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言形式

合集下载

阅读教学关注文本言语形式策略谈

阅读教学关注文本言语形式策略谈
达效 果 , 高学 生语 言 感受 能力 。 提
者说—— ( 引读 上 面划 线的 句子 ) 师 : “ 字你仅 仅 感 受到桂 花香 吗 ?人 们 的幸 福 ) 从 浸” ( 是 啊 , 们 沉浸 在桂 花香 中 , 人 也沉 浸 在 无 比 幸福 之 中—— ( 再
读 上 面 划 线 的 句子 )
如 课 文《 花 雨》 有 这样 的句 子 :桂 花盛 开 的 时 候 , 桂 中 “
不 说香 飘+ 里 , 少前 后十 几家邻 届 , 有不 浸在 桂花 香 里 至 没
这样 , 学就 没有 教师 的繁 琐分 析 了 , 教 而是 引导学 生 对 词 语进行 揣摩 和 品味 , 出 了蕴 含 在字 里行 间 的情 感 。 是 品 真
生: 沁人 的桂 花香
存在 的十 分普 遍 的现 象 , 这也 是 当前语 文教 学效 率低 、 学生 语 文能 力进 步缓 慢的 重要 原 因。 那品 味哪 些言语 形 式? 怎样
品味 ?在教 学中 , 进行 了不 断地 探索 与实 践 。 我

来到屋 后 , 也 可以 闻到— 你 来到 河边 , 还 可 以闻到— 你
三 、 赏组诗 。 欣 推荐 阅读 。 定童 诗 约
这个 环节 主要 是让 学生 通过 小组 合作 , 尝试 运用 “ 出 读
住 哟 : 和儿 童诗 有个 约定 。 我
【 教学反思 】

发 现 、 出味道 、 出想 象 ” 读 读 的读 诗方 法来 读 懂诗 歌 , 且可 而 以用 自己喜 欢 的方式 进行 汇报 展示 。 学生 “ 兴盎 然 ” 或 诵 诗 ,
致的 表现 手法 却置 之 不理 。这是 目前 小学 语文 阅读 教 学 中
师 : 浸” “ 字让 你 感受到 了什 么? ( 花很 香很 香 ) 桂 师 : 啊 , 开 时节 , 乡简直 就是 一 个 香 气 四 溢 的海 是 花 家

focusonform名词解释

focusonform名词解释

focusonform名词解释
“focusonform”是一个语言学术语,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是由“focus”(关注)和“on form”(关注形式)两个词组合而成的。

简单来说,“focusonform”指的是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或学习者专注于语言形式
的正确与准确。

它强调语言学习者需要了解和运用语法结构、词汇、发音、拼写等方面的知识和规则。

通过关注语言形式,学习者可以增强自己的语言技能和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focusonform”,例如提供语法解释、举
例子、练习语言应用等。

语法解释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不同语法结构的用法和规则,举例子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练习语言应用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然而,“focusonform”并不意味着忽视交际和意义,它更多是作为语言教学中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努力平衡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和对交际和意义的关注,将其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这样,学习者不仅能正确运用语言形式,还能在实际交际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总而言之,“focusonform”是语言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帮助学习者关注和掌握
语言的形式,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师能够帮助学习者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上取得平衡发展,实现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

“火星文”——一种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

“火星文”——一种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

幻 i b倒挖 d ” 诉你 吧 , o Oo” , !告 “ 表
示 “ 目瞪 口呆 ”;“ o ”是 “ 眼 ”之 o 傻
意; 1 “ 切都 4幻 i j , b倒挖 d 是 说 “ !” 一
切都是幻 觉 , 吓不倒我 的 ! 如今 ”。 在不少
初 中生的作业 、 日记 中 , 随手一 翻就能看 到
几处 “ 星文 ”, 火 一些 年龄 大的 老师怎么也 猜不 出学生到底 写 的是 什么 ,学生 们则 对
此 窃笑 不 已。 ( 赵莉 《 中生 以 “ 初 火星 文” 捍卫 隐 私 》, 《 天 金报 》 0 8年 l 载 楚 20 0月
1日 1 6版 )
以上 只 是几个 见诸报 端 的例子 ,留心 日常 生活 就会 发 现 , 火 星文 ” 这种 更 新 “ 潮、 更另类 的 网络语 言 , 已经在 年轻人 中悄 然 流行 , “0后 ”中尤 为盛行 。 在 9 何谓 “ 星文 ”? “ 星文 ” 源 于我 火 火 起 国台湾地 区。最初是 一些上 网族 为 了打字
习 ( 中版 ) 初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快捷 和 彰显 个性 , 网上 交流 时 用注 音 形式 在
“ 星文 ”是 “ 0后 ”对 自我 进 行 保 护 火 9
火 9 所 替代 一 些常 用 文字 , 以取 得快 速 打字 又 不妨 的一种 措施 。 “ 星 文 ”为 “0后 ” 青 睐 , 碍 阅读 、 解 的效 果 , 逐 渐 发展 演 变 成 为 和某些 家长对 其子女 的过 度 “ 理 后 关心 ” 有关 。 也
年代 出生 的人 看 后 自叹 “ 伍 ”, 落 即使 是 将

“ 星文 ”是一 种值得 关 注 的语 言 现象 。 火

外语教学中的“关注形式教学”

外语教学中的“关注形式教学”

外语教学中的“关注形式教学”作者:董哲高瑛来源:《教学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 关注形式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学界对于关注形式教学的分类、相关术语翻译及教学实施策略等基本问题还未达成统一认识,因此相关研究得出的结果各有不同。

本文对关注形式教学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提出对应的汉语译文,在回顾国内外主要理论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关注形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

[关键词] 外语教学;关注形式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5-0045-040 引言关注形式教学(form-focused instruction,FFI)是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其区别于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意义的关注意义教学(meaning-focused instruction),体现了在语言课堂中对语言形式本身的关注。

然而,对于语言形式的关注具体到什么程度,如何处理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与对意义的关注这对矛盾,在FFI的具体实践中是不尽相同的。

相关术语的翻译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而采取何种具体教学策略来实现FFI,各项研究的观点也见仁见智。

本文在分析相关术语翻译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对应译文,以求使概念更清晰化、系统化;同时,通过回顾关注形式教学的产生背景、理论依据、现有的分类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对FFI的界定及分类进行了重新梳理,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 关注形式教学相关术语翻译、产生背景及理论依据1.1 相关术语翻译关注形式教学包括focus on forms(FoFs)和focus on form(FoF)两类[1]。

FoFs指的是基于教学大纲,以教授语言形式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语言教学;而FoF指的是在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型课堂中对语言形式的关注[2]。

对于二者及FFI的翻译,有以下几种主要处理方法,见表1。

关注言语形式积累语言经验

关注言语形式积累语言经验

关注言语形式积累语言经验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

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种秘密。

目前阅读教学中,重视言语内容,忽视言语形式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语言秘密。

”一直以来,我们对语言积累的理解就是多记好词好句,多背语言素材。

因此,老师们都很重视让孩子们多读多背,却又常常感到困惑:为何学生在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之后,在实际的写作中却只会机械的套用,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成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语言搬运工”呢?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词句、语段是语言经验形成的重要物质材料,但是语言感觉的触动,表达意识的唤醒,文字表现力的灵动感知,则是更为重要的语言经验。

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开始尝试关注言语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语言经验:捕捉字词,积累语境经验;借助标点,发现语言秘密; 关注句式,积累语形经验; 把握结构,积累构段经验。

关键词:低年级言语形式语言经验一、捕捉字词,积累语境经验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有些字词看起来不起眼,却独具匠心。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遣词造句都有着独特的执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典故广为流传,贾岛月下推敲的故事也为人称颂,流连忘返。

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统编教材中选用文章大多是文人大家的经典名作,一字一词都值得我们带着孩子停留驻足,细细咀嚼。

因此,在教学中,捕捉那些看似平淡无奇却精妙无比的字词,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选这个字,不选那个字,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么表达,学习在具体语境下的语言运用,可以促进学生言语经验的积累。

例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这一篇课文内容简短,却包含了丰富的动词,其中有些动词不是纯粹地表示事物的动作,而是通过动作传递文本情绪,表现事物的情状。

教学时就应用足力气,重锤敲打。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文中的这一句话就巧妙地描述出了雷雨爆发之前蜘蛛的恐慌、焦急的样子。

关注语言表达形式 回归阅读教学本位——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为例

关注语言表达形式 回归阅读教学本位——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为例

二 、 指 向 写 作 为 本 位 — — 阅 以
部 4 0 万字 的 明朝编年 史—— 这 鸿篇 巨制 是他 毕 生 的心血 , 0多 而第 读教 学的有效 突围
《 国榷 》 。
( 学生初读初悟 ) 师: 我们 平 时读 书 主要 关 注 的
二句话表现的程度没有第一句深。
师 : 不仅读 懂 了数字 背 后 隐 你
, 师: 你有 一 双 慧 眼 !大家 再读 语文 ” 前者 教学 目标 主要是理解 课 藏 的意思? 编写《 国榷 》 的时间长 、 困难大 。 迁 精益求精的精神。
生 3 我从 “O多岁 ” 出了谈 迁 : 5 读
一 , 一 ~ ‘ 一 1… 一 一 一 … , 一 一 … ~ 一 … 一 一 一 … 一 _ … _ … 一
面 ?选择 其 中一个 写 下来 , 量写 有 把静 态的文 本还原 为动态 的写作 如何去 写 的。这就是 我们所说 的从 尽
具体 。
( 写 画面) 生
阅读 中逆 向领 悟写 作 构思 的奥 秘 .
写作 为 本位 , 们 的 阅读教 学 才能 我 有效 “ 围” 真正 发展学生 的“ 突 , 言语
在》 书 中提 出 了对语 文 教学 本位 血 。 一
么, 还知 道是怎么 写的 , 为什 么要 这
的 思考 : 言 语 生命 ” 为 语文 教 以“ 作
育 的核 心概念 。关注 文本的语 言表 是 回归本位 的阅读教 学 。语文教 学
生 4 我 从 “0 多万 字 ” 出了 : 40 读
面对孤灯
奋笔疾 书
师 : 段话 运 用 了很 多 四字 词 这
有效地训 练 了学生听 、 、 、 说 凑 写 指 向写 作 的 阅读 教 学 , 应该 将 运 ,

如何在课堂中关注语言,体验情感【李中华】

如何在课堂中关注语言,体验情感【李中华】

如何在课堂中——关注语言,体验情感李中华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这实质上是“言”与“情”的关系——古人说“情动而辞发”,写作心理也证明这一点:“情感”是“语言”的灵魂,不存在没有“情感”的“语言”;古人又说“披文以入情”:“语言”是“情感”的载体,乘着“语言”这艘船就一定能到达“情感”的彼岸。

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的,更是“语言”的。

如何在课堂中——关注语言,体验情感,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发掘:练就一双慧眼发现语言表达的特色要想使语文课堂教学变“模模糊糊”为“清清楚楚”,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在言语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毫无疑问要关注的是“言语的现象”——即作者表达上的特色以及这样表达的效果,而情感则在“言语”的品味中水到渠成。

故此,教师首先要进行文本细读,以作者、读者、教师、学生等多重身份去解读文本,尤其要以学生的视角去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现象,筛选适合学生就近发展区的有价值的言语教学点,再以此展开教学设计。

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有一双语言的慧眼,善于在千百字中发掘出言语实践点——同时它也应该是“情感”的切入点。

那么,如何去发掘呢?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篇标点组成的,我们在写作表达情感时也往往考虑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甚至在一个字和一个标点上推敲斟酌。

因此,我们也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语言点的发掘。

1.标点——无字之处最情浓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却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

有了标点符号,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

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超常使用的标点,它们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很值得细细品味。

句中前两个句号用得不合常理,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逗号,这样使得“像泼”和“像倒”有了主语“雨”。

可作者为什么非用句号呢?细细品读,我们发现运用句号形成短句,造成急促紧张的气氛,突出了雨势的大与猛,为全文奠定一种基调。

再联系全文,作者多处有意运用短句来营造氛围,突出人物。

关注言语形式 从阅读走向习作

关注言语形式  从阅读走向习作

关注言语形式从阅读走向习作崔峦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并不是泛泛而谈,它需要找到一个由“读”到“写”的切入点。

而要找到这个切入点,就需要我们有一双“语文的眼睛”。

关注和重视文本的独特语言形式,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各种表达方式和结构特征等。

一、解读文本时关注独特的语言形式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这里的形式就是语言形式。

我们就要善于发现这个秘密。

在《凡卡》一文中,一向力求语言简洁的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却重复罗嗦地写凡卡求爷爷接他回乡下,一共有5次。

对于这个,一般的读者或学生是发现不了的。

而执教的彭才华老师发现了这个秘密,也解开了这个秘密,乃是“情到深处才反复”。

彭老师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并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只是让学生关注到这种反复的形式,并联系契诃夫的话后,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契诃夫说文章要简洁,可是这几处却这么啰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接着,彭老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其中他采用了“举象”、“造境”、“入情”、“求气”这些诗意语文的审美化实践策略。

正是学生体会到了凡卡“连狗都不如”的生活,所以更深切地理解了凡卡为什么5次在信中乞求爷爷接他回家,同时也明白了作家契诃夫这么写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设计在阅读中渗透写作,使学生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写作的方法。

二、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思想内容,教给选材方法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也是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选了哪些材料来写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

例如教学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然后让学生读文,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写了哪些事例?学生很快就能归纳出以下事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关注语言形式 回归语文本色

关注语言形式 回归语文本色
河 、滔 滔 不绝 … … )
关 于 口才 好 的 词语 : 最 后 让 学 生 尽 量
多地运用这些词写写田老师 . 写写 田 老 师¨ L 的 课 如 此 赋 予 过 程 以 情 趣 性 . 赋予学 生语境 和生活经 验 , 使 学 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 也 理 解 了 包 含 的意 蕴 . 心 智 亦 受 到 丁启 迪 。 在 这 里 .教 师 熔 词语 的 理 解 与积 累 , 方 法 的指导 与习得 . 语 的 迁 移 >
小学教 学研 究
关注语 言 形式
回归语 文本 色
江 苏 宿 迁 市 实验 小学 孙 宏琳

段 时 间 以来 . 语 文 教 育 教 学 的
字词知冷暖” . 阅读教学巾 . 我 们用 整 合 的 方 法 设 计 词 语 教 学 .也 能 演 绎 “ 二性合一” 的精 彩 、 如 一 位 老 师存 执 教 苏教 版 五年 级 上 册 《 师 恩难 忘》 时,
有 识 之 士 一 直 在 呼 吁 : 语 文 要 姓
“ 语” :语 文 课要 回 归 自己 的本 色 . 要
有语 文味 : 语文课不 要“ 耕 了别 人 的 田. 荒 了 自己 的 园 ” : 语 文 课 不 仅 要 得 “ 意” 更要得“ 言” : 语 文 教 学 要 与 内容
学 生初 读 课 文 后 . 老 师 检 查 生 字
词— —
义 串讲 一 遍 。 然后编一个引人人胜 的
故事 . 娓娓 动 听 地 讲 起 来 。故 事 犹 如
为. 语 文 教学 的本 色 就 是 凭 借 文 本 的
语言. 着重培养学 生感受 语言 、 理 解
春雨点点人士 . 让我们身临其境 . 、 我

关注言语表达形式,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

关注言语表达形式,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

关注言语表达形式,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作者:何贤顺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4年第7期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滩头小学何贤顺《新课标》指出:“领悟语言的表达方法,揣摩作者的表达形式。

”“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这几句话,道出了《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即语言的表达形式),加强语文实践的教学理念。

而反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现象较为突出。

崔峦老师曾说:“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当其任”。

看来,召唤语言形式,让语文学习回归本位已刻不容缓。

语文实践中,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一、细读文本,吃透教材,有效备课细读文本是语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大到整套教材、整本书、整篇课文,小到一个段落、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有时甚至于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细细品味。

1.充分挖掘,凸显文本独特的言语表迭形式(1)注意不同文体的不同体裁特点。

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从文本的情节、具体事例、人物的言行入手,如《桥》一课,抓住老汉的言行和神态进行品味,带领学生走进老汉的精神世界,感悟语言的魅力。

(2)关注时代背景。

挖掘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挖掘人物寄托的情感和他的生活环境。

例如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不但要挖掘肖复兴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以及当时的身份,还要挖掘叶老的为人和写作风格。

2.精心提炼,选择言语表达形式的训练点(1)精妙传神的文眼、内蕴丰富的词句。

有些词语,孤立看平平无奇,没有韵味,但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立刻变得韵味十足。

如《巨人的花园》,应抓住巨人驱赶孩子几个感叹号做文章,通过读、品,引领学生不断感悟巨人的残忍和无情。

(2)精彩优美的句式、经典的语段。

低年级注重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的积累;中年级重点关注典型的语段训练;高年级要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等。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提升阅读课堂实效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提升阅读课堂实效

黄河吞没 ……可是 当事人 呢? 你瞧 , “ 艄公却很沉 环境 如此 恶劣 , 同学们很 快就对 艄公产生 由衷 的 着, 他专 心致 志地撑 着篙 , 小心地 注视着水势 , 大 敬佩之情 。 胆地 破浪前 行 ” , “ 羊皮筏 子上 的乘 客谈笑 风生 ,
( 3 ) 绿叶之 三 : 皮筏上 的乘客 。坐在艄公 的
辞和表 达思想感 情时所使 用的特殊 的语句组 织 儿吞没” , 羊皮筏 子的特点 了然 于心。可是“ 那上 方式 。教师在全面提高学 生语文 素养 的前 提下 , 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 , 而且在他们 的身边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 , 准确 把握语 言 的意 还摆着两 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 。抓住 一系列的数 蕴, 具 体包括 准确地建 立意象 ( 是什么 ) 、 探索意 字 “ 十只 、 十二 只 、 五位 、 一位 、 两 只” 进而 引导学 义( 为什么 ) 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言语形 生将 又小又轻 的筏子 和又多又重 的人与货 物进
要善 于解读文本 , 能从文本 中发掘 出具体合宜 的 是 “ 惊涛骇浪” 。紧接着 , 立刻播放黄河之水奔流
“ 言语形 式 ” , 才 可 能在教 学 中转化 为 “ 传递” 给 不 息 、 直扑天 宇的视频 , 加深对黄 河 的“ 险” 的印 学 生 的相应 的“ 语 文 素养 ” , 让 学生 在学 习课 文 象 , 引导学生感悟黄河的主人 艄公 就是用e l , 4 , 的 的过程 中知其然 , 更 能知其所 以然 。歌 德 曾说 : 筏子、 不粗不细 的竹竿 , 战胜 了这惊涛骇浪 , 成为 “ 内容是 大多数人都 能关注到 的 , 其含 义只有有 黄河的主人 。 文 中的第一处对 比深深地刻在 了学
仍然 能够谈 笑风生 , 惊涛骇浪 却能如 履 那从 容 的神情如 同坐在公 共汽 车上浏览 窗外 的 皮筏上 ,

传统语言学的特征

传统语言学的特征

传统语言学的特征
传统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形式、结构和规则,其特征包括:
1. 语言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系统性和
内在的规律性,通过研究语言的音韵、词汇、语法、语义等要素来探
索语言的规律。

2. 语言的抽象性和独立性:传统语言学将语言视为一种独立的
符号系统,强调语言的抽象性和独立性,即语言符号与所表示的具体
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需要经过语言交际双方的约定和共同理解。

3. 语言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产物,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语言也会发生变化和演化,因此语言的研究
应该考虑到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4. 语言的形式主义:传统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强调
语言的内在规律,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应用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
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5. 语言的描述性研究方法:传统语言学通过对语言进行分析和
分类,以达到对语言规律和结构的描述,而倾向于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进行研究,研究方法较为正式化和数学化。

关注语言的言语形式

关注语言的言语形式

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的理念逐渐成为广大语文老师付诸实践的共识。

王尚文教授曾说:“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

语文教学只要守住了“言语形式”这个门槛,那语文课就一定是上成语文课,而不是别的什么课。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文本中发掘出具体合宜的“言语形式”,才可能在教学中转化为“传递”给学生的相应的“语文素养”。

歌德曾说:“内容是大多数人都能关注到的,其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却是秘密”。

那么,教师如何从文本中发掘合宜的“言语形式”呢?一、细读文本,发现“言语形式”的秘密(1)关注别具一格的文体特点小学课文并不仅限于常见的记事写人的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散文、小小说等文体。

不同的文体,在教学处理上也有侧重,现在经常看到“用童话的方式教童话”、“用诗歌的方式教诗歌”诸如此类的标题。

因此,在细读文本时,我们首先要把握的是课文的文体风格,发掘藏在别具一格的文体中的“言语形式”。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属于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散文,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采用志愿军的口吻(第二人称),来讲述和表达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作为教师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采用志愿军的口吻写,而不直接叙述?(2)捕捉统领全文的文眼小学阶段重要的是落实字、词、句的感悟、理解、内化、运用。

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明显的体现文章情感的词句,比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词句,还要紧紧扣住“文眼”,即文章中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

它往往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结构的衔接点、主题的凝聚点、情感的升华点。

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窥视文章全部的内在气韵的律动,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

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收到片言居要、举一反三、石破天惊的效果,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交流稿:《关注言语形式 为落实“语用”寻找着力点》

交流稿:《关注言语形式  为落实“语用”寻找着力点》

(一)抓生字新词,感悟精当。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 迷恋,强烈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装满昆虫的口袋》
(二)抓内涵丰富的,品尝韵味。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 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 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 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 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 了父亲。
——节选北师大版四年上册《钓鱼的启示》
(三)抓相同的,体会异意。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 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 ,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节选北师大版六年上册《小英雄雨来》第五小节
二、关注表达方式——词语
“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 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六)品味独特文题,领略命题方式。
当代神农氏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关注表达——引向阅读深处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献你一束花》教学为例
一、初读,理清脉络,把握写作顺序。 二、品读,关注言语,体会表达效果。 三、赏读,回归整体,习得表现手法。 四、拓读,捕捉练点,进行写法迁移。
“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咩咩’的声音——不折不 扣,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
——节选北师大版四年上册《林中乐队》的句子
(四)抓特别含义的,收获新知。
“扫一室”与“扫天下”

周胜华 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周胜华 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一)全面解读,充分挖掘
这其中尤其要重视以下两点:
1、 关注文体,把握文体特点。
叙事,我们要关注情节、结构、人物; 写景,我们要关注画面、情感、顺序; 诗歌,我们要关注意象、情感、韵律; …… ……
二、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一)全面解读,充分挖掘
这其中尤其要重视以下两点:
三、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
(1)联系课标,以学段目标为导向。
第一学段:体现“三落实、一适当”
把初读落到实处: 确保人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
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识字、写字是本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
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要关注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和积累;
案例: (薛法根 江苏)
二、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
1、精妙传神的字眼、内蕴丰富的词句
互动三: 细读的关注点落在哪个词上?
我是个出名的调 皮蛋,经常变着花样 刁难姥姥。
二、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
1、精妙传神的字眼、内蕴丰富的词句
互动四: 哪个字最有情味儿?
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感知课文 内容,大致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或情感。
二、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
(1)联系课标,以学段目标为导向。
第二学段:体现 “两个关注”
关注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关注“学习、体会、归纳”: 学习默读、略读、批读; 体会关键词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归纳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语言因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语言因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语言因素摘要:阅读教学的两大基本任务就是读懂语言文字和学习语言形式。

阅读教学应该实现内容理解和语言形式的统一。

当下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过分强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视了对语言形式的理解。

正因如此,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因素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结构特点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two basic task is to understa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form. reading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understanding and language form.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is a teacher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and ignored the language form of understanding. because of this, led to the low efficiency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for the case of a teacher, how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xt of the language factors will be important.key words: reading teaching language expression form factors languag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通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得意”而不“忘言” 关注言语形式

“得意”而不“忘言” 关注言语形式

“得意”而不“忘言”关注言语形式浙江慈溪市三北中学(315300)黄建娜[摘要]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得意”而“忘言”。

文章结合统编教材有关篇目的教学实践,提出关注言语形式是品味、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主要方法,是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言语形式;阅读教学;实践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5-0001-02关注言语形式,深入探究言语形式,从而把握它的奥妙,熟悉它的门径,学习它的艺术,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

“得意”而“忘言”,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教师要明确,关注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关注言语形式,是品味、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主要方法肖培东说:“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要做到“潜心会文”,分析言语形式必不可少。

笔者在执教《湖心亭看雪》时,主要引导学生关注了以下几个言语形式。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的重复性用词“一”“与”等。

还设计了两个思考题:①这段话运用了四个“一”字,它们的意思相同吗?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中的三个“与”字重复吗?如果去掉,在表达效果上和原文有何不同?通过反复品味,一幅淡雅、高洁、苍茫的画卷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孤独、高洁、自傲的情怀。

然后让学生分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的陌生化用词。

“这句话中的量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痕”“点”“芥”“粒”这几个量词比较特殊,用在此处非常生动。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文眼用词。

在分析最后一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时,抓住“痴”与“似”,设计了两个问题:①这篇散文的文眼你觉得是哪个字?②“痴似相公者”能否改成“痴同相公者”?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很快感受到了作者张岱钟情山水、淡薄孤寂的独特个性。

得“意”不忘“形”

得“意”不忘“形”

得“意”不忘“形”作者:杜燕萍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1年第07期一、备课时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1.关注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文体有其特有的文体特征,那么,是不是相同文体的文章语言就大同小异了呢?当然不是。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语言风格自是差异巨大,即使婉约派的一众词人也各有各的语言特色。

《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

作为小说,我们自然要去研读作者如何塑造人物;而作为一部神魔小说,主人公孙悟空是一只神猴,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达出他的猴性和神性的呢?一位教师就抓住了“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一具有特色的句子,让学生反复阅读,读出节奏和激情,读出石猴的奔腾跳跃。

一组三字短语可以表达出一种灵动跳跃的效果,吴承恩运用此种表达形式完美地达到了表现猴子性格的目的。

石猴的机灵学生很容易自己读懂,但是作者是如何写出石猴的机灵的,这种藏在语言形式里的秘密,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去引领关注,学生才能发现。

2.关注不同作者的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家名作,都有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风格。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

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

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

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必啰啰唆唆,能使他们开窍就行。

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

”这里叶圣陶先生讲的是内容背后的含义需要教师去引导,那么更深层次的言语形式就更需要教师点拨了。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就明确引导学生关注作家的语言风格。

老舍写的《猫》和丰子恺写的《白鹅》都采用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在《白鹅》课文后面,还链接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关注语言形式 学习表达方法

关注语言形式 学习表达方法

关注语言形式学习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条提示:
1.多读多听:阅读和听力是积累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的最好方式。

读书、听新闻、看电影等等,都能让你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

2.学习词汇和语法:学习单词和语法是非常必要的,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

3.练习写作和口语:写作和口语是学习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的重要手段。

通过写作和口语练习,你能不断打磨自己的表达和思维方式。

4.模仿和跟随:模仿和跟随其他人的表达方式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观察其他人如何表达,学习他们的技巧和方法。

5.练习多种表达方式: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练习多种表达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这能够帮助你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

语言形式的教学包括感知对比

语言形式的教学包括感知对比

语言形式的教学包括感知对比1.关注短语表达短语表达是句式练习的基础,关注短语的表达形式,不仅能够为句式练习和写话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够训练孩子的思维。

形容词拓展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但如何去引导孩子避免用单一思维的形容词呢?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让孩子先自行找文中的形容词短语,一为初步感知形容词的魅力,二为辨别蝌蚪和青蛙提供依据。

在教学《妈妈睡了》一课时,课后习题中专程呈现了形容词练习,这一次训练的梯度相对之前就应该有所指向,也就是要引导孩子发现用好多层次形容词的秘诀。

例如“乌黑的头发”指向事物的颜色,“波浪似的头发”指向事物的形状,“水汪汪的眼睛”指向事物的突出特点……如此以来,孩子们会发现原来可以从事物的形状、颜色、特点等角度寻找合适的形容词。

2.关注句式练习二年级的孩子需要关注一定的句式,但是又不能把某些概念强加给孩子,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感知中运用,在运用中感知。

这一册呈现的句式也非常多,如何有效地落实呢,更多地就是用。

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这首小诗很美,又具有大自然的亲和力,单纯讲是讲不来的,倒不如让孩子仿写句式,就能关注孩子是否学到位。

课后安排了杨柳和樱桃树,我让孩子们按照小诗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效果挺不错。

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课后题需要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但是并没要求知道这两个概念,那就只有通过运用感知了。

我说一个反问句,孩子来说句子表达的真正意思;孩子们自己随便说一个反问句,其他孩子说说句子表达的真正意思。

如此一来,没有概念的强行介入,效果已经显现。

3.关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指向孩子的思维训练,而在这一册中,多篇课文都有讲故事训练,只是支架不同。

讲是表达的口头呈现,作为一种即兴表达,对写话的顺序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在教学《玲玲的画》一课中,我引导孩子提炼玲玲的心情变化,并找到对应的原因,板书呈现的就是一幅心情图,让孩子根据板书讲故事。

在教学《大禹治水》一课中,充分利用好课后习题的支架,再让孩子在说话中自行添加连接词,同时可以加上一些语气词吸引大家的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语言形式,学习言语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总目标中也描述“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最近笔者组织了一次全县小学语文教学比赛,听了不少中年级语文课,与以往听记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对比,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老师虽能引领学生到文本中“来”,却没有带领学生回到文本中去,即在关注言语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言语的表达方式,仍把阅读教学课上成“教材解读课”、“文本分析课”。

如何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摒弃机械分析,强化言语表达呢?对此,笔者做了以下思考:
一、准确定位目标,加强语言训练
中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学时要加强关键词语表达作用的训练,但很多老师没有抓住语言训练这一重点。

课例:三年级上册《18.盘古开天地》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案例(一):
师:盘古用大斧头劈开一片漆黑,是多么的勇猛啊!我们来读读这一句,读出勇猛的语气吧。

生:大声齐读这一句。

师:大家读得还不够狠,你仿佛看到盘古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看到盘古勇猛的样子。

师:请再用你的朗读来表达盘古的勇猛。

(生有感情地狠狠地读)
师:你们又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盘古的勇猛呢?(学生抓住“抡起、猛劈”等词语交流)
师:出示“抡起、猛劈”读一读词语,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震撼。

生:很敬佩。

师:是啊,盘古多么勇猛,为了开天地,使出浑身的劲儿,谁再来读读?(指生读;全班读)
在这个片断中,老师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句子的意思。

2.感悟盘古的勇猛。

3.体会作者对盘古的敬佩之情。

三个目标中,第一个是句子的理解,后面两个是情感的体验。

从提问设计会发现,教者并没有从理解的角度去学习这些词语,而是只是要求学生把词语找出来,感受盘古的勇猛,这
一提问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后一个提问是要学生体会作者对盘古的情感。

教学中,都没有对学生进行语言形式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只是分析、朗读句子的阅读教学。

同是一段文字,我想这样去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较好:
案例(二):
师:作者是怎样把盘古的勇猛描写出来的,让我们感受到那么具体生动形象的呢?先读读这一句。

(生齐读第一段)师:我们平时只注意写了什么,很少注意它是怎么写的。

现在请大家用心去发现作者是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的?
生:用了“抡起、猛劈”写出了动作的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我读句子,你们做动作模仿“抡起、猛劈”,但要注意安全哦。

(生模仿动作,兴趣盎然)
师:这两个词语写的是哪个动作?
生:写胳膊双手劈的动作。

师:盘古还有头,有腿脚,为什么不把这些动作也写下来呢?(生笑)
生:胳膊双手是最有特点的动作,所以不是每样都写。

师:对啦!这就是抓住特点。

(板书:抓住特点)
师:所以写一个动物,一个人,都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

作者就是抓住双手劈的动作特点来写盘古的勇猛,我们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词能表示“抡起、猛劈”?
生:拿起、拎起;猛砍……
师:你看,作者如果用“拿起、砍”来写,盘古还会有那么勇猛的形象吗?(生笑)
师:同样写勇猛,“拿起、砍”用在这里力度就不够了。

所以不但要抓住特点,还要用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来描写,这样就会形象生动(板书:用词恰当),读一读,再次体会感受抓住特点并用恰当的词语描写盘古动作的勇猛(生齐读)。

这个片段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作者描写盘古动作勇猛的方法”。

首先从表达形式切入,发现作者是怎么写的。

再引出写法上的两个特点:一是抓住特点写;二是用词恰当。

其中穿插了动作模仿与朗读指导。

这一教学计设不仅是让学生理解句子,体会盘古的勇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汉语言文字的应用,使学生知道了这些句子是怎样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通过这种言语训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准确写出一个动作的方法。

再如三年级上册《赵州桥》第二自然段,主要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句话来写,作者从桥长、桥宽、材料、设计特点等来充分展示桥的雄伟。

我想学生仅仅了解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学生了解这段内容后,引领学生对照板书讨论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学生有的说是先写雄伟,后面从几个方面具体写怎么雄伟;有的说这样写让人看的很清楚;还有的说这样写先简单后详细,给人具体明白的感觉。

其实这种方法就叫“先总后分”,我们今后说话和习作时可以用一用。

这样教,就是让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更要的是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品味重点语句,提高语文素养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也是中年级语文阶段目标之一。

语文学习,就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语言学习的感悟运用,轻文本解读,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点。

如四年级上册《猫》,课文内容不难理解,但大猫“古怪”和小猫“可爱”的性格,作者是怎样通过重点语言具体来描写的呢?如果按照“画重点句——理解重点句——感悟作者情感——思想教育”教学,则没有语言训练的内容和
要求。

如品味第一段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逐步问“这一段主要写了猫什么性格特点?重点应用了哪些词句?写了猫的几个方面?为什么不写猫的外形?你们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吗?”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作者应用对比的写法将猫“老实与贪玩、高兴与不高兴、胆小与勇猛”的古怪性格描写的活灵活现。

“任凭……也……、非……不可……”等句式训练,“呼唤、回家、屏息凝视、蹭、印、丰富多腔、说好话”等字里行间,无不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心情,简直猫就就成了家里的一个人。

本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以上重点语句,认识、理解、学习、运用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一是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文章条理清楚,四是选材别具一格。

这样的教学策略,既激发了学生思维,又品味了语言文字,感受到老舍先生善于应用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作的风格。

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有助于目标的顺利达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随文读写结合,丰富阅读实践
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还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到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

如学习了《赵州桥》,课内要求学生按“总分”的写作顺序背一背这段话,课外观察家乡的桥,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了解《猫》的写作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积累内化,回去仔细观察,可以运用本课的方法写写平时看到的小动物。

也可以着眼于整篇文章,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如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安排顺序、真情实感等方面。

所以,我们教师要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扎扎实实地开展读写结合的训练,及时有效地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只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实现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将书本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这才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

阅读教学的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在品味语言文字时,共同感悟文章蕴含的哲理、情趣、价值,让学生徜徉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领略人生的崇高境界。

我相信,只要采用符合语文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方式,语文阅读课堂一定会绽放出美丽的智慧之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