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效果分析_田冶
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中激励型形成性评价方法的探索
境稳态:(1)将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整合为内环境稳态;(2)强化知识的整合与融通,减少学科间的割裂,建立系统间核心功能的联系[3]。
我们在数字切片库的模块设置、在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设计都要以新的课程体系为指导,让学生能够把在理论课堂中的整体认知在实验环节得到具体实践。
3.3实验中心实验资源建设与PBL案例教学呼应与对接内环境稳态中通过“肺栓塞”和“急性心肌梗死”两个案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的整体调控功能。
我中心关于“肺栓塞”可以构建动物模型的病理取材与观察,但因PBL教学与实验中心没有横向沟通,所以目前并没有开设此项实验。
实验中心应该对PBL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病例、实验方法、标本有准备,准备种类要大于等于PBL教学要求,特别是虚拟教学平台的建设更应注重能够帮助学生完成PBL课业内容的资源型建设。
在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会”向“会学”转化的目标下,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医学整合课程体系中,实验中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发展以学科为导向的传统实验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建设整合实验体系,这是每个实验教学中心今后发展的主导思想。
参考文献:[1]孙宝志.实用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云长海,刘富,刘春苗,等.医学整合课程教学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5(2):3-5.[3]李平.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4.(*通讯作者:柏青杨)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中激励型形成性评价方法的探索刘海霞,王玖,胡乃宝,孙红卫,韩春蕾(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264003)摘要:卫生统计学是滨州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非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为调剂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其应用能力,实现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我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卫生统计学教学中进行激励型形成性评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及思考
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及思考作者:吴巍芸,林巧玲,周宇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11期摘要: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
单一的终结性评价难以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综合水平。
形成性评价既对教师教学方法进行评估,也能评价学生各方面素质,是未来教学的趋势。
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但目前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根据校情探索适合本学科的科学、公平、公正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
关键词: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临床医学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9)11-0037-03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对课程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课程考核内容、方式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客观性[1]。
1 传统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传统医学课程考核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通过期中、期末闭卷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优点在于简便易行。
考核主要针对课本内容,通过笔试方式进行,片面注重记忆性知识,因此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系统性理解,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学生平时学习兴趣低,重理论轻实践,不能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评价中仅以期中考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代表性差,缺乏实效性。
部分教师为提高学生课程考核通过率,对期末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可任意提高平时成绩,确保其顺利通过课程考核。
教师疏于平时考核,使其流于形式,或平时考核内容简单,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影响了整体学风[1]。
单一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较难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综合学习水平,不利于教师动态观察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形成性评价方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方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西医结合是一种融合中医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的疗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往往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而临床课程的教学是培养中西医结合医生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学习,提高学生对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传统的医学教育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对临床实践的实际运用能力。
如何有效评价学生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中的学习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形成性评价方法正是一种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和水平,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
本研究旨在探讨形成性评价方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为促进中西医结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形成性评价方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这些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影响,为提高中西医结合课程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旨在发现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中各种形成性评价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提供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促进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医学素质,满足医学教育的需求。
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可以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形成性评价方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医学领域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形成性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学生评教模式改革与探索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学生评教模式改革与探索作者:刘永平姚轲韩建平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21年第08期摘要:作为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学生评教模式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水平。
我国高校现行的学生评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难以真实反映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等问题。
本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探索在学生评教模式中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的可行性,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以期为高校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和破解学生评教困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评教;形成性评价;评教体系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的评价,有助于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也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但在实践过程中,当前各高校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的方式,“一评定终身”,而终结性评价忽视了教师的授课过程,其结果既没有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导致评教主体和客体对评教过程都存在一定的偏见,从而造成现有的学生评教存在目的错位、信息失真、方法片面、结果主观、信息反馈滞后等问题,一直为广大师生所诟病。
因此,引进新的评价理念来补充完善现有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已刻不容缓。
一、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专家斯里克文在《评价方法论》(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中首次提出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活动计划、方案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
目前,形成性评价因其能及时反馈信息、随時改进策略等优点而被教育者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近年,对形成性评价运用于某个单一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较多,如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体育教学、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英语课堂教学、高中英语写作等,相关学者也对形成性评价在学生评教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形成性评价与教学改进
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 段,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具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的评价技能和知识 ,因此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01
形成性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弥补传统终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
80%
目的不同
形成性评价旨在改进教学过程, 提高学习效果;而终结性评价则 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性评估 。
100%
时间点不同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贯穿始终;而终结性评价通常在 教学结束后进行。
80%
反馈方式不同
形成性评价强调及时反馈,帮助 学生和教师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而终结性评价则主要提供总结 性反馈,供学生和教师参考。
适应学生需求
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风 格和学习进度,从而能够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 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关 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及 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学习问题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 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评价与教学改进的关系
01 02
反馈循环
形成性评价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时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教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形成一个反馈循环,不断促进教学改进。
个性化教学
通过分析形成性评价数据,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需求,针对 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水平。
04
教学改进的策略与方法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观察和记录,以及及时的反馈和调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它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关注和支持,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形成性评价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和分析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的现状,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我们对北京市某中学进行了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意识情况、形成性评价工具使用情况、形成性评价对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共向200名教师和800名学生发放了问卷,得到了有效问卷180份和760份。
通过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的调查结果。
1.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和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是有帮助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只有65%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真正将形成性评价融入到教学中,还有3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形成性评价方面做的不够充分。
大部分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工具和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够丰富,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形成性评价工具主要包括课堂观察记录、学习日志、小组讨论、问答互动、作业检查等。
调查结果显示,80%的教师会使用课堂观察记录和学习日志,但是对于其他形成性评价工具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问答互动方面的运用比较欠缺。
这也表明了教师在形成性评价工具的使用上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3.形成性评价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70%的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够帮助他们更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有80%的学生表示形成性评价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更有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王红梅曾小华张爱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5期【摘要】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和师生互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在医学化学教学中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医学化学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55-01“形成性评价”这个概念是由斯克里文(Scriven)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贯穿于学生学习全过程,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向反馈为形式的评价。
它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1]。
终结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计划、方案或活动结束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评价,并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2]。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医学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护理学、妇幼卫生保健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医学化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不好理解,如果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不断下降。
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医学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革效果良好。
一、医学化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医学化学的教学活动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医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将平时理论课评价、平时实验课评价及期末理论闭卷考试评价结合起来,评价学生医学化学学习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摘要】本文主要调查和分析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的现状。
在引言中,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阐述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现状,还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未来发展建议,并做出了结语。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未来形成性评价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教学运用、现状、调查、分析、发展历程、问题、建议、未来、教育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引言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过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形成性评价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中国,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形成性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 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 对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动向, 还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中的现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外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在不同教育体系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揭示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形成性评价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基于TCE教学模式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
Ev l t0 fTCE e c i o e s i e lh sa itc l bo a o y c ur e a ua i n O t a h ng m d l n h a t t ts is a r t r o s s
JA Xa -e F i - oWU X esnZ U N ig H N H iY O R n — n ,HO h nxa I inj ,U La g , u — ,H A G Y n , A u, A ogy g Z U C u ・i i nu e i n
12 12
JB n b d C l, tb r 0 1 V 13 No 1 e g u Me olOco e 1 , o . 6, . 0 2
[ 文章编号 ]10 .20 2 1 )01 2 -3 0 02 0 (0 1 1—120
・医学 教 育 -
基 于 T E教 学 模 式 的卫 生 统 计 学 实 验 课 教 学 效 果 评 价 C
( auyo rvni dc eB n b d a C lg ,eg uA h i 3 0 0 C ia F cl PeeteMein ,eg uMei l o eeB n b nu 3 3 ,hn ) t f v i c l 2
[ src]Obet e T vla h f c o etahn e r a idot nm dcls tt slbrt ycussi rvni Abtat jci :oea t teef t fh eci rf m cre u i ei t ii aoa r o r peet e v ue e t g o r a a sc o e n v
i l xm nt nsoe fh xei t ru a bi s ihr hnta o ecnr u s P<0 0 ) tesre eu s f a ea iai cr o teepr n me l o y t t og r . 1 ;h uvyrsh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首先,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较为普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其中,学生自评和互评被广泛应用。
教师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其次,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师普遍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
同时,形成性评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差异。
有些教师对形成性评价只停留在答案的正确与否,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有些教师只依赖于定性描述,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其次,形成性评价涉及到学生的主观意识和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我评价和互评的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担心自己的评价会被他人知晓,导致不愿意积极参与。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进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提升自身的评价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使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同时,教师也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能力。
最后,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大对形成性评价的推广和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保障。
总之,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呈现出较为普遍的趋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灵活运用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形成性评价不仅仅是一种评价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
形成性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为促进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分析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探讨导致形成性评价未得到充分运用的原因。
通过对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梳理和解析,以及对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探讨,旨在为今后促进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一直备受关注,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学生也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反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形成性评价还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
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一直备受关注,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对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象为一所中学的学生和教师。
问卷内容包括对形成性评价的了解程度、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对形成性评价的看法和建议等方面。
问卷设计旨在全面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对形成性评价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形成性评价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它对学习的重要性。
但仍有少部分人对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存在一定的模糊和理解上的偏差,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解释。
2.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们普遍意识到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多数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形成性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但仍有部分教师存在形式主义,只在教学结束时进行一次性的总结和评价,缺乏及时、有效的形成性评价。
而学生在接受形成性评价时,也普遍认为它对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评价不够及时、客观,希望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更多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普遍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对学习有益处。
但也有一些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教师需要提高形成性评价的质量和效果,而学生则希望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形成性评价,不拘泥于传统的评价方式。
三、分析与对策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教师需要提高形成性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教师应该注重客观性和及时性,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实现最大的促进学习的效果。
卫生统计学“形成性评价”改革探索
中图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2 7 6 9 ( 2 0 1 5 ) 0 2 — 0 3 1 2 —p : / / x b y  ̄c b p t . ∞ n e t ) 2 0 1 5 年4 月 第2 3 卷 第2 期 N ( [ w E s r  ̄ 虹 Ⅱ A p r . 2 0 1 5 V o L 2 3 N o . 2
卫 生 统 计学 “ 形成性评价" 改 革 探 索
我校 为进一 步 深化“ 以 岗位胜任 力 培养为 核心 ” 的人 才 培养 模式 改革 , 实现 从 注 重 知识 传 授 向重视 学 生 能 力 和素 质培 养 的转变 , 推 进 以“ 形 成性 评 价 ” 为核 心 的课
持续观察、 记录 、 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其 目的是
激 励学 生学 习 , 帮助学 生有 效调 控 自己 的学 习过 程 , 使 学 生获 得成 就感 , 增 强 自信 心 , 并 培养 合作 精神 。形 成 性评 价使学 生从 评价 的对 象转 变成 为评 价 的主体 和积
旨在 与 同行进 行探 讨 。
1 卫 生统计 学“ 形成 性 评价 ” 考核 模式 理论 基础
形成 性评 价 是 指 对 学 生 在 日常 学 习 过 程 中 的表 现、 所取 得 的成绩 以及 所 反 映 出的 情感 、 态度 、 策 略 等 方 面 的发展做 出的评 价 , 是 基 于 对学 生 学 习全 过 程 的
田 冶, 吴 玲 , 赵婵娟 , 王小丹 , 李 巧 , 莫景 富
基于TCE教学模式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
基于TCE教学模式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贾贤杰;付连国;吴学森;庄颖;韩慧;姚荣英;周纯先【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carried out in medical statistics laboratory courses in preventive medical undergraduates. Method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wo classes including 99 students enrolled in Bengbu Medical College majored in preventive medicine. One class serv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ther as the control group. TCE was adopted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and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final examination and the questionnaires. Results:The final examination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s ( P < 0. 01) ; 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communication, self-teaching, expression, information-acquisition and problem-solving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1) . Conclusions: TCE teaching models may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medical statistics laboratory courses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of settling problems in practice.%目的:评价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卫生统计学实验课程中开展统计学基础理论+案例分析+错误辨析(TCE)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效果.方法:将蚌埠医学院2007级预防医学专业4个班99人分为教改组(49人)和传统组(50人),传统组实施常规教学模式,教改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实施TCE教学模式,采用试卷考核与问卷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教改组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传统组(P<0.01);2组之间的体会和反馈在交流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对自己所在的实验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以TCE教改组的肯定回答比例为高.结论:TCE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6)010【总页数】3页(P1122-1124)【关键词】教育,医学;卫生统计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TCE教学模式【作者】贾贤杰;付连国;吴学森;庄颖;韩慧;姚荣英;周纯先【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2《卫生统计学》是一门处理医学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1],内容包括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数据。
基于网络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大班化教学中的应用——以智慧树平台为例
基于网络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大班化教学中的应用
——以智慧树平台为例
陈书;朱旭;魏歆然;邓思思;魏高文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22(20)18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基于网络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大班化教学中的评价方法及效果。
方法在2020年秋季学期所有教学班中依托智慧树平台进行形成性评价,分析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和学生的满意度。
结果改革后形成性评价考核方法的难度和区分度都有所增加,分别为0.77和0.58,说明考核办法更合理。
84.7%(105/124)的学生对改革后的整体考核方案是满意的。
结论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卫生统计学的形成性评价能够有效地缓解现阶段大班化教学中对学生考核不足的矛盾,促使“教”与“学”协同发展。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陈书;朱旭;魏歆然;邓思思;魏高文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基于“手机课堂”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大班化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形成性评价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3.基于移动网络平台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应用的初探
4.基于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5.形成性评价在大班教学中的应用——以电路原理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和反馈,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指导教学和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跟踪和指导,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针对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运用的现状,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调查对象为我所在学校的教师,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了90份有效问卷。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一、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了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对形成性评价具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少部分教师对其概念和运用方式存在一定的误解。
需要加强对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意识。
二、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情况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如个别辅导、小组讨论、学习笔记和作业批改等。
但还有一些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方式,较少运用形成性评价,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障碍和问题调查显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
首先是时间问题,教师普遍反映课堂时间不够,无法充分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其次是缺乏评价工具和评价标准,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培训,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些教师还存在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单一性,缺乏多样性和差异性。
针对上述问题和障碍,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对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意识。
2.优化课堂管理,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评价。
3.提供更多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标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4.鼓励教师创新,多样化评价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5.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成性评价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在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初探
形成性评价在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初探贾改珍;秦国民;王国祥;王萍玉;林林【期刊名称】《西北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Objective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eaching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for undergraduate .Methods 371 students were selected by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rom six classes with major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grade 2010 ,and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in teach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the software SPSS13 .0 . Results The clinical me dical students’ awarenes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medical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urse ,medical students’ behavior of Consultingliteratures ,understanding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had certainly changed ,the difference was s 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5) .357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accounting for 96 .23% ,thought that us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had a helper in learn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More than 97 .3%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thought learn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 could improve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Conclu‐sion Formative assessment can be a very good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abil ity and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teaching quality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more suitable for teaching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for undergraduate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形成性考评在《卫生统计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形成性考评在《卫生统计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探索在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考评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形成性考评指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持续性评估,主要包括作业、小测验、小组讨论等形式。
与之相反的是终结性考评,即对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的单次评估。
《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卫生统计学理论和应用等多个方面。
在该课程中应用形成性考评,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的课程理解和知识掌握。
本文将探讨形成性考评在《卫生统计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一、作业评估作业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统计学》中也不例外。
作业要求学生在课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解,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概念、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可以通过作业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等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作业评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弱点和需要加强的方面。
二、小测验评估小测验是形成性评估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
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可以设置多次小测验,覆盖课程不同的知识点和难度级别。
小测验可以采用笔试、口试、上机测试等不同形式,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
通过小测验评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加强复习。
三、小组讨论评估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与卫生统计学相关的问题。
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同时,小组讨论也是一种形成性评估的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和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团队合作和交流方面的优缺点,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形成性考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卫生统计学》等医学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50%。通过设置阶 段 测 试、案 例 讨 论、科 研 设 计、统 计 软 件 操 作 技 能 及 软 件 操 作 测 试 等 教 学 环 节 ,着 重 于 对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的评价、反馈和促进,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分析和解决 问 题能力与实践技能的促 进 和 评 价,除 教 师 评 价 外,学 生 也 以 自 评和互评方式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对照组沿用原有的教学 模式,无过程性评价 方 式,仅 由 教 师 对 作 业、考 勤、软 件 操 作 考 试等进行打分。 1.3 研究工具及调查内 容 使 用 自 编 一 般 调 查 问 卷 和 Biggs 等编制的学习过 程 问 卷 改 进 版 R-SPQ-2F 量 表 在 期 末 进 行 调 查 。 [8-9] 一 般 调 查 问 卷 内 容 包 括 学 生 个 人 基 本 情 况 、高 中 数 学 成 绩 、对 本 课 程 的 学 习 态 度 和 认 知 及 对 本 课 程 评 价 考 核 的 态 度 和认知等。R-SPQ-2F 量 表 由 20 个 问 题 组 成,用 以 测 量 深 层 学习取向及浅层学习取向。采用 李 克 特 五 级 评 分 法,1 表 示 非 常不符 合,2 表 示 大 部 分 不 符 合,3 表 示 无 意 见,4 表 示 大 部 分 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分别从 深 层 学 习 动 机、深 层 学 习 策 略、 浅层学习动机和浅层学习策略4个维度来考察学生对深层学 习方法和浅层学习方法的使用。共发放调查问卷155份,回 收 有 效 问 卷 139 份 ,有 效 回 收 率 为 89.68% 。 1.4 统计学 处 理 采 用 SPSS19.0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分 析 ,计 量 资料采用 x±s表 示,比 较 采 用t检 验,相 关 性 分 析 采 用 Pear- son相关分析及多重 线 性 回 归 模 型。 检 验 水 准 α=0.05,以 P <0.05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考 核 成 绩 比 较 教 学 任 务 完 成 后,由 教 务部统一从题库抽题组卷,对4个专业用相同试卷进行统计 软 件操作考试及期末 笔 试 考 核,统 计 软 件 操 作 考 试 满 分 100 分, 期末 笔 试 考 核 中 理 论 知 识 部 分 满 分 80 分,案 例 分 析 部 分 满 分 20分。试卷由相同教师进行流 水 作 业 评 阅。对 观 察 组 及 对 照 组 进 行 统 计 软 件 操 作 考 试 成 绩 、期 末 笔 试 考 核 理 论 知 识 笔 试 成 绩及案例分析笔试成绩分别进行比较。 经t检 验 比 较,两 组 统 计软件操作 成 绩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t=3.270,P=0.001),观 察组平均成绩 为 (78.09±13.73)分,高 于 对 照 组 的 (69.17± 19.50)分;其他 两 项 成 绩 的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见 表 1。
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促进深层式学习行为。课题组尝试在 卫 生统计学课程中对试验组引入形成性评价改革模式,现将教 学 改革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 2014 年 9 月 至 2015 年 1 月 本 校 2012 级本科教学平台相 同 (皆 为 90 学 时)、性 别 构 成、文 理 科 构 成、 高中数学成绩及家庭所在地构成分布相近的4个专业进行了 随机对照试验,随 机 抽 取 其 中 的 两 个 专 业 (公 管 卫 生、医 疗 保 险)作为观察组,另外两个专业(医药市场营销、公管健康)作 为 对照组。观察组70人,其中男 生 17 人,女 生 53 人;文 科 生 36 人,理科生34人;海 南 省 籍 学 生 29 人,外 省 籍 学 生 41 人。 对 照组69人,其中男生 24 人,女 生 45 人;文 科 生 34 人,理 科 生 35 人 ;海 南 省 籍 学 生 21 人 ,外 省 籍 学 生 48 人 。 1.2 学习方法 观察组改革后的卫生统计学考核体系分为 过 程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两个 方 面。 终结性考核成 绩 所 占 比 例 缩 小 至 50%,过 程 性 考 核 成 绩 则 增
生的教学计划,适当补课,引导文科生发奋学习,将学习上的 压
com/2007/2007-05/17/content_10121394.htm.
力 内 化 为 学 习 的 动 力 ,使 文 科 生 能 在 专 业 课 程 学 习 时 获 得 与 理 科 生 一 样 的 成 绩 ,从 而 达 到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的 培 养 目 标 [5]。
开针对临床医学类专业的文科背景生源的限制。
3.5 教育部等六部门发 布 的 《关 于 医 教 协 同 深 化 临 床 医 学 人
(收 稿 日 期 :2015-12-12 修 回 日 期 :2016-01-19)
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应严格规 范
· 医 学 教 育 ·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10.049
与化学课程密切相关的 基 础 医 学 学 科 成 绩 与 理 科 生 有 显 著 差 是否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异,总成绩也略低于理科生,但是从整体来看,文科生的执业 医 师资格考试的医学综合笔试成绩与理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参考文献
意义(P>0.05),甚 至 考 试 通 过 率 还 略 高 于 理 科 生 。 由 此 可 [1] 国务院.国务院 关 于 深 化 考 试 招 生 制 度 改 革 的 实 施 意 见
2.2 文、理科学生考核 成 绩 比 较 对 高 考 学 科 分 别 为 文 科 和 理科的学生进行观察组内、对照组内及全部观察对象的3项 成 绩比较,结果显示,文、理科及全部学生3项成绩的差异均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见 表 2。 2.3 3项考核成绩的关联性分析 对 全 部 学 生 的 统 计 软 件 操 作 考 试 成 绩 、期 末 笔 试 考 核 理 论 知 识 笔 试 成 绩 及 案 例 分 析 笔 试 成绩进 行 相 关 分 析,结 果 显 示 3 项 成 绩 彼 此 间 均 有 相 关 性 ,且 均 为 正 相 关 ,见 表 3。 2.4 卫生统计学学习过程调查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学 习 过程 问 卷 改 进 版 R-SPQ-2F 量 表 的 4 个 维 度 比 较,结 果 显 示, 两组学生在深层学习取向上的深层学习动机和深层学习策略 两 个 维 度 ,及 表 层 学 习 取 向 中 的 表 层 学 习 动 机 维 度 的 差 异 无 统 计学意义(P>0.05),而在表层 学 习 策 略 上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t=2.211,P=0.029),见 表 4。
* 基金项目:海南医学院教育 科 研 重 点 课 题 (HYZ201303)。 作 者 简 介:田 冶 (1978- ),副 教 授,硕 士,主 要 从 事 卫 生 统 计 学 研 究。 △ 通讯作者,E-mail:wuling0105@163.com。
1432
重 庆 医 学 2016 年 4 月 第 45 卷 第 10 期
在 制 订 临 床 医 学 类 专 业 的 招 生 计 划 时 完 全 可 以 扩 大 招 生 面 ,在
习 能 力 研 究 [J].中 国 高 等 医 学 教 育 ,2006(10):9-10.
招收具有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背景的学生的同时,还可以 招 [6] 中华人民共和 国 教 育 部.教 育 部 卫 生 计 生 委 等 六 部 门 印
形 成 性 评 价 是 指 对 学 生 日 常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表 现 、所 取 得 的 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评 价, 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 程 的 持 续 观 察、记 录、反 思 而 作 出 的 发 展性评价[1]。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 己 的 学 习 过 程,使 学 生 获 得 成 就 感,增 强 自 信 心,并 培 养 合 作 精 神。我国自1999年教育 部 正 式 实 施 开 放 教 育 模 式 以 来,形 成 性评价得到了各高等学历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教育机构的纷纷 效仿,且以计算机、英 语、远 程 教 育 课 程 等 研 究 居 多,近 年 来 逐 渐 在 体 育 类 、医 学 类 课 程 中 开 展 研 究[2-5],但 在 统 计 学 类 课 程 的 研究少见报道。
2014(11):49-4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医 学 院 校 仍 要 注 意 文 科 生 与 [3] 戴宇.重医的医学类专业今年首次招 收 文 科 生[EB/OL].
化学相关的医学课程的学习。医学院校应通过合理安排文科
(2007-05-17)[2015-11-02].http://www.cq.xinhuanet.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田 冶 ,赵 婵 娟 ,王 小 丹 ,李 巧 ,莫 景 富 ,吴 玲 △ (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海口 571199))
[中 图 分 类 号 ] G64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1671-8348(2016)10-1431-03
表 1 实 验 组 与 对 照 组 考 核 成 绩 比 较 (x±s,分 )
考核分类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统计软件操作 78.09±13.72 69.17±19.50 3.270 0.001
案例分析笔试 12.63±4.43 11.64±4.03 1.436 0.153
理论知识笔试 46.44±11.47 44.90±11.17 0.834 0.406
见,文科生完全能够学 好 基 础 医 学 和 临 床 医 学 课 程 ,也 能 够 顺
[J].云 南 教 育 :视 界 时 政 版 ,2014(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