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科教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参考学时:40学时
参考书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永新,曾峥,《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学生提高作为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所必需的数学教育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获得必要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和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

了解并熟悉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经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训练、实践、交流、探索等活动,初步获得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经验。

了解并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情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方式、方法。

增强数学教育理论的应用意识,初步学会把数学教育理论应用于数学教育教实践中;力求对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

认识数学教育理论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教育理论的兴趣;初步形成严谨、求实、创新的教育教学态度。

(三)编写原则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全国通用《中学教材教法教学大纲》及《数学教育教学大纲》,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修订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四)建议
在数学学科教学导论的教学中,以下的教学方法可供选择使用:讲授(解)法、阅读指导法、参与式分组教学、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法等。

数学学科教学导论的考核的内容必须多元化。

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论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数学教学论的学习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考核既要全面,也应该突出重点。

其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执教能力与水平,对数学教育的情感和态度等应该是考核的重
点。

考核的方式必须多样化。

做到口头与书面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常规试题解答与小论文写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百分制与等级制相结合,强调过程性表现性评价。

二、课时计划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
课时分配
备注讲授实验(践)上机其它
第一章绪论 4 4
第二章与时俱进的数学
教育
4 4
第三章数学教育的基本
理论
6 6
第四章数学教育的核心
内容
8 8
第五章数学教育研究的
一些特定课题
6 6
第六章数学课程的制定
与改革
8 8
第七章数学问题与数学
考试
2 2
第八章数学教育研究 2 2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数学教育学的内涵,了解国内数学的沿革与发展以及学习数学教育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数学教育成为一个专业的历史;
2.数学教育成为一门科学学科的历史;
3.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教育学的内涵。

第二章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了解20世纪新中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了解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地位,了解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
1.20世纪数学观的变化;
2.作为社会文化的数学教育;
3.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
4.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数学教育;
5.改革中的中国数学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20世纪数学观的变化;
2. 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
3.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数学教育。

第三章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初步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对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能初步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
1.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2.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3.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
4.我国“双基”数学教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2. 掌握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第四章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理解“四基”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教学原则、方法和依据。

1.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2.数学教学原则;
3.数学知识的教学;
4.数学能力的界定;
5.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6.数学活动经验;
7.数学教学模式;
8.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

第五章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些特定课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数学教育的本质;了解一般心理学的理论;知道数学史、信息技术的使用误区;了解数学优秀生和学困生的特征;了解数学优秀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教学内容:
1.数学教学中数学本质的揭示;
2.学习心理学与数学教育;
3.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4.数学教育技术;
5.数学优秀生的培养与数学竞赛;
6.数学学差生的诊断与转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数学教学中数学本质的揭示。

第六章数学课程的制定与改革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了解美国基础数学课程改革情况。

1.中外数学课程改革简史;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与实验;
3.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争论与修订;
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
5.《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有关数学内容的取舍和处理;6.数学建模与数学课程;
7.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程;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学数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与实验;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

第七章数学问题与数学考试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数学教育中数学问题的作用及“好”的数学问题的标准。

教学内容:
1.数学问题和数学解题;
2.数学应用题、情境题、开放题;
3.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
4.数学考试中的命题探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数学问题和数学解题;
2. 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

第八章数学教育研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数学教育研究课题类型;初步掌握数学教研论文的撰写规范要求。

教学内容:
1.数学教育研究的有关认识;
2.数学教育论文习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教育研究的有关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