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李清照阅读答案
《蝶恋花》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
![《蝶恋花》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f0e93ce45c3b3566ec8b10.png)
《蝶恋花》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联系全词及写作背景,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到哪些隐含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解析]①园林富丽,春色迷人,但“似此”二字却流露出这好风景已与自己无关的感受。
因为词人遭遇贬谪外放,虽然重回汴京,又到旧时园林,但已物是人非,词人临老,妻子过世,再无欣赏“好风景"的心情了。
②“流落归来”看似轻轻一笔,却内涵丰富,概括了词人七年的迁谪生涯,包蕴无穷的辛酸。
(2)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解析]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以上阕的乐景反衬下阕的哀情;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但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境况凄凉孤寂,苍茫暮色与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
情景之间形成强烈反衬。
(或“写景设色愈是富丽,就愈反衬出词人心情的黯淡凄凉”)其他答案: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
首句写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天晴虽可喜,但夕阳黄昏义可悲,这又比喻了被贬之人被召固然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现实。
[诗词简析]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
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回晚照。
”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
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
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
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二句更需玩味。
《蝶恋花》阅读答案
![《蝶恋花》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864758f7ec4afe04a1df52.png)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元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前三句借助刻画诗人形象来抒发感情。
作者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简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参考答案1.“又到”句点明诗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句勾画出诗人驻马立足,默默无言,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诗人长久的徘徊在故地,不忍离去。
2.答案示例:诗人用“不恨”、“只恨”形成对举(对比),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诗人带来的痛苦。
《蝶恋花》宋词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蝶恋花》宋词阅读附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0e359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7.png)
《蝶恋花》宋词阅读附答案及赏析《蝶恋花》宋词阅读附答案及赏析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可以是闺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圆其说即可。
2、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流露出无法挽留春天的感伤。
3、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杨华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本词颇有意境,请从深、堆二字中任选一字进行赏析。
(2分)(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2分)参考答案:7.(1)B(2)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蝶恋花》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蝶恋花》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591a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2.png)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蝶恋花》含答案(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①辛弃疾洗尽机心随法喜②。
看取尊前,秋思如春意。
谁与先生宽发齿③?醉时惟有歌而已。
岁月何须溪上记。
千古黄花,自有渊明比。
高卧石龙呼不起,微风不动天如醉。
[注]①词写于淳熙九年冬,当时作者被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中,闲居度日。
②法喜,佛语法喜,谓见法生欢喜。
③宽发齿,宽延齿落发白之期,亦即延年益寿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机心”指机谋之心。
首句言洗尽机谋之心,人就能随佛法向善,诸事欢喜。
B.二、三句承接首句,说秋思如春意一般,亦为赏心悦目之事,可助樽前之乐。
C.“谁与……”二句词人以反问的方式表明饮酒听歌可以宽解自己发白齿落的忧虑。
D.下片“千古黄花,自有渊明比”两句,词人以陶渊明自比,以陶渊明为榜样。
2.本词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自己被罢职归家之后高卧枕石,不再起出仕之念,沉醉于那微风不动的优美田园风光中,安心过平静的生活。
②最后两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写词人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表达其洗尽机心、淡泊名利、自甘寂寞的高尚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以反问的方式”错,这里是设问。
“谁与”二句写醉歌可以延年益寿。
词人以设问的方式,说明饮酒听歌可以宽解发白齿落的忧患。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高卧”二句写躺在石龙上酣睡,别人叫都叫不醒。
周围一点风都没有,似乎老天也喝醉了。
这谁也不能叫醒的石龙不正是诗人的化身?他被罢职归家之后高卧枕石,不再起出仕之念,其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恰似陶渊明来归隐。
他以陶渊明为榜样,以淡泊高雅的情怀,对待落职闲居。
其志在高山流水之心事,言其落职之后,将高卧不起,波澜不惊,安心地过寂寞的生活。
“微风不动天如醉”七字,写的虽是山中寂静如醉如寐一般的景色,却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洗尽机心”,淡薄名利,自甘寂寞的高尚情怀。
《蝶恋花》的阅读参考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的阅读参考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18a90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4.png)
《蝶恋花》的阅读参考答案附赏析《蝶恋花》的阅读参考答案附赏析「篇一」蝶恋花王诜①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王诜,北宋著名画家。
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曾贬官均州、颖州7年,写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1)“小雨初晴回晚照”起笔富于象征意味,请简要分析。
(2分)(2)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与词人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多么相似啊。
但夕阳黄昏,词人也年华老去。
(2分)(2)上片运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1分),通过描绘雨后初晴,富丽迷人、赏心悦目的园林春色,(1分),反衬下片词人因被贬流落多年,如今归来,物是人非,年华老去,内心孤独、凄苦和悲哀的感情(2分)。
二:(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之景,可见此园林之富丽,春意之盎然,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
(2)下片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更让作者倍感凄清孤寂。
从全词看,作者运用的是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
[赏析]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
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回晚照。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2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2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https://img.taocdn.com/s3/m/620507a865ce05087632139e.png)
〖美文赏读〗蝶恋花[宋] 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诗词译文〗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
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
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
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诗词主题〗此词通过描写词人自青州赴莱州探望丈夫赵明诚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姊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之意以及姊妹间的深厚感情。
上片通过“脂粉满”的描绘,“千千遍”的夸张,“山又断”的比喻,“闻微雨”的气氛烘托,表现雨中伤别的境界;下片从正面对词人的心理作了更细腻的刻画,结尾故作通脱语,极力排遣心中的痛苦。
全词感情深挚,语言浅近,设句巧妙,音韵流转,堪称易安词中佳作。
〖诗词赏析〗此词一开头就写她想念家中姊妹想得厉害,以至珠泪涟涟,浸湿身上罗衣,并且连脸上的脂粉也冲落下来沾满了罗衣;这时,她不由得想起了家中姊妹送她出行时,一遍遍吟唱《阳关曲》时的情景。
《阳关曲》,又名《渭城曲》。
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被作为送别曲谱人乐府,以诗的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得名《渭城曲》,或称《阳关曲》,又因歌词要反复吟唱三遍而名《阳关三叠》。
宋人在送别时是否必歌此曲未曾详考,但“赋阳关”已成为表示惜别的代用语,在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化中积淀下来。
因此,李清照以唱阳关来写离别,本无甚新奇,但妙处在于数词的使用上。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蝶恋花》(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蝶恋花》(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406b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1.png)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蝶恋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送祐之弟辛弃疾衰草斜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衰草、斜阳、孤鸿,三个意象萧瑟颓败,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心情。
B.因“几许凄凉”才“须痛饮”,唯有如此,才能忘记你我兄弟离别之苦。
C.依据“江头”这一意象分析,本词的主旨应该与白氏《琵琶行》十分接近。
D.离愁很容易消除,但是被其他的忧愁或怨恨引起,使离别之愁更显忧愁。
2.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下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①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②。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③,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
②樱桃过:是指樱桃花期已过。
③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此处意思是像《楚辞·招魂》。
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簌簌无风花自堕”,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
B.“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柳老”即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二者都为送别渲染了气氛。
C.“落日有情还照坐”一句融情于景,赋予落日人的情感,含蓄地写词人劝慰友人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D.下阕第一句写词人跟着友人乘坐的船,直到路的尽头,这一处描写体现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4.下阕最后两句是怎样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0f394ea26925c52cc5bfe1.png)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①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谩有,意思是“空有”或“徒有”。
②三山,指传说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从词的风格来看,前一首属于________派,后一首属于________派;从词的结构来看,苏词下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格,李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关联紧密,主要是__________这一修辞格运用得当。
(2)对苏词“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对李清照这首《渔家傲》,人们极为欣赏它于尺幅之中多处用典而又能做到“简净自然,浑化无迹”。
请于上述两个方面选其一作出具体解释。
答案(1)婉约豪放顶真设问(2)解释前一点: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还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
解释后一点:①李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从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表达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
②“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既照应上片乘船渡海所见的海天相接之景,又铺垫了后二句借风力游三山的述怀。
③“三山”之典既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表现了对黑暗现实不满,还表现了对没有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生活的强烈向往。
苏轼《蝶恋花》赏析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蝶恋花》阅读附答案
![《蝶恋花》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a8550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b.png)
《蝶恋花》阅读附答案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卷絮风头寒欲尽。
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
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恼乱横波秋一寸[注]。
斜阳只与黄昏近。
注:横波、秋一寸:皆指眼目。
(1)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请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与黄昏近”。
(3分)
参考答案:
(1)(4分)词的上片重在伤春,以“飞絮落花”等晚春景象,触发伤春情怀。
(2分)下片重在怀人,以“蝶去莺飞”抒孤独之感,“望断”极写倚楼盼望来信而终归失望之情。
(2分)
(2)(3分)借景抒情。
(1分)眼见日光西斜,黄昏将至,满腹的愁绪至夜深人静之时愈将深重。
此句以景结情,委婉抒写了因伤春、怀人而生发的绵绵愁恨。
(2分)
【《蝶恋花》阅读附答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蝶恋花》诗词赏析题及答案集合
![《蝶恋花》诗词赏析题及答案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010ae49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5.png)
《蝶恋花》诗词赏析题及答案蝶恋花赵令畴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醒迟,恼③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④路。
注:①止:通“只”。
②沉烟:点燃的沉香的烟气。
③恼:撩惹。
恼破:恼煞,极尽烦恼。
④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⑤宿酒:昨蜍所饮的酒。
8.结合词意,简要赏析“啼痕止恨清明雨”一句。
(5分)9.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试题答案:8.几朵残存的红杏,依稀还带着雨痕,就像啼哭的人儿一样,正在憎恨那残酷无情的清明雨。
(1分)这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花写人,(2分)写出了词中人物对青春将逝的感伤之情。
(2分)9.①感叹青春将逝之情(或:伤春惜春之情),如“啼痕止恨清明雨”写惜春伤春之情;②孤独寂寞之情,如“人在深深处”和“尽日沉烟香一缕”写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③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如“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写出对远人的思念。
(每点2分,共6分。
)参考译文:想要减掉罗衣,可是寒气还没有退去。
珠帘也无心卷起,一个人在深闺中闲居。
红杏枝头的花不知还剩几许,美丽的面庞尚有啼痕,只恨这清明时的细雨。
终日无聊闷坐,看着沉香的'轻烟一缕。
昨夜喝闷酒而大醉,今早醒来得太迟。
被惜春的情怀所困,心中充满了愁绪,飞回的燕子又耽误了带来回信,我泪眼凄迷,呆呆地望着小巧的屏风,那上面画的是遥远的西江的水路。
蝶恋花李清照写的答案
![蝶恋花李清照写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a06c17e009581b6ad9ebe1.png)
《蝶恋花·离情》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枕头。
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李清照《蝶恋花·离情》阅读答案(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
(4分)(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
(4分)参考答案(1)(3分)交代早春季节,衬托和暖温馨的气氛,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
(每点1分)(2)(4分)运用细节描写,(1分)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1分)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1分)表现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
(1分)(3)(4分)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1分)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2分)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
(1分)译文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
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
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
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蝶恋花》赏析及阅读答案
![《蝶恋花》赏析及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46f7f1bd64783e08122bb8.png)
《蝶恋花》赏析及阅读答案篇一:王洗的蝶恋花阅读答案蝶恋花王士祯啼碎春花莺燕语。
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
欲乞放晴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①。
春去应知郎去处。
好属②春光,共向郎边去。
毕竟③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注释①廉纤雨:连绵细雨。
②属:通“嘱”,嘱托。
③毕竟:最终,终归。
(1)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啼碎春花莺燕语”中“碎”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
(5分)答:参考答案:12.(1)答:“碎”字,写春花被莺燕的啼鸣揉碎,貌似责备莺燕,实则描写出春景已残、春花凋零的凄凉之景,衬托出闺妇因离愁别绪而痛楚心碎的情感。
【答题要点:指代义、情感义、修辞义;花碎→心碎,如能答出用了夸张更好】(2)答:①拟人手法。
作者把春光拟人化,乞求它放晴而未许,又说春光知道郎君的去处,嘱咐春光,要与它一起去寻郎,在对春光的埋怨和托付中,表达了深切的闺妇思郎之情。
②衬托(或情景交融)手法。
词中描写了春残花谢、黄昏细雨、烟霾漠漠、芳草阻路的情景,以哀景写哀情,景中含情,衬托出孤寂伤感、愁情难遣的深情来。
篇二:王洗的蝶恋花阅读答案蝶恋花·春暮李冠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沈谦在《填词杂说》里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伤春暮、怀人。
“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2.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
(意对即可)篇三:王洗的蝶恋花阅读答案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蝶恋花》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
![《蝶恋花》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358be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4.png)
《蝶恋花》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一、主要人物小昭小昭是《蝶恋花》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
她因为母亲的残忍对待而带有一定的心理创伤,但她依然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心态。
小昭在故事中充当了牵扯出各种纠葛的角色。
柳永柳永是《蝶恋花》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
柳永善于诗词创作,他的才华吸引了许多追求者,包括小昭在内。
柳永对小昭有着深深的感情,但因为一系列的误会而导致两人无法在一起。
二、阅读题目与答案分析1. 小昭为什么喜欢柳永?小昭喜欢柳永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才华横溢:柳永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被广泛传播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小昭对柳永的才华非常欣赏,这也是她被吸引的重要原因之一。
•温柔体贴:尽管柳永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得有些冷漠,但在小昭需要帮助时,柳永总是会尽力去帮助她。
这种温柔体贴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小昭。
•与小昭的共同经历:柳永和小昭都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相互支持并共同渡过了许多难关。
这种经历让两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连接,使小昭更加喜欢柳永。
2. 为什么柳永和小昭无法在一起?柳永和小昭无法在一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母亲的阻挠:小昭的母亲对她非常苛刻,并不允许她与柳永交往。
母亲对小昭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包括威胁她和柳永的生命安全。
小昭不得不为了保护柳永而放弃了与他在一起的机会。
•误会的产生:在故事中,柳永因为误解而对小昭产生了怀疑。
这种误会导致了两人关系的冷淡和疏远,最终使他们无法再次走到一起。
•婚姻的束缚:柳永在小昭离开之后被迫娶了别人,成为了一个已婚男子。
婚姻的束缚使得柳永无法与小昭有进一步的联系。
3. 故事结尾是怎样的?《蝶恋花》的故事结尾有一定的悲情色彩。
小昭最终因为无法与柳永在一起而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她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而柳永则在追寻小昭的过程中终身孤寂,无法忘记他们之间的爱情。
这个结局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一种悲观态度。
爱情在故事中面临了许多阻碍,最终导致了不幸的结局。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蝶恋花)(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蝶恋花)(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9c89c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f.png)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蝶恋花)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蝶恋花·送祐之弟辛弃疾衰草斜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衰草、斜阳、孤鸿,三个意象萧瑟颓败,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心情。
B.因“几许凄凉”才“须痛饮”,唯有如此,才能忘记你我兄弟离别之苦。
C.离愁很容易消除,但是被其他的忧愁或怨恨引起,使离别之愁更显忧愁。
D.在艺术手法方面,本词下片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下片,所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一致的。
2.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下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注】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此时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正赶上元宵佳节,外出游览,并由此产生感想,故而写下此词。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杭州上元的盛况。
“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与前人诗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都点明了“尘”与“马”的关系。
“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清润。
C.“寂寞山城人老也”是过渡句,使情调陡转。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写密州民生凋敝,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箫鼓乐曲。
D.“火冷灯稀霜露下”,这里的“霜露”与前文“霜”的表达效果一样,也是强调月光的皎洁,同时还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忧愁。
4.《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抒情性的文学体裁。
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及简析
![《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及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254e9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c.png)
《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及简析《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及简析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词开头一句是写景,特别是对“青杏”的描写,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冲淡了先前因为“残红”而生的伤感之情。
B.词上阕描写了一组初春景象,虽有些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词人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也是词人此时心境的写照。
C.词中“墙里”、“墙外”分别重复,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D.词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心生惆怅。
作者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的心绪。
E.综观全词,词人表达了一种欲奋发有为而不得的伤感之情,这也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鲜明,语言明白晓畅。
2.本词首句的“褪”字流露出浓郁的情感,请赏析其妙处。
(6分)参考答案1.B、E.(B给2分、E给3分,多选给0分)解析:B项“初春景象”错误,应是暮春景象,E项“意境鲜明,语言明白晓畅”分析错误,应是意境朦胧,语言含蓄婉转。
2.“褪”字既写花的掉落,也写花的颜色的消退,写出了花儿凋零的情景。
(2分)点明时间在暮春(2分),曾经的灿烂炫目已逝去,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
(2分)简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
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人自身深沉的慨叹。
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913ba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3.png)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阅读答案附赏析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是作者从青州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今属山东)驿馆时怀念其家乡姊妹而作的。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阅读答案附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氺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途经昌乐县时寄语姐妹所作。
⑵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⑶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
”满:同“漫”。
⑷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
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
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
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
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⑸萧萧:一作“潇潇”。
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宋周邦彦《绕佛阁》:“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
《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宋孔平仲《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1.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
(4分)2.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
(4分)《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阅读答案1.乱,即心绪纷乱。
“乱”字真切传种地写出了离别之际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一噌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
2.(1)词人抓住姐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姐妹离别情。
蝶恋花阅读答案
![蝶恋花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76399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3.png)
蝶恋花阅读答案蝶恋花阅读答案蝶恋花阅读答案1蝶恋花宋琬①月去疏帘才几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②。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③遮掩窗儿黑。
【注】①宋琬(1614-1673)山东莱阳人,宋琬父兄辈在明末与清军作战中,多人殉难。
1645 年初,宋琬流亡在吴中一带,在旅途之中写下此词。
②梅花笛∶笛曲《梅花引》。
③生憎∶此处可作厌恶解。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表面写月与帘近,实则以夸张手法表现月光的皎洁清冷,为第三句作铺垫。
B.“乌鹊惊飞\\“化用曹操《短歌行》诗意,表现了作者渴望得遇明主建功立业的心志。
C.既为明月皎洁伤心,又因芭蕉遮窗挡住月光而生厌,作者思虑重重,心境矛盾。
D.整首词当中运用了月亮、蟋蟀、芭蕉等多个意象,主旨寄寓深远,表达含蓄委婉。
16.作者夜里难以成眠的`原因有哪些?(6 分)答案:(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5.(3分)B(“表现了作者渴望得遇明主建功立业的心志”错。
)16.①关塞阻隔,故人分离,使作者心境凄凉;②远离故乡,身体疲病,使作者心神不宁;③月光皎洁清冷,亮如白昼,使作者心怀伤悲;④芭蕉遮窗,乌鹊、笛曲、蟋蟀以及风吹芭蕉等各种声音交相袭扰,使作者心绪烦乱。
(每个要点2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6分。
)蝶恋花阅读答案2蝶恋花感怀(明)沈宜修犹见寒梅枝上小。
昨夜东风,又向庭前绕。
梦破纱窗啼曙鸟,无端不断闲烦恼。
却恨疏帘帘外渺。
愁里光阴,脉脉谁知道?心绪一砧空自捣,沿阶依旧生芳草。
(1)上片词人写烦恼无端而生,实则有因,请简要分析。
(4分)(2)请赏析最后两句中空自和依旧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⑴词人的烦恼因思念亲人所致。
(2分)东风又至,时间飞逝,亲人远在天涯,相聚遥遥无期,只能期待梦中团聚;独守空房,寂寞难耐,脉脉思念之情却无人倾诉、无人知晓。
(2分)⑵空自既写出了捣衣时因无法寄送而产生的徒然无奈、心不在焉,也写出了词人因牵挂亲人而产生的散乱心绪;(2分)依旧既写出了芳草与往年一样萌生,也写出了庭院与往年一样冷清,更委婉地表现了思念之情依然长久、深重。
蝶恋花阅读答案
![蝶恋花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4d594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9.png)
蝶恋花阅读答案蝶恋花阅读答案15篇[精]蝶恋花阅读答案1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地:依旧,还是。
②南徐:今江苏填江。
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
与辛弃痰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
阅读题目18、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开篇直言“离恨”,点明词作主题。
采用比喻手法,将春夜话别的无尽离愁比作绵绵春雨,化无形为有形。
B、“添得”二句承接前句,明写春雨使江水上涨东流,实写离愁绵绵不绝,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东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
C、“弱柳”一句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写弱柳留不住离舟,尽管殷勤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离开,留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D、“鸣橹”指划船摇格发出的声响,描写了友人远行时耳听桨声,心中惆怅,因前程未卜而担忧,一个“绝”字写出朋友心事沉痛。
19、本词下阕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阕抒写离情运用的技巧有何异同?(6分)参考答案18、D(D项,“为君愁绝听鸣橹”描写的对象是作者,而非朋友,这句话描写了作者送行时听着朋友乘坐的小船摇橹声音越来越小,心生惆怅,表达了对朋友远行前途未卜的担忧,“绝”写出的'是作者的无限深情。
)19、①相同: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借景抒情的写法来表达离恨与思念。
②不同:本词设想友人回望却有乱山遮隔,从对方着笔,表面写友人思我,实则一语兼言两者,把双方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
柳词则是设想别后情境,以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杨柳”,“残月”等来表达离别后自己的孤独与对心爱之人的想念。
蝶恋花阅读答案2蝶恋花①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②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高中古诗词阅读】《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73b6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e.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蝶恋花离情李清照》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蝶恋花?离情李清照》阅读答案蝴蝶爱花,也会离开爱。
李清照的温雨和煦的微风打破了最初的僵局。
柳树的眼睛和李子的脸颊,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心。
谁分享葡萄酒和诗歌?眼泪融化,粉末残留,珍珠母沉重。
先试试这件夹克的金线缝制。
山枕是倾斜的吗?,枕头损坏发夹头凤凰。
独自悲伤,没有好梦。
到了晚上,你还是剪灯笼。
(1)蝴蝶之爱与花开李清照温暖的雨,晴朗的风和最初的解冻。
柳树的眼睛和李子的脸颊,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心。
谁分享葡萄酒和诗歌?眼泪融化,粉末残留,珍珠母沉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复:(2)清代何尚的《皱水轩辞甲》将结尾句“孤苦伶仃无梦,夜尽斩灯”赞为“一句忘我”,试作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15[分析](1)这个问题考察了理解诗歌关键词和句子的能力。
在分析这句话时,我们首先要分析这句话中使用的艺术技巧,然后分析这句话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答案】(1)此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
[分析](2)本主题探讨欣赏诗歌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在分析中,我们应该首先判断句子中使用的艺术技巧,然后分析它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2)该句抓住“思妇手弄灯花”这一传神细节,使词意更加含蓄传神,思妇形象更加清晰,从而使整首词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颇有意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李清照阅读答案
·离情
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2、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称赞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为“入神之句”,试作简要分。
答:
参考答案:
1、【解】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
在分这个时,首先要分出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这个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答案】此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
2、【解】本题考查对诗词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
在分时还是要先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该句抓住“思妇手弄灯花”这一传神细节,使词意更加含蓄传神,思妇形象更加清晰,从而使整首词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颇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