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常见临界问题
高中物理常见临界条件归纳
关于绳的临界问题
绳刚好被拉直
绳上拉力为零
绳刚好被拉断
绳上的张力等于绳能承受的最大 拉力
运动的突变
天车下悬挂重物水平运动,天车 重物从直线运动转为圆周运动,
突停
绳拉力增加
绳系小球摆动,绳碰到(离开) 圆周运动半径变化,拉力突变 钉子
高中物理常见临界条件归纳
临界情况
临界条件
速度达到最大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刚好不相撞
两物体最终速度相等或者接触时 速度相等
刚好不分离
两物体仍然接触、弹力为相等
运动到某一极端位置
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两个极 粒子运动轨迹与极板相切 板间的匀强电场
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磁场 粒子运动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
物体刚好滑出(滑不出)小车 物体滑到小车一端时与小车的速 度刚好相等
刚好运动到某一点(“等效最高 到达该点时速度为零 点”)
绳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
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重力(“等 效重力”)等于向心力速度大小 为
杆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
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某一量达到极大(小)值
双弹簧振子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弹簧最长(短),两端物体速度 为零
圆形磁场区的半径最小
磁场区是以公共弦为直径的圆
使通电导线在倾斜导轨上静止的 安培力平行于斜面 最小磁感应强度
两个物体距离最近(远)
速度相等
动与静的分界点
转盘上“物体刚好发生滑动” 向心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刚好不上(下)滑
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
保持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的最小水 平衡
平推力
拉动物体的最小力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含答案)
1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一 .与摩擦力有关的临界极值问题物体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物体间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如果只是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则有F m =m rv 2,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如果除摩擦力以外还有其他力,如绳两端连物体,其中一个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时,存在一个恰不向内滑动的临界条件和一个恰不向外滑动的临界条件,分别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且静摩擦力的方向沿半径背离圆心和沿半径指向圆心。
二 与弹力有关的临界极值问题压力、支持力的临界条件是物体间的弹力恰好为零;绳上拉力的临界条件是绳恰好拉直且其上无弹力或绳上拉力恰好为最大承受力等。
【典例1】 (多选)(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0) 如图1,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 可视为质点 )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B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C .ω=lkg2是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 .当ω=lkg32 时,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答案 AC解析 木块a 、b 的质量相同,外界对它们做圆周运动提供的最大向心力,即最大静摩擦力F f m =km g 相同。
它们所需的向心力由F 向=mω2r知,F a < F b ,所以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A 项正确;a 、b 一起2绕转轴缓慢地转动时,F 摩=mω2r ,r 不同,所受的摩擦力不同,B 项错;b 开始滑动时有kmg =mω2·2l ,其临界角速度为ωb =l kg 2 ,选项C 正确;当ω =lkg32时,a 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f =mω2 r =32kmg ,选项D 错误【典例2】 如图所示,水平杆固定在竖直杆上,两者互相垂直,水平杆上O 、A 两点连接有两轻绳,两绳的另一端都系在质量为m 的小球上,OA =OB =AB ,现通过转动竖直杆,使水平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三角形OAB 始终在竖直平面内,若转动过程OB 、AB 两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B 绳的拉力范围为 0~33mg B .OB 绳的拉力范围为33mg ~332mg C .AB 绳的拉力范围为33mg ~332mg D .AB 绳的拉力范围为0~332mg 答案 B解析 当转动的角速度为零时,OB 绳的拉力最小,AB 绳的拉力最大,这时两者的值相同,设为F 1,则2F 1cos 30°=mg , F 1=33mg ,增大转动的角速度,当AB 绳的拉力刚好等于零时,OB 绳的拉力最大,设这时OB 绳的拉力为F 2,则F 2cos 30°=mg ,F 2 =332mg ,因此OB 绳的拉力范围为33mg ~332mg ,AB 绳的拉力范围为 0~33mg ,B 项正确。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专题强化 动力学临界问题
当汽车向右匀减速行驶时,设小球所受车后壁弹力为0时(临界状态) 的加速度为a0,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得: Tsin 37°=ma0, Tcos 37°=mg,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a0=7.5 m/s2.
12345678
当汽车以加速度a1=2 m/s2<a0向右匀减速行驶时,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得: T1sin 37°-FN1=ma1, T1cos 37°=mg,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T1=50 N,FN1=22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大小为22 N.
4.解答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 (1)极限法:把问题推向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从而 找出临界条件. (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没有出现明显的临界线索,一般用假设法,即 假设出现某种临界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与题设是否相同,然后再 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3)数学法:将物理方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如二次函数、不等式、三角 函数等,然后根据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求出临界条件.
A.g2
m k
C.g
2m k
√B.g
m 2k
D.2g
m k
12345678
静止时弹簧压缩量 x1=2mk g,分离时 A、B 之间的压 力恰好为零,设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2,对 B:kx2- mg=ma,得 x2=32mkg,物块 B 的位移 x=x1-x2=m2kg, 由 v2=2ax 得:v=g 2mk,B 正确.
第四章
专题强化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 专题强化练
动力学临界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动力学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2.会分析几种典型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
牛顿第二定律的临界问题
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 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即物体速度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限制
不适用于微观粒子或高速运动的情况,此时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
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
基础性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为物 理学和工程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流体动力学临界问题主要研究流体在流速达 到极限状态时的流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详细描述
当流体的流速达到极限值时,如湍流或流体 中的音速,其流动规律和受力情况会发生显 著变化。在流体动力学临界问题中,需要运 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分析流体的流动规律和受力情况,以确定其 极限流速和安全系数。
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中,牛顿第二定律临界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有助于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大学物理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牛顿第二定律临界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力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物理竞赛
在物理竞赛中,牛顿第二定律临界问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有助于 选拔具有潜力的优秀学生。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临界问题,工程师 可以优化车辆的动力学设计,提高车 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牛顿第二定律临 界问题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机器的性 能,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航空航天设计
在航空航天领域,牛顿第二定律临界 问题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设计和优 化,以确保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物理、工程和科学实验等领域中, 当需要精确地找出临界点和临界条件 时,解析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解析法的优缺点分析
高中物理 临界问题与传送带
mg F′
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 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 壁的压力.
设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α,
(2)当汽车以a=10 m/s2
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 FT2′= mg2+ma2=40 2 N 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
后壁的压力.
所以小球飞起来,FN′=0
二.传送带问题
例2. 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1m/s的速度运动,现将
一质量为0.5kg的小物体轻轻地放上传送带左端,设
物体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传送带两端水平距
离为2.5m,则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经历的时间
为多少?
解: mg ma
FN
Ff
a g 1m / s2
·G
·
X1
v皮2
v2 0
2a
12 m 0.5m 21
X1
t1
Xv皮0=a2v.05m1,s 物体t先2 加X速0V皮后X匀1 =速2.运5-1动0.5
由上述两式解得
(1)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
mg-a
mg+a
速度a向左运动时,小球对 FN=2sin 45° F=2cos 45°
滑块的压力等于零?
(2)当滑块以a′=2g的加
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
a=g
力为多大?
例3.如图所示,细线的
一端固定在倾角为45°的
F’
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
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 a=2g
FT1
驶的汽车后壁上,绳与竖
FN
直方向夹角为37°.已知g
=10 m/s2,求:
mg
(1)当汽车以a=2 m/s2向
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
牛顿第二定律
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
高中物理力学中几种常见的临界问题
高中物理力学中几种常见的临界问题高中物理力学中几种常见的临界问题临界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所谓临界状态是指当物体从一种运动状态(或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运动状态(或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可理解“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至于出不出现要由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它往往是多个物理过程之间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在这个点的两侧,物体的某些物理条件一般都要发生变化。
临界问题,就是指当物体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状态,某些物理量达到极限取值时,物体所处的状态或条件发生突变。
一、有明显临界词语的临界问题许多临界问题常在题目中出现“恰好”“刚好”“刚要”“最大”“至少”“最高”“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提示,我们称之为临界词语,审题时只要抓住了这些特定词语其内含规律就能找到临界条件,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例题: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相接,导轨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将弹簧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获得某一向右速度后脱离弹簧,脱离弹簧后当它经过B点进入导轨瞬间对导轨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向上运动完成半个圆周运动恰好到达C点。
试求: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克服阻力做的功。
对物体P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N-mg=ma,在0.2时N=0,即mg=F,所以求得x=mg/k。
而,所以求得a=7.5m/s2。
当P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此时Fmin=90N;当P与盘分离时拉力F最大,此时Fmax= 210N。
授人以渔,故掌握一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学生一旦归纳和熟悉了临界状态的力、运动的特征,就能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出其关系,列出方程,进而掌握解决这种题型的技巧。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临界(极值)问题(课件)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θ
G
【例题】在水平向右运动的小车上,有一倾角θ=370的光滑斜面,质量为m的小球被平行
于斜面的细绳系住而静止于斜面上,如图所示。当小车分别以a1=g和a2=2g 的加速度水平
a
向右运动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各为多大?
FT
解:小球即将脱离斜面支持力FN =0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得合力:
必须大于或等于1 N.
当F较大时,在A到达B的右端之前,就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必须相对于B
静止,才不会从B的左端滑落.对A、B整体和A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得F=(m+M)a,μMg=Ma 解得F=3 N.
若F大于3 N,A就会相对于B向左滑下
综合得出力F应满足的条件是1 N≤F≤3 N.
【例题】如图甲所示,物体P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
沿y轴方向
FNcosθ + FTsinθ=mg
将 a=g 代入
得
FT=-0.2mg
FN=1.4mg
FT的负号表示绳已松弛,故FT=0
a
y
FN
FT
x
θ
G
【拓展】上述问题中,若小车向左加速运动 ,试求加速度a=g时的绳中张力。
解:绳子即将变柔软时拉力FT =0
a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得合力:
FN
F=mgtanθ =ma
M
fm
则两者保持相对静止的最大加速度为
am=fm/M= µmg/M=3m/s2
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得:Fm=(M+m) am=30N
m
而 F=25N <Fm
M
Fm
木块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加速
高中物理临界值问题
高中物理临界值问题一、物理中不同的临界情况对应着不同的临界条件,现列表如下:临界情况临界条件速度达到最大值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刚好不相撞两物体最终速度相等或者接触时速度相等刚好分离两物体仍然接触、弹力为零,原来一起运动的两物体分离时,不只弹力为零且速度和加速度相等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两个极板的匀强电场粒子运动轨迹与极板相切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磁场粒子运动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物体刚好滑出(滑不出)小车物体滑到小车一端时与车的速度刚好相等刚好运动到某一点到达该点时的速度为零绳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重力等于向心力,速度大小为杆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圆形磁场区的半径最小磁场区是以公共弦为直径的圆使通电导线倾斜导轨上静止的最小磁感强度安培力平行于斜面两个物体的距离最近(远)速度相等绳系小球摆动,绳碰到(离开)钉子圆运动半径变化,拉力骤变刚好发生(不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总之,解决物理临界问题要仔细题目,搞清已知条件,判断出临界状态的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二、例题分析1.中国女排享誉世界排坛,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
在某次比赛中,我国女排名将冯坤将排球从底线A点的正上方以某一速度水平发出,排球正好擦着球网落在对方底线的B点上,且AB平行于边界CD。
已知网高为h,球场的长度为s,不计空气阻力且排球可看成质点,则排球被发出时,击球点的高度H和水平初速度v分别为( )A.H=43h B.H=32h C.v=s3h3gh D.v=s4h6gh解析:选AD 由平抛知识可知12gt2=H,H-h=12g(t2)2得H=43h,A正确,B错误。
由vt=s,得v=s4h6gh,D正确,C错误。
2.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一根弹簧与小车和物块相连,处于压缩状态且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形变量为x,物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运动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高中物理常见的重要临界状态及极值条件
1.雨水从水平长度一定的光滑斜面形屋顶流淌时间最短——屋面倾角为45°。
2.从长斜面上某点平抛出的物体距离斜面最远——速度与斜面平行时刻。
3.物体以初速度沿固定斜面恰好能匀速下滑(物体冲上固定斜面时恰好不再滑下)—μ=tgθ。
4.物体刚好滑动——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5.两个物体同向运动其间距离最大(最小)——两物体速度相等。
6.两个物体同向运动相对速度最大(最小)——两物体加速度相等。
7.位移一定的先启动后制动分段运动,在初、末速及两段加速度一定时欲使全程历时最短——中间无匀速段(位移一定的先启动后制动分段匀变速运动,在初速及两段加速度一定时欲使动力作用时间最短——到终点时末速恰好为零)8.两车恰不相撞——后车追上前车时两车恰好等速。
9.加速运动的物体速度达到最大——恰好不再加速时的速度。
10.两接触的物体刚好分离——两物体接触但弹力恰好为零。
11.物体所能到达的最远点——直线运动的物体到达该点时速度减小为零(曲线运动的物体轨迹恰与某边界线相切)12.在排球场地3米线上方水平击球欲成功的最低位置——既触网又压界13.木板或传送带上物体恰不滑落——物体到达末端时二者等速。
14.线(杆)端物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恰能到圆周最高点—最高点绳拉力为零(=0v杆端)15.竖直面上运动的非约束物体达最高点——竖直分速度为零。
16.细线恰好拉直——细线绷直且拉力为零。
17.已知一分力方向及另一分力大小的分解问题中若第二分力恰为极小——两分力垂直。
18.动态力分析的“两变一恒”三力模型中“双变力”极小——两个变力垂直。
19.欲使物体在1F2F两个力的作用下,沿与1F成锐角的直线运动,已知1F为定值,则2F最小时即恰好抵消1F在垂直速度方向的分力。
20.渡河中时间最短——船速垂直于河岸,即船速与河岸垂直(相当于静水中渡河)。
21.船速大于水速的渡河中航程最短——“斜逆航行”且船速逆向上行分速度与水速抵消。
高中物理必修二--5.15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3
2g r
(1)FA
10 7
mg;FB
0
(2)FA
FB
5 7
mg
(3)FA
0;FB
5 2
mg
例题5 :如图所示,V形细杆A0B能绕其竖直的对 称轴00’转动,V形杆的两臂与转轴间的夹角均为 α=450.质量均为m=0.1kg的小环,分别套在V形 杆的两臂上,并用长为L=1.2m、能承受最大拉 力Fmax=4.5N的轻质细线连结,环与臂间的最大静 摩擦力等于两者间弹力的0.2倍.当杆以角速度ω 转动时,细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取g=10m/s2. ⑴求杆转动角速度ω0的最小值; ⑵将杆的角速度从ω0最小值开始 缓慢增大,直到细线断裂,写出
fmax沿杆向下时,有:FN sin 45 fmax cos 45 mg
∴ω2=5rad/s
FN cos 45 fmax sin 45 m22r
当细线拉力达到最大时,有:FN sin 45 fmax cos 45 mg
FN cos 45 fmax sin 45 Fmax m32r
5.14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1、临界问题: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物体的受力、半径等因素 发生突变时的状态叫临界状态。
2、解决临界问题基本方法
⑴明确题意,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确定临界 状态。
⑵对圆周运动的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如角速度的 变化、半径的变化引起的系列变化)判断会发 生突变的物理量和这些物理量如何变化,并确 定临界条件。
只有B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当绳子的拉力达到最大
值时的角速度为ω3,则,
3
Tmax 1mg
mr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含答案)
1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一 .与摩擦力有关的临界极值问题物体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物体间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如果只是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则有F m =m rv 2,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如果除摩擦力以外还有其他力,如绳两端连物体,其中一个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时,存在一个恰不向内滑动的临界条件和一个恰不向外滑动的临界条件,分别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且静摩擦力的方向沿半径背离圆心和沿半径指向圆心。
二 与弹力有关的临界极值问题压力、支持力的临界条件是物体间的弹力恰好为零;绳上拉力的临界条件是绳恰好拉直且其上无弹力或绳上拉力恰好为最大承受力等。
【典例1】 (多选)(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0) 如图1,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 可视为质点 )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B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C .ω=lkg2是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 .当ω=lkg32 时,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答案 AC解析 木块a 、b 的质量相同,外界对它们做圆周运动提供的最大向心力,即最大静摩擦力F f m =km g 相同。
它们所需的向心力由F 向=mω2r知,F a < F b ,所以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A 项正确;a 、b 一起2绕转轴缓慢地转动时,F 摩=mω2r ,r 不同,所受的摩擦力不同,B 项错;b 开始滑动时有kmg =mω2·2l ,其临界角速度为ωb =l kg 2 ,选项C 正确;当ω =lkg32时,a 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f =mω2 r =32kmg ,选项D 错误【典例2】 如图所示,水平杆固定在竖直杆上,两者互相垂直,水平杆上O 、A 两点连接有两轻绳,两绳的另一端都系在质量为m 的小球上,OA =OB =AB ,现通过转动竖直杆,使水平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三角形OAB 始终在竖直平面内,若转动过程OB 、AB 两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B 绳的拉力范围为 0~33mg B .OB 绳的拉力范围为33mg ~332mg C .AB 绳的拉力范围为33mg ~332mg D .AB 绳的拉力范围为0~332mg 答案 B解析 当转动的角速度为零时,OB 绳的拉力最小,AB 绳的拉力最大,这时两者的值相同,设为F 1,则2F 1cos 30°=mg , F 1=33mg ,增大转动的角速度,当AB 绳的拉力刚好等于零时,OB 绳的拉力最大,设这时OB 绳的拉力为F 2,则F 2cos 30°=mg ,F 2 =332mg ,因此OB 绳的拉力范围为33mg ~332mg ,AB 绳的拉力范围为 0~33mg ,B 项正确。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问题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问题一、刚好不相撞两物体最终速度相等或者接触时速度相等。
二、刚好不分离两物体仍然接触、弹力为零,且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三、刚好不滑动1. 转盘上“物体刚好发生滑动”:向心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2. 斜面上物体刚好不上(下)滑: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3. 保持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的最小水平推力: 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4. 拉动物体的最小力: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四、运动到某一极端位置1. 绳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等效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重力(等效重力)等于向心力,速度大小为(gR)1/2[(gˊR)1/2].2. 杆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3. 刚好运动到某一点:到达该点时速度为零。
4. 物体刚好滑出(不滑出)小车:物体滑到小车一端时与小车速度刚好相等。
5. 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两个极板间的匀强电场:粒子沿极板的边缘射出(粒子运动轨迹与极板相切)。
6. 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磁场:粒子运动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
五、速度达到最大或最小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加速度为零1. 机车启动过程中速度达最大匀速行驶:牵引力和阻力平衡。
2. 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运动时达稳定状态:感应电流产生的安培力和其他力的合力平衡。
六、某一量达到极大(小)值1. 两个物体距离最近(远):速度相等。
2. 圆形磁场区的半径最小:磁场区是以公共弦为直径的圆。
3. 使通电导线在倾斜导轨上静止的最小磁感应强度:安培力平行于斜面。
4. 穿过圆形磁场区域时间最长:入射点和出射点分别为圆形直径两端点。
七、绳的临界问题1. 绳刚好被拉直:绳上拉力为零。
2. 绳刚好被拉断:绳上的张力等于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3. 绳子突然绷紧:速度突变,沿绳子径向方向的速度减为零。
八、运动的突变1. 天车下悬挂重物水平运动,天车突停:重物从直线运动转为圆周运动,绳拉力增加。
2. 绳系小球摆动,绳碰到(离开)钉子:圆周运动半径变化,拉力突变。
临界(高二三)
一、概念临界问题是物理现象中的常见现象。
所谓临界状态就是物理现象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的中间过程,临界状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瞬时性、突变性、关联性、极值性等。
临界状态往往隐藏着关键性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切入口,在物理解题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求解临界问题通常有如下方法:极限法、假设法、数学分析法(包括解析法、几何分析法等)、图象法等。
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要使”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
处理问题时,一般把物理问题(或过程)设想为临界状态,从而使隐藏着的条件暴露出来,达到求解的目的。
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解决办法是采用假设法,把物理过程按变化的方向作进一步的外推,从而判断可能出现的情况。
数学分析法;是一种很理性的分析方式,把物理现象转化成数学语言,用数学工具加以推导,从而求出临界问题,用这种分析方法一定要注意理论分析与物理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切忌纯数学理论分析。
图象法:将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反映到物理图象中,通过图象分析求出临界问题。
下面列举的是高中物理各知识系统中典型的临界问题。
一、振动和波中的临界问题例1、把一根长度为10cm 的轻弹簧下端固定,上端连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P ,在P 的上面再放一个质量也是m 的物块Q ,系统静止后,弹簧的长度为6cm ,如图1所示。
如果迅速撤去Q ,物块P 将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此后弹簧的最大长度是多少?分析:由题意可知在撤去Q 后物块P 将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即以平衡位置为中心做往复运动,找到平衡位置和确定振动的振幅是求解问题的关键:平衡位置在重力和弹力平衡的位置,由题设条件可知,平衡位置在弹簧长度为8cm 的位置;P 刚开始运动时,弹簧的长度是6cm ,可知振幅是2cm 。
根据对称性可知弹簧的最大长度为10cm 。
例2、质量分别为2A m kg =和3B m kg =的两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后竖直放在水平面上,现用力F 把物块向下压而使之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所示,然后突然撤去外力,要使物块B 能离开地面,则压力F 至少要为多大(设该过程在弹性限度内进行)?分析:先假设B 是不动的,则撤去压力F 后,A 将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弹簧压缩量为0A m g x k =的位置;若要物体B 能被拉离地面,则弹簧至少要被拉长B m g x k=,可见A 物体的振幅为: 0()B A m m g A x x k+=+=,所以压力F 至少为: ()50B A F kA m m g N ==+=。
好---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1、运动学中的临界问题例题一: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赶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当两车相距最远时汽车的速度多大?例题二、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s,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针对练习:(07海南卷)两辆游戏赛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
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图如图所示。
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AC)二、平衡现象中的临界问题例题: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和物体B,物体A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m,物体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滑轮的摩擦不计,要使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求物体B的质量的取值范围(按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处理).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两物体m1、m2经一细绳相连,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连结两物体绳中的张力可能为( )A、零B、F/2C、FD、大于F针对练习2:(98)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
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A、必定是OAB、必定是OBC、必定是OC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三、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例题一: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已知m A=6 kg、m B=2 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在物体A上系一细线,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现水平向右拉细线,g取10 m/s2,则 ( )A.当拉力F<12 N时,A静止不动B.当拉力F>12 N时,A相对B滑动C.当拉力F=16 N时,B受A的摩擦力等于4 N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针对练习:(2007)江苏卷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和传送带问题》优秀文档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动力学中极值问题的临界条件和处理方法1.“四种”典型临界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 =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 =0.(4)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当加速度变为0时.2.“四种”典型数学方法 (1)三角函数法; (2)根据临界条件列不等式法;(3)利用二次函数的判别式法;(4)极限法. 【练习】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 的恒力F 向上拉B ,运动距离h 时,B 与A 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和A 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B .B 和A 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 hD .在B 与A 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多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3.如图所示,物体A 放在物体B 上,物体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 A =6 kg ,m B =2 kg.A 、B 间动摩擦因数μ=0.2.A 物体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 N ,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中正确的是(g 取10 m/s 2)( )A .当拉力0<F <12 N 时,A 静止不动B .当拉力F >12 N 时,A 相对B 滑动C .当拉力F =16 N 时,B 受到A 的摩擦力等于4 ND .在细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B 始终静止 4.如图所示,一质量m =0.4 kg 的小物块,以v 0=2 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 =2 s 的时间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A 、B 之间的距离L =10 m .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拉力F 与斜面夹角多大时,拉力F 最小?拉力F 的最小值是多少?“传送带模型”问题分析传送带问题的三步走1.初始时刻,根据v物、v带的关系,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根据临界条件v物=v带确定临界状态的情况,判断之后的运动形式.3.运用相应规律,进行相关计算.【练习】5.(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4 m,以v0=4 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端,由于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则煤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A.煤块到A运动到B的时间是2.25 s B.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1.5 sC.划痕长度是0.5 m D.划痕长度是2 m6.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两端间的距离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端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粮袋到达B端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可能小或也可能相等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C.若μ≥tan θ,则粮袋从A端到B端一定是一直做加速运动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Α到Β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a≥g sinθ7.(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3.5 m,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滑上传送带A端的瞬时速度v A=4 m/s,到达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传送带不动,v B=3 m/sB.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 B一定等于3 m/s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 B一定等于3 m/s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有可能等于3 m/s8.如图所示,倾角为37°,长为l=16 m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10 m/s,动摩擦因数μ=0.5,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9.如图所示,为传送带传输装置示意图的一部分,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倾角θ=37°,A、B两端相距L=5.0 m,质量为M=10 kg的物体以v0=6.0 m/s的速度沿AB方向从A端滑上传送带,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均为0.5.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v=4.0 m/s,(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物体从A点到达B点所需的时间;(2)若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可以调节,物体从A点到达B点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临界问题、相遇问题、类平抛运和斜抛运动及参考答案
平抛运动临界问题、相遇问题、类平抛运和斜抛运动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平抛运动临界问题目标2平抛运动中的相遇问题目标3类平抛运动目标4斜抛运动【知识导学与典例导练】一、平抛运动临界问题擦网压线既擦网又压线由H−h=12gt2=12gx1v12得:v1=x1g2H−h由H=12gt2=12gx1+x2v22得:v2=x1+x2g2H由H−h=12gt2=12gx1v02和H=12gt2=12gx1+x2v02得:H−hH=x21x1+x221某天,小陈同学放学经过一座石拱桥,他在桥顶A处无意中把一颗小石子水平沿桥面向前踢出,他惊讶地发现小石子竟然几乎贴着桥面一直飞到桥的底端D处,但是又始终没有与桥面接触。
他一下子来了兴趣,跑上跑下量出了桥顶高OA=3.2m,桥顶到桥底的水平距离OD=6.4m。
这时小陈起一颗小石,在A 处,试着水平抛出小石头,欲击中桥面上两块石板的接缝B处(B点的正下方B′是OD的中点),小陈目测小石头抛出点离A点高度为1.6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拱桥为圆弧形石拱桥B.小陈踢出的小石头速度约为6.4m/sC.小陈抛出的小石头速度约为4.6m/sD.先后两颗小石子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1二、平抛运动中的相遇问题平抛与自由落体相遇水平位移:l=vt空中相遇:t<2hg平抛与平抛相遇(1)若等高(h1=h2),两球同时抛;(2)若不等高(h1>h2)两球不同时抛,甲球先抛;(3)位移关系:x1+x2=L(1)A球先抛;(2)t A>t B;(3)v0A<v0B(1)A、B两球同时抛;(2)t A=t B;(3)v0A>v0B平抛与竖直上抛相遇(1)L=v1t;(2)12gt2+v2t−12gt2=h⇒t=hv2;(3)若在S2球上升时两球相遇,临界条件:t<v2g,即:hv2<v2g,解得:v2>gh;(4)若在S2球下降时两球相遇,临界条件:v2g<t< 2v2g,即v2g<hv2<2v2g,解得:gh2<v2<gh平抛与斜上抛相遇(1)v1t+v2cosθ⋅t=L;(2)12gt2+v2sinθt−12gt2=h⇒t=hv2sinθ;(3)若在S2球上升时两球相遇,临界条件:t<v 2sin θg ,即:hv 2sin θ<v 2sin θg ,解得:v 2>ghsin θ;(4)若在S 2球下降时两球相遇,临界条件:v 2sin θg <t <2v 2sin θg,即v 2sin θg <h v 2sin θ<2v 2sin θg ,解得:gh2sin θ<v 2<gh sin θ1如图所示,相距l 的两小球A 、B 位于同一高度h (l 、h 均为定值)。
浅谈高中物理力学中几种常见的临界问题
浅谈高中物理力学中几种常见的临界问题【摘要】高中物理力学是学生学习物理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中有几种常见的临界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临界问题涉及物体开始运动的临界情况;弹簧的临界弹性形变问题探讨弹簧达到最大形变时的状态;自由落体速度的临界问题涉及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动能和势能的临界转化问题探讨能量转化的临界点;动量守恒的临界问题考察碰撞系统中动量守恒的极限情况。
通过对这些临界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
未来,物理教育需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物理教育的发展。
物理临界问题的讨论将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临界问题、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弹簧、弹性形变、自由落体、速度、动能、势能、转化、动量守恒、总结、展望、物理教育、发展。
1. 引言1.1 介绍高中物理力学的重要性高中物理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厚的物理学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高中物理力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运行规律。
物理学中的数学运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下,物理学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高中物理力学作为物理学的起步阶段,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学习高中物理力学,学生可以引起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为未来从事科技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高中物理力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解释临界问题的概念临界问题是高中物理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这个概念中,我们关注的是一些特定参数或条件达到某个临界数值时,系统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或转变。
高中物理 经典复习资料 热学中的临界问题
类型一、升温溢出水银例1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长度L=100cm,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竖直放置如图1甲所示,在开口端有一段长度为h=25cm的水银柱把管内一段空气封住,水银柱的上表面与玻璃管管口相平.此时外界大气压强为p0=75cmHg,环境温度为t=27℃,现使玻璃管内空气的温度逐渐升高,为使水银柱刚好全部溢出,求温度最低要达到多少开?该温度下空气柱的长度是多少?(假设空气为理想气体)分析与解答此题如果把水银柱刚好全部溢出作为末态,则据气体状态方程,有p0V0/T0=pV/T,即100×75/300=75×100/T,得T=300K.显然,此解不合理,那么应该如何分析呢?设升温后,管内剩下水银柱长度为x,据p0V0/T0=p1V1/T1,得100×75/300=(75+x)(100-x)/T,即T=(1/25)(-x2+25x+7500).上式为温度T与水银柱长度x的函数关系,当x=-25/(2×(-1))=12.5时,有Tm=306.25K.以x为横坐标,T为纵坐标,作T-x图象帮助理解,T-x图象如图1乙所示.从图象分析可以发现,对应T=300K,x有两个值,即x1=25cm,x2=0,表明先升温至T=306.25K后,不需要再加热升温,水银能随气体自动膨胀全部溢出.类型二、倒转溢出水银例2 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长为L的均匀直玻璃管,内有一段长为h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如图2甲所示.当玻璃管的开口端向上竖直放置时,封闭的空气柱长为a,当缓慢地转动玻璃管,使其开口端竖直向下时,水银不流出,则管中水银柱长度h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设大气压强p0=H水银柱高).分析与解答玻璃管的开口竖直向上时,如图2甲所示.当玻璃管开口转到竖直向下时,水银的一端刚好到达管口而没有流出作为水银不流出的临界状态,如图2乙所示.对甲图,有p1=(H+h),V1=aS.对乙图,有p2=(H-h),V2=(L-h)S.若p1V1=p2V2,水银刚好不溢出;若p1V1>p2V2,说明p2和V2的值均小,V2变大,水银要外流.水银流出后,p2的值也增大,故当p1V1>p2V2时,水银要外流.若p1V1<p2V2,说明V2的值大了,水银上升,将远离管口,V2值变小,p2不变,水银不会流出.综上所述,要使水银不外流,则需p1V1≤p2V2.所以(H+h)aS≤(H-h)(L-h)S,化简得h2-(H+L+a)h+H(L-a)≥0,令h2-(H+L+a)h+H(L-a)=0,得,令y=h2-(H+L+a)h+H(L-a),作出关于y-h的函数图象如图2丙所示,其中,.当y≥0时,有h≤h1或h≥h2,其中要求h+a<L,若题中H、L、a为具体数值,则一定要对结果进行合理取舍.类型三、滴加溢出水银例3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上,管内有一段高为h的水银柱将一定量的空气封闭在管中,空气柱的长度为L,这时水银柱上面刚好与管口相平.如果实验时大气压为H水银柱,问管中空气柱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继续向内滴加水银,则水银不会流出管口?分析与解答如图3所示,若滴加水银后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增加Δh,对封闭的气体来说,压强增加Δh水银柱高,其体积就相应减小,设其体积压缩ΔL·S.当Δh>ΔL时,水银将外流;当Δh<ΔL时,水银不会外流;当Δh=ΔL时,这是水银刚好不外流的临界条件.设水银刚好不外流时,滴加Δh高度的水银柱.于是有p1=(H+h),V1=LS,p2=(H+h+Δh),V2=(L-Δh)S.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得(H+h)LS=(H+h+Δh)(L-Δh)S,整理得L=H+h+Δh,又∵ Δh>0,∴ L>H+h.类型四、吸取溢出水银例4粗细均匀的玻璃管长L=90cm,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竖直放置,如图4所示.有一段高度h=8cm的水银柱把部分气体封闭在玻璃管内,水银面与管口相平,此时p0=76cmHg.现用吸管从管口缓慢地向外吸出水银.讨论为不使气体膨胀过大导致水银外溢,吸出水银柱的长度应满足的条件.分析与解答若吸取水银后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减小,对封闭的气体来说,压强减小x(cmHg),其体积就相应增加,设其体积增加y长气柱,显然x=y,是水银刚好不外流的临界条件.设吸取x(cm)长的水银柱后,气体长为(82+y)cm,则初态p1=84cmHg,V1=82·S,末态p2=(84-x)cmHg,V2=(82+y)S,据玻意耳定律p1V1=p2V2,得84×82=(84-x)× (82+y),得y=(84×82)/(84-x)-82,①由题意知y≤x,②即(84×82)/(84-x)≤x,整理得x(2-x)≥0,∵ x>0,∴ x≤2cm.故最多只能吸取2cm长水银柱.类型五、直角弯管内水银柱移动例5 两端开口且足够长的U型管内径均匀,向两侧注入水银,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管中的水平部分,气柱及水银柱长度如图5所示,大气压强为76cmHg,此时封闭气体温度是15℃,当气柱温度缓慢地升至327分析与解答先假设升温时,左边部分水银刚好全部挤入左侧管内,那么左、右两边管内水银面均升高4cm,气柱长度为18cm,此时两管水银面相平,计算此时对应的温度,再与327℃比较,看是否满足条件.对封闭的气体有初态p1=96cmHg,V1=10S,T1=288K,末态p2=100cmHg,V2=18S,T2=?据p1V1/T1=p2V2/T2,得(96×10)/288=(100×18)/T2,得T2=540K<600K.可见假设不成立.故必有部分气柱进入左侧管内,此时p3=p2=100cmHg.对封闭气体有初态p1=96cmHg,V1=10S,T1=288K,末态p3=100cmHg,V3=?,T3=600K,据p1V1/T1=p3V3/T3,得96×10S/288=100×V3/600,得V3=20S.由于左、右管均开口,且气柱两端与水银分界面处压强均为p3=100cmHg.故只能是左管内水银面升高6cm,右管内水银面升高4cm.则左右两管里水银柱上表面高度差Δh为2cm.类型六、与弹簧相连问题例6 如图6所示,长为2L的圆筒形气缸可沿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滑动,在气缸中央有一个面积为S的活塞,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为T0,压强为p0(大气压强也为p0).在墙壁与活塞之间装有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当活塞处在图中位置时,弹簧恰在原长位置.今加温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加一倍,问气体的温度应达多少?(气缸内壁光滑,活塞和气缸总质量为m)分析与解答本题是气体性质和力学综合题,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摩擦因数大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当气体受热膨胀时气缸始终静止不动是一种结果;在膨胀过程中气缸发生移动将得到另一种结果,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在μmg>kL的情况下,气缸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活塞平衡条件为(p-p0)S=kL,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0·SL/T0=p·2LS/T,所以T=2T0(1+kL/p0S).(2)在μmg<kL的情况下,整个过程分两个阶段:a.在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之前,气缸处于静止状态.连结活塞的弹簧被压缩,设压缩量为x时气缸将开始移动,则有kx=μmg,即x=μmg/k,①活塞平衡条件为(p-p0)S=μmg,②式中p为此时的压强,设此时的温度为T′,则据气体状态方程,有p0SL/T0=pS(L+x)/T′,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1+μmg/p0S)(1+μmg/kL)T0.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常见临界问题(极值问题)分析处理训练一问题概述:当物体由一种运动形式(物理过程与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物理过程与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即分界限的现象。
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通常称为临界状态,与之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
这是量变质变规律在物理中的生动表现。
如:力学中的刚好滑动;正常行驶;宇宙速度,共振;电学中电源最大输出功率;光学中的临界角;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等解决临界问题,通常以定理、定律为依据,分析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的形式及其变化情况,然后找出临界状态,临界条件,从而通过临界条件求出临界值,再根据变化情况,直接写出条件。
所谓极值问题,一般而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求最值结果。
求解极值问题的方法从大的角度可分为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
物理方法即用临界条件求极值。
数学方法包括(1)利用矢量图求极值(2)用三角函数关系求极值;(3)用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极值;(4)用不等式的性质求极值。
(5)导数法求解。
一般而言,用物理方法求极值直观、形象,对构建模型及动态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而用数学方法求极值思路严谨,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若将二者予以融合,则将相得亦彰,对增强解题能力大有裨益。
极值问题与临界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有区别的,但高考中极值问题通常都可用物理临界法求解。
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临界条件。
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其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有时,有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显含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耐心讨论状态的变化,可用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将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显露出来)假设法(即假设出现某种临界状态,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与题设是否相符,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数学函数极值法等方法找出临界状态。
然后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为了提高解题速度,可以理解记住一些重要的临界条件及状态:物体自由地沿斜面刚好匀速下滑则μ=tgα。
物体刚好滑动静摩擦力达到最大。
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或最小。
两物体刚好相对静止必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
两个物体距离最近(远),相对速度相等。
速度达到最值——沿速度方向的合外力为零(曲线运动时则切向合外力为零)两个一同运动的物体刚好(不)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刚好为零,速度、加速度相等。
刚好到达某点——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刚好(不)滑出——物体到达末端时二者等速。
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绳端物体刚好到达最高点——绳拉力为零,重力是向心力,杆端物体刚好到达最高点——物体速度等于零。
两个物体刚好(不)分离——两物接触且弹力为零,速度加速度(垂直接触面方向)相等。
绳刚好拉直——绳直且拉力为零,绳刚好拉断——张力等于绳所能承受最大拉力。
刚好不相撞——两物体间距为零时等速。
碰撞过程碰后相对速度为零时,损失的动能最大粒子刚好(不)飞出两极板间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轨迹与板边缘相切,粒子刚好(不)飞出磁场区——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
当两支路电阻相等时,并联电阻最大。
当外电组等于电源内阻时,纯电阻外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
光从介质射向空气中刚好(不)射出即刚好发生或不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刚好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频率等于极限频率。
二、典型问题剖析例1 如图1所示,质量均为M 的两个木块A 、B 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A 与B 的接触面光滑,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求使A 与B 一起运动时的水平力F 的范围。
(极限法找临界)解析 当水平推力F 很小时,A 与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当F 较大时,B 对A 的弹力F N 竖直向上的分力等于A 的重力时,地面对A 的支持力F NA 为零,此后,物体A 将会相对B 滑动。
显而易见,本题的临界条件是水平力F 为某一值时,恰好使A 沿A 与B 的接触面向上滑动,即物体A 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受力分析如图2。
对整体有:Ma F 2=;隔离A ,有:0=NA F Ma F F N =- 60sin ,060cos =-Mg F N 。
解得:Mg F 32=所以F 的范围是0≤F ≤Mg 32例2 一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倾角 53=θ,一个质量为0.2kg 的小球用细绳吊在斜面顶端,如图3所示。
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斜面与水平面的摩擦,当斜面以10m/s 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求细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g 取10m/s 2) 解析 斜面由静止向右加速运动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将会随着a 的增大而减小,当a 较小时,小球受到三个力作用,此时细绳平行于斜面;当a 增大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将会减少,当a 增大到某一值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零;若a 继续增大,小球将会“飞离”斜面,此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将会大于θ角。
而题中给出的斜面向右的加速度a=10m/s 2,到底属于上述哪一种情况,必须先假定小球能够脱离斜面,然后求出小球刚刚脱离斜面的临界加速度才能断定。
(假设法找临界)设小球刚刚脱离斜面时斜面向右的加速度为a 0,此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绳的拉力,且细绳仍然与斜面平行。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
易知0cot ma mg =θ 代入数据解得20/5.7s m a =因为2/10s m a =>0a ,所以小球已离开斜面,斜面的支持力0=N F 。
同理,由受力分析可知,细绳的拉力为:N ma mg T 83.2)()(22≈+=此时细绳拉力T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45arctan==mamg θ图1图2图3 0 图4例3 如图5所示,质量为kg M 2=的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4.0=μ,木块用轻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轻绳另一端施一大小为20N 的恒力F ,使木块沿地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定滑轮离地面的高度cm h 10=,木块M 可视为质点,问木块从较远处向右运动到离定滑轮多远时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为多少?解析 设当轻绳与水平方向成角θ时,对M 有Ma F Mg F =--)sin (cos θμθ整理得Ma Mg F =-+μθμθ)sin (cos令A =+θμθsin cos ,可知,当A 取最大值时a 最大。
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有: )sin(12ϕθμ++=A ,其中211arcsin μϕ+=,而2max 1μ+=A ,与此相对应的角为 8.2111arcsin 902≈+-=μθ所以加速度的最大值为:22max /8.61s m g M F a ≈-+=μμ(数学函数极值法找临界)此时木块离定滑轮的水平距离为:cm h S 25cot ≈=θ说明:此题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达到上述最大加速度,当木块达到一定值时,有可能使物体脱离地面,此后物体将不在沿着水平面运动。
因此,F 、M 、μ必须满足θsin F ≤Mg 。
此题所给数据满足上述条件,能够达到最大加速度。
如图12-1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 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
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 、b 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的作用力可能是( )A 、a 处为拉力,b 为拉力B 、a 处为拉力,b 为推力C 、a 处为推力,b 为拉力D 、a 处为推力,b 为推力解析 因为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指向圆心,小球在最低点时所需向心力沿杆由a 指向O ,向心力是杆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重力的合力,而重力方向向下,故杆必定给球向上的拉力,小球在最高点时若杆恰好对球没有作用力,即小球的重力恰好对球没有作用力,即小球的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设此时小球速度为b v ,则:Rv m mg b 2= gR v b =。
当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b v v >时,所需的向心力mg F >,杆对小球有向下的拉力;若小球的速度b v v <时,杆对小球有向上推力,故选A 、B 正确评析 本题关键是明确越过临界状态gR v b =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将发生变化。
例5.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是r 的小球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2m ,当两球心间距离大于L (L 比2r 大得多)时,两球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距离等于或小于L 时,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 。
设A 球从远离B 球处以速度0v 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 球运动,如图12-2所示,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0v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F图5 θ解析 据题意,当A 、B 两球球心间距离小于L 时,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 。
故A 减速而B 加速。
当B A v v >时,A 、B 间距离减小;当B A v v <时,A 、B 间距离增大。
可见,当B A v v =时,A 、B 相距最近。
若此时A 、B 间距离r x 2>,则A 、B 不发生接触(图12-3)。
上述状态即为所寻找的临界状态,B A v v =时r x 2>则为临界条件。
两球不接触的条件是:B A v v = (1)L+s B -s A >2r (2)其中A v 、B v 为两球间距离最小时,A 、B 球的速度;s A 、s B 为两球间距离从L 变至最小的过程中,A 、B 球通过的路程。
设0v 为A 球的初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B A mv mv mv 20+= (3)由动能定律得2202121A s mv mv F A -=(4) 2)2(21B s v m F B = (5) 联立解得:mr L F v )2(30-< 评析 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两球“不接触”的临界状态,为B A v v =且此时r x 2> 例6.如图示:有两个带同种性质的点电荷,其电量分别是Q 、4Q ,他们之间有A ,B 两点将其距离平分为三段。
现在将一正电荷q 从A 移到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场力始终做负功B 、电场力始终做正功C 、电场力先做正功然后做负功D 、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 分析:分析题目得,此题是要我们判断将一正电荷从A 移到B 电场力是做正功还是负功。
判断做功的正负就是要判断电荷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如果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同则是做正功,相反则做负功。
电荷的运动方向定了,从A 到B ,所以这个题目的目标就转换成判断q 的受力方向。
对于q 来说,同时受到了4Q 和Q 对它的排斥力作用方向一左一右,其合力应该是两力之差。
q 在两电荷间运动,我们根据库仑定律2r Qq k F =可知,从靠近4Q 的一端向Q 运动的过程中,先是向右的力大于向左的力所以其合力向右(则电场力做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