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的气血名句

合集下载

20条中医名言,受益匪浅!

20条中医名言,受益匪浅!

20条中医名言,受益匪浅!20条中医名言,受益匪浅!
1.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2.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4.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5.六腑以通为补。

6.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7.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8.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9.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10.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11.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12.风为百病之长
13.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14.六腑以通为用
15.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16.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17.邪在脾胃,陽氣不足,
18.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19.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20.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调理气血诗句

调理气血诗句

调理气血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调理气血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健康的诗句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朱震亨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行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行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葛洪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3国嵇康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晋葛洪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精、气、神,养生家谓之3宝.―――《理虚元鉴》明汪绮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行干.―――《素问·遗篇刺法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惜精养生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3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人年510者,精力将衰,大法当210日1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8笺》明高濂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御女之法,能1月再泄,1岁2104泄,皆得2百岁.―――《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聚精之道,1曰寡欲,2曰节劳,3曰息怒,4曰戒酒,5曰慎味.―――《摄生3要》明袁坤仪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精神养生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看1个医生不如交1个伴侣.―――谚语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曹廷栋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清梁章钜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不气不愁,活到白头.―――谚语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西汉刘安等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张湛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晋葛洪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8笺》明高濂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龚廷贤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王文禄恼1恼,老1老;笑1笑,少1少.―――《养心要语》明胡文焕说说笑笑,通通7窍.―――谚语笑1笑,10年少;愁1愁,白了头.―――谚语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谚语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养心莫擅长寡欲.欲不行纵,欲纵成灾;乐不行极,乐极生衰.―――《养生4要》明万全善摄生者,先除欲念.―――《食色绅言》明陈继儒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行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遇事不恼,长生不老.―――谚语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暴喜难过,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4要》明万全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清朱锡绶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善养生者,先除欲念.―――《男女绅言》明陈继儒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谚语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1日3笑,人生难老;1日3恼,不老也老.―――谚语生气催人老,欢乐变年少.―――谚语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谚语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房宽地宽,不如心宽.―――谚语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很多.―――谚语笑口常开,百病不来.―――谚语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谚语忠诚是长寿之本,和善是欢乐之源.―――谚语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谚语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谚语。

中医最经典的一句话

中医最经典的一句话

中医最经典的一句话1.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3.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4.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5.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6.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7.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8.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9.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1. 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12.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13.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脾喜燥而而恶湿。

14.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15.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6. 百病生于气;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7. 久病先针足三里。

18.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19.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20.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21.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22.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23.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4.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25.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唐] 孙思邈26.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唐] 孙思邈27.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28.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29.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30.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31.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2.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33.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34.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35.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

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

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11、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2、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3、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4、气聚则塞,气散则通5、百病挟痰6、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7、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8、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10、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11、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

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2、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13、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14、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15、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16、久病先针足三里17、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1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1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0、养心莫过于寡欲。

——《医学入门》21、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善医者,法门广阔无边。

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2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26、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27、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28、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29、善嚏者,肺病也。

善噫者,脾病也。

呵欠者,胃病也。

30、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31、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32、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33、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3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35、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36、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7、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38、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中医养生最经典的一句话

中医养生最经典的一句话

1.中医养生,遵循自然之道,调和阴阳平衡,健康长伴左右。

2.中医养生,以自然之法,享健康人生。

3.治未病,调气血,中医养生之道,守护家人健康。

4.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中医养生,健康之源。

5.中医养生,让您远离疾病,拥有健康长寿的人生。

6.中医养生,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今天开始。

7.中医锦句:养生先养气,养心先养身。

8.气血通畅,筋骨强健,中医养生,扶正祛邪。

9.固本扶元,培补元气,中医养生,健康无虞。

10.五脏六腑,经络畅通,健康养生,长寿相伴。

11.中医金句七: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这句话指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
阳气,而静养则可以减少身体的阴气,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12.中医锦句: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13.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14.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15.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枸杞入肝、肾经,具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的功效。

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的经典语录

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的经典语录

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

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中医气血学说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中医气血学说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中医气血学说展开全文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营养人体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宜充足协调、运行正常。

若因某些原因,可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频率加快,工作压力、精神压力等增大,气血虚弱、气血失调及亚健康状态的病症时常出现,特别是女性,加上特有的生理特点,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以及更年期的影响,更容易出现气血失常的表现。

只有气血旺盛,才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健康状态。

健康是财富的根本,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未病早防,有病早治。

气和血关系密切,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不足,用补法;气血失调,用治法。

因此仅仅补是不够的,必须补气结合,调根治本。

下面就气虚、血虚、气血俱虚,气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现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气血病的证候,一方面为气血亏虚,主要有气虚、血虚,属虚证的范畴;一方面为气血运行失常,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一般属实证的范畴。

临床尚有气陷、气不固、气脱、血脱等证,一般是气、血虚特殊表现;所谓气逆、气闭,一般属气滞范畴;所谓血热、血寒、实际即血分的热证、寒证。

一、气虚类证气虚类证包括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

气虚证是指元(真)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气虚证见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呼吸气短,神疲乏力,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质淡嫩,脉虚等。

气虚证的形成,常由久病、重病或劳累过度,而使元气耗损;或因先天不足、后天饮食失调,而使元气生成匮乏;或因年老体弱,脏腑机能衰退而元气自衰等导致。

由于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故出现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气虚不能上荣,则头晕目眩;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肤表,故为自汗:“劳则气耗”,所以活动劳累后诸症加重;营气虚不能上承于舌,故舌淡嫩;气虚鼓动血行之力不足,故脉象虚弱。

中医经典金句名言

中医经典金句名言

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2.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5.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6.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7.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8.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9.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10.诊候第四。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
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

若病已成,可得半愈。

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1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12.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13.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14.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
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程国彭
1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中医经典语录句子

中医经典语录句子

中医经典语录句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伤感签名、微信签名、霸气签名、情侣签名、唯美签名、说说短句、说说美文、说说感言、说说标语、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ntimental signatures, WeChat signatures, domineering signatures, couple signatures, aesthetic signatures, short sentences, beautiful articles, testimonials, slog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医经典语录句子本篇内容为大家整理中医精神名言,中药最经典的语句,中医文化唯美短句,中医经典朋友圈文案,中药文案简短吸引人,100句中医经典语句,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应用]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的经典语录

[应用]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的经典语录

[应用]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的经典语录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

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122条中医金句精句解读了古今名老中医门的临床的经验

122条中医金句精句解读了古今名老中医门的临床的经验

122条中医金句精句解读了古今名老中医门的临床的经验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
1.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就像你身体好好的时候,就该注意保养,别等真生病了才后悔呀!你看那些经常锻炼、饮食健康的人,不就是在践行“上医治未病”嘛!
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哎呀,人的身体要是正气满满,那些邪气哪能轻易得逞呀!好比一个阳光积极的人,遇到点困难也不容易被打倒呀!
3.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这不是很明白嘛,吃再多补药,都不如好好吃饭睡觉来得实在。

你想想,老是熬夜又不注意饮食,光吃药能有多大用呢?
4.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就如同家里着火了,肯定得先灭火呀,但之后还是得找到起火原因彻底解决,不然下次还得着火。

生病了也一样,紧急情况得先处理症状,后面再慢慢调理根本啊!
5. “三分治,七分养。

”治病可不能只靠医生呀,自己不注意调养那怎么行!就像伤口愈合,光靠药不行,还得给它时间和合适的环境去恢复呀,是不是?
6.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浑身都不舒服呀,心态平和的时候就感觉啥事没有。

人得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不然病都容易找上门呢!
7.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看再多医书,都不如多去临床上实践一下呀!你看书学游泳学得再好,不下水试试永远也学不会呀!
我的观点结论:中医的这些金句和经典语录真的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呀,我们可要好好体会和运用呀!。

中医古籍120句经典格言,中医人人都要会背

中医古籍120句经典格言,中医人人都要会背

中医古籍120句经典格言,中医人人都要会背在中医古籍中,常有些格言发人深省。

小编特整理120句格言,有言诊断,有言治法,语句对仗,朗朗上口,谈医理面广而发人深省,推荐给读者们,以期读者有所获益。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1.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2.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中医精髓精神气血

中医精髓精神气血

中医精髓精神气血
1.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
2.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问·移精变气论》
3.两精相搏谓之神。

-《灵枢·本神》
4.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灵枢·大惑论》
5.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灵枢·营卫生会》
6.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

-丁甘仁《丁甘仁医案·衄血》
7.气属阳而无形,血属阴而有形。

-明·张介宾《类经·经络类》
8.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难经·二十二难》
9.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灵枢·本脏》
10.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素问·调经论》
11.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素问·生气通天论》
12.阳随乎阴,血随乎气,故治血必先理气,血脱必先益气。

-明·赵献可《医贯·血证论》。

中医气血的歌诀

中医气血的歌诀

中医气血的歌诀
气的来源
人之有生全赖气,生命活动的源泉,气含物质功能义,来源先天和后天。

自然清气通于肺,吐故纳新补后天。

先天之气父母传,后天精气水谷源。

先天后天合正气,又名真气充身健。

气的分布与功能
脏腑功能为脏气,营养物质营卫气,先天之气化元气,元阴元阳下焦居;谷气精气肺胃化,积于中焦名宗气。

水谷之精化营气,水谷之悍化卫气,元气有赖后天补,机体生化原动力。

宗气助肺司呼吸,营养物质脉中寄,声音强弱气血运,肢体寒温活动济。

脉中营气养百骸,脉外卫气宣腠理。

气的名称虽各异,归结功能三方面,生化万物供营养,脏腑组织能滋益;功能活动动力用,内外环境调节寄。

正气内存邪不干,邪之所凑其气虚。


中焦受气取汁膏,营行脉中营血叫,内注脏腑营阴阳,外营筋骨步履矫,四末得养关节利,肌肉充实阴阳调。

神志活动靠血养,血虚惊悸又烦躁。

营血赖气能运行,气为血帅母血靠,气行血行气滞瘀,活血需佐行气药。

气不摄血血外溢,补气可使血循道,气血本是同根生,气血调和健康保。

中药横向总结经典语录

中药横向总结经典语录

中药横向总结经典语录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自古以来,中医药学就在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中发展壮大,形成了许多经典的中药学理论和实践。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药学知识的横向总结,提炼出一些经典语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学。

1、“气血调和,百病不生。

”这句话强调了气血平衡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气血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两种物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旦出现气血不和,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气血调和,是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

2、“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这句话阐述了治疗风邪疾病的关键。

风邪是人体患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可以侵入人体导致各种疾病。

但是,如果能够调理好血液,使血液流畅循环,就能够有效地消除风邪,治愈疾病。

3、“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这句话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

对于热性病症,应该使用寒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寒性病症,应该使用热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原则反映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的思想。

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这句话阐述了治疗虚实病症的基本原则。

对于虚弱的病症,应该采用补益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实证的病症,应该采用泻下的方法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思想。

5、“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这句话阐述了中药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扶正祛邪指的是通过补益正气、祛除邪气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标本兼治则是指既治疗疾病的表面症状,又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全面性和深入性的特点。

6、“药性阴阳,以平为期。

”这句话指出了中药药性的重要特点。

中药的药性具有阴阳两面,阳性药物具有温热、兴奋等作用,阴性药物具有寒凉、镇静等作用。

在使用中药时,要根据病症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情况,合理选用阳性药物或阴性药物,以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

7、“知母贝母,止咳化痰。

”这句话是对中药知母和贝母止咳化痰作用的形象描述。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其中,许多名言名句成为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指导,深受医学界和广大民众的推崇。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中医重要名言名句,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精髓。

患病篇1. 名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名言:"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解析:这句名言形象地比喻了疾病来临时的痛苦与恐惧,以及康复后的缓慢恢复过程。

3. 名言:"寸金难买寸光阴,寸光阴易得寸金难。

"解析:这句名言表达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可替代性,提醒人们重视健康,及早预防疾病,避免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治疗篇1. 名言:"医者,对证则治,无证则不治。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的特点,指出了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

2. 名言:"先调气血,次调阴阳。

"解析:这句名言是中医治疗中的基本原则,强调了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3. 名言:"不留余毒,不伤正气。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治疗的温和性质,主张通过调理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养生篇1. 名言:"时常按揉的人是不需要医生的,时常需要医生的人是不会按揉的。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养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按揉穴位来促进健康的方式。

提示人们平时要注重养生,保持身体健康。

2. 名言:"百病皆由虚。

"解析:这句名言说明了中医对于虚寒、虚热等体质的重视,以及通过调理体质来预防疾病的观点。

3. 名言:"补肾先补脾胃"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养生中的重要脏腑-肾脏与脾胃之间的关系,提示人们在养生过程中需注意调理这两个脏腑的功能。

黄帝内经:阴阳生万物,气血不分离!调养气血,养生之本

黄帝内经:阴阳生万物,气血不分离!调养气血,养生之本

黄帝内经:阴阳生万物,气血不分离!调养气血,养生之本气血,阴阳之本阴阳之气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

阴阳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人也不例外。

就人体阴阳而言,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表为阳,里为阴;腑为阳,脏为阴。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脏和腑又有各自的阴和阳。

阴阳生万物,气血不分离《内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气为阳,血为阴;血相对静止,而气运动不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由于气的推动,血才能周流不息,而气的运行又须以血为载体和依托,气血须臾不可分离,以此维持人体生命的运行。

气与血是一对阴阳,阴阳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气血也可以相互转化。

《内经》中说,“阳化气,阴成形”。

比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物质,而将干枯的植物燃烧又可以释放出能量。

气与血的相互转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

如果说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那么人体的气血则是身体健康的本钱。

气血旺盛并且气血阴阳调和是人体健康的保障,气血不足或者气血阴阳不调则是人体患病的内在因素。

气血是维系人体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说,中医治病养生的过程即是一个不断提升人体气血并且使气血调和的过程。

以孕妇生产为例,孕妇生产要消耗大量的气血,因此孕妇刚生产后,多数人身体非常虚弱,需要坐月子来调养气血,恢复身体。

人的身体本身所蕴含的高超“智慧”是人类思想所望尘莫及的。

比如:现在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但人类是否有能力通过现代科技创造出人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谓的“克隆”也只是取下作为生命体的细胞加以培育而已。

因此,只要人体具备了足够的气血,人体本身就有了“本钱”,就会知道如何去解决人体内存在的问题,并且会将有限的气血用到身体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们可将祛除疾病的过程比喻成一场人体内正气与邪气的战争:战争需要作战的部队并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而气血正是人体的“作战部队”和“物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

《妇人良方·调经门》
2,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

《医宗必读·医论图说》
3,行医不识气,治病何以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

《景岳全书·杂症谟》
4,人之生死由乎气,气之为用,无所不生,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故治病以气为首务。

5,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

6,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7,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8,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也。

《类经·脏象类》
9,人一离腹时,便有此呼吸......平人绝谷七日而死者,以水谷俱尽,脏腑无所充养受气也。

然必待七日而死,未若呼吸绝而即死之速也。

《医旨绪余·原呼吸》
10,气者,人之根本也。

《难经·八难》
11,人之生死,全赖乎气。

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医权初编》
12,人之生死由乎气。

《医门法律·先哲格言》
气的作用
1,气血,人身之二仪也,气为主而血为配。

故曰:气化即物生,气变即物易,气盛即物壮,气弱即物弱,气正即物和,气乱即物病,气绝则物死。

是气之当养也明矣。

《医方考·气门》
2,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

《血论证·吐血》
3,血为气之配......,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

《医经溯洄集·小便原委论》
4,气乃神之祖《脾胃论》
5,气者精神之根蒂也《脾胃论》
6,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生气通天论》7,阳气者,若天与曰,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素问·生气通天论》8,气为生人少火,立命之本也。

《质疑录》
9,所谓阳气者,温暖之气也。

《医匾·气》
10,脏气虚,则生内寒也。

《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11,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血之极
1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1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14,气得其和则为正气,气失其和则为邪气。

《医门法律·先哲格言》15,正气旺者,虽有强邪,亦不能感,感亦必轻,故多无病,病亦易愈;正气弱者,虽即微邪,亦得亦袭,袭则必重,故最多病,病亦难痊。

《冯氏锦囊秘录》
16,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素问·六微旨大论》
17,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素问·六微旨大论》
18,死生之机,升降而已。

《素问·六微旨大论》

1,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

人生所赖,唯斯而已。

《景岳全书》
2,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知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

《金匮钩玄》
气血
1,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

《难经·本义》
2,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医学真传》
3,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4,气行乃血统《素问·五脏生成》
5,气阳而血阴,血不独生,赖气以生之,气无所附,赖血以附之。

《医论十三篇》
6,一身气血不能相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循环不已。

《不居集》
7,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8,气能生血,血能藏气
9,气贵顺,血贵行,气血调和,百病无生;气不顺,血不行,气血不和,百病从生。

10,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11,气血盈,则百病不生,气血通,则诸症全消
12,气血通补,百病不生
13,补气养血身康健,行气活血病不生
14,五脏六腑亲兄弟,气血才是父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