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接下来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对教材的解说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面来分析。
①教材地位:《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以生态系统为框架讲诉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等知识,并为后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埋下伏笔,由于本节课内容较为基础且重要我计划用2个课时来完成。
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各成分间的关系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能力目标:1、概括生态系统的成分2、说出食物链、食物网上的各营养级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遵循生态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花一木③教学重点与难点: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内容的重点定位为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难点定位为营养级的概念;对次级消费者的理解二、说教法针对本节内容是建立在群落的基础上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分析引领法,把无机环境与前几节课讲的群落联系起来从而引出生态系统这一知识点,其次采用递进式分析法,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逐一引出相关知识点从而使知识点环环相扣,这样是不仅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说学法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的特点,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主要采用构建发现式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并构建出新的知识。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学到新知识四、说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块上在导入部分:我首先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种群、群落入手,提出“生物群落无机环境?这一问题,从而引出生态系统这一知识点,在讲述生态系的分类时我将向学生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在学生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后,带领学生一起认识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结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2)能力目标:通过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且比较抽象,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播放“土壤与生物”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介绍,引发学生讨论:建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模型,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生态系统的结构》,以这样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学习生态系统的范围,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哪一些属于生态系统。
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了解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我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的点评和补充,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范围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探究生态系统结构这部分知识时,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池塘这一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它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尽可能多的画出食物链并分析各成分属于哪一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1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五个方面对该科进行剖析。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
本章内容主要表达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位于第4、6章内容之间,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继于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的讨论,连续讨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且也要讨论生物与环境的讨论。
本节课是在同学已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上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剖析。
这节课生态系统的组分和养分结构的分析,是连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淌的重要环节,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供应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培育同学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力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进展观念的很好素材,是本章的重点。
食物链的写法和条数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在学校就有所涉及,高二的同学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生态系统的判别根据与结构组成的还缺乏深思。
在已有学问的基础上学习新学问,同学应当比较轻松,但也简单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创设情境和引发同学深层次思索便显得尤为重要。
3、课标考纲要求及教材内容支配。
课标和11年考纲都是一类要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重点,食物链条数确实定、养分级确实定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场景导入法、小组商量教学法、课件展现直观教学法、联系实际的谈话法。
2、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及相关图片。
学法:自学探究法、归纳分析方法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情境,并以提问的方式导出新课题→同学观看湿地生态系统图解,详细分析商量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同学依据所学设计生态缸,经过小组商量得出各成分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得诞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结论→通过视频分析商量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功能、特点→再次证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一)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第一方面,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生态系统是比种群群落层次更高的生命系统,需要以对种群和群落的理解为基础。
本节内容是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课标中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活动建议是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二、说学生第二方面,说学生。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而且第四章种群与群落的学习,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态系统,在讲解时注意与种群、群落建立联系。
他们处在思维养成提高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说目标第三方面,说目标。
通过对教材、学生、和课标的分析,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并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2.说出生态系统的种类;3.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技能目标:1.画出生态系统结构模型;2.通过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推理,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学会制作生态缸。
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万物息息相关;2.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四、说教学媒体第四方面,说教学媒体。
借助教学媒体出示图片,放映小视频。
使授课内容更形象具体。
五、说方法第五方面,说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优劣互补。
六、说过程第六方面,说过程。
我将从导入、授课、结束三方面进行说明。
导入。
通过图片进行导入,出示“生物圈二号”的图片,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相关问题导入本节课。
高二《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

1 说教材 1.1 地位和作用 1.2 学情分析 教学重、 1.3 教学重、难点 1.4 教学目标 2 说教法和学法 3 说教学设计思路 4 说教学过程 5 说教学反馈
第3册 稳态与环境 第5章 生态系统及 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 的结构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5.1.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5.1.2食物链和食物网 5.1.2食物链和食物网 4.1种群的特征 4.1种群的特征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4.3群落的结构 4.3群落的结构 4.4 群落的演替
一、在初中学习有所涉及,加之社会对生 在初中学习有所涉及, 态保护关注度的增加, 态保护关注度的增加,学生对生态系统的 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对于生态系统的判别依据与组成之间 的关系还缺乏深思,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 的关系还缺乏深思,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
1.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2.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 1.从资料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知识迁移能力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 2.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影响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End…
1、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出新课,使学生建立生态学知识体系。 、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出新课,使学生建立生态学知识体系。 2、教学的前半部分,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后半部分注重学 、教学的前半部分,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的团队学习,让学生在“学中用”。利用小说中的片段,引导 生的团队学习,让学生在“学中用” 利用小说中的片段, 让学生用现学的知识分析,体现了“用中思” 让学生用现学的知识分析,体现了“用中思”。最后发动学生进 行课外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思中悟”。 行课外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思中悟” 3、整节课的教学体现生态系统的统一性,是进行环保意识教 、整节课的教学体现生态系统的统一性, 育的良好素材,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育的良好素材,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二、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
【活动三】1、根据蝗虫吃草,青蛙吃蝗虫,蛇吃青蛙,老鹰吃蛇的联系写出完整的食物链,并分析它们所属的成分和营养级
2、【思考题】
① 食物链的起点有什么特点?终点有什么特点?
②食物链中没有什么成分?食物链中有什么成分?
③青蛙是第 营养级,在食物链中是 消费者。
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有什么区别?
④ 食物链中“→ ”表示什么?
【活动五】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 图中有几条食物链?试写出。
② 鹰是第几营养级?
③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哪些生物?
④ 鹰和蛇是什么关系?
⑤ 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食物链 草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
营养环节 第一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师,⼤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态系统的结构,下⾯我将从以下⼏个⽅⾯对内容进⾏分析⼀、说教材的地位和作⽤⽣态系统的结构是⼈教版⾼中⽣物必修三第五章第⼀节。
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加深了对种群、群落内容的理解,另⼀⽅⾯是⽣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态系统稳定性知识等内容的基础。
主要体现宏观的⽣态学内容,通过本节学习对培养学⽣系统分析的⽅法,建构模型的学习⽅法有积极意义,是⾼中⽣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年级学⽣他们的认知结构和⼼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标:⼆、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态系统,列出⽣态系统的判断要点;讨论某⼀⽣态系统的结构,能以实例简述⾷物链(⽹)的概念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2、过程与⽅法尝试建构⽣态系统结构的概念模型,体会系统科学的研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物与环境是⼀个统⼀的整体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重点重点:讨论⽣态系统的结构。
难点:说明⽣态系统是⼀个整体。
因此,课堂上教学关键是通过⼀系列问题进⾏师⽣、⽣⽣讨论,让学⽣寻找⽣物与⽣物,⽣物与⽆机环境之间的联系,在讨论中体验物质与能量的存在,从⽽认同⽣态系统是⼀个⽆机环境与⽣物群落相互作⽤的⼀个整体,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学⽣本节内容的知识学⽣在初中已经有所涉及,能够区分⽣物与⽣物、⽣物与⽆机环境的联系,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学⽣拥有⼀定的⾃学能⼒、探究能⼒,有⾃⼰的思维,因此通过讨论探究的⽅法能更好接受知识。
五、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以师⽣互动对话和学⽣之间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标。
尽量引导学⽣分析、讨论、⽐较和归纳出⽣态系统的营养成分,进⽽形成⾷物链和⾷物⽹的概念。
让学⽣参与完成课堂练习,实现教学反馈与调整。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徐成维,来自10级生物系(1)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
对于这节内容,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生态系统的结构》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1节。
本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这一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一个伏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概述并掌握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情感目标:认识到人类是食物网中的一员,人类社会离不开周围的生物,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生态系统的成分;②食物链和食物网因为“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知识点为后面几节的学习打基础,掌握好这些知识,使后面的知识的掌握更轻松,因此把它们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及营养级的确定,因为这些都是比较抽象性的知识,在加上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没有任何的了解,学生不能够明确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含义和各个营养级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本节有关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很多,如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等,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所以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兴趣盎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教学理念。
采用观察、推理图解与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以大量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与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醴陵市第二中学周木铁一、说教材《生态系统的结构》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本节既是对前面所学《种群和群落》的巩固和加深,又是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及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基础。
本节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时应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的指导思想。
二、说学情虽然学生初中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在必修一开始学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云时也提到过生态系统这一结构层次,但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尤其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之间的关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意。
因此,为解决学生这些问题,这节课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1.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的分析方法。
B.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和“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分析归纳,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进一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增强环保意识。
2.明确人类也是消费者,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应当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学观点及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生某一态系统的结构。
(如何巩固)1.引导学生看图、识图、析图,理解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生物课《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学案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课《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大庆一中高中部李岩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叫李岩,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五个方面对该科进行剖析。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
本章内容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位于第4、6章内容之间,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继于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的研究,继续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且也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研究。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上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剖析。
这节课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的分析,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的很好素材,是本章的重点。
食物链的写法和条数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涉及,高二的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生态系统的判别依据与结构组成的还缺乏深思。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生应该比较轻松,但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创设情境和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便显得尤为重要。
3、课标考纲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课标和11年考纲都是一类要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重点,食物链条数的确定、营养级的确定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场景导入法、小组讨论教学法、课件展示直观教学法、联系实际的谈话法。
2、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及相关图片。
学法:自学探究法、归纳分析方法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情境,并以提问的方式导出新课题→学生观察湿地生态系统图解,具体分析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学生根据所学设计生态缸,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各成分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得出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结论→通过视频分析讨论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功能、特点→再次证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范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范文《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第1课时(本节共需3课时),第二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的重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节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本节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以后,就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也能够信心十足的参与社会上相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相关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相关生物入侵的问题等。
2、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水平。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实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3、教学重点: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教学难点:本节安排的各项活动。
二、说学法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在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但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很多盲点,孩子们都很活泼,感性理解水平强,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水平,接受新事物比较快。
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每一步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增强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感性理解。
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如分组讨论法、边学边练法、观察法、提炼总结法等,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小老师”作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三、说教法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化和发展而获得的,所以在课堂上,我着力于构建具有知识性、创造性、体验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篇1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章节:第5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 让同学理解生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种类。
2. 让同学学会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有哪些成分。
3. 通过对养分级能量流淌的理解,让同学明白越是最高养分级的生物导致能量铺张越严峻。
4. 让同学充分理解本节内容,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熟悉,联系实际,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践中来,让同学熟悉到爱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单性是如此重要。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种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食物网及养分级。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分类1. 自然生态系统i海洋生态系统 ii森林生态系统 iii湿地生态系统……2. 人工生态系统i城市生态系统 ii农田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组成成分i外界环境 ii生产者 iii消费者 iv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2. 食物链和食物网i食物链:养分级概念ii食物网概念习题、作业:1. 下列生物哪个不是消费者。
()a 蛇 c 蚯蚓b 猫d 蛔虫2.一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者不肯定是绿色植物。
b 错综简单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c 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淌的渠道。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只猫的食物为40%米饭,60%鱼。
(该鱼吃草长大的)试求这只猫长了1kg至少需要多少绿色植物?教学后记:(教学总结)本章内容比较零碎,要把握的学问点也比较多。
需要同学在课前预习,充分做好预备。
这一节内容理解性比较强,课本只补过短短五页书,但联系方面特别广,既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又有系统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光考记忆是肯定不行的。
首先应当指出本节的重点很难点;其次,举例说明,利用身边的环境很生物结合课本内容,让同学生动地理解记住;最终,让同学做些例题,在做题中关心同学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课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课说课稿生物组朱梦霞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食物链食物网等主要内容,教材中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有个整体的把握。
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阐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因此,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江苏省的高考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在高考说明中是A等级,即为了解,所列知识点要能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2.教学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关系及其数量变化关系3、重难点的突破利用知识填空、判断举例、学生板演四中成分的关系,四种成分的判断,练习来突出重点,利用知识填空,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讲解,习题训练来解决难点。
四、教学方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并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提前复习,教师认真批改。
授课中以板书和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练结合等各种教学方法。
通过对近几年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高考题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题中如何确立关键词、关键点及解题思路,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并加以掌握。
《生态系统结构》说课稿2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说课教师:安阳县二中侯书艳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对于这节内容,我将从“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7个方面一一来说我对这节课的认识、理解和安排。
一说教材地位《生态系统的结构》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本节既是对前面所学《种群和群落》的巩固和加深入,又是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的基础和铺垫。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学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和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了解了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系统”的含意。
那么本节课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及其地位和作用,体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可或缺的关系,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和高二学生已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够分析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
②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③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插图,观看“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分析归纳,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生态学观点,注重生态道德修养的培养。
2、明确人类也是消费者,在生物圈这个的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成分,应当注重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学观点和科学发展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2、食物链和食物网。
(如何突破)1、引导学生看图、识图、析图,理解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_说课课件

5-1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
六、教学过程
(二)教学环节 2.讲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4-5min) 先请同学们浏览这节的主要内容,我将利用这 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板书。 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生态系统的概念,接下 来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忆种群、群落的概念以及初 中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用以强调生态系统 的概念。 接着我会直接利用页边的问题提问,并让学生 列举一些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的例子,最后导出生 物圈的概念。
5-1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
5-1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1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第1节的内容。在八年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章,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组成, 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节内容 在整个中学生物学的学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 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解释生态系统 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分,并能够举例说明 各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能够列举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说出各类型的特 点; 能够初步描绘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关系。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1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1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
六、教学过程
(二)教学环节
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

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
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本节内容的学习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②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能力目标: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能力。
②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有关素材展示,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①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相互关系,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②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培养学生对立与统一的世界观。
二、学情分析知识:由于本节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涉及,学生群落的概念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近一步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
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生应该比较轻松,但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能力与思维:学生已经认识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并不足以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而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也不清楚,但学生对捕食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对食物链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探究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个体,种群,群落的关系,今天就让我们欣赏一段视频,同时探讨一个更大,范围更广生物学概念-------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讲授新课使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结合课本让同学们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结合课本旁栏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中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指出生态系统必须包含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种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高二生物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高二生物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章是高中生物必修3的第五章,前面一章是《种群和群落》,是这一章的学习基础。
平时学生也接触一些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等,所以本章的学习过程既是对已有经验进行解释的过程,又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概念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既要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复习巩固,又要建构新概念,且提高学生建构概念模型的能力。
所以确定目标是:
1.明确什幺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城市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建构模型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教高,但又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培养整体观点的好方法、途径。
所以本节重点和难点是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分析、理解。
四、说教学方法。
问题--?学习--?尝试--?讨论--?修正--?完成构建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此采用上述的教学方法。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来自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
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1.知识目标:1.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2。
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环环相扣、链链相交”的复杂网络体系.2.能力目标:1、概括出生态系统的成分,讲解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研究生态系统的规律,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当系统运行发生障碍时,找出问题可能发生在哪一环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游戏,培养学生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养一定的团队意识。
4、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
5、教学难点:(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3)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概念。
三、说教法:教学重点的落实方案:1、利用身边的场景导入法.2、课件展示的直观教学法。
3、联系实际的谈话法.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1、学生模拟实验法。
2、讨论教学法。
3、图形直观教学法.四、说学法1、构建发现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思维迁移。
3、联系实际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场景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与我们有着联系,本着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的指导思想,所以我在这里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来自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
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资料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带领学生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游戏,明确“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应自觉保护生态,培养学生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养一定的团队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讨论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四、说教法
本节有关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很多,如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等,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所以教学方法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利用身边的场景导入法,课件展示的直观教学法,联系实际的谈话法,图形直观教学法,学生模拟实验法等。
以大量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
动,逐渐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与关系。
五,说学法
本节课以发现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联系实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与我们有着联系,本着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的指导思想,所以我在这里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导入:由请位同学描述幻灯片上的一幅图片,引出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在摄影师眼里他们组成了各式各样的景色,那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下课前我要请同学们讲讲你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提问设下悬念,并使同学有紧迫感,下课前老师要提问的,所以会更认真的参加学习。
2、学习目标,自主学习(13分钟)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回答下面问题:
①观察生态系统的成分,问这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小型的池塘生态系统了,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分?具有哪些生物?
②能否说出这些生物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③各生物之间有无联系?有怎样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启发点拨,重难释疑(10分钟)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尤其是对于消费者的等级问题如何区分,是这里的一个难点,因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进一步对重难点进行突破: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中提到的“物质”除了包括水分、空气、无机盐等无机物以外,是否还包括有机物呢?
②请说明一下作为消费者的生物有多少种,它们的等级是否相同?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属于那种类型?
③分解者主要指哪些生物?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属于那种类型?
④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通过这样的层层设问,使学生容易开展科学探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合作探究,应用拓展(5分钟)
为了直观的体现这三者相互依存的关系,我选用了两张照片对比让学生讨论,我选用了两张照片的对比让学生讨论,一张是公园的鱼池,,还有一张是农田的鱼池,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这两个都是同样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异呢?你是否可以解释其中的原因?
(通过学生讨论,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无论哪种生物都不是独立于生态系统中,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假如在某个生态系统没有生产者,那消费者就没有食物的来源,如果没有分解者,那动植物的尸体粪便会堆积如山。
)既然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联系的?
实验设计:
选 6 位同学上来扮演6 种生物。
首先明确哪位同学具体扮演哪种生物,然后明确各自的食物有哪些。
游戏开始,各自找食物并排成一排,由捕食的关系组成各种食物链。
问:这个模拟场景中各种生物处于第几营养级,共有几条食物链?最长的和最短的分别是哪条?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在某种生态系统中,分析与判断因某种生物减少或增多时其他生物的变动情况,主要依据该生物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具体位置关系来分析判断。
经实验讨论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此外,为下节课铺垫,在这里埋下伏笔:
4.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5.分解者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这种渠道进行的。
5、归纳小结,当堂演练(10分钟)
1、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营养级()
A.第五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对水稻→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描述是()
A.水稻是生产者
B.鼠是初级消费者
C.蛇是次级消费者
D.鹰属于第
三营养级
3、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的是()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6、布置作业,加深理解(2分钟)
七,课堂小结(3分钟)
八,板书设计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
(1)要有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两者要有联系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
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