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豪夫斯提德的价值纬度理论分析中美恭维语之间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豪夫斯提德的价值纬度理论分析中美恭维语之间的差异

摘要:文化是语言的反映,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反映。由于中美文化的不同,中美恭维语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豪夫斯泰德提出了价值纬度理论,本文试图利用这一理论来分析中美恭维语之间的差异,以期读者能够对中美恭维语之间的差异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价值纬度;恭维语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一、引言

荷兰心理学家杰拉德?亨德里?豪夫斯泰德主要从事国家文化和

组织文化相互作用的研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从全球40多个国家的ibm分支中调查收集的117000份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价值纬度理论。本文试图用该理论来分析中美恭维语之间的差异,以期读者能够对中美恭维语之间的差异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豪夫斯提德的价值纬度理论

豪夫斯泰德确认了四种价值纬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避免不确定因素的程度,权势距离和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他认为这四种价值纬度在所有的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明确所有的文化都同时具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这两种气质;避免不确定因素的程度是指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于不可预知事件担忧程度

的不同。权势距离指拥有权势的人和受到权势影响的人之间权距离

差距的高低,若两者之间的差距高,则这是高权势距离文化,反之,则是低权势文化。男性主义/女性指在一种文化中,是男性特质占主导地位还是女性特质占主导地位。

三、用价值纬度理论来分析中美恭维语之间的差异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美国,在个人主义的引导下,美国人做事时,更多考虑的是自我需求的满足而非对方的社会地位。对于美国人来说,自我贬低不是谦逊而是接近于自我羞辱

(samovar.l.a.&porter,r.e.1997:134)。因此,当有人恭维他∕她时,他∕她很少会自我贬低,并且恭维者也不期待对方会说些谦虚的话来自我贬低。例如,当经理称赞他的雇员时,雇员往往会说:“谢谢,我也这样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人凡事提倡以大局为重,更多的是强调集体的价值观。这种消弱自我形象的文化价值,并不期望在恭维别人时得到肯定的回应。因此,当领导称赞下属时,下属会说:“都是在您的领导下,我们才能够完成任务的。”

(二)不确定性避免

在避免不确定因素程度较高的文化中,人们总是试图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并且认为生活中出现的这种不确定因素是危险的。中国文化就属于这种避免不确定因素程度较高的文化。美国文化倾向于对于不确定因素的避免程度较低。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生活中一些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比如说,两个美国人在站台上等车,其中一个人恭维另外一个人说:“你的包很漂亮。”

这个人可能会很乐意接受这样的恭维,而我们中国人可能会持有一种防备的态度来面对这样的恭维。

(三)权势距离

在一些文化中,拥有权势人和受到权势影响的人,他们之间在很多方面有明显的距离,这是高权势距离文化(hall,1976:16)。中国倾向于是一个高权势距离文化的国家。贾玉新(1997:366)通过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中国文化中,58%的恭维语是由下级说给上级的,因为下级认为这样的恭维语能够获得上级对自己的好感,进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比如说,当下级遇到上级时,下级会尽力说一些恭维之类的话语,以此来维持他们之间的社会权势地位差距。

在另外一些文化中,拥有权势的人和受到权势影响的人之间的权势距离很近,这是低权势距离文化。美国文化倾向于是一种低权势距离文化。在美国,下级获得的恭维语要比上级获得的恭维语要多,我们总是会听到领导称赞下属:“你的工作做得很好!”之类的恭维语。

(四)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

男性气质的文化,是指在某种程度上,该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以男性为主。男性从来就被告知他是社会家庭的主导者和决策者,而女性则是处于社会家庭的从属地位。女性气质的文化,是指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普遍认为女性与男性工作家庭等方面是平等的。中国倾向于是一个以男性气质为主导价值的国家,而美国则倾向于是以

女性气质为主导价值的国家。比如说,在中国,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客人对于女性的恭维更多的是关于她们的衣着打扮做家务能力之类的。在美国,则没有如此明显的区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中美文化的不同,中美恭维语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美文化之间会有越来越多的接触,我们应该去理解并且尊重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ex 1976.beyond culture[m].garden city,n.y: anchor press.

[2]samovar,l.a.&porter,r.e.1997.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m]. belmont:wadsworth.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