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教案讲解学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以及西安事变的过程及其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日本侵华的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入了局部抗战时期。
而西安事变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理解九一八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理解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3.能够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3.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西安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
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说课教案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本课的主题是战略大决战,向学生再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取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提问第17课学过的内容,解放战争划分几个阶段,起止时间。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开始共同学习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第18课《战略大决战》,并出示第一子目“三大战役”。
2、告诉学生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及要求:阅读课文,依据如下题目自学:(1)三大战役前的背景?三大战役是那三大战役?(2)因为三大战役的内容在作战地区、指挥者、参战部队、歼敌人数和影响等方面具有共性,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填写,掌握这些内容。
通过列表对比三大战役的作战地区、指挥者、参战部队、歼敌人数和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案)
《战略大决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1.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知道南京吗?南京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城市,南京又被称为“六朝古都”,南京的总统府就是南京市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它见证了历史上南京国民政府的兴亡更替,那么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是如何被推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二、新课学习(一)三大战役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战略大决战吗?战略决战:战略决战是指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通常由一系列战役、战斗组成。
其主要目的是歼灭敌方主力,剥夺对方的战争能力,夺取战争的决胜权。
2. 为什么要进行战略决战?教师出示材料:从1946年6月到到1948年8月,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数据①教师:展示材料:1946年6月、1948年8月,国共双方军队人数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人数从130万上升到280万,国民党军队人数从430万下降到365万。
结论:敌我兵力对比差距缩小。
②教师出示图片介绍解放区和国统区在后方、兵源、士气等方面的显著的不现,从而得出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的背景: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教师补充: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东北、华东、华北、中原、西北五个战场上。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奏折》结论2: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结论3: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结论4:蒋介石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4、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1)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结论1:民族失败论(2)1931年10月,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结论2:牺牲局部,保住全局5、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面对日本的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做的呢?全国人民: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二、一二九运动(1)背景:华北危机日益严重(2)时间:1935年12月9日(3)地点:北平新华门前(4)口号:“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目标】重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是中国近代前期三次“闹钟”,结果如何?中国“惊醒”做了怎样的抗争?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1935年,日军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爆发。
处于历史的拐点,中华民族何以应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段血与火的历史。
【新课探究】一、九一八事变1.背景【材料链接】材料一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田中奏折》材料二“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材料三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问题探究】以上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答案提示:(1)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2)中国东北是日本生命线;(3)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4)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5)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抗战。
2.爆发【材料链接】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重点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在抗日战争前夕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所做出的决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好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教案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自主学习2:(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华北危机: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1933年1月,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的“”,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一二·九运动
(1)原因: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②经过: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④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板
书
设
计
一、九一八事变
1、过程: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事件。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没有多久日本快就占领了东北三省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后对东北三省人民实行了残暴的殖民统治但是东北人民是不愿做亡国奴的当时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了东北义勇军还启共产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
课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主备人
审核
八年级教研组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习
目
标
1.讲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沧亡。
二、自主学习3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自主学习3:(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背景 :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②中共提出建立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而蒋介石不接受二人建议,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
【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历史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书的课题是战略大决战,向学生再现的是中国人民束缚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
在束缚战争中,人民束缚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取了束缚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
从而感悟“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民最伟大”的道理。
二、课程标准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束缚;2、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束缚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束缚等基本史实;通过对束缚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束缚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课件,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束缚。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束缚军束缚南京。
难点:束缚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五、教学过程第一篇:未雨绸缪——劣势转优势(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束缚区2、人民束缚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大决战(二)教师引领自主探究第二篇:三胜敌军、灭其主力——三大战役展示:《三大战役形势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三大战役的地理位置有个整体的认识)关门打狗——辽沈战役展示:阅读材料及课本93页《三大战役形势图〉思考,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材料一: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体会中国近代史中的巨变和多事情。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历史思维。
2. 教学重点•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情况和影响;•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和作用。
3. 教学难点•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东北抗日战争和国共关系中的作用。
4. 教学方法通过讲述、展示图片和互动答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
5. 教学资源•活动板书: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时间和地点;•PPT及图片资料;•教材、参考书。
6. 教学过程1.预习铺垫(5分钟)课前让学生预习《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让学生自行搜索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相关信息,并预估事件的影响。
让部分学生自读分享、批判。
引导学生分析如下几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具体指何事件?•起因是什么?过程是什么?•事变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哪些重要历史人物/事件?2.活跃课堂氛围(10分钟)让学生拿出白板笔和本子,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答题,参考资料有教材、参考书和图片等。
每组四个学生,每题两分钟,每题结束评估一遍,择优汇报答案。
(1)问: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2)问:西安事变发生时间和地点是?(3)问:在抗战时期,西安事变的影响是什么?(4)问:毛泽东是如何参与到西安事变中的?3.PPT展示与讲解(15分钟)通过PPT讲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配合图片阐述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同时,讲解事变时期,中国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所讲述的事件过程。
4.学生讨论和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分别代表着什么历史阶段的起点和终点?•两次事变都体现了中国的哪些历史问题?•两次事变对国共关系有什么影响?5.教学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讲述的事件历史、人物、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主要内容为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本课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历史图片,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历史资料,深入分析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可能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英勇抗争的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及历史背景。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收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初中历史第18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18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情况,掌握明清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2. 了解明清时期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认识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3. 能够分析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明清时期的经济情况和主要经济政策。
2. 难点:分析明清时期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对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第18课教材内容。
2. 多媒体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
3. 教学案例:明清时期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案例。
四、教学过程
1. 开篇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学习内容介绍:介绍明清时期的经济情况和主要经济政策,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分析明清时期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案例,让学生理解明清时期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 讨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让学生思考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和主要政策,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教科书相关知识,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思考并分析两个明清时期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和主要政策,同时培养学生思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时:1课型:新授课时间:2015.11.30一、教学目标:1.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2.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二、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三、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对比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2分钟)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第二步:学习新课一、三大战役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3“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5、完成96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学生阅读“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3、“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第一层面:力量对比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第三层面: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附: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一节讲述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段苦难岁月的历史真相,认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细节和背景可能了解不深。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这段历史存在一定的敬畏之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恐惧、悲观等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和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影响。
2.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原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真相。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研究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历史知识;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军侵华的恶行、国共两党的对抗以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西安事变。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这段历史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的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他们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罪行、国共两党对抗和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军侵华的恶行、国共两党的对抗和西安事变的经过。
2.难点: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日军侵华的严重性、国共两党对抗的背景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探究,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国共对抗和西安事变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罪行、国共两党对抗和西安事变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经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意义。
2.学习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和战争状况。
3.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课前导学:让学生回忆一下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是什么事件,以及事件的时间和地点等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知预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提示等形式,预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二、课堂展示展示有关日本侵略中国的图片和文物等教育资源,介绍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事件。
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解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三、学习重点1.日本侵略中国的历程。
2.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学习当时愤然反抗的民族情感。
3.清新广场在西安事变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四、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
2.小组对话。
3.电脑课件辅助讲解。
五、互动讨论1.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2.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及组员,共同认真学习,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
六、展示课件以电脑课件为展示媒介,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历史事件结合图片和文物为学生们深入呈现。
七、课堂任务1.请学生自主查阅相关书籍,撰写有关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小论文。
2.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总结:1.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两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使学生在这两个事件的相关知识方面成为一个专家。
2.本节课中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对话、电脑课件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体验和收获。
3.学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自身的不断提高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