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 文言文 虚词复习导学案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北宋词一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北宋词一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7d76ddf384254b35eefd349f.png)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基础知识积累。
【每日一练】——默写《己亥杂诗》和《使至塞上》书写务必工整!1.危言危行: 2. 微言大义: 3. 尾大不掉: 4. 师心自用: 5. 石破天惊: 6. 硕大无朋: 7. 醍醐灌顶: 8. 天马行空: 9. 文过饰非: 10.无人为役: 三.小题训练(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差.事/差.可告慰 疏浚./怙恶不悛. 薄.命/薄.暮冥冥 B .濒.临/捷报频.传 着.迷/着.手准备 诘.责/佶.屈聱牙 C .筵.席/垂涎.三尺 辟.邪/鞭辟.入里 炮烙./络.绎不绝 D .刹.那/名山古刹. 惊诧./叱咤.风云 绚.烂/徇.私枉法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B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要尽力降低日常生活所耗用的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D .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三.问题导学。
(一)阅读欧阳修的《踏莎行》,完成检测:1、这首词上片中如何写行人忆家和闺人忆外的?请参见《高中文言文精讲精练》P238赏析要点第二段。
答:2、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并探究结尾两句构思的妙处。
答案见P298答:(二)阅读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完成检测:3、试解说上片如何写出秋景的特点的。
《精讲精练》P241赏析要点第2段答:4、说说下片写柔情的技巧。
答:四课堂巩固练习。
2011年【全国卷】【适用范围】(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学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23ba9202020740be1e9b90.png)
2020高考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学案第二专题诗歌形象的把握和鉴赏【学习目标】1.要学会知人论世。
准确把握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
2.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形象和意象以及诗歌鉴赏有关形象命题的一些思路和答题策略。
如:人物形象的特点,形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景物的特点和塑造的方法或角度(近远、动静、色彩、各感官、大小等),景物的层次和作用,意象的含义和深层含义,意象组合而表现出来的意境。
【考点精析】一、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2.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就是一个年老色衰、委身商贾、寂寞孤独的艺伎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二、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命题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它们往往承载着作者的主观感情。
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景物,因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以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因此在鉴赏景物形象时,常常要联系诗人的形象。
三、事物形象1.内涵有些诗歌在描写形象时,将事物人格化,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又称物象。
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如明朝诗人于谦借石灰这一常见的物品,表达了自己清白刚正、不畏邪恶、不怕牺牲的高尚节操。
2.目的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完整版)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导学案教师版(一).doc
![(完整版)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导学案教师版(一).doc](https://img.taocdn.com/s3/m/52351a5a87c24028905fc314.png)
文言虚词(一)【学习目标】1. 了解虚词的概念、类别与特点;2. 了解连词的概念及其类别;3. 掌握虚词“而”、“以”、“则”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难点)【考纲要求】1. 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 要求掌握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知识链接】装一、虚词的概念和类别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
二、文言虚词的特点1. 用法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2. 使用频率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3. 语法功能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4. 发展变化大。
三、学法指导1. 分清虚实订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第一个“为”是词,可译为;第二个“为”是词,可译为。
2. 辨明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第一个“其”是词,可译为;第二个“其”是词,可译为。
3. 通晓古今线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4. 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
(1)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如:投诸渤海之北。
诸:。
.(2)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进学解1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进学解1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90f07f737c1cfad6195fa79b.png)
《进学解》导学案1●同学们:喧闹必浮躁,宁静生慧根一、课前三分钟:2008感动中国人物6 吉吉吉颁奖辞、推荐委员语、使用提示及适用话题。
美文诵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
十六岁,是明媚的春,朝气蓬勃,五彩缤纷,坐在青草上,遐想蓝天。
十六岁,是火热的夏,洒脱豪放,激情四射,坐在河岸上,幻想幸福。
十六岁,是火红的秋,丰实娟秀,清秀无比,站在稻田里,迎接胜利。
十六岁是素洁的冬,粉妆玉砌,银装素裹,在白雪中,寻寻觅觅。
它也好比五彩的四季。
十六岁,它让我们拥有五彩的四季,拥有无限的幻想,无限的自由,让我们好好拥有这一片天空吧!二、自学指导:1、早读自修课结合《进学解》注释,通读文章第1—2段。
2、利用《学案与测评》资料P3-4“文本品读”了解文章主旨及写法借鉴。
3、用红笔圈画出导学案中疑难处,小组讨论寻求帮助。
三、专题内涵解说---杂说,是一种议论兼叙述的短文形式。
可参考课本P14解说。
四、学习目标:1、理解1、2段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效果。
五、背景补充:韩愈仕途坎坷,大起大落,而几次起落都是由于参与政治,关心时局,对朝政发表意见,最终遭受打击。
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读书人的遭遇,对人才使用问题非常重视。
《旧唐书·韩愈传》:“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显然这是韩愈有感于自己的仕途遭遇,而抒发自己遭到贬斥不被重用的一篇文章。
六、自主学习。
(5分钟)★回顾识记学案上重要文言词语及进一步思考问题,理解文意。
(浏览·口头翻译)1、阅读前两段,给括号前方框内字释义并给划线的句子翻译。
2、夯实基础A、(齐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教诲.()畯.良()编纂.()继晷.()补苴.()罅.漏()幽眇.()咀嚼..()佶.屈()聱.牙()奇葩.()闳.大()跋.前()踬.后()裨.益()B、自读课文,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同学间交流;请结合例句深入领会词义。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94525eea26925c52dc5bf8b.png)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2【学习目标】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相似结构推断法、邻字帮助法、语法结构推断法、常识识记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预习指导】自读《最高考》P52——53页的“答问互动”,初步掌握一些实词推断方法。
【学习过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五、相似结构推断法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较整齐,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相同或相近,就是相反。
【合作探究】推断练习: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文过饰非()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六、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合作探究】推断练习: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3.行将为人所并()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5.出则接遇宾客,入则应对诸侯()七、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的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合作探究】推断练习: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书信体训练学案不分版本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书信体训练学案不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1e2a1b99a98271fe900ef917.png)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书信体训练学案不分版本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书信体训练学案不分版本文言文复习专题之书信体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以下各题。
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发之信,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信中有云:“于兄弟那么直达其隐,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
〞此数语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
咋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
吾过矣!吾过矣!香海为人最好,吾虽未与久居,而相知颇深,尔以兄事之可也。
丁秩臣、王衡臣两君,吾皆未见,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
假设果威仪可那么,淳实宏通,师之可也。
假设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那么不复能受其益矣。
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那么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后信言已向陈季牧借《史记》,此不可不看之书。
尔既看《史记》,那么断不可看他书。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
专字之外,又有数语教弟,兹待将冷金笺写出,弟可贴之座右,时时省览,并抄一付寄家中三弟。
香海言时文须学《东莱博议》,甚是。
弟先须用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读熟。
即不读亦可。
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
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
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
此事人人意见各殊,嗜好不同。
吾之嗜好,于五古那么喜读《文选》,于七古那么喜读昌黎集,于五律那么喜读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诗,而苦不能步趋,故兼读元遗山集。
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
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
尔要学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那么皆明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虚词2学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虚词2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763de7c1c708a1284a4445.png)
文言文专题之虚词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掌握“若、所、为、焉、也、以”的意义及用法。
2. 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课前候读】《最高考》P303——305“若、所、为、焉、也、以”的素材归纳。
一、自主学习1.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促织》)()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⑷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2.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⑴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指南录〉后序〉》)()⑵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⑶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⑷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信陵君窃符救赵》)()⑸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3.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⑴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⑵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⑶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⑷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⑸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⑹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⑺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察今》)()⑻何辞为?(《鸿门宴》)()4.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⑴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⑵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⑶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⑷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⑸未知生,焉知死?(《论语》)()5.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
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⑵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⑶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⑷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⑸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语言学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语言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5094b02f60ddccda38a090.png)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学习目标】1.通过熟悉鉴赏诗歌语言的几种类型(炼字型(诗眼型)、关键词句引领型、语言特色风格型)来熟知诗歌语言类答题术语 2、掌握每种类型的设题模式和答题步骤【考点解读】1.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呈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2.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
尤其是,诗歌的语言,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比喻义、隐含义、暗示义等,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
3.最高考P84考点解读炼字、诗眼型【理解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注意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理解诗眼】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 考前复习材料 词语辨析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 考前复习材料 词语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29d25d6edb6f1aff001f6f.png)
词语辨析1.以至、以致①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②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作出了错误的结论。
【辨析】“以至”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以致”用于表示不好的结果。
2. 不止、不只①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同去的不止..他一人。
【辨析】“不止”一是指继续不停,一是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相当于“不但”、“不仅”。
下面这句该用“不止”。
3.贯串、贯穿①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着贯串..一个基本思想。
②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
【辨析】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叫“贯串”,“贯穿”是穿过、连通的意思。
4.大肆、大事①这部电视剧播出前并未大事..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为热门话题。
②台湾当局近年将“弹性外交”引入联合国领域,大肆..鼓吹重返或加入联合国。
【辨析】“大肆”指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如“大肆吹嘘”、“大肆挥霍”,含贬义。
“大事”指大力从事,如“大事渲染”。
5.推脱、推托①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老是埋怨别人,推脱..责任。
②我约他来谈谈,他推托..说:“晚上我有事,改天再说吧!”【辨析】“推脱”,推卸、推辞,不愿意承担任务、责任等。
“推托”是借故拒绝。
6. 退化、蜕化①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你还会写多少汉字?②要坚决把蜕化..变质分子从党内清除出去。
【辨析】“退化”: 功能减退,由优变劣。
“蛻化”:(1)由动物蛻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如”由奴隶社会~为封建社会。
(2 )变质、腐化堕落。
如”~变质”。
7.查看、察看①审计人员仔细查看..了每一张销售单据,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②气象员一天两次察看..风向,及时向指挥所报告。
【辨析】“查看”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如查看灾情。
“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风向、察看动静。
8.窜改、篡改①这个成语用法已约定俗成,不能随意窜改..。
②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篡改..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名句名篇背诵默写学案不分版本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名句名篇背诵默写学案不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488194ed59eef8c75ebfb3d1.png)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名句名篇背诵默写学案不分版本XXXX届高三考前名句名篇背诵默写强化训练〔一〕班级姓名得分1.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论语》3.,行道之人弗受。
,气人不屑也。
《孟子》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何不为也?《孟子》5.,可以为师矣。
《论语》6.,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7.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8.后生可畏,?《论语》〔二〕班级姓名得分1.,不宜妄自菲薄。
2.宫中府中,局为一体,。
《出师表》诸葛亮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4.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岳阳楼记》范仲淹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范仲淹6.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
7.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三〕班级姓名得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4.,。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无丝竹之乱耳,。
8.,往来无白丁。
〔四〕班级姓名得分1.,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范仲淹2.酿泉为酒,。
《醉翁亭记》欧阳修3.水何澹澹,。
《观沧海》曹操4.,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5.,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王维6.,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7.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8.,家书抵万金。
《春望》杜甫〔五〕班级姓名得分1.白头搔更短,。
《春望》杜甫2.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莫道官忙身老大,。
凭君先到江头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4.,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最爱湖东行缺乏,。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二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二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cf48df97cd184254a3535de.png)
《师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娴熟朗诵课文。
2.整理归纳重要的实词、虚词、特别文言现象。
【知识链接】1.认识韩愈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 ,故又称“韩文公” 。
韩愈和柳宗元一同鼎力倡导古文运动,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确立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后代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士族和庶族,门第观念严重损坏了从师学习的民风,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曾说,“由魏晋世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然笑之,认为狂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惟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 ,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当时堪称“惊世”之作。
3.对于“说”的文体“说”是一种文体,是谈论文的一种。
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说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
“说”与“论”对比要随意些。
初中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等这种文体。
“师说”就是“说师”,即谈谈对于“从师”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给加点字注音嗟乎()句读(..苌弘()老聃(..二、自学怀疑,讲堂展现1.解说以下加点的实词虚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士医生之族.贤人无常师.余嘉其能行古道..)阿谀().)贻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官盛则近谀.术业有专攻.作《师说》以贻.之2.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说。
( 1)传道受业通释义( 2)或师焉,或不焉通3.找出以下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说。
( 1)惑而不从师( 2)吾进而师之( 3)吾师道也( 4)而耻学于师( 5)是故圣益圣( 6)小学而大遗4. 古今异义词辨析(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必定成就的人( 2)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 : 小孩、少年学习的初级阶段( 3)今之大家古义:今义:好多人5. 特别文言句式( 1)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传记知识学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传记知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1fd72614791711cc791738.png)
传记文段高频词分类积累导学(3课时)【自主学习素材】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
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
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语文 文言文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语文 文言文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230a22b52acfc788ebc902.png)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学案新人教版【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规定:“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
2.分析综合 C。
从近几年的命题规律来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
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
2.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文言句子翻译。
3.从答案的编制看,文言文测试时题目出在“课外”,答案源自“课内”。
4.从选材上看,除人物传记外,还涉及其他散文。
从分值上看,句子翻译覆盖面大,分值较高。
【目标导航】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梳理】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是指依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所谓“常见实词”是指:(1)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和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40个常用实词。
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对一词多义、双音复词的考查是重中之重。
(一)通假字1.通用字。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一) 苏教版 精品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一) 苏教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a1a064b50e2524de5187e93.png)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文言文专题(一)【高考导航】1.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
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
2.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特别是文言句子翻译由辨析改为笔译后(即由选择题改为语言操作题),减少了客观题的分值,增加了笔译的分值。
3.从答案的编制看,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答案源自“课内”。
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我们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我们“课内”学过的,二是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的。
4.从选材上看,除人物传记外,还涉及其他文体。
从分值上看,句子翻译覆盖面大,分值较高。
根据近年高考试题的考查内容预测,2020年高考设题可能会呈现出如下特点:1.实词考查仍是重点,2020年18套试卷全部单独设题考查,江苏高考连续7年考查了这一考点。
2.侧重于文中信息筛选,2020年有15套试题单独设题考查指定的信息的筛选、判断。
3.侧重于内容概括的考查,2020年18套试卷都以不同的形式考查了对内容的分析、阐述概括。
4.翻译题目要求翻译原文中的语句,除设立相应的得分点之外,2020年在文句意思和语句通顺上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课前预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晏子振民景公之时饥。
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
当①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②,远其兆③,徐其日,而不趋。
三年台成而民振。
故上说乎游,民足乎食。
君子曰:“政则晏子欲发粟与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则依物而偶于政④。
”【注】①当:主持,主管。
②赁:工钱。
③兆:此句与下句有误,应是:“远其涂,佻其日。
”佻,延缓。
④偶:通“寓”,寄托。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名句默写训练导学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名句默写训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48fba302d276a200292e98.png)
高考名句默写训练(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1、一曲新词酒一杯,。
夕阳西下几时回?,__, _____ 。
2、,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3、浩荡离愁白日斜,。
,化作春泥更护花。
4、(1)子曰:“___,不亦说乎?,不亦乐乎?________ ,不亦君子乎?(2),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6)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8)子曰:“____________,不____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5、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___。
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___ ____ 古风存。
6、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
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
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__。
几处早____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8、城___辅三秦,______________。
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f420acb964bcf84b9d57be6.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有关文言知识,翻译课文,提高翻译能力。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习重难点】1.体会借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法。
2.理解部分实词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现象。
三【学法建议】1.把握文意,结合作者背景理解文中思想情感。
2.加强诵读,联系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
四【资料链接】(一)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代卓越的文学家、哲学家。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
幼年聪颖好学,攻读诸子百家。
二十岁时与刘禹锡为同科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
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
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有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
柳宗元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背景解读公元805年,柳宗元因参加翰林学士王叔文集团的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他放浪于山水之间,派遣郁闷,写了不少的游记,如“永州八记”。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元和四年,即作者被贬永州的第五年。
(三)相关知识1、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来抒发作者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永州八记”“永州八记”指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
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五、【自主学习】1.字词注音僇.人( ) 惴栗..( ) 施施..( ) 斫.榛( ) 焚茷.( )觞酌..( ) 衽.席( ) 垤.穴( ) 攒蹙..( )..( ) 箕踞岈.然( ) 颢.气( ) 遁.隐( ) 颓.然( ) 星宿. ( )2.指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自余为僇人通,(2)意有所及,梦亦同趣通,3.词类活用日.与其徒上高山穷.回溪卧而梦.始指异.之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遨萦青.绕白.故为之文以志.4.古今异义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游于是..乎始古义:今义: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今义:5.文言字词解释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 到则披.草而坐 ( )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拟题方法学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拟题方法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e34193a6c30c2258019e96.png)
高考议论文常见拟题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题目在整篇文章中的重要性2.掌握新材料作文拟题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直面学生作文题目问题】:1.大而空泛。
如:“论真理”“谈谈历史”。
2.偏离题意。
如:“真诚,我无悔的选择”(“幻想”)“真情无价”(“光与影”)。
3.照抄话题。
如:“我生活的世界”(话题“我生活的世界”)。
4.表意不明。
如:“我要我自己”“双面谈时尚”。
5.观点不当。
如:“真理,从谬误中迸出来”“要随心所欲”。
6. 表达不简洁。
“小议中学生打工中的利与弊”。
7. 存在语病。
如:“发挥真理”“杂其经验”(搭配不当)。
【思考感悟】自己作文题目,有上面问题吗?用什么方法来拟题呢?【方法感悟】一、点题法。
如果写议论文,最好用此法拟题。
把观点提炼、浓缩成标题,让读者一见题目就知道你所写的文章的中心论点。
这种方法就有点像打球中的“短、平、快”,在直截了当中既张扬了你的个性,又给春天。
倾听心灵的钟声。
横看成岭侧成峰。
雏凤清于老凤声。
为有源头活水来。
勿以善小而不为。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世界有了我们更美丽。
大爱无声。
活着就是为了别人。
人生需要装饰。
守住心灵的契约。
我思想,我美丽。
得失寸心知。
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
道德,为人的底线。
祸患常积于忽微。
良心无价。
走出呵护展翅蓝天。
亲情永不下岗。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呼唤晴朗的天空。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脚比路长。
读书是快乐的。
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沟通——理解的桥梁。
诚信——事业成功的基石。
拼搏——美好生活的跳板二、修辞法。
1.比喻式。
利用比喻是使题目生动形象的好方法。
请赏析下面的标题:《信念是飞翔的翅膀》、《生活不妨喝点苦酒》、《幸运是汗水的红利》《生命如夏花》《飘落心灵的秋叶》《铐在心灵上的枷锁》等都是用比喻手法拟出的好标题。
1999年高考优秀文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的记忆比喻为能“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形象。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误用学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误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01860a4b73f242336c5f9b.png)
文言文常用实词专项检测卷1.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2. 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3. 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4. 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5. 齐孝公伐我北鄙.。
()6. 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7. 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
()8.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9. 师进,次.于陉。
() 10.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11. 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 12.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13.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 14.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15. 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 16. 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17.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 18. 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19.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 20. 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21. 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 22. 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23. 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 24. 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25. 致知在格.物。
() 26. 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27. 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 28. 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29.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 30.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31. 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 32. 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33.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 34. 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35. 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 36. 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37. 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 38.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39. 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40. 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41. 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虚词2学案不分版本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虚词2学案不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67ea7ac9376baf1ffd4fad1d.png)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虚词2学案不分版本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虚词2学案不分版本文言文专题之虚词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掌握“假设、所、为、焉、也、以〞的意义及用法。
2. 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课前候读】《最高考》P303——305“假设、所、为、焉、也、以〞的素材归纳。
一、自主学习1.解释句中“假设〞字的意义和用法⑴视之,形假设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促织》〕〔〕⑵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⑶更假设役,复假设赋……〔《捕蛇者说》〕〔〕⑷假设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那么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2.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⑴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指南录〉后序〉》〕〔〕⑵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⑶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⑷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信陵君窃符救赵》〕〔〕⑸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3.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⑴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⑵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⑶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⑷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⑸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⑹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⑺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察今》〕〔〕⑻何辞为?〔《鸿门宴》〕〔〕4.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⑴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⑵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⑶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⑷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⑸未知生,焉知死?〔《论语》〕〔〕5.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
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⑵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导学案
1
【学习目标】
1.掌握“而、何、乎、乃、其、且”的意义及用法。
2。
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考纲解读】
2020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而且明确列出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
虚词的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
把握“常见”,指以《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为重点。
理解“在文中”,指主要考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及用法的能力。
2020年江苏高考以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其”的用法。
【考点链接】候课阅读《最高考》P56右边“谈谈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一、自主学习
1.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⑶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⑷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⑸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⑹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⑺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⑻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⑵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⑶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⑷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⑸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⑹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⑺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⑻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⑼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3.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⑵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⑷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⑸众言同,于是乎书。
——方苞《狱中杂记》。
()
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记》)()
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论语》)()
⑻盖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
⑼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⑽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赤壁赋》)()
4.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⑶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⑷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⑹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5.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⑷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⑸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⑹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⑻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⑼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⑽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祭十二郎文》)()
⑾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⑿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6.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⑵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⑶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⑷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⑸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⑹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三、课外积累
早读课朗读理解识记《最高考》P301——303“而、何、乎、乃、其、且”的意义及用法。
【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