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光彩论文

合集下载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兼谈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兼谈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兼谈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民族小学杨友荣覃柏洲有人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作为学校教育当中的数学学科来说,它虽不同于其它文学艺术,没有浪漫的情调,没有英雄的壮举,也没有伟人的豪情,更没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柔风温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境、“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朦胧秀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神奇和万里长城巍巍不倒的雄风、广袤大漠苍茫悠远的情怀……然而,数学课堂中的“美”确实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

我们的学生学习数学觉得非常枯燥无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体会到数学之美、之奇、之快乐也。

同时,他(她)们也不懂得怎样去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因子,适时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

这样,定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深挖教材,发现美。

美,到底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1、美丽;好看(跟“丑”相对)。

2、使美丽。

3、令人满意的。

4、得意。

数学之“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满意的效果。

它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成就感。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善于挖掘教材,善于在教材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和运用美,从而赋予数学课堂“美”的生命,给人以“美”的启迪。

那么,数学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数学美是简单、对称、完备、统一和谐奇异的美,是深刻而丰富的内在美。

1、奇异而简洁的灵巧美。

数学中简洁与灵巧的美到处可见。

如通行当今世界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可以说是世人共识的最简洁的文字,用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数和算式,不仅全世界的儿童都能认识,而且它的妙处还在于用10个有限的符号能表示出无限多的数。

提高数学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论文

提高数学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论文

提高数学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为世人所瞩目,如朱经武教授主持的美国超导实验60%的研究人员为大陆中国人。

然而20世纪的100项发明,大到航天飞机,计算机,小到易拉罐、圆珠笔,没有一项属于我们。

究其因,我们的教学往往是目中无人(学生)的过程,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管学生的感受,教学方式单一。

对此我有同感。

比如,这学期开学后的一个多月,我听了将近30节课。

这30节数学课给我的感觉仍是以“说数学”为主,即很多教师都热衷于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这种“说数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面窄,特别是面对我们60人的大班,其危害之大显而易见,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有限,同时以个别人的正确回答代替多数学生的情况,对于学困生思维的发展极为不利,表面上秩序井然,实际上缺乏一种内在的活力,学生无兴趣可言,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转变理念,改革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如果以“做数学”代替“说数学”,情形会迥然不同,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那么什么是“做数学”呢?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索、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不难看出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将数学学习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数学学习是儿童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索性与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也是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习;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

一、要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入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从而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觉活动有非常浓厚的情绪色彩,对于熟悉的生活情景,他们的知觉活动能比较自觉、顺利的开展,从而形成相应清晰的知识结构。

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与活力论文

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与活力论文

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与活力曾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

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

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

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

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

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

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自主-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自主-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自主,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2.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方.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表现在“引导”上.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教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番发现、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讲“绝对值”时,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在平凡的教学中发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例如,在讲“银行的利率”、“打折销售”时,让学生到银行去了解利率、利息、利税等或去商店看一看商品的打折情况,了解标价、折数、售价等.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每个学生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个体,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让大部分学生稳步提高,使后进生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化.新教材设计了“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在讲“图案设计”时,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手段的应用,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点拨者,就不能“代疱”;是传授者,就不能“缄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焕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论文

焕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论文

焕发数学课堂生命的活力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如何在课堂4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在实践和反思中,我觉得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打好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解读教材。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内容、学习的素材和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它是以概括、规范、结论、静止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不仅要弄清每个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要学会在细节上进行推敲,深入钻研教材所蕴含的知识、思想方法等。

只有这样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把握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读懂学生。

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读懂学生同样不容忽视。

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过程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把握,如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所需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具有哪些生活经验,哪些内容学生需要讨论,哪些方面学生的思维会遇到障碍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

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得到落实。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桥梁——创设气氛。

和谐的气氛,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否则你再好的教学设计都白费。

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论文]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论文]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摘要:文章综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材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43-01数学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知识点是固定的。

但是,数学学习不能只单纯地依赖枯燥、乏味地模仿和记忆,要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采取多样的学习方式,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

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

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追求真实自然,允许课堂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对课堂上提出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学的主要方式应是讨论而不是讲授,教师要保护不同观点,字串1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数学教学论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论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名言“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民主化教学思想是最闪光的地方之一。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促进学生有特色的、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使学生探究新知,不断进取,充满自信心和成就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才能促进数学成绩的全面提高。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做学习的主人。

几年来,我通过教学,有了点滴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教学的力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创设如下故事情境(录音播放)厘米跟毫米以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生活在同一把尺子上。

可是有一天,厘米看看看身边的毫米,心想:毫米这么小,竟然跟我平起平坐!厘米很不服气地冲毫米说:”每次主人让我俩度量时,总是我出的力多,你只是偶尔量一下,几乎派不上用场,你算老几?竟然跟我平起平坐!“这时,我问学生:”如果你们是毫米,听了厘米刚才的话心里高兴吗?“(不高兴)”那你们这么说?“学生情绪高涨,结合学到的知识,说得头头是道。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灵性,让学生主动地卷入童话角色体验中,即凸现毫米与厘米的本质联系,又使学生在其中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理的熏陶。

小学数学论文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通用版一度以来,数学课堂上教师声嘶力竭,生龙活虎,学生萎靡不振,恹恹欲睡,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一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学生精神压抑,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无异于身心的摧残. 新课程提出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回归真实. 小学数学,作为懵懂儿童开始学业之初接触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田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以为,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彰显自我,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应是我们的首选.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积极探索,积累了点滴感受,在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一、返璞归真,因时而动,回归教学常态如今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也正因此,课堂上单一地传授知识,为考取所谓的好成绩,我们的课堂教学偏离了学生发展的正常轨道.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体验不到丝毫学习的乐趣,学生犹如驯兽场上的动物,成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机械重复训练的机器. 与此“相映成辉”的是我们的教师,为了充分展示自我“价值”,以及为达到自己的功利性目的,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研究课、展示课更是偏离常态,教师也热衷于倾力做课,努力演课,以期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达到所谓的精致而获得评委的好评. 这种追求形式上花哨的课堂,将学生作为自己表演的陪衬,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道具”,从本质上来看是漠视教师与学生的自然需求与实际需要,学生经历了这样一堂课,无异于一场痛苦的折磨.让课堂回归常态,契合师生的内心需求,不是随意的率性而为,更不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而是摒弃那种耗时费力的短暂精彩,让课堂回归自然,形成持久的、经常性的精彩. 这种精彩更多的时候是因学生的即兴而生成的精彩,是毫无功利色彩的,也并非尽善尽美的,但它却更让人印象深刻,更震撼人的内心,让学生心悦诚服地热爱数学. 记得有人问我校一位课堂教学效果显著的老师,其取得优异教学效果的法宝是什么时,他坦率地说:“我就是平平淡淡地教,我也不会绞尽脑汁去设计所谓华美的教学过程,只是每一节课都想方设法让我们师生都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我尽可能通过简单的手段和极少的教具来教学,否则,以我每天几节课的工作实际,只有脚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搞那些花架子,一方面我没有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一定接受. 只有平常而自然的课堂,老师和学生才不会太累,学生也才会欢迎. ”可见,上好常态课,让学生在安宁平和的数学课堂中学习,他们才会自然快乐地学习,这样的教学也才会持久.二、以生为本,民主开放,放飞学生心灵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犹如润泽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甘泉. 只有构筑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会在数学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尽情放飞自己,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1. 摒弃思维强加,营造课堂教学的真民主在教学加法“9 + 5”时,同学们通过摆小棒来完成算法. 有学生说:“我数到9后再接着数,10、11、12、13、14得数是14. ”也有学生说:“我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出是14 . ”还有学生说:“从5根小棒里拿出一根放在9根里,就有10根,再加上刚刚剩下的4根,就等于14根了. ”……小朋友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面对孩子们的多种算法,我们应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做“小老师”,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加以肯定,而绝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不顾学生自主发现后产生的愉悦感,迫不及待地将教师的思维成果告诉学生. 否则,学生将会逐渐丧失发现的乐趣,他们的创新能力也会逐渐迷失.2. 打破教师权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传统教学中,由于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学生养成了缺乏独立见解,盲目迷信的性格特点. 新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教师权威,不迷信教师教材,从而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相互交流心声的所在.3. 远离虚情假意,让课堂成为流淌真情的海洋记得一次“认识物体”的公开课上,任课老师用贴近学生兴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引导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各种形状的物体进行初步感知,然后让孩子们用实物教具拼出自己喜欢的物体. 教师在巡视时,一个小男孩羞羞答答地来到老师身边,拉拉老师的衣服,老师停下后,带着微笑问孩子怎么啦?原来小男孩是想让老师欣赏他的杰作——一架“飞机”. 老师跟随他来到了他的课桌旁,俯下自己的身躯,用欣赏的目光审视着孩子“独创”的“飞机”,露出真诚的微笑,赞许地说:“这架飞机可真漂亮!还有大大的翅膀呢!”学生听了,小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与自豪,得意地说:“我长大了要开大飞机!”老师亲切地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鼓励他说:“从小就有志向,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行!”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动的瞬间,老师没有什么华美的语言,学生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看似平常的对话,自然顺畅的几个动作,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着浓烈的真情,闪耀着满满的人性光辉.三、追求本真,深化体验,构建自主课堂真实是人类进行知识传承的基本准则,我们在教学中,只有给学生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这样,他们才会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乐趣. 记得在教学关于“圆的认识”的内容时,我改变思路,让学生经历拼装玩具小汽车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装法导致汽车行驶情况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反复尝试,然后发现“圆心”位置,理解和掌握“圆”的一些性质. 这样的过程虽显复杂,但学生经历这样有趣的探究过程,一定会让他们终生难忘,受益永远.总之,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犹如铺就我们师生生命发展的绿洲.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勇于实践,这片绿洲将更焕发出昂扬的生机与活力!。

让数学课堂更有生命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更有生命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更有生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我们很多老师在课堂中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再以热闹的教学活动贯穿整节课,造成很多老师认为有生命力的课堂就看老师情境设计的如何精彩,课堂气氛是如何活跃,并且各大观摩课无不用其法,使得这一教学方式成为时下的新宠。

正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这就告诉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也就是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有生命力呢?一、学生的思考让数学课堂更有生命力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数学思考才是数学学习的“根”。

但是怎样的思考才是行之有效的呢?是为了“思考”而思考,还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主动去想呢?在一节《圆的认识》课中,当老师告诉学生“在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点的点的轨迹叫做圆”后,就组织学生思考后讨论,看给这个定点取个什么名字?于是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应叫“指定点”,有的说应叫“原点”,有的说应叫“顶点”……课堂上出现了小高潮,有的人认为这就是这节课的精彩的“点睛之处”,我认为这是“花棒”,概念的名称实质上就是一个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不可能因为学生热闹的讨论就把国际上通用了几千年的“圆心”改名的,因此这是无效的思考。

而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课中,在学生知道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后,我设计了一道题:“学校篮球队要挑选一名高个儿篮球队员,a球员身高约2米,b球员身高约2.0米,你认为哪位球员更符合教练的要求?”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同学彼此间的意见,才得出答案,这样,既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显著提 高。
当前的数学课堂无论是课前 ,还是 课 中亦 或是课 后都在充 分关注学 生: 关
首先是 自主 思考 。让每一个学生都 注心 灵感受 ,关注 潜能开发 ;关注 基础
证 “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 尤其 是 差 生 都 有 尊 关 注 个 性 张 扬 ;关注 过 程 享 受 , 关 注 品

朵 云 推 动 一 朵 云 ,一 个 灵 魂 唤醒 另 一 变 成 学 习互 动 时 , 学 生 会 感 觉 到 与 老 师 师 生 、 生生 之 间 的 交 流 不 仅 仅 是 简 单 的
个灵魂 。 ”数 学教 育亦 是如此 。真 正有 的平等与和谐 ,会产 生强烈的学习责任 数 学知 识的交流,更是每一个人思想 的 效的数学教育是师 生生命 的撞击,是师 感和迫切提升 能力的欲望 ,从而使学生 交流 学课 堂要 “ 以人为 本 ” ,有效 的数 学课 彩的激荡。
样做不仅能保护 学生的 自尊与 自信 ,还 给学生提供 了展示 自我的机会 。 I , 育 就 是一 棵 树摇 动 一 棵树 , 正做到把教 学完 全放 手给学生 ,将教学 堂 “ 全对话 ”的过程 。在这 个过程 中,

室国 哲 学 家 雅 思 贝 尔 斯 说 : “ 教 可 以 提 高 学 生 参 与 的 积 极 性 。 当 教 师 真 总 之 ,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就 是 平 等 的 课


情,还可 以有效地调动学 生参与课堂设 往教师单 方面设计教案的状况 ,让学生 做 到这 一点必 须经 历破茧 成蝶 的痛苦 在 预 习作 业 上 提 出不 懂 ,感 到 困惑 、棘 首 先减 少 提 问 的次 数 这就要提 高问题 计、课堂思考 的积极 性,并有效做到让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摘要: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性的课程,相对于语文课中优美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使得好多数学老师觉得数学课讲起来机械呆板、课堂沉闷,远没有语文课生动有趣儿而富有生机。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善于开动脑筋、大胆探索、积极尝试,我们的数学课也一样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这里我想从以下两各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关键词:课堂生机小学生童话故事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性的课程,相对于语文课中优美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使得好多数学老师觉得数学课讲起来机械呆板、课堂沉闷,远没有语文课生动有趣儿而富有生机。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善于开动脑筋、大胆探索、积极尝试,我们的数学课也一样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这里我想从以下两各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精彩导入让数学课堂异彩纷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课堂导入艺术,努力创造出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情境。

故事能使小学生处在拟人化的世界里,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的思维、丰富联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教《认识分数》时,编制了“狐狸分肉”的故事:有一天,一只狐狸看到狗熊兄弟在争抢一块肉,于是就走过去说:“不要吵,不要吵,我来帮你们分一分。

”结果狐狸把肉分成了一块大的和一块小的,把大的给了熊弟弟,把小的给了熊哥哥,这下熊哥哥不高兴了,于是狐狸就在熊弟弟的那块肉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吞下了肚子,这下熊弟弟又不高兴了,说:“现在哥哥的那块肉比我的多了。

”于是狐狸又到熊哥哥的那块肉上咬了一口,吞下了肚子,就这样,狐狸左一口右一口的咬着肉吃,等两兄弟明白过来时,手里的肉只剩一丁点儿了。

同学们,故事中的狐狸是怎样分肉的?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这样式课堂导入,在小学生在原本就熟悉的童话故事中注入了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童话故事中领悟新知,运用故事的幽默风趣,激发学生对于新知的联想。

在数学课前,创设孩子们喜爱的童话情景、生活情境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

课题研究论文:焕发数学课堂活力

课题研究论文:焕发数学课堂活力

145328 数学论文焕发数学课堂活力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走进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使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一、以人为本,体现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还给学生“主人”的地位,给他们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让他们独立地去观察、感觉、触摸,寻找、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中,我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去尝试解决,以达到直观认识和理解。

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把一个圆柱体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再拼成一个长方体,再根据转化过程中圆柱体和长方体的底面积,高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整个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思考、交流,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想法、见解,还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认识渐趋完善、深化,体现了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指导思想。

“圆柱体的体积”教学过程成了一个再探究、再发现的过程。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巧设情景,走进数学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创设情境而“冥思苦想”。

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我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端坐静听”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但有时看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很可能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不知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最终的感受是热闹了一节课。

在这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关键词】:数学学习积极性兴趣课堂活力正如“环境往往改变一个人”一样,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是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动脑筋思考问题机会最多的时候;是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最佳时候;是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时候,学生长时间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思维自然而然会得到锻炼,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习铺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也并非是教师手把手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在班里开了一个小超市,每件物品上都标好了价格,一部分学生当营业员,一部分当顾客,进行了买卖活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全班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最后让学生交流各自在买卖过程中的收付款情况。

通过把学生熟悉的事例引进课堂,创设教学情景,自然的学习和巩固了人民币的兑换,清楚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使生活常识数学化。

学生从中体会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数学,作为一门智力训练的学科,常常被学生们视为枯燥无味的科目。

然而,数学并不应该被认为是乏味的。

实际上,数学是一门丰富多彩、富有创造力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传统上,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而学生则被动接收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沉闷和无趣。

相反,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探索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平行线的性质,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一种逻辑严谨、善于抽象和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记忆计算方法和公式,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验证解决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当学习代数方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试错法求解方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解决标准化的题型,缺乏实际应用和拓展性的问题。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论文-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力

论文-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力

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力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中不断展现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与乐趣。

一、营造民主化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平等。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和教师具有同等的地位。

课堂不是关押学生的笼子,而是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数学能力的生活空间。

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学习,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倾注爱意,融洽教学氛围,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之间才会互相理解和尊重,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老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必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老师相信你!”课堂上教师言语亲切,神态和蔼,举止大方得体,拉近师生距离,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二、调动课堂一切积极因素,展现生动、活泼课堂。

2.1创设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课堂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生动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恰当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在课堂引入时,可采用问题引入、情境引入、悬念引入、故事引入等多种方式。

比如,教学“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提问:“有没有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当然非常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老师接着可以叫学生任意写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教师迅速解出,学生此时必定非常急切地要学习这种方法了,教师就可以开展新课教学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人教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要求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使数学教育成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充满快乐和幸福的活动,使数学课堂真正地充满轻松快乐。

一、贴近实际,生活化地教学数学数学教学应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让生活与教育“亲密接触”。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a-b-c=a-(b+c)”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1.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小超市:书包36元、文具盒14元、足球76元、羽毛球拍26元、排球44元等。

2.让学生4个人一小组,用100元到“超市”购买两种商品。

做好购买商品名称、价格的记录,并列式计算所剩钱数。

3.汇报所购买的商品及求剩余钱数的算式,教师做相应板书:100-76-14=10(元) 100-(76+14)=10(元)100-14-36=50(元) 100-(14+36)=50(元)100-36-44=20(元) 100-(36+44)=20(元)100-44-26=30(元) 100-(44+26)=30(元)4.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算式,结合自己购物体会,说说各算式的算理。

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各个算式所蕴藏着的数学规律,从而概括出“a-b-c=a-(b+c)”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

上述教学过程,我把“a-b-c=a-(b+c)”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让他们在购物、算钱中,悟规律,明算理。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从事数学探索,进行数学交流,开展数学操作,在概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动探索,创造性地教学数学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需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探索出来。

赋予数学课堂更强的生命力论文

赋予数学课堂更强的生命力论文

赋予数学课堂更强的生命力论文赋予数学课堂更强的生命力论文本文关键词:更强,生命力,赋予,课堂,数学赋予数学课堂更强的生命力摒弃论文本文简介:《中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都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因此,如何并使数学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传递,并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便成更为重要了一大极其重要课题。

结合个人的教学研究实践,以七年级学生为商业性,谈几点粗浅的看赋予数学课堂更强的生机论文本文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讲授环境,使学生家长在获得若要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都能得到发展。

”因此,如何使数学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现状中传递,并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便成了一大重要课题。

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以七年级学生为主体,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用小故事传达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有新的生命数学是一门塑造科学,它固有的抽象性主观性常给人以枯燥无味的感觉。

想要使这些纯真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也像生活中一样充满活力,那就要让数学课堂韵味多一些生活习惯的内容和气息。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我结合教材切实做好课件(带动画演示)并编了这么一个故事(故事名为“好一只蜗牛”):“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间一片混沌,忽然一道光从天而降,杀出一只蜗牛。

这蜗牛可神了,它所做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后由考古学家研究发现:蜗牛总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运动,而且左右运动。

”此时引入教材中的新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为区分时间,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并开始利用蜗牛模拟运动(分四种),每模拟一种便让学生利用数学式子表示运动的过程及结果,他们很游刃有余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种:蜗牛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所在的位置(+2)×(+3)=+6.第二种:蜗牛以每分钟2公尺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所在的位置(-2)×(+3)=-6.第三种:蜗牛以每分钟2公尺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在所在的位置(+2)×(-3)=-6.第四种:蜗牛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所在的所在位置(-2)×(-3)=+6.此时查觉学生反映很热烈,让学生观测以上四个式子,先仔细观察式子中的符号,及绝对值的关系,学生家长很轻松地得出结论,即乘法法则。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摘要】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每个教育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清远市教育科研第九批正式立项课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从有效的情境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有效的课堂练习、有效的课堂评价等几方面结合实例进行阐述,与同行一起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正文】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清远市教育科研第九批正式立项课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那如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实例与同行一起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有效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情境的兴趣指向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景。

【案例1】课题组成员郑秋燕老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导入情景是这样创设的:(1)出示图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赛道。

(2)师:小狗和小兔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绕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

小猪裁判也说不出谁最先冲过了终点,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名。

可是小狗和小兔都认为虽然同时到达终点,但自己跑的路程要远些,自己才是第一名,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数学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

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

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们: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

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学生很快伸出2(1)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

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

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三、支撑广阔的操作天地,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四、架设合理的探索桥梁,让学生创造数学
数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的再创造数学。

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不断的“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

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知识会越来越深。

五、链接数学与实际生活,让学生实践数学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我们应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凡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教师则尽量放手。

我们只做学生的拐杖,为学生的学校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让数学
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东海县石湖中心小学江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