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学习要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必须根据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实质上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当者的制约。
五、税法的作用税法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维护经济秩序、有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地位税法是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根本法律标准。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那么我国税收立法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从实际出发的原那么2、公平原那么3、民主决策原那么4、原那么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那么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一、税法的制定〔一〕税收立法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二〕税收立法程序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公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它包括税收执法和税收守法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按以下原那么处理: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税法期末重点总结

税法期末重点总结一、税法概述1.1 税法的概念和分类1.2 税法的特点和功能1.3 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二、税法的基本原则2.1 税法的平等原则2.2 税法的公平原则2.3 税法的便利原则2.4 税法的专一原则2.5 税法的稳定原则三、税法的体系3.1 税法的层次和体系结构3.2 税法的法律适用和时间适用3.3 税法的法律责任和追究四、税法的立法4.1 税法的立法机关和立法程序4.2 税法的法源和法律解释4.3 税法的目标和原则4.4 税法的立法技巧和方法五、税法的解释和适用5.1 税法解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 税法适用的实施规定和依据5.3 税法适用的特殊问题和争议六、税收的基本理论6.1 税收的定义和分类6.2 税收的目的和功能6.3 税收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6.4 税收的税源和税基七、税收的分类和计税原则7.1 税收的直接税和间接税7.2 税收的按税收对象分类7.3 税收的按地域分类7.4 计税原则的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八、税收征收的程序和程序保障8.1 税收的征收主体和权力机关8.2 税收的征收程序和环节8.3 税收的征收手续和法律责任8.4 税收的征收程序的监督和纠正九、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收工具9.1 税收的税种和计税方法9.2 税收的征收方式和计税方式9.3 税收的税率和税额9.4 税收的减免和优惠政策十、税收的法定和非法定税收10.1 税收的法定性和非法定性10.2 税收的法定性原则和适用范围10.3 非法定税收的行政征收和民事征收10.4 非法定税收的依据和权力来源十一、税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11.1 税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定义和要求11.2 税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法律责任11.3 税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保障制度11.4 税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纠纷解决十二、税收的征管和征管制度12.1 税收的征管对象和征管范围12.2 税收的征管方式和征管程序12.3 税收的征管手段和征管措施12.4 税收的征管制度和征管机构十三、税收的征纳和征纳制度13.1 税收的征纳义务和征纳主体13.2 税收的征纳方式和征纳时间13.3 税收的征纳计算和征纳依据13.4 税收的征纳责任和征纳义务十四、税收的争议解决和纳税评估14.1 税收的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14.2 税收的评估和鉴定的方法和标准14.3 税收的纳税申诉和纳税处理的规定14.4 税收的纳税风险和纳税合规风险十五、税收的国际征收和国际合作15.1 税收的国际征收和国际合作的要求15.2 税收的国际征收和国际合作的机制15.3 税收的国际征收和国际合作的案例15.4 税收的国际征收和国际合作的挑战以上是税法期末重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税法基本理论

第三节 税法的构成要素
一、税制要素
1、向谁征税 2、对什么东西征税 3、征多少税 4、怎样征税
纳税人 课税对象 税率 征税依据
纳税人(主体) 一、纳税人(主体) 1.纳税人定义: 1.纳税人定义: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 纳税人定义 位和个人。 位和个人。 2.负税人:是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负税人:是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 3.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 3.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 扣缴义务人 有代扣税款、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有代扣税款、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请思考:纳税人和负税人有何区别? 请思考:纳税人和负税人有何区别?
二、税收法律关系
1、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概念 : 由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国家征税机关与 纳税人之间基于税法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 系。 特点: 特点: (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 )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 (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 )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 (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4)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 )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
2、比例税率 、
(1)单一比例税率 ) (2)差别比例税率 )
产品差别比率税率, 产品差别比率税率,如消费税 行业差别比率税率, 行业差别比率税率,如营业税 幅度差别比率税率, 幅度差别比率税率,如以前娱乐业 营业税5~ % 营业税 ~20%
3、累进税率 、
按数额大小、数量多少制定不同的征税级距, 按数额大小、数量多少制定不同的征税级距,分别规定 不同税率。 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 不同税率。分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
4、资源税 、 是指以各种自然资源及其级差收入为征税对象的税 资源税类的征收, 种。资源税类的征收,对增加财政收入和促进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资 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 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 5、行为税 、 是指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是指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征收 行为税的目的在于运用税收杆杠配合国家的宏观经 济政策, 济政策,对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某些特定行为加以 调节或限制。如印花税、屠宰税、车船使用税等。 调节或限制。如印花税、屠宰税、车船使用税等。
税法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2.税法:从狭义上看,税法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关于调整和确认在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文件的总称。
从广义上看,税法是指国家有权机构制定或承认的关于调整和确认在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税收属于经济范畴,税法属于法律范畴。
但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税收是内容,税法是形式,没有税收就没有税法,没有税法,税收也无法实现。
税务关系包含:1、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税收经济分配关系;2、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税收程序关系;3、税收权限关系。
税收法律: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针对某特定的税务关系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税收新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授权,制定的关于税收方面的各种法规的总称。
税收部门规章:是指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等根据法律、新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或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发布的关于税收方面规范性决定或命令的总称。
WTO原则:wto原则是wto各成员国立法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国际税收协议或者协定:国际税收协议或者协定,是指我国与相关主权国家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关于税收方面的书面协议或协定。
税法的效力:是指税法的适用范围,即税法的约束力所能达到的范围。
税法的效力包括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效力。
税法的空间效力:是指税法生效的地域范围,包括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
税法的时间效力:是指税法的有效时间,包括税法的生效、终止和有无嗍及力的问题税收管辖权方面,各国一般遵循下列三原则:1、属地原则;2、属人原则;3、这种原则关于自然人居民身份的认定,各国立法实践中采用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住所标准;2、居所标准;3、居住时间标准。
关于非自然人居民身份的认定,各国立法实践中采用的标准主要有:1、非自然人注册成立地标准,即以非自然人在何国依法注册成立来确定其居民身份;2、非自然人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3、非自然人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即以非自然人的总机构所在地为标准来确定其居民身份。
第八章 税法

(八)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申 报缴纳税款的地点。
(九)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纳税人 和征税对象的各种优待的总称。
减免、免税、退税、再投资抵免、加速折旧、亏损 弥补、延期纳税
(十)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有违反税法行为的纳税人 采取的惩罚措施。 违法行为:欠税、偷税、骗税、抗税 限期缴纳、加收滞纳金、或罚款
(二)增值税法的基本内容
1.纳税人
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 个人。增值税的纳税人可以分为一般纳税人 和小规模纳税人。 2.征税范围
现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销售或者 进口的货物,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3.税率
我国增值税的税率可以分为三个基本
档次,分别是:(1)基本税率是17%。
关系;另一类是征税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
系。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税法所必须的基本要 件,它是规范纳税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具 体表现。
(一)税法主体
税法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 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二)征税客体
征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一般包括商 品、所得、财产等。
1,005
5
6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0
35
2,75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
级
数
《税法(第四版)》

税法(第四版) 目录1.税法简介2.税法的分类3.税法的重要性4.税法的基本原则5.税法的适用范围6.税法的实施过程7.个人所得税8.增值税9.税务管理与税收征管10.税法的变动与发展11.税法的前景展望1. 税法简介税法是一个国家规定纳税义务人应当缴纳的税款的法律体系。
税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实现政府收入的合理分配,促进经济发展,调节财富分配,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的种类、税收的计算方法、纳税义务人的范围、税务机关的职责等。
税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税法的分类税法可以根据税种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等。
每种税法有着不同的征收对象、税率、征收方式等。
可以根据税收对象的不同,税法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可以根据征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可以根据税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财政税法和调节税法。
3. 税法的重要性税法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税法可以通过调节税率和税收政策,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财富分配格局。
税法的制定和实施还可以促使纳税人遵守税法,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
税法的重要性在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 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常见的税法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合理原则、法定原则、便利原则等。
公平原则要求税法的征收应当公平合理,没有歧视性,保证纳税人的平等权益。
合理原则要求税法的税率和税收政策应当合理,不给纳税人造成过重的负担。
法定原则要求税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依法进行,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
便利原则要求税法的征收过程简化,方便纳税人申报和缴纳税款。
5. 税法的适用范围税法的适用范围涵盖了所有纳税义务人和税务机关。
纳税义务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税务机关是负责征收和管理税务工作的机构。
税法——各种税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三、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四、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五、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1、应纳税所得额制造业: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商业:应纳税所得额=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服务业: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额×(1—综合税率)×税率×退税率七、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八、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第1章 税法概述

8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
2.行政解释
税法行政解释也称税法执法解释,是指国家税
21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
3.税率 税率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法定比 例,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 的程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制中最活跃、 最有力的因素。 (1)税率的基本形式 不同税率可细分为若干种税率形式,税率的基 本形式有: ①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 小,均按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 ②累进税率。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或相对比例 的增大而逐级提高税率的一种递增等级税率。累进 税率又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 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超倍累进税率等。
第一章 税法概述
1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
本章要点:
1.税法的概念 2.税法的特征 3.税法的解释 4.税法的效力 5.税法的构成要素 6.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 7.税收管理体制 8.国家税务局系统征收范围 9.地方税务局系统征收范围
2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
第1节 税法的概念
1.1税法的定义
税和法历来是不可分割的,有税必有法,无法便 无税,税法是税的表现形式,税收必须以税法为依 据和保障。
税法是税制的核心,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 税法由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 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税务征管机 关和纳税人从事税收征收管理与缴纳活动的法律依 据。
2024版《税法》中国税制PPT课件

• 推进绿色税收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绿色税收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体系。
07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CHAPTER
税务登记与纳税申报
税务登记
01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税率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 结合的方式,根据所得额的不同,
适用不同的税率。
税收优惠与减免政策
企业所得税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企 业等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 税等。
个人所得税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子女教育、继续 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的提高等。
税款征收方式
税款缴纳程序
税务机关根据税法的规定和纳税人的 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征收方式,如 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 期定额征收等。
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和规 定的期限,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税款。 同时,税务机关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其他征收措施,如税收保全措施、 强制执行措施等。
滞纳金与罚款
税收优惠和减免
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房屋,如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宗教寺庙等, 可以享受房产税的优惠或减免。
车船税制度
1 2 3
征税对象和范围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是车辆和船舶,包括机动车辆、 非机动车辆、机动船舶和非机动船舶。
计税依据和税率 车船税的计税依据是车船的吨位或功率。税率则 根据车船的种类和吨位或功率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采用定额税率。
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信息化建设
税法知识大全详解

税法知识大全详解税法是指国家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规定税务活动和税收制度的法律依据。
税法的主要作用是规定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和税收管理部门的权益,确保国家税收的公平、合理和高效。
一、税法的种类税法可以分为宪法性税法、基本税法、一般税法和专门税法四类。
宪法性税法是根据国家宪法规定制定的税法,主要包括宪法、宪法解释和宪法性税法;基本税法是规定税制的基本法律,主要包括税法、税收征收法、税收法律解释等;一般税法是对各种税种进行规范的法律,如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等;专门税法是对特定领域进行规范的法律,如资源税法、消费税法等。
二、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税收制度。
税法规定了税收的范畴、税种和税率等重要内容,为纳税人和税务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确定纳税义务。
税法规定了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税务义务,包括申报、缴纳和报告等方面的内容,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3.保护纳税人权益。
税法对纳税人进行了权益保护,规定了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和受益。
4.管理税收活动。
税法规定了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式,为税务部门提供了操作指北,保证了税收活动的效率和公正性。
三、税法的原则税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达到公平、合理和高效的税收体系。
1.法定原则。
税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依法进行,且纳税义务的产生和税务处理必须有法可依。
2.税收公平原则。
税法要求税收按照纳税人的经济收入和能力进行征收,确保税收的公平性。
3.税收合理原则。
税法要求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额的确定要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保证税制的合理性。
4.税收经济原则。
税法要求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率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5.税收便民原则。
税法要求税务管理部门为纳税人提供便利的服务,简化纳税程序和缴税手续。
6.税收自律原则。
税法要求纳税人遵守税法,并按时足额地自觉缴纳税款。
四、税法的内容税法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税收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纳税人的认定与申报。
第1章 税法概述

接税与间接税(税法分类中讲)
第四节 税法要素
三、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 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 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 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 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
【答案】C
二、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
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 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构 成;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 的保护。
税税收收法法律律事行件为是是指指不税以收税法收律法关 律系关主系体权在力正主常体意的志意支志配为下转做移出 的的客活观动事。件例:如例,如纳,税自人然开灾业害经 可营以即导产致生税税收收减法免律,关从系而,改纳变税 税人收转法业律或关停系业内就容会的造变成化税。收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税法原则的表述中,正 确的有( )。(2010年) 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 B.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这体 现了税收法定原则 C.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包括税法 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D.税法适用原则中的法律优位原则明确了税收法律 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
【例题•单选题】由税收制度所调整的税收分配 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税法具 有( )。 A.义务性特点 B.权利性特点 C.综合性特点 D.单一性特点 【答案】C
二、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一)税收实体法体系 1、商品和劳务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 2、所得税税收类实体。法包主括要企是业指所确得定税税种、立个法人,所具得体税规定。各税种的征 3、财产收和对行象为、征税收类范。围包、括税房目产、税税、率车、纳船税税地、点印等花。税例、如契, 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 4、资源人税所类得税。法包》括就资属源于税税收、实土体地法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 税。 5、特定目的税类。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 耕地占用税、船舶吨税和烟叶税。
第十章税法

分析:根据规定,粮食白酒适用消费税比例税率 20%,定额税率0.5元/斤。则该笔销售业务应纳 消费税为:
应纳税额=20×2000×0.5+600000×20%
从量计征
从价计征
=20000+120000=140000(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600000×17%=102000(元)
三、营业税法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 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分析: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 “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本条例 第二条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任何 税款。组成计税价格和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率。” 该企业应缴进口环节增值税为:
(240000+60000)×17%=51000(元)
第十章 税法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和税法的概念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 1.税收主体。 2.征税客体。 3.税率。 目前我国的税率形式主要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
率。 4.纳税环节。 5.纳税期限。 6.纳税地点。 7.税收优惠。 8.法律责任。
各税种中具体规定的应纳税的项目是( )
答案: ABC
我国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 )
A 在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 进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人 C 境内提供加工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 在境内提供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答案: ABCD 见P230
下列( )属于增值税的纳税人。
A.为其所在单位修理发生故障的机器的职工 B.加工玉器的某个人独资企业 C.为出口的机械产品到销售地进行安装的某 机械安装公司
税 法 概 述

税法概论
(四)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分类 国内税法 国际税法 外国税法等
(五)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不同分类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税法概论
(六)我国现行税法的分类 流转税类 所得税类 资源税类 特定目的税类 财产和行为税类 关税
税法概论
五、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 (一)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税收法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 。如国务
税法概论
(5)除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和经济特区外,各地均不得 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
(6)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的批准,民族自 治地方可以拥有某些特殊的税收管理权。
(7)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的批准,经济特 区也可以在享有一般地方税收管理权之外,拥有一些特殊 的税收管理权。
(8)上述地方(包括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和经济特区) 的税收管理权的行使,必须以不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和中央 财政收入为前提。
(十)罚则。主要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 处罚措施
(十一)附则。一般是指规定的与该法紧密相关的内容 比如该法的解释权、生效时间等。
税法概论
四、税法的分类 (一)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分类
税收基本法 税收普通法 (二)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分类 税收实体法 税收程序法 (三)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分类 对流转额征税的税法 对所得额征税的税法 对财产征税的税法 对特定行为征税的税法 对自然资源征税的税法等五种
(9)涉外税收必须执行国家的统一税法,涉外税收政 策的调整权集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各地一律不 得自行制定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
(三)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的划分 (1)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有 (2)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
税法基础知识重点

税法基础知识重点一、税法的概念与特征1.税法的概念(1)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法构建了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体系,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税法的特征(1)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
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
这一特点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
(2)税法的另一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它是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制度组成的体系,其内容涉及课税的基本内容、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管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
综合性特点是由税收制度所调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税法的本质税法的本质是正确处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因税收而产生的税收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既要保证国家税收收入,也要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人又叫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纳税人的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本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法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2.扣缴义务人(1)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结算货款、支付费用时,有义务代扣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代收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收取商品或劳务收入时,有义务代收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二)征税对象、税目、税基1.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2.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税法小知识

税法小知识《税法小知识》一、税法概述1、税法是人民的立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经济调节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2、税法是经济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采取的一种重要经济政策工具,是实现国家、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是国家保证有效运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依据。
3、税法是国家和社会取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重要力量,是国家机构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决策及财税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税法的分类税法的分类主要有:联邦税法、州税法和地方税法。
联邦税法是最高级的税法,它是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的法规。
州税法则是各州政府发布的各州税法。
地方税法是有关部门所发布的、只针对某一地区的地方性税法。
三、税法的来源税法的来源有国家法、地方政府法、联邦政府法、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文件。
国家法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尤其是宪法。
地方政府法指各地区政府制定的税法、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文件。
联邦政府法指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法律。
行政法规是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税收相关的行政法规。
四、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有公平原则、平等原则、合理原则、简易原则、低税原则、平衡原则、连续原则、客观原则、预算原则等。
公平原则——税法要保证财产的公正征收,不得损害社会公平原则,不得侵害公民的一般财产权利。
平等原则——平等地对待所有纳税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各类纳税人对待的要均等且公平。
合理原则——税收征收要遵循合理原则,具体停止具有合理性的税费筹措政策,不得有违反法律及情理的情况发生。
简易原则——要尽量简化税务审查及税收征收程序,为纳税人减轻审批等手续繁琐的负担。
低税原则——税负越低越好,不能过分提高税负和税率,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过重。
预算原则——要确保收支平衡,完成国家预算收入的计划,实现国家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税法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例题】税法是调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本质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的行政权利向公民进行课税。
()【答案】×【解析】税法调整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而不是调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关系,税务机关只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三.税法的构成要素总则纳税义务人 征税对象 税目 税率 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 减税免税 罚则 附则1.纳税人,即一切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2.征税对象,它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3.税率,我国目前税率形式有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定额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目前税率使用情况:【例题】超额累进税率运用假定计税依据为3800元(可以理解为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采用超额累进税率,500元以下的,适用税率为5%。
500~2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0%,2000~5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5%,则应纳税额为()。
A.125元B.220元C.445元D.570元【答案】C【解析】应纳税额=500×5%+(2000-500)×10%+(3800-2000)×15%=445(元)税法分类按照基本内容和效力税收基本法按职能作用分税收程序法按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普通法税收实体法对流转额课税对所得额课税对财产行为课税对自然资源课税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辖权限的不同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税法的作用: 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作用 能有效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交往的可靠保证第二节 税法的制定与实施一.税法的制定(表)二.税收立法程序 1.提议阶段 2.审议阶段 3.通过和公布阶段三.税法的实施(一)两个方面:执法和守法(二)实施原则: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2.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3.国际法优于国内法;4.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税法(第四版)税法基本原理

(三)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四)税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五)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刑法是实现税法强制性最有力的保证。税法和刑法对于违反 税法都规定了处罚条款,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情节是否严 重,轻者给予行政处罚,重者要承担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 罚。
(六)税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被一个国家承认的国际税法,也应该是这个国家税法的组成 部分。
(4)强制执行措施的内容。 1)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 款中扣缴税款。 2)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相当于应纳税款的 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税收之所以必须采用法的形式,是由税收的本质与特性 决定的。
第一,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第二,税收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第三,从税收职能来看,调节经济是其重要方面; 第四,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二)税法的特点
(1)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制定法。 (2)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3)从内容看,税法具有综合性。
税法基本原理
内容提纲
第1节 税法概述
第2节 税法的分类 第3节
税收法律关系
第4节 税收执法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税法的概念 一般认为,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 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剩余产品分配所形成 的分配关系,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法的解释对于税收执法、税收法律纠纷的解决是必不可少 的。
四、税法的作用
(一)税法的规范作用
税法的规范作用是指税法调整、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其实 质是法律的基本作用在税法中的体现与引申。
(二)税法的经济作用
(1)税法是税收根本职能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 (2)税法是正确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依据。 (3)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4)税法是监督管理经济活动的有力武器。 (5)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州区国税局 综合业务科奚治国
我国现行税种的种类
• 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现行税种共有22个。 • 国税机关征收5种:增值税 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 车 辆购置税 • 地税机关征收14种:营业税 资源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车船税 烟叶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市维护建 设税 耕地占用税 城市房地产税 车船使用牌 照税 其中国、地税共有税种: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2、新税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1)我国产业特征。多年来我国强调出口导向,我国的外贸出口中70% 为加工贸易,30%为一般贸易。而85%的的加工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 (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来料加工等一般加工业)→消耗了 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同时出口量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逐年加大→ 今年达到1200-1500亿美元→外汇储备庞大15000亿美元→人民币升值 的压力增大→基础货币膨胀(2006年6000亿新增货币发行)→货币流 通量大→物价上涨。 (2)原税制优惠政策设计过于宽泛、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新法取消了低层次的税收优惠,将税收优惠重点放在鼓励高科技产业的 发展、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的高层次引资上来,引导投资方向,促进 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提高引用外资的质 量和水平。 税法中有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条款: 第25条(总体优惠条款)、第27条(农、林、牧、渔,公共基础设施, 环保、节能节水,技术转让)、第28条(高新技术)、第30条(研发 费用)、第31条(创业投资)、第32条(技术进步)、第33条(综合 利用资源)、第34条(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
• (2)扩大出口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出口的重要动力, 1993年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34%,2006年外商投资 企业进出口额已达我国外贸总额的58%,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 额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85%。 • (3)增加税收 • 1986年外商投资经济工商税收在工商税收总额中的比重仅为1.21%, 1990年为2.22%,1998年上升到13.5%,2006年外资企业缴纳各类 税款795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量的21.12%。 • (4)促进经济增长 • 据测算,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大约有 2.7个百分点来自利用外资的贡献。
(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历史贡献 • 从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国投资者来 中国投资制定单独的企业所得税法,对于我国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 术、扩大出口、增加税收、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确实发挥了 很大的作用。 • (1)吸引外资 • 据统计,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利用外资十分有限。 • 但截至2007年8月底,全国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61.9万户,实际 使用外资7338亿美元。 • 截至2006年9月底,我国的外商投资来源地已经超过200个国家和地 区,外商在华投资设立的研发中心已经超过800家,全球最大的500 家跨国公司中目前已有480多家来华投资。 • 我国自1993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3年超过美国首 次成为全球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
3、新税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全面建立,缩小东、 中、西部的差距。 (1)改变现行的区域优惠政策格局,向产业优惠过渡。 现行的区域政策太多太滥:特区(5+1地区)政策、沿海开放地区政策、 国家级开发区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政策、老少边穷 地区政策、对台贸易区政策、台商开发区政策、苏州工业园政策。(5 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 )和上海浦 东新区内(5+1地区) ) (2)新税制相应条款 税法中有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条款: 第二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 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自治州、 自治县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七条第三款国家已确定的其他鼓励类企业,可以按照国务院规定 享受减免税优惠。(西部大开发地区) 第二十八条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三十条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 工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 • • •
海关征收2种:关税 船舶吨税 财政征收1种:契税 已经停征2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筵席税 其中城市房地产税 车船使用牌照税仅对外商投 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 城镇土地使用税 房产税 车船税 城市维护建 设税 耕地占用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筵 席税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不适用
(六)两法合并的深远意义
1、新税法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创造了良好 的条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有、民营、外资等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共同发展,特别是随着国有 企业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相互参股、控 股情况十分普遍,企业组织形式向多元混合方向发展,继续实行按经 济性质分设的内外资两套税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情况,也不符合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要求。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资企业的若干市场准入限制措施将相继取消 (如外资银行、保险等),因此,若继续保留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将进一步扩大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差距,加剧资源占用的不平 衡。 原税制:(1)政策差异大 (2)税负苦乐不均 新税制:五个统一:税法、税率、税前扣除、税收优惠、税收征管
国税机关征收的各税种基本情况介绍
一、企业所得税 二、增值税 三、消费税 四、车辆购置税 五、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 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对内对外两套税制,内资企业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外资企业适用《中华人民 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外资企业在税收优惠、 税前列支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之初这样 做是必要的,对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促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随着客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所得税制改革日益紧迫和必要。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内资企业也逐渐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继续采取内外有别的税收政策,必将影响统 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在这种形势下,《中华人民 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五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 得税法实施条例》于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 • •
•
•
2006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企业所得税立法工作确定为2007年的 一类立法计划。 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草案), 并于2006年9月28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并以主席令第63号发布,标志着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终统一。(2826票赞成、22票反对、35票弃 权) 税法通过后,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三家组成 的税法实施条例立法小组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实施条例在书面征求 了51个中央单位,以及包括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在内的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意见,并分别召开座谈会直接听取了 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共收到各类意见835条,一一 进行梳理归类,并与发改委、商务部等进行了反复沟通。 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 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4、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所得税制度和促进税制的进一步现代 化。 国际上的税制改革的主要特征:“降低税率、扩大税 基、税收中性、严格征管”。我国统一内、外资所得税法, 降低法定税率、调整优惠政策,正是符合了“宽税基、低 税率”的国际税制改革潮流。而且使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更 为现代化。 (1)现行内资所得税法的法律层次低。《条例》国务院颁 布的 (2)与国际脱节。 5、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 (1)原税制不统一、不规范,征管难 (2)高税率,易逃税
(二)两法并存的突出问题
• 1、税基不统一 •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成本费用补偿是为了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顺利 进行,而企业所得税是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即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 本进行充分补偿是开征所得税的前提。我国现行税法原则上允许外资 企业的成本费用大多在税前据实扣除,对内资企业却限制扣除,不利于 内资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补偿。如工资等费用的扣除、广告费、业务 宣传费、捐赠支出等。 • 2、税率(负)不统一 • 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测算,2005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 负为24.53%,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14.89%,内资企业高出外资 企业近10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不公平的竞 争环境。外资---15%(5+1地区,能源、交通、港口、码头等国家鼓 励项目)、24% (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
(四)新税法的指导思想 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按照“简税制、宽税基、 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借鉴国 际经验,建立各类企业统一适用的科学、规 范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 的市场竞争环境。
(五)新税法的立法原则 1、贯彻公平税负原则。 解决目前内资、外资企业税收待遇不同,税 负差异较大的问题。 2、落实科学发展观原则。 统筹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环境 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六届三中全 会提出“五个统筹”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 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发挥调控作用原则。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推动产业升级和技 术进步,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4、参照国际惯例原则。 借鉴世界各国税制改革最新经验,进一步充 实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尽可能体现税法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前瞻 性。 5、理顺分配关系原则。 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纳税人负担水平,有效 地组织财政收入。 6、有利于征收管理原则。 规范征管行为,方便纳税人,降低税收征 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