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人教必修一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以及诗歌的内容。

体会大堰河的形象。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引导和探究理解作者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的鉴赏体会作者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与同情之情。

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体会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使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重点:大堰河形象的分析理解。

教学难点:对诗歌深层情感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艾青(1910~1998),原名蒋海澄,有人称他为“中国现代诗坛泰斗。

”由于母亲生他时难产,l9l0年初出人世的艾青被算命先生算成“克父母”,成为一个不受家庭欢迎的人按照当地风俗.为了避涡,艾青只能称父母为叔权、婶婶.并被送到村里一户贫苦的农家寄养。

在那里,他的养母”大叶荷”给了他在自己冷漠的富裕家庭中从未得到过的慈爱和温暖。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二十三岁的诗人在一个漫天飞舞雪花的冬季,在阴冷孤独的牢狱里,写给一位平凡母亲的深情赞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学生自由读诗歌,根据诗歌的内容将诗歌分出层次,理清思路。

明确:1——3 我和大堰河的关系4——8 眷恋与感激9——11 同情与控诉12——13 讴歌与赞美二、重点诗节研读。

找个别学生读一到三节,其他同学思考:a.这一节写了什么景物?明确:冷清的“雪”、“草盖”的“坟墓”,“枯死”了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b.这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些描写表现了辛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寄予了诗人深深的同情。

这样,学生明白了诗歌中写景叙事的作用是为抒发作者的情感、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学生通过举一反三。

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

为什么“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明确:大堰河的某些生活场景与雪有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现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通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同时增强对情感的领悟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通过朗诵练习,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大堰河”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2.学习新课:(1)呈现:教师播放《大堰河──我的保姆》的音频文件,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从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讲解:教师讲解诗中的难点和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如现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意象和表达方式等。

(4)练习:学生进行朗诵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作业:学生选择诗歌中的一段或几段进行背诵,并进行朗诵录音;教师安排拓展作业,要求学生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3.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阅读技巧的理解。

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音频播放、板书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互相学习。

2.作业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朗诵录音进行评价,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生对小组内成员的朗诵进行评价和打分。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7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7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7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重点难点: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2、抒情主人公与的关系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入、示标(略)二、检查预习1、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

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

1932年被捕,在冰冷里,看见晓雪飞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

2、解释词语典押,典当。

自我意识:形容尴尬或不大方的样子。

三、有感情地全诗。

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结构:大堰河我的保姆五、“抒情主人公”与的关系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六、布置预习: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诗歌的朗读指导,思想情感体会;2、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会、学习;3、“大堰河”形象的把握。

二、教学重点:1、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2、语言特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诗歌中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揣摩品味。

四、教学方法:拟采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师生互动问答法等。

五、教具准备:教本、教案、有关多媒体课件。

六、导学设计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保姆”这种工作的内容吗?学生答,师点评-----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课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了解有关背景资料------请大家齐声读出来。

2、请同学们把全诗的13个诗节标上序号。

3、教师范读1—3节诗歌,之后提出阅读要求:有表情朗读,准备3分钟,自由举手读自己喜欢的诗节。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艾青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意象特点和诗歌节奏。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入手,解读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3)培养朗读、背诵诗歌的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激之情,理解亲情的可贵。

(2)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基本内容及其象征意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特点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欣赏诗歌的音乐性,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实践法:朗读、背诵,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作者艾青及诗歌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特点和象征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6. 朗读、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9.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并理解其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品味诗歌中的情感;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探讨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品味诗中真挚的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树立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情感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顾1、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等。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

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

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

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1932年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睹雪思人,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曾回忆说:“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很爱她。

”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2、诗歌的内容结构二、细读诗歌,分析诗歌划分层次:(一)第一部分(1——2)我和大堰河的出身阶级不同,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抽查朗读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身世悲苦)(二)第二部分(3——11)诗人触景生情,追述勤劳善良的大堰河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9)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借助形象来抒发感情的写法;理清诗歌节奏,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含义;学习运用修辞表达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体悟诗歌节奏,把握情感表达;运用“朗读(诗)—品味(意)—感悟(方法)—归纳”的学习方法领会诗歌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朗读中体悟情感,理解作者对一个普通劳动者具有深厚感情的原因,体会人间真情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形象及其含义。

2.教学难点:诗歌的社会意义。

【学法指导】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词中的人物形象和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背景资料和诗句理解,感知人物形象,领悟人物形象的含义。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体悟、感知、探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在困境下,时常会追忆。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在一个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一位年轻人孤独地站在哪儿,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人在困境下,最先想起的便是在自己心灵深处最亲近的人,那是心灵的依靠和安慰,他想起的不是亲生的父母,而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灵,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一首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

他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学生自读,勾画节奏,边读边写出自己对课文的初步认识。

三、播放朗读录音,领悟情感。

四、介绍作者和背景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

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fan)田蒋的一个地主家庭。

自幼在一个贫苦农妇家带养,五岁回父母家中。

1928年初中毕业,考入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

次年春,赴法国巴黎习画,同时接触了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苏维埃十月革命的小说、诗歌及欧洲现代诗歌。

凡尔哈仑、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兰波都对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整理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的无私奉献。

(2)学习和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和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了解这首诗的特点,如通过笔记写人、直抒胸臆等,学习比较、重复、排比等表达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全诗共13段,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分析: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娘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段),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

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

请学生举例说明。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

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的人格。

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雁河之恋。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艾青的.创作风格。

2、整体阅读,理清思路,学习本诗借助鲜明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年3月27日(农历2月17日),浙江金华人。

现当代诗人,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他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大诗人、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被寄养到一位贫苦农民家大堰河家。

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开始读书,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

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诗人站在铁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思绪波动,,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曾经给予他母爱的保姆大堰河,激起了他情感的涟漪,情不能自已,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

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学习过程】一、熟读全诗,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大堰( )河青苔( ) 荆棘( ) 虱( )子掐( )死忸怩( ) 冰屑( ) 麦糟( ) 火钵( ) 团箕 ( ) 炖( )肉叱( )骂瓦菲( ) 匾( ) 碾(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菲泥泊苔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堰掐凌忸苔碾揠陷棱偃谄陵纽笞辗4、摘录并解释重点字词。

二、整体感知:1、朗读这首诗,结合诗句,谈谈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8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8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潜力了解本诗铺叙细节,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学会透过诵读去体会把握诗中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回环、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鉴赏潜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二、主要方法合作探究,分组比赛。

三、教学重点揣摩语言,理解诗中形象,领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前几天,晓风来我校作报告,资料之一,就是学会感恩。

我觉得这个题目选得太好了。

是啊,就应学会感恩!因为人是在恩惠的阳光雨露里长大的。

学会感恩是做人的起点,学会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完美,学会感恩才能去创造完美的生活。

上个世纪,有个最懂得感恩的诗人,他把最真挚的感激之情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著名诗人艾青。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挚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培养对诗歌的鉴赏潜力。

3.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三)分组比赛,合作探讨1.第一轮比赛:诵读大致过程:(1)宣布比赛规则。

两组合作读一遍课文,第一、三组读1~7节,第二、四两组读8~13节;推荐代表诵读;没人读算弃权。

(2)准备两分钟。

(3)各组轮流读(4)群众评议,奖给优胜组一个五角星。

2.第二轮比赛:各组轮流提问,自由解答宣布规则:(1)时间15分钟(2)一组提问,其它组自由解答。

(3)每提一个问题或每一次正确回答,其组均加一个五角星。

(4)提的问题没人能回答,提问组再加一个五角星。

两分钟准备──开始提问──评出此轮优胜。

3.第三轮比赛:老师提问,学生抢答此轮比赛视上一轮提问的状况而定,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刻,就少提问;如学生的理解还较浅,那教师就要透过必须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

安排时间大约5分钟。

答对一个,其组加一个五角星。

如:(1)大堰河是怎样的形象?(2)作者是这样塑造这一形象的?(3)第12节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4)本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4.算出三轮比赛各组所获得的五角星总数,确定优胜组,予以表扬。

高一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篇一】[学习目标]一、认识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

二、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学习重点]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学习难点]作品写作时代、背景离现实时代较远,学生热情较难调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用这首作品引出“母爱”这一话题。

播放片段后,教师以“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篇赞美特殊母爱的诗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新课。

2.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

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

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

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艾青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通过诗歌的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教学内容:1. 介绍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2. 让学生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社会和个人意义。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2.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的结构和形式。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等元素。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如诗节、行数、韵律等。

2. 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 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对诗歌结构的理解。

第三章:词语和意象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词语和意象的选择和使用。

2. 通过分析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选择和使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选择和使用。

2. 分析词语和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运用词语和意象创作自己的诗歌,加深对诗歌表达方式的理解。

第四章:情感和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2. 通过分析情感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内容:1. 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的情感和主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优秀3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优秀3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3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

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突破】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课文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2.字词练习2.完成字词练习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一、了解创作背景(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的名作。

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者艾青的资料?抽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艾青及作品的背景。

(2)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发展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保姆大堰河的深厚感情,理解作品中体现的人性光辉。

(2)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品质,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对保姆大堰河的描绘,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艾青及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基本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作者的社会观点。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大堰河——我的保姆》。

3. 推荐一本关于艾青或其他现代诗人的作品,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作文和推荐书籍的介绍,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文学鉴赏水平的提升。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堰河的自然风光和作者艾青的画像,营造有利于情感体会的教学氛围。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大堰河──我的保姆3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大堰河──我的保姆3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大堰河──我的保姆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大堰河──我的保姆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内容:《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高中高一上学期的语文课本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小时候对家乡大堰河的回忆和感悟,以及大堰河对作者成长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2.理解作者对大堰河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4.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和珍惜身边的环境和人文景观。

教学重难点:1.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2.基于课文内容的情感表达;3.激发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及相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3.悬挂大堰河的照片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某个地方,让学生谈谈对这个地方的情感和回忆,激发学生对故乡和家乡的思考。

【展示】2.展示大堰河的照片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启发学生思考:大堰河在作者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它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改变?让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阅读】4.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把握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5.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大堰河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启示和感悟。

6.小组讨论结果汇报: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分析】7.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解读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激励】8.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对我们有深远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家乡环境?【思考】9.课堂小结: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散文特点、大堰河对作者的作用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等问题,进行思考总结。

10.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体会,写一篇散文,或者写一篇关于大堰河的感悟和保护的文章。

【反馈】11.课后布置: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评阅,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2)感受作者对保姆的感激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3)引导学生关注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讨论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介绍《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作者和背景;(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诗歌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3)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诗歌的主题和思想;(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教学拓展:(1)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让学生尝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3)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表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2)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3)评价学生在教学拓展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2. 诗歌理解评价:(1)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3)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创作,评价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xx这个人物形象
2、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3、情感目标:加深对xx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对xx形象的认识
2、难点:
(1)作品写作时代、背景离现实时代较远,学生热情较难调动
(2)文章篇幅较长,四十分钟学习较紧张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此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在一个飞雪的早晨写的,人在困境中,在饥寒中,总会想亲人,想家人,而此时艾青想的却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大堰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自读问题:试在脑海中为xx“画像”。

(三)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根
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也可自己设计。

表格留出空行,目的让学生自由发挥。

五分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并让学生说明理由,并让学生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预想可能出现不一致的回答:
属相:牛——忍辱负重、默默奉献、脚踏实地
猪——任人宰割、不知反抗
兔、羊——xx善良
血型:O——奉献型,万能献血者
身高、体重——体重可能因大堰河生活状况而偏轻。

健康状况——估计学生会写出“营养不良、椎间盘突出”等,能自圆其说即可。

人生信条——鲁迅先生的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来深化大堰河的形象。

2、教师:“既然是档案,照片必不可少。

老师这儿有几副图片,你们帮我看看哪副图片更符合大堰河的形象。


依次投影四副母子图,最后将四副图定格在屏幕上,让学生讨论争鸣。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对大堰河的认识由抽象的概念上升为具体的外在形象。

让学生在争鸣中进一步明晰大堰河形象。

(四)诵读课文
让学生再读课文。

同时投影要求:
1、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2、找出让你感动的语段,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学生任意挑选一段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必要时反复读,直至教师范读一段。

学生朗读后,教师可适时提问:
“你读的这段是否让你想到自己的妈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妈妈吗?”
“妈妈疼爱你吗?能给大家讲讲吗?”
之后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将最后一段中的“大堰河”换成“妈妈”,再反复读。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大堰河形象后,通过诵读课文,体会感情。

(五)结束语:
“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

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

母亲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
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