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词学主张与审美倾向——兼谈王国维对其-未染汉人风气-之评的认识
最新 浅探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的审美特质-精品
浅探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的审美特质纳兰性德对亡妻的悼念,除了怀念失去的美好之外,其实也在述说自己随亡妻而逝的理想和自身坎坷的命运,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的审美特质的,欢迎阅读参考。
以悼亡为题材的创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纳兰性德是有意识地把悼亡题材的作品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在他全部的悼亡词里,更是他以真情贯穿一生的凄苦心境,从而形成其悼亡词独特的风格。
本文试从其悼亡词中对亡妻的怀念、对自身命运的伤悼、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三个方面,展开对其悼亡词的分析,以浅探纳兰性德悼亡词真挚哀婉、孤寂悲凉的词风的审美特质。
一、悼念亡妻,一往情深(一)青衫湿遍忍相忘读纳兰性德悼亡词最先感受到的便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种真情是对亡妻真切的情感。
关于卢氏其人,历史上对她的评价是“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虽然他们的结合是封建社会贵族之间的婚姻,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同样都是内心温柔、至纯至真的人,二人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美满的婚姻生活更是激发了纳兰诗词创作的灵感。
卢氏故去后,纳兰性德的悲伤与痛苦难以自制,他将对妻子的思念与追怀都注之于笔,故而他的作品都弥漫着浓厚的悲怆凄婉的情绪,如他的自度曲《青衫湿遍·悼亡》,对纳兰来说,卢氏不仅是自己的妻子,更是难得的善解人意、知冷知热的朋友。
可惜世事无常,卢氏的早逝给纳兰带来的不仅是失去妻子的痛苦,更是失去知音的悲痛,短暂的欢愉换来一生的悔恨与内疚,纳兰此后的诗词创作便走向了“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此词作于卢氏离世半个月后,作者自编词牌以寄托对亡妻的哀思,应当是其悼亡词中的第一首。
他被深深的负疚感所束缚,陷入无法解脱的死结之中。
在纳兰眼中,妻子卢氏并不是政治婚姻下无言相对的傀儡,而是要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他对妻子的悼念,往往也是在怀念失去的美好,伤感自己的命运。
从这首词中已经感受不到那个从容舒缓的纳兰性德,随着知情解意的爱妻的亡故,纳兰的心也随之而去,现实中的他更像是飘忽游离的浮萍,永远不会再安顿下来。
浅析纳兰词
浅析纳兰词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6年第26期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清·纳兰性德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词人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之长子。
自幼修文习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书画骑射无所不精。
虽生于名门望族,性情却淡泊挚诚、率性求真,其笔下词作多以思乡、思亲、思友为主线,清丽感伤,风雅隽永,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康熙二十四年患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评价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评析】这是一首朦胧委婉的别致小令,开篇呈现的是一幅“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秋景,值得考究的是这个“木叶”。
屈原《九歌·湘夫人》里就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以说自屈原始,中国古代文人就开始把“木叶”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落叶的季节之中,展现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
于此词中,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纷纷飘落在词人的归路之中,我们可于此秋景之中,听到离人的叹息,想起游子的漂泊,也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悲秋情怀。
然而“残月晓风何处”这句一出,就说明这分明是一首思念之词,思念的对象当是自己的妻子或恋人。
想那晓风吹动,西天残月,如此美景,谁人与共?而某一个地方,同样是弯弯的淡月和初秋的寒风,牵挂的人,她还好吗?可是,谁知道呢,因为离别之后,音信早已断绝。
此处虽有“半”,其实是“无”。
如斯夜晚,遂只有几许相思加倍滋长。
然而,相思苦,苦相思,思到深处人成痴。
况且秋雨又落,已倍增其哀愁。
唉,那刻骨铭心的恋情,在无奈的现实中,又何时能诉呢?“一半西风吹去”,明说是秋雨被西风吹散,实际上是说自己的一半心思,被西风吹走了,去跟随远方的人儿。
结尾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深藏,亦虚亦实,可谓清空绝妙。
纳兰性德词“未染汉人风气”辩
纳兰性德词“未染汉人风气”辩
吴亚琦
在对纳兰性德词坛的众多评价中,王国维《人 兰却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厌苦鞍马扈从和宦海倾轧,
间词话》所言“未染汉人风气”是影响最大者之一, 向往清雅脱俗的生活,对汉族文士也是推崇有加,这
然综合考察纳兰词作,其为世公认的“直抒性灵”“哀 让他的词作浸润了浓郁的文人气息,出语纤尘不染,
可见,纳兰词从形式到内容,并非“未染汉人 中,他和元好问可称‘双璧’。”在纳兰短促的一生
风气”,而是汉族文学传统的一种别样的发展和新变。 中,他为民族文化融合所做出的努力应该予以肯定。
二、时代际会与个体情志:纳兰词汉人之风渊源
(二)“然诺重,君须记”:汉儒名士是纳兰
通观纳兰性德词,很难发现其与汉族文士所创 交游的主要对象
对浅薄堆砌词风的否定以及对真切自然词风的推崇。 在清初词坛上别具一格,这也是纳兰本人通晓经史,
如此,我们引用王国维对纳兰的评价,必须考虑到这 才情博大,深受中原几千年文化熏陶的体现,并成为
一前提。
汉文化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点,在很多当时词人如陈
纳兰性德是清初的重要词人,其地位直到今天 维崧、顾贞观的推崇中得到揭示,也在后代词学家的
感顽艳”风格,源自汉族文化传统;形成这一状况的 纯任性灵。
原因大致有三:身处满汉交融的时代,交游密切者为
一、直抒性灵与哀感顽艳:纳兰词的汉人之风
当时汉儒名家,已经汉化了的多情敏感的性格。而王
纳兰尽管血液中流淌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强悍的
国维之所以如此评价,则是基于其在《人间词话》中 血液,但其词作真挚自然,宛若清水芙蓉,毫无矫饰,
属满洲正黄旗。父亲明珠,累官至大学士、太傅,政 芽,不是人间富贵花。”(《采桑子》)冰冷彻
纳兰性德词风成因试论
纳兰性德词风成因试论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族,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传世的《纳兰词》①共收录了342首词作。
王国维曾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②,作为出身清朝贵族统治阶级的他,本应指点江山意气风发,但他的作品却格外的凄婉哀伤,原因何在,一直是后人研究的焦点。
一、政治上的矛盾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父亲是当时权倾朝野的纳兰明珠,母亲是皇室爱新觉罗家族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个女儿,他的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是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氏之一.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是叶赫部落的贝勒,他的妹妹孟古姐姐在万历十六年嫁给努尔哈赤为妃,并生下皇子皇太极,即后世所说的清朝的建立者清太宗。
此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亲关系一直十分密切。
可以说,纳兰性德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统治阶级的特权,但荣华富贵并不能使这位词人驻足,相反,显赫的家世成了他一生的羁绊,一方面,他的父亲虽然是权倾朝野的大臣,但当时与康熙皇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的叔叔索额图一派争权斗争十分激烈,加之他骄傲自大,恃宠而骄,越发的引起了康熙的不满,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的侍卫,清楚的看到了危机,但一方面作为人臣,他希望忠于皇帝,另一方面,作为明珠的儿子,他希望为父亲解除危机,这就造成了他在政治上的矛盾心里。
另外,纳兰性德十分看重友谊,作为风雅的词人,他结交的都是一些江南布衣文人,这些人中还有很多是明朝的遗老遗少,他们不满于清朝统治,而一方面纳兰性德作为清朝统治阶级的一员,要效忠满清王朝,另一方面,作为明朝遗老遗少的朋友,他又对清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怀疑,这无疑加深了纳兰性德政治上的内心冲突与矛盾。
举一个例子:《满江红》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
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
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尘土梦,蕉中鹿。
翻覆手,看棋局。
且耽闲殢酒消他薄福。
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
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
很明显,这首词中我们可以读出纳兰不愿被“浮名束”,希望远离官场的高风亮节,以及为友人的愤愤不平,应该说,纳兰心中所有政治内心的矛盾与煎熬都可以从这首词中找到影子。
纳兰性德词学观探微
纳兰性德词学观探微摘要: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周颐首推为”国初第一次手”,不仅是因为他的词具有哀感顽艳、凄婉处不忍卒读的艺术风格,而切他在词学理论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
对清初词学的中兴注入了新的活动。
本文将重点论述纳兰词学思想以及对词作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学思想词学风格词学观词繁荣于两宋,元明呈衰落之势,但是在明清鼎革之际,词又再度中兴,走出俚俗,归于雅道。
词作数量也超过了任何一代,达到空前的程度。
纳兰性德不仅悉心感悟前代词人的写作技巧和艺术境界,而且亲身实践。
为后人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流派众多的清代词坛可谓独树一帜。
纳兰踏上词坛的时候,正当清代“词学中兴”揭开帷幕。
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推崇“婉畅浓逸”为宗开始,经过王士祯等人的提倡,清词的创作便出现了“家有其集”(朱彝尊语)的盛况。
而与此同时,这种词学弊端也显现了出来。
词学风格出现了听吟风弄月摹写声色为主的不良倾向,满人入关的特殊民族矛盾更加激化了矛盾的升华,彷徨苦闷的文人要求通过文学作品抒写无可附着的心曲,矛盾日渐加剧。
为了扭转这种颓变的词风,纳兰紧陈、朱二人“词非小道”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肯定词体的地位,并且摒弃把填词作为茶余饭后的“余事”和“小道”的世俗之见。
强调词是诗的变体。
“诗变而为骚,骚变而为赋,赋变而为乐府,乐府之流浸而为词曲,而其变穷矣”(《赋论》见《通志堂集》卷十四)勾勒出了诗词演变的历史规律。
他把词放在诗、骚、赋、乐府同等的地位。
认为词是一种应运而生的文体,与这些文体有着相同的作用,否定了把词作为“诗之余”看待的观念,这就为他主张词要继续诗歌创作优良传统和具备自身特点的词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词体的历史发展做了很好的补充。
下面以这首七古《填词》诗为例,对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做一阐述: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
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
冬郎一生极憔悴,别于三闾共醒醉。
美人香草可怜春,风蜡红巾无限泪。
纳兰性德词风及其成因探析
纳兰性德词风及其成因探析作者:李秋瞳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10期摘要:纳兰性德词风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深远的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
社会现实是纳兰性德感伤的根本源头,生活当中的苦闷和固有的悲哀更构成了他的悲剧情结。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风成因一、纳兰性德的词风纳兰性德的词作直抒胸臆,后人称他的作品如天籁之音,词作追求亲切感人的艺术风格为后人所称赞。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过:“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名家况周颐先生也称赞“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并推之为“国初第一词人”。
对于分析纳兰性德的词风,每个人各抒己见,不同层次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徐釚指出,纳兰的词作“词旨嵚奇磊落,不啻坡老、稼轩”。
纵观纳兰的生平和社会地位,对其文学作品方面的风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词亲切、朴实、自然,重点在于抒写内心最本来的真实,不加粉饰和雕琢,用通俗晓畅的语言直抒胸臆。
纳兰的词作大体可分为四类:悼亡词、爱情词、边塞词、友情词。
哀婉凄惨的爱情词与悼亡词充满了对爱人的思念和感伤;友情词充分体现了对亲朋的热情和真诚;边塞词中不但有金戈铁马,还有一缕缕淡淡的情丝。
在纳兰的各类作品中,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风格的深沉和自然。
(一)字字泣血的悼亡词20岁的纳兰性德便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千金娶进了家门。
18岁的卢氏正值花一样的年纪,“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二人婚后生活甜蜜、幸福美满、感情深厚、琴瑟和谐。
新婚生活激发了纳兰文学创作方面的热情。
但这种美满的幸福生活仅仅维持了三年,卢氏就因难产而亡。
妻子的突然离世给纳兰性德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他久久不能走出丧妻的伤痛。
从妻子去世之后,他郁郁寡欢,“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巨大的身心和精神上的打击,便是以后的悼亡词所流露的相思之情和深深的怀念情感所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凄美哀婉的爱情词纳兰是描写凄美爱情故事的词坛作家。
爱情词是纳兰率性智慧的结晶,对心灵进行了净化。
纳兰性德豪放词词风特色及成因探究
纳兰性德豪放词词风特色及成因探究许威摘要纳兰性德的豪放词作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是却有着独特的格调,以其真切的情愫和篇完意佳的特点取胜。
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部分豪放词的赏析,分析其豪放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豪放词风的成因,体现了对纳兰性德豪放词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容若);豪放词;真切;词风纳兰性德是清初成绩卓异的词人,他的词给清初词苑平添了一支奇葩。
纳兰性德一生淡泊名利,著有《通志堂集》,并且有纂刻《经解》。
但是他成就最高的是词,词集初名《侧帽》,后来增补为《饮水词》,后人增汇其全部作品,题称《纳兰词》。
他主张填词须有比兴,反对模仿。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纳兰性德今存词总共可达三百五十首左右,属于婉约风格的约有三百余首。
但是纳兰的占其词约十分之一的豪放词,成就很高,也很有特色。
徐轨佳云:“词旨嵌崎磊落,不啻坡老、稼轩”,是对纳兰的豪放词的极高评价。
《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评价纳兰:“纳兰侍卫以天赋之才,崛起于方兴之族。
其所为词,悲凉顽艳,独有得于意境之深,可谓豪然之士,奋乎百世之下者也”。
纳兰的豪放词多处于其塞外、赠友词作之中,而尤以塞外词作为甚。
这类词殊有风鸣万窍,怒涛狂卷的气韵,决不是南唐一家者所能出手的,至于神虚情匮的匠工们更是难以问津(严迪昌,1998,8)。
一、纳兰性德豪放词词风及艺术特色纳兰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心,其豪放词的特色就是写真情、抒真意,因此有其自身独特的格调。
王国维评价纳兰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可以说,纳兰的词的特色可以用“真切”二字来描绘。
其豪放词亦是如此。
对这一点,后人多有论述,如唐圭璋认为纳兰词“全以真胜”、“情真景真”。
叶佳莹也认为“纳兰词之清新自然自有其胜过于知解与诠释的另一种境界”。
纳兰无论是写景言情,都有其所独有的一份敏锐真切的感受,而且能不因袭模仿前人,而全以他活泼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很有自己的特色。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纳兰性德⾃幼饱读诗书,⽂武兼修,⼗七岁⼊国⼦监,被祭酒徐元⽂赏识。
⼗⼋岁考中举⼈,次年成为贡⼠。
康熙⼗五年(1676年)殿试中⼆甲第七名,赐进⼠出⾝。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下⾯是分享的纳兰性德诗词《⽊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却道故⼈⼼易变。
(⼀作:却道故⼼⼈易变) 骊⼭语罢清宵半,泪⾬霖铃终不怨。
(⼀作:泪⾬零/夜⾬霖) 何如薄幸锦⾐郎,⽐翼连枝当⽇愿。
【译⽂】 ⼈⽣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你却反⽽说情⼈间就是容易变⼼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盟海誓犹在⽿边,却⼜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得怨。
现在我⾝边的薄幸锦⾐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翼连枝愿。
【注释】 柬:给……信札。
“何事”句:⽤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点明“妾⾝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被弃。
这⾥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指情⼈。
却道故⼈⼼易变(出⾃娱园本),⼀作“却道故⼼⼈易变”。
“骊⼭”⼆句:⽤唐明皇与杨⽟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环曾于七⽉七⽇夜,在骊⼭华清宫长⽣殿⾥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恨矣。
”⼜,明皇此后于途中闻⾬声、铃声⽽悲伤,遂作《⾬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借⽤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怨。
薄幸:薄情。
锦⾐郎:指唐明皇。
【赏析】 词题说这是⼀⾸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种,是以⼥⼦的⼝吻控诉男⼦的薄情,从⽽表态与之决绝。
词为人表 人为词魂 ——浅谈纳兰词风的成因
词为人表人为词魂——浅谈纳兰词风的成因摘要纳兰性德在清代词坛上是独树一臶的词人,师承李后主、晏小山。
他的词兼有陈维崧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
安意如说纳兰词“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是内敛的精魂”。
他词作中的哀感顽艳的特点及成因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是以他至情至性的性格特点为基础,从他至情至深的情感世界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方面简单分析一下他的词风的成因。
关键词:纳兰性德;纳兰词;词风;词风成因Abstract oNalanxingde in the Qing Dynasty Ci is unique poet, studying Li Yu, Yan hill. His words both forceful and Zhu Yizun Chen Wei of the elegant and straightforward nature. An Italian example, he said Ci "bold strength of character is extroverted, introverted sad is Spirit." His Words of Aigan stubborn Yan's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concer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er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 of his Emotion-based, from his love, friendship, family and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of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wordsf his brie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wind.Key words: Nalanxingde; NalanCi; CiFeng; term wind causes目录引言 (1)一、至情至真的情感世界 (2)二、矛盾重重的理想与现实 (4)三、小结 (7)参考文献 (9)词为人表人为词魂——浅谈纳兰词风格的成因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一生最爱纳兰词剖析
•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 容假设,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 名词人
• 爱君笔,字容假设,号楞伽〔 léng qié 〕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 二日诞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 yin reng,小 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 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 忘,17岁入太学读书,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 推举给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18岁参与 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9岁预备参与会试,因病 没能参与殿试。
此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 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 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 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他又把搜 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 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 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 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学 问。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根底和各方 面的意趣爱好。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 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 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 思”。他诗文均很精彩,尤以词作出色, 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 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 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 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 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 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 词坛的出色代表。 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 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 时代词坛的出色代表。
纳兰其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假设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 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 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欢快。
纳兰性德的评析欣赏
【内容提要】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
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
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
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
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
“田产丰盈,日进斗金”。
“簠簋不饬,货贿山积”。
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
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
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
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
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
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
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
“偶有管见,书之别简。
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
逾三、四年,遂成卷”〔(4)〕。
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
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
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
摘要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中称纳兰性德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也赞颂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有着如此之高声誉的纳兰性德,在诗词上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其“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细细品味纳兰性德的诗词,不难发现,他的词处处充满美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试通过对纳兰性德词的整理和研究,对纳兰性德其人及其词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词内容、风格、艺术特色几个方面对纳兰性德词做了梳理与归纳,以期增加对纳兰性德词的全面认识,增加对纳兰性德更深刻的了解,并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诗词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特征ABSTRACTZhou Yi Kuag once in the wind art sticks to call nalanxing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ci", wang guowei also praise him "with nature's eye view, with the tongue of the natural love... really so. Since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 person". With so high reputation nalanxingde, has a very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poetry, the word "he" in luxuriousness luster luminous place. Savor of nalanxingde's poetry, it's not hard to find, full of aesthetic feeling, his words have higher artistic valu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nalanxingde's word and study, the nalanxingde is done in-depth research and its word, from word content,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lanxingde's word made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LAN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ir poetry reading ability and analysis ability.Keyword:Nalanxingde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art characteristics目录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纳兰眭德诗词的审美特质
论纳兰眭德诗词的审美特质作者:段树发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11期清初杰出词人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腊月十二日,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他精于词道,且诗、文、赋俱佳,留下了卷轶浩繁的著述,而尤以词名世。
选择意象、组合意象的过程,就是在写作构思时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生活图景和要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形象化的思考过程。
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即取决于他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
纳兰性德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在意象选择上有着独特鲜明的审美倾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意象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占的比例很高。
纳兰性德是一个“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翩翩浊世佳公子”,追求真景、真情、真性。
王国维评价他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他笔下常用的意象有:凄风、苦雨、冷月、落花等。
如:“冷雨凄风打画桥。
”“想天涯只影,凄风苦雨。
”“一宵冷雨葬名花。
”“宵来凉雨咫庵。
”“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
”……这样的风雨意蕴实际上是深深打上了词人人生体验的烙印。
月亮意象常常和团圆、和平、宁静、安详等意蕴相连,而纳兰词中的月则是:“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月的那种皎洁、明净而又清冷的意味其实正是词人主体生命的内涵。
落花也是词人钟爱的意象,“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落花如梦凄迷。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倚着闲窗数落花。
”……这些落花意象是对美的留恋,是惆怅与无奈,是对命运的感伤。
二是纳兰性德诗词在意象的选择上呈现出低回向下的特点,其情感指向是悲凉、落寞、感伤的。
意象的选择是和词所表现的情感是一致的,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如果作家所感受的情感活动的性质是消极否定的,其情感作用方向是消极向下的,那么最终形成的意象,其力的作用方向也应该是低回向下的。
论纳兰性德诗词的审美特质
7 2 ・
中 学语 文 ・ 语 言 学 习
I I l l 誉
“ 宇理识 字" 与 丈言 文教 学
圊 李 成春
文言 文向来 是中学语 文教 学 的重 点 , 然课堂投入大 量的时间与精 力学 习 , 但
却 收效 甚微 , 学生越 来越厌 学 , 教师越 来越难 教 , 师生 同时陷入 文言 文教学 的困境 。细究之 下 , 会发现 存在 双 向的问题 : 于学生而言 , 作为现代 书面 语的 白话文与
写 日月 , 在纳 兰 性德 笔下也很 少展示 出圆满光辉 的气 势, 而总是 以残缺示人 。如 “ 一半残 阳下小楼 。 ” “ 刚剩
秋袅一半 , 拥透 帘残月。 ” “ 一钩残照 , 半帘飞絮 , 总是恼 人时 。 ” “ 乳 莺残 月啼。 ” “ 一样晓风残 月 , 而今触绪添愁 ” 等 。此外象说香 “ 残 香细袅秋情绪。 ” “ 无那残 香半缕恼 多情 ” ; 说灯“ 残灯 落碎花 。 ” “ 香雪被 冷残 灯灭 ” ; 说 梦 “ 奈卷地 西风 , 惊回残 梦 , 几点打窗 雨 。 ” “ 一 种晓寒 残 梦” 等等 。纳 兰性德诗 词意象选 择的审 美倾 向也 表现 了他独 特 的艺 术风格 和 审美价 值追 求 。作 为婉约 词 家, 他 给读者提 供 的主要 是一些 “ 柔性 ” 的美感 , 即“ 哀 感顽艳 ” 的美 感特色 。种种意 象在作者 笔下大都蒙 上 了一层 忧伤的暗影 , 染上了一种凄清的色彩 , 透露 出悲 凉 伤感 的情 绪 。美的事物常 常被摧残 , 赋 予其悲 剧氛 围。如 “ 平原草枯 ” “ 梨花零落” “ 芳菲寂寥” “ 西风断雁 ” “ 雨剪芭蕉 ” “ 塞烟衰 草” 等等 , 这些意象凄迷低徊 , 令人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观
谈纳兰性德的词学观湖北孝感高级中学周雁纳兰性德的词,因其真切自然地风格和悲凄哀婉的情调,一直受人关注,在清代词坛乃至中国词史上都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他的词中找到感情的共鸣,获得清幽纯粹的心灵感受。
纳兰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怪异的矛盾体,与出生不相称的行径及伤感,引起无数人研究追问的兴趣。
他充满哀伤的行吟动人心弦,凄楚悱恻。
纳兰像长于汉学土壤之上的异域之花,清香素雅,以其不是雕琢、自然纯粹的美独自绽放三百多年,“别样清幽自然标格”呈献给读者无数美好的美感享受。
淡妆素裹的风格,“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不尽深情,赋予了纳兰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词史不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
纳兰性德生于1655年,当时满族入关君临天下仅十一年,满族作为一个马上民族,骑射为其根本。
入关前,汉文化对“后金”的影响渗透微乎甚微,满族奠基人努尔哈赤能读汉文小说,努尔哈赤的近臣子侄中惟皇太极略通文字,同族中甚少有人识字。
自建立清朝后,出于政治及社会发展需要,清统治者开始重视学习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满族文化的建设是从清朝建立之初逐渐起步的。
如此文化背景下,纳兰性德无疑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就的文人”。
满清子弟中,性德为其间翘首,“八旗词家,首推纳兰容若《饮水》《侧帽》二词,清微淡远”。
在清代词史里,纳兰之成就也举足轻重,“依声之学,国朝为盛,竹、其年、容若鼎足词坛”,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叙述清代词人,当以纳兰性德为始,词最有名,为清代词人之冠”。
纳兰词的文学地位已是毋庸置疑,以一初入中原的满族贵胄公子,能在名家辈出的词坛占得一席之地,除去天赋禀性——即诗人气质,顾贞观曾说他“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并不能善怨……容若天资超逸,攸然尘外”,也有时代大背景的原因,康熙重视学习汉文化,并且当时满汉之防有所松动,而汉族文人对纳兰性德创作成就及词风形成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纳兰是一位早慧词人,“自幼聪明,读书过目不忘”。
浅析纳兰性德个性词学之魅力
浅析纳兰性德个性词学之魅力摘要清初词学复兴, 词人辈出, 陈维楼、朱彝尊之流亚俱以词名家, 然皆学步前人, 乏于独创唯有纳兰容若的词“ 别样清幽, 自然标格” , 其言情之作至今仍感人至深。
纳兰词何以具有不朽的魅力?蓦然回首,才发现这原来是由纳兰容若本人的个性气质所决定的。
纳兰性德,以心写词,魅力无穷。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只为情痴,只为真纳兰词之所以具有不朽的魅力, 首先在于它情感真挚, 以情动人。
这与纳兰容若的个性密切相关纳兰容若是一个极重感情的词人。
他执著人生却并不善处人生。
据传记, 他“ 至性固结, 无事不真” 。
这表现在爱情、友情方面极其明显。
纳兰容若和前妻卢氏伉俪情深, 夫妻相得, 惜乎时日不长, 仅结婚三年卢氏便不幸夭亡, 是年纳兰二十三岁。
纳兰容若对卢氏情真意笃, 一旦永诀, 摧肝裂胆, 痛何如之纳兰悲愁的情怀无以自遣, 便发之于词。
自卢氏卒后半月作第一首悼亡词《青衫湿遍》后, 纳兰词中悼亡之吟不绝, 至终身如是厂张仁政曰“ 先生弱冠时, 已赋悼亡, 缝络哀感之作, 居词集之半, 声泪俱随, 今人不能卒读。
” ①这些悼亡之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纳兰对爱情之忠贞于此可见一斑, 纳兰天年不永, 亦或由于此。
纳兰容若也极重友情。
纳兰喜欢结交困顿守志、不肯悦俗的汉族文人, 如陈维换、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姜震英等, 与他们过从甚密, 特别是与顾贞观结成了生死之交。
纳兰对朋友总是鼎力相助, “ 黄金如土, 淮义是位, 见才必怜, 见贤必慕” ②。
三百年传诵不绝的纳兰搭救吴兆鸯之事即是一例。
纳兰之重友谊仅次于他对卢氏的爱情。
卢氏天逝后, 纳兰容若所以能生活下去就有赖于友情的寄托,纳兰容若自始至终与朋友真诚相待, 极其珍视纯洁的友谊。
康熙二十三年十月, 即纳兰卒年前几个月, 他从无锡寄颐贞观的书简上说“ 金间锡岭, 兰揖可通。
侍绛帐于昆冈, 结芳邻于吾子。
平生师友, 尽在兹邦。
此仆来生之夙愿, 昔梦所长依者也。
浅谈纳兰词的生命意识
浅谈纳兰词的生命意识(一)懵懂期的赤子之心纳兰词读之如雪,空灵曼妙之中又透着自然之色,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赞誉道“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词的“自然”之气在于至情至性,词作皆是肺腑之言,不经斧工之雕琢。
容若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他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富贵繁华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繁花似锦的。
而叶赫那拉氏与觉罗氏这两种剽悍的满族血脉为容若留下了那纯朴天真的性情,也就成全了容若的赤子之心,也即葆有天性,至善至真的本性。
容若亦是至情至信之人,营救吴兆弿一事,就完全出于他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
故而其好友顾贞观说其“其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
”文如其人,词风如此亦是由容若个人的性情而定的,生于乌衣门第,却与落拓文人为友,只为情痴;身处繁华京都,却倏然尘外,不作繁华主。
在清初词坛,大多词人普学南宋,多追求绮丽雅致,容若独学唐五代北宋,多求“生香真色” 。
他的至情固结,无事不真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晚明公安派文学观中,赤子之心构成的性灵文学的哲学基础,文学独抒性灵,就是毫无遮掩,毫无扭曲的自然呈现:“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相思之情,溢于言表,不用浓稠艳丽之句,不用胭脂俗粉,纯以自然肺腑之言,抒真挚相思之情,以情胜,以性灵胜,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因而,纳兰词的懵懂一如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是“人生如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⑧”那般明白如话的感叹,在人世无常之间,佛教的因果也已成为苦痛之人的解脱之法。
纳兰词,在倾听着一个纯然天真,赤子之心的灵魂的咏唱,俨然在这份敏感而富有活力的灵魂里汲取生长的力量,并开始自我的审视与认识。
二、挣扎期,在苦痛中觉醒他自己在《浣溪沙》这首词中写下:“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王国维“境界”审美范畴下纳兰词审视
王国维“境界”审美范畴下纳兰词审视毕国忠【摘要】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这一美学范畴,他以境界的有无为评判标准,对词家、词作进行品评.纳兰性德是王国维推崇的词家之一,“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赞誉即出自王氏之口.纳兰词情感真挚,语言晓畅,描摹自然、生动,很好地诠释了境界所蕴含的“深”“真”美学理想,是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期刊名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境界;审美;纳兰词【作者】毕国忠【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8晚清以降,对于纳兰性德词作,明显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赞誉者有之,贬嗤者亦不乏其人。
逮至民国,西学渐盛,诸多论者汲取西方哲学、诗学思想,构建自己的言说体系,对纳兰性德词的评价,也发生了话语转型。
康南海(有为)、梁任公(启超)、王观堂(国维)都对纳兰做了肯定性评价,王国维尤其赞赏纳兰词,其在《人间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13后人谈论纳兰词往往以王国维此语作为阐发依据,推崇纳兰者更是抓住“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作为肯定纳兰、纳兰词的“确证”。
其实,王国维在这里推崇纳兰、赞赏纳兰词有一个前置条件:“境界说”诗学理论。
在王国维诗学体系中,境界是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他谈人论词,皆以有无境界为标准。
对于自己提出的境界标准,王国维表现出了一种理论上的自信:“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
如空中之音、色中之相、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1]3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几次提到纳兰性德,每次都是在境界这一审美范畴之下来审视纳兰词作的。
南北文化融合与纳兰性德的词
南北文化融合与纳兰性德的词纳兰性德是清初三大词人之一,但以其凄婉的词风和真挚的情感在一般读者层面更受关注。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纳兰性德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评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考虑到纳兰性德的家庭、所受教育、平时交游以及生平履历,王国维的话在微观上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但从宏观上看,的确精炼深刻、见解过人。
这话涉及满汉文化融合的问题,为我们解读纳兰性德词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纳兰性德作为北方民族的贵族青年,喜欢用词这种带有南方色彩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而且其词哀婉幽怨,令人不能卒读,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初南北文化融合的问题。
顾贞观为《纳兰词》作序,以为“红豆相思,岂必生南国哉”,已经涉及了纳兰性德词与南北文化的关系。
可惜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从南北文化交融的视角解读纳兰性德的词,有三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与思考。
其二,纳兰性德不少词作是为江南朋友而写,表现了与这些江南文人的深厚情谊。
纳兰性德出生于贵族之家,又深受信任,担任宫中侍卫,但与其往来较密、交流较多的是几个江南文人。
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君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宜兴陈维崧,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
”纳兰性德对朋友是有选择的,从徐乾学的话来看,这些人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俊异”,二是“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
从现有的文献看,纳兰性德与他们的交往颇为主动。
严绳孙和秦松龄在其合撰的《祭文》中回忆了他们与纳兰性德最初相识的情况。
纳兰性德与严绳孙相识是“绳孙客燕,辱兄相招”,与秦松龄相识是“松龄客楚,惠问良厚”,都是纳兰性德比较主动。
朱彝尊也在其《祭文》中回忆了他与纳兰性德相识的过程,当时纳兰性德刚登进士科,“伐木求友,心期切磋。
投我素书,懿好实多”。
这种主动交友的举动一方面与纳兰性德地位较高,心理上有优势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希望与江南文人交友、交往的真实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纳兰性德的词学主张与审美倾向——兼谈王国维对其"未染汉
人风气"之评的认识
作者:李红雨, LI Hong-yu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北京,100081
刊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10,30(6)
1.况周颐蕙风词话 1986
2.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 1979
3.王国维人间词话 1995
4.徐乾学通志堂集序 1979
5.许宗元中国词史 2001
6.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自序 2001
7.胡薇元岁寒居词话 1986
8.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丛录 2001
9.朱彝尊紫云词序·曝书亭集 2005
10.纳兰性德赋论 1994
11.纳兰性德填词 1979
12.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 1979
13.周太玄倚情楼词话 1914(02)
14.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1986
15.纳兰性德拟古(四十首之十五) 1979
16.纳兰性德与梁药亭书 1979
17.冯金伯词苑萃编 1986
18.梁启超渌水亭杂识跋 1989
19.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1979
20.张涛;杨雨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纳兰性德和他的清初第三派 2009(02)
21.谭献复堂词话 1986
22.纳兰性德原诗 1979
23.王易词曲史 2001
24.陈廷焯词坛丛话 198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nmzdxxb-rwshkxb20100602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