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合集下载

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差异研究

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差异研究

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差异研究-新闻学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差异研究闫旭【摘要】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传播者为普通受众提供新鲜及时的内容,普通受众则从中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不停地传递着不同价值的内容,不同价值的信息流动使得社交网络平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不同的社交平台上信息流动的内容和话题存在着明显差异,内容不同是社交网络平台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外在表现。

而在这些差异化的背后,其实是网络社交平台之间人际社会关系差异化的体现。

关键词社交网络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人际关系谣言渠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正在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变化的重要媒介工具。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越来越多的独家报道、现场视频、专家解读等信息出现在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这两者的社交属性开始弱化,新闻舆论场属性开始增强,特别是当遭遇突发事件,受众对于事件信息的需求旺盛,不同立场观点的强烈碰撞,进一步加速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之间的信息流动。

但是,由于这两大社交平台存在着本质上的功能差异,造成了当中信息传播内容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本文就以突发事件“马航MH370”空难为例,浅析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之间的信息传播差异。

2014 年3 月8 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39 人的航班在飞往北京的途中失去联系。

该航班原定于北京时间6:30抵达首都机场,但至今为止仍然下落不明。

一时间,消息谣言四起,各种前后矛盾的新闻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之上。

现通过梳理时间轴,来对比分析一下微信朋友圈与微博之间信息流动的特点和区别(微博以@微天下发布消息为基准,微信以受访用户朋友圈为基准,受访用户背景身份为某新闻网站记者)。

案例选取的起始时间定为3 月8 日上午8:20,结束时间为3 月9 日上午8:00。

(见表1)通过消息传播时间线的对比,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微博与微信朋友圈之间信息流动转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微博、微信为例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微博、微信为例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微博、微信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效果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以微博和微信为例,探讨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效果。

一、微博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传统媒体开拓新市场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微博上,传统媒体可以通过转载、配图、热门话题等形式,将自身的新闻推送给更广泛的受众。

那么,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传播效果如何呢?1、影响力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数量众多,信息流通速度快,因此,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影响力相对于传统媒体自身平台上的影响力要大得多。

传统媒体在微博上发布的新闻,可以迅速地传播和扩散,更多的人们可以了解到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从而提高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2、互动性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互动。

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传播,不同于在自身平台上的推广,可以更加接近用户,也更加互动。

用户在阅读传统媒体在微博上发布的新闻时,可以进行评论、点赞等互动操作,从而让传统媒体与用户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3、品牌价值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传播,不仅可以扩大其对用户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其品牌价值。

通过在微博上发布新闻,传统媒体可以展示其活跃的新闻产品线,树立其品牌形象,提升其品牌价值。

同时,随着传统媒体在微博上互动频繁,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积累用户的信任和亲近感,增强品牌忠诚度。

二、微信微信作为一种跨平台社交媒体引用,已经成为了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微信上,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形式,将自身的新闻推送给更广泛的受众。

那么,传统媒体在微信上的传播效果如何呢?1、针对性微信作为一种用户化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更加精准和针对性。

传统媒体在微信上的传播,可以更加针对用户需求,更好地服务用户。

通过定向推送,传统媒体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提高用户黏性和传播效果。

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它是封闭式的网络结构,是一个社会 化的关系网络,只有共同的好友才可 以相互可见
成员间的意见、态度等相似程度很高,
微博则是社会化的信息网络,任何人都 可以看到你的信息。
“信息关系”是这个网络的纽带,它拥 有文字、图片、语音等媒体交往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微博有了成为营销平台的 前提条件,导致微博的影响范围则更广。
DIFFERENT POINTS
LOGO TWO 不同点
(二)平台属性:内部沟通平台和营销平台
例如: 南京传媒学院的各个院群、班群……的微信群
聊和南京传媒学院的官方微博,微信群聊里的 成员都是由于“熟人关系”而聚集在一个群里, 他们的意见、态度等相似程度很高,群聊的存 在是为了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系、方便成员之间 的交流; 而官微则不同,它的粉丝是依靠“信息关系” 联系起来的,官微代表了学校,承担着代表学 校、让大众了解;宣传学校、吸引生源;联系 校友、方便交流的责任,它的粉丝也许是南京 传媒学院的在校学生,也许是往届毕业生,也 许是学生家长,也许是路人……只要对南京传 媒学院感兴趣,都可能是官微的粉丝。
DIFFERENT POINTS
LOGO TWO 不同点
(三)传播属性
01闭环传播和开放化传播
微信是精准的信息推送,所形成的是闭环交流;微博则是面向所有粉丝广 泛覆盖,传播是开放性的。
02人群属性
微信是精准的人群覆盖,关注者多为高粘性的用户; 微博则是基于兴趣的关注,粘性则普通偏低。
03时间同步性
微信对过去式的信息查阅调用度较低,对短期数据的调用量较高,更强调实时同步性;微博则对过去式的信 息查询调阅数据要求度较高,对短期数据的调用量较低。
04营销重点
微信更多的强调与用户的互动深度;而微博则 强调更多的转发,更多的粉丝覆盖。

微信和微博的对比分析

微信和微博的对比分析

实现多人语音和视频聊天。微信使用户可 以与好友进行形式更丰富多样、更直接、 真实的联系,而且除了少量的流量外,微 信本身并不产生任何费用,因此广受用户 欢迎。相对而言,微博主要依靠的是“名 人微博”和“精英化”的运行模式 [2]。微 博主要通过“明星效应”,从而在相对短 的时间内吸引大量用户、聚集大量人气, 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模式下, 虽然用户可以关注自己喜欢的名人微博, 并通过点赞、 评论和转发的形式与其交流, 甚至还可以给自己喜欢的明星发私信,但 自己的评论和转发必须是在博主没有关闭 该功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自己的评论 和私信并不一定能得到博主的及时反馈, 所以这样的交流是不对等、不及时,甚至 是无效的。 2.3 传播机制 微博侧重于大众传播,传播对象是 不确定的陌生人,且传播的内容多以公 共性话题为主,其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 的,社会性传播效果强,但是其海量的 信息资源使人眼花缭乱。公众对微博的 主要期待之一就是获得新闻。虽然有些 新闻确实是微博在第一时间发出来的, 但很多假新闻也随之而来,所以很多时 候微博的消息真假难辨。而随着各种新 媒体的快速发展,如各种新闻客户端, 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更专业。相 对而言, 微信是一种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侧重于人际交流。微信创造了一个几乎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使虚拟和现实社交 圈彼此交融,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现实 和亲密化。微信的便利性和即时性拉近 (下转第 12 页)
THE FOCUS
聚焦
摘 要:当前,微信和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虽然微信出现的时间比微博晚,但却超越微博成为拥有用户 量最多的社交媒体。本文主要从硬件方面、沟通方式、传播机制及自我满足感四个方面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微信;微博;社交媒体;用户规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信的传播模式研究微博对比的视角

微信的传播模式研究微博对比的视角

微信的传播模式研究——微博对比的视角兰欢欢(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11级本科广电班,陕西汉中723001)指导教师王玉珠[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乐于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资讯、结交新朋友。

微信和微博下文笔者浅要分析微信和微博的兴起及原因,进而分析微信传播模式与微博的传播模式内容及差别。

[关键词]微信;微博;传播模式;模式对比伴随着新浪微博平台的迅猛崛起,其他网站相继退出了自己的微博平台。

而且电子数字信息时代,手机普及、上网方便,微博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且微博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微信、微博的信息传播工具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网络生活的方式,所以研究微信的传播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一、微信和微博的发展概况随着计算机网路不断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网络媒体社交,人们从开始的以博客为主要形式的社交方式逐步转向了沟通更加灵活的微博与微信,随之微信作为网络社交的新宠儿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1.微信的发展概况(1)微信的发展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即时通讯软件,正在以快速发展的趋势风靡全国,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互联网APP软件之一。

微信在腾讯公司的培育下,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与网友见面。

微信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网页等工具链接网络通信,利用微信软件可以轻松方便地发送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利用搜索系统添加好友,还可以通过朋友圈与好友分享有用、有趣、有意义的内容。

并且微信借助腾讯QQ庞大的用户群,快速增加自身的用户数量,让其跻身进入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软件行列中。

同时微信利用三年的时间创造出漂亮的业绩,用户数量突破3亿大关,其用户的月度浏览时间突破4.4亿小时。

并且微信已超过新浪微博成为国内社交软件榜首,成为首个跨国际的APP,并获得海外用户的追捧。

微信在世界互联网交流APP中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并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微信快速壮大的原因首先是用户群大。

腾讯微信依赖QQ巨大的用户群体,联通智能手机通讯录,以及搜索、扫描、摇一摇等功能方式增加微信用户群的数量。

微信与微博平台的短视频传播对比研究

微信与微博平台的短视频传播对比研究

62 传播力研究 2021年06期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收稿日期:2021-2-15作者简介:白斌(1979—),男,汉族,山西大同人,主任记者,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媒体或融合报道,新闻业务或传播学研究。

互联网发展不断完善,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普及并应用,让中国的网民数量日益增多,而移动社交已经成为网民的生活常态。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规模为8.62亿,到了2020年用户规模已经突破十亿。

而在诸多的移动社交平台中,微信和微博稳以亿级月活量位居移动社交行业第一梯队。

来自于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微信的月活量分别达到10亿,而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23亿,庞大的数据证明微博和微信的头部地位难以撼动。

微博和微信正在成为公众间不可或缺的社交平台和获取信息的媒介工具,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颠覆着人们的信息消费和交流互动习惯。

从文字、图片到视频,互联网上的信息呈现方式在不断更迭,可视化特性越来越明显,形式越来越多样。

拥有庞大受众基础的微博和微信就成为公众短视频消费的重要平台。

与文字和图片相比,短视频由于时长短,形式多样,制作便捷,贴合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受众的青睐,已经成为公众信息消费的重要渠道。

一、短视频与普通视频的不同点(一)互动性更强与普通视频相比,短视频的互动性更强,视频制作者和观看者之间可以自由地进行互动交流,观看者可以对感兴趣的视频进行留言,上传者则可以及时回复,这样不仅增强了二者之间的社交黏性,也在一定成为上为短视频和平台宣传进行了造势。

(二)草根性更明显如今,随着各种视频制作软件功能的多样化和简洁化,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够得心应手地成为视频生产者,只要你的内容足够精彩,就可以成为受到诸多网友喜爱的“草根明星”。

短视频更加强调受众的主体地位和受众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权,具有更加明显的草根性特点。

(三)娱乐性更明显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现代受众对于信息消费的娱乐性追逐更加明显,他们希望通过看娱乐节目来排解生活压力。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汉语121 周凯 1232026如今,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各种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微博、微信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博得了众多网络用户的追捧,同时也备受商家的青睐。

以下将从传播学角度来谈谈微博和微信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

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

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Web2.0技术为依托,支持API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

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

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

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

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

微信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

微信可以使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也可以用QQ号进行直接的登录,在用QQ号登录时会要求设置成为昵称或者是微信号。

微博与微信的优缺点详比

微博与微信的优缺点详比

微博与微信的优缺点详比微博(一)优点微博是一个载体,虽然微博的活跃度下降了一些,但是关键在于微博具备扩散传播的爆发力,其具备扩散传播的爆发力,能够引爆品牌。

1、从服务角度:把微博当做企业的“首席聆听官”,监控微博上正面负面的声音,并及时处理,避免摊上大事儿。

2、从传播角度:把微博当做企业的“传教士”,推送消费者成为企业的活广告,实现广告的零成本扩散,让广告裂变传播,不再衰减。

3、从研发角度:把微博当做企业的“首席客户官”,寻找你真正的品牌粉丝,他们真的爱你的产品和品牌,让他们给出产品改进意见,这个是革命性的价值。

(二)缺点1、众多僵尸粉2、信息过于碎片化3、信噪比过高做好微博互动,粉丝的要求很简单,官微互动一下便是天大的惊喜,互动可以拉近官方和粉丝的距离,增加好感。

微博适用于需要高曝光率、需要时时刻刻吐槽、对于热点及其关注的用户。

微博更像一个展销平台。

微信(一)优点微信的优点相对来讲具有:1、目标人群更精准,每个粉丝均为主动关注;2、成本低廉,信息发送无需费用;3、互动性更强,无论技术特性及维护要求均需注重互动。

4、亲和力更强,与消费者联系更为紧密。

微信公众号:微信营销的核心是互动和粉丝活跃度,而非粉丝数量。

公众号的重点得做好互动,抓活跃的粉丝。

微信私人号营销:微信私人号特点主要有①、每个账号可以加1000个好友,都是具体地区的好友,这样营销就更加有针对性了。

②、私人号可以进行社交性分享营销,通过分享链接到朋友圈以及加上评论。

(二)缺点1、需要有足够的的粉丝才能达到传播效果2、信息海量,容易被淹没3、传播力有限。

一条微博文字有限,其信息仅限于在信息所在的平台进行传播微信基于关系需要忠诚、基于信任需要权威、基于完整需要系统,企业的微信公众号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服务工作。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效果比较研究

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效果比较研究

50-80分
0.00
女 钟
2 5.7 3 8.6 26 74.3 2 5.7 2 5.7
>80分钟 5 17.9 1 3.6 17 60.7 4 14.3 1 3.6
图1:被调查对象中为不同原因使用微博人数所占比例
图2:被调查对象中关注微博不同内容的人群分布情况 研究发现,微博从关注内容看,女性社会化媒体用户
二、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情况比较
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充分使用作为新媒体的微博、微信 来更好地服务用户。那么具体的新媒体使用者是更喜欢用 微博还是更喜欢用微信呢?
本次调查选取了武汉市武昌区使用手机浏览传统媒体 的1079人为调查对象,以此来了解普通人使用新媒体的方 式和习惯,以便更有针对性、目标更为明确地推进媒体融 合。被调查的浏览人各年龄段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
较趋于生活化,更为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包括本 地生活、亲朋好友、兴趣爱好等;而男性相比较而言,则 主要关注新闻媒体、公共知识分子等。
地铁里、公交内、咖啡馆、餐厅中……环顾你的周 围,低头浏览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己成为不少人 的习惯动作。“谁占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谁就更容易 获得成功。”方寸屏幕之上,是最新鲜的一手资讯、最生 动的新闻表达,背后则布满了传统媒体向融合进军的改变 与创新。
女 15 2.7 92 12.6 74 13.6 54 9.8 117 21.2 144 26.0 57 10.3
的真实性并不可靠,有17.2%的人认为微博的广告过多。
值得注意的是,有总计60.7%的浏览人每次的连续浏 览时间达到了50分钟以上,其中每次浏览时间为50分钟以 上的浏览率较高。(参见表2)
50-80分
0.23
男钟
3 3.8 7 8.8 48 60 15 18.8 7 8.8

微博微信的对比分析

微博微信的对比分析

从微博和微信的对比—试析为何微博用户流向微信和大多数普通用户一样,新浪微博也曾经是我每天必开的一个手机应用,不管是发一些东西还是不停的看自己关注的人的刷屏,微博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打发自己碎片化时间的工具。

但当微信出现后,不知不觉间,每天从打开微博看一看,开始变成一定要打开微信看一看;从希望自己的微博有评论,到开始只关注微信的朋友圈子是否有更新。

而我也发现身边朋友都在经历这种变化,微信的崛起使新浪微博用户停留时间出现显著的下降。

在微信推出之前,新浪微博其实是被名人加熟人圈带动发展起来的。

微博和博客的不同之处在于140字的限制加上随时随地分享文字和图片的特性使得微博比博客能更轻易的融入我们的生活,能让用户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好碎片时间来进行更频繁更琐碎更贴近生活化的内容发布。

如果说曾经广受欢迎的名人博客是让粉丝看客们每天都期待的长篇连载专栏的话,那碎片化的微博则是打开了一扇通向名人生活乃至每日喜怒哀乐内心活动的小窗。

在微博中我们能更轻易更频繁的获取关注的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独白,这正好能更好更方便的满足人们的窥探欲。

然而,对于大部分更在意社交需求的普通用户来说,在微博上发表任何内容,都是需要和朋友产生互动才会觉得有意思的。

也就是让自己的被关注欲能够得到满足。

但如果自己发出的内容总是得不到别人的回应,那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只获取信息而不产生内容的看客。

而除非自己是个很优秀很活跃的内容产生者,才能够不断吸引陌生人关注自己成为自己的粉丝。

使用微博一段时间后,草根们会渐渐发现自己并不能吸引到很多陌生人来关注自己,最后大家都只是在微博上发布一些生活状态类的信息,然后在和自己认识的朋友们做互动中获得乐趣。

在微信推出之后,由于微信语音联络朋友的便捷和强需求性使得人们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微信。

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推出,人们也开始习惯使用“朋友圈”去发布与自己相关的各类内容,一条内容同时发表在微博和微信当中,由于微信的使用频率更高,得到周边朋友们状态信息以及大家围绕这些内容产生的互动也就会比微博更快更方便,因此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将本来都发表在微博上的内容逐渐转移到微信朋友圈当中,微博上那些更在意日常社交的用户的活跃度也就从微博转移到了微信上。

微博与微信新媒体平台的差异与应用

微博与微信新媒体平台的差异与应用

微博与微信新媒体平台的差异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

在众多新媒体平台中,微博和微信无疑是最受欢迎和广泛应用的两大平台。

微博和微信虽然都属于新媒体平台,但在功能、用户群体、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微博和微信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与应用。

首先,微博和微信在功能上存在一些差异。

微博是一种类似于博客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微博来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感受。

微博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其他用户来获取他们发布的内容,并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进行互动。

微博还提供了热门话题、实时热搜等功能,方便用户了解和参与热门话题的讨论。

而微信则是一种即时通讯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一对一或群聊,还可以发送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消息。

微信还提供了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生活动态,并与好友进行互动。

微信还支持公众号功能,用户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获取他们发布的内容。

其次,微博和微信的用户群体存在一定的差异。

微博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媒体人群体,他们更加注重个人表达和社交互动。

微博上的用户通常会关注一些明星、媒体机构和自媒体,获取他们发布的内容,并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进行互动。

微博上的内容形式多样,用户可以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微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而微信的用户群体更加广泛,包括了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的人群。

微信上的用户更加注重与亲友的交流和社交,他们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一对一或群聊,并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生活动态。

微信上的内容形式相对简单,主要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主。

再次,微博和微信的内容形式也存在一些差异。

微博上的内容形式多样,用户可以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微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微博上的内容通常以短文、图片和视频为主,用户可以通过发布微博来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感受。

基于微博与微信传播模式的差异分析

基于微博与微信传播模式的差异分析
作者 简介 :李晓霞,讲 师,研 究方向为传播学。
2 微 信 的封闭化 传播 模 式
微信 是腾讯公司在 2 0 1 1 年退 出的产 品 , 初 期 的产 品定 位使 移动 端 即使通 信 软 件 , 用 户 可 以实 时 发送 文 字 、语 音 、 图片 、视 频 、地 理 位 置信 息等 给 自 己的好 友 ,同时还 可 以组 件 多人 交流 群 。随 后微 信 开 通 了朋友 圈功 能 , 用 户在 其 中发送 链接 、文字 、 照片 、 视频 等 , 这 些信 息 只有 好友 才 能 够看 到和 评 论 。后 来基 于基 础 人 际沟 通 平 台 , 添 加 微信 公众 号 模 块 ,向用 户提 供 定 制服 务 、 互动 沟 通 和相 关 内容 信 息 。在微 信 的传 播模 式下 ,采取 的主 要是 封 闭式 人 际传 播模 式 ,只有 互为 好 友 才 能够 看 到用 户发 送 和 分 享 的信 息。 同时 , 基 于 公 众 号 的功 能 ,微信 还 具 备 一 定 的组织 传播 与 大众 传 播 特 点 。 。 J 。一 些企 业 或 个 人 通过 建 立公 众 号 , 将 语 音 、视 频 、文 字等 信 息定 时 向 已关注 的用 户传 播 ,然后 促使 用 户 之 间的 传 播 和 辐散 。这 种 传播 模 式 具 有个 人 私 密性 和群 体 精 准性 等特 点 。 以微信 公 众号 功 能为 例 ,用户 关注 一些 公众 号 之后 , 才 会 受 到其 发送 的信 息 , 这 是 一种 点对 点的 传 播 。用 户 在接 收 消 息之 后 ,向 自己的好 友 发送 或
从 而 大 大提 高传 播 和 影 响范 围。有 些 企业 通 过微 博 进 行 产 品推 广 、危 机 公关 、品 牌 宣传 、企 业 文化 宣 扬 等 。在 极 短 的时 间 内 ,能够 通 过 传播 时 话题 得 到 爆 炸 式 的宣 传 。因 此 ,在微 博 当 中可 以推 出明星 实 力 榜 、 电影 热 评 榜 、热 门 话 题 榜 等 一 些 活 动 产 品 。 微 博利 用 巨大 的传 播 量 级 , 结 合 迅速 的信 息交 互和 大 量 的信 息 来源 , 成 为 了当前 社 会 中重 要 的 网络 社 交媒 体 工具 。

基于微博与微信传播模式的差异分析

基于微博与微信传播模式的差异分析

基于微博与微信传播模式的差异分析作者:李晓霞来源:《新媒体研究》2015年第11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兴的社会化媒体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使用。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微博和微信。

近年来,微博和微信不但出现在人们的社交当中,在一些其他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目前,虽然微博和微信分别都开通了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但是在传播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分别阐述了微博和微信不同的传播模式及其特点,进而对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微博与微信;传播模式;差异分析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11-0007-02在当今社会中,微博和微信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两个社交媒体工具。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微博与微信都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然而具体来说,在传播模式等方面,微博与微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很多不同的方面,同时也对人们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微博的开放化传播模式微博在2009年诞生,作为一个社会化媒体传播平台,实现了电脑端和手机端的覆盖。

微博并没有太过复杂的技术含量,同时具有便捷性、即时性、自媒体性等特点。

以新浪微博为例,发布字数限制在140以内,从而消除了专业人士和普通网民的距离,因而激发了大量的原创内容。

人们可以在微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人互联网和时代的转变。

通过微博能够实现即时性的书写和传播,从而更加方便的表达思想和获取信息[1]。

用户通过电脑或手机客户端,能够随时更新消息,突破了传统媒体更新地域、时间的限制。

微博还将点对点的传播转变为点对面的传播,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微博具有明显的大众传播特点,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任何用户发表的内容,所有用户都能看到。

微博内容的吸引力是实现其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用户通过发表、转发、评论个性化的内容,能够实现病毒式的传播。

浅析微博与微信公众账号的对比

浅析微博与微信公众账号的对比

浅析微博与微信公众账号的对比微博与微信公众账号是当今社交媒体领域最热门的两个平台。

它们既有相似的功能,也有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浅析微博与微信公众账号的区别和优劣。

一、用户群体微博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和白领。

由于微博上的内容相对更加开放,用户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更容易引起广泛关注。

而微信公众账号的用户则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年轻人,也包括中老年人和商业人士。

微信公众账号更加注重信息和服务的实用性,因此拥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精准的用户定位。

二、功能特点微博的特点在于用户可以自由地发表短微博,也可以在上面发布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以极佳的方式向大众发布信息。

而微信公众账号则更注重服务和交互,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定制化的推送服务,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资讯。

三、营销优势微博对于用户、商家和品牌的营销宣传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微博上,商家和品牌可以通过购买广告,或是与网红合作来进行宣传推广。

而微信公众账号则更注重个性化推荐和推送,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建立粉丝经济,建立忠实的粉丝群体,久而久之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四、信息安全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信息安全也成了广大使用者的一个大问题。

微博虽然呈现的面向广大用户的开放和公开,但是还是存在着泄露隐私,网络诈骗等方面的问题;而微信公众账号在使用端上保护隐私方面则做得更完善,微信公众账号提供了“防骗提醒”、“账号密码保护”、“黑名单”等功能,让用户更加放心地使用。

综上所述,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虽然都是两个社交平台,但在用户群体、功能特点、营销优势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针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士可以选择不同的平台来进行展示和互动。

基于微信、微博探析新媒体用户行为差异

基于微信、微博探析新媒体用户行为差异

基于微信、微博探析新媒体用户行为差异作者:靳瑜来源:《传媒论坛》2019年第13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科技水平日益提升,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微信、微博也慢慢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但不同用户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其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相应的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也有所不同。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新媒体用户在微信、微博两大平台上使用过程中的差异。

关键词:微信;微博;新媒体;用户差异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3-00-01一、引言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40年前,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在EVR的开发计划中提出[1]。

随后,这一词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有的人说是一种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也有的人说是媒体演进发展的延续;还有的人说它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网络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手机微信相对于网络也是新媒体。

笔者认为,所谓新媒体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手段,来满足用户获取信息需求和社会交流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如网络媒体、楼宇电视;狭义的是指新兴媒体,如手机媒体。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新兴媒体。

三、微信及微博的概述微信是腾讯公司研发的手机新媒体里的一种社交平台,可以免费发送短信、视音频、文字、图片等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扫一扫”、分享朋友圈等多种方式进行社交活动。

微博,即“微型博客”,也是一种社交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

四、从传播学角度,对微信与微博进行差异化比较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W模式”,即传播者(Who)、传播内容(What)、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受传者(To whom)、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

从微博与微信的异同看社交微媒体走向

从微博与微信的异同看社交微媒体走向

从微博与微信的异同看社交微媒体走向作者:折江虹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7期【摘要】微博、微信作为微媒体的代表,推出短短几年各自就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

作为新兴媒体,二者有共同之处。

但是,微博、微信在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社交微媒体走向的一些端倪。

【关键词】微博微信微媒体一、微博、微信的微媒体浪潮微媒体,是指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并且特指由大量个体组成的网络结构,只理解为个体是没有意义的。

微博、微信作为微媒体中的突出代表,从它们出现到被广泛使用,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发展速度惊人。

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一个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的平台。

2010年,微博成为全网发展最快的应用,这一年被定义为微博元年。

此后微博的发展势头一直迅猛。

新浪微博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3月,新浪微博用户规模为3.24亿;2013年3月,用户规模增长到5.365亿,同比增长65.5%左右。

2014年3月27日,新浪微博改名为微博。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

微信自推出后受到手机用户的热捧,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博、微信,两个应用软件,在当今这个技术革新和信息爆炸的时代缘何脱颖而出;二者同作为微媒体家族的一员,传播方式有什么异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微博、微信的共同点1、信息的“私人定制”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所以被称为大众媒体,是因为这些媒介是将制作好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

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接收到的都是一样的信息。

随着媒介数量的增多,受众面临信息泛滥的问题:想要的信息不能很快获取,不关注的信息充斥耳目。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媒体适时地作出了改变,信息传播窄众化。

“窄众”使得媒体不再将大量相同的内容传递给大众群体,而是制作特定的传播内容,并推送给有特定需求的小规模受众群体。

传播易解读微博微信营销差异

传播易解读微博微信营销差异

传播易解读微博微信营销差异广告投放平台传播易表示,虽然微博和微信都被称为社交媒体工具,但究其本质而言微博是具有社交属性的媒体工具,微信是具有媒体属性的社交工具,微博的本质是媒体,微信的本质是社交。

二者存在以下几点比较明显的差异:1、平台属性不同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讲求的是深度。

重在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讲求的是广度,重在用户对信息的接收。

微信的主界面是聊天界面,微博的主界面是内容界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信的关系属性和微博的信息属性。

微信是一个社会化的关系网络,是强关系弱媒体平台,“用户关系”是这个网络的纽带,通常是真实的人际关系,属于移动SNS;微博则是社会化的信息网络,是强媒体弱关系平台,“信息关系”是这个网络的纽带,媒体属性强,影响范围则更广。

2、用户关系不同微信的本质是社交,所以用户之间的关系是点对点的对等的强关系。

微博的本质是媒体,用户之间是点对面的非对等的弱关系。

在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的定义当中。

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即交往的人群从事的工作,掌握的信息都是趋同的),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

弱关系是指关系的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即交往面很广,交往对象可能来自各行各业,因此可以获得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泛泛之交.在格兰维特的理论当中,弱关系更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而弱关系更倾向于沟通和和分享。

这也更加凸显了微博的媒体属性和微信的社交属性。

比如同样是在外面吃了一顿饭,在微博可能会注重吃的菜的做法及自己要不要学着做一个,在微信,则更加注重分享这顿饭好不好吃贵不贵。

微博注重的是价值观的输出,而微信则更像一个分享型社区。

3、传播方式不同微信是“单播+组播”的传播方式,是一种闭环传播,更加私密更加个性化。

而微博是广播的传播方式,是开放式传播。

微信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微信聊天,朋友圈和公众号,聊天和朋友圈的功能只有在互加了好友之后才能用,朋友圈只能评论或点赞,不能转发,非好友间不能互动。

微博和微信社交技术的比较分析

微博和微信社交技术的比较分析

微博和微信社交技术的比较分析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现在,人们可以使用各种社交媒体应用程序进行通信、分享和交流。

其中,微博和微信是最流行的两个社交技术应用之一。

虽然这两个应用程序常常相似,但是它们在使用者的需求和欲望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比较和分析微博和微信的社交技术应用。

第一部分:微博和微信的发展背景微博是中国最大的微型博客平台之一,是一个基于文本内容分享和社交的社交媒体应用。

2010年,随着微博市场的出现,它一下子吸引了许多网民。

而微信,是由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即时通讯应用程序。

微信的主要特点是便于使用、非常便捷,因此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第二部分:微博和微信社交功能的比较1.持续学习的平台微博是一个处事链连接着不同的认证。

在微博上,大多数用户都可以在认证的个人页面上获得对其内容和知识的反馈。

因此,微博成为一种传播知识和学习的渠道和社区。

同时,微博上发布的所有信息也会根据关键字被及时地发送到与其类似的其他用户那里,以更快地传递信息。

而微信则不同,它被更多的用作即时通讯软件,其社交功能没有微博复杂,它不能以类似的方式传递知识和学习。

2.数据的共享方式微博和微信也有不同的数据共享方式。

在微博上,用户可以进行粉丝主动跟随,提高你的曝光量,共享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例如发布的微博带有热门话题标签,那么所有用户都可以在看到该热门话题时获得信息。

但微信不支持公开分享,因为微信上的交流充满了用户的私密性,信息只被共享给用户主动选择的朋友。

3.性质和管理微信的交流方式是私密的,高自由度的,完全由个人的判断和选择来决定。

而微博的社交交流性质更公开,遵循更容易自我约束的社交规则。

微博上的认证用户必须经过认证后才能发布内容,这也减少了虚假内容的传播,也保证了微博的可信度和质量。

第三部分:总结尽管微博和微信有很多区别,但它们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社交功能,是用户社交需求的有力工具。

总体来说,微博和微信的社交功能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社交需求而开发的,微信类似于社交的私人空间,而微博则类似于社交的公共空间。

“关系为王”与“内容为王”——微信与微博的比较分析

“关系为王”与“内容为王”——微信与微博的比较分析

65网络与传播·研究“关系为王”与“内容为王”——微信与微博的比较分析摘 要:当今新媒体在中国迅猛发展,微信、微博作为依托自身资源、平台等,在各自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微信依托社会化关系网络,关系为王;微博依托社会化信息网络,内容为王。

本文从关系类型、对于产品的延伸等多角度呈现微信、微博各自的特性,以及在构建各自传播生态上所展现的殊异。

关键词:微信;微博;社会化关系网络;社会化信息网络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杨一凡 刘涛引言2015年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成为带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手机(90.1%)超过PC成为第一上网终端,手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微信、微博借着手机移动终端应势而上,根据腾讯发布的2016年的《微信数据化报告》,微信用户已近7亿。

2016年6月,仅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12亿。

微信、微博庞大的用户群和各自的产品特性,是当今传播生态中富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其不同关系网络的构建也显现了独特的面貌。

1.微信、微博:强弱关系的搭建与接入微信主要通过qq好友、添加手机联系人来添加微信好友,将已有的人际关系复制到手机终端。

通过这两种方式接入的人际关系类型,初级群体关系和一般群体关系比较明显,实现了人的情感维系和归属。

后者主要是组织成员,大多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目标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与个体所在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关系的维护。

“微博的人际传播遵循以‘熟人为中心’的三级扩展建构模式。

处于核心层的是现实社会关系的微博转移,第二和第三层分别是基于学缘、业缘、趣缘的扩展圈子和基于事件推动的偶然圈子,在三个层级的人际交往和关系维护中呈现出重要性递减的‘差序格局’”。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提出的“弱链接理论”,通过“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性”以及“互惠性”四个维度对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做了强弱之分。

在四个维度的衡量中,微信无疑是强关系层面上的。

2021年微博与微信会议总结

2021年微博与微信会议总结

微博与微信会议总结微博与微信一、传播形式的不同微博二、载体和目标来源的不同微博三、内容与来源的不同微博四、本质与使用方式的不同微博本质为网络展示平台,现逐步发展为社会媒体化,更加具备商业化特质媒体化味道愈演愈烈,可炒作的利用度高实名制寻找目标人群,容易引起网络围观应用程序多样化本质为私人通讯工具,有趋势社会化向发展,但并不成熟内容主要以文字(140字内)、图片、网络链接为主内容面向全社会,媒体化形式来源于blog、SNS、web0,即轻便移动式微型blog内容主要以音频、图片、少量文字和短视频为主内容面对单独个体,私人化形式来源于手机版QQ,即私人即时通讯+SNS载体主要为PC客户端目标来主要源于开放式的社会载体主要为手机客户端目标来主要源于手机通讯录广播式传播一个点对多个层面(面向社会)的媒体化传播信息量量贩式,属于主流传播方式通过微刊、微话题、微盘等多种网络模式进行信息量更大的传播与推广点对点传播个人对个的人私人传播信息量精品化,不同的信息针对不同的个人通过“摇一摇、漂流瓶、微信群、附近的人”多种结交方式(具有随机性)认识具有共同爱好的人,且过程保密性高微信微信微信微信私密性的确保,影响力极小,隐私保护性强一对一的个人讯通,保证了不会出现因围观所造成的影响交友方式多样化五、营销方式的不同微博大号(高粉丝量+名人效应)转发信息,引起关注度病毒视频+病毒信息传播制造话题,引起媒体注意并进行炒作多种应用模式所带来的广告植入私密性的强度适合做企业客服,快速解决问题,又不会引起关注利用二维码做互动营销,通过二维码的性质去与大众互动,从而突出品牌特质通过“摇一摇和漂流瓶”的方式在固定地区发放coupons微信扩展阅读微博营销会总结微博营销大会总结报告前言201*年11月15日湖南举办的微博营销大会已经落幕,此次大会主题是“微世界,大未来”。

大会总结和了新浪微博上线几年来的发展成果,运用微博营销取得成功的案例,同时从总体上分析了当今社会化媒体营销逐渐走向成熟的前提下,微博营销的当前状况,以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汉语121 周凯 1232026
如今,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各种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微博、微信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博得了众多网络用户的追捧,同时也备受商家的青睐。

以下将从传播学角度来谈谈微博和微信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

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

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Web2.0技术为依托,支持API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

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

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

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

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

微信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

微信可以使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也可以用QQ号进行直接的登录,在用QQ号登录时会要求设置成为昵称或者是微信号。

另一方面微信和QQ是相互的独立的,即便是我们用QQ号进行登录,在运用微信的时候,我们的QQ号不会被泄露给任何人。

微信与微博的差异:
1. 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2. 用户关系:对等双向 VS 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

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

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

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

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

而微博微群,做不起来的原因,与微博用户关系属性有很大关系。

3. 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 VS 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

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4. 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增强变异版。

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

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微博的优点在于它的传播特性,从最近所有的大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微博已经成为传播最快的媒体。

只要是利于传播的信息,便可以在微博上迅速发酵传播,从而到达每个角落。

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将是无法比拟的,微博媒体属性强,微信的更注重的是私密社交,不利于信息广泛传播。

因此像类似京东商城的话题炒作更适合在微博上开展,在微信上我不知道怎么能够炒作起来。

微信、微博的关系:
强关系
微博里的强关系大多是因为内容,事件,利益而保持;微信里的强关系大多是因为沉淀,互动,交往而保持。

微博里的强关系解除简单,单方行动即可,并且关系链的深度影响较小;微信里的强关系解除复杂,单方解除后因为相关关系链并不会解除。

微博里的强关系维护成本较低;微信里的强关系维护成本较高。

微博里的强关系一定每天发生着相互的故事。

每月若无互动,任何一方都可能被清理;微信里的强关系可能每月只用一次,或是更长时间。

天天沟通的反而是新关系,不是强关系。

弱关系
微博里的弱关系是单向性的;微信里的弱关系是双向性的。

微博里的弱关系解除后还有可能受到传播;微信里的弱关系解除后一般不再有传播。

微博里的弱关系维持成本较高,一日不微,落粉三千;微信里的弱关系维持成本较低,一月不信,关注依然。

微博关系是基于过去的,你的关注一定是他过去做了什么;微信关系是基于未来的,你的保留一定是希望未来发生什么。

微信、微博的传播:
微博对有价值的信息的传播会被再加工并会被主动传播,不受制于关系的强弱;微信对有价值的信息,传播者会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顺序传播,越有价值的信息自会被传播者传播的范围会更小。

微博对有传播性特征的信息,无论强弱关系,传播者都积极主动并快速传播,甚至会推动传播或是挖互掘信源继续传播并会有新关系的形成;微信对有传播性特征的信息,会首先传播到强关系,然后再分享到弱关系。

因为只能加工而无法挖掘,信源会去到最有需要的强关系那里,并去到最有可能知道信源的真实性的关系中互动以寻找答案。

微博的传播图是放射状的;微信的传播图是圆圈加点线状的。

微博的有效传播量与传播范围,与传播者的意愿度不相关;微信的有效传播量与传播范围,与传播者的意愿度相关。

微博上有争议的和不确定的内容信息,会在质疑中继续传播;微信上有争议的和不确定的内容,会被中止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