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昪《离亭燕》赏析

合集下载

如画字的诗

如画字的诗

1.《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宋代张昪一带江山如画。

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

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

门外酒旗低迓。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2.《过尽遥山如画》清代纳兰性德过尽遥山如画。

短衣匹马。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

待归才罢。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3.《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船过灵洲》宋代杨万里却缘野阔觉天低,政值潮平苦锴迟。

洲觜两船归别港,岸头齐步上高堤。

诗人已死名空在,玉树当年也此堤。

怅望桥边卖鱼市,霏微雨湿海棠花。

5.《巴南旅舍言怀》唐代罗邺万浪千岩首未回,无憀相倚上高台。

家山如画不归去,客舍似仇谁遣来。

红泪罢窥连晓烛,碧波休引向春杯。

后时若有青云望,何事偏教羽翼摧。

6.《题沈孟渊江乡深处(二首)》宋代王肄村西村北路相连,处处桑麻绿野田。

一带有好山如画里,几湾流水到门前。

7.《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西村》宋代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几家桑麻几家仙。

高柳簇桥初暖日,北雏莺宿暗惊眠。

秋入洞庭波渺渺,人烟輓近海茫茫。

黄花白酒疏篱下,从此思君空断肠。

9.《江村即事》唐代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古诗文阅读(四)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古诗文阅读(四)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古诗文阅读(四)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小题。

水调歌头〔宋〕叶梦得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①。

【注】①云中,指云中郡,汉代名将魏尚、李广曾做过云中太守,并于此地抗击匈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本句为倒装句式,西风渐紧,催促人做好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

B.起首句写寒霜遍地,碧天清肃。

风声一响而过,戛然而止。

诗人漫步梧桐树下,为下文设置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

C.“寥落”意为冷落,衰败。

既写出关河深秋景象,也表现诗人目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内心无比沉痛,只好借酒消愁,与客同醉。

D.词中上片言“回望”江山壮美,结句说“回首”云中郡许多感慨,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2.词中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写梅花不与其它百花同时开放,而是"独开迟",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自恐"句既表明了自己真的担心,也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2022--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10 诗歌鉴赏 (含解析)

2022--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10 诗歌鉴赏 (含解析)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 诗歌鉴赏(含解析)(2023·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离亭燕张昇①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昇(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

离亭燕,词牌名。

②低亚:低垂。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怀古词,写作者退居金陵后登高楼所见,由眼前之景引发思考与感慨。

B.首句点明季节,不同于一般诗词写秋的萧瑟,而是写出美丽如画又恣意洒脱的秋景。

C.上阕中“浸”字写出长江水天相接的景致,接着描写了晴空澄澈、江波潋滟的画面。

D.下阕从远望天际到近看酒家,六朝变迁成为“闲话”,含蓄批评世人不关心国事。

2.请赏析“寒日无言西下”一句。

3.(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和晁倅①宋·王安中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

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②。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

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③。

【注】①晁倅:晁姓官吏:②金缕:古曲名:③觞: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分时节,尽管小雨纷纷,但在词人眼中,美好的春光并未因此而减损。

B.“斜风”句写微风送来缕缕花香,“浓香”与上片中的“花密”二字形成照应。

C.天色渐晚,词人依然兴致不减,燃灯入坐,继续享受这美好的春日时光。

D.春日因其美好、短暂,更令人珍惜,本词写春光之美,旨在抒发伤春之感。

(2)“闲情”是本词词眼,词人写了哪些“闲事”来表现“闲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回答。

(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经典怀古诗词30首:千古兴亡多少事,都付怀古诗词中

经典怀古诗词30首:千古兴亡多少事,都付怀古诗词中

经典怀古诗词30首:千古兴亡多少事,都付怀古诗词中怀古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重要组成部分。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古迹,触景生情而抒发感慨。

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怀古诗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词。

诗词创作的终极目的都是抒发情感,怀古诗词在抒发情感的趋向性上也表现了相对的统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寄托个人境遇;二是借古讽今,忧国伤时;三是感慨人世无常。

怀古诗词常常触及读者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1.《登鹿门山》【唐】孟浩然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登鹿门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先写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再写登山后遥想庞德公当年的行踪,缅怀他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早年对故乡前辈隐士高人的钦羡之情。

全篇从清晨写到日暮,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程的转换而变化。

诗人运笔洒脱自然,或骈或散,状山水景色生动逼真,传达出一种宁静淡远的韵致。

明·李梦阳:“思致郁密。

”2.《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创作的一首怀古抒情诗。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言志抒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慨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归田诗话》:崔颢题黄鹤楼,太白过之不更作。

时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讥。

及登凤凰台作诗,可谓十倍曹丕矣。

古诗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翻译赏析

古诗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翻译赏析

古诗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翻译赏析《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昪。

其全文如下: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前言】《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是宋代词人张昪的作品。

此词上片描写金陵一带的山水景色,前两句写全景,后两句写到人文景观,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一气贯下,由纯粹的景物描写转向带有人事活动的景物描写,抒发怀古幽情。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笔法冷峻,格调沉郁,豪气内藏,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型作品。

【注释】⑴离亭燕:词牌名。

⑵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⑶风物:风光景物。

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

此处是拟人化用法。

⑷浸:液体渗入。

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

断:接合部。

⑸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

相射:互相辉映。

⑹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

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⑺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⑻客帆:即客船。

⑼低亚:低垂。

⑽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一带建都。

⑾渔樵:渔翁樵夫。

代指普通老百姓。

⑿怅望:怀着怅惘的心情远望。

【翻译】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

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

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

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

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鉴赏】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在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

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

这首词语朴而情厚,有别于婉约派词的深沉感慨。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①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②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③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④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⑤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风物向秋潇洒:景物到秋变得萧疏明丽,爽朗脱俗。

杜甫《玉华宫》诗有“秋色正潇洒。

”②“水浸”两句:霁色,指雨后新晴的天色。

冷光,指江波潋滟闪现的寒光。

这两句意为江天浸连,水光天色交相辉映。

③蓼屿:长满蓼花的水中小岛。

蓼,为生长水边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④酒旗低亚:卖酒的旗幌低低地飘荡。

低亚,即低压。

⑤六朝:指先后在金陵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渔樵闲话:渔翁樵夫劳作之余的闲谈。

【译文】金陵一带,江山虎踞龙盘,是那样壮丽如画;入秋以后,风光清爽秀逸,竟如此绝尘潇洒。

秋江浸碧天,不知何处是分界?天光映水色,波光明灭寒色无涯。

江中小岛水蓼茂密,荻花迎风飒飒;几段竹篱、三两茅舍掩映在绿树荫下。

天际商旅客船云帆高挂,江边烟笼寒水酒旗低压。

想当年,金粉六朝,见到过多少生死兴亡兵戈杀伐;到如今悲欢离合都成为渔父樵夫饭后闲话。

惆怅盈怀,斜倚高楼,放眼天涯,夕阳凄冷,默默无言地向西沉下。

【集评】清·许昂霄:“画字、挂字、话字、诗韵收入卦部,词家往往叶入马、祃韵中。

”(《词综偶评》)清·况周颐:“张康节《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秦少游《满庭芳》云:‘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

”(《历代词人考略》卷八)【赏析】此词据范公偁《过庭录》为张昪退居江南后作。

这首对金陵秋景感叹兴亡沧桑的怀古之作,意境阔大、严肃沉郁,体现了一种词风转变的先兆。

后人往往赞誉王安石的金陵怀古词《桂枝香》,也充分注意东坡先生开创豪放词派之功,但《离亭燕》无论题材、意境、构思都直接为《桂枝香》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十五首《离亭燕》词作,值得品读!

十五首《离亭燕》词作,值得品读!

十五首《离亭燕》词作,值得品读!离亭燕,词牌名,又名“离亭宴”。

以张先《离亭宴·公择别吴兴·般涉调》为正体,双调七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另有双调七十二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变体。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宋代】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离亭燕·次韵答廖明略见寄【宋代】黄庭坚十载樽前谈笑。

天禄故人年少。

可是陵沈英俊地,看即锁窗批诏。

此处忽相逢,潦倒秃翁同调。

西顾郎官湖渺。

事看庾楼人小。

短艇绝江空怅望,寄得诗来高妙。

梦去倚君傍,胡蝶归来清晓。

离亭燕·白下怀叶君实师【明代】胡偕行归雁行行啼哢,唤破一宵秋梦。

梦醒封题忙寄与,又不会将书送。

怅望碧山头,遥嘱几声珍重。

踏遍长安何用,满目烟云寒冻。

檐外铮铮风弄咽,急战雨声还恐。

多少客金陵,今夜离愁谁共。

离亭燕· 花妮行人小惹【清代】陈维崧雨中将发梁溪,云臣拉赴竹逸斋头看梅,小饮数巡,匆匆判袂,升舻若失,怅赋小词花妮行人小惹,莺怪行人低骂。

正值小楼开似雪,抵死只将帆挂。

粉泪脸边明,脉脉含情待话。

嘱付梅清月寡,暂耐雨婚烟嫁。

此去春江帆正满,路隔才踰一舍。

待汎惠泉归,相赏水边篱下。

离亭燕·旅燕【清代】董元恺拂水衔花一片。

恰睹双双轻燕。

问尔故巢何处是,似向主人依恋。

飞去又飞来,恐被秋风吹倦。

谁系红绡堪羡。

谁寄锦书如面。

冷落江南烟水候,曾到旧家庭院。

我自故乡遥梦,入关河愁断。

离亭燕·咏燕【清代】曹尔堪记得杏园新放,社日近时来访。

寻着旧巢思度岁,早已香泥零荡。

芹渚柳花村,独自飞飞凝望。

系足红绡无恙,蓦有离情别状。

王谢人家刚废尽,欲入乌衣惆怅。

失路巧呢喃,唯有落花依傍。

离亭燕·送蓝谢青【清代】龚翔麟雨后蕉旗乍展。

春水半篙未满。

偏是蒋山陵外树,憎杀子规啼遍。

《离亭燕》的主题探讨

《离亭燕》的主题探讨

《离亭燕》的主题探讨
离亭燕的主题探讨
《离亭燕》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以一段旅途中的闲谈为题材,通过对离别的思考,揭示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残酷。

本文将探讨《离亭燕》中表现出的主要主题。

人生无常
杜甫在诗中提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这一句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感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人生无常,像落英缤纷,不可捉摸。

杜甫用此形象的描绘反衬出人生短促,惟有慷慨豁达之心方能应对历尽沧桑的人生。

离别的残酷
诗中反复出现的“离亭燕”形象,是因为在古代文化中,燕子是离别和相思的象征。

而“离亭燕”更是表明诗人面临着亲友离别,心
里难免有愁怀。

杜甫以亲身经历表现了离别带来的伤痛和残酷。

诗人和亲人离别的场景令人感同身受,道出了离别的无奈和痛苦。

旅途中感悟
本诗描写的场景是一段旅途,杜甫把握住旅途的机会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在离别的痛苦中,杜甫明白了生命短暂,必须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

旅途像人生一样,充满了未知和危险,对人的考验也更加严峻。

通过对《离亭燕》的主题探讨,我们知道人生无常,离别的残酷带给人们的痛苦是无法承受的。

但在这凄凉之中,人们依然要学会淡然面对、坚定前行,珍惜当下,把握机会。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古诗带拼音版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古诗带拼音版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古诗带拼音版古诗带拼音版lí tíng yàn / lí tíng yàn离亭燕/离亭宴yī dài jiāng shān rú huà。

fēng wù xiàng qiū xi āo sǎ。

一带江山如画。

风物向秋潇洒。

shuǐ jìn bì tiān hé chǔ duàn , cuì sè lěng gu āng xiāng shè。

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

liǎo àn dí huā zhōng , yǐn yìng zhú lí máo sh è。

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tiān jì kè fān gāo guà。

mén wài jiǔ qí dī y à。

天际客帆高挂。

门外酒旗低迓。

duō shǎo liù zhāo xīng fèi shì, jìn rù yú qi áo xián huà。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chàng wàng yǐ wēi lán , hóng rì wú yán xī xi à。

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古诗翻译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

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

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

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宋词名作精选 张升《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素材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宋词名作精选 张升《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素材

《离亭燕》张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评析]
此词应题"金陵怀古"。

上片主题词是"江山如画"。

秋天风物本肃杀,而在金陵却"潇洒"。

一音之转,意味顿殊。

水浸天,天接水,看不到尽头;晴空的暖色与江水的冷色交织,给人以奇特的感受。

景物由近及远:蓼屿、荻洲、竹篱茅舍、客帆、酒旗,构成一幅和平的图画.
1。

《离亭燕》张昪词作鉴赏

《离亭燕》张昪词作鉴赏

《离亭燕》张昪词作鉴赏《离亭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笔法冷峻,格调沉郁,豪气内藏,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型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离亭燕》张昪词作鉴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作品介绍】《离亭燕·一带*山如画》是宋代词人张昪的作品。

此词上片描写金陵一带的山水景*,前两句写全景,后两句写到人文景观,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一气贯下,由纯粹的景物描写转向带有人事活动的景物描写,抒发怀古幽情。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笔法冷峻,格调沉郁,豪气内藏,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型作品。

【原文】离亭燕⑴一带*山如画⑵,风物向秋潇洒⑶。

水浸碧天何处断⑷?霁*冷光相*⑸。

蓼屿荻花洲⑹,掩映竹篱茅舍⑺。

云际客帆高挂⑻,*外酒旗低亚⑼。

多少六朝兴废事⑽,尽入渔樵闲话⑾。

怅望倚层楼⑿,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⑴离亭燕:词牌名。

⑵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⑶风物:风光景物。

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

此处是拟人化用法。

⑷浸:液体渗入。

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

断:接合部。

⑸霁*:雨后初晴的景*。

冷光:秋水反*出的波光。

相*:互相辉映。

⑹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

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⑺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⑻客帆:即客船。

⑼低亚:低垂。

⑽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一带建都。

⑾渔樵:渔翁樵夫。

代指普通老百姓。

⑿怅望:怀着怅惘的心情远望。

【白话译文】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明净清爽。

碧天与秋水一*,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

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

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

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创作背景】根据北宋范公偁《过庭录》所载,这首词是张昪(一作张升)退居*南后所作。

《离亭燕怀古》阅读答案

《离亭燕怀古》阅读答案

《离亭燕?怀古》阅读答案
《离亭燕?怀古》阅读答案
离亭燕?怀古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
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1、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

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2、低亚,低垂。

8.“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
哪里?请简要赏析。

(5分)
9.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
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6分)
参考答案:
8.【答案】“浸”有浸染之意。

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水
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

(语意相近即可)(5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技巧。

炼字型的题目,首先要结合这个字,解说整个句子
并说明句子所塑造的意境特点,最好能顺带说出思
想情感,这也是表达效果之一。

9.【答案】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

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是、朝兴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

【解析】这道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回答时,要说明是通过哪些内容表达的,也就是所谓的有理有据,不能太简略。

离亭燕

离亭燕

张昪(bian4)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作者介绍]张昪(992-1077),字杲(gao3)卿,韩城(今陕西省韩城县)人。

进士出身,首次分配楚邱(今山东省曹县)主簿(办公室主任),在此期间认识了南京(河南商丘)留守王曾,并被对方严重赏识,王曾说出了3个字:“公辅器”。

“公辅器”什么意思?泛指朝廷重臣,如太尉、司徒、司空及太师、太傅、太保,或宰相一级的官员。

官既然能做到南京留守,就不是简单人物,王曾看人看事应该入木N分。

张昪何德何能让王曾出此豪言,一定有原因。

小官凭能力,大官凭德性,就像在汪洋大海中,即使驾驶能力再强,小舟也经不起狂风暴雨的颠覆,必遭翻的命运,能乘风破浪的只能是巨船,靠得是吨位。

连续受到很多人的赏识,官职不断提升,东奔西走,忙于赴任。

出乎大多数的想像,张昪突然自踩杀车,要求回老家任职,官大小无所谓。

原因只有一个,老母年事已高,别人照顾不放心。

朝廷还算开明,就让他知绛州(山西新绛),这地方离老家近,这样就可以将老母接过来,张昪长出了一口气。

后来不知道是哪位领导忘了张昪这茬事,又外调张昪知邓州(河南邓县),这地方离老家太远,张昪急了,干脆辞职,在家做专职孝子。

张昪是否小题大做?外地做官带上老母不就妥了吗?一般情况下,宋朝时外地为官不许带家属,特殊情况除外,按理说,张昪老母年纪大应该照顾。

几年一换岗的宋朝官制,是很折腾人的,一走就是几百上千路程,途中辛苦不说,到一新地方,地理气候饮食习惯都是大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绝非小事。

张昪的孝,纯度极高。

一位孝子,不论他多穷多没地位,总会得到一些人的尊敬,一般人不敢小瞧。

孝顺本来是件挺简单的事情,现代人操作起来太复杂,舍本求末。

张昪令人望其项背。

老母过逝后,张昪再次出山,历任户部判官、开封府推官、御史,在御史任上,张昪仗义直言,点了2个重量级人物的名,一位是张贵妃,一位是杨怀敏。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及赏析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及赏析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及赏析.doc》原文:一带江山如画。

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

蓼岸荻花中,...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翻译习题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翻译习题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翻译|习题《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笔法冷峻,格调沉郁,豪气内藏,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型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宋代: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

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

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

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

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注释⑴离亭燕:词牌名。

⑵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⑶风物:风光景物。

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

此处是拟人化用法。

⑷浸:液体渗入。

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

断:接合部。

⑸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

相射:互相辉映。

⑹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

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⑺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练习题(1)这是一首写景兼抒怀古词,请概括其上下片的内容。

答: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

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在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的深沉感慨。

(2)词的开头“一代江山如画”,是对金陵一带全景的鸟瞰,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

词的上片是怎样是怎样一步步描绘出它的山水之美的?答:“一带江山如画”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后,用“风物向秋潇洒”再次突出了金陵一带景物萧疏明丽而又托尘绝俗的特点。

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

张昪简介——精选推荐

张昪简介——精选推荐

张昪简介
张昪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今属陕西)⼈。

南宋初⼈,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

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中祥符⼋年(1015)进⼠,官⾄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太师致仕。

熙宁⼗年卒,年⼋⼗六,谥康节。

5
张昪的诗⽂
离亭燕·⼀带江⼭如画
宋代:张昪
⼀带江⼭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浸碧天何处断?霁⾊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篱茅舍。

云际客帆⾼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西下。

124
宋词三百⾸,豪放,写景,怀古,感慨
满江红
宋代:张昪
⽆利⽆名,⽆荣⽆辱,⽆烦⽆恼。

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

况值群⼭初雪满,⼜兼明⽉交光好。

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

知富贵,谁能保。

知功业,何时了。

算簟瓢⾦⽟,所争多少。

⼀瞬光阴何⾜道,但思⾏乐常不早。

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6。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翻译习题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翻译习题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翻译|习题《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笔法冷峻,格调沉郁,豪气内藏,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型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宋代: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

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

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

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

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注释⑴离亭燕:词牌名。

⑵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⑶风物:风光景物。

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

此处是拟人化用法。

⑷浸:液体渗入。

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

断:接合部。

⑸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

相射:互相辉映。

⑹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

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⑺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练习题(1)这是一首写景兼抒怀古词,请概括其上下片的内容。

答: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

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在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的深沉感慨。

(2)词的开头“一代江山如画”,是对金陵一带全景的鸟瞰,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

词的上片是怎样是怎样一步步描绘出它的山水之美的?答:“一带江山如画”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后,用“风物向秋潇洒”再次突出了金陵一带景物萧疏明丽而又托尘绝俗的特点。

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

《离亭燕》词作鉴赏

《离亭燕》词作鉴赏

《离亭燕》词作鉴赏【作品介绍】《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是宋代词人张昪的作品。

此词上片描写金陵一带的山水景色,前两句写全景,后两句写到人文景观,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一气贯下,由纯粹的景物描写转向带有人事活动的景物描写,抒发怀古幽情。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笔法冷峻,格调沉郁,豪气内藏,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型作品。

【原文】离亭燕⑴一带江山如画⑵,风物向秋潇洒⑶。

水浸碧天何处断⑷?霁色冷光相射⑸。

蓼屿荻花洲⑹,掩映竹篱茅舍⑺。

云际客帆高挂⑻,烟外酒旗低亚⑼。

多少六朝兴废事⑽,尽入渔樵闲话⑾。

怅望倚层楼⑿,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⑴离亭燕:词牌名。

⑵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⑶风物:风光景物。

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

此处是拟人化用法。

⑷浸:液体渗入。

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

断:接合部。

⑸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

相射:互相辉映。

⑹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

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⑺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⑻客帆:即客船。

⑼低亚:低垂。

⑽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一带建都。

⑾渔樵:渔翁樵夫。

代指普通老百姓。

⑿怅望:怀着怅惘的心情远望。

【白话译文】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

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

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

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

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创作背景】根据北宋范公偁《过庭录》所载,这首词是张昪(一作张升)退居江南后所作。

张昪在退居以前,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代,退居江南时期,又经历了宋英宗、神宗两朝,北宋帝国由盛到衰,积贫积弱的形势越来越严重。

这首词包含着作者对国势的关切。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在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亭燕》
【宋】张昪(biàn)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作者简介】: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今属陕西)人。

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

熙宁十年卒,年八十六,谥康节。

《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词作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是有宋一代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

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之感。

语朴而情厚,有别于婉约派的词盛衰的深沉感慨。

全词层层抒写,前注后顾,勾勒甚密,语朴而情深,有别于婉约派的词风。

开头一句“一带江山如画”,先对金陵一带的全景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

秋天草木摇落景色萧索,但这里作者却说“风物向秋潇洒”,一切景物显得萧疏明丽而有脱尘绝俗的风致,这就突出了金陵一带秋日风光的特色。

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

这个“水”字承首句的“江”而来,词人的视线随着浩瀚的长江向远处看去,天幕低垂,水势浮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看不到尽头。

将如此宏阔的景致,用一个“浸”字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来。

近处则是“霁色冷光相射”,“霁色”紧承上句“碧天”而来,“冷光”承“水”字而来,万里晴空所展现的澄澈之色,江波潋滟所闪现的凄冷的光,霁色静止,冷光翻动,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构成一幅绮丽的画面。

一个“射”字点化了这一画面。

接着词人又把视线从江水里移到了江洲上,却只见“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洲、屿是蓼荻滋生之地,秋天是它发花的季节,密集的蓼荻丛中,隐约地现出了竹篱茅舍。

这样,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暗暗为下片的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下片先荡开两笔,写词人再抬头向远处望去,“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极目处,客船的帆高挂着,烟波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标志着人活动,于是情从景生,金陵的陈迹涌上心头:“多少六朝兴废事”,在这里,短短的三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它们是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的衰亡的,这许许多多的往事,却是“尽入渔樵闲话”。

“渔樵”承上片“竹篱茅舍”而来,到这里猛然一收,透露出词人心里的隐忧。

这种隐忧歇拍两句里,诗人又作了进一步的抒写:“怅望倚层楼”,“怅望”表明了词人瞭望景色时的心情,倚高楼的栏杆上,怀着怅惘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历史上的往事。

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之“寒”字承上片“冷”字而来,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

歇拍的调子是低沉的,他的隐忧没有说明白,只从低沉的调子里现出点端倪,耐人寻味。

况周颐评比词说:“张康节(张昪谥号)《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秦少游《满庭芳》云:‘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

”(《历代词人考略》)这段评语,恰切地指出了张词的艺术特色。

宋代词坛上,张昪与范仲淹一样,创作中透露出词风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信息,对于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