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图形
《探索图形》(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教材安排了“探索图形”的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等知识,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及位置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的思想。
教材的编排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这样的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中从多角度去感悟,体会分类计数、推理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丰富自己的思维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学习过程中都是从长方体开始的,然后过渡到正方体。
从一般到特殊的过渡,学生掌握起来也非常顺利。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能够从学习长方体的方法顺利迁移到正方体。
学生对于把一个正方体切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且还要考虑表面涂色的情况,对于孩子而言是缺少实际的操作经验的,身边很难找到相应的实物进行操作演示,因此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教学思考学生在《探索图形》这个内容的学习中,动手实践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拿什么操作?怎么操作呢?教材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正方体展开的,如果课堂上的探究从正方体入手,研究了不同涂色块数的计算方法,那能否顺利迁移到长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呢?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小调查,在一个班学完这个知识后,让孩子们完成两道题:题目一:一个棱长为12厘米的正方体,表面涂上红色,并将它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求涂有三个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涂有两个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涂一个面的小正方体有几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题目二: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表面涂上红色,并将它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求涂有三个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涂有两个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涂一个面的小正方体有几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从统计的分析来看:一、题目二的答题正确率明显低于题目一,即探究正方体涂色问题学习后迁移到长方体的涂色问题学生是有困难的。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索图形》教学设计
数学⼈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索图形》教学设计《探究图形》教学设计赣州市赣县区城关第三⼩学周地兰⼀、教学内容新⼈教版⼩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4页《探究图形》。
⼆、教学⽬标1、加深对正⽅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式探索、发现图形分类计数问题中的规律,体会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的空间想象⼒。
3、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正⽅体涂⾊以及其他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两⾯、三⾯涂⾊⼩正⽅体个数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阶魔⽅、三阶魔⽅、四阶魔⽅、五阶魔⽅各⼀个;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导⼊1、正⽅体有什么特征?2、数⼀数,有多少个⼩正⽅体?3、视频:江苏卫视《最强⼤脑孙虹烨魔⽅挑战》,导⼊课题《魔⽅中的数学问题》。
⼆、探究新知(⼀)涂⾊、分类⽤棱长1cm 的⼩正⽅体拼成棱长为3cm 的⼤正⽅体后,把它们的表⾯分别涂上颜⾊,你觉得这些⼩正⽅体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些⼩正⽅体分分类吗?(⼆)初步建⽴模型1、⽤棱长1cm 的⼩正⽅体拼成棱长为2cm 的⼤正⽅体后,把它们的表⾯分别涂上颜⾊,其中三⾯涂⾊、两⾯涂⾊、⼀⾯涂⾊的⼩正⽅体各有多少个?2、看来同学们都⽐较聪明,这个问题难不住⼤家,那么如果将这个⼤正⽅体拼得再⼤⼀点呢?课件演⽰:⽤棱长1cm的⼩正⽅体拼成棱长为3cm的⼤正⽅体后,把它们的表⾯分别涂上颜⾊。
(1)需要多少个⼩正⽅体?(课件演⽰需要27个⼩正⽅体)(2)这个时候这些⼩正⽅体,都有什么特点呢?(3)提出问题:其中三⾯、两⾯、⼀⾯涂⾊的⼩正⽅体各有多少个?请⼤家⼩组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
3、如果拼成棱长为4cm的的⼤正⽅体后,需要多少个⼩正⽅体?其中三⾯、两⾯、⼀⾯涂⾊的⼩正⽅体各有多少个?(1)学⽣借助直观图独⽴思考,解决拼成棱长为4cm的⼤正⽅体的问题。
(2)分类汇报交流。
①三⾯涂⾊:当学⽣说出有8个三⾯涂⾊的⼩正⽅体时,追问:哪8个?学⽣说出三⾯涂⾊的⼩正⽅体在原来⼤正⽅体的8个顶点的位置。
小学数学《探索图形》教学设计教案
《探索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下册第四单元第49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索图形,本课时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若干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组成大正方体涂色面个数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的方法表示发现的结果,并且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若干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呈现魔方问学:老师生手中拿的是什么?(生答魔方或正方体)2、复习魔方的组成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3、师:将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10份,再把它切成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说说你的想法。
生:1000个。
10×10×10=1000个师:看来同学们都比较聪明,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需要涂几个面?这些小正方体分别会有几个面被涂上红色?如果根据涂色的情况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你想怎样分类?(分为四类:三面涂色的,两面涂色的,一面涂色的和没有涂色的。
)4、师:在这个大正方体中,每一类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个呢?如果请你来数一数,你有什么感觉?生:数不过来,太多了。
5、师:这个图形比较复杂,我们数起来不方便。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先研究简单的图形,发现规律之后,再利用规律去解决复杂的图形。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大正方体中四类小正方体有多少块?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深刻体会化繁为简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经验。
人教版《探索图形》ppt课件1全文
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中,有两面涂红色的共108块,那么只有一面涂 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一个面可以切成4个只涂一面的小正方体,6个面一共有24个涂了一面。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顶点的位置,都是8块。
红色的有几块? ①、②、③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④、⑤个正方体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特征。 若每条棱上有n个小方块,两面涂色的是(n-2)×12块。
108÷12+2=11(厘米) 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在它的每个面上都涂红色,把它分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同学们,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2.经历“找规律”的全过程,获得“化繁为简”的 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一个面可以切成4个只涂一面的小正方体,6个面一共有24个涂了一面。
三面的:4 个 两面的:(6-2)×4=16(个) 一面的:(6-2)×(6-2)=16(个)
探索三面涂色规律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顶点处, 所以共有8个。
探索三面涂色规律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顶点处, 所以共有8个。
探索三面涂色规律
观察大正方体, 发现三面涂色的
在顶点处。
三面涂色的规律
总结: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顶点的位置,
都是8块。
探索两面涂色规律
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原正 方体的每条棱的中间位置。 每个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共有12个。
96÷12+2=10(厘米)
2.已知一个大正方体木块能被分割成若干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
木块,在这个大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上涂红色,把它分割成若干个棱长 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在它的每个面上都涂红色,把它分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探索图形世界》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探索图形世界》一、项目主题简介主题名称:探索图形世界简介:通过本项目,学生将深入探索图形的世界,从基础的形状识别到复杂的几何图形计算,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二、学习目标设定1.能够识别和分类基本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长、周长、面积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图形变换(如平移、旋转、对称等)的理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详解1.基础图形认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教授学生识别各种基础图形。
2.图形属性学习:引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计算图形的边长、周长和面积。
3.图形变换实践:通过拼图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的变换。
四、活动流程规划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图形概念。
2.理论学习:讲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变换。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图形制作和变换实验。
4.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发现。
5.总结反思: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心得体会。
五、资源准备清单1.教学用具:图形卡片、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彩色笔等。
2.实践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等制作图形的材料。
3.展示工具:投影仪、展示板等。
六、实施步骤指导1.分组与分工: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不同任务。
2.理论指导: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图形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小组内成员根据任务制作不同的图形,并进行变换实验。
4.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制作过程和发现的知识点。
5.总结与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七、评价方式设计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其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和创意程度进行评价。
3.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
《探索图形》教案
《探索图形》教案要求:可以借助魔方或小正方体进行研究,也可以动笔画一画,最后将研究结果填入表格。
2.汇报交流。
预设1:用小正方体摆。
预设2:看着魔方数。
预设3: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涂色情况后再数。
学生作品1:预设4:在图上用不同的数表示不同的涂色情况。
学生作品2:学生初步发现,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顶点的位置,正方体有8个顶点,所以三面涂色的有8个。
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棱中间的位置,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就是12个。
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面中间的位置,每个面有1个,6个面共6个。
没有涂色的在大正方体里面,也就是把上下前后左右面上的一层小正方体都去掉后剩下的。
3.动画演示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
(二)研究:棱长是4cm的大正方体中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和数量1. 独立研究。
要求:动笔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最后将研究结果填入表格。
2.汇报交流。
预设1: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涂色情况后再数。
学生作品3:预设2:在图上用不同的数表示不同的涂色情况。
学生作品4:3.动画演示没有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和位置。
(三)研究:棱长是5cm的大正方体中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和数量1. 独立研究。
要求:自己想办法研究,将研究结果填入表格。
2.汇报交流。
预设1:画图,只画一个面,在这个面上用不同的数表示不同的涂色情况后再数。
学生作品5:预设2:画图,只画一条棱上的小正方体,充分想象,得到结论。
学生作品6:3.动画演示没有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和位置。
(四)总结规律1.观察三次研究结果,总结规律。
预设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是8个,因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顶点的位置,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
预设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棱中间的位置,例如棱长是3cm的,每条棱的中间是1个;棱长是4cm的,每条棱的中间是2个;棱长是5cm的,每条棱的中间是3个。
用3-2=1,4-2=2,5-2=3,就是用这条棱上小正方体的数量减去顶点位置的2个,得到的就是每条棱上两面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再乘1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学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够运用这些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空间观念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学会画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学会画这些图形。
2.教学难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模型、画图工具。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及其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图形。
3. 操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出不同的三角形,并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探索图形的评课稿
对李老师《探索图形》的评课稿
《探索图形》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正方体特征等知识,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发现其中蕴含的数量上的规律,以及每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的思想。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采用的是引导学生从三种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异同出发,认清每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并且发现所在位置的小正方体的数量,再联系正方体顶点、棱和面的数量,从简单问题入手发现规律从而学会推理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合理,思路清晰,问题设置由浅入深。
由棱长3厘米、4厘米、5厘米等正方体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公式,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探索图形》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探索图形》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数学《探索图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等活动,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共有5个小节,分别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与几何、图形的变换、图形与坐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平面图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分类方法和图形的特征,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图形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图形特征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操作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分组讨论,总结分类方法。
3.讲解演示: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图形的分类方法和基本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五下3.10《探索图形》教学设计
今天上的是一节探索图形的课,整体来看,学生们对于图形的分类、特征和变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在课前的自主探索环节,学生们通过阅读预习资料和思考预习问题,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环节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逻辑推理:学生在探究图形分类、特征和变换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图形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运用图形变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探索图形之美》:介绍各种图形的起源、特点和应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图形的历史和魅力。
2.关键词和句子:
-图形分类:三角形、四边形等
-图形特征:边数、角数等
-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
3.板书设计:
a.图形分类:
-三角形:三边、三个角
-四边形:四边、四个角
-五边形:五边、五个角
-六边形:六边、六个角
b.图形特征:
-边数:三角形3边,四边形4边等
-角数:三角形3角,四边形4角等
-对角线:连接非相邻顶点的线段
2.实物模型:使用三角形、四边形等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形状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图形变换工具,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图形变换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4.互动平台:利用互动平台,如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在线测试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探索图形的妙招教案
探索图形的妙招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图形的妙招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识别不同类型的图形,例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2. 学生将能够描述和比较图形的属性,例如:边长、角度和对称性。
3. 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图片或玩具,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主体活动:2. 介绍不同类型的图形,例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通过展示图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3. 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属性,例如:圆形没有边,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等。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比较不同图形的属性。
4. 组织学生进行图形分类活动。
给出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例如,学生可以将所有有四个边的图形放在一起。
5. 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对称性。
展示一些对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对称特征。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对称图形。
6. 提供一些与图形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或找出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角度。
总结活动:7. 回顾本课程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图形分类和解决问题中的发现和困难。
8.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图形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案评估:9. 通过观察学生在分类活动和问题解决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 结合学生的回答和参与程度,评估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案扩展:1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观察不同类型的图形,例如:建筑物、道路标志和家具等。
12. 提供更多的图形相关活动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
教案资源:1. 图形图片和卡片2. 白板或黑板3. 教学投影仪(可选)4. 学生绘图纸和铅笔5. 图形相关问题和练习题教案时长:根据课程需要,预计时长为45分钟至60分钟。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图形》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图形》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数学《13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图形》是人教新课标教材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形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图形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耐心和细心,不能全面观察和思考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耐心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图形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素材,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剪刀、胶水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图形素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这些图形有什么性质和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动手操作图形素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图形放大缩小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和性质,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和性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和性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3.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图形》教学设计
《探索图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特征。
2.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活动经历“找规律”过程,获得“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思维的活动经验。
3.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自我修正、自我反思,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从简单的情况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小正方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发问题1.复习正方体特征课件出示:棱长1厘米(1)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什么图形?(2)正方体有哪些特征?2.引出问题课件出示:(1)如果这个正方体是由棱长为1cm 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2)如果把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红色,需要涂几个面?(3)请你们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上红色?如果根据涂色的情况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你想怎样分?(4)每一类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呢?如果请你来数一数,你有什么感觉?(5)这个图形太复杂了,我们数起来不方便。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教师引导学生先研究简单的图形,发现规律后,再利用规律去解决复杂的图形。
二、探索规律1.发现规律(1)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比较简单,我们容易找到答案?(2)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图形,看看有什么发现?①②③(3)四人一组,小组合作探究。
①用正方体学具摆出相应的图形。
②观察每类小正方体都在什么位置。
③把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④观察记录表中的数据,能否找到规律记录表如下:三面涂色的块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没有涂色的块数①②③(4)汇报交流①适时提问:怎样计算没有涂色的块数?②初步发现规律2.验证猜想(1)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你能猜想一下第④个,第⑤个大正方体的结果吗?3.总结归纳。
I)文字表示。
(1)三面涂色的在正方体顶点位置,因为正方体有8顶点,所以都有8个。
探索图形 PPT课件
棱平均分的份数 2
3
4
5 ……
小正方体个数
8
27 64 125
3面涂色的个数 8
8
8
8
2面涂色的个数 0×12=0 1×12=12 2×12=24 3×12=36
1面涂色的个数 0
6 4×6=24 9×6=54
1×1
2×2
3×3
每个面有(n-2)×(n-2)个 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4
没有涂色的个数 13
23
5
n
33 (n-2) 3
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棱平均分的份 3面涂色的个 2面涂色的个 1面涂色的个 没有涂色的个
数
数
数
数
数
n
8
12(n-2) 6(n-2)2 ( n-2)3
游当戏n :=10时,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_8___个,
把表面涂2面色涂的色正的方小体正每方条体棱有平_均9_6_分_个成,10份,从切成的小正 方体中任取一1面个涂,色若的3面小涂正色方、体2有面_涂3_8_色4_个、,1面涂色时,同学赢; 否则,老各师面赢无。涂你色认的为小谁正赢方得体可有能_性5_1_大2_个一。些?为什么?
27 64 125
3面涂色的个数 8
8
8
8
2面涂色的个数 0×012=0 1×12=12 2×12=24 3×12=36
1面涂色的个数 0
6 4×6=24 9×6=54
每条棱有 n-2 个 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每条棱被平均分成n份
每条棱有 n-2 个 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12条棱有(n-2)×12 个 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探索图形
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探索图形教学设计(1)
《探索图形》教学设计同学们好,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图形的奥秘,学习涂色问题,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调整好坐姿,开始上课啦!一、回顾旧知,激趣引入1.课件呈现一个正方体。
师:请看,这是一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
回忆一下,正方体有哪些特点呢?对,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六个面。
这和今天的涂色问题.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2.师:请看,这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它是由多少块小正方体组成的呢?说说你的想法是的。
有10层,每层有10×10块。
共有1000块,3.将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
需要涂几个面呢?(是6个)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也会是六个面都涂色吗?有同学说是,有同学说不是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块小正方体,它有几面涂色呢?为什么?对的,因为它在大正方体顶点的位置上,露出了三个面,所以它有三面涂色的。
那这一块呢?还是三面涂色吗?不是,因为它露出了俩个面,所以是两面涂色的。
现在这块呢?(是的,它只露出了一个面,是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想像一下还有其他的情况吗?是的,有一些藏在大正方体里面,没有露面,所以没有涂色。
那么,根据涂色的情况可以把这些小正方体分为几类呢,是啊,分为4类,分别是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
问题来了,在这个大正方体中,每一类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请你来数一数,你会有什么感觉?对呀,我和你们想的一样这个图形太复杂了,我们数起来不方便,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我们可以先研究一些简单的图形,发现规律之后,再利用规律来解决复杂的图形。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探索与发现下面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三个图形一二三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4个5个正方体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首先读懂题意,这三个图形分别是有2的立方,3的立方,4的立方,也就是8,27,64块小正方体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图形
一、教学内容
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发现其中蕴含的数量上的规律,以及每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特征。
活动内容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材首先提出问题,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出棱长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大正方体,然后把大正方体表面涂色。
找出小正方体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个数。
第二个层次是尝试解决,发现规律。
学生尝试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问题,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找出每种涂色情况的小正方体的块数。
在尝试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每种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第三个层次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发现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找出棱长5厘米和6厘米的大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加以验证,并进一步应用到更多的大正方体中。
第四个层次是拓展应用。
完成以上任务后,教材进一步拓展,用小正方体摆出其他形状的组合体,利用前面积累的活动经验和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探究。
二、教材编排特点
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这样的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中从多角度去感悟,体会分类计数、推理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丰富自己的思维活动经验。
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到最终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推理想象,进而归纳出不同涂色面数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规律,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建议
1. 全体参与活动,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综合与实践活动大都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操作等活动中再现知识,学生对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要达到使学生全体参与的目的,必须在活动中使每人都有活动的时间。
在安排活动时,要注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可让学生先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
采用分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活动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
2.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思维的活动经验。
探索图形分类计数问题中的规律,重在探索而不是规律的应用。
学生通过探索图形涂色规律的活动,可深化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不断拓宽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数学思想的魅力。
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积累由特殊到一般寻找规律的数学经验,找到探索规律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彰显探索规律的教育价值。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与运用的过程。
在探索图形涂色规律的活动中,要让学生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即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揭示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数学化的形式表示规律,从而把思维和推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逐渐深入的探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共性,从而得到一般性的结论,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
和模型正确地表达发现的规律。
四、教学目标
1. 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方式探索、发现图形分类计数问题中的规律,体会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其他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一面、两面、三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探索图形
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其他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一面、两面、三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2.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都需要许多计算才能得到,但是今天我们不去探讨这个,我们今天来进行一个不需要怎么计算,但是需要发挥你们想象力的小探究,好不好?
二、探究新知
1.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觉得这些小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2. 看来同学们都比较聪明,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那么如果将这个大正方体拼得再大一点呢?课件演示: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3cm的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
(1)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需要9个小正方体)
(2)这个时候这些小正方体,都有什么特点呢?
(3)提出问题: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
3. 如果拼成棱长为4cm、5cm、6cm的的大正方体后,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1)学生借助直观图独立思考,解决拼成棱长为4cm的大正方体的问题。
(2)分类汇报交流。
①三面涂色:当学生说出有8个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时,追问:哪8个?学生说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原来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的位置。
②两面涂色:可能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也可能有的学生是用2×12算出来的。
先让用计算方法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2×12”,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原来大正方体的棱的位置,体会可以从一条棱上有2个两面涂色的,推算出12条棱上就有24个两面涂色的。
引导比较“数”和“算”哪种更简便。
③一面涂色:着重交流明确可以由一面有4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推算出6个面一共有4×6=24(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还要追问4从哪来的——棱长4,减去两个2个,得到一个边长是2的正方形。
(3)学生独立解决棱长平均分成5份的问题。
教师课件演示
4. 发现并总结规律。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顶点的位置。
不论棱长是几,分割后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是8个。
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的位置,只要用每条棱中间两面涂2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乘12,就得出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总个数。
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面的位置,只要用每个面上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乘6,就得出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总个数。
如果把棱长为n的大正方体涂色切割,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5. 利用经验自主探究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与原来大正方体的关系。
(1)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新问题:除了知道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会提出: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
个?)
(2)学生讨论方法。
估计大部分学生是用小正方体的总个数减去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总个数。
(3)课件演示将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剥离出去的过程,激发学生寻求更简便的方法。
(4)学生自主探究,并填写表格。
(5)展示汇报,从而总结出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n-2)个。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4页第(2)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2层:1+(1+2)=4 或1×2+2×1=4
3层:1+(1+2)+(1+2+3)= 10或1×3+2×2+3×1=10
4层: 1+(1+2)+(1+2+3)+ (1+2+3+4)=20或1×4+2×3+3×2+4×1=20
四、课堂小结
1.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 教师举例说明“分类计数探究规律”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