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2.2气压带和风带(押题专练)含解析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专题测试卷: 气压带和风带(解析版)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专题测试卷: 气压带和风带(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3bf91a87c24028915fc3db.png)
气压带和风带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山区某时刻近地面气温(受地形影响)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根据气温分布推测,图示山地的大致走向是( )A. 东西向B. 南北向C. 东北—西南向D. 西北—东南向2. 地区欲建设农民新村,下列四地中最适合的选址是(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答案】1. D 2. D【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将数值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形成等温线,因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则温度相同的点的海拔相同,根据等温线可推测地形区大致走向为东西西北-东南方向或者直接从图中读出气温较低的数值(负值的数据)大概的分布方向即可判断山地走向因为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故D正确。
【2题详解】气温的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地势特征。
等温线的疏密可以反映地势的陡缓。
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处等温线稀疏,说明地势平坦,适宜聚落形成。
甲处为为闭合的-4.4℃等温线,气温最低处,说明该处为山顶部位,丙处为山脊,乙处为山谷,均不适宜农民新村等聚落形成。
故D正确。
考点:考查等值线问题及气温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以及聚落的选址问题。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10°N盛行下沉气流B. 10°N~20°N盛行东南风C. 20°N~30°N盛行西北风D. 30°N~40°N盛行西南风4.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 甲表示3月份、春季B. 乙表示7月份、夏季C. 甲表示9月份、秋季D. 乙表示1月份、冬季【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甲图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以南,即气压带风带南移。
0°-10°N和10°N-20°N受信风带控制,为东北风,故A B项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气压带和风带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气压带和风带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9e77284a7302768e99398b.png)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经过‘魔鬼’风带时,我们的心都是悬着的。
‘雪龙’号一会在浪尖,一会在浪底。
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晕船的人很多。
”这是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在2014年初离开澳大利亚,前往南极考察途中的日记。
日记中所提到的“魔鬼”风带盛行的是( )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南风D .东北风解析:前往南极考察时,科考船行驶在由澳大利亚通往南极的途中经过风带,据其纬度位置可以判断此风带为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故选A 。
答案:A下图为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a 处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解析:由图中风向向左偏,可推断图示为南半球,a处位于中纬度西风带,在南半球吹西北风。
答案:B3.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解析:根据b点经纬度(23°26′S,135°E)可知,该地处于澳大利亚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A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7月最为盛行B.乙风1月最为盛行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解析:图示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此时盛行西北季风为1月份。
该处的西北季风是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乙处为东南信风。
答案:D5.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A.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解析: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新疆寒冷干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D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6~7题。
6.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南半球,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移示意图,为北半球夏至日,③为南半球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示意图,故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气压带与风带(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气压带与风带(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44b27177232f60ddcca148.png)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气压带与风带基础落实练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上述“某月”是(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2. 该月份( )A. 甲地盛行东北风B. 甲地盛行西南风C. 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D. 乙地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答案】1. C 2. C【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根据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判读季节。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各气压带、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份,故C项正确。
【2题详解】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份,甲地位于南半球,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此时盛行东南风,乙地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所以C正确。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的盛行风(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A. 纬度B. 海陆C. 地形D. 洋流4. 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为()①1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②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③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④7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3. A 4. C【解析】图示是非洲几内亚湾沿岸,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
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纬度。
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吹东北风,乙地吹西北风,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3题详解】图示是非洲几内亚湾沿岸,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
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纬度,A对。
海陆、地形、洋流不是位于热带,全年高温的主要原因,B、C、D错。
【4题详解】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1月份甲地吹东北风,乙地吹西北风,甲地降水少于乙地,①错,③对。
7月份甲地吹西南风,乙地吹东南风,甲地降水多于乙地,②对,④错。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0cf0f45fbfc77da369b110.png)
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冲关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完成1~3题。
1.该大陆是( )A.非洲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C.北美大陆D.南美大陆2.有关Q处降水少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受甲气压带的控制B.受丙气压带和3风带的控制C.受甲气压带和2风带的交替控制D.受乙气压带和3风带的交替控制3.有关S地与R地降水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也大B.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更集中,雨季更短C.S地因受沿岸暖流增湿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大D.S地比R地受4风带影响的时间长,年降水量大解析:1.D 2.B 3.D [第1题,读图可知,该大陆有赤道穿过,只可能是非洲大陆或南美大陆,排除B、C。
而此大陆纬度达到40°,故可以排除非洲大陆,为南美大陆。
第2题,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风带中的风向来看,1、4分别为北、南半球的西风带,2、3分别为北、南半球的信风带,甲、丙分别为北、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赤道低气压带。
Q处位于20°S的南美大陆西岸,不会受到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其年降水量近乎为0 mm,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又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第3题,S、R两地同处于大陆西岸的30°~40°,均为地中海气候,都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但读图可知,S地的降水远比R地的多,是因为S 地的纬度比R地高,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多,而R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少。
](2019·湖南十四校联考)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大致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读图回答4~5题。
4.由上图可知,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40°N,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阿尔卑斯山B.地中海C.北大西洋暖流D.盛行西风5.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湘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e3f7a0fd0a79563c1e723e.png)
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爽,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 面水汽凝结而形成露。
(2011· 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 图完成(1)~(2)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C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 ) A.1月 从气压的分布上可以 B.2月 看出,陆地魏高亚, C.7月 海洋为低压,此时北 D.8月 半球为冬季。 从极点的海陆分布可知, 此区域位于北半球
①抓纬线分布特点: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 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抓相间分布特点: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低压相间分布
③抓图形分布特点:气压 带、风带在不同的变式图 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 如下所示(箭头表示风带):
(3)抓“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 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 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 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 季偏北,冬季偏南。如 图所示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请 点 击 相 关 栏 目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 风 南亚季 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 压带、风带季风移动 夏季东南风 冬季西北风 夏季西南风 冬季东北风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高温高湿 温暖干燥
⑥—中纬西风带—西南 风 ,D正确 ⑤为东北信风带,风向为 东北风 ,B错误
题组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4· 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 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4~5题。
高考一轮复习气压带、风带同步训练(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气压带、风带同步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6c934a561252d380eb6ea0.png)
高考一轮复习气压带、风带同步训练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半球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乙表示不同的风带。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 ( )A. 甲为南半球信风带B. 乙的性质寒冷干燥C. 甲为东北风D. 乙为西北风2. 下列哪一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成因与乙风带相关( )A. 地中海沿岸地区B. 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C. 新西兰南部地区D. 美国大西洋沿岸地区【答案】1. C 2. A【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1题详解】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甲风带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乙为北半球中纬西风带,温和湿润,为西南风。
故选C。
【2题详解】与乙风带有关的气候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两气候类型在北半球的分布状况判断正确选项。
故选A。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指数小的年份夏季风偏弱。
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 陆表温度总是比海表温度高B. 陆表与海表温度均持续上升C. 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 夏季风逐年增强4.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93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 ( )A. 两个年份南北皆旱B. 两个年份南北皆涝C. 1966年北涝南旱,1993年北旱南涝D. 1966年北旱南涝,1993年北涝南旱【答案】3. C 4. C【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当图中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为负值时,说明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低,故排除选项A;由图可知1960一1999年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高低差异较大,说明陆表温度与海表温度高低变化大,季风环流强弱呈波状变化,故排除选项B、D;根据图中数值分析可知,温度距平值越大,说明温度年际变化越大,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大,故选项C正确。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c54bd79e314332396893d0.png)
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气压带和风带一、选择题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
下面甲、乙两幅图示意世界某辐合带季节分布位置差异。
读图,完成1~3题。
1. 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有( )①东热带太平洋②北美地区③东南亚④热带印度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 )A.海洋狂风巨浪B.遏制台风等系统产生C.天气稳定少变D.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3.该辐合带位置如乙图所示时( )A.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一片凋零B.天山冰雪带下限海拔季节性降低C.泰山观日峰游客面向东北观日出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季节性加强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 )A.①B.②C.③D.④5.图中四地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两个地区是(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7.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A.↗B.↖C.↘D.↙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
如图为南北半球部分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A.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B.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9.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大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C.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D.北半球海面狭窄,缺少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A.5月15日B.6月15日C.7月1日D.8月1日11.据图分析,江淮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 )A.5月15日B.6月1日C.6月15日D.7月1日二、非选择题12、如图为非洲赤道低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ca460eb4daa58da1114a0f.png)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下图中X地为滨海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等温线会发生弯曲。
若该图是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的状况,则X地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2.若该图出现在我国科考队正赴南极考察时,X地濒临世界第一大洋,则X地此时的气候特征为( )A.高温多雨B.温和湿润C.低温少雨D.炎热干燥【答案】1.D 2.C【解析】1.根据纬度变化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为该地的夏季。
图中左侧等温线凸向低纬,即该处的温度偏低,该地表示海洋,据此推知X地位于30°N~40°N 的大陆西岸,应该为地中海气候,选D。
2.我国科考队于北半球冬季赴南极考察,故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可知,该图的东半部表示海洋;X地濒临世界第一大洋,即X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此时受冬季风的影响,气候特征为低温少雨。
据此选C。
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城,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
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甲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A.1月B.4月C.7月D.10月4.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的影响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河水的汇入D.人类活动5.甲渔场渔汛提前到达、滞后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滑坡B.洪涝C.旱灾D.海啸【答案】3. C 4. B 5. B【解析】3.图中甲渔场夏季吹西南季风,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形成寒流,受寒流影响多雾,甲渔场多雾期一般出现在7月,C正确。
4.甲渔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乙渔场受西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正确。
5.甲渔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渔汛提前到达、滞后结束的年份也就是西南季风提前到达、滞后结束,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越长,雨季越长,易出现洪涝,B正确。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习题(详细解析)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习题(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96afcf5ef7ba0d4a733b20.png)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习题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B.潘帕斯草原绿草如茵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风带为()A.东南信风带B.中纬西风带C.东北信风带D.极地东风带4.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①季风盛行时()A.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C.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右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
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洋流性质的变化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8.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B.50°N附近C.中纬度地区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9.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1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材料一表示的是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气压带和风带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气压带和风带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3ce229360cba1aa911da4f.png)
气压带和风带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 •上海十二校联考)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
读图回答1 2题。
1.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A. ①与⑤B.②与⑥C.③与⑦D.②与⑤2•当图中②地气压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A上海可能出现伏旱 B.孟买此时吹东北风C.洛杉矶出现阴雨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答案】1.B 2.A(2017 •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 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C. 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 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4.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 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C. 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D. 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答案】3.A 4.B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 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 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7•甲地气候类型为(A.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8.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图2 天津币年平均气温和薛冰分布图5•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6•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B.降水少【答案】5.B 6.C(2017 •嘉兴一模)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B.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图例 —等雋线曲① Hi 罟 4隐 阳令]000*20(](岸④ 昭 500-KB^ —图I 天秫咁等高线和古梅岸线分布图 一—尊障水ft 线(min ] 年平列PgkK.43.OJB. 丙地地形平坦开阔C. 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D. 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甲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 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B 项正确。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69f16a844769eae109ed24.png)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六个风带⎩⎪⎨⎪⎧⎭⎪⎬⎪⎫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深度解读】地球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①低纬环流(0°~30°) ⎩⎪⎨⎪⎧A.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因素a 、b.信风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因素(2)②中纬环流(30°~60°)⎩⎪⎨⎪⎧ B.副热带高气压带c.盛行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因素(3)③高纬环流(60°~90°)⎩⎪⎨⎪⎧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东风带D.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因素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019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九) 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
![2019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九) 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ee6e22ddccda38366baf0a.png)
课时跟踪检测(九) 气压带和风带一、单项选择题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M表示3月份、春季B.N表示7月份、夏季C.M表示12月份、夏季D.N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1.B 2.B第1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
第2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在赤道附近地区,同地面接触的低空空气,因温度增高而强烈上升,气压下降,这里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风力微弱,所以叫赤道无风带。
结合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3~4题。
3.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置相对固定B.南美洲分布最广C.天气状况单一D.气温年较差大4.此时,图中K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3.B 4.A第3题,赤道无风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南美赤道地区分布最广且最典型,其次是非洲赤道的刚果盆地。
由于地球公转运动赤道位置不是固定的,其热带雨林气温年较差较小,天气因多对流雨(一天两场对流雨)而不是单一天气状况。
第4题,K地很显然为东南信风,且通过两条等压线判断风向也为东南风。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风带为()A.东南信风带B.中纬西风带C.东北信风带D.极地东风带6.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5.B 6.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图中风带为中纬西风带。
第6题,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高中地理 专题2.2 气压带和风带(预)(基础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 专题2.2 气压带和风带(预)(基础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a0102dad02de80d5d8406d.png)
专题2.2 气压带和风带【梳理归纳】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的不同,产生。
【答案】太阳辐射热量差异2.分布(1)低纬环流: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A ,并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C 。
A与C之间的近地面形成B 。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称为D盛行;它与G 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即F极地东风带气流相遇之后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E 。
【答案】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西南风西风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风副极地低气压带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约5°。
【提示注意】(1)图解低纬环流形成的方块图(以北半球为例)(2)图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其中,上方代表高空,下方代表地球表面,左侧为南,右侧为北。
(3)风带风向的确定方法:首先由高气压带向低气压带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按照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所得的风向即为风带的风向。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由于 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答案】海陆热力性质 2.表现季节北半球夏季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北太平洋 夏威夷高压 阿留申低压 风向亚洲东部风西北风亚洲南部西南风风3.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季风形成【注意提示】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分布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欧洲大西洋地中海加利福尼亚好望角地区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地形、洋流等。
最新2019高考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2-2_气压带和风带_含解析
![最新2019高考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2-2_气压带和风带_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2bedbaa0116c175e0e482d.png)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答案 D解析①气温高,气流上升;根据风向的偏转情况判断该图示意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情况,故⑤处信风带为东北风;②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动力原因(堆积下沉);北半球的中纬西风风向是西南风。
2.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B.华北平原正值麦收C.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D.济南昼开始短于夜答案 D解析结合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知此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可能发生。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
读图,完成3~4题。
3.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A.两种气候类型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②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它们都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③地和④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会形成地中海气候;⑤地全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这五地最可能分属于三种气候类型。
4.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B解析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进行定位,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为北半球夏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下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
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洋流性质的变化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2.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B.50°N附近C.中纬度地区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3.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答案】1.D 2.B 3.C下表为世界某大洲A 、B 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mm)资料,据表回答4~5题。
城市位置 海拔m 月份 1月4月7月 10月 12月 年平均A 城37°47′B16气温 10.4 13.2 14.9 16.3 11.4 13.8 122°25′W降水 116 114 0 23 108 529 B 城33°39′B 308 气温 7.1 16.1 26 17.1 6.7 16.4 84°25′WB 城1131141206211111974.关于A 城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C .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D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5.造成A 、B 两城市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地势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纬度位置【答案】4.A 5.B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6~7题。
6.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属于( ) A .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D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7.甲、乙两地气温数值大小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和洋流 B .风带和洋流 C .纬度和风带D .地形和纬度【解析】第8题,从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可看出,雨热不同期是其主要特征,同时气温最低月均温高于0 ℃,属于地中海气候。
第9题,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地分别属于南北半球、纬度基本相同,但海拔有较大差异,则可排除纬度,确定地形;再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甲沿岸有寒流经过。
【答案】6.B 7.A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A.8月22时B.8月13时C.1月22时D.1月13时9.影响图中39°N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洋流B.地形、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地形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答案】8.A 9.C山地迎风面的气压比背风面高很多,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突然密集,可将几根等压线用一条锯齿形线联结起来,称之为地形等压线,应画在山的迎风面或冷空气一侧,与山脉平行,不能横穿山脉。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某季节地形等压线。
读图完成10~11题。
10.山地迎风面气压比背风面气压高的原因是( )A.迎风面空气堆积B.迎风面气流下沉C.迎风面降水多D.迎风面气温高11.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0.A 11.D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3.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洋流D.人类活动【解析】第12题,甲地1月气温最低且低于0 ℃,属于温带气候;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可判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乙地1月气温也低于0 ℃,7、8两月降水量都大于150 mm,年降水量大于400 mm,属于典型的夏季高温多雨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第13题,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终年少雨。
【答案】12.D 13.B下列四幅图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14~15题。
14.以上四幅图表示的日期属于同一天的是( )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15.受以上四幅图中的气压带的影响,最不可能出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地中海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下图为陆地(用110° E代表)与海洋(用160° 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
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
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洋流性质的变化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7.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B.50 °N附近C.中纬度地区 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18.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右图中①~⑦为某月31°N纬线上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为( )A.低温晴朗B.高温阴雨C.炎热干燥D.温和多雨20.此时⑥地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解析:19.C 20.A 第19题,图中②位于(31°N,30°E)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区,此季节气压高说明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炎热干燥。
第20题,⑥位于(31°N,120°E)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21~22题。
21.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2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B.潘帕斯草原绿草如茵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23~24题。
23.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24.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答案】23.B 24.B 【解析】第23题,甲地位于低纬,全年太阳高度变化较小、昼长变化较小,故气温年较差较小。
第24题,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5~8月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附近地区,当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下面两幅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
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
读图完成25~27题。
25.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洋流性质的变化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26.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B.50°N附近C.中纬度地区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27.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
下图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8~29题。
28.下列关于甲、乙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C.形成原因相同D.气候特征相同29.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D.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下面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左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30~31题。
30.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 )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①C.甲—②、乙—③D.甲—③、乙—②31.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位置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30.B 31.C 【解析】第30题,甲、乙两地冬季受西风影响,风力都强于夏季,③是夏季风力较强,所以C、D错误;甲地距常年西风带较近,所以风力变化较小,所以对应②,所以B正确。
第31题,甲、乙两地风力与西风带有关,甲地在内陆,海拔较高,乙地在沿海,海拔较低,所以与①②③有关,所以C正确。
32.分析以下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R山海拔2 180米,具有顶平、坡陡、麓缓的外观特征。
R山顶部长约14千米,宽约5千米,主要由砂岩构成;山下生机盎然,猴子的吱吱叫声和金刚鹦鹉的鸣声此起彼落,四周覆盖着棉花糖般的云,边缘攀爬着前所未见的热带植物,上百条瀑布飞溅,被誉为“瀑布之乡”。
(1)据图文材料简述R山山顶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简述R山被誉为“瀑布之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气温特点:终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
形成原因: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导致气温年较差小;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年均温低,气温日较差大。
(2)地形方面:R山四周为陡崖,河流落差大,形成瀑布,R山顶部平坦开阔,径流分散,导致瀑布数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