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精品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江南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江南地区的开发

历史教案-江南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历史教案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朝;士族;江南经济的发展。

2.要求学生认识:
①南朝时,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②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会寄生虫。

它的所作所为,为它的衰落和灭亡埋下了伏笔;凡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剥削阶级或阶层,必将被社会历史发展所淘汰。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析南朝的政治、经济特点,使学生明了南朝在动荡中发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士族和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重点。

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准备:投影仪、挂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说明与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说明与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说明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让学生掌握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图片的能力,从而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过程;(4)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运用史料,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导入新课: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使学生对其自然地理特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介绍江南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这些自然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2. 教学内容:(1)介绍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2)讲述江南地区从东吴、东晋到南北朝各朝代的发展过程;(3)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第三课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1. 导入新课:提问: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有哪些重要意义?2. 教学内容:(1)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2)讲述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四课时:史料分析与小组讨论1.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如何看待江南地区的开发?2. 教学内容:(1)展示与江南地区开发相关的史料,使学生了解开发过程;(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1. 课堂检测: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开发过程。

第20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20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日期:2015年月日星期姓名目标明确心中有数1、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难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探索未知(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一下小题,如有疑问写在空白处)前言: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地域辽阔,人烟稀少。

百姓,耕种水田,有人甚至靠、和为生。

虽然没有人挨冻受饿,但不发达,没有特别富有的人。

以后,江南地区逐渐发展起来。

一、人口南迁1.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灭亡后(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的三次浪潮①年,由于地区连年战争,许多人为,迁移到了。

②年,国家动荡,(补写:八王之乱291—306年)不断,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大量死伤,北方民众又一次大规模地迁往长江流域。

③内迁的人在首领的带领下,趁起兵,年,他的儿子灭掉了西晋。

以匈奴人为序幕,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

这些小国事实上是一些,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

(补写:东晋十六国时)为躲避,大批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浪潮。

2.西晋的灭亡(316年)P110议一议:即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①统治者贪婪,残暴。

②西晋统治阶层为争夺(性质)的“”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晋的统治。

③西晋内乱之时,北方强大起来的少数纷纷,向西晋进攻并灭掉了西晋。

3.北人南迁的结果①年以来,南迁人口,约占南方人口总数的。

迁徙时,许多和都是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一起南下。

②迁移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区,部分移民到了一带。

二、淝水之战1.东晋的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补317年),(ruì)在(补: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史称“”。

东晋的建立,使居民得到了庇(bì)护,为南方营造了一个环境。

2.淝水之战背景:4世纪中期人建立了前秦。

前秦在统治时期统一了北方。

初中历史江南的开发教案

初中历史江南的开发教案

初中历史江南的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发展,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和影响。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状况,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对农业、商业、文化的影响;
2. 讲解江南地区在古代的开发历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三、讨论(15分钟)
分成小组,讨论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

四、展示(10分钟)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邀请其他同学提问、评论。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及影响,强调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和影响的小论文,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发展和开发历程,了解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回答出示的问题
适时总结,拓展延伸
6、布置作业
师布置作业
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环节
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导入
播放淝水之战的视频资料
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成语典故结果和影响
2、检查预习
说出淝水之战之前南北双方各自的发展
看大屏幕说出问题
目标2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3、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因素
1、生分小组讨论
2、主动发表意见,参与交流
3、修正并且把握所学内容
1、师点拨方法
2、巡视指导
目标3把握本课脉络4、总体概况 Nhomakorabea播放幻灯片
1、生根据播放的幻灯片,自己概况
1、师点拨方法
2、组织交流,点拨提升
3、师概括归纳知识,点拨方法,评价学生学习
目标4掌握本课习题
5、课堂练习
根据所学知识,反思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的历史过程。

教材通过介绍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江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差异,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江南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关于江南地区的哪个时期的历史?”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让学生对比江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差异,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和影响。

每组选择一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享。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案标题: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目标:1. 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

2. 掌握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产业。

3. 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

2.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产业。

3.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地理教科书和参考资料。

2. 地图、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情况。

3.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手册,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

知识讲解:2. 通过教师讲解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介绍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产业。

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活动:3. 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江南地区的城市或县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主要产业和当地的环境问题。

展示成果:4.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讨论与总结:5. 引导学生讨论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关结论。

拓展活动:6.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作业布置:7. 布置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江南地区开发的文章,包括该地区的特点、经济发展情况、主要产业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教学延伸:8. 鼓励学生关注当地的环境问题,提倡环境保护行动,并通过实地考察或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等方式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4.20.4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4.20.4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西晋的灭亡:
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腐朽,发生争夺 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只有很短的时间? 皇位的混战。自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 羯、氐、羌等族陆续内迁,乘西晋内乱起兵,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掉西晋。
背景:东晋的建立;前秦的建立 和发展 淝水 之战 概况:383年,前秦苻坚进攻东晋, 结果大败
年代
作战双方 前秦 东晋
力量对比 80多万 8万
结果
383年
东晋以少 胜多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示意图
383年,苻坚率80多万雄师浩浩 荡荡南下,欲吞灭东晋。宰相谢安 派谢玄等率兵八万抵御秦军。谢玄 询问对策,谢安神态安然,答道: “我已安排好了。”谢玄回,又让 张玄去问。谢安不谈军事,拉他下 棋。张玄本来常赢,此次输。 东晋以少胜多。谢安正在下棋, 捷报传来,他一声不吭。棋友问何 事,他轻描淡写:小儿辈已破敌。 而下完棋走过门槛时,竟兴奋得连 屐齿折断都没发觉。
谢安像
淝水之战中,东晋能够以8万兵力打 败前秦的八十万大军,这是为什么?
背景:东晋的建立;前秦的建立 和发展 淝水 之战
概况:383年,前秦苻坚进攻东晋, 结果大败
影响: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 态,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为经济 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背景:三国以前,江南许多地区非常 落后
江南 地区 的开 发 原因:地理条件优越;南方少战乱; 北方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表现:开垦大量荒地,兴建许多水利 工程,种植水稻,小麦推广到江南。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 20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的统一
一是魏灭蜀 二是废魏帝建西晋(265年) 三是西晋灭吴(280年)
时间:东汉末年以来 内迁 的各 族 内迁的主要民族:匈奴、鲜卑、 羯、氐、羌等。 北方 民族大融合和江南 地区的开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质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质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的认识。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教学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故事、图片、地图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个时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结合呈现的内容,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自主预习】(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266年--316年)1、西晋的兴亡学生思考: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 ------ 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0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

20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

《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本课上承第19课《三国鼎立》中吴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下启南方经济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为以后讲述南方经济在南宋时期全面超过北方做好了铺垫。

主要介绍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始终围绕着统一和民族融合这一历史主线索,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淝水之战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处理,应该突出趣味性,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而懂得民族团结对于稳定政治的重大意义。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和掌握。

七年级历史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说明与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说明与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2)掌握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全国的影响;(3)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2)运用史料分析,掌握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3)采用案例研究,探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地等;(2)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温和;(3)水系分布:长江、钱塘江、太湖等。

2.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1)农业:水稻种植、茶叶、丝绸等;(2)手工业:纺织、瓷器、铁器等;(3)商业:市场繁荣、货币经济、海外贸易等。

3. 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1)东汉末年:江南地区开始逐渐开发;(2)魏晋南北朝:北方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3)隋唐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4)宋元明清:江南地区继续保持经济繁荣。

4.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意义(1)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2)人口迁移:带来劳动力、技术和文化;(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支持、地方官员推动;(4)经济重心南移: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2)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3)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原因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意义;(2)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过程等;2. 史料分析法: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掌握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特点;3. 案例研究法:探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意义;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历史:第20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冀教版七上)

历史:第20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冀教版七上)

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日期:______班级:_______组:_______ 姓名:_________审阅张素霞学习目标识记:西晋、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定都,淝水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江南开发的原因;分析:江南经济逐步发展的原因。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人口南迁(看书109-120页)东汉到东晋,北方人口南迁出现了三次高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2)第二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3)第三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4)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二江南地区的开发(看书112---113页)学法指导:;学到经济发展表现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考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社会条件:统治政策:自然条件: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宋齐梁陈南朝前秦都城时间建立者朝代两晋(265-420)南朝(420-589)宋齐梁陈建康南朝司马炎265年洛阳东晋司马睿317年建康西晋劳动力和技术:(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达标测评1.灭亡西晋的是()A.匈奴人B.氐族人C.乌孙人D.大月氏人2.东晋的建立者是()A.司马炎B.司马睿C.司马懿D.司马昭3.东晋的都城是()A.建康B.洛阳C.长安D.成都4.4 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西晋B.东晋C.魏国D.前秦5.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A.东晋和西晋B.西晋和前秦C.东晋和前秦D.南朝和前秦小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冀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冀教版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何在?(苻坚伐晋,上下反对,军心不齐,恃强骄傲,临阵胆怯,指挥失当。

东晋军队作战勇敢,指挥得当。

)淝水之战的影响如何?(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东晋乘机收复了黄河以南许多失地。

) 2.导入新课淝水之战为东晋恢复中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但东晋统治者并没有乘胜逐北、收复中原的大志。

他们满足于偏安局面,热衷于内部斗争,结果使得淝水之战后收复的失地先后丢失。

此后,政治更加腐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东晋政权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

3.讲授新课1.刘裕建宋,南朝开始(板书)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称帝,建国号宋。

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2.宋齐梁陈的更替(板书)自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的17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总称南朝。

同学们看课本第148页上的《南朝表》,讲出南朝开始和结束的年代、开国皇帝、国号和都城。

(420年至589年。

宋朝刘裕;齐朝萧道成;梁朝萧衍;陈朝陈霸先。

各朝都城皆在建康,今南京。

)现在再请同学们看“宋齐梁陈更替”一节,找出南朝政治经济的特点。

如果仔细看书,就可发现,这四个朝代有不少相同之处。

①宋齐梁陈都在建康建都,是都是偏安的朝廷。

②宋齐梁陈的更替都是由军事将领夺取政权来完成的。

③各朝存在的时间都很短。

最长的宋朝59年,最短的齐朝23年。

④疆土越缩越小,到陈时缩至最小,力量也很弱小,终至灭亡。

看到这些相同处后,请同学们说,南朝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政治是动荡的。

)很对,南朝的政治特点是动荡,但南朝的社会经济确有所发展,特别是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江南地域的开发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江南地域的开发学案

第20课江南地域的开发一、课前预习一、西晋的建立、统一、灭亡的时间及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二、淝水之战的交战两边是谁?什么缘故苻坚拥有80多万的军力却不能统一江南?淝水之战的阻碍是什么?3、江南地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什么缘故能取得开发?二、当堂检测一、西晋是由成立,定都,东晋是由成立,定都。

二、东汉末年以来南迁的少数民族要紧有、、、、等。

3、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魏灭蜀②西晋灭吴,统一全国③西晋成立④东晋成立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①④②4、西晋和东晋的起止时刻别离是()A.5~280年,316年~420年B.265~316年,317年~420年C.280~316年,317年~383年D.265~316年,383年~420年五、以下成语同淝水之战有关的是()A.破釜沉舟、围魏救赵B.杯弓蛇影、风声鹤唳C.背水一战、一鼓作气D.退避三舍、纸上谈兵六、为了躲避战乱,黄河流域人口迁移的方向是()A.由东向西B.由南向北C.由北向南D.由中原到边疆7、淝水之战的作战两边是()A.前秦与东晋B.西晋与东晋C.西晋与东吴D.前秦与西晋八、南朝包括四个朝代,其前后顺序是()A.宋、齐、梁、陈B.齐、宋、梁、陈C.宋、齐、陈、梁D.齐、梁、宋、陈三、课后作业一、(必做题)⑴终止三国鼎立局面的是()A.曹魏B.东吴C.西晋D.蜀汉⑵西晋政权衰落的要紧缘故是()A.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内迁B.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C.赋税、徭役繁重,刑法严酷D.灾荒连年⑶推翻西晋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羌族C.氏族D.鲜卑族⑷前秦皇帝苻坚重用的汉族谋士是()A.王莽B.王猛C.李斯D.董仲舒⑸南朝宋的成立者是()A.司马懿B.司马昭C.刘裕D.苻坚⑹成立前秦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鲜卑族C.氏族D.羌族⑺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西晋灭蜀B.西晋灭吴C.东晋成立D.司马炎称帝⑻三国后期,实力最强的是()A.吴B.蜀C.西晋D.魏二、(选做题)学习本课你了解了“风声鹤唳”和“杯弓蛇影”,除此之外,你还明白哪些历史上的成语故事,把它们列出来。

初一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共4页)

初一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共4页)

初一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历史教案是每节历史课的蓝图。

想有更多了解的话,那不妨和XX一起来欣赏下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教学设计]: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2导入新课: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3讲授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

二:淝水之战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出示材料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附:板书设计一、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精品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何在?(苻坚伐晋,上下反对,军心不齐,恃强骄傲,临阵胆怯,指挥失当。

东晋军队作战勇敢,指挥得当。

)淝水之战的影响如何?(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东晋乘机收复了黄河以南许多失地。

) 2.导入新课淝水之战为东晋恢复中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但东晋统治者并没有乘胜逐北、收复中原的大志。

他们满足于偏安局面,热衷于内部斗争,结果使得淝水之战后收复的失地先后丢失。

此后,政治更加腐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东晋政权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

3.讲授新课
1.刘裕建宋,南朝开始(板书)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称帝,建国号宋。

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2.宋齐梁陈的更替(板书)自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的17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总称南朝。

同学们看课本第148页上的《南朝表》,讲出南朝开始和结束的年代、开国皇帝、国号和都城。

(420年至589年。

宋朝刘裕;齐朝萧道成;梁朝萧衍;陈朝陈霸先。

各朝都城皆在建康,今南京。

)现在再请同学们看“宋齐梁陈更替”一节,找出南朝政治经济的特点。

如果仔细看书,就可发现,这四个朝代有不少相同之处。

①宋齐梁陈都在建康建都,是都是偏安的朝廷。

②宋齐梁陈的更替都是由军事将领夺取政权来完成的。

③各朝存在的时间都很短。

最长的宋朝59年,最短的齐朝23年。

④疆土越缩越小,到陈时缩至最小,力量也很弱小,终至灭亡。

看到这些相同处后,请同学们说,南朝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政治是动荡的。

)很对,南朝的政治特点是动荡,但南朝的社会经济确有所发展,特别是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豪门贵族的势力在南朝时仍然很大。

豪门贵族自魏晋以来叫士族。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士族的由来、演变和特点。

3.江南经济的开发(板书)三国孙吴时,江南经济已得到开发。

孙吴地区富庶,大批北方劳动农民逃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

吴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山越,和汉族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

现在请同学们看“江南经济的开发”一节,对比孙吴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①无论是孙吴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是在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

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两次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是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两次开发江南时,由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

④两次都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江南多水,如孙吴时就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东晋南朝时,发展水稻生产,发明水磨,推广小麦种植,在此基础上发展冶铸、缫丝、制瓷、造纸业等等。

⑤不同之处是:孙吴时,江南的开发仅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

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挂出小黑板,上有《南朝经济发展简表》)。

请一位同学上来讲解后,教师再作讲解。

4.复习巩固
先由教师简述本课主要内容,再请三位同学简述下面三个问题。

(1).齐梁陈更替的概况。

(2).南经济开发的原因以及开发简况。

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