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历程;2.掌握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理解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内容1.教育文化事业在中国古代发展的历程;2.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1.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影响;2.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重要性。

2. 讲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1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方式。

3.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5分钟)教师介绍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讲解唐朝科举制度,明清科举制度的演变等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究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 活动:科举制度考试模拟(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举制度考试模拟,学生按照考场的形式进行考试,彻底了解科举制度的考试形式和内容。

5. 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15分钟)教师讲解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巨大作用。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教育文化事业和文化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教育文化事业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及科举制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有效引导。

同时,通过科举制度的考试模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实际的了解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中,我们需要更为注重教学活动的与学生的思维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点,以此来最大化地吸收知识和激发个人兴趣。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板块一:千秋大业、教育为本教育乃千秋大业,北大在教育界的地位自不用说,你们知道北大的前身是哪所学校吗?创办于什么时候呢?1.教育的发展1898年,当“戊戌变法”的“硝烟”已经消散,中国的图强道路却愈发扑朔迷离,京师大学堂作为仅存的硕果“凌寒开放”。

(1)新式学堂表格罗列不同时期新式学堂的名称。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新式学堂迢迢不断如春水,但它的发展却受到了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的阻碍,这种制度是什么?(2)科举制的废除回忆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的线索:诞生、完善、僵化。

追问:什么时候被废除?版块二:担当文化、激动潮流1919年5月,在营救完五四被捕学生后,当时的校长蔡元培毅然辞职北大,引起教育文化界的震动,当时各大报纸都进行了连续报道。

这反映出中国近代的新闻出版业在文化担当的路上发展着。

1.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申报》其中《申报》报道尤为系统详尽,分析透彻。

学生根据教材介绍《申报》,教师适当提炼。

除了《申报》,还有哪些报刊?出示图片:民国时期著名报纸、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向北大学生推荐了应读书目30种,选读书目30种,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由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你们知道是哪个吗?我们大家常用的一些工具书也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

能想起来你用过的哪些工具书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2)商务印书馆学生介绍商务印书馆,教师适当提炼。

当时还有哪些较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以及一个出版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板块三:挥别传统、时代号角你们知道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的吗?(鲁迅)结合你们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大家来给鲁迅设计一张名片(口述)。

鲁迅有一个身份是文学家,近代文坛上涌现了一批像鲁迅一样的优秀的文学家。

这些文学家的作品脱离了传统的桎梏,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三、文学成就表格罗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板块四:人才荟萃、民族强音文学赋予了历史进程以永生的活力,保留了历史的潜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局限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2.难点:分析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获取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4.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资料:相关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数据、事迹等。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直观了解。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教育文化事业上的发展变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案

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教练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型:新授 主备人:杜生国 时间:2018年 月 日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1.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及废除的时间。

2. 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说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和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分别是什么?有何影响?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3.列表说明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三、当堂训练,检测固学1.它设立于戊戌年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所建立的最高学府,类别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内容、意义文学 绘画 音乐 电影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重要成果,它是()A. 京师同文馆B. 燕京大学C. 京师大学堂D. 东吴大学2.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基石。

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探索有()①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②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③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④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3.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鲁迅——《狂人日记》 B.侯德榜——《制碱》C.丁玲——《李有才板话》 D.郭沫若——《屈原》4.毛泽东称赞傅作义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开展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近代新式教育开展的主要史实;理解群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使用表格归纳近代文艺成就,从而在宏观上把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开展程度,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开展需要并效劳于社会;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感受到近代出色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开展的过程。

2.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新式报刊和出版企业?3.从文学、绘画、歌曲、电影等方面说明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每当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那嘹亮的国歌声。

(播放?义勇军进展曲?)虽说只有短短的46秒,但是它却一直鼓舞着广阔的中华儿女。

大家都知道国歌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那么在近代还产生了哪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详细内容。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开展1.结合教材P125第一、二段,考虑:(1)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答案提示: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甲午战争之后——北洋西学堂;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作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奉献。

(2)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什么时候被废除的?答案提示:1905年正式停顿科举考试。

老师点拨: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公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开展起来。

2.活动?申报?和?新青年?是近代的著名报刊,考虑:(1)当时还有哪些颇具影响新式报刊?(2)它们的出如今当时有什么重大的作用?答案提示:(1)还有?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东方杂志??生活?周刊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材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内容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上述领域取得的成就,认识教育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教育文化事业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加深对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2.难点:教育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各项事业的具体发展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相关的历史资料、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教育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6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内容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掌握我国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原因及影响;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钻研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案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观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利用剧照、绘画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使学生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成就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史论结合法【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天津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图片。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堂,创办于甲午战争后,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期间,这些百年学府,在当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及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1.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哪些著名的新式学堂?科举制何时废止的?2.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什么报纸?何时在哪创办?当时著名的报纸和影响较大的刊物分别有哪些?3.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且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哪个?中国共产党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是哪个?4.在文学艺术方面,著名的文学艺术家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探究新知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 展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的一句话“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洋务运动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内容。

这些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教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

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代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闭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

”以此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主要表现就是兴办新式学堂。

展示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表及福州船政学堂出色的毕业学生,并出示材料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总算起来,洋务运动所创办的新式文化事业大约有30个……正是这一批事业,向中国人传播了声、光、化、电和西方的史地国情,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片天地。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情况。

2.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

3.能够掌握唐宋时期的教育制度。

二、教学内容1.唐代教育的发展。

2.宋代教育的发展。

3.唐宋教育制度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引导学生了解课题内容。

2.讲授法——详细讲解唐宋时期的教育制度,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

3.比较法——通过对唐宋教育制度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唐宋两朝的教育制度的优缺点。

4.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进行思路的碰撞,加强思维的活跃性。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唐宋时期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2.难点唐宋教育制度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讲到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

学生讲述有哪些文化表现形式,如建筑、书法、绘画等等。

然后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次课程,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提高对历史的认识。

2.讲授(30分钟)先让学生浏览教材,了解唐宋时期的教育制度。

接着,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讲解唐宋时期的教育制度。

首先从唐代教育的发展讲起,介绍唐初私学的兴起,以及王官私三种学制的特点。

然后介绍唐末五经讲读和进士科考试制度的影响等内容。

接着,讲授宋朝的教育制度。

这一部分讲解包括了宋初的三孔教育制度,以及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的设置等。

3.比较(10分钟)讲完唐宋两朝的教育制度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老师设定好的问题进行对比,即唐宋教育制度的比较。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依次进行展示。

4.交流(20分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唐宋两朝的教育制度的差异,并且可以进行思路的碰撞,加强思维的活跃性。

六、巩固与拓展1.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于唐宋时期教育制度的掌握程度。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的互动交流方式完成。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内容涉及教育改革的推进、科技成就的取得、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2.教学难点:教育改革、科技成就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例,进行分析讨论。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收集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相关资料,如报道、论文等。

3.课堂活动:设计符合本课内容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编历史八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历史八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教材第127~131页。

教材分析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近代教育文化事业是怎样的?本课分两部分进行了介绍。

第一部分介绍了教育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主要内容有新式学校的成立,科学制度的废除,各种报刊的涌现和商务印书馆的创办等,通过它们,能够大致感知近代教育和出版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的是近代中国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鲁迅的小说,齐白石和徐悲鸿的绘画,聂耳、冼星海的歌曲,赵丹、周璇等的电影等,这些人的作品,有着浓厚的时代特征,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以及人物精神的感知,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在唯物史砚的指导下,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革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1.结合课本及材料,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认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绘制历史时间轴,列举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史实,提高对于纵向历史的认识,加强时空观念的培养,(时空观念)3.结合材料,正确认识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因素,明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到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的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以及各文学艺术家的作品及成就。

难点感受近代杰出艺术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突破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作品来感受人物精神,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冼星海、聂耳的《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和《愚公移山》等。

教学设想本课的教学拟将学生的自学,交流和教师的引领、点拨结合起来。

教材的内容主要由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来进行归纳整理,对具体的作品则可通过图文资料的展示和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其情况,欣赏其内容,感受其价值和意义。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上述领域的发展状况,认识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数据,展现了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方面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专业知识方面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成就,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难点:分析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以及这些领域发展对国家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发展成就。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目标和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设计

建色彩——“经学”课时最多,学生仍立足于做官等。)
的阅读标
教师小结、过渡:《奏定学堂章程》拟订后,于 1905 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记。)
1906 年后的考试就都属于近代教育的形式了。在这样的制度下,不但培养出杰
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巨匠。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1、你知道五四运动到 1949 年间中国文学艺术的神圣使命吗?(宏扬科学精神, 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组长(教导处)签字:
3/3


教具
多媒体
学具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


魏源
严复
詹天佑 侯德榜
茅以昇

京张铁
钱塘江大
就 《海国图志》 译著《天演论》

《制碱》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上述思想家科学家中,除了魏源以外,其余四位都
是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且都是留学成材后,归来报效祖国的知识界精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 26 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设计
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新式学堂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2、新式教育评价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1、五四后中华文化的主题 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在教学中,重点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合作与探究的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效果不错
英人物。这新式教育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哪些人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废除等史实;了解新式报刊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在宏观上把握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

2.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鲁迅《狂人日记》的批判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

是近代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 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1872年在创办的《申报》,是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1897年在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共产党在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2.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二、自主预习1.,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三、合作探究1.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许多新的变革因素,这些新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

请你完成下面相关的学习任务。

(1)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整理。

(只写序号即可。

)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②《愚公移山》③《李有才板话》④《义勇军进行曲》⑤《小二黑结婚》⑥《黄河大合唱》⑦《屈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有:______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题材的有:______(2)根据上述作品,概括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四、随堂演练1.下列文艺作品,在抗战期间召唤爱国主义,振奋抗战精神的一组是()A.《义勇军进行曲》《孔乙己》《屈原》B.《黄河大合唱》《愚公移山》《屈原》C.《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孔乙己》D.《孔乙己》《屈原》《黄河大合唱》2.近现代湘籍著名文学家丁玲的代表作是()A.《山乡巨变》B.《边城》C.《家》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3.北京大学是中国学子心中的一座学术殿堂。

它的前身是()A.太学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燕京大学4.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①《毕业歌》(1934年)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③《太行山上》(1938年)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
使用表格归纳近代文艺成就,从而在宏观上把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
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过程。

2.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新式报刊和出版企业?
3.从文学、绘画、歌曲、电影等方面说明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新课导入】
(情境式导入)每当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那嘹亮的国歌声。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虽说只有短短的46秒,但是它却一直鼓舞着广大的中华儿女。

大家都知道国歌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那么在近代还产生了哪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结合教材P125第一、二段,思考:
(1)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答案提示: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甲午战争之后——北洋西学堂;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作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2)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什么时候被废除的?
答案提示: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教师点拨: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活动《申报》和《新青年》是近代的著名报刊,
思考:
(1)当时还有哪些颇具影响新式报刊?
(2)它们的出现在当时有什么重大的作用?
答案提示:(1)还有《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东方杂志》《生活》周刊等。

(2)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阅读教材P126最后一段内容,思考:这些兴起的出版企业对社会有何作用?
答案提示: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结合教材P127的第一、二段,列表总结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答案提示:
答案提示:吃人的封建礼教无处不在。

表现了鲁迅对这种封建礼教的讨伐。

3.阅读教材P127、P128有关绘画、歌曲、电影等艺术成就,思考:这些艺术成就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净胜生活,也反映了当时时代的主题——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

教师点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本课总结;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旧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19世纪后半期,一批新式学堂先后在中国诞生。

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推动
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诞生的近代报刊、文学艺术,激励了人民的革命斗争,也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板书设计:
教育文化
事业的发展⎩
⎪⎪⎨⎪⎪⎧ 新式教育的发展⎩
⎪⎨
⎪⎧ 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 报刊
出版机构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学
绘画音乐
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