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维目标全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2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2篇)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认识正多边形,感受到生活中组合图形的美,利用拼图挖掘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正多边形。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小朋友,童话的世界真奇妙,看,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特殊的小伙伴,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新课探索探究一师:“你们发现了这些小伙伴有什么特点吗?”生:“是长方形的,圆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
”师:“关于这些图形你们知道什么小秘密吗?”生①:“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探究二师:“大家说的真好,现在一位神秘嘉宾到来了。
你们认识吗?”录像:魔毯师:“这位朋友从印度远道而来,让我们靠近好好认识以下。
你们发现了什么?”生:“飞毯都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有正方形,有三角形,有六边形,有五边形。
”师:“:这下我们的图形小伙伴都到齐了,请为这些小伙伴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那样分,四人小组讨论。
”生①:“按边分,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生②:“按边的特点分,分为每条边长度相同,每条边长度不相同的。
”师:“这些图形,如果它们每条边长度相同,他们分别叫做正多边形。
”如:五边形的五条边相等称正五边形。
……(不相同的也要交待一下)师:“这些正多边形还有什么秘密呢?”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他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请小朋友动手折一折,并完成工作表。
”师:“通过工作表,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有什么特点?”生:“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根数和边的根数一样。
”探究三师:“小朋友,生活中的这些图形美不美?老师找来了一些美丽的图形,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出示三角形,四边形,紧接着出现三角形和正方形拼起来的组合图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认识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基本的几何图形。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2.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分数加减法: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几何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 数据统计: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整数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处理。
2. 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整数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处理,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数据统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加减法: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篇1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
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数字小格大格厘米、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c小组合作探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1.在回忆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纯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灵敏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浸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浸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80×5=〔注意0的个数〕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兴趣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适宜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案:秒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热身小游戏二、复习旧知: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35+34= 48+29=230+540= 360+240=三、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
(出示湿地图片)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
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大家有信心学好吗?四、新课教学1、教学例1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用竖式计算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算式:271+3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具准备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一、宣布活动内容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
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
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
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
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021-8-1单元一小时、分秒和秒一,教材分析:第一阶段是一年级第一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整小时半小时,初步了解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一年级第二册,主要是让学生读写一段时间,知道1小时=60分钟;第三阶段是本教材的单元。
主要的教学时间单位是“秒”,以及简单的时间计算。
具体内容按以下顺序排列:1。
理解具体情况下的时间单位“秒”。
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 3D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过程和方法: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长度,初步建立分秒概念,并能用一定的方法估算时间。
结合具体生活情况,体验时间与流逝时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计意思,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并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来测量时间。
2.结合具体生活情况,体验时间与流逝时间的区别和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和时间长度,初步建立分秒概念,能够用一定的方法估算时间。
五、具体措施: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六、教学安排:4学时秒的认识总学时,总学时1,上课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交流与合作,独立理解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钟=60秒”。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人教版引言三年级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它既是对一二年级数学基础的巩固,也是为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
本教学设计基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确保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数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的认识、加减乘除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的初步理解等。
2.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内容:介绍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学会分数的比较和基本运算。
-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解,让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概念。
第二单元:测量- 内容:学习长度的不同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 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物品的测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
第三单元:加减法- 内容:复习和巩固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运算。
- 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加减法。
第四单元:时间- 内容:认识时钟,学会读取时间,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
- 教学方法:使用教具时钟,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时间的读取。
第五单元:乘法- 内容:介绍乘法的概念,学习乘法表,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
- 教学方法:通过歌谣和游戏,帮助学生记忆乘法表。
第六单元:几何图形- 内容: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并学会分类。
- 教学方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几何图形。
第七单元:数据的初步认识- 内容:收集和整理数据,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收集数据并制作图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与运算,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测量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2.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3. 分数的认识与运算4.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5.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6.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1)教学整数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整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教学整数的运算,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2.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1)教学小数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教学小数的运算,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3. 分数的认识与运算(1)教学分数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教学分数的运算,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4.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教学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教学几何图形的测量,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5.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1)教学数据的收集,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
(2)教学数据的整理,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整理、分类和排序方法。
(3)教学数据的表示,让学生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表示方法。
6. 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和检验方案的能力。
(2)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掌握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篇一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初步具备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尺寸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人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对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全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有12章,主要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和小数等数学基础知识。
每一章都有详细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熟练运用计量单位进行计算,并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学期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分数和小数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计算。
教学重点则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以及计量单位和分数小数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如PPT和教学软件,以及学具,如计算器、几何图形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每一章的知识点,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在讲解过程中,穿插随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
5. 作业布置: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包括课后练习和思考题,每一题都有详细的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我对这册教材的教学设计充满了信心,我相信,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一定能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题目】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内容】一、教学背景分析1.1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接受过两年的数学教育,具备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十分旺盛,喜欢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
1.2 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整数、小数、分数、长度、面积、时间、乘法、除法等多个数学知识板块。
这些知识既有基础概念的学习,也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运用。
教材内容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1.3 教学条件分析教学条件是促进教学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
教学条件包括教室环境、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
针对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需要具备清晰明亮的教学环境,配备合适的教学板书和教学用具。
还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确定2.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长度、面积、时间、乘法、除法等数学知识,具备初步的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
能够通过日常生活情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3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长度、面积、时间、乘法、除法等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2 教学难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运用、长度、面积单位的转换单位、时间的认识和计算等。
四、教学策略4.1 激发兴趣,增强互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6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练习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怎么走?三、巩固练习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维目标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维目标全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形象。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五、学情分析教材通过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书本,让学生来估算与实际测量,掌握毫米的测量方法。
本节课所选购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接受起来也应该会很快。
六、教学过程一、引言: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长度单位有哪些?(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板书: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三年级全册教案上 三维目标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三维目标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形象。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五、学情分析教材通过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书本,让学生来估算与实际测量,掌握毫米的测量方法。
本节课所选购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接受起来也应该会很快。
六、教学过程一、引言: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长度单位有哪些?(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板书: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七、教学反思选择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做教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视估测,在测量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了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通过让学生自测、自主学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四、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五、学情分析学生们初步接触长度单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或许比较难于接受,因此,在刚开始接触这类知识时,需要老师更多的耐心,跟详细的讲解,能过保证90%的同学都能够牢固的掌握本节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3、填空: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学生的认知需求来开展,突出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实在在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不足的是,学生动手测量时,应在课前知道测量方法。
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亲身感知中,理解千米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米和毫米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本课将要学习长度单位“千米”,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这些知识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六、教学过程一、认识千米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生:想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板书:1千米=1000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四、全课总结: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强调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要求记牢。
七、教学反思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的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这个地方之间的距离路程是多少。
所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那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发挥他们的现象,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一千米的观念。
第四课时一、教学内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五、学情分析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千米有了一定认识,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千米、米的转化,更进一步的理解千米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
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三、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七、教学反思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了: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里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第五课时一、教学内容吨的认识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过程与方法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四、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五、学情分析在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基础上,人学生认识另一个质量单位吨,建立一吨的质量概念,教材首先创设了生活中“过桥”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看懂图的同时,提出各种问题,探索有关质量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2、讲故事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七、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了解了1吨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