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体备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八年级历史上册概述(1)时期划分:古代、近代、现代(2)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康熙帝等。
2.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发展(1)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甲骨文、分封制、礼仪乐舞等。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铁器牛耕、都江堰等。
3.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繁荣与衰落(1)秦朝: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2)汉朝:楚汉争霸、文景之治、汉武帝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等。
4.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融合(1)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赤壁之战等。
(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朝陈的兴衰等。
5.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科举制等。
(2)唐朝: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唐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
2.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措施: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
3. 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年级历史教案10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10篇历史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按时间顺序,按文化,按地区和按主题排列。
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历史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八年级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法:以导学式为主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老年人把铁钉、火柴分别叫什么吗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生:老年人叫铁钉为洋钉,叫火柴为洋火。
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
走向世界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有海尔、康佳、TCL等。
这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
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板书题目)体验新知: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展示课件)生:读出课件内容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又是怎样起步的呢(展示课件)生:读出课件内容师: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并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八年级历史教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介绍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由于这一政治现象对学生来说不太了解,因此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四、教学重点、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五、教学方法图示法、例举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几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讲授新课: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板书)问: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民主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基本目标:领导——中国共产党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内容——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自治协商年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依法治国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民主集中制人员组成:人民选举代表机构性质:权力机关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国务院——行政机关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说明: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板书)2、人民代表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人民代表产生——选举——直接、间接观看录象3、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确保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参与国家管理、既保证中央集中领导,又发挥地方积极性。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附件内容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
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
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
【人教新目标版】初中历史8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 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新目标版】初中历史8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2. 掌握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新目标版初中历史8八年级上册。
2. 课件: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3. 学生教材和笔记本。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 阅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 准备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设计相关的图片和文字。
2. 导入导出:- 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研究目标。
-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3. 教学展开:- 根据教材的布置,依次进行教学。
- 使用教学课件和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 通过提问、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4. 深化拓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研究。
- 提供相关的拓展资料,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复:-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复。
- 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和课后作业。
6. 课堂点评:-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 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和互动讨论,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笔记,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反思能力。
3.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2. 分析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
3. 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4.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爱好者社团和活动。
2. 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网站和电影资源,供学生拓展研究。
3.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发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每个教师都会经常接触到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一至六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从初一的学习情况看,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学生自身对政治课不太重视,忽视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针对这种情况,联系当前的教育形式,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本书的基础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制定如下计划。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二、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针对学生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实际使其加深印象,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可读性和可教性相结合,通过课文中所设置的各种栏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2、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八年级历史教学教案大全

八年级历史教学教案大全八年级历史教学教案大全(精选篇1)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材分析本课位于本单元第二课。
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创造性开辟了一条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举。
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养成一定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也有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他们未接触过政治经济学方面知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六、教学资源(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12月。
(3)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4)綦军:《对“三大改造”历史必然性的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
(5)张旭东:《三大改造与中国现代化》,《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4期。
(6)李凌:《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炎黄春秋》,2006年12期。
八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八年级历史教案设计1课程标准: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知道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培养其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其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导入小助教复习旧知。
提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
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第一个五年计划教师简略补充有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知识。
讲一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为什么要完成这几项任务?读图分析: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历史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表是几项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请算一算1957年比1952年增长多少,按百分比填入表内项目19521957增长百分比钢(万吨)原煤(万吨)粮食(万吨)棉花(万吨)动手找资料:课文列出了我国国产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产生以及建成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等资料。
请查找资料,说出我国第一套国产6000千瓦发电机组、第一辆国产拖拉机、第一块国产手表产生的时间和它们的生产企业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中国历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中国历史复习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始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役。
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内容并讨论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2.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掌握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和主要政策。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和主要政策。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和主要政策。
让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的探索3.1 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让学生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影响。
第四章: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4.1 教学目标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掌握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认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戊戌变法的过程和主要改革措施。
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戊戌变法的过程和主要改革措施。
让学生阅读关于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的资料并进行讨论。
第五章: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5.1 教学目标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和特点。
2022年历史八年级教案10篇

2022年历史八年级教案10篇2022年历史八年级教案篇1一、学生分析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选5篇】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1一、学期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按计划顺利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能够达标。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个单元,共24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
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等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提倡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刺激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兴趣。
本册内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迭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商朝的兴衰过程理解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1.2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和夏桀的暴政商朝的兴起和商汤的改革西周的分封制和周幽王的荒淫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夏商西周的地理位置分组讨论,比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1 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衰过程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影响2.2 教学内容春秋五霸的崛起和衰落战国七雄的并立和争霸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和文化发展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衰过程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组讨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章:秦统一中国3.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掌握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焚书坑儒事件理解秦朝的短命原因和影响3.2 教学内容秦国的发展和秦始皇帝国的建立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改革措施焚书坑儒事件和对文化的影响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焚书坑儒事件分组讨论,分析秦朝的短命原因和影响第四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4.1 教学目标了解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影响掌握汉武帝的对外扩张和民族政策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影响和评价4.2 教学内容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中央集权汉武帝的对外扩张和民族政策汉武帝大一统的评价和影响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影响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汉武帝的对外扩张和民族政策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大一统的评价和影响第五章:灿烂的汉文化5.1 教学目标了解汉代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掌握汉代的文化特点和影响理解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5.2 教学内容汉代的文学成就,如《楚辞》、《汉赋》等汉代的艺术成就,如画像石、陶俑等汉代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地动仪等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代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汉代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分组讨论,分析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第六章:三国鼎立6.1 教学目标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和形成过程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理解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6.2 教学内容三国鼎立的背景和形成过程魏国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蜀国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刘备称帝、诸葛亮北伐等吴国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孙权称帝、夷陵之战等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和形成过程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三国鼎立的重要事件和特点分组讨论,分析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第七章:两晋南北朝的更替7.1 教学目标了解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过程和原因掌握西晋、东晋和南北朝各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理解两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和影响7.2 教学内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过程和原因西晋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八王之乱、晋朝的建立等东晋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淝水之战、东晋的建立等南北朝各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过程和原因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两晋南北朝的重要事件和特点分组讨论,分析两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和影响第八章:隋唐大一统与繁荣8.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大一统的过程和特点掌握隋朝和唐朝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成就理解隋唐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8.2 教学内容隋唐大一统的过程和特点隋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隋炀帝的改革、大运河的开凿等唐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如唐诗、书法、绘画等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隋唐大一统的过程和特点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隋唐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分组讨论,分析隋唐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第九章:宋元时期的变革9.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的变革过程和原因掌握宋朝和元朝的重要事件和历史特点理解宋元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9.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的变革过程和原因宋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王安石变法、北宋和南宋的更替等元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成吉思汗的统一、忽必烈的建立等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如宋词、瓷器、四大发明等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的变革过程和原因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宋元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特点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第十章: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开放10.1 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时期的巩固过程和开放特点掌握明朝和清朝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成就理解明清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10.2 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巩固过程和开放特点明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等清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康熙帝的改革、鸦片战争等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如小说、戏曲、科技发明等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的巩固过程和开放特点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分组讨论,分析明清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第十一章:鸦片战争与近代社会的变革1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掌握《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影响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1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冲击和变革1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历史图片和地图展示鸦片战争的战场和结果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第十二章:太平天国运动12.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掌握太平天国的重要事件和领袖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2.2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太平天国的重要事件和领袖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冲击和影响1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历史图片和地图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战场和结果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第十三章:甲午中日战争13.1 教学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掌握《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影响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13.2 教学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冲击和启示1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历史图片和地图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场和结果分组讨论,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第十四章:辛亥革命14.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掌握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领袖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1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领袖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冲击和启示1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套教案涵盖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全册内容,包括了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统一中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灿烂的汉文化、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替、隋唐大一统与繁荣、宋元时期的变革、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开放、鸦片战争与近代社会的变革、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等章节。
八年级课本历史教案【五篇】

【导语】初⼀新⽣刚刚⼊学时对历史很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同学对历史渐渐失去了兴趣,觉得历史要死记硬背,很难学得好,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就越觉得很多历史知识混淆在⼀起,经常搞错。
下⾯是为您整理的⼋年级课本历史教案【五篇】,仅供⼤家学习参考。
【篇⼀】第1课鸦⽚战争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领⼟完整、⾃给⾃⾜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 导⼊新课1、组织学⽣回顾初⼀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阅读第1页“导⼊框”。
组织学⽣学习和探究新课 ⼀、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阅读本⽬以及第5页“⾃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私鸦⽚?(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业品、掠夺廉价原料⽽侵华,为牟取暴利⽽⾛私鸦⽚。
)2.英国⾛私鸦⽚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民⾝⼼健康,削弱军队战⽃⼒。
)3.⾯对着鸦⽚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鸦⽚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会产⽣⼤量毒烟,造成⼈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灰与海⽔化合反应产⽣的⾼温来熔化鸦⽚,避免污染。
)⼩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贩⼦的嚣张⽓焰,挫败了英国⽤鸦⽚打开中国⼤门的美梦。
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炮轰开中国的⼤门。
⼆、中英《南京条约》学⽣阅读本⽬,思考回答: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引起?(不是。
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贸易,推⾏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段都耍得出来。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10篇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10篇历史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按时间顺序,按文化,按地区和按主题排列。
编写教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形动身,精心设计。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10篇,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篇1香港和澳门的回来一、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来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一国两制”的提出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2、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3、掌控香港和澳门回来祖国的时间及意义;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进程与方法: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来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想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来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想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来的历史意义;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干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回想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活动法;谈话法学生学法:探究性学习;一、“一国两制”的构想课堂讨论: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2、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我国顺利地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题?二、香港和澳门的回来1984 中英联合声明 1987 中葡联合声明课堂活动:1、齐唱“七子之歌”;说说七子是哪七个地方;2、你能准确说出香港和澳门回来的日子吗?3、介绍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的含义4、观看香港和澳门回来的记实片5、讨论香港和澳门回来的历史意义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篇2民族团结一、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三篇

【导语】历史并不是归类于⼈⽂科学或社会科学中,⽽是其间的桥梁。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收复新疆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新课 组织学⽣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次鸦⽚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阅读11页“导⼊框”和本⽬课⽂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侵新疆的路线。
(“浩罕国”→喀什噶尔→天⼭以南→[北疆]乌鲁⽊齐→吐鲁番等地) 2、有⼈说阿古柏“⼀仆⼆主”。
请问他的“⼆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合上课本,在⼩组⾥⾃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 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阅读12——14页本⽬课⽂、“⾃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的语⾔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抗俄司令部”⽀持曾纪泽的外交⽃争。
)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
⾸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争策略。
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较⼤,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新疆就⽆安全可⾔。
付出⼀些⼟地和⾦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争必须有武⼒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新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瞻远瞩,⽤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的贡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模板5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教学设计]: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2、导入新课: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3、讲授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
(课外延伸)二、淝水之战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
材料二,见课本P129。
)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0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0篇历史还包括使用叙事来检查和分析一系列过去事件并客观地确定造成这些事件的因果关系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降(%) 26.4 35.2 54.9 43.6
(2)针对上述问题,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结果怎样?
五、小结(见右边框内)
六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的道路 56 年中共开 “八大” , 主要任务已定下, 集中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 人民生活要提高, 良好开端有计划。 58 年提出总路线, 全国人民干劲大。 但国情没有弄清楚, 急于求成犯错误, “大跃进” “公社 、 化” ,违背规律受惩 罚, 左的错误危害大, 造成欲速而不达。 (二) 英雄模范了不起, 大庆 “铁人” 王进喜。 县委书记焦裕禄, 人称“党的好干部” 。 两弹元勋邓稼先, 科学发明有贡献。 全国人民学雷锋, 光辉榜样记心中
二、合作交流 (一)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6 年底, 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 症。 ) (二)导入: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 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组织 (三)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索中的良好开dKLzjG_kb.html】1956 ( 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 中共在当年 9 月召开八大,开qx94HVMEw/(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 3 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 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 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 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
选择题
1、下面改编的这段歌谣来自于互联网:东北有个杨靖宇,其别名叫“忠良将” ;东北有个张学 良,其别名叫兵谏蒋;东北有个王进喜,其别名叫“铁脊梁” ;东北有个杨利伟,其别名叫“震 宇航” 。有关这四位人物及业绩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杨靖宇~著名的抗日将领 B.张 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 C.王进喜~优秀的县委书记 D.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实施“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共“八大” 3、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 B 点到 C 点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时 影
(2)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12、材料解析 1957 年和 1960 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 年 1960 年 粮食(亿公斤) 棉花(万担) 油料(万担) 生猪存栏数(万头) 请回答: (1)上述表格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1950.5 3280 7542 14590 1435 2126 3405 8227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非选择题
11、李明对书上的二幅图片(右图)感 到十分不解:自己 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 萝卜没有脸盆大, 为什么图画上的水 高耸入云、萝卜硕大赛驴?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 请你进行学习探究,回答问题。 (1) “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 、 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 响? 家 稻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4、1964 年 10 月 16 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 5、 “1984 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全市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队,建立乡政府和村民委 员会。(摘自《滨州历史》 ” )请问人民公社的开始建立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运动中 D.文化大革命时期 6、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 。 白菜重 250 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得出“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结论。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 ) A.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B.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与形成的判断不一致、得出的结论错误 C.引用材料不存在、无依据发表评论、形成的判断错误、得出的结论错误 D.引用材料有力论证了所形成的正确判断、但得出的结论错误 7、在 1964 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 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8、 “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b )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一五计划实施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10、观看右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中共“八大”召开起到了什么作用?面对失误党中央党和国家是怎样 调整政策的? 解疑综合归纳: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
五、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布置) 预习提纲: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国内 背景
国际 时间 中共八大 主要任务 历史意义 总路线 表现 失误 社会主义建 设的探索 调整国 民经济 模范人物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二年级 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中共“八大” 、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 二、完成课本课后习题。
二、 教学课题 了解并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 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分析: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 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另外告诉同学们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很多,学生对过去这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 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 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制成的课件在每 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不过,我 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是引用的历史文字资料要注明出处。在课件制作时,我曾想过在这些历史文字资料末尾 注上出处,但在班级上的时候我发现历史文字材料字号小,后面同学看不见,字号必须放大, 这样一来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无法标资料的出处。然而历史学科的根基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 在以后教学中,我打算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标明引用历史文字材料的来源。 二是教学中用的历史漫画必须介绍具体点的引导资料。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大跃进浮夸风时, 就引进几幅漫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几幅漫画时,尽管我做了点介绍,但学生的反应一般, 怎么向学生讲解历史漫画,既不能介绍太简单,学生不理解,又不能说透,学生失去自我思考 的体验,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原因 原因 时间 成就
4 1958 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 怎样评价 1958 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 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 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6 根 据 插 图 《“ 大 跃 进 ” 时 的 壁 画 》 和 相 关 课 文 讨 论 【 百 度 视 频 】 视 频 :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 /show/fZUToeidKLzjG_kb.html】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 “肥 猪赛大象”属于浮夸, “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 “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 锅饭” ,属于“共产”风。 ) 7 根据“动脑筋” idKLzjG_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建设经验,存在急于求成情绪,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 ) 9 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 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 教师指出:为此,党和政府从 1961 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 量;缩短基建战线,KLzjG_kb.html】 ;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等。这些恢复发展生 产的措施,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个时期的探索过程中,从群众和干部中都涌现出许多先 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三、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思考这一时期的错误带来哪些危害并讨论我们今天应接受什么教训? 2 结合课本动MTMxM分析 三、 教材分析 本课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讲述了这一探索的良好和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先进人物的的模范事 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 学 之 前 用 百 度 在 网 上 搜 索 《 探 索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 百 度 搜 索 /v_show/id_co00XMTMxMTA5NTI=.html】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 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 度搜索在搜索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学生对当时形势有深刻的比较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