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第十三章 地下水资源

合集下载

海河流域中东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补给与释水机制探讨—兼谈深层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

海河流域中东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补给与释水机制探讨—兼谈深层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
收稿 日期 :0 10 — 5 20 — 5 2
基 金硪 目 : 家 科技 郭 蛩益 项 目 国 太 行 山 前平 原 南水 北 调 地 下 嗣 蓄潜 力与 教 益 ” 20 6 ) 助 (0 0 13 资 q舸 北省 术利厅 矿厅 何北 省地下 水 赘源开发 利用 规划 19 年2 地 99 B 北 省承 文球 资摄 断剽局 河北 省木 费源 状况分析 报 告.19年 l月 99 2
量 为 2 62 x O  ̄ 2 . l N 3 。
制 出发 , 通过对 深层地 下水系统补 给 、 流和排泄 的水 径
文转化过 程分析 ,探讨深 层地下水 储量 资源 的可 利用
性。
1 深 层地 下 水 现状
1 1 开 采 利 用 现 状 .
河北 、 天津 和河南是海 河流域 平原深层 地下水 ( 叉
中图分类 号 :6 1 P4.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0 0 5 (0 20 — 0 5 0 10 - 8 22 0 )3 0 0 - 5
海河 流域 中东 部 平原 区地 下水 资源 已严 重超 采 , 特别是深 层地下水 。 由于深层地下 水补 给能 力较弱 , 补 给量十 分有 限 ,多 年平 均补 给量仅 为 1 x 0IV 。但 3 1B a n 是, 0 近3 年来 , 海河 流域 中东部平 原 区将 深层 地下水 作 为主要开 采水源 , 大量消 耗 了深层 地下水储 量资源 , 由 此造成深 层地下水 位持续 下降 ,并 形成 区域 性复 合型 地下 水位 降落 漏斗 , 在一 些城 镇 区( 天津 市 、 州市 如 沧
上述 问题 的产生 ,对 深层 地下水补 给与释水水 文 过程 、机 制及其 资源可利用 性 的认 识上产生 了一定 的 分歧 。 为此 , 本文从 深层地下 水形成 水文机 理和释水机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 珍惜水资源课课练课时练习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 珍惜水资源课课练课时练习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 珍惜水资源课课练课时练习15 珍惜水资源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1、填空题。

(1)通过“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地下水、冰川水、河流与湖泊水占地球水资源的总量非常________。

(2)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________。

[填“充沛”或“匮乏”](3)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刷牙时要________水龙头。

2、判断题。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2)洗脸抹香皂时要随手关闭水龙头。

()(3)淘米或洗菜时用水清洗的次数越多越好。

()(4)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

()3、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没有水,植物无法生长B.没有水,海洋生物就无法生存C.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自身做起,不向自然水域中投放污染物B.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自然水域,提高环保意识C.自然水域中小鱼、田螺等水生生物数量庞大,不必保护(3)在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的模拟实验中,你认为会导致用水量增加的是()。

A.海水的蒸发B.人口数量增多C.使用节用设施(4)关于下图中小朋友的做法,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用水,最好不要经常洗手B.洗手后要及时关闭水龙头C.公共洗手池,自然有人管,水龙头关不关无所谓(5)下列方法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A.洗碗时把碗放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B.开着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C.将洗过脸的水收集起来冲洗厕所4、简答题。

在“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的实验中,21毫升、6.5毫升和0.5毫升的水依次代表什么?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5、综合探究。

(能力指数★★★)小欣和同学们进行了“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的模拟实验。

(1)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做法。

□用脸盆洗手□用流水洗手□用出水量大的马桶□用出水量小的马桶□不太脏的水直接倒掉□不太脏的水存起来再利用□沐浴头的出水量小□沐浴头的出水量大□小件衣服用手洗□小件衣服用洗衣机洗(2)在实验中小欣扮演的“供水者”和同学们扮演的“用水者”在现实生活中分别指的是什么?6、综合应用。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课件—人教版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共28张PPT)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课件—人教版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共28张PPT)

(1)分析长白山作为优质水源地的优势。 泉水出水量大;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泉水水 量稳定;生态环境良好,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水质优良。
(2)请为长白山天然矿泉水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加强监管,保护水源地;严格限制企业数量和企业取水量; 确保矿泉水资源能够永续利用;加强监管,保护水源地; 重视并建立自己的品牌,尤其是高端矿泉水品牌;加强矿 泉水的宣传。
3. 从时间分配看,____夏__秋____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河流处 于____丰__水____期,水资源较为____丰__富____,但容易造成____洪__涝____ 灾害;____冬__春____季降水少,河流处于_____枯__水___期,水资源相对 ___不__足_____。 4. 我国水资源__时__空__分__布__不均,给__社__会__经__济__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例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____水__田____为主, 北方以____旱__地____为主。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___年__际_____变化 大,是造成____水__旱____灾害频繁、____农__业____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 因。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课件—人教版学 年八年 级地理 上册(共 28张PP T)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课件—人教版学 年八年 级地理 上册(共 28张PP T)
同步训练
知识点① 时空分布不均
1. 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B )
A. 高山冰雪融水
B.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C. 大气水
D. 深层地下水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课件—人教版学 年八年 级地理 上册(共 28张PP T)
含量稳定在40—60毫克/升之间,PH为7.4—8.0,是典型的高偏硅 酸弱碱水。目前仅吉林安图县境内就已发现矿泉泉眼106处,日涌量 达56.827吨水,其中日涌量万吨以上的矿泉泉眼有16处。总部位于 广州的K集团,引进德国生产技术,在长白山区原始森林中建立矿泉 水加工厂,目前其瓶装矿泉水已出口到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 洲和大洋洲的28个国家,形成“一处水源供全球”的产销格局。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抽水季节可选在枯水期,抽水时间可灵活掌握,以 达到目的为原则。可能的话时间要尽量长一些。
②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
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两种:
a.抽水达到稳定状态
当主孔和观测孔的水位达到稳定状态时,表明抽 水流量等于抽水时的补给量。此时的实际抽水量 就是Qp,影响范围可根据观测孔的观测数据用图 解法或外推法求出R后,由下式算出。
一、补给量
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1.天然补给量
降水入渗量:Q降水=αPF 河流补给量:W河=(Q下-Q上)( 1-λ)L/L‘ 侧向径流补给:Q侧入=KIF 灌溉回渗量:Q渠=β渠Q渠灌
Q井=β井Q井灌 β=μΔH/h灌
2.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侧向径流补给量增量,由于开采时分水岭外移引起。 ②河流入渗补给增量,由于开采时地下水位下降,水位差增 大引起。 ③越流补给增量,由于开采层水位下降,与相邻含水层水位 差加大引起。 各项补给增量的计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解 析法多用粗略估算的方法,数值解更合理一些。计算的关健 是正确地分析开采时的条件。
一般用于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计算,尤其是在研究程度较差的 地区。
(1)适用条件
含水层分布较为均匀的地区,如松散含水层分布区,较为均匀 的裂隙水分布区。岩溶水分布区一般不适用。
(2)计算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计算 全区允许开采量。
①抽水试验
可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施工或选择一眼完整井,并在与 地下水流向成45º的方向上布置3眼观测孔。观测孔 距主孔的距离为:第一个可取2~20m,一般多为10 ~15m;第三个观测孔可结合影响半径的经验值来 确定。
计算均衡要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布 共
夏秋多,冬春少


北京的降水年际变化统计图 :降水年际变化大
知识小结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时空分布不均 : • 1.空间上:东多西少 ,
南多北少 • 2.时间上:夏秋多、冬
春少,年际变化大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
缓解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南水北调工程
1、将 长江 流域的水调到 黄河 流域.
2、分为 东 3、 东 和 中
谢谢 大家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 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 行,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 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Fra bibliotek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了解我国主要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3.能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培养节水意识。
水球?
地球上的水, 海洋水占 97%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 分布:
南丰 北 缺 , 东多 西 少 。
读图思考: 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是否合理?
南方80%
北方20%
水资源
南方40%
北方60%
土地资源
不合理,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进一步加剧了 北方缺水的程度。
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布



降 水

水力学基础概念[整理版]

水力学基础概念[整理版]

水力学基础概念[整理版]目录绪论: .................................................................... .......................... 2 第一章:水静力学...................................................................... ....... 2 第二章:液体运动的流束理论 ........................................................... 3 第三章:液流形态及水头损失 ........................................................... 4 第四章:有压管中的恒定流............................................................... 5 第五章:明渠恒定均匀流 (6)第六章:明渠恒定非均匀流............................................................... 7 第七章:水跃...................................................................... .............. 8 第八章:堰流及闸空出流 (9)第九章: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与消能 .................................... 10 第十一章:明渠非恒定流 (11)第十二章:液体运动的流场理论...................................................... 11 第十三章:边界层理论....................................................................12 第十四章:恒定平面势流 (13)第十五章:渗流 ..................................................................... ......... 13 第十六章:河渠挟沙水流理论基础 .................................................. 14 第十七章:高速水流 ..................................................................... .. 14绪论:1 水力学定义:水力学是研究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和机械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并探讨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下水资源评价_jq

地下水资源评价_jq

R = 2 S HK
公式适用条件:潜水,单孔抽水,非完整井,过滤放置于含水层中部,含水层厚度 较大。 式中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
Q —单井涌水量(m3/d) ;
59
S —水位降深(m) ;
H —含水层厚度(m) ; h —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含水层厚度平均值(m) ;
l —滤水管长度(m) ;
影响半径 (m) 266.01 859.93 1569.28 200.39 1247.23 1470.94 483.10 1036.26 1558.86 235.71 409.57 852.56 299.82 625.52 910.65 264.65 705.61 897.77 164.87 448.69 648.84
1244.4 1900
3.干扰井群法 北大河水源地利用水 1、水 2、水 3、水 4、水 5、水 6 号孔单井和干扰抽水时测得 的涌水量、水位降深及相应观测孔稳定水位降深;嘉峪关水源地利用供 2、供 8 号孔单 井和干扰抽水时测得的涌水量、水位降深及相应观测孔稳定水位降深;黑山湖水源地利 用供 1、供 3 号孔单井抽水和干扰抽水时测得的涌水量、水位降深及相应观测孔稳定水 位降深,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 根据井群干扰理论,计算公式为: S Α = S w ,i −
北大河
水8 水9 水 10 供1 供3 供4
嘉峪关
供5 供6 供7 供9 供2 供4 供5 供6 供7 供8 供9 供 10
黑山湖
二、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给水度、导水系数
(一)稳定流方法 1.单孔抽水试验 采用迭代试算法计算,计算公式:
K=
Q π (2 H − S )S
R h −l h ⋅ ln 1 + 0.2 ln + l r r

2019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地下水资源勘察)

2019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地下水资源勘察)

1.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1.某水源地上部为粘土层,下部含水层为中粗砂厚18.5m,进行稳定流抽水试验,试验孔孔径0.3m,过滤器长18.0m,影响半径140m,抽水试验成果为S1=1.0m、Q1=411m2/d;S2=1.5m、Q2=625m2/d;S3=2.8m、Q3=1152m2/d。

下列哪一选项最接近该试段的渗漏系数K?()A.K=5.45m/dB.K=7.9m/dC.K=21.73m/dD.K=24.17m/d2.下列哪一选项对水量均衡法的描述是正确的?()A.是利用地下水动力学的井流公式对含水层地下水的可开采量进行评价的方法B.是以相似理论为基础,近似进行地下水资源的区域评价的方法C.是基于数理统计建立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或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方程,推测可开采量的方法D.是研究评价区,在一定时段内地下补给量、储存量和排泄量之间数量转化关系,通过均衡计算求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方法3.某可溶岩区地下河系总出口水量为4m3/s,地下水汇水面积为1000km2。

下列哪一选项接近该区地下水径流模数M?()A.4m3/s·km2B.0.4m3/s·km2C.0.04m3/s·km2D.0.004m3/s·km24.下列哪一选项是我国普遍采用的以水均衡为基础地下水资源分类?()A.动储量、调节储量、静储量、开采储量B.补给型、调节型、消耗型C.天然资源、开采资源D.补给量、储存量、排泄量5.下列选项中哪一选项的描述是错误的?()A.地层岩性是地下水赋存、运动的介质B.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运移和富集有着控制性的影响C.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条件和关系,对评价地下水质量是十分必要的D.地植物即水文地质指示植物6.华北地区某地下水源地,开采条件良好,单井出水量平均15m3/ch.m,拟采用开采系数法进行允许开采量计算。

下列哪一选项开采系数ρ的取值是合理的?()A.ρ=0.95B.ρ=0.85C.ρ=0.75D.ρ=0.657.根据《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的规定,稳定流抽水试验的降深值应符合下列哪项规定?()A.最大降深宜为含水层厚度的1.0倍,其余两次降深宜分别为最大降深的1/3和1/2B.最大降深宜为含水层厚度的0.5倍,其余两次降深宜分别为最大降深的1/4和1/3C.最大降深可接近孔内设计动水位,其余两次降深宜分别为最大降深的1/3和2/3D.最大降深可接近孔内设计动水位,其余两次降深宜分别为最大降深的1/3和1/28.下列哪一选项对地下水资源概念的描述是正确的?()A.地下水资源是储存于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B.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C.地下水资源是由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构成的水资源D.地下水资源是具有可恢复性、转化性、调节性的水资源9.下列哪一选项对遥感图像水文地质解译基本方法的描述是正确的?()A.目视解译、直接识别、目标量测B.比较识别、计算机辅助解译、推理识别C.目视解译、计算机辅助解译、计算机自动识别10.山前冲洪积扇地区为查明其分布结构,水文地质主勘探线布置应符合下列哪一选项的要求?()A.垂直冲洪积扇轴方向布置B.沿冲洪积扇轴方向布置C.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2.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1.下列哪两个选项对地下水动态观测线(点)布置的要求是正确的?()A.为控制一个水文地质单元,观测线应沿地形变化最大方向布置B.为调查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观测孔应平行地表水体的岸边布置C.为调查垂直方向各含水层(组)间的水力联系,应分层设置观测孔D.为调查咸水与淡水分界面的动态特征,观测线应垂直分界面布置3.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1.滨海地区为查明咸、淡水分布,主勘探线布置应符合要求垂直海岸线沿河流入海方向布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地下水》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地下水》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地下水》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中的第13课《地下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下水的来源、利用方式以及地下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下水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b. 掌握地下水的利用方式,如井水和地下水资源供水。

c. 了解地下水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观察并描述地下水的特点。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能够与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下水的保护意识,强调地下水的珍贵性和重要性。

b.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倡节约用水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地下水的来源、利用方式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下水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地下水的概念和特点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举例、实验和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描绘地下水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内容。

2.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张图片了吗?请仔细观察,看看图片中有哪些东西?3.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注意图片中的水、土壤以及地下的水流动情况。

二、新课讲解1. 教师:同学们,这张图片中的水是哪里来的呢?谁能告诉我地下水是怎么形成的?2. 学生:地下水是从地表水渗入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和沉淀,积聚在土壤下面形成的。

3. 教师:非常好!地下水就是这样形成的。

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有雨水和河水,它们渗入土壤中,经过地下层的岩石和土壤层的过滤,最终形成地下水。

4. 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地下水的利用方式。

5. 教师:同学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地下水吗?请举个例子。

《水资源勘查与评价》试题(A卷)答案

《水资源勘查与评价》试题(A卷)答案

第1页共4页
A.可只计算排泄量
C.顿号
B.可只计算补给量
D.句号
定而观测动水位(降深)变化,或保持动水位(降深)稳定而观测出水量变化,并有一定延续 C.应分别计算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
D.应分别计算补给量、排泄量和允许开采量
13、雨量器由承雨器、储水筒、储水器和器盖等组成,并配有专用(A.量雨杯 )。 A.量雨杯 B.雨衣
《水资源勘查与评价》试题(A 卷)
一、单选题 【每道题 2 分,共 40 分。】
B.沿冲洪积扇轴方向布置 C.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
1.下列哪一选项对地下水资源勘察阶段的划分符合《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 的规定。( B ) 5.下列哪一选项对地下水资源概念的描述是正确的?( B )
A .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A.地下水资源是储存于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B .普查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开采阶段
B.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
C .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探阶段、开采阶段
C.地下水资源是由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构成的水资源
D .调查阶段、勘察阶段、补充阶段、设计阶段
D.地下水资源是具有可恢复性、转化性、调节性的水资源
2.根据《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 的规定,稳定流抽水试验的降深值应符合下列哪项规定? (C)
6.在抽水试验过程中,保持出水量稳时间的抽水试验是下列哪种抽水试验?( B )
A .最大降深宜为含水层厚度的 1.0 倍,其余两次降深宜分别为最大降深的 1/3 和 1/2
A.稳定流抽水试验
A.T=91.9m2/d K=4.38
C.T=72.5m2/d K=3m/d

供水水文地质13模板

供水水文地质13模板
对于岩溶地区,可用地下径流模数计算:Q=MF
(4)河水渗漏补给量的计算:Q=Qa-Qb
(5)越流补给量的计算: Q
K1F1
H1 M1
h
K2 F2
H2 M2
h
返回
(二)地下水资源的储存量的计算
1、容积储存量: 2、承压含水层的弹性储存量:
返回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1、对于稳定流水源地
这类水源地允许开采量的评价,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稳定流公 式”计算获得较准确结果。对于一些需水量不大,而地下水补 给量又较丰富的地区,则可用试验推断法确定允许开采量。对 于泉水或暗河作为水源时,其允许开采量可通过天然和人工露 头测得流量并结合其动态资料确定。
6.止水要求:下管时应做好管外止水工作,在下管后 抽水之前应做好管内止水工作。
7.取样要求:每隔一定的间距采取岩心或岩样。
8.洗井要求:终孔后,抽水试验之前,必须进行洗井 工作。洗井的方法目前采用最多的是空气压缩机洗 井和活塞洗井。具体要求是水清砂净,
二、水文地质钻探孔布置的原则 1、 基本原则
钻孔的布置应遵循以线为主、点线结合原则、达到 全面控制水文地质条件的目的。勘探线一般以垂直地 质、水文地质条件最大变化方向为主,以最小工程量 宏观控制含水层和蓄水构造的基本结构与地下水的补 给、径流、排泄条件。点的布置既要考虑满足勘探线 宏观控制的要求,具有代表性;又要满足解决特殊问 题的需要。因此在勘探线控制不到的地方,可布置个 别勘探孔。 2.不同地区的布孔特点 水文地质钻孔的布置,既要遵循上述布孔的基本原则, 又要按照不同地区的水文地质特点因地制宜。如:第 四系沉积物地区,地貌反映沉积物的成因及其富水规 律,是布孔的主要依据;基岩山区地质构造是控水的 主导因素,寻找控水构造及其富水部位是布孔的主要 方向。

自然科学水文地质学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自然科学水文地质学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 水质分析资料——以表格形式反映水质分析的记录 和结果,包括取样日期、取样地点、分析日期、主
要物理性质、主要阳离子含量、干凅残余物、总硬 度、暂时硬度、pH值、游离CO2-2、化学类型。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阅读要点
➢ 勘察的阶段、范围、任务、目的、内容等与设计是 否相符。
➢ 勘察的方法、工作量是否合理且符合规范要求。 ➢ 勘察的资料和成果的水平、可信度。 ➢ 是否查明勘察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阶段 ➢ 初步勘察阶段。 主要任务是选取与圈定地下供水水源地。在查明区域水 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对可利用的地下水源进行初步的水 质与水量评价,以确定拟建的地下供水水源地,并为详 细勘察和取水工程初步设计提供初步的水文地质资料。 ➢ 详细勘察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拟建的地下供水水源地进行详细的水质与 水量评价且充分获得取水构筑物附近范围的水文地质资 料,并理定最佳的开采方案,为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提 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 井中动水位、出水量均稳定后的抽水阶段称为稳定延 续时间。有一段稳定延续时间是保证试验质量的重要 因素,由于井中动水位、出水量均稳定后至下降漏斗 完全稳定还需要一定时间——稳定延续时间。
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稳定流抽水试验
➢ 必需在试验之前测定天然水位。从井中连续观测三 次的数据均相同、或4h内相差不过2cm时,才可认 为是天然水位。
➢ 对于地质与地理、气象、植被、人文条件部分,阅 读的重点在于地形、地貌、岩石、地层、构造、地 表水、降水、气温、植被、工程活动等对地下水的 形成、类型、储存、分布、埋藏、径流、物化性质 的影响方面。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阅读要点
➢ 对于地下水的水质、水量、评价部分,阅读的重点在 于所用的公式是否正确、水文地质参数是否准确、主 要数据来源是否可靠且是否试验测定、地下水补给源 与补给条件是否查明、是否考虑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可 能引发新的环境问题、不良地质现象。

浅析阳泉市地下水资源的衰减与短缺

浅析阳泉市地下水资源的衰减与短缺
浅 析 阳泉市地下 水资源 的衰 减 与短缺
张永峰
( 山 西 省地 质调 查 院 ,山 西 太原 0 3 0 0 0 6 )
摘要 :由于大气降水减 少和过 量开采地下 水, 致使 阳泉 市区域性地下水水位 下降、浅
井干 涸无 水、深 井 出水量减 少,并 引起水质 恶化 , 这 些 问题也从 另一个侧 面说 明地 下水资 源正在逐 步衰减 ,造成地 下水 资源的进一 步短缺 。 关键词 :地 下水资源短缺 ;地下水资 源衰减 ; 断流 ;水位 下降;污染严 重 中图分类 号 :P 6 4 1 . 6 文献标识码 :A

2 O1 5 市郊区 3 0 7 9 1 0 2 9 6 . 9 4 2 6 7 4 2 5 4 6 2 9 6 . 5 6 1 4 4 8 5 . 6 2 0 2 0 市郊区 3 3 5 0 1 3 0 9 33 4 3 0 0 1 5 9 8 2 9 84 7 1 7 6 4 O1
匕 本 三
文 ; 、 … 1
工程 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 。( 邮箱 ) z y f 3 8 8 1 3 8 8 1 @1 6 3 . c o m
◇ 1 O 3

华 北 国 土 资 源 /
% j l _^… l l《t i h }、 ,
/ , /

文章编号 :1 6 7 2 — 7 4 8 7( 2 0 1 4 ) 0 2 — 1 0 3 — 3
随着 工农 业生 产和技 术 的不 断发展 以及人 类 的不断进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市工业 、农业 、生活 以及城市环境 步 ,人们 已经意识到 ,水并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的资源 。 现 在越 来越严 重 的水环 境污染 问题 和越 用越少 的水 资源短 等总的用水量将大幅度地增加 ,预测结果见表 1 和表 2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413《地下水》教案设计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413《地下水》教案设计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413《地下水》教案设计13.地下水【教材分析】遵循学生的认知顺序,逐渐深入地展开三层内容:第一层(描述现象)——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地下水的概念比较抽象,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给学生以思考的提示。

借助简易水井模型,能模拟出降雨进入可渗透层后,向下储存在不可渗透层上方石块缝隙中,形成井水的过程,能对“地下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抽象的问题做出直观具体解释。

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能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目标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制作水井模型,结合地下水示意图了解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

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阅读和研讨,体验到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地下水是人类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知道地下水资源匮乏带来的影响,能举例说明人类是怎样用科学技术去改善状况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下水的成因。

难点:多人合作完成简易水井模型的制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等。

学生准备:每组大小不一的石头和沙子若干,塑料罐一个,去底的塑料杯一个,水、塑料勺一个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河流、湖泊是人们重要的淡水资源。

2.师:淡水资源孕育了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无数生命,但是有的地方常年干旱缺水,那他们如何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呢?生:地下有水,挖井。

3.师:你们都觉得地下有水吗?说说理由。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地下有水,而且还知道人们一般都用井来取用地下水。

(板书:井人工取用地下水的装置)5.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又怎样为我们所用呢?带着这两个疑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下水吧。

二、地下水的形成1.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呢?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看来想要知道地下水的形成,得先知道地下有什么。

但老师并不能带大家去挖一挖看看地下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收集科学家和地质学家已经研究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推测。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分析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分析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分析发布时间:2023-01-29T08:19:56.52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37卷16期作者:宦涛[导读] 当今农村地区的主要水源大多为地下水,同时也是当今的工业、农业生产、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宦涛江苏诚德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镇江 212000当今农村地区的主要水源大多为地下水,同时也是当今的工业、农业生产、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而水资源匮乏的南部,更是如此,由于某些区域的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的开采和补给不平衡,甚至地下水位急剧降低,造成了土地的沉陷、地下水的污染等,从而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

因此,开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是较为重要的,文章对影响当今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因素、监测技术及监测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引言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和土壤的基础。

在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地下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对地下水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方面,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其精度、可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当今地下水环境监测中的问题与缺陷目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仍有诸多的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地下水环境监测仪器在科研、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明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虽然当今社会已在高度重视地下水的监测,但仍会出现监控技术水平不高、不符合实际等状况。

(一)缺乏有效的监测地下水的法规针对当今现有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尚无相关的监测规范。

按照当今有关规定,应以充分反映受监测地区的污染状况,达到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与保护的目的。

根据所处的监测范围,选取地下水利用功能,可以在矿区或化学后部按矿物组成和种类进行监测,此条例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完全符合全部的监督要求,而且可能会造成有关单位对监督工作的管理水平降低,不能够与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协调,从而对所取得的成果的精确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地下水资源:groundwater resource13.1 水资源的概念1.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趋加剧。

如何以最低的环境代价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同时还能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通常人们为了方便将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①《辞海》中把资源定义为:“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②《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把资源定义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

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及其群聚体森林、草地、矿产和海洋等,后者则指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的循环机能等。

③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④我国学者中较为流行的资源定义: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⑤《水文地质学基础》: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且可被人们利用的一切。

尽管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资源定义,但归纳起来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或相同):①是天然物质;②可以利用;③能够产生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

(2)分类①按照资源的地理学性质分为:水利资源(含淡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

②按照自然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景观资源、医药卫生资源、水产资源等。

③按自然资源的可更新特征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包括水资源、耕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而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是矿物资源,特别是以矿物为主的能源。

④为了研究及开发利用上的方便,依据资源的一些共同特征,将资源进行统一分类(见下图)。

2.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关于水资源国内外文献有许多提法,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①《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定义:“全部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的全部量。

”②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制定的《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中则定义水资源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③在198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定义:“所谓水资源,是指地表和地下水。

”作为水资源的水体一般应符合下列条件:①通过工程措施可以直接取用,或者通过生物措施可间接利用;②水质符合用水的要求;③补给条件好,水量可以逐年更新。

水资源主要指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用水密切相关而又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

地表水资源量通常用河川径流量来表示(按流域计算);地下水、土壤水资源量可用补给量来表示(地下水按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计算)。

三种水体(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密切联系而又互相转化,扣除重复量后的水资源总量相当于同一区域的水资源总量。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中国河流中,最重要的有被称为七大江河的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

水资源资料中国水资源(淡水)的总量为2800km3(2.8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水量仅2200 m3(或24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全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

扣除重复水量后,全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

世界水资源研究所提出用四级水平来评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多少:人均占有水量小于1000 m3为最低水平,严重缺水;1000~5000 m3为低水平,缺水;5000~10000 m3为中等水平,不缺水;>10000 m3为高水平,水资源丰富。

此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将人均水资源量1750 m3确定为缺水警告数了。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处于缺水上下限(1000~5000 m3/人)的中低值,总体缺水。

而且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均衡。

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988 m3,低于1000 m3的重度缺水标准,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内陆河流域共有11个省、市、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1750 m3的缺水紧张线,其中山东为380 m3,河北为330 m3,北京不足300m3,天津仅为150m3,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地区之一。

更为严峻的,部分地区严重的水污染,造成合格水源减少,水质性缺水已威胁到我国业已不足的水资源供给。

例如,上海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受污染影响,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实际可供饮用的水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

为此,联合国已将中国列为全球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地下水是世界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地表水污染严重地区重要的饮用和生产水源,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

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比较作为资源地下水具有一系列优点(与地表水相比):①空间分布:地表水仅分布于水文网,地下水分布比较广泛。

②时间调节性:地表水循环迅速,为了利用它需要筑坝建库,以进行时间上的调节;地下水受含水介质的阻滞,循环速度远较地表水缓慢,含水系统为具有天然调节能力的地下水库,地下水的这种时间上的调节性,对于干旱地区与干旱年份的供水尤为可贵。

③水质:地表水易受污染;地下水相对不易受污染,水质一般较好。

④可利用性:地表水一般需进行水质处理;地下水一般不需进行水质处理即可利用。

4.地下水资源概念的演变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人们对地下水的需求量不大,开采地下水的规模小,地下水总是能够满足持续而稳定地供应某一定水量的要求。

于是,人们在头脑中把地下水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并没有意识到地下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地下水需求的增加,首先是在一些缺乏地表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量而集中地开采地下水,很快引起区域性水位下降,出现地下水资源涸竭的现实威胁。

这时,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地下水是一种数量有限,值得珍惜的资源,必须查明其数量,有计划地开发利用。

13.2 地下水资源的特征1.地下水资源的系统性地表水的系统性比较容易理解。

地表水资源总是按水系(或流域)进行计算,并按水系进行规划利用的。

地表水资源的评价:通常按流域,统一评价及规划利用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也是按系统形成与分布的,这个系统就是含水层系统。

存在于同一含水系统中的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某一含水系统作为供水水源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原则上等于补给量。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应当以含水系统为单元,统一评价及规划利用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资源的可调节性对供水水源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保证经常稳定地供应某一水量(不论丰水年还是枯水年)。

地表水,通过修建水库,将一部分丰水季节与年份的地表水贮存起来,以供枯水季节与年份之用,从时间上调节水量。

地下水含水系统是具有时间上调节水量功能的天然的“地下水库”。

利用有利的地质结构蓄存地下水,或利用含水介质滞留水。

含水系统的贮存水量可维持枯水季节或年份的供水,并在丰水季节得到补偿。

含水系统的调节能力取决于滞留水量的能力,一般上层滞水调节能力差;潜水含水层通常厚度不大,储存水量有限,一般只有年内或隔年调节能力,遇到连续干旱缺水,供水往往难以保证;承压含水层厚度通常较大,地质结构也有利于蓄存水量,常具多年调节功能。

3.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地下水资源的再生是通过水循环实现的。

地下水从大气水与地表水获得补给,向大气与地表水排泄。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水量不断再生,水质也不断更新。

一个地区的降水量→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地区补给量的多少→决定着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

潜水参与水文循环积极,资源具有良好的可恢复性;承压水,水的循环交替较缓慢,水的更新再生较慢,可恢复性较差。

13.3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及其供水意义1.地下水资源分类①补给资源量(补给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为其补给资源量(m3/a)。

②储存资源量(储存量,静储量)––––含水系统地下水多年平均低水位以下的重力水体积为其储存资源量(m3)。

③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得出来,还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m3/d或m3/h)。

作为供水水源的含水系统,必须同时有一定数量的补给资源与储存资源,补给资源可以保持供水的长期持续,储存资源则保证供水的均衡稳定。

2.地下水储存资源及其供水意义在正常供水中,被消耗利用的水量乃是其补给量,并不消耗储存资源。

在干旱季节与年份可动用部分储存资源,以调节供水水量,被动用的储存资源,原则上应当在一定时期内予以补偿,这样才能经常保持含水系统的调节能力,长期保证供水的均衡稳定(调节供水水量或调节平衡)。

如果得不到补偿,就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3.地下水补给资源及供水意义补给资源保证着作为供水水源所能长期持续提供的水量(保证供水的长期持续性)。

开采条件下补给量可能发生变化,如:①地下水位下降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会增加;②地下水位下降时包气带变厚,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思考题1.资源?2.水资源?3.地下水资源?4.补给资源量?5.储存资源量?6.允许开采量?7.地表水资源量通常用河川来表示;地下水资源量可用来表示。

8.地下水资源具有、及等特征。

9.地下水资源可分为和两类。

10.地下水含水系统是具有上调节水量功能的天然的“地下水库”。

11.地下水资源的再生是通过实现的。

12.地下水储存资源在供水中起作用。

13.地下水补给资源在供水中起作用。

14.简述地下水资源的系统性?15.简述地下水资源的可调节性?16.地下水补给资源及其在供水中的意义?17.地下水储存资源及其在供水中的意义?18.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相比有什么特点?19.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及各自在供水中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