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汤显祖《牡丹亭》

合集下载

牡丹亭文言文全文

牡丹亭文言文全文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全文如下:【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牡丹亭》的翻译如下:【绕地游】梦中莺歌婉转,一片春意盎然,然而深院小庭,却寂静无人,只有那春光美景令人陶醉。

沉香已燃尽,绣线也抛散,今年的春色与去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步步娇】袅袅晴丝吹拂着庭院,摇曳着春天的气息,我停下脚步,整理着花钿。

不经意间看到菱花镜中的自己,竟然如此美丽动人,引得那彩云也偏头偷看。

【醉扶归】你瞧那翠生生、娇艳欲滴的裙衫,花簪上镶嵌着八宝,可知我天生就喜爱这自然的美。

正值三春妙龄,却无人欣赏我这美丽的容颜。

真担心这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容貌会消逝。

【皂罗袍】原来这姹紫嫣红的春色已开遍,可如今却只有断井颓垣相伴。

这良辰美景啊,与我无关!朝飞暮卷的美景,云霞翠轩的繁华,雨丝风片的细腻,烟波画船的优雅——我这个锦绣屏风之徒真是太看重这春光的珍贵了!【好姐姐】放眼望去,青山啼红了杜鹃,野外烟雾缭绕,茶蘑飘香。

春香啊,牡丹虽美,但春天已过,它又怎能占得先机呢?【尾声】观赏不够啊,这令人陶醉的春色。

即使游遍了十二亭台也枉然。

倒不如趁兴而归,把玩这闲暇时光。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记”。

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

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

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牡丹亭》是清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描写了西安的宅子,以及林立牡丹亭两个主要场景。

故事主要围绕男女主角盛宴、遭受困境、实现重生的爱恨情仇展开,形式多变、情节紧凑,情节宏大,饱含着浓郁的中国古典美学。

《牡丹亭》讲述的是林立牡丹亭的故事,由英雄少年阮春芳与贵族小姐凤西文的爱情故事开始,故事以阮春芳被一个叫“萧天正”的特务抓走为起点,当穷追不舍的凤西文找到他,发现他已经变成一个被毒养的彻头彻尾的,狂暴无礼的“怪物”,他们经历了三次重生,最终实现了爱情的重生并结束了故事。

阮春芳是一个勇敢,充满热情,有梦想的少年,他是一个读书人,也是一个武术大师,但他的梦想受到了众多的限制。

最初,他只是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料却被特务抓走,并被药物毒养,被迫变成一个无赖。

然而,他内心依然坚定,无畏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凤西文救出他,但他却成了一个又痴又傻的“怪物”。

凤西文给他注射一株禁草,使他慢慢恢复了理智,两人最终彼此相爱,共同实现了梦想。

此外,《牡丹亭》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萧天正,他是一个暴君,他强迫少年接受毒养,并为自己搞坏事。

但在最后,凤西文用牡丹的力量使他重新恢复了心智,并变回了正派,最终完成了大善的使命。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通过故事情节,突出了仁慈、美德、忠诚以及大善等传统价值观,藉此宣扬古代社会伦理准则。

他以艺术形式表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绚烂,以及古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突出了人们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的作品也体现了爱情的重要性,突出了以爱为基础的夫妻生活,体现了古代人们强烈的家庭观念。

通过这部作品,汤显祖把中华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无穷的意趣,他用一个美丽的故事表达了仁慈、忠贞、大善等传统价值观,让人们深受鼓舞。

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消息就是,只要有心,就能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重生,走向理想的终点。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1. 引言:1.1 概述:《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为著名和重要的戏剧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考、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写而享誉百世,影响至今。

本文将围绕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展开探讨,旨在深入了解汤显祖的生平背景、《牡丹亭》的创作与内涵、以及该作品对明代戏曲史和中国戏剧艺术史所做出的贡献与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除引言外,还包括:汤显祖及其时代背景、《牡丹亭》的创作与内涵、《牡丹亭》的影响与评价以及结论部分。

通过逐步展开来全面探讨关于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几个重要方面,并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和解读该作品在明代戏曲史以及后世文学艺术中的地位。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汤显祖的创作特点、思想内涵以及其在明代戏曲和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借助对《牡丹亭》影响与评价的探讨,呈现该作品对后世文学艺术以及学术界所带来的启示和意义。

通过展现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在中国戏剧史上的贡献与价值,以期读者能够全面认识到这一历史时期和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

2. 汤显祖及其时代背景2.1 汤显祖的生平汤显祖(1550年-1616年),字子厚,号竹坡,是明代著名的戏剧家。

他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文化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汤显祖早年曾参与郎潜学习,并担任过一些官职。

然而,由于个人政治观点与当时朝廷不合,他被贬为官员。

尽管遭受了政治打击,但这段贬谪经历对他的戏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2.2 明代戏曲的特点明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明代戏曲以话本、传奇和杂剧为主要表演形式。

在此期间,皮影戏和手把花鼓等地方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运用,并对后来的戏曲演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明代,《南洋商报》刊载了大量关于各种话本、杂剧和传奇剧本的报道,并对其进行评论和批评。

牡丹亭原文及译文

牡丹亭原文及译文

牡丹亭原文及译文一、引言牡丹亭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绝世佳话,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牡丹亭原文进行解读,并附上英文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二、牡丹亭原文《牡丹亭》是一部美丽的悲剧,主要讲述了悬河负鸿门、地府娘娘续草堂、怜香惜玉的故事。

2.1 第一场一个春天的早晨,悲剧的开始拉开了序幕。

女主角杜丽娘来到了寒香亭,和小桃在一起唱歌吟诗,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2.2 第二场杜丽娘与柳梦梅两人相识,相爱,并约定了三年后在牡丹亭相会。

2.3 第三场三年后,杜丽娘来到牡丹亭等待柳梦梅的到来。

然而,柳梦梅被其父强行娶给了他人,没有能够来到牡丹亭。

2.4 第四场杜丽娘对柳梦梅的失约感到十分伤心,甚至开始患上了相思病。

她每日祈祷,希望柳梦梅能回到自己身边。

最终,她病倒了。

2.5 第五场悲剧达到了高潮,杜丽娘在梦中遇见了地府娘娘,地府娘娘同情她的遭遇,答应让她重返人间,并在牡丹亭等待柳梦梅。

2.6 第六场杜丽娘醒来后,她发现自己正在地府草堂,地府娘娘从中阐述了她的遭遇和悲苦。

2.7 第七场杜丽娘重返人间后,回到牡丹亭等待柳梦梅。

然而,柳梦梅已过世,二人再无相见的机会。

三、牡丹亭英文译文3.1 Act OneOn a spring morning, the tragedy begins. The heroine Du Liniang arrives at the Hanxiang Pavilion and sings poems with Xiaotao, expressing her longing for a better life.3.2 Act TwoDu Liniang meets and falls in love with Liu Mengmei, and they agree to meet at the Peony Pavilion three years later.3.3 Act ThreeThree years later, Du Liniang arrives at the Peony Pavilion to wait for Liu Mengmei. However, he is forced to marry someone else by his father and fails to come to the Peony Pavilion.3.4 Act FourDu Liniang is heartbroken by Liu Mengmei’s broken promise and evenfalls ill with lovesickness. She prays every day, hoping for Liu Mengmei’s return. In the end, she falls seriously ill.3.5 Act FiveThe tragedy reaches its climax as Du Liniang meets the Goddess of the Underworld in her dream. The Goddess of the Underworld sympathizes with her and promises to let her return to the mortal world and wait for Liu Mengmei at the Peony Pavilion.3.6 Act SixUpon waking up, Du Liniang finds herself in the Court of the Underworld. The Goddess of the Underworld elucidates her experiences and sorrows.3.7 Act SevenAfter returning to the mortal world, Du Liniang returns to the Peony Pavilion to wait for Liu Mengmei. However, he has already passed away, and they will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四、结论《牡丹亭》通过三世情缘的描绘,讲述了悲剧主角杜丽娘为爱付出的一切,并以悲剧结局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残酷。

大学语文牡丹亭

大学语文牡丹亭

梦幻与现实的结合
故事融合了梦幻与现实,既有丽娘 的梦境,又有现实的矛盾冲突。
人物性格鲜明
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各有特色,如 丽娘的多情、春香的机智、柳梦梅 的痴情等。
反映封建礼教
故事反映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 和摧残,也表达了对自由恋爱的追 求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
03
人物形象
杜丽娘
身份背景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 出身官宦之家,聪明美丽,知
表演艺术的提升
在表演艺术方面,牡丹亭为演员提供了丰富的表演空间,要求演员具备较高的表演技巧和 艺术修养。这促使演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进而推动了戏剧表演艺术的发展。
观众审美的培养
通过欣赏牡丹亭等优秀剧目,观众的审美水平得到了提高。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戏剧领域 ,还扩展到其他文化艺术领域,使人们的审美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作品评价
文学价值
《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杰作之一,其情节曲折跌宕、 人物形象丰满、语言优美细腻、情感真挚动人。该作品在中 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社会影响
《牡丹亭》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受到了 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赏,也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广泛关注和讨 论。该作品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历事件
柳梦梅在梦中遇见杜丽娘,并 与之相爱。在得知杜丽娘的死 讯后,他前往寻找并挖掘出她 的尸体,历经重重磨难,最终 使其复活并与杜丽娘成婚。
其他人物
01
02
03
春香
杜丽娘的贴身丫鬟,性格 活泼可爱,心地善良。
老夫人
杜宝的妻子,对杜丽娘寄 予厚望,但因其婚姻之事 而倍感焦虑。
陈最良
塾师,柳梦梅的好友,心 地善良,为柳梦梅提供帮 助。

汤显祖牡丹亭原文注释

汤显祖牡丹亭原文注释

汤显祖牡丹亭原文注释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彿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翻译】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

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

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

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

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

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

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右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生于江西临川,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①。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③,宿妆残④。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兰⑤。

(旦)剪不断,理还乱⑥,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罗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⑦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⑧,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⑨,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⑩。

(行介)步香闺女怎便把全向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⑪,亮晶晶花簪八宝填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⑬。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⑭。

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⑮,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襦⑯,异花疼煞小金铃⑰。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上白+下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⑱,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⑲!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倦⑳,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㉑!(贴)是花都放了㉒,那牡丹还早。

《牡丹亭·游园》(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昆曲)汤显祖
莺儿鸣叫婉转催梦醒,心儿被处处春光撩乱。

孤零零伫立在重宅深院。

熏沐的沉香烧尽,残断的绣线抛完,为什么今年思春的情怀胜过去年?
晴空的庭院游丝如烟,春在飘荡的游丝上呈现。

刚迈步又迟延,退而回房理花钿,没想到菱花镜偷照了半个颜面,害得我将发髻梳偏。

步出闺阁羞将身姿显现。

你说红裙衫显现得色彩鲜艳,嵌着宝石的头簪亮闪闪。

这正是我爱美天性的表现。

正愁我的美貌和情思无人识见,没担心沉鱼落雁鸟惊喧,只恐怕春花羞愧愁绪添。

没想到春花灿烂开遍,可惜是开在破败冷寂的庭院。

可叹春色美好春光虚度的日子难捱,那赏心的乐事、欢欣的快意不知落在谁家院?瑰丽的楼阁飞檐,华丽的亭台栏槛;细雨丝丝、轻风片片,烟雾笼罩、游船斑斓,——深闺人领略这大好春色太难!
杜鹃花红遍了青山,荼花外游丝飘忽柔软。

春香呵,牡丹虽好,哪能开在百花之先!凝神听,燕子的清脆叫声明快如剪,黄莺流啭的歌声柔和润圆。

看不厌的春色无限留恋,即使赏遍十二亭台也是枉然。

倒不如就此尽兴回房打发日子暗自怜。

汤显祖牡丹亭

汤显祖牡丹亭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万历戊戍秋清远道人题第01出标目[蝶恋花](末上)忙处抛人闲处住。

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

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

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

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

果尔回生定配。

赴临安取试,寇起淮阳。

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

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

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杜丽娘梦写丹青记。

陈教授说下梨花枪。

柳秀才偷载回生女。

杜平章刁打状元郎。

第02出言怀[真珠帘](生上)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论星宿,连张带鬼。

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

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哪里?贫薄把人灰,且养这浩然之气。

(鹧鸪天)“刮尽鲸鳌背上霜,寒儒偏喜往炎方。

凭依造化三分福,绍接诗书一炉香。

能凿壁,能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

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

”小生姓柳,朝散之人。

母亲县君之封。

(欢介)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

喜的是今日成人长大,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

只恨未遭时势,不免饥寒。

赖有始公柳州公,带下郭橐驼,柳州衙舍,栽接花果。

橐驼遗下一个驼孙,也跟随俺广州种树,相依过活。

虽然如此,不是男儿结果之场。

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

汤显祖与《牡丹亭》知识讲解

汤显祖与《牡丹亭》知识讲解

汤显祖与《牡丹亭》学习目标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2.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关于作者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

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戏剧常识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

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人物:旦,贴。

每出戏有下场诗。

课文节选的《游园》是第十出的前半部分,故没有下场诗。

字词汇总字音炷zhù恁nèn 髻jì晌shǎng钿diàn 揣chuǎi迤yǐ茜qiàn/xī簪zān颤chàn 颓tuí垣yuán乐lè轩xuān忒tuī/tè韶sháo 荼tú眄miǎn缱qiǎn注释(1)旦:与下文中的“贴”均是剧中女角。

本剧旦扮演女主人公杜丽娘,贴是贴旦的省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本剧饰丫环春香。

(2)梦回:梦中醒来。

乱煞:撩乱。

年光:春光。

两句意谓:春天的莺声惊醒迷梦,到处是撩乱人心的春光。

(3)恁:怎么。

似:胜似,过。

三句意谓:时光在沉香燃尽中流逝,把没做完的刺绣活丢在一边,怎么今年春光触动自己的情感胜似去年呢?(4)晴丝:游丝、飞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

【精品】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精品】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精品】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汤显祖《牡丹亭》赏析《牡丹亭》反礼教、反理学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塑造杜丽娘的形象来表达和体现的。

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显然,汤显祖是把杜丽娘作为“有情人”,并且是达到了“情之至”的“有情人”来塑造的,十分明确地与礼教、理学的排斥、否定“情”即所谓“去人欲”针锋相对的。

成功地塑造了反封建的战斗光辉的杜丽娘形象,这是《牡丹亭》突出的重大成就。

杜丽娘的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有一个成长过程,并包含着一定的复杂性。

汤显祖一方面通过人物关系提供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一方面通过剧情发展揭示杜丽娘的内心活动,从而表现了杜丽娘叛逆性格的成长过程及其复杂性。

杜丽娘是个封建官僚的女儿。

她的父亲杜宝任南安太守,自称“西蜀名儒”,是以儒学传家的。

封建社会讲究门第家声、光宗耀祖,要求儿子尽孝道,而最大的孝道则是飞黄腾达之后“扬名声,显父母”。

杜宝因膝下无儿,就对杜丽娘格外看重,竭力把她培养成标准的“淑女”,在家是个敬父母的温顺女儿,出嫁是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杜宝一心指望杜丽娘“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

因此,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男女《四书》都可以背诵,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

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

按照封建时代对妇女的要求,她只能做一具行尸走肉。

实际上,杜宝的家庭里本来就充满着腐烂霉臭的气味,在理学思想的统治之下,一切都丧失了自由,丧失了活力,丧失了生命。

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杜丽娘,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等像一重又一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她的身上。

她因为疲乏,白天稍为睡一会儿,都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就连她在裙子上面绣了成双成对的花鸟,也要引起封建家长的大惊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

汤显祖与《牡丹亭》PPT课件

汤显祖与《牡丹亭》PPT课件
2019/4/15 6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
传奇五种:
《紫箫记》改编自唐传奇《霍小玉传》(未完成)
《紫钗记》改写《紫箫记》
《还魂记》即《牡丹亭》 《南柯记》改编自唐传奇《南柯太守传》 《邯郸记》改编自唐传奇《枕中记》
汤显祖主要著作图影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2019/4/15
7
明传奇两大流派:
儒、释、道兼有,抨击官场黑暗、政治腐败, 追求个性解放。
王思任 :“《邯郸》,仙也;《南柯》,佛也; 《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
(《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
“至情”论——至情悟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戏曲救世。
1、宏观上,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2、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3、方式上,“至情”的感悟方式借戏剧来演绎。
2019/4/15 21
《牡丹亭》的影响
王思任《牡丹亭叙》:“若士自谓一生四梦, 得意处唯在《牡丹》。” 张琦《衡曲麈谈》 “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 与实甫《西厢》交胜”。
沈德符《野获编》:“汤义仍《牡丹亭》一出, 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黛玉“感慨缠绵”,“不觉心动神摇”,“如醉 如痴,站立不住”,“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2019/4/15
20
《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 ( 1 )以“情教”反對“理教”,对处于正统 地位的程朱理学和压抑僵化的世俗礼法进行批 判,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 • ( 2 )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 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 结合。 • ( 3 )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 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及译文如下:【传】梦中之情,何如枕上之言?是知天下之大,所适如意者屈指可数。

旦别君,君行无踪,吾心荡荡谁能共守?这壁厢,题着梦,那壁厢,记着梦。

一心儿,厮恋这梦里情。

可喜得血泊里,扶起娇滴滴的尸骸,揣咱手也,痛煞煞,握咱手魂灵儿,都做了江州司马。

可喜杀血溅墙花,可悲杀我主沉沦溺。

可哀死梦断不属我,我可也我堪伤,自今日起把杜丽娘搂抱如梦里亲着。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俺的姻缘,就这答里神仙愿。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罗帏慢掩秋千。

未语情先许,长的是天,久向此花林下坐卧。

【忒忒令】呀,是谁家不谨香风透翠帏?怕母亲觉来好意儿偷违背。

咳,俺西厢淹埋了意,只索待悄神儿去来。

【元和令】俺在这里草桥店也不索香囊佩,那厮知梦归何处猜?这一场没死活风流快怎归来?归也懒罗衣衫上土面埃。

【醉扶归】杜丽娘娇滴滴美玉人儿魂灵儿咶合在丽春院壁上胭脂台;陈最良蠢蠢学土土囊山伯昏迷了志诚君子怀。

【耍孩儿】春香啊,你道看花回怎便急煎煎的奔回程限?原来你主母德性贞贤。

不亏你伴梅开宴、扶残醉、递苏醒、递水浆、递香焚宝刹;则待要随柳兴而攀花萼,趁游丝吹下风斜。

正不妨酣乐拥芳尘软款那佳人半晌睡靥儿浓。

【五般宜】轻袅袅沉檀慢折。

比着那人儿可喜。

晕脸红匀,眼波儿还替我儿也做斜溜了他多时哩。

恰留梢把春色无些空折!则待要翠袖殷勤奉玉钟。

那里取玉堂人物画堂中相逢!【一煞】有甚闲愁闲闷?将酒来消愁解闷。

一个疏篱曲槛幽花树;罗衣褪、环珮已分付枝头露湿来春定是玉人来寻去。

转朱阁绮户深扃翠帏不曾关。

魂梦中啼鹃绿芜春正浅;伤春处都在绮罗丛几曲画屏中展;抵多少斜阳老尽小栏杆!译文:梦里之情远胜于醒时所见之言!可知道能够如愿以偿的事情为数寥寥无几!既然生离死别再无重逢之日;为何不让有情人得以成眷属呢?今天是我帮她掩埋了她的丽容;以后每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都要想到梦里还有一个你。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典文学知识:汤显祖与《牡丹亭》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典文学知识:汤显祖与《牡丹亭》  全国通用

汤显祖和《牡丹亭》之前咱们就说过,江西临川这地方是人杰地灵,宋朝的时候出过晏殊、晏几道,出过曾巩,出过王安石这样的大人物,到了明朝的时候,又出了个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

这个汤显祖在咱们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高,号称“中国的莎士比亚”,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清远道人。

是明朝著名的戏剧家。

这个人出身书香世家,小时候就在写作方面展露出了自己的才华,在当地很有名,难能可贵的是,他性格刚强,嫉恶如仇,不肯依附权贵。

据史书记载,汤显祖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当时掌权的是内阁首辅张居正。

这个张居正也不是个一般的人物啊。

他是咱们明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在他当权的时期,推行“一条鞭法”进行改革,让明朝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他任用戚继光等人镇守边疆,让边疆地区的百姓能够安定的生活。

被称为一代名相。

不过,他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得罪了很多人,再加上后来碰到了个倒霉皇上,所以,张居正死后竟然落了个被抄家的下场。

咱们还是说回汤显祖和张居正的关系。

据说当时张居正的儿子也要参加考试,所以张居正想找一些天下有名的才子们跟儿子交往,衬托下自己儿子的才华,汤显祖就是被选中的才子。

咱们前面说了,汤显祖不依附权贵,所以面对张居正的“好意”,他拒绝了。

那结果咱们也就可以猜到了: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汤显祖是不可能考中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等到张居正死了之后,汤显祖才考中了进士。

不过,他那种济世安民的理想却没有办法实现,朝廷让他到南京,给了个太常博士的闲官。

后来,因为南京附近发生了灾荒死了很多人,又发生了瘟疫,汤显祖就给皇上写奏折,斥责贪官污吏,甚至抨击朝廷宰相。

可惜啊,皇上也好朝廷上的高官们也好,并不赞同汤显祖的观点,他得到的答复不是表扬,而是被贬到广东徐闻做了个典史。

典史是个什么官呢?它是专门帮着县令掌管缉捕、监狱的,甚至都没有品阶,是不入流的。

即使这样,汤显祖也没有怨言,后来,他又当了几年知县,虽然做得还不错,老百姓也喜欢他,但是朝中无人难做官啊,升值无望,还老是被上级挑毛病。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右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生于江西临川,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①。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③,宿妆残④。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兰⑤。

(旦)剪不断,理还乱⑥,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罗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⑦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⑧,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⑨,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⑩。

(行介)步香闺女怎便把全向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⑪,亮晶晶花簪八宝填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⑬。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⑭。

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⑮,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襦⑯,异花疼煞小金铃⑰。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上白+下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⑱,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⑲!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倦⑳,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㉑!(贴)是花都放了㉒,那牡丹还早。

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课件

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课件

《牡丹亭》的情节冲突
社会伦理冲突
人物内心矛盾
丽娘在现实与梦幻中的挣扎,以及杜 宝对家族荣誉与爱情的纠结,都构成 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CHAPTER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牡丹亭》的戏剧结构
情节曲折 对比手法 梦幻与现实的融合
《牡丹亭》的语言艺术
典雅婉约
对仗工整
抒情性强
《牡丹亭》的表演艺术
载歌载舞
后期作品
汤显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文学贡献
社会影响 国际影响
CHAPTER
《牡丹亭》剧情简介
《牡丹亭》的情节概述
才子佳人故事 梦幻与现实交织
《牡丹亭》的主要人物
杜丽娘
故事的女主角,大家闺秀,美丽 聪慧,对爱情充满执着追求。
杜宝
故事的男主角,年轻才子,温文 尔雅,对丽娘一往情深。
春香
丽娘的丫鬟,机灵活泼,为丽娘 出谋划策。
1
虚拟化表演
2
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
3
CHAPTER
汤显祖与《牡丹亭》的地位 和影响
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汤显祖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牡丹亭》等作品代表了中国戏 曲的最高水平。
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为中国戏曲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
汤显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戏曲的传 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汤显祖和《牡丹亭》的研究 与欣 赏
汤显祖的研究现状
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
01
汤显祖的思想研究
02
汤显祖的戏剧艺术特色
03
《牡丹亭》的演出情况
《牡丹亭》的版本与演出 《牡丹亭》的表演风格 《牡丹亭》的观众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新出现人物:陈最良、胡判官、石道姑 等,增加内容。 •4.话本没有写及肇庆、广州、澳门等地南 方风物,而传奇对此渲染,这是汤显祖南 行的感受。
3、人物形象——杜丽娘
出生名门官宦,温顺、稳重、矜持, 精神生活空虚; 1.由生及死,追求自由爱情,性格发 展第一阶段; 2.由死及生,执著追求爱情的胜利, 性格发展第二阶段; 3.还魂重生以后,不能摆脱封建伦理 观念影响,与柳赴试临安。追求爱 情强烈持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 乎!‛
一、传奇的产生与发展
1、‚传奇‛的含义:
王国维概括为四种:‚传奇一语,代异其义。 唐裴鉶《传奇》,乃小说家言,与戏曲无 涉……宋之传奇,与当今之弹词相似……元 人以杂剧为传奇也。明中叶以后,传奇之名, 专指南剧,……则此二字之义,凡四变矣。‛
一、传奇的产生与发展
•2、明传奇概况 明清传奇指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海 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声腔及由 它们流变的诸腔演出的剧本 。 据目前所知,明清传奇数量约有2600 种。
• 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 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 变”,使得观众在戏剧审美活动 中无故而喜,无故而悲,将旁观 者的冷漠与麻木不仁的状态调整 过来,“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 者可使有声„„人有此声,家有 此道,疫疬不作,天下和平”, 人们最终在“至情”的照耀下, 于戏剧的弦歌声中,把世界变成 美好的人间。
……二十世纪的中国人,心灵上总难 免有一种文化的飘落感,因为我们 的文化传统在这个世纪被连根拔起, 伤得不轻。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 的一种戏剧艺术,曾经有过如此辉 煌的历史,我们实在应该爱惜它, 保护它,使它的艺术生命延续下去, 为下个世界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留一 枚火种。‛
欣赏青春版《牡丹亭》
‚至情论”核心是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和个性的抹杀与 摧残。他将人自然具有的真情与道学家提倡的“理” 对立起来,以情反“理”,反对道学家的禁欲主义。 “四梦”可以说是情的衍生物: 《紫钗记》写“一点情痴” 《牡丹亭》写“生生死死为情多” 《南柯记》写“一往之情为之摄” 《邯郸记》写“一生耽搁了个情字” • 《临川四梦》的前两戏,是标举真情、至情的可歌可 泣;后两戏是揭露矫情、无情的可鄙可憎,他的创作 都围绕一个“情”字。
•柳梦梅: 1.情爱,突出纯情与痴心。 2.怀才不遇和热衷功名。
春香 憨:以憨衬托杜丽娘 的深沉苦闷。 表现一:天真烂漫 表现二:对封建说教毫无顾 忌的揭露和嘲弄。
•杜宝:正统的封建官僚,性格最大特色— 古执,所作所为恪守封建道统和礼法。 表现为: 1.修身齐家 2.为官治政 勤政爱民、忠于职守;抗拒李 全南侵、为国忘家。 •并不是反面人物,对女儿的婚姻古执,为 官肯定。 •陈最良:老学究 一生被封建科举制度吞噬, 思想被封建教条僵化
第八讲 汤显祖《牡丹亭》
教学内容
一、传奇的产生、发展以及体制特点 二、汤显祖生平及创作 三、《牡丹亭》的故事流变、人物形象、创 作主题等 四、《牡丹亭》的思想基础 ——‚至情论‛ 五、《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
1. 了解传奇的概况,及体制特点。 2. 熟悉剧情,总结分析杜丽娘的形象。 3. 掌握《牡丹亭》的思想基础及艺术成 就。
•‚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古之 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 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 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 生偶逢崔氏……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 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司介)吾生于宦 族,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 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 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 受王学左派影响,汤显祖大胆提出一个“情” 字,以与宋明之“理”对抗。“至情论”主要 内容有三: • 第一,从宏观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 情人生。他认为“世总为情”,“人生而有 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 • 第二,从程度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 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这种 生死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 第三,从途径看,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 借戏剧之道来表达。“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4、永恒的生命主题
首先,在价值观上,它公开肯定了人 的生命欲望,对当时控制社会任何 角落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观给予了无情的抨击和否定。 其次,它摆平了从来就不平等的男女 之间的位置,使被压在社会底层的 女性站在了和男性比肩的同一地平 线上。
四、《牡丹亭》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至情论‛: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 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 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 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 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 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 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二、传奇的体制特点
•明清传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较之杂剧,其变化主要表现于音乐格 律化、体制规范化和剧情复杂化。 一、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合套 的形式也多样化(一南一北交替使用, 一套曲南北混用)。曲律则更为严格。 二、剧本分出并加上出目。每出皆有下 场诗。
二、传奇的体制特点
•三、剧本容量加大,角色体 制有了较大发展。 •明王骥德《曲律· 论部色》: ‚今之南戏(传奇),则有正生、 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 老旦、外、末、净、丑(中净)、 小丑(小净)。共十二人,或十 一人,于古小异。‛ •传奇唱词已不限一人主唱, 可二人互唱,也可多人合唱。
一、传奇的产生与发展
•明代中叶后,嘉靖、万历年间,社会经济发展,传 奇创作始开局面。 •昆山腔 梁辰鱼《浣纱记》 •明末清初,昆山腔仍统治剧坛,弋阳诸腔在民间发 展为多种地方戏曲声腔。 •康熙时期,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乾隆后,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传奇创作步入衰 微,被蓬勃兴起的各种地方戏曲所取代。
从2004年起,白先勇改编、 推广青春版《牡丹亭》, 使这一六百多年的中国古 老戏曲剧种焕发了生机, 让现代中国人重新认识、 理解和接受了姹紫嫣红的 昆曲世界。
白先勇:《我的昆曲之旅》
‚……其实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 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能够把歌、舞、 诗、戏糅合成那样精致优美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别的表演艺术里,我还没有看到过,包括西 方的歌剧芭蕾,歌剧有歌无舞,芭蕾有舞无歌, 终究有点缺憾。昆曲却能以最简单朴素的舞台, 表现出最繁复的情感意象来。
七、昆曲的复兴
昆曲的艺术魅力: ‚昆曲的所谓‘水磨调’是那么的经过推敲,身 段是那么细腻,咬字是那么准确,文辞是那么 美丽,音节是那么抑扬,宜于小型的合唱与演 出。‛陈从周《园林美与昆曲美》 昆曲这一传统的高雅戏曲在上一世纪很长一段时 间内被冷落,近年来,昆曲又呈现出复兴的气 象。
九、白先勇:《我的昆曲之旅》
1、《牡丹亭》故事流变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 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 丹亭梦》,二卷共五十五出,
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 事,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 色还魂》而成。
三、汤显祖生平及创作
1、汤显祖生平 (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 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公元 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 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 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 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 曾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的影响。 在戏曲创作上,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
五、《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一、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二、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 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 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 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 涵。 三、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六、历史地位及影响
汤显祖:‚一生四梦,得意处 惟在《牡丹》‛。 ‚《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 几令《西厢》减价‛。 商小玲、金凤钿、冯小青、俞 二娘 蒋士铨《临川梦》传奇
三、汤显祖生平及创作
2、汤显祖作品 ‚于古文词而外,能精乐府、 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 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 卜筮、河籍、墨、兵、神经、 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 汤先生传》
‚临川四梦‛: (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 《紫钗记》 (据《紫箫记》改编) 《邯郸记》 《南柯记》
三、《牡丹况,柳生又 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 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 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 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 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 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 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 到和解。
1、剧情梗概
•南安太守杜宝女儿杜丽娘因读《诗经· 关雎》而 惹动情思 ,于是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 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 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墓地 建造梅花观。 •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 娘殉葬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阴灵 幽会。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 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
2、《牡丹亭》的故事流变
•《牡丹亭》的突破: •1.时代背景: 话本:南宋光宗年间(1190-1194) 《牡丹亭》:民族危机严重的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 •2.社会阶层: 话本:柳杜二人父亲都为现任太守。柳升至临安府尹 《牡丹亭》:柳为白衣秀才。杜宝为太守,后升平章军 国事。
2、《牡丹亭》的故事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