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指导
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攻略大全
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攻略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攻略大全要做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首先要提高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整体感知、整理归纳分析等放方面。
可以练习掌握一下快速阅读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攻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攻略(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论述类文本阅读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试目的:两三分钟准确把握文本要点思路。
备考目的:明确并进一步强化信息比较意识。
大致步骤:①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③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攻略技巧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南(附专项训练与答案解析)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南(附专项训练与答案解析)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基础知识一、社会科学类(一)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内涵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经济学类文章传达经济信息,政治学类文章传达政治信息,社会学类文章传达社会知识,教育学类文章传达教育信息,历史学类文章传达历史信息,文化学类文章传达文化信息. 语言学类文章传达语言信息,文艺学类文章传达文艺信息,美学类文章传达美学信息。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就是通过阅读这一渠道,正确理解、捕捉、筛选、判断和传述这些信息。
因此,在阅读中,正确把握文章中蕴含的信息,是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关键所在。
(二)社科类文章的命题重点。
1. 复述文意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概括地转述文章的内容,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转述得准确与否,也正是检验读者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考对复述文意能力的测试,有通过考查词语来考查对文意的复述能力的,有直接要求复述的,解答这一类试题,以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为前提,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并严格依据规定的角度作复述。
2. 概括要点概括文章要点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更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考试题要求的要点概括,有着眼于全文的,有着眼于局部的。
不论是概括全文的内容要点,还是概括局部的内容要点,都要求考生在读懂、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既把握住文章内容之“要”,又能概括出相应的几“点”。
3. 把握观点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和灵魂。
以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综合为主的社科文阅读测试,理所当然地要考查对文章所体现的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
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对某一具体观点的把握,有要求考生直接表述的,有要求考生作判断的,有要求考生依据作者观点作推断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第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删繁就简三秋叶,求同存异二月花——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华南师大附属中学李芸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一般论述类文本(必考)的阅读方法,重点是快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书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
——南宋·陆九渊)做题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
把握文意方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忙。
二、具体过程(一)明确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步骤,指出本节重点是第一步(从标题入手梳理思路),及该步骤的具体用时。
(二)针对“标题入手,梳理思路”进行具体指导 1.按图索骥明确论述类文章文体特征,包括“针对何问题”“论述何观点”“怎样论述”。
2.删繁就简、求同存异(1)以2007年语文高考广东卷《创新与想象》一文为例,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画出大概的思路层次图。
(2)请学生到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答案,进行集体讨论,重点是总结规律:如何“快”。
注意引导他们如何删繁就简、求同存异。
(3)当场梳理、总结学生的思考,形成数条规律。
不求全尽,但求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
大致如下:关注文体,抓“总分”(“分总”)构思。
关注位置,抓总起句、总结句等的位置。
关注标志词,筛选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同(或近)义词等。
注意有详有略,比如“总说为主,阐述(例)次之”等。
3.咬文嚼字,消除难点(1)再以2008年语文高考广东卷《诗与直觉》一文为例,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思路分析,把握文意。
(2)在学生普遍反映困难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指导学生:①平时要多关注相对较难的层进式结构的论述类文本。
②巩固“从标题入手”的观念,本文关键词依旧是“诗(诗境)”“直觉”。
③学会使用“概念替换”,例如将文中看似眼花缭乱实则皆为“直觉”的诸多表述,替换成“直觉”,降低阅读难度。
④若有时间,可考虑介绍“句式变换”(如何掌握表述不同实则大意相同的句子)。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阅读属于议论文阅读范畴,所以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目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要点精析】论述类文本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阐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
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又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高考对现代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测试,题型丰富,覆盖面宽,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掌握知识的牢固性、逻辑思维的深刻性和运用语言的灵活性。
试题的区分度较大,失分率较高。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内容范围很广,既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也可能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
但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文章。
高考命题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
本考点内容逐渐引起了命题人的重视,另外,它涉及面广,所论多为人们共同关注的某一问题,因而读者范围较自然科学类广泛,是高中生必读的一类文章,因此,考生应该重视这个考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广东高考必考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粤教版)一、明确目标:总分:16分脱贫目标:10分小康目标:14分限时20分钟完成二、明确考纲: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解题步骤及用时建议:第一步:7分钟内完成以下步骤:1.关注题目(题目往往是论述范围或直接是论点)2.标出自然段数;3.抓关键语句,作简要勾画。
善于抓住四种关键语句①直接宣布新发现、新假想、新推测、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新概念的词语或句子。
②阐述或说明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或操作过程的句子。
③对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
④关键性语句,如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总结句)、结论句、因果句、转折句、含有代词的指代句子4.分层:理请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作者基本思路。
作为严谨的议论文的思路应该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次来行文的。
”第二步:6分钟完成12题、13题两道选择题12题为双项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题。
高考时这两道题与前8题均填入答题卡。
选择题考查较基本的知识,方法:必须有文本意识,把选项中的句子与原文句子对照,斟酌其含义是否相同。
第三步:3分钟完成第14题第四步:4分钟完成第15题四、突破客观题:例1[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命题之一:部分与整体[理论]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
3. 递进式结构 层次段落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前一部分的论述是 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 对比式结构 把正反两方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强 烈的反差。
选择题常见的几种变式 1.表述角度的变化,依然是原文观点,只是变换一下表
述的角度。 2.表述句式的变化。同一意思,采用与原文不同的句式。 3.表述语言的变化。同一观点用不同的说法。
①投石探波法。 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 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 层层查找。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 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 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
②借助“标志语”法。 除了借助前面说的“角度性标志语”,还要借助“结构性 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 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 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 也、同时等。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 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
选项句与原文区域中的句子 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减 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是“ 的”“了”等虚词以改变意 思;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 句子以改变意思。
我们在做题时,为了提高速度,可进行逆向思维, 即在做题时,看到某个选项具有某个特点,即判断其可 能是某类错因,再对照原文,确定其是否如此,从而得 出准确判断。
明显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的句 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 文章的主旨。
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 意思。
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 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目标,找到题目 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 解。查找的方法有两个:
高中语文新高考阅读题答题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
新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指导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论述文本选择题①先看题目明确选择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②仔细看选项,画出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比如:关联词、陈述主体、受体等)③仔细和原文对比④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H观点与论据不搭,论证结构判断错误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注意第4题以下常见题类型:1)某材料有怎样的论证特点?答题角度:①明确中心论点②简要概括材料主要内容③论证方法④论证结构⑤论证语言特点2)某材料的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思路?答题角度:①概括每段段落大意②合并同类项3)某材料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题角度:①点出论证方法②结合具体分析③指出效果2.论证方法汇总(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技巧指导
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技巧指导一、考纲要求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B分析综合C考试大纲明确提出必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文本为一般论述类文章。
论述类文本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等领域。
作者针对这些领域的某一问题或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所以,在阅读这类文本时就必须要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透析——理解(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在试卷中常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或者表述为“请解释句中加点概念的含义”。
2、文章中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⑴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
⑵体现作者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
⑶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
⑷有深层含义的含蓄的词语。
“一些环境保护论者以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开发的一种叫特温戈的小型车为例,证明了只要不再追求汽车的大体积和大功率并大大降低其产品的燃料消耗,世界汽车工业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绿色和平组织已经构想出一种环保型样车SmILE(“体积小、智能化、重量轻、效率高”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该组织希望这一概念能流行起来。
这种汽车主要靠高于正常压力的增压器增加汽缸的动力或使混合燃料注入汽缸。
一些专家说,这是使小型发动机充分发挥性能和提高燃料效率的好办法。
”文中画线处的“概念”一词指的是什么?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注意点:如何理解文中概念?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辨别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同一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在试卷中常表述为“对文中画线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或“对……这句话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或“文中画线处如何理解”。
2、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⑴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
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指导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一、复习指导与技巧解读考纲解读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修改为“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高考所考查的论述类文章,常常是指有关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化、文艺、历史、法律、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涉及此要求的一共有六个考点,两个能力层级。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两个能力层级为B级,属“理解的范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规点态度”这四个考点的能力层级为C,属于“分析综合”的范畴。
在上述的六个考点上,作为课改区的考查,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是重点和热点。
试题设置(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
此类题目命题总体特征:是在玩文字游戏。
命题者通过删、添、调、改、漏、凑等六种手段来设置错误点。
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特别注意的是它的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二)、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完整版)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知识梳理】筛选判断,逐步排除论述类文章阅读出的是选择题,让你判断辨别。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
3. 整理答题的思路:
提问的角度与文本阐述的角度是什么关 系,应该怎样把它们接上轨才符合答题 在相关的词语下打上着重号,以提醒自己。
第一步:审题干,推测要点。
的要求;需要引用文章的哪些材料,需 从“综观全文〞这些提示语推测找答案的范围。
第三步:从修辞入手来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注上下文。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通过论点或分论点来表达,有的通过语段的中心句来表达。
在相关的词语下打上着重号,以提醒自己。 第三步:回到原文,分析本句、上下句,寻找要点。
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其次,再次〞“第一, 概括,就是读者对在思维中归纳出来的要点进展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 副词:“同时〞“另外〞“还〞“也〞,提示关注上下文。
2.审清题目要求找准答案信息
读题要仔细,看清命题的具体要求,要 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有何限制,审 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扫视 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 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 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在相关的 词语下打上着重号,以提醒自己。审题 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无视:
4.组织答题语言: 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说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段落〕的结论〔观点〕所在。
第三步:从修辞入手来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从“综观全文〞这些提示语推测找答案的范围。
题干对答题语言有什么特殊要求,该分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采用合并法――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 一〞“其二〞列举理由或事实的。
举例性的词语:“例如〞“如〞说明前 面是观点,后面是例子。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
14.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 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 根据文意 因素主要有哪些?( ?(4分 因素主要有哪些?( 分)
参考答案 主观因素: ①主观因素:个人在思想上是否受权威 和社会偏见的束缚, 和社会偏见的束缚,是否受一般违背哲 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 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 ②客观因素:社会(包括学校)是干涉 客观因素:社会(包括学校) 内心自由”的发展还是鼓励支持“ “内心自由”的发展还是鼓励支持“内 心的自由” 心的自由”。
用语文的手段来读 ——— 用字、 用字、词、句、段、篇的语法手段 用议论文章法手段 借助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相关的知识背景来 辅助阅读
怎样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怎样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答好考题的前提 和基础。 和基础。 应该对文章进行第一遍的浏览通读, 应该对文章进行第一遍的浏览通读,然 后再对它进行内容和思路的梳理, 后再对它进行内容和思路的梳理,从而把文 章由长变短。 章由长变短。
不可无“ 创作活动, 不可无“我”,创作活动,欣赏活动。
2.把握文章思路: 2.把握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思路
全文共7小段, 全文共7小段, 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句 艺术活动, 提出全文中心句“ 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句“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 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 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分别从创作(第三、 五段)和欣赏(第六段) 分别从创作(第三、四、五段)和欣赏(第六段) 两个方面,对中心句展开阐述。 两个方面,对中心句展开阐述。 第七段对论点进行总结 对论点进行总结。 第七段对论点进行总结。
3.根据前面提取的关键词和把握的写作思路 根据前面提取的关键词和把握的写作思路 来考察文章内容。 来考察文章内容。 摘要的地方可以考虑文章的开头、 摘要的地方可以考虑文章的开头、结尾和 中间每个主体段落的段头、段尾。 中间每个主体段落的段头、段尾。
(最新整理)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
) )的”
• 3、明确:小林一茶的俳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苍 蝇的自在情态,表现了在他心界空灵中,由眼前 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 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他由此在静中悟得的情 趣就是作者阐述的静趣
2021/7/26
23
• 由关键词而句子
• 压缩句子主干把握关键词
• 特别注意指示代、程度副词等修饰性的词 语
2021/7/26
18
• 4、 整理答题的思路:提问的角度与文本阐 述的角度是什么关系,我应该怎样把它们 接上轨才符合答题的要求;我需要引用文 章的哪些材料,我需要对原材料作什么抽 象、概括、引申或转述的工作。
• 5、 组织答题语言:题干对答题语言有什么 特殊要求,该分几点答(往往要参考该题 的赋分),是否对准了答题的点,需要什 么关键词,表述是否完备并简洁。
二、明确要求,察亮眼睛审题干 1.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①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②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 ③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2.审出题干关键词
要紧扣关键词作答。
2021/7/26
9
解题过程
三、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选择题
1.筛选定位 :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2021/7/26
7
三、考试大纲:现 代 文 阅 读 (必考论述文)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过程
• 要顺利解答此题,阅读时,既要有整体意识,又要 有层次意识。
2021/7/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一、复习指导与技巧解读考纲解读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修改为“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高考所考查的论述类文章,常常是指有关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化、文艺、历史、法律、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涉及此要求的一共有六个考点,两个能力层级。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两个能力层级为B级,属“理解的范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规点态度”这四个考点的能力层级为C,属于“分析综合”的范畴。
在上述的六个考点上,作为课改区的考查,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是重点和热点。
试题设置(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
此类题目命题总体特征:是在玩文字游戏。
命题者通过删、添、调、改、漏、凑等六种手段来设置错误点。
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特别注意的是它的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二)、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规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重点关注: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解题对策: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7.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解题对策: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8.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只有……才充分条件:只要……就9.混淆程度深浅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程度深浅的选项时,一定要关注显示程度的副词,并与原文认真比照。
10.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特别注意,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二、技法指导在具体阅读解答每一篇论述类文章的问题时,要做到如下四个步骤:(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
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
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要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内容。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
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
可采用如下方法:1、瞻前顾后法。
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
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
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有如下几种: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对于第一种,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意。
对于第二种,应该按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
第三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画龙点睛,有的承上启下,有的阐明要旨。
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既要注意它在文中的位置,还要看清来龙去脉。
(三)、抓住概念,识别混淆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目,在设置选项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其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主要有: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3.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题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省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4.现实和设想的混淆。
选项在对概念的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5.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有些选项的设置,把肯定说成否定,或把否定说成肯定,有些混淆主要和次要关系,有些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解答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6.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混淆、颠倒。
有些选项在设置时,将条件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
要重点辨析,找准答案。
(四)、筛选判断,逐步排除论述类文章阅读出的是选择题,让你判断辨别。
对这类题型要分析、比较、选择,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下的选项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环境,瞻前顾后,寻找有效信息,并归纳信息的要点,进行筛选,再次排除干扰选顼,剩下的便是正确答案。
这样做题,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五)、答题步骤解答题时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六)、注意事项: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数据及其概括语。
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
如: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
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将来,今后等词。
(4)或然必然。
如: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
(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
(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
(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一是……二是、“;”、等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审读题干,明确要求(1)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2)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
(3)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4)是理解题还是分析概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