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识点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2、①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1世纪(前2070年))②奴隶制社会(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灭亡)③封建社会(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3、禹没有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禹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家天下”)4、夏朝建立了,制定,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5、夏朝国家机构的性质:奴隶主阶级压迫贫民和奴隶的工具6、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制定,加强对,和,的控制。

7、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愈加严重。

8、夏朝经历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

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恶反抗。

9、商汤统治时期,任用贤才,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使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10、商朝后期,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战,耗费国立,同时还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11、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族,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12、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答:受战乱和环境变化的影响①政治动荡和洪水泛滥。

黄河中下游地区土质疏松,古时气候比较湿润,容易发生洪水灾害。

②由于统治者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不断发生,为摆脱旧势力影响,采取迁都的措施。

13、西周的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答;分封制的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分封制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能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分封制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分封制的影响: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嘚更替一、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更替嘚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嘚分封制嘚简况。

2.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嘚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嘚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嘚过程。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嘚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还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嘚残酷性。

二、自主预习1.约公元前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嘚王朝。

2.约公元前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立在亳。

3.公元前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嘚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商都被占,商朝灭亡。

4.受封者可以在自己嘚封地内再进行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嘚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周代嘚贵族等级分为。

三、合作探究1.自学课本熟悉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国家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时间灭亡时国君夏商西周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嘚胜利?你对此有何认识?四、随堂演练1. 我国古代嘚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舜 C.禹传位给启舜D.商汤灭夏2. 人们经常把帮助坏人做坏事叫作“助纣为虐”其中嘚“纣”是指()A.夏桀B.商纣 C.周厉王D.周幽王3. 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嘚是()A.牧野之战B.盘庚迁都C.西周分封D.国人暴动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嘚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嘚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三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1)材料一中嘚“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诸侯和天子嘚关系如何?(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3)你认为分封制能不能保证周嘚统治?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2070 第一个2.16003.10464.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三、合作探究1.国家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时间灭亡时国君夏禹阳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桀商汤殷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纣西周周武王镐京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周幽王2.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纣嘚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嘚不满和反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识点整理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朝,都城阳城,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都城是亳,后盘庚迁殷。

3、武王伐纣: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带兵在牧野灭商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4、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政局,西周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5、西周灭亡:约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泥范铸造法)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2、甲骨文记事: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在安阳殷墟等地出土大量商周的甲骨。

甲骨文是已知的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造字方法:象形(如日、田)、会意(如明、从)、形声(如河、柄)、假借(如正佑)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王室衰微: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已无力控制诸侯,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3、诸侯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发展生产,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第一个霸主。

4、诸侯争霸的影响:诸侯争霸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诸侯国减少,有利于局部地区的统一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融。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孙膑)、长平之战(白起)兼并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兼并战争的影响:给百姓带来灾难,诸侯国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相关史事内容;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在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吃了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之后又有哪些朝代?夏商周三朝是怎么样更替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早期国家,看看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怎样的制度?”(二)、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夏本纪》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将战,作《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都城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家天下”“……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措施:禹征服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

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12/8/2021
第五页,共十七页。
4.西周(Xī Zhōu)灭亡 (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2)西周灭亡: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 朝被犬戎族所灭。 (3)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12/8/2021
第四页,共十七页。
四、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fēn fēnɡ) 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 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特点: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 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夏朝的统治
(1)统治中心: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2)夏朝的文明:洛阳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 里头遗址。 5.夏桀的暴政:夏朝历经400多年,到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统治残暴,引起民
众的反抗。
12/8/2021
第三页,共十七页。
二、商汤灭夏 1.商汤灭夏:夏朝后期,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伐 夏,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2.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3.盘庚迁殷: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4.商纣的暴政: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施 用酷刑,残害人民。 三、武王伐纣 1.周的兴起:商朝晚期,周部族以农业立国,发展迅速。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 公等人的辅佐,周部族日益强盛。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juézhàn), 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3.西周建立: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 B )14.(2018江苏)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 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
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C )15.下列对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内容理解不 正确的是
A.天子、诸侯、大夫、士是享有特权的贵族, 属于统治阶级 B.诸侯、大夫、士要服从周天 子的号令 C.平民和奴隶都是被统治阶级,没 有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 D.奴隶属于社会最底层
诸侯、 卿大夫 、 士

④作用:
积极作用:初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密切了
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
文化发展。
消极作用:后期诸侯拥兵自重,不听周天子号令。 (4)亡国之君:周幽王。 2.东周: (1)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前221年。 (2)建立者:周平王。 (3)都城:洛邑。
小结
3.公元纪年推算方法 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每100年为一个世纪,10年 为一个年代,每个世纪前20年为世纪初,最后10年为 世纪末。公元元年为公元1年,公元1世纪则是1—99年, 此后每个世纪是100年,即2世纪是公元100—199年, 以此类推。公元前推算方法同理,公元前1世纪是公 元前99—前1年,此前每个世纪是100年。
( C )7.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战乱、环境变化等 因素,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
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A.商汤 B.夏桀 C.盘庚 D.周平王
( B )8.小说《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 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 了统治者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1.其实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开始出现早期国家了,比如良渚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一般认为是尧都平阳)。

2.本单元的早期国家指的是中国大陆早期奴隶制王朝,上一单元介绍的是原始社会,本单元开始介绍奴隶制社会。

3.历史实践证明,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都不能挽救中国,挽救文明,因为这些制度都是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少数人出现坏的统治者的可能性就很高,所以只有权力掌握在人民的手中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中国社会到目前为止的发展史,其实一直伴随着好人和坏人在不停地进行斗争,在斗争的同时也在发展进步,所以什么时候,我们的文明彻底战胜错误思想了,也许共产主义就实现了,我们也就可以实现没有阻力地全速发展了。

4.原始社会最高领袖叫部落联盟首领,奴隶制社会最高统治者叫夏王、商王、周天子,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叫皇帝,资本主义社会最高统治者叫总统,社会主义社会最高领袖叫主席。

原始社会阶级分化不明显,末期也存在阶级分化;奴隶社会分奴隶主阶级、平民和奴隶;封建社会分地主阶级、官僚阶级、百姓;资本主义社会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对人民的民主和对少数敌人的专政。

5.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定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考古学者在登封王城岗发现城址,被认为是传说中禹的都城阳城。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中国历史由史前时期的原始社会进入到有历史记载的奴隶制社会。

这是因为自从开始有了正式的国家,也就开始设立史官对历史进行记载了,这是当时的统治者很容易就会想到的。

6.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集中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的黄河流域一带。

7.禹在位期间,征服南方三苗,扩大疆域,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在禹的治理下,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阶级分化愈发严重。

禹最初想通过禅让制传位,最佳人选是刑法司法官皋陶,但是皋陶是尧舜时就年岁很大了,在禹即位第二年就去世了,所以后期禹提出传位给德高望重的大臣伯益,结果公元前1973年,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有扈之变”杀死了伯益,篡夺了王位,成为了夏朝的新王,从此禅让制的“公天下”转变为了王位世袭制的“家天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新人教版
- 学生可以探索夏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址,如安阳殷墟、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等,以感受时期的历史文化。
- 学生可以阅读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学术文章和论文,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讨论。
-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时间线或思维导图,以梳理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撰写论文,探讨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和变革原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历史上册
3.授课时间:2课时(90分钟)
4.教学时数: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答案:夏商周时期的变革原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变革使得中国历史进入了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阶段,为后世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夏商周时期的变革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动画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二单元分开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二单元分开版

东西南北上中下,齐秦楚燕赵魏韩。
yān 燕
围魏救赵桂陵事,长平之战纸上谈。
商鞅变法集大成,买地双奖今用县。 yàn

天府之国壮秦基,李冰蜀郡都江堰。 yū
鱼嘴隔江内外分,飞沙去淤宝瓶灌。 淤
从此秦兵奋勇出,一统全国过函关。
hán 函
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孔孟仁,克己复礼民贵君。
有教无类因材施,仁政推崇亚圣尊。
xiàng
大国汹涌随其后,桓襄文穆庄继现。xiāng
襄Leabharlann 相 管仲相齐尊攘夷,葵丘之盟领中原。 kuí
rǎng yí 攘夷
重耳报楚退三舍,城濮大战子玉寒。
葵 pú
兼并交融内外事,戎夷蛮狄四方连。 濮
tán
昙 吴越相争昙花开,卧薪尝胆永流传。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春秋铁器牛耕田,战国兼并纵横篇。
三家分晋田代齐,七雄并立谱新颜。
烙 卫巫监谤堵民口,国人暴动厉王驱。
bāo sì 褒姒
幽赏千金褒姒笑,朝灭犬戎诸侯戏。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商朝威名天下盛,泥范铸造出青铜。
食礼相变国重器,以此彰显贵王公。
四羊方尊为代表,司母戊鼎世最重。
wù 戊
牧野之战何处知,利簋铭文记周兴。 guǐ

甲骨载史从商始,象指会形六书成。
龙骨入药暴天物,独具慧眼清懿荣。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jié 桀
夏禹为家传子启,禅让从此为世袭。sh禅àn
bó yǐn 亳尹
zhòu 纣
páo 炮
桀比太阳暴天下,遗址二里头晋豫。 yīn 商汤都亳仲尹辅,盘庚迁殷安阳地。 殷
纣建炮烙牧野反,周武镐京分封细。h镐ào 功臣宗亲皆在榜,诸侯卿大夫士级。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新人教版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我可能过于注重详细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提问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其次,在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或缺乏自信而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展示一些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简短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夏商周时期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特点。
过程:
讲解夏商周时期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的历史事件和特点。
详细介绍夏商周时期的重要事件,如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兴衰以及周朝的崛起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5.请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相互学习和借鉴。
(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学生对于这个故事背后的历史教训的理解,以及对于周幽王的昏庸无道的把握。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讲授法:在课堂上,我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拓展阅读材料:
(1)《中国古代史》-章节:夏商周时期
(2)《夏商周探秘》-章节:夏商周的更替
(3)《中国古代文明》-章节: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2.视频资源:
(1)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纪录片,如《夏商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素养导学时空观念: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历史解释:通过《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等,掌握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家国情怀: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认识民心向背对王朝统治的影响。

知识构建一、夏朝的兴亡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定都阳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度的更迭与哪一事件相关?夏朝还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①制度:禅让制、世袭制。

②事件:启继承禹的位置。

③统治措施: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思维导引】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世袭制的开启者是启。

【史料研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意思是夏朝政局动荡,于是禹制定刑法来维持统治)二、商朝的兴亡完善表格相关内容。

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定都亳迁都多次迁都,商王盘庚迁到殷后,保持相对的稳定灭亡商纣王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大战中,为周武王所灭三、西周的兴亡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右侧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指出该制度的对象、目的及作用。

(1)制度:分封制。

(2)对象:宗亲和功臣等。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内容:【时空观念】“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史料研习】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5)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思维导引】分封制的弊端:周天子分封宗亲、功臣等为诸侯,形成了众多的诸侯国,由于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夏朝的暴君是桀称商朝为殷商。

7. 商朝最后一个暴君是:商纣王9.武王伐纣中商朝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牧野之战,商纣自焚而死。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11.15.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3.4.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

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

起止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标志。

3.春秋后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4.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在齐国进行改革。

5.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齐桓公(春秋首霸)6.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是对春秋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7.春秋时期设置郡县,分封制开始瓦解。

8.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春秋时期的第一9.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10.晋楚争霸时,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退避三舍的成语出自此战役。

概括: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战国时期,诸侯征战的目的是拓展疆域,战争性质是兼并。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教案)】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②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国家兴亡与统治者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世袭制、分封制难点: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子目录,概述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建立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分封制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20,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答案提示:①时间:约公元前2070②建立者:禹③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④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教师指导: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诞生,关于朝代的建立,掌握三要素,时间、地点、都城。

2、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20,将下图内容补充完整答案提示:①启②禅让③世袭教师指导:历史上将这种把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称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对我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世袭制从夏朝开始,到清朝才结束,延续了近四千年。

3、问题探究: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内容要点: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认知提示: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本课为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1 课本课主要学习四部分内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

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西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

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2.分析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材料分析,认识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辩证看待分封制。

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课标要求】: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名师说课】:·教材分析: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刑法酷严,残害忠良。

周文王、周武王励精图治,发展生产,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建立西周,并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发展经济。

西周后期周厉王、周幽王重蹈纣王覆辙,导致西周被灭。

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本课简述了从商朝到西周而东周的更替,涉及到一大批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到的商纣王与妲已、比干,周武王与姜尚,周幽王与褒姒等一大批历史人物及相关历史故事,学生大多有所耳闻。

这为学好本课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只知皮毛,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清晰化、条理化。

·教学方法:故事法,讨论法,人物评价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武王伐纣和牧野之战2、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方法及作用,知道嫡长子继承制3、知道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讲解商周时期相关的历史故事2、讨论评价商纣王、周武王、周幽王,通过评价人物串联起与其相关的教材中相关知识。

3、分组合作,归纳评价历史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武王伐纣和分封制的建立,知道励精图治、敢于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2、通过几个国王的不同道路及其结果,了解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有的促进了社会发展,有的阻碍了社会进步。

【重点与难点】:重点:牧野之战和西周的分封制难点: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商纣王、周武王、周幽王图片学生准备:通过书籍、网络搜集三个人物的相关故事,准备课堂上讲故事。

【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多媒体展示老师同时朗读下列文字: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新课讲解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 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9座。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 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 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 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奴周灭亡 (1)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 动”,厉王逃亡。 (2)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3.东周建立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 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位,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D )
新课导入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 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传说中,尧舜禹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夏王朝又是 怎样建立的?
新课讲解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家天下”:
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 制代替禅让制。
新课讲解
3.夏朝的统治 (1)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 有了很大发展。 (2)建立国家机器: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3)夏朝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4)中心地区: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