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第1章 第1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第1章 第1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be6ca26a783e0912a2162a56.png)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数学·新课标(文科)山东专用
对点训练
(1)(2014· 深圳模拟)已知集合 A={1,2,3,4,5},B= )
{(x,y)|x∈A,y∈A,x-y∈A},则 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3 B.6 C.8 D.10
(2)已知集合 A={x|ax2-3x+2=0},若 A=∅,则实数 a 的取 值范围为________.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数学·新课标(文科)山东专用
【解析】 (1)因为 A={1,2,3,4,5},所以集合 A 中的元素都为 正数,若 x-y∈A,则必有 x-y>0,即 x>y. 当 y=1 时,x 可取 2,3,4,5,共有 4 个数; 当 y=2 时,x 可取 3,4,5,共有 3 个数; 当 y=3 时,x 可取 4,5,共有 2 个数; 当 y=4 时,x 只能取 5,共有 1 个数; 当 y=5 时,x 不能取任何值. 综上,满足条件的实数对(x,y)的个数为 4+3+2+1=10,即 集合 B 中的元素共有 10 个,故选 D.
2 所以 a 的取值集合是-1,0,3 . 2 【答案】 (1)D (2)-1,0,3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数学·新课标(文科)山东专用
抓 住 3 个 基 础 知 识 点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挖 掘 1 大 技 法
掌 握 3 个 核 心 考 向
课 堂 限 时 检 测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数学·新课标(文科)山东专用
[考情展望]
1.给定集合,直接考查集合的交、并、补集的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讲义(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讲义(集合的关系与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319dc56a31126edb6f1a10e8.png)
知识点3、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知识梳理1、子集的概念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图示(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A),此时,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3、真子集的概念(1)A⊂B且B⊂C,则A⊂C;(2)A⊆B且A≠B,则A⊂B常考题型题型一、集合间关系的判断例1、(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①{0}∈{0,1,2};②{0,1,2}⊆{2,1,0};③∅⊆{0,1,2};④∅={0};⑤{0,1}={(0,1)};⑥0={0}A.1B.2 C.3 D.4①A={-1,1},B={(-1,-1),(-1,1),(1,-1),(1,1)};②A={x|x是等边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③M={x|x=2n-1,n∈N*},N={x|x=2n+1,n∈N*}.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1)用定义判断.首先,判断一个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另一集合B,若是,则A⊆B,否则A不是B的子集;其次,判断另一个集合B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第一个集合A,若是,则B⊆A,否则B不是A的子集;若既有A⊆B,又有B⊆A,则A=B.(2)数形结合判断.对于不等式表示的数集,可在数轴上标出集合的元素,直观地进行判断,但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变式训练能正确表示集合M={x∈R|0≤x≤2}和集合N={x∈R|x2-x=0}关系的Venn图是()A. B. C. D.题型二、有限集合子集的确定例2、(1)集合M={1,2,3}的真子集个数是()A.6 B.7 C.8 D.9(2)满足{1,2}⊂≠M⊆{1,2,3,4,5}的集合M有________个.公式法求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1)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2)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1)个真子集.(3)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1)个非空子集.(4)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2n-2)个非空真子集.(5)若集合A有n(n≥1)个元素,集合C有m(m≥1)个元素,且A⊆B⊆C,则符合条件的集合B有2m-n个.变式训练非空集合S⊆{1,2,3,4,5}且满足“若a∈S,则6-a∈S”,则这样的集合S共有________个.题型三、集合间关系的应用例3、已知集合A={x|x<-1或x>4},B={x|2a≤x≤a+3},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1<ax<2},B={x|-1<x<1},求满足A⊆B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1、给出下列四个判断:①∅={0};②空集没有子集;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④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2、已知A={x|x是菱形},B={x|x是正方形},C={x|x是平行四边形},那么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 B.B⊆A⊆C C.A⊂≠B⊆C D.A=B⊆C3、已知集合A={-1,3,m},B={3,4},若B⊆A,则实数m=________.4、集合A={x|0≤x<3且x∈N}的真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_.5、已知集合A={x|1≤x≤2},B={x|1≤x≤a}.(1)若A是B的真子集,求a的取值范围;(2)若B是A的子集,求a的取值范围;(3)若A=B,求a的取值范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A,B,若A不是B的子集,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对任意的a∈A,都有a∉B B.对任意的b∈B,都有b∉A2.如果{}|1A x x =>-,那么A .0A ⊆B .{}0A ∈C .A ∅∈D .{}0A ⊆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1){0}∈{0,1,2};(2){0,1,2}⊆{2,1,0};(3)∅⊆{0,1,2}. A .0 B .1 C .2 D .3 4.若集合{}|0A x x =≥,且B A ⊆,则集合B 可能是A .{}1,2B .{}|1x x ≤C .{}1,0,1-D .R 5.若2{|,}x x a a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 6.已知全集U =R ,则正确表示集合{}1,0,1M =-和{}2|0N x x x =+=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A B C D7.设集合{1,2}M =,2{}N a =,那么 A .若1a =,则N M ⊆B .若N M ⊆,则1a =C .若1a =,则N M ⊆,反之也成立D .1a =和N M ⊆成立没有关系8.已知集合{}4,5,6P =,,定义{},,P Q x x p q p P q Q ⊕==-∈∈,则集合P Q ⊕的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A .32B .31C .30D .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9.设P ={x |x <4},Q ={x |-2<x <2},则P Q .10.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集合C 的个数为_____.三、解答题11.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0,)+∞[0,)+∞(,0]-∞(,0)-∞{}1,2,3Q =2{|320,}A x x x x =-+=∈R {|05,}B x x x =<<∈N A C B ⊆⊆12.已知集合{}{}2,4,6,8,9,1,2,3,5,8A B ==,又知非空集合C 是这样一个集合:其各元素都加2后,就变为A 的一个子集;若各元素都减去2后,则变为B 的一个子集,求集合C .13.已知集合A ={x|2a −1<x <3a +1},集合B ={x|−1<x <4}.(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a ,使A =B ?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知识点4、集合的并集、交集知识梳理1、并集的概念、并集的性质(1)A ∪B =B ∪A ,即两个集合的并集满足交换律.(2)A ∪A =A ,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A ∪∅=∅∪A =A ,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4)A ⊆(A ∪B),B ⊆ (A ∪B),即任何集合都是该集合与另一个集合并集的子集.(5)若A ⊆B ,则A ∪B =B ,反之也成立,即任何集合同它的子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交集的概念4、交集的性质(1)A∩B=B∩A,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满足交换律.(2)A∩A=A,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交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3)A∩∅=∅∩A=∅,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交集等于空集.(4)A∩B⊆A,A∩B⊆B,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是其中任一集合的子集.(5)若A⊆B,则A∩B=A,反之也成立,即若A是B的子集,则A,B的公共部分是A.常考题型题型一、并集的运算例1、(1)设集合M={4,5,6,8},集合N={3,5,7,8},那么M∪N等于()A.{3,4,5,6,7,8}B.{5,8} C.{3,5,7,8} D.{4,5,6,8} (2)若集合A={x|x>-1},B={x|-2<x<2},则A∪B等于()A.{x|x>-2} B.{x|x>-1} C.{x|-2<x<-1} D.{x|-1<x<2}变式训练若集合A={1,4,x},B={1,x2},A∪B={1,4,x},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有()A.1个B.2个C.3个D.4个题型二、交集的运算例2、(1)若A={0,1,2,3},B={x|x=3a,a∈A},则A∩B等于()A.{1,2} B.{0,1} C.{0,3} D.{3}(2)设集合A={x|-1≤x≤2},B={x|0≤x≤4},则A∩B等于()A.{x|0≤x≤2} B.{x|1≤x≤2} C.{x|0≤x≤4} D.{x|1≤x≤4}求交集运算应关注两点(1)求交集就是求两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形成的集合.(2)利用集合的并、交求参数的值时,要检验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变式训练已知M={1,2,a2-3a-1},N={-1,a,3},M∩N={3},求实数a的值.题型三、交集、并集的性质及应用例3、已知集合A={x|-3<x≤4},集合B={x|k+1≤x≤2k-1},且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3<x≤4},集合B={x|k+1≤x≤2k-1},且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1、设集合M={m∈Z|-3<m<2},N={n∈Z|-1≤n≤3},则M∩N=()A.{0,1}B.{-1,0,1}C.{0,1,2} D.{-1,0,1,2}2、已知S={(x,y)|y=1,x∈R},T={(x,y)|x=1,y∈R},则S∩T=()A.空集B.{1}C.(1,1) D.{(1,1)}3、若集合A={x|-1<x<5},B={x|x≤-1,或x≥4},则A∪B=________,A∩B=________.4、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设集合A={2,-1,x2-x+1},B={2y,-4,x+4},C={-1,7},且A∩B=C,求实数x,y的值及A∪B.知识点5、补集及综合应用知识梳理1、全集的定义及表示(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2)符号表示:全集通常记作U.2、补集的概念及性质的补集,记作U=∅,U∅U U(U(U U常考题型题型一、补集的运算例1、(1)设全集U=R,集合A={x|2<x≤5},则U A=________.(2)设U={x|-5≤x<-2,或2<x≤5,x∈Z},A={x|x2-2x-15=0},B={-3,3,4},则U A=________,U B=________.变式训练设全集U={1,3,5,7,9},A={1,|a-5|,9),U A={5,7},则a的值为________.题型二、集合的交、并、补的综合运算例2、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B={x|-3≤x≤2},求A∩B,(U A)∪B,A∩(U B),U(A∪B).变式训练已知全集U={x|x<10,x∈N*},A={2,4,5,8},B={1,3,5,8},求U(A∪B),U(A∩B),(U A)∩(U B),(U A)∪(U B).题型三、补集的综合应用例3、设全集U=R,M={x|3a<x<2a+5},P={x|-2≤x≤1},若M⊂≠U P,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x<a},B={x<-1,或x>0},若A∩(R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2、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2≤x ≤3},B ={x |x <-1,或x >4},那么集合A ∩(U B )等于( )A .{x |-2≤x <4}B .{x |x ≤3,或x ≥4}C .{x |-2≤x <-1}D .{x |-1≤x ≤3}3、已知集合A ={3,4,m },集合B ={3,4},若A B ={5},则实数m =________. 4、已知全集U =R ,M ={x |-1<x <1},U N ={x |0<x <2},那么集合M ∪N =________.5、设U =R ,已知集合A ={x|-5<x<5},B ={x|0≤x<7},求(1)A∩B ;(2)A ∪B ;(3)A ∪(U B);(4)B∩(U A);(5)(U A )∩(U B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1,2,3,4,5,6}U =,{1,3,4}A =,则UA =A .{5,6}B .{1,2,3,4}C .{2,5,6}D .{2,3,4,5,6} 2、已知集合{}|1A x x =>,{|1}B x x =≤,则 A .AB ≠∅ B .A B =RC .B A ⊆D .A B ⊆3、若集合{}{}1,2,3,4,2A B x x ==∈≤N ,则AB 中的元素个数是A .4B .6C .2D .34、已知全集U ={1,2,3,4,5,6},集合P ={1,3,5},Q ={1,2,4},则U P Q ()= A .{1}B .{3,5}C .{1,2,4,6}D .{1,2,3,4,5}5、设集合{},A a b =,集合{}1,5B a =+,若{}2A B =,则A B =A .{}1,2B .{}1,5C .{}2,5D .{}1,2,5 6、若集合AB BC =,则集合A,B,C 的关系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aa2e29fbb9f3f90f76c61b59.png)
B.{1,2,4}
C.{1,2,4,6} D.{x∈R|-1≤x≤5}
∵A={1,2,6},B={2,4},∴A∪B={1,2,4,6}. ∵C={x∈R|-1≤x≤5}, ∴(A∪B)∩C={1,2,4}.故选B.
B解析-21-关闭 关闭答案第一章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知识体系
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
≥ <
2������, -1
或
������ + 3 2������ >
≥ 4,
2������,解得
a<-4
或
2<a≤3.
综上可得,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4)∪(2,+∞).
(-∞,-4)∪(2,+∞)
图(1) 图(2)
关闭
解析 答案
第一章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知识体系
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
-19-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解题心得1.判定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化简集合, 从表达式中寻找集合的关系;方法二:用列举法(或图示法等)表示各 个集合,从元素(或图形)中寻找关系.
2.解决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常用技巧:(1)若给定的集合是不等式 的解集,则用数轴求解;(2)若给定的集合是点集,则用数形结合法求 解;(3)若给定的集合是抽象集合,则常用Venn图求解.
()
A.A=B
B.A∩B=⌀
C.A⊆B
D.B⊆A
思考判定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有哪些方法?解决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的常用技巧有哪些? 关闭
∵A={x|y=ln(x+3)},∴A={x|x>-3}.
又B={x|x≥2},∴B⊆A.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理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398df2bb68a98270fefabb.png)
第十七页,共35页。
考点(kǎo 集合(jíhé)的基本关系及空集的妙用 diǎn)三
【例3】 设集合A={x|x2-3x-10≤0},B={x|m+1≤x≤2m -1},若B⊆A,求实数(shìshù)m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考查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关键搞清A,B两 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若B⊆A,说明B是A的子集,即集合B中元素 都在集合A中,注意B是∅的情况;同样若A⊆B,说明A是B的子集, 此时注意B是不是∅;若A=B,说明两集合元素完全相同.
A.A=B B.B=C C.C=E D.B=E
思路点拨:要注意分辨各集合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如果性质 相同,但代表元素不同,则它们所表示的集合也是不一样的.因此 对于集合问题(wèntí),要首先确定它属于哪类集合(数集、点集或某 类图形).
第十五页,共35页。
解析:集合 A 是用列举法表示,它只含有一个元 素,即函数 y=x2+2,集合 B,C,E 中的元素都是数, 即这三个集合都是数集,集合 B 表示的是函数 y=x2 +2 的值域2,+∞,集合 C 表示的是函数 y=x2+2 的 定 义 域 R, 集 合 E 是不 等 式 x - 2≥0 的 解集 2,+∞,集合 D 的元素则是平面上的点,此集合是 函数 y=x2+2 的图象上所有点所组成的集合.故只有 B=E.故选 D.
第七页,共35页。
2.并集. (1)定义: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 为(chēnɡ w集éi)合__(_j_íh_é_)_A_与__集__合__(_j_íh的é)并B集,记作___A__∪__B_____(读作 “A并B”).即 A∪B={ x|x∈A,或x∈B}. (2)性质: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1单元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理 新人教A版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1单元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理 新人教A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d7dd9d1ed9ad51f11df2d8.png)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 无序性 .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 描述法 、图示法.
提示:(1)注意集合表示的列举法与描述法在形式上的区别,列举法一般适合 于有限集,而描述法一般适合于无限集.
(2)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集合{x|x2-2x+1=0}可写为{1},但不可写为 {1,1}.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分别用符号∈ 和 ∉ 表示.
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
二、集合的运算 1.两个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分别与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对应,但不能等同
和混淆.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集合的运算中也是常见的,对于一般的集合运算时可用
文氏图直观显示,例如若A⊆S,B⊆S,则全集S最多被四个集合A∩B,A∩(∁SB), B∩(∁SA)和∁U(A∪B)所划分;对于可以用区间表示的数集可以利用数轴进行集合 的运算.
【例2】 (2010·衡水中学调研)已知集合A={x|x2+ x+1=0},B={y|y=x2+a,
x∈R},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C.
D.(-∞,-2]
解析:由x2+ x+1=0得(2x+1)(x+2)=0,则x=- ,或x=-2,
既A= ≤- .
. 又B={y|y=x2+a,x∈R}=[a,+∞).由A∩B≠∅,知a
1.已知全集U=R,则正确表示集合M={-1,0,1}和N={x|x2+x=0}关系的韦恩 (Venn)图是( )
解析:N={x|x2+x=0}={-1,0},则N M,故选B. 答案:B
2. 已知集合A={-1,2},B={x|mx+1=0},若A∩B=B,则所有实数m的值组 成的集合是( ) A.{-1,2} B.{1,- } C.{1,0,- } D.{-1,0, } 解析:∵A∩B=B,即B⊆A,若m=0,B=∅⊆A; 若m≠0,B={x|x=- };由B⊆A得:- =-1或- =2, ∴m=1或m=- .综上选C. 答案:C
人教A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文科数学精品课件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人教A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文科数学精品课件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117071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b.png)
A∪B={x|x∈A,或 x
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B}
由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
∁UA={x|x∈U,且
x∉A}
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Venn 图
微点拨1.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A是全集U的子集”,集合A其实是给定的
条件.从全集U中取出集合A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A.
2.集合运算的基本性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
自然语言
集合 A 中 任意一个元素 都是集合 B
子集
中的元素
若 x∈A,则 x∈B
符号
表示
A⊆B
(或B⊇A)
真子
如果集合 A⊆B,但存在元素x∈B,且
A⫋B
集
x∉A,就称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
(或B⫌A)
Venn 图
或
关系
符号
自然语言
如果集合 A 是集合 B 的 子集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
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
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衍生考点
核心素养
1.集合的含
义与表示
2.集合间的
1.直观想象
基本关系
2.逻辑推理
3.集合的基
3.数学运算
本运算
4.集合的新
定义问题
(3)A={x|x2+6x+8≤0}={x|-4≤x≤-2},B={x|x<a},因为A⊆B,所以实数a的取值
范围是(-2,+∞).
规律方法 集合间基本关系的两种判定方法和一个关键
高等数学第一章D1_1集合
![高等数学第一章D1_1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2d85de0a7cd184254b353593.png)
a xb
无限区间
点a 的 邻域
a a a
(
)
去心 邻域 其中, a 称为邻域中心, 称为邻域半径. 左 邻域: 右 邻域:
内容小结
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 区间与邻域
分配律
A ( B C ) ( A B) ( A C ), A ( B C ) ( A B) ( A C );
对偶律 ( A B)c Ac B c , ( A B)c Ac Bc .
三、区间与邻域
开区间 ( a , b ) x a x b 闭区间 [ a , b ] x 半开区间
M (2)描述法: x x 所具有的特征
例: 整数集合 Z x x N 或 x N
p p Z , q N , p 与 q 互质 有理数集 Q q
实数集合
R x x 为有理数或无理数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
定义2. 设有集合 A , B , 若 x A 必有 x B , 则称 A 是 B 的子集,或称 B 包含 A ,记作 A B .
若 例如 , 且 , 则称 A 与 B 相等,记作 A B运算满足如下运算律
交换律
A B B A, A B B A;
( A B) C A ( B C );
结合律 ( A B) C A ( B C ),
*表示 M 中排除0的集; M
.
M 表示 M 中排除0与负数的集.
2.表示法: (1)列举法: 按某种方式列出集合中的全体元素 .
例: 有限集合 A a1 , a2 , , an a i
第1章 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2021版高三数学(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共45张PPT
![第1章 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2021版高三数学(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0f0bb414791711cc7917ba.png)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数学 • 新高考
返回导航
[解析] (1)B={x|x∈A}={1,2,3}=A,故选 C.
(2)∵集合 A={x|x=sin n3π,n∈Z}={0, 23,- 23},且 B⊆A,∴集合 B 的个 数为 23=8,故选 C.
(3)解法一:(列举法),由题意知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数学 • 新高考
返回导航
(2)(多选题)(2020·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改编)已知集合 M={y|y=x-|x|,x∈R},N
={y|y=(12)x,x∈R},则下列不正确的是(ABD )
A.M=N
B.N⊆M
C.M=∁RN
D.(∁RN)∩M=∅
(3)已知集合 A={x|x2-3x-10≤0},B={x|mx+10>0},若 A⊆B,则 m 的取值范
返回导航
(3)若 a+2=1,则 a=-1,A={1,0,1},不合题意;若(a+1)2=1,则 a=0 或-
2,当 a=0 时,A={2,1,3},当 a=-2 时,A={0,1,1},不合题意;若 a2+3a+3=1,
则 a=-1 或-2,显然都不合题意;因此 a=0,所以 2 0200=1.
∵1∉A,∴a+2≠1,∴a≠-1;(a+1)2≠1,解得 a≠0,-2;a2+3a+3≠1 解
A.(-1,1)
B.(1,2)
C.(-1,+∞)
D.(1,+∞)
[解析] 由题意得A∪B={x|x>-1},即A∪B=(-1,+∞),故选C.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数学 • 新高考
返回导航
6. (2019·全国卷Ⅱ,5分)设集合A={x|x2-5x+6>0},B={x|x-1<0},则A∩B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精品课件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de1a6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c.png)
•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数学的必考内容,难度 不大,一般是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通过对近两年高考试题的统 计分析可以看出,对集合内容的考查一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 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
• (3){x|x2-ax-1=0}和{a|方程x2-ax-1=0有实根}的意义不 同.{x|x2-ax-1=0}表示由二次方程x2-ax-1=0的解构成的集 合,而集合{a|方程x2-ax-1=0有实根}表示方程x2-ax-1=0有 实数解时参数a的范围构成的集合.
【变式训练】 1.现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以表示为a,ba,1, 也可表示为{a2,a+b,0},则 a2 011+b2 011=________.
命题与量 词、 基本 逻辑 联结 词
1.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含义. 4.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充分条件、
必要
条件 1.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
与命
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题的 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①集合 S={a+b 3|a,b 为整数}为封闭集; ②若 S 为封闭集,则一定有 0∈S; ③封闭集一定是无限集; ④若 S 为封闭集,则满足 S⊆T⊆R 的任意集合 T 也是封闭集. 其中的真命题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序号 结论
理由
• 【全解全析】对于任意整数 a1,b1,a2,b2,有 a1+b1 3+a2+b2 3
B.{a|a≤2或a≥4}
高中数学高考第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中数学高考第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76d7c81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e.png)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0
(1)已知集合 A={x|x2-3x+2=0,x∈R},B={x|0<x<5,x∈N},则满足条件
A⊆C⊆B 的集合 C 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2)已知集合 A={x|-1<x<3},B={x|-m<x<m},若 B⊆A,则 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4
2.已知集合 A={x|x2-2x-3≤0,x∈N*},则集合 A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A.7
B.8
C.15
D.16
解析:选 A.法一:A={x|-1≤x≤3,x∈N*}={1,2,3},其真子集有:∅,{1},{2},
{3},{1,2},{1,3},{2,3}共 7 个.
下一页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8
2.设集合 A={x|-2≤x≤2},Z 为整数集,则集合 A∩Z 中元素的个数是 ( )
A.3
B.4
C.5
D.6
解析:选 C.A 中包含的整数元素有-2,-1,0,1,2,共 5 个,所以 A∩Z 中的元
素个数为 5.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2.已知集合 A={x|(x-1)(x-3)<0},B={x|2<x<4},则 A∩B=________,A∪B= ________,(∁RA)∪B=________. 解析:由已知得 A={x|1<x<3},B={x|2<x<4}, 所以 A∩B={x|2<x<3},A∪B={x|1<x<4},(∁RA)∪B={x|x≤1 或 x>2}. 答案:(2,3) (1,4) (-∞,1]∪(2,+∞)
离散数学 第1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离散数学 第1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63f72503e87101f69e3195b2.png)
B A ( x) ( x B x A)
例:设A={1,2,3,4,5,6,}, B={2,4,5,}及C={1,2,3,4,5} 定义3.1.2(外延性原理)设A,B为集合,如果B⊆A且A⊆B, 则称A与B相等,记作A=B。相等的符号化表示为
x 则 x A B或x A C , A且x B或x A且x C ,即 x A且x B C, 于是x A ( B C ) 所以 ( A B) ( A C ) A ( B C ) 因此 ( A B) ( A C ) A ( B C )
离散数学
第一章 集合的基本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1.1 1.2 1.3 1.4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中元素的计数 笛卡尔乘积
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不能精确定义的基本的数学概念,直观地讲,集合是 由某些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汇集在一起所组成的整体。对于给定 的集合和事物,应该可以断定这个特定的事物是否属于这个集合。 如果属于,就称它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集合有两种表示方法:枚举法和谓词表示法。前一种方法是 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罗列出来,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并把它们 用花括号括起来。例如 A {a, b, c} , {1, 2, 3, ...}, {春, 秋, },都是合法的表示。 C 夏, 冬 B 谓词表示法是用谓词来概括集合中元素的属性,例如 2 } F D {x | x是学生 , {x | x是整数 , {x | x R x 1 0} } E 一般的 A={x︱R(x)} R(x)表示x具有性质R,表示任何谓词 集合的元素是彼此不同的,如果同一个元素在集合中多次出现 应该认为是一个元素。集合的元素也是无序的,元素的排列顺序 对集合没有影响。
高数第一章1节
![高数第一章1节](https://img.taocdn.com/s3/m/0876a24e941ea76e59fa0440.png)
oa
x
ob
x
(a, ) { x | a x},(, b] { x | x b},(, ) R
也都是无限区间.
两端点间的距离(线段的长度)称为区间的长度.
9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 设A {x | 0 x 2}, B { y | 0 y 1},则
A B {( x, y) | 0 x 2, 0 y 1} 它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的矩形区域.
y
1
(2,1)
A×B
O
2x
10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3.区间和邻域
a, b R,且a b. (符号 表示“对每(任)一个”) {x | a x b} 称为开区间, 记作 (a,b)
内排除0与负数的集.
2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具体表示集合的方法 :
A {a1 , a2 , , an }
列举法
M { x | x具有性质P}
描述法
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含无限个元
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a M , a M(或a M ),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若x A,则必x B,就说A是B的子集.记作A B.
所以 ( A B)c Ac Bc
x ( A B)c x A B x A或x B x Ac或x Bc x Ac Bc
所以 ( A B)c Ac Bc
8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A与B的直积(或笛卡儿乘积) A B {( x, y) | x A 且 y B}
中职数学-第一章-集合
![中职数学-第一章-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bb6997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2.png)
第三节 集合的运算
思考与讨论
例4中集合A、B的交集{(1,2)}能否写成{1, 2}?有什么区别呢?
第三节 集合的运算
二、 并集
观察下面三个集合: M={-2,-1,0},N={1,2,3,4},P={-2,1,0,1,2,3,4}, 可以看出,集合P是集合M与集合N的所有元素组成的. 一般地,像上述那样,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 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和集合B的并 集,记作
二、 集合的表示方法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一般不考虑元 素的排列顺序,如集合{1,2}与集合{2,1}表 示的是同一个集合.
如何表示一个集合呢?常用的表示方 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
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
1.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元素中间用逗号 隔开,写在花括号“{}”中用来表示集合,这种 方法即为列举法.例如,由小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 集合可表示为
课堂练习
(1){1,3,5} (2){x|x2=9} ( 3 ) a {a}; (4){2,4,6}
{1,2,3,4,5}; {-3,3};
{4,6}.
第三节 集合的运算
过去我们只对数或式子进行算 术运算或代数运算,那么集合与集 合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吗?
由两个已知的集合按照某种 指定的法则构造出一个新的集合即 为集合的运算.
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
课堂练习
1.用符号“∈
(1)-3 N; (2)3.14 Q;
(3)π Q; (4)0.5
Z;
(5)1.8 R; (6)-1
N*.
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由1,2,4,2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共有4个元素;
(2)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为空集.
第一章 第一节 集 合
![第一章 第一节 集 合](https://img.taocdn.com/s3/m/b9ae832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c.png)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讲练融通
(1)(2022·山东泰安二模)设全集 U=R,则集合 M={0,1,2}和 N={x|x·(x -2)·log2x=0}的关系可表示为( )
(2)(2022·吉安期中)已知全集 U=R,集合 A={x|-2≤x≤7},B={x|m+ 1≤x≤2m-1},则使 B⊆A 成立的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已知集合 A={1,2,3},B={1,m,n},若 3-m∈A,n+1∈A,则非 零实数 m+n 的可能取值构成的集合是________.
答案:{2} 解析:因为 3-m∈A,所以 3-m=1 或 3-m=2 或 3-m=3, 解得 m=2 或 m=1 或 m=0, 因为 n+1∈A,所以 n+1=1 或 n+1=2 或 n+1=3, 解得 n=0 或 n=1 或 n=2,又因为 B={1,m,n},所以mn==02, 或mn==20,, 即 m+n=2.
把 y= 3 x+4 代入 x2+y2=4,得 x2+2 3 x+3=0,解得 x=- 3 ,有唯
一解,故集合 A∩B 中元素的个数为 1.
2.已知集合 A={x∈N|1<x<log2k},集合 A 中至少有 3 个元素,则( ) A.k≥16 B.k>16 C.k≥8 D.k>8 B 解析:由集合 A 中至少有 3 个元素,得 log2k>4,解得 k>16,故选 B.
练4 已知集合 M={x|0<x<5},N={x|m<x<6}.若 M∩N={x|3<x<n},则 m
+n 等于( )
A.9
B.8
C.7
D.6
B 解析:因为 M∩N={x|0<x<5}∩{x|m<x<6}={x|3<x<n},所以 m=3,n=
高考数学复习笔记1第一章 第一节 集合
![高考数学复习笔记1第一章 第一节 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20808320866fb84ae55c8d29.png)
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节 集合【考纲要求】【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一.集合的概念:集 合集 合 表 示 法集 合 的 关 系集 合 的 运 算 描 述 法图 示 法列 举 法 相 等 包 含 交 集并 集 补 集子集、真子集1.一般的,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 2.集合中元素特征(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3.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Φ,}{Φ,}0{,0等符号的含义 4、常用数集(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二.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 +={0,1,2,3,…};2.描述法:例如,不等式232>-x 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23|{2>-∈x x R x 或}23|{2>-x x x , 3.韦恩图: 4.区间法: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 ⊆B 时,称A 是B 的子集;当A ≠⊂B 时,称A 是B 的真子集。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266813aa00b52acec7cabb.png)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1.1集合 的概念 与运算 课件
5.集合分类:
按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多少可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若按集合中元素属性来分:数集,点集 高中数学主要研究数集和点集.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1.1集合 的概念 与运算 课件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 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注意:对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如果构成该集 合的元素具有明显的规律,可用列举法表 示,但是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 才能用省略号表示.
x2 x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1.1集合 的概念 与运算 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1.1集合 的概念 与运算 课件
P4 思考?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1.1集合 的概念 与运算 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1.1集合 的概念 与运算 课件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
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可分为:
(1)文字描述法——用文字把元素所具有的属性 描述出来,如﹛自然数﹜
(2)符号描述法——用符号把元素所具有 的属性 描述出来,即{x| P(x)} 或{x∈A| P(x)},{(x,y)|f(x,y)=0}等。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有: (1) 不能构成集合的有: (2)(3)(4)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1.1集合 的概念 与运算 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1.1集合 的概念 与运算 课件
在我们要了解集合的特征前,先看看这 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A={1,3},问3,5哪个是A的元素? (2)A={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成集合? (3)A={2,2,4 }表示是否正确? (4)A={太平洋,大西洋},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62b81a4a7302768e9939a9.png)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一、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含义: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注意:在集合中,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点(元素),用大写字母表示点(元素)的集合,而在几何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点(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点的集合,应注意区别。
2、空集的含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Ø。
3、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这叫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这叫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
例如:集合A={1,a},则a不能等于1。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这叫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例{0,1,2}有其它{0,2,1}、{1,0,2}、{1,2,0}、{2,0,1}、{2,1,0}等共六种表示方法。
4、元素与集合之间只能用“∈”或“∉”符号连接。
5、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6、常见的特殊集合:;(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包括零);(2)正整数集N*或N+(3)整数集Z(包括负整数、零和正整数);(4)实数集R(包括所有有理数和无理数);(5)有理数集Q(包括整数集Z和分数集→正负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6)复数集C,虚数可以指不实的数字或并非表明具体数量的数字。
在数学中,虚数就是形如a+b*i 的数,其中a,b是任意实数,且b≠0,i²=-1。
二、集合的表示方式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然后用一个花括号全部括上。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95f09b7ee87101f69f31952b.png)
D.{1,2,3,4,6}
解:因为 A∪B={1,2,6}∪{2,4}={1,2,4,6}, 所以(A∪B)∩C={1,2,4,6}∩{1,2,3,4}={1,2,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B
4.(2017·北京卷)已知全集 U=R,集合 A={x|x<
-2 或 x>2},则∁UA=(
)
A.(-2,2)
B.(-∞,-2)∪(2,+∞)
点评:(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搞清集合中代表 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分清是数集、点集还 是其他类型的集合.
(2)解决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 特征,并注意用互异性进行检验.
(3)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常用于解决集合问题.
【变式探究】
1.(1)若集合 A={x∈R|ax2+ax+1=0}中只有一个元素,
则 a 等于( )
A.4
B.2
C.0
D.0 或 2
(2)已知集合 A={m+2,2m2+m},若 3∈A,则 m 的值
为
.
解:(1)当 a=0 时,方程化为 1=0,无解, 集合 A 为空集,不符合题意; 当 a≠0 时,由 Δ=a2-4a=0,解得 a=4.
解:(2)因为 3∈A,所以 m+2=3 或 2m2+m=3, 若 m+2=3,解得 m=1,此时 A={3,3}与集合中元素的 互异性矛盾,所以 m=1,不符合题意; 若 2m2+m=3,解得 m=1(舍去)或 m=-23. 检验知 m=-32满足题意. 故所求 m 的值为-32.
3.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时,若未能指明集合
非空时,要考虑空集的可能性,如 A⊆B,则有 A=∅或 A≠∅
两种可能,解题时常常遗漏对空集的讨论,这一点应引起 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x|-2≤x≤2},则如图所表示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为( )
A.{x|-2≤x<4}
B.{x|x≤2 或 x≥4}
C.{x|-2≤x≤-1}
D.{x|-1≤x≤2}
解析: 依题意得 A={x|x<-1 或 x>4},因为∁RA={x|-1≤x≤4},题中的
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RA)∩B={x|-1≤x≤2}. 答案: D
返回
[同类练]
1.(2017·天津卷)设集合 A={1,2,6},B={2,4},C={x∈R|-1≤x≤5},则(A
∪B)∩C=( )
A.{2}
B.{1,2,4}
C.{1,2,4,6}
D.{x∈R|-1≤x≤5}
解析: 因为 A={1,2,6},B={2,4},所以 A∪B={1,2,4,6},又 C={x∈R| -1≤x≤5},所以(A∪B)∩C={1,2,4}.
返回
2.判断集合关系的三种方法 (1)一一列举观察. (2)集合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 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集合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 Venn 图.
返回
考向·分层突破
考向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自主练透型
1.已知集合 A={0,1,2},则集合 B={(x,y)|x≥y,x∈A,y∈A}中元素的个
(2)∵B⊆A,
∴①若 B=∅,则 2m-1<m+1,此时 m<2.
②若 B≠∅,则2mm+-11≥≥-m2+,1, 2m-1≤5.
注意集合的分类 讨论问题
解得 2≤m≤3.
由①、②可得,符合题意的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m≤3.
答案: (1)D (2)(-∞,3]
返回
(1)判断两集合的关系的三种常用方法 ①列举法:根据题中限定条件把集合元素表示出来,然后比较集合元素的异 同,从而找出集合之间的关系. ②变形:从元素的结构特点入手,结合通分、化简、变形等技巧,从元素结 构上找差异进行判断(如例(1)). ③数轴法:在同一个数轴上表示出两个集合,比较端点之间的大小关系,从 而确定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所以 2≤a≤3. 答案: [2,3]
返回
微专题系列
[交汇创新]
追踪集合中的新定义
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创新型试题的一个热点,
此类题目常常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途径,以“发现”为目的.常见
的命题形式有新概念、新法则、新运算等,这类试题只是以集合为依托,考查考
生理解、解决创新问题的能力.
返回
(4)常见数集的记法
牢记常见数集 的表示方法
集合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或 N+)
Z
Q
R
返回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子 集合 A 的 元素 都是集合 B 集 的元素
x∈A⇒x∈B
基 本 关
真 子 集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 集合 B 中 至少 有一个元素 不属于 A
解析:因为A∩B={3},所以3∈A,又(∁UB)∩A={9},所以9∈A.若5∈A,
则5∉B(否则5∈A∩B),从而5∈∁UB,则(∁UB)∩A={5,9},与题中条件矛盾,故
5∉A.同理1∉A,7∉A,故A={3,9}.
答案: D
返回
4.(2017·洛阳市第一次统一考试)已知全集 U=R,集合 A={x|x2-3x-4>0},
答案: D
返回
2.已知集合A={x|-1<x<3},B={x|-m<x<m}.若B⊆A,则m的取值范围
为________.子集问题注意空集与非空的讨论
解析: 当 m≤0 时,B=∅,显然 B⊆A.
当 m>0 时,∵A={x|-1<x<3}.
从集合关系角度分析
当 B⊆A 时,有
∴-m≤m≥3,-1, -m<m.
wenn图 的应用
返回
[拓展练]
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法
5.(2017·江西南昌模拟)已知集合 M={x|x2-4x<0},N={x|m<x<5},若 M∩N
={x|3<x<n},则 m+n 等于( )
A.9
B.8
C.7
D.6
解析: 由 x2-4x<0 得 0<x<4,所以 M={x|0<x<4}.又因为 N={x|m<x<5},
x+1}=
的
{y|y≥1}=[1,+∞),值 所以
A∩(∁UB)=域(0,+∞)∩(-∞,1)=(0,1).
答案: C
域
返回
[变式练]
3.已知A,B均为集合U={1,3,5,7,9}的子集,且A∩B={3},(∁UB)∩A={9}, 则A=( )
A.{1,3}
B.{3,7,9}
C.{3,5,9}
[2,+∞)
返回
[跟踪训练]
1.定义集合的商集运算为AB=xx=mn ,m∈A,n∈B
B.{1,0} D.{1,5}
(2)(2017·广东七校联考)已知全集 U=R,集合 A={x|x2-2x>0},B={x|y=lg(x
-1)},则(∁UA)∩B=( )
A.{x|x>2 或 x<0}
B.{x|1<x<2}
C.{x|1<x≤2}
D.{x|1≤x≤2}
返回
解析: (1)∵A∩B={1},∴1∈B, ∴1-4+m=0,即 m=3. ∴B={x|x2-4x+3=0}={1,3}.故选 C. (2)解不等式 x2-2x>0,即 x(x-2)>0,得 x<0 或 x>2,故 A={x|x<0 或 x>2}.集 合 B 是函数 y=lg(x-1)的定义域,由 x-1>0,解得 x>1,所以 B={x|x>1}.易知 ∁UA={x|0≤x≤2},所以(∁UA)∩B={x|0≤x≤2}∩{x|x>1}={x|1<x≤2}. 答案:(1)C(2)C
返回
求解集合基本问题的一般思路 (1)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 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互异 性.
返回
考向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互动讲练型
(1)已知集合 A={x|y=ln(x+3)},B={x|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返回
(2)根据两集合的关系求参数的方法 ①若集合元素是一一列举的,依据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解方程(组)求解, 此时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②若集合表示的是不等式的解集,常依据数轴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此时 需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到. [注意] 题目中若有条件 B⊆A,则应分 B=∅和 B≠∅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如例 (2)).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栏目一 考点·分类整合 栏目二 考向·分层突破
栏目导引
返回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 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答案: B
返回
2.(2017·南昌市第一次模拟)已知全集 U=R,集合 A={x|y=lg x},集合 B
={y|y= x+1},那么 A∩(∁UB)=( 数 )
A.∅
集
函 B.(0,1]
数
C.(0,1)
集
数
的 D.(1,+∞)
解析:
函
由题知数,A={x|y=lg
x}定 义={x|x>0}=(0,+∞),B={y|y=
解析: 因为{1,a+b,a}=0,ba,b,a≠0,所以 a+b=0,则 ba=-1,所以 a=-1,b=0.所以 b-a=2.
集合相等
返回
3.设集合 A={x|(x-a)2<1},且 2∈A,3∉A,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23- -aa22<≥11, 即1a<≤a2<或3,a≥4, 所以 1<a≤2. 答案: (1,2]
返回
(1)设 U={1,2,3},M,N 是 U 的子集,若 M∩N={1,3},则称(M,N)
为一个“理想配集”,则符合此条件的“理想配集”的个数(规定(M,N)与(N,
M)不同)为________.
(2)设 A,B 是非空集合,定义 A⊗B={x|x∈(A∪B)且 x∉(A∩B).已知集合 A=
数是( )
A.1
B.3
C.6
D.9点集
解析: 当 x=0 时,y=0;当 x=1 时,y=0 或 y=1;当 x=2 时,y=0,1,2.
故集合 B={(0,0),(1,0),(1,1),(2,0),(2,1),(2,2)},即集合 B 中有 6 个元素.
答案: C
返回
2 2.设 a,b∈R,集合{1,a+b,a}=0,ba,b,则 b-a=________.
注意集合的分类 讨论问题
∴0<m≤1.
综上所述,m 的范围为 m≤1. 答案: (-∞,1]
返回
考向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 分层深化型
(1)(2017·全国卷Ⅱ)设集合 A={1,2,4},B={x|x2-4x+m=0}.若 A∩B
={1},则 B=( )
A.{1,-3}
注意并交补集合的求法
C.{1,3}
A⊆B,且∃x0∈ B,x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