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

合集下载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卜婷(兰州大学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兰州730000)摘要:英国是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奉行“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调整。

本文旨在论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与法国、德国和苏俄的外交政策上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

关键词: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变化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产物,随着国际环境和一个国家自身利益、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这一国家的对外政策和目标、原则、重点以及实施的方法与手段都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变革,以此来适应国内外现实情况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西方近代外交是与欧洲资本主义的诞生同步发展的,或者可以说是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伴而行的。

英国早在17 世纪就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同时又是产业革命的发祥地,是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之一。

英国外交历史久远,经验丰富,被认为是一个奉行“均势外交”政策的典型国家。

三十年战争以及之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因此进入了威斯特伐利亚时代。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人们一般认为英国现代均势外交发端于15 世纪末16 世纪初都铎王朝早期的对欧关系,经过300多年的征战和外交实践,英国逐步形成了均势外交传统。

1914 年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蕾里》等歌曲开始的。

1918 年11 月11 日,一战西线战场实现了停火。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就伊拉克战争道歉
英国《金融时报》乔治•帕克报道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就他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作出了有保留的道歉,他承认,这造成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的崛起,他还承认他未能充分理解铲除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之后会出现何种混乱局面。

这位前工党首相还承认,伊拉克战争基于错误的情报。

此番道歉被视为布莱尔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做出的最全面的检讨。

他表示:“我还要对筹划过程中犯下的一些错误致歉,而且肯定要为我们对于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会发生什么的理解有误道歉。


在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问及这场战争是否是伊斯兰激进组织ISIS崛起的“主要原因”时,布莱尔回答:“我认为,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你不能说曾在2003年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我们对于2015年的形势没有任何责任。

”但他辩称,始于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也对伊拉克造成了影响。

译者/梁艳裳。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告,对英国前首相进行了毁灭性批评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告,对英国前首相进行了毁灭性批评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告,对英国前首相进行了毁灭性批评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本文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转载*伦敦电 - 2002 年 7 月 28 日,就在以美国为首的军队入侵伊拉克的大约八个月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向乔治·W·布什(Weorge W. Bush)总统递交了一份个人声明,这份声明令布莱尔的一些顶级国家安全助手感到恐慌,同时也让华盛顿方面长出了一口气。

“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你站在一起,”(I will be with you, whatever)布莱尔写道。

在这份文件中,布莱尔似乎做出了一个全面承诺:如果美国出兵推翻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英国将提供支持。

布莱尔还写道,除掉侯赛因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因为“他的离去将使这片地区获得自由”。

十四年后,一项针对英国出兵伊拉克的方式和原因而进行的历时七年的大型官方调查报告,终于在周三将布莱尔的这份承诺公之于众。

这份报告是由独立的伊拉克调查委员会(Iraq Inquiry Committee)撰写的,其主要结论并无任何新鲜之处:英国和美国一样,用存在缺陷的情报证明侵略的合理性;伊拉克对英国国家安全没有直接威胁;联军在外交选项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贸然开展了军事行动,而且对于侯塞因下台后的情况缺乏规划。

不过这份报告仍然在英国引发了巨大反响,部分原因在于,英国人目前正在对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进行辩论。

上月,英国人刚刚通过投票做出了退出欧盟的决定。

这份报告也使公众对布莱尔的批评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由于布莱尔做出了跟随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决定,他对英国的影响几乎已经盖棺定论,而且这个结论几乎完全是负面的。

报告显示,布莱尔当时正在开展一项工作,其目的是在战前支持美国,同时引导白宫在解决所谓的伊拉克威胁方面获得外交支持。

布莱尔写给布什的文件就是这项工作的一部分。

近代英国的外交措施

近代英国的外交措施

近代英国的外交措施引言近代英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外交方面采取了许多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措施。

这些外交措施使得英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维护了自身的利益。

本文将探讨近代英国的外交措施,包括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与欧盟的关系以及英国的殖民地政策。

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外交措施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措施,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参与全球事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与法国、俄罗斯等盟友组成协约国,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等中央同盟国。

英国积极参与了战争,并通过与美国等实力国家的合作,最终使得协约国取得了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再次与盟友合作,与美国、苏联等国家组成同盟国,对抗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英国在战争初期曾经受到德国的空袭,但坚持抵抗并逐渐恢复优势。

通过与盟友的密切合作,英国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为盟军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始于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立。

英国于1973年加入了EEC,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一直是欧盟成员国。

然而,在2016年的公投中,英国选民以微弱多数(51.9%)支持脱离欧盟,即英国脱欧(Brexit)。

英国脱欧后的外交措施备受关注。

虽然英国脱欧后与欧盟之间进行了复杂而艰难的谈判,但两者最终达成了贸易协议。

英国继续与欧盟保持一定的经济联系,并确保在贸易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然而,英国的脱欧决定对两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英国不再是欧盟成员国,对欧盟的决策和规则不再有直接影响力。

英国需要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并与欧盟以外的国家(如美国、中国等)寻求更广泛的合作。

英国的殖民地政策近代英国曾是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其殖民地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非洲等地。

英国通过殖民地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

英国的殖民地政策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措施。

首先,英国通过军事手段占领和控制殖民地。

一战后初期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与英国的中东政策研究

一战后初期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与英国的中东政策研究

于业与科技云2019年第18卷第11期一战后初期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与英国的中东政策研究□王艺儒【内容摘要】一战后伊拉克库尔德人提出了自治的诉求并为英国人所满足。

英国支持马哈茂德在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建殳自治政府,后因双边矛盾冲突严重又将其推翻。

英国在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上政策牙盾性体现了其中东政策的不成熟。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中东政策【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一战后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与英国的中东政策研究”(编号:2018-ZDJH-281)成果。

【作者简介】王艺儒,女,河北张家口人;信阳师范学院讲师一战后初期英国推行代理人政策,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建立了自治政府,满足了以马哈茂德为首的库尔德人自治诉求。

但是,时隔半年之后,英国政府为何又将其推翻?这其中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马哈茂德自治政府与库尔德人武装起义早在一战期间,库尔德人就向英国人提出自治的诉求,这是英国最早关注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开始。

一战前,英国的政策主要致力于维护其奥斯曼土耳其的利益,不支持库尔德人独立的要求。

一战爆发后,英国对库尔德人的政策出现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恶劣的自然环境。

康区地处高原,大部分县的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有的甚至在4,000米以上。

“兀立亚洲中部,宛如砥石在地,四围悬绝。

”“断崖促壁,鸟道湍流。

”⑹加上气候变化无常,行走十分困难,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新式交通工具难以施展,行旅运输,只能借助牲畜。

(二)封建农奴制度的阻滞和土司制度在康区的长期存在。

乌拉作为封建劳役地租的一种形式,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奴与领主之间有很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为领主承担种种无偿劳役被视为一种必然。

在康区,乌拉更多的是为当地的土司,头人和寺庙支差。

清末的改土归流,虽给一些较大的土司以严重的打击,但对小土司,土千户和土百户的触动并不多,他们在“改流”后摇身成为世俗新贵族,享有特权。

民国以来,康区土司纷纷复辟,与这些新贵、头人相互勾结,形成了对康区的联合统治,势力十分强大。

伊拉克战争与英国首相

伊拉克战争与英国首相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play/SHDongFangTV_20061230_141379.html新闻人物:萨达姆/b/16755732-1321241713.html2003伊拉克战争特辑(一)的纪录片英国最多时在伊拉克驻有大约8500名士兵,人数仅次于美军,主要部署在伊南部地区。

---------------------------------------------------------------------------------2003年3月12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议会下院宣布,英国政府将正式提出6项伊拉克在解除武装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具体要求,其中包括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必须在电视上公开承认伊拉克仍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将采取行动销毁这些违禁武器。

英外交国务大臣奥布赖恩当天向媒体透露,给伊拉克限定的这些要求还包括:伊方彻底放弃炭疽菌及其它生化武器;伊拉克承认正在研制可大范围播撒生化战剂的无人驾驶飞机;伊方还必须允许伊科学家及他们的家眷前往塞浦路斯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的问询等。

该要求遭到伊拉克的拒绝。

3月1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将于下午就伊拉克危机举行紧急内阁会议。

布莱尔还将在中午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

另外,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也将于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就伊拉克问题在议会发表讲话。

3月18日英国内政国务大臣约翰·德纳姆和卫生国务大臣洛德·亨特宣布辞职,以抗议首相布莱尔支持对伊拉克动武的政策。

自英国布莱尔对伊政策辞职后,英国已有3名重要官员宣布辞职。

此间分析家认为,他们辞职的行动很可能导致更多持观望态度的工党议员在该日议会下院就对伊动武表决时投反对票。

有报道说,如果英美不经联合国授权而发动对伊战争,布莱尔可能将遭到至少100多名工党议员的反对以及10名左右政府高级官员的辞职抗议。

英国议会下院午后举行辩论会,各大政党议员就布莱尔政府是否应在未获联合国授权情况下参加美国为首的对伊战争展开激烈辩论,在历时10个小时的辩论后进行投票表决。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外交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外交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外交引言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外交作用。

作为一个在两次大战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国家,英国通过外交手段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战后局势。

本文将探讨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外交政策、策略和影响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外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手段来推动其利益和目标。

英国与法国、俄罗斯等同盟国建立了紧密的外交关系,形成了协作的战略联盟,以对抗德国和其盟国。

英国还通过外交途径与美国等中立国保持着密切联系,试图争取其支持。

此外,英国还参与了巴黎和平会议,为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条约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的外交政策和策略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的立场,坚决反对德国的侵略行为。

他们成功地通过外交途径,将战争的焦点从战场上的军事行动转向外交斡旋和谈判。

尽管在战争初期,英国外交策略并没有取得很大成效,但随着战争的进行,他们逐渐增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外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继续发挥其重要的外交角色。

英国和法国等同盟国再次联手对抗德国和意大利的侵略行为。

英国还通过与美国的紧密合作,鼓励其参与战争,并最终成为盟友。

通过外交途径,英国与美国建立了坚固的关系,形成了对德国的联合战略。

英国的外交政策和策略在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了与其他盟国的合作,并在各个战场上协调盟军行动。

在战争结束后,英国又参与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为战后的和平秩序和国际体系做出了贡献。

英国外交的影响力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外交努力和政策,对战争的进程和战后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与其他盟国的协作和外交斡旋,他们成功地改变了战争的局势,并为取得最终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英国的外交努力还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们参与了战后重建和和平条约的制定,为建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做出了贡献。

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得到了增强,成为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最新-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精品

最新-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精品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1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英联军空中打击与地面作战同时进行,尤其是地面进攻,对美英联军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美英联军的地面进攻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及时、通畅的军交运输保障功不可没。

保障过程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都将敌方的交通运输设施作为重点摧毁目标。

而这次伊拉克战争则不同,美英联军为了保证地面进攻作战和后勤供应,对伊拉克境内的交通运输采取了主动控制和利用的战略。

战争打响以后,为了保证后勤保障的顺利进行,美英联军为夺取伊拉克南部战场上的港口、机场、桥梁和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法奥半岛和纳西里耶等地区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与伊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打通了连接波斯湾的航道,基本控制了伊南部港口,抢占了部分机场,建立了后勤保障基地,开辟了从科威特边境直抵巴格达前沿的运输补给线。

为了保证运输补给的畅通,以美军为主的联军将具体的后勤补给行动分成5个步骤:①前线作战部队用手提电脑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发出具体物资补给请求。

②后勤保障基地按照战前预算,根据战场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综合各部队发来的临时请求,使用大型运输机和货轮向科威特运输货物集装箱,每件集装箱外壳上均有电子标识,记录集装箱内所装货物的名称、数量和所供应的作战单位番号。

③货物到达前线港口或机场后,装到货车上。

一般一个货车车队由20—30辆车组成,包括能装载5000加仑(约23万升)的油料车、载货车、送水车、维修车和牵引车等。

④在武装直升机、“布德雷利”战车和小股武装人员的护送下,后勤保障车队对前线作补给运输,每到一处供应站卸货后,运输队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总部通报货物清单。

⑤供应站利用装甲车将货物运至前线作战部队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部队拥有数百辆货车,车队行进速度在24-48公里小时之间,美军至少每隔90公里就设一个后勤供应站。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英联军空中打击与地面作战同时进行,尤其是地面进攻,对美英联军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美英联军的地面进攻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及时、通畅的军交运输保障功不可没。

保障过程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都将敌方的交通运输设施作为重点摧毁目标。

而这次伊拉克战争则不同,美英联军为了保证地面进攻作战和后勤供应,对伊拉克境内的交通运输采取了主动控制和利用的战略。

战争打响以后,为了保证后勤保障的顺利进行,美英联军为夺取伊拉克南部战场上的港口、机场、桥梁和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法奥半岛和纳西里耶等地区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与伊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打通了连接波斯湾的航道,基本控制了伊南部港口,抢占了部分机场,建立了后勤保障基地,开辟了从科威特边境直抵巴格达前沿的运输补给线。

为了保证运输补给的畅通,以美军为主的联军将具体的后勤补给行动分成5个步骤:①前线作战部队用手提电脑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发出具体物资补给请求。

②后勤保障基地按照战前预算,根据战场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综合各部队发来的临时请求,使用大型运输机和货轮向科威特运输货物集装箱,每件集装箱外壳上均有电子标识,记录集装箱内所装货物的名称、数量和所供应的作战单位番号。

③货物到达前线港口或机场后,装到货车上。

一般一个货车车队由20—30辆车组成,包括能装载5000加仑(约2.3万升)的油料车、载货车、送水车、维修车和牵引车等。

④在武装直升机、“布德雷利”战车和小股武装人员的护送下,后勤保障车队对前线作补给运输,每到一处供应站卸货后,运输队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总部通报货物清单。

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

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

2007年5月阿拉伯世界研究May , 2007 第3期Arab World Studies No. 3.安全研究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王业昭摘要: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英国通过对美国采取追随外交,在历次伊拉克危机中扮演着和美同样重要的角色。

本文试以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为研究个案,对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进行了梳理,认为其传统的“三环外交”在后冷战时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三环之首,且对美的追随外交愈演愈烈。

关键词:伊拉克问题;英国外交;追随外交作者简介:王业昭,硕士,皖西学院外语系助教(安徽六安 237012)。

文章编号:1673-5161(2007)03-0049-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伊拉克战争结束已四年,但伊政局仍动荡不安,战争发动者美国深陷恐怖泥潭,小布什政府对伊政策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

众所周知,英国是美国伊拉克政策坚定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但随着英军在伊军费和伤亡人数的增加,英国内要求从伊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

迫于压力,布莱尔首相于2007年2月21日公布了从伊部分撤军的计划。

一些分析家据此认为伊拉克问题可能是英美关系的分水岭,英美“特殊关系”已出现裂痕,英国已开始改变外交上的追随美国政策。

其实早在冷战结束时,一些英美学者就对英国的追随外交提出过质疑,认为既然两极对抗格局已消失,来自苏联的威胁也已消除,在后冷战时代保持英美“特殊关系”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英国应放弃对这种特殊关系的追求,把外交重心移向欧洲大陆。

英国学者克里斯多夫·库克甚至断言:“老布什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位把英国视为亲密伙伴的美国总统。

”[1]411后冷战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是否真如上述所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冷战后,在历次国际重大事件中英国始终紧密追随美国,不但没有弱化此种关系,反而对其传统的“三环外交”①进行了调整,将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置于新“三环外交”之首。

浅析英美关系_论文

浅析英美关系_论文

浅析英美“特殊关系”专业:学号:姓名:浅析英美“特殊关系”摘要:英美关系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课题,也是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英国和美国曾经是母国与殖民地的关系,美国独(略)系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当今人们所熟悉的“英美特殊关系”. 英美特殊关系有着多方面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其影响亦广泛而深远,不仅直接作用于英美双边关系,间接影响到美欧关系和曾经的东西方关系,也对战后国际秩序带来重大后果。

关键字:关系英美军事文化一、英美特殊关系的特征首先是核领域的密切合作。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惟一同意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与美国进行合作的国家。

美英核合作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延续至今。

主要内容包括美英两国分享核机密,美国允许英国在美国内华达的核试验中爆炸一枚英国的核装置,以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向英国提供“北极星”、“三叉戟”导弹系统。

其次是军事领域的密切合作,这是其他与美国合作的国家不可比拟的。

目前,美国在英国共有驻军约3万人,军事基地多达10个。

情报领域的合作同样密切。

1949年10月,美英两国签订了关于建立英美军事情报委员会的协议,为双方在情报领域的机制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1982年英阿(根廷)马岛战争期间,美国向英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情报支持,对后者的获胜起到了关键作用。

英国也向美国提供情报支持。

尽管官方否认其在越南战争中的作用,但有关的研究表明,英国在香港的信号基地向美国军队提供情报,帮助后者确定对北越的轰炸和袭击目标。

第三是以往不被注意的宣传领域的合作。

当一方或双方卷入战争时,美英宣传合作表现得尤为明显。

两国的宣传机器密切配合,相互提供支持。

例如,80年代美国对尼加拉瓜的战争期间,美英两国的宣传口径及报道所持的观点都相当一致,其信息基本上是不加批判地取自白宫经常散布的假情报。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英两国的宣传合作达到了顶峰。

空袭科索沃之前,美英两国媒体大量报道米洛舍维奇在科索沃制造的“种族清洗”,宣扬对科索沃的武装干涉是维护“人权”的正义行动。

SLY.影响英国文化外交的主要因素

SLY.影响英国文化外交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影响英国文化外交的主要因素回顾英国文化外交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直到一战之前,文化外交对于英国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二十世纪之前,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构建了神话般的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几乎覆盖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地区。

与此同时,英国文化跟随着英国的炮舰政策在广大殖民地很轻松的被接受和传播。

那个时候的英国政府并不屑于在英国文化传播上专门投入精力和资本。

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由于英国的参战,导致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和印度等大英帝国所属殖民地的被迫卷入。

经过战争洗礼,一方面大英帝国的基石受到重创,国力急剧削弱。

另一方面各个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意识也得到了极大增强,纷纷要求摆脱束缚获得更多自治权利,殖民地运动风起云涌。

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英国开始了由大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变的历史进程。

1931年,英国议会制定并通过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威斯敏斯特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取代大英帝国的英联邦。

从此,英国失去了对原有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实质性控制。

为了弥补政治控制削弱所造成的真空,加强经济和文化联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建立英国文化委员会就是英国政府加强控制的一项重要政治步骤1。

了解了英国文化委员会成立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机构性质,我们才可以进一步探讨影响英国文化外交的主要因素。

按照英国文化委员会官方网站的表述,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宗旨是:“在英国国民和外国国民之间建立起互惠关系,让更多的人了解英国,学习英语,加深他们对英国创造性思想及其成就的赞赏之情。

2”但是,英国文化委员会的性质果真如此吗?谁在幕后掌握它的运作呢?究竟是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到英国文化外交的相关政策呢?第一节英国外交方针政策以及英美特殊关系对其文化外交的影响英国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从政治隶属关系上看,英国文化外交委员会长期接受英国外交部门的领导。

回顾英国文化委员会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每一项重大举措都与英国外交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其日常工作都是围绕英国外交方针政策而展开3。

伊战调查报告公布 英国加速战略转型

伊战调查报告公布 英国加速战略转型

2016.1158军 事 纵 横军事文摘伊战调查报告公布 英国加速战略转型近日,英国公布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该报告检讨了英国在前首相布莱尔当政时期追随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和后果,这份报告公布的时间距离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还不到两周,从而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使有关伊拉克战争的话题在13年后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这份迟来的伊拉克战争报告,实质是告诉世人,英国已经认识到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报告揭露侵略本质,亡羊补牢避免悲剧重现2009年,英国时任首相布朗责成有关部门成立伊拉克战争独立调查委员会。

此后,在长达7年孙晔飞的时间里,该委员会约见了超过120名证人,包括布莱尔、下令发起调查的前首相布朗以及多名政府高官及英军高层。

最终形成了总计260余万字的报告,该报告一经公布,令持不同观点的各方都非常震撼,连布莱尔本人也不得不在报告公布后的两小时内发表声明,称“不会作任何辩解,并将承担一切失误的责任”。

这份报告涵盖了英国政府从2001~2009年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以及后续的诸多问题,包括战争背景、战争决策、战争法律依据、战争如何展开、战后计划等。

报告认定,前首相布莱尔及其领导的工党政府没有经过审慎考虑,盲目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以片面的情报判断刻意引导战争舆论,无视战争可能带来大量平民伤亡的风险,英国的军事行动令伊拉克民众遭受极大的苦难。

这份报告多次使用了“入侵”来描述美国和英国对伊拉克采取的军事行动。

报告指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首次参与并侵略一个主权国家。

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到如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频繁活动,十几年来,伊拉克的战火从未平息。

英国枉顾民殇,盲目从美,破坏了中东地区原本就危如累卵的地缘政治平衡,为此后的持续乱局埋下祸根。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向伊拉克出兵4.5万人,至2009年撤军时,179名英国官兵丧生。

然而至今英美都没有在伊拉克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布莱尔时期英美关系的回顾与解读

布莱尔时期英美关系的回顾与解读

布莱尔时期英美关系的回顾与解读作者:高志成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6期摘要在布莱尔任英国首相的十年中,本文认为英美关系可分为调整适应阶段、快速升温阶段和动荡回调阶段,并明显体现出继承性、平衡性和相互依存性的主要特征。

一方面,英国借助英美特殊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彰显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与美国过于亦步亦趋,使得英国自身形象受到极大损害,并最终导致布莱尔的下台。

“后布莱尔时期”的英国继任者仍然不得不面临“欧洲主导还是美国第一”的两难选择。

关键词布莱尔英美关系平衡外交中图分类号:D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187-02从1997年5月到2007年5月,在整整十年的执政岁月中,布莱尔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才能给英国外交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

任职首相期间,布莱尔努力使英美特殊关系重新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去,并试图借此关系实现英国人心中浓厚的“帝国情结”,但追随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最终使得自己提前结束了第三任首相任期。

虽然是以不光彩的表现下台,但在长达十年的任期内,布莱尔在外交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

他先后提出的英国在美欧关系中的“桥梁”定位、“人道主义干预”的“布莱尔主义”以及全球“枢纽外交”理论,主导了冷战后英国外交思维的更新和变化,并对国际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

①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与美国采取协调一致的立场,更是增加了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和分量。

一、布莱尔时期英美关系的发展阶段战后的英国无可挽回地沦为了二流国家,“通过影响美国来影响世界”已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

②布莱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自己的政治、外交生涯。

回顾布莱尔时期的英美关系,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1997年5月至2001年“9·11”之前的调整适应阶段由于布莱尔之前的英保守党政府在美国1992年的总统大选中公开支持老布什,并帮助共和党查找克林顿当年在英国读书时可能的“劣迹”等原因,克林顿上台后对此心存芥蒂,有意冷落英国。

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

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

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
王业昭
【期刊名称】《阿拉伯世界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英国通过对美国采取追随外交,在历次伊拉克危机中扮演着和美同样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以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为研究个案,对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进行了梳理,
认为其传统的"三环外交"在后冷战时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三环之首,且对美的追随外交愈演愈烈.
【总页数】7页(P49-55)
【作者】王业昭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外语系,安徽六安,237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371
【相关文献】
1.中国对伊拉克问题的外交政策 [J], 刘中民;范鹏;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关于伊拉克问题的联合新闻公报 [J], 无
3.英国对“克洛玛事件”的外交应对及立场——以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为考察中心[J], 郭渊
4.英国对“克洛玛事件”的外交应对及立场——以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为考察中心
[J], 郭渊
5.俄罗斯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外交两难抉择 [J], 张健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齐尔考特报告》狠批英军介入伊拉克冲突

《齐尔考特报告》狠批英军介入伊拉克冲突

《齐尔考特报告》狠批英军介入伊拉克冲突
【英】《简氏防务周刊》2016年7月
7月6日,英国官方公布了《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又称《齐尔考特报告》)的最终文本。

这份长达260万字的报告将伊拉克战争定义为“完全错误的入侵”,并批评了英国军方及外交高层的决策机制。

在英国现代史上,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行动被官方调查贴上“失败”的标签。

报告指出,英国在伊拉克的行动造成179名英国士兵牺牲,约13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并且没有实现预定目标。

尤其因情报及装备不足,英军在伊拉克的行动受到了严重制约,国防部对新出现的威胁反应迟钝。

资金短缺不是障碍,关键在于英军管理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未来快速反应系统的
项目上,并没着眼于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

情报、监视、目标获取和侦察能力欠缺,直升机和防务巡逻车不足,是军事行动中最不可容忍的。

调查指出,英国未来介入其他军事行动时需要吸取教训,客观评估风险和实际目标,合理征调和分配军用及民用资源。

高级决策的制定者必须参阅一系列准确无误和真实的报告,同时需要启用有效的听证机制以应对盲目客观的偏见。

英国反对军事干涉伊拉克局势仅提供人道援助

英国反对军事干涉伊拉克局势仅提供人道援助

2do0f0c7d 918军事军事网,中国军事,中华军事,环球军事,最新军事新闻
克和黎凡特伊斯兰Biblioteka ”(ISIS)攻陷了该国北部城市摩苏尔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故乡提克里 特,目前正在向首都巴格达挺进。 英国副首相克莱格也反对进行军事干预。他
幸运,最终会不会是囚禁。想膜拜心灵,想特立独行。却服
说“错误不能一犯再犯”。 报道指出,克莱格这里所说的“错误”显然 是指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
英国外交大臣表示,英国对成千上万伊拉克
人流离失所的情况极为关注,可以提供人道援助,
但不会军事上卷入。
幸运,最终会不会是囚禁。想膜拜心灵,想特立独行。却服
早些时候,英国副首相表示,他认为西方军
事力量不应该重返伊拉克。
克莱格在采访中表示,他个人认为 2003 年
入侵伊拉克并没有坚实的法理基础。 (原标题:英国反对军事干涉伊拉克局势仅 提供人道援助)
中新网 6 月 13 日电据外媒 12 日报道,英国 外交大臣黑格表示,尽管伊斯兰激进武装控制了
伊拉克越来越多地区,英国不会卷入在伊拉克的
军事行动。 据报道,黑格说,英国正考虑向伊拉克提供
人道援助,但军事上的行动“主要是伊拉克领导
幸运,最终会不会是囚禁。想膜拜心灵,想特立独行。却服
人的责任”。 此前,伊拉克逊尼派穆斯林极端武装“伊拉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特点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特点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特点
英国的三环外交政策强调有序地参与欧洲、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外交活动,以争取维护英国利益和在国际政治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其特点是:
1、强调政策灵活性。

英国反对单一策略,采取多元化外交政策,在
处理全球性问题时可以多角度来看问题。

2、加强安全合作。

英国加入了欧盟九国和美国等国家在安全合作上
的合作,重点把握北约、欧洲安全合作和磋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利比亚、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区的战略磋商。

3、推进欧洲一体化。

英国正在推动欧洲的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
一体化,努力扩大经济合作,促进和解,提高欧洲财政稳定性。

4、参与地区解决争端。

英国参与了一些重要地区热点问题的调解和
磋商,比如中东和平进程和叙利亚冲突,在欧洲共同体相互协作的基础上,尝试推动各方妥协和达成协议。

英国对外措施

英国对外措施

英国对外措施英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制定了一系列对外措施。

这些措施涵盖了外交、经济、安全和文化等方面,并旨在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和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

本文将介绍英国对外措施的一些主要方面。

外交措施英国在外交方面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以维护和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并就共同关心的全球问题进行合作。

英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为英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基础。

此外,英国也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如欧盟、北约和世贸组织等,以推动国际合作和解决共同挑战。

经济措施英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国,其经济措施旨在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吸引外资和拓展国际贸易。

英国一直倡导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与其他国家签署了众多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

此外,英国还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和标准,以确保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安全措施英国对外安全措施旨在保护本国和国际的安全利益,提供安全保障和维护全球安全稳定。

英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一直致力于与其他国家进行军事合作、联合演习和军火交流。

此外,英国也是重要的情报共享伙伴,与其他国家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等威胁。

文化措施英国的文化措施旨在推广本国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增进国家形象。

英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莎士比亚、披头士乐队等,这些文化符号已经成为英国的象征。

英国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包括艺术展览、音乐节以及国际文化交流项目。

此外,英国还通过教育和文化援助等方式,促进他国的文化发展。

总结英国对外措施的多样性体现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英国的外交、经济、安全和文化措施相互配合,旨在维护本国利益、加强国际合作以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通过这些措施,英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赢得了全球伙伴的赞誉和尊重。

注意:本文只是对英国对外措施的简要介绍,相关内容可能因时间推移或特定情况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5月阿拉伯世界研究 May , 2007 第3期Arab World Studies No. 3.安全研究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王业昭摘 要: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英国通过对美国采取追随外交,在历次伊拉克危机中扮演着和美同样重要的角色。

本文试以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为研究个案,对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进行了梳理,认为其传统的“三环外交”在后冷战时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三环之首,且对美的追随外交愈演愈烈。

关 键 词:伊拉克问题;英国外交;追随外交作者简介:王业昭,硕士,皖西学院外语系助教(安徽六安 237012)。

文章编号:1673-5161(2007)03-0049-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伊拉克战争结束已四年,但伊政局仍动荡不安,战争发动者美国深陷恐怖泥潭,小布什政府对伊政策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

众所周知,英国是美国伊拉克政策坚定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但随着英军在伊军费和伤亡人数的增加,英国内要求从伊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

迫于压力,布莱尔首相于2007年2月21日公布了从伊部分撤军的计划。

一些分析家据此认为伊拉克问题可能是英美关系的分水岭,英美“特殊关系”已出现裂痕,英国已开始改变外交上的追随美国政策。

其实早在冷战结束时,一些英美学者就对英国的追随外交提出过质疑,认为既然两极对抗格局已消失,来自苏联的威胁也已消除,在后冷战时代保持英美“特殊关系”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英国应放弃对这种特殊关系的追求,把外交重心移向欧洲大陆。

英国学者克里斯多夫·库克甚至断言:“老布什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位把英国视为亲密伙伴的美国总统。

”[1]411后冷战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是否真如上述所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冷战后,在历次国际重大事件中英国始终紧密追随美国,不但没有弱化此种关系,反而对其传统的“三环外交”①进行了调整,将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置于新“三环外交”之首。

英国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中的外交政策使得这种调整与转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海湾战争:英对美亦步亦趋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当日占领了科全境。

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入侵①“”三环外交是1948年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提出的,他宣称二战后英国的外交存在着三大环:第—个环是英联邦、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个环是包括英美在内的英语世界,最后一个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从丘吉尔的“三环外交”中可以看出,他并未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首位。

参见Robert James, Winston S. Churchill: His Complete Speeches,1897-1963, V ol.8, NY: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74.49科威特迅速做出强烈反应。

联合国安理会当天即通过了660号决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

鉴于伊军事行动直接威胁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能源、安全等诸方面利益,布什政府立即宣称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决定进行军事干预,并借此机会确立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2]317布什决定在全球范围内调动、整合各种力量,组建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以制止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①为恢复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和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发言权,英国决定支持美国,充当美反伊“统一战线”的“急先锋”。

为此,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不仅公开支持美在联合国范围内组建反伊联盟,敦促布什政府尽快争取中东有关国家的支持,且及时采取具体措施积极响应美国的“号召”。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撒切尔便飞抵华盛顿,与布什进行紧急磋商。

会谈中,撒切尔郑重承诺将为美国建议成立的多国部队提供军舰和飞机,积极配合美采取的军事行动。

撒切尔的坚定立场和大力支持增强了美组建反伊联盟的信心。

撒切尔还与布什达成共识:国际社会绝不容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伊军队须无条件撤出,科威特合法政府须得到恢复;如果伊拉克不愿无条件撤出科威特,国际社会完全可在联合国框架内建立反伊联盟。

8月3日,撒切尔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英国的所有财产。

8月6日,安理会通过进一步制裁伊拉克的第661号决议。

决议通过的当天,撒切尔再次访问美国,并与布什商谈对伊动武事宜。

在会晤中,撒切尔支持美国提出的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章关于“主权国家固有的自卫权”这一原则,在科威特的“请求”下对伊采取行动,并指出英国在1982年与阿根廷的领土冲突中就是根据上述原则夺回了福兰克群岛②。

8月25日,安理会通过了第665号决议,要求在海湾地区部署军事力量的联合国成员国可根据情况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措施以加强对伊制裁。

但由于伊采取了许多反制措施,如利用“石油武器”、“人质武器”来分化和瓦解反伊联盟,联合国对伊制裁未能奏效,美国深知不使用武力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政治目标。

在此情况下,撒切尔第一个公开支持美国对伊动武。

她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呼吁欧洲各国对海湾危机承担更多的责任,另一方面极力要求英国议会授权政府对伊采取军事行动。

10月12日,在保守党年会上,撒切尔强调一旦经济制裁不能迫使伊军撤出科威特,就要采取军事行动。

她说:“我们军队的部署工作仍将继续下去,必须作好准备应付任何不测事件。

”[3]1101991年1月15日,在撒切尔的竭力倡导下,英国议会以534对57的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授权英国政府在海湾地区使用武力。

根据安理会通过的678号决议的相关规定,1991年1月15日是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全部撤军的最后限期,过此期限,联合国成员国可对伊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以保证该地区的安全。

[4]433但萨达姆并未做出让步,战争已不可避免。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向伊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

战争爆发时,英国在海湾地区的驻军已达4万,拥有主战坦克300多辆,装甲车280多辆,作战飞机85架,舰艇22艘,直升机15架。

[5]164英国部署的军力仅次于美国,成为海湾战争中的中坚力量。

与英国不同的是,欧盟其他成员国虽反对萨达姆吞并科威特、支持对伊采取军事行动,但却与美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法国坚持只有安理会授权的多国部队才能对伊采取军事行动,甚至暗示,若美国不寻求安理会授权,法国将不采取任何行动。

迫于国内强大的压力,德国总理科尔只得最后宣布象征性地派一个飞行中队守卫土耳其。

[6]45在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的强大攻势下,伊军溃不成军,无力抵挡。

在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①历史上中东主要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与伊拉克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1948年英伊双方签订了具有共同防御性质的《朴次茅斯条约》,20世纪50年代前,伊拉克一半的进口来自英国,且成为英镑集团成员国。

只是在1958年伊拉克革命后,英国势力才逐渐退出伊拉克。

参见高祖贵:《全球变局:美国与伊拉克》,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②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大西洋最南端。

1982年4月,阿根廷和英国因对该岛主权纷争爆发了长达74天的马岛战争,最终阿根廷战败,但阿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50伊军遭受重大人员伤亡的情况下,1991年1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联合国自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以来通过的12项决议。

2月28日零时,多国部队停止了一切进攻性行动,海湾战争结束。

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687号决议,要求伊拉克销毁包括化学、生物武器在内的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同年5月,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开始进驻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

由于伊拉克与武器核查小组之间在核查地点及其小组人员组成等问题上的分歧,双方关系极为紧张。

1998年2月、11月和12月先后爆发了三次核查危机。

12月16日,联合国在伊武器核查小组人员全部撤离,联合国特委会在伊的武器核查工作也就此中断。

在这一系列危机中,英国一直扮演着美国得力“助手”的角色,紧随美国强化对伊制裁,且配合美在伊境内设立“安全区”、“禁飞区”,肆意践踏伊拉克主权。

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是欧盟发展的三大支柱,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是欧盟追求的目标。

但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的英国却在海湾战争前后与其他成员国形成明显差异。

二、伊拉克战争:英美“同舟共济”进入21世纪后,伊拉克问题仍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1年2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访美期间,两国领导人重申了对伊强硬立场和遏制政策,并声称一旦发现伊政府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威胁邻国,英美将采取“适当行动”[7]。

这为后来发动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笔。

在伊武器核查冲突不断升级的情况下,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441号决议,该决议强化了对伊武器核查机制,要求维护以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

[8]117面对国际、国内强大的反战压力,小布什寄希望于联合国授权对伊动武。

他认为如果有证据表明伊仍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安理会就可通过决议认定萨达姆违背了1441号文件,并授权美国组织反伊同盟对其进行军事打击;只要中俄法三个常任理事国不投反对票,美国就能在非常任理事国获得7票,加上英美的2票,拥有9票就能确保通过对伊动武的决议。

①此时,英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向美提供了“伊拉克从尼日尔购买铀”的情报,为美发动伊拉克战争铺路。

正当英美为安理会通过对伊动武决议而努力时,法国总统希拉克于2003年3月10日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不管出现什么新情况,法国都将对授权对伊动武的新决议投反对票。

哪怕只剩下百分之一的希望,法国也要竭尽全力避免战争。

”[9]53希拉克的反战讲话使英美两国争取安理会授权的希望随之破灭。

与法、德等国极力反战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布莱尔政府再次选择了追随小布什的对伊政策。

除为美提供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实情报外,2002年9月6日,布莱尔在访美前夕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专访时说,美英“特殊关系”对两国来说都很重要,美国人可以确信,在发生危机时,英国不会仅仅对美国“表示同情和支持”,而是会毫不犹豫地支持美国的立场;为坚定地与美国站在一起,英国政府准备“付出血的代价”[10]。

2003年1月27日,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主席布利克斯向安理会递交对伊武器核查报告。

1月31日,布莱尔便前往美国与小布什商讨对伊武器核查报告,以最终确定“倒萨”时间表。

布莱尔认为,如果武器核查报告能提供证据证明伊确实违反了安理会1441号决议,而萨达姆又不主动解除武装,美英就可顺理成章地对伊动武。

即使核查报告无法证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国也不会放弃“倒萨”的决心。

布莱尔还多次强调,即便得不到联合国的授权,英国仍支持美对伊采取军事行动,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必须解除萨达姆的武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