文化,同时在现代会生产过程中秉承传统蒸煮工艺,经由现代科技将草本精华提娶调配及灌注而成。
其采用的原料均来源于草本植物,并不包含任何人工合成添加剂。
以健康养生为理念,以天然植物为原料,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诉求,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饮料的主要选择。
2、国家心智资源优势:中国在瓷器、白酒,茶和中式餐饮等行业最有可能创造出一群世界级的品牌,王老吉有望为中国企业创建世界级品牌做一个示范。
3、工厂布局优势以及渠道终端力:红罐王老吉具有的工厂布局优势以及渠道终端力,是让其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的主要原因。
4、以“健康,清凉,绿色环保”为主要特征的植物型饮品成为目前饮料市场的突出力量,与往年相比,碳酸饮料已不再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植物型饮料的营养价值。
盘点王老吉的战略失误-管理资料
盘点王老吉的战略失误-管理资料今年以来,饮料行业乃至整个营销行业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莫过于加多宝与王老吉之争,。
随着商标权官司的落幕,两者之间的法律之争已演变成为激烈的营销对抗。
虽然只是开局,但双方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中局对抗。
经过近一年如火如荼地争夺,相信明眼的营销人已经看到,双方的高下之分已泾渭分明。
从双方一系列的营销动作和实际效果来看,我们看到的是加多宝完美收官,而王老吉则疲于应付,进展缓慢。
可以说,双方的开局之争以王老吉的完败而落幕。
这场开局之战的核心关键点是什么?磨一剑营销策划机构品牌营销专家高源认为,开局之战的核心关键点是心智资源和渠道资源的争夺,两者一个都不能少。
这一点加多宝看得清清楚楚,尽管加多宝在实现这一营销策略时也走了一点弯路,比如它对“正宗凉茶”身份的争夺。
但总体来说,加多宝的系统营销策略方向是正确的,从它的营销策略的系统性及连贯性来看,加多宝是全力围绕着这两者进行,并扎扎实实地实施,体现出一种务实精神。
而王老吉并没有很好地认清这一点,王老吉的战略思想则围绕着产业多元化及资本运作,王老吉品牌只是实现其资本运作的一种载体,做的是透支王老吉品牌资源的活,其与加多宝的对抗更多是一种被动地防御和短视。
盘点王老吉的营销战略,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王老吉的五大战略失误。
一、多元化的大产业策略,稀释并透支品牌资产从广药集团授权广粮事业有限公司出品王老吉固元粥、莲子绿豆爽开始,王老吉就拉开了多元化大幕的一角。
随后广药集团成立了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正式宣告了王老吉的多元化产业战略。
王老吉构建的500亿“大健康产业”战略,拟打造“全球最大植物饮料研发、生产基地”,在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战略的主导下,企业将推出王老吉绞股蓝饮料和王老吉龟苓膏等核心战略型产品以及更多品类。
“王老吉现在是与全国人民为敌”,有人在总结王老吉的营销战略时如是说。
这话说得一点都不过分。
截止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哪一位专业人士对王老吉的多元化战略持肯定态度的。
王老吉能否“浴火重升”
王老吉能否“浴火重升”?当潮水退去的时候,谁没有穿裤子,就一目了然了;反过来,当潮水涌来的时候,谁不会游泳,也照样一目了然了;同样,当危机如潮水般突然来袭的时候,哪一个品牌忘了配备救升圈,也自然是一目了然了。
权威证明,表面的胜利!有个笑话,讲的是一位士兵中箭后去医院看内科,内科大夫瞅了一眼,就打发士兵去了外科,外科大夫拿起锯来,把外面的箭杆锯掉,包扎了一下,就把士兵打发走了。
难道,锯掉箭杆,士兵就不疼了?是否疼,只有士兵自己心里最清楚。
王老吉夏枯草事件发生后,王老吉很快就找来了权威人士和权威部门来证明王老吉添加“夏枯草”是合法的、安全的。
难道,权威人士和权威部门都证明了,消费者就当真了?是否当真,只有消费者自己心里最清楚。
为了证明消费者可能真的当真的了,王老吉找来了很多网络调查资料,说消费者在对待夏枯草事件上是理智的。
我想,这些资料是真实、可信的,声援王老吉的消费者,数不胜数,问题是,那是口声,还是心声呢?验证消费者是否用心在支援王老吉,不是看他们的言辞有多美妙、声音有多洪亮,而是看他们的实际行动。
声援不过是动动口而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一旦触及到个人利益,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就可能宁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了。
其实,要验证,也很简单,如果事件发生后,王老吉的销量在快速下降到一个临界点后,即止跌回稳,并开始小幅攀升,那么,说明很多消费者是真的用心在支持王老吉,危机真的不严重、不可怕;如果销量一直跌跌不休的话,那只能说明很多声援的人多是“口是心非”,危机可能真的来了。
安全问题,本不存在!如果有家店在大喊:“一百年来,我从来就没有卖过假货”,另一家店在对面喊得嗓门更大:“未来一百年,我一件假货也不卖”,你会选择哪一家店呢?不言自明,你肯定首选前面那家从来没有卖过假货的了。
如果有一种药,已经卖了一百年了,从来就没有给人体造成过伤害;突然,某一天,一个人站出来对人们大喊,这种药给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你会信以为真吗?你自然不会信了,一百年了,无数人都用自己的身体验证过了,那种药的主人,还用得着慌里慌张找权威专家和权威部门来证明吗?如今,王老吉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不是危机的危机,因为夏枯草是否安全,凉茶是否安全,本来就无需去证明,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已经足以证明了,几代人已经用自己的身体验证过了。
差异化战略案例
2007年,王老吉销量突破50亿元,超越可口可乐,成为“2007年度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
王老吉的崛起,带动了凉茶行业的迅猛增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指出:“2007年广东省凉茶饮料同比增长25%,销量突破了5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超过可口可乐在全球的销量。
”与此同时,凭借成功的市场策略和推广,王老吉逐渐成为凉茶的代名词。
在很多消费者的认知中,王老吉就是凉茶,凉茶就是王老吉,王老吉也因此在“中国饮料市场主流品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荣获“消费者满意度第一”,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全国主流饮料品牌。
有利润就有追逐,不管王老吉的竞争优势多么明显,资本和热钱都不会知难而退。
邓老、徐其修、春和堂、上清饮、万吉乐、和其正、宝庆堂等品牌纷纷重兵投入,凉茶大战硝烟四起,尤其是在酷热的夏天,只要一打开电视,一股股凉茶广告的热浪便会扑面而来。
广告归广告,努力归努力,凉茶市场的格局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
凉茶挑战品牌集体“上火”地球人都知道,就像大米是用来填肚子一样,凉茶是用来清热去火的,尤其是经过这么多年来“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循循诱导,凉茶的功效和用途更加深入人心。
在强大的王老吉面前,任何挑战品牌的凉茶都不应该强调凉茶是做什么用的,而应该聚焦诉求与领导品牌之间的差异。
然而,凉茶挑战品牌们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集体选择了“跟随”策略。
所以,王老吉继续独霸天下,除了王老吉多年耕耘建立起的品牌强势,更重要的还在于,挑战品牌一味模仿,不事创新,营销策略善乏可陈。
广告是品牌的语言,通过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品牌的策略主张。
在所有挑战品牌中,上清饮、和其正和万吉乐最近的电视广告攻势最猛,让人印象深刻,而它们恰巧也是凉茶市场的三个代表性挑战品牌,且让我们看看它们是怎样“虚火过旺”的。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从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看危机攻关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从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看危机攻关韩永奇
【期刊名称】《饮料工业》
【年(卷),期】2009(012)007
【摘要】@@ 5月11日,王老吉遭遇了大难,在乳业三聚氰胺、蒙牛OMP事件后,快速消费品饮料行业中的品牌新贵王老吉面临着致命的考验.5月11日,王老吉被卫生部指认,其饮料中所含的中药成分夏枯草不在允许使用范围之内.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韩永奇
【作者单位】山东蓬莱市经济贸易局,山东蓬莱,265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活动之“矛”,攻报业经营之“盾”——宜春日报社主动融入重大活动做大经营 [J], 贾芳;晓鸣;
2.以活动之“矛”,攻报业经营之“盾”——宜春日报社主动融入重大活动做大经营 [J], 贾芳;晓鸣;
3.以分离函数法之矛,攻函数不等式之盾 [J], 卢阳;崔允亮;
4.以子之"矛",攻彼之"盾"——谈以"矛盾"之法研读文本 [J], 朱孝锟
5.癌症治疗新策略——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卷第期127[收稿日期]2009-05-31[作者简介]韩永奇,男,46岁,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曾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在中央级刊物上发表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达700多篇,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终身研究员,被中央级大型经济刊物《发现》杂志社聘为高级编审,任多家媒体的编委、顾问或特邀撰稿等,现在山东蓬莱市经济贸易局工作,任胶东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从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看危机攻关韩永奇(山东蓬莱市经济贸易局,山东蓬莱265600)5月11日,王老吉遭遇了大难,在乳业三聚氰胺、蒙牛OMP 事件后,快速消费品饮料行业中的品牌新贵王老吉面临着致命的考验。
5月11日,王老吉被卫生部指认,其饮料中所含的中药成分夏枯草不在允许使用范围之内。
5月11日,卫生部召开了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王老吉中部分成分和原料确实不包括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中药材名单之列。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不亚于去年5·12的地震在行业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王老吉被推上风口浪尖,王老吉成为社会万众瞩目的焦点。
然而,短暂的3天后,这家明星企业却转危为安,那么,王老吉又是如何应对危机、进行危机公关的?1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王老吉危机公关之道世事难料,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危机常常不期而至,防不胜防,而如何快速有效地化解危机,就成为考验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关键。
对于王老吉来说,危机出来后,继续选择澄清之路据理力争还是改变成分回炉加工?毫无疑问,两条路都不是上策。
选择前者,王老吉会失去1/3的消费者(社会化信息影响人群),从行业地位和影响上都或将保持,困难的是在政策面前,王老吉的税收和行业影响力是否能够换来舆论压力和政策的支持?同时,时间成本上也是问题,如果采取“停职查办”,那王老吉面临的则是耐心、行业联合影响力和真正公关的力量。
理想与不理想只在政府和舆论之间。
选择后者,王老吉或将会暂时失去2/3的消费者,从长远上来看,如果承认错误或失败就意味着丢了民心。
现在的消费者各个几乎都是闻风丧胆,唯恐舆论而为当下食。
更何况信息如此泛滥和发达的今天?那么,王老吉又是走了哪一条危机公关之道呢?其实,企业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日常发展中,更体现在危机处理中。
作为一家本土国有企业,王老吉在此次夏枯草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甚至让我看到了国际大企业危机处理时表现的风范,值得肯定。
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叶征潮在他的博客上公布了对王老吉的诉状,包括侵犯自己的健康权以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认为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王老吉所致。
此外,重庆有消费者称饮用王老吉后头晕,也计划起诉王老吉,并声称是为了“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而打官司”。
一把夏枯草,将原本用来降火的王老吉,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5月11日,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给红罐王老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
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以王老吉命名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至此,王老吉卷入“添加门”风波。
然而,在外界看来,王老吉应该马上站出来做出澄清和解释。
可是对于外界的质疑与媒体的曝光,王老吉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干脆置之不理。
其实,正当人们为其为何如此低调失语而百思不得其解时,王老吉的危机公关却在悄然进行。
危机之后的第二天,广东食品协会就紧急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媒体出示国家卫生部2005年签发的《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批复,称王老吉凉茶中含有夏枯草配方是合法的,不存在添加物违规问题。
事发仅4天,卫生部也发布声明确认王老吉凉茶在2005年已备案,并认可夏枯草的安全性。
这份2005年的“请示”是否确有此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王老吉的危机公关抓住了关键点,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看你卫生部又做如何解释,此招可谓一Beverage Information &Market 行业信息与市场动态432009年第卷第期127剑封喉、一针见血。
2王老吉危机公关的启示一是保持冷静,以冷对热,以静制动。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一个分支,它是指在企业的信誉、形象等遇到突如其来的危机时,作为当事人的企业所应采取的一系列的公关活动。
危机的到来具有突发性,会带来一片混乱和恐慌,会使人处于焦躁或恐惧之中,然而,在外界看来,王老吉应该马上站出来做出澄清和解释。
可是对于外界的质疑与媒体的曝光,王老吉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干脆置之不理。
其实,正当人们为其如何如此低调失语而百思不得其解时,王老吉的危机公关却在悄然进行。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走上层“路线”。
一向谨慎的王老吉面对为何出现此次措手不及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们认为原因有其三:其一,杭州消费者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以后出现胃溃疡,医生诊断说他是胃寒。
同时,专家指出夏枯草这个药物对孕妇、儿童老人和体虚胃寒的人造成伤害,由此,王老吉触雷事件瞬间升华。
其二,2005年时国家卫生部就曾为“夏枯草”作出过“同意备案的批复”,时隔4年,一直未爆发此类问题是安心经营的根源。
其三,近两年食品安全问题升级,2009年食品安全问题从食品升级到饮料领域,作为凉茶的领导品牌王老吉一路发展迅猛,行业整治自然首当其冲,恰逢遇到的是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发布会,三者齐聚,王老吉当然难逃当下。
那么,一向公关过人的王老吉又认真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危机爆发后,如果当事者立即站出来辩解,往往会给人以“掩耳盗铃”的感觉,而专业和权威部门出具证明与报告,能为其“洗冤”———因为即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往往能令人信服。
事实上,这是一些国际知名企业、跨国公司屡试不爽的危机公关之道。
如2006年的宝洁公司化妆品SK-II 以及今年强生婴幼儿用品被指含有毒物质事件,全是走上层“路线”,根本不去理会外界是如何义愤填膺。
早在2005年,职业打假人以王老吉配料中含有夏枯草“没有列入国家110种药食同源名录”将其告上法庭。
事发之后,王老吉管理层迅速出面澄清,并组织中医药专家针对“夏枯草”问题撰写应诉材料,最终赢得官司。
此后,王老吉还牵头粤港澳凉茶企业由政府出面,成功将凉茶申请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目录。
因此,这次危机,他们认为,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人物,那就是走上层“路线”,利用政府的公信力来克服危机,消除影响。
三是抓住主要矛盾,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暂且不论“夏枯草”是否有毒,事实上,王老吉配料中的夏枯草涉嫌违规早在2006年就已有报道,那为何直至今日才被卫生部重视,这其中难免有一些“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
卫生部5月14日的《说明》称,《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
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卫生部1987年10月发布的《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在食品卫生法生效以前,传统上把药物作为添加成分加入,不宣传疗效并有30年以上连续生产历史的定型包装食品品种,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向卫生部备案,可以销售,销售地区不限。
2005年,广东省卫生厅曾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认为王老吉凉茶中的鸡蛋花、夏枯草等原料为传统凉茶制作配料,根据产品配方剂量开展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及人体试食试验证明产品食用安全。
于是,广东省卫生厅向卫生部申请将王老吉凉茶备案。
卫生部在组织专家研究后,于2005年4月25日以《卫生部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广东省卫生厅将“王老吉凉茶”备案。
终于,一道“免死金牌”为沸沸扬扬的王老吉配方事件泼了一盆冷水。
四是抓住现代媒体,聚焦媒体眼球,有效进行网络传播和网络营销。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强势媒体,尤其是在中国,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阅读模式,在中国的强势地位更是超过了美国。
因此,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不应忽视网络媒体的重要作用。
危机之后的第二天,广东省食品协会就紧急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媒体出示国家卫生部2005年签发的《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批复,称王老吉凉茶中含有夏枯草配方是合法的,不存在添加物违规问题。
事发仅4天,卫生部也发布声明确认王老吉凉茶在2005年已备案,并认可夏枯草的安全性。
王老吉“夏枯草门”发生后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截至到5月14日16时,有38351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六成(22098票)网友认为要“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相应处理”。
这一数据表明,大多数网友态度理智。
ID 号为118.119.224.*的网友认为:“对于一个品牌面临的困难,我们消费者要理智对待事件的发展。
要对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及处理结果给予信任与支持,不随意发布一些个人偏激的言谈”。
ID 号118.119.224.*的网友表示:“支持王老吉,什么东西都不能多吃。
夏枯草,夏天泡水喝,可以清热解毒”。
随着卫生部态度“过山车”般的转变,网上也出现了一批力挺王老吉的“铁杆”。
这些“保护民族品牌”、“力挺爱心企业”的呼喊中,似乎又看到了去年“封杀王老吉”的影子,这其中有多少“枪手”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王老吉事件本身也有值得玩味之处。
恰恰一年之间,陷入冰行业信息与市场动态Beverage Information &Market 442009年第卷第期1276月江南,细雨连绵,81名叉车驾驶人员齐聚昆山工业园,掀起“‘丰田杯’叉车工技能电视比赛”的大幕。
昆山市总工会、昆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昆山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昆山市交通局、昆山市交运公司、丰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丰田产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媒体代表等百余人参与此次活动。
整个比赛由昆山市电视台李松巍主持,丰田产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山北先生亲临现场并致辞,他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表示乐观,同时也希望各位参赛选手能为企业和区域的荣誉而拼搏,并在过程中体会丰田叉车优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昆山市开发区总工会领导、昆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也分别在会上致辞。
比赛共分为分4轮进行,现场异常活跃,竞争非常激烈,扣人心弦,81名选手参与了四个竞赛项目的争夺:货物移位比赛、场地堆高比赛、叉车倒桩赛、定点戳破气球比赛。
通过参赛选手操控技术的娴熟度、精准度,分别对丰田叉车的操控安全性、高效性、人性化等进行了全面的验证。
(张颖缪惟民)﹃丰田﹄叉车举行技能电视比赛火两重天的境地,当然容易让人产生其被暗算的怀疑。
地震中1亿元的捐献,王老吉成功运用网络营销,短短一年间发展成百亿元的市场规模———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是6亿元,到2008年,销售额猛增到120亿元,成为瓶装饮料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