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家乡人物志8篇范文
家乡人物志8篇范文在我的家乡,有那么一群独特的人,他们的存在就像繁星点缀着夜空,平凡却又璀璨。
今天,我就来给您讲讲其中几位让我难以忘怀的人物。
先来说说我们村的王大爷。
王大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
他那古铜色的脸,就像被岁月这把刻刀雕琢过一般,深深的皱纹里藏着无数的故事。
王大爷的双手,粗糙得像老树皮,那是长年累月劳作留下的印记。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异常炎热,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烤着大地。
大家都躲在家里避暑,可王大爷却早早地扛着锄头去了地里。
我路过他家的田边,只见他弯着腰,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衣服都湿透了,紧紧地贴在背上。
他一边锄地,一边嘴里还念叨着:“这地呀,就得勤伺候着,你对它好,它才能给你好收成。
”我忍不住问王大爷:“这么热的天,您咋不歇歇呢?”王大爷抬起头,用手抹了一把汗,笑着说:“娃呀,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这点热算啥,只要秋天有个好收成,值了!”那一刻,我看着王大爷那坚定的眼神,心中对他充满了敬佩。
还有卖豆腐的李婶儿,那也是我们村的名人。
李婶儿做的豆腐那叫一个绝,白白嫩嫩,豆香四溢。
每天天不亮,李婶儿就起来磨豆子、煮豆浆、点豆腐。
她家的豆腐坊虽然不大,但总是热气腾腾,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有一次,我跟着妈妈去买豆腐。
一进豆腐坊,就看到李婶儿正忙活着。
她熟练地把豆浆舀进模具里,用纱布包好,再压上重物。
不一会儿,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豆腐就做好了。
李婶儿看到我们,热情地招呼着:“来啦,刚做好的豆腐,新鲜着呢!”妈妈说要两块,李婶儿拿起刀,轻轻一切,那豆腐就像果冻一样,颤巍巍的。
称好后,李婶儿还不忘多切一小块送给我们:“拿回去尝尝,好吃再来!”我们村的张木匠也是个厉害的人物。
他的手艺那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
张木匠做木工活的时候,那专注的神情就像是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有一回,我家要打一张新桌子,就请了张木匠来。
只见他先量好尺寸,然后用铅笔在木头上画出线条,接着拿起锯子、刨子,“呲呲呲”“哗哗哗”,那声音就像一首动听的交响曲。
《人物志》
《人物志》《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纵横家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邵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
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颇具借鉴价值。
曾国藩不吝置之案头,朝夕研磨。
如果说《论语》为处世之书,《孙子兵法》为战伐之书,《韩非子》为统治之书,那么《人物志》即可当之而无愧为识人之书。
刘邵,字孔才,中国三国时魏国思想家,字孔才。
广平邯郸(今属河北)人。
约生于汉灵帝建宁(168—172)年间,卒于魏正始(240—249)年间。
汉献帝时入仕,初为广平吏,历官太子舍人、秘书郎等,魏朝之后,曾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等。
后曾受爵关内侯,死后则追赠光禄勋。
刘邵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
受诏搜集五经群书,分门别类,纂为《皇览》。
又与议郎庚嶷、荀诜等共同制订律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
魏废帝时,专事执经讲学。
刘劭对于古代的法律制度比较熟悉,魏明帝时和陈群制定《新律》18篇,又著《律略论》;景初(237—239)受诏作《都官考课》72条,另外尚有《法论》、《乐论》等著作,但多已散失,现仅存《人物志》,还有若干散篇收入《全三国文》中所著《人物志》,讨论封建社会人才选拔问题,以为人“禀阳阴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从人之形质,可观察其才性。
对人性、才能和形质等分析甚详,反映汉末魏初在用人制度方面之趋势,开魏晋士大夫品鉴人物的清谈风气。
著《人物志》,探讨了人才选拔的标准原则问题。
他还用道家的无名解释儒家的中庸,表现出儒道合流的倾向。
他的思想是汉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中间环节。
东汉末年,因社会变乱,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削弱,出现了儒、道、名、法竞起与合流的趋势。
魏初,继承了汉末评论人物的习尚,又受到曹操好法术、重刑典的影响,因而评论人品均重视综核名实。
汉代顺天地阴阳气化的层次探讨人性,认为人之性情是阴阳之气凝聚表现,天人之间有同理、同道、同构的相应关系,重视礼乐政教与生命性情的调节教化,由战国晚期《吕氏春秋》,以至汉朝《淮南子》、董仲舒都属于此一大脉络。
《人物志》(原文及译文)
《人物志》(原文及译文)千古奇书《人物志》译文〈自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译文:圣贤之美德,首先在于耳聪目明。
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
能了解人之是否诚实、是否有智慧,则能使各种人材各有适当位置,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
原文: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译文: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
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
原文: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译文: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
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
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原文: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以明为似之难保。
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译文: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
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崇尚据于德行以勉励达道之论。
训示“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则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备偏至之材的过失;思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之材。
人物志资料
人物志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也可能是那些我们只是偶尔在街上遇见的陌生人。
每个人物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平凡,但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物一:爷爷我的爷爷,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老人。
他是家中的顶梁柱,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虽已年过古稀,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从他口中听到的那些关于年少时代的故事,总是让我感叹时光的飞逝。
爷爷是一个生活智慧丰富的人,他的言谈总是那么幽默睿智,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人物二:邻居阿姨邻居阿姨,是我生活中的另一道风景线。
她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女性,每天早早起床,忙碌着家务和外出工作。
虽然她并不起眼,但她的善良和热心总是感染着周围的人。
每当家里有困难的时候,邻居阿姨总会悉心帮助,让我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温情和帮助。
人物三:街边卖果农民大叔每天早晨,我都会看到街边一个卖水果的农民大叔。
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却总是笑容满面。
大叔总是用他悠闲的口音和朴实的话语与顾客交谈,给人一种亲切和自在的感觉。
虽然他只是一个街边小贩,但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并且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人物四:弟弟我的弟弟,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家伙。
他总是充满着童真的快乐和好奇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一丝轻松和快乐。
虽然他有时调皮捣蛋让人头疼,但他的天真和笑容总是能给我带来无限的力量和欢乐。
弟弟的成长过程充满着希望和未来的憧憬,我愿意陪伴他一起走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结语每个人物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或许平凡,但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相遇和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爱与温暖。
让我们珍惜周围的每一个人物,与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人物志》_人力资源_刘劭_白话文_注解
《人物志》白话文、译注《人物志》——刘邵〈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译文:[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
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译文:[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
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着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
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以明为似之难保。
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译文:[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
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崇尚据于德行以勉励达道之论。
训示“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则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备偏至之材的过失;思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之材。
人物志作文800字(优秀3篇)
人物志作文800字(优秀3篇)人物志作文800字篇一润物细无声欧阳萱时间的长河,随着岁月流淌了许多年,四季轮回,春天的草长莺飞,夏日的且听风吟,秋季的云淡风轻,冬日的银装素裹,曾经温柔而热烈的景色成为泛黄的信纸,我却记得外婆给予我的爱,默默的守护才是平淡朴质但永不褪色的文字。
或许跟大多数老人一样,样子平平无奇,头发斑白像水泥墙头营养不良的枯草,苍老的脸上布满岁月的沟壑,可她偏爱咧嘴笑。
一笑便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满脸深深浅浅的皱纹就像被春风吹皱的绿水荡漾开,两颊深陷的酒窝,盛满慈祥和怜爱。
我记得她年轻时腰杆挺直肩膀结实,我往她怀里一跳,就能撞到满怀的阳光,仿佛一颗高大挺拔的劲松。
如今外婆像一棵佝偻的老树,经不起萧瑟的北风。
可无论人有多老,外婆的眼里总是凝聚着温柔的爱意,是对游走于美好人间的感谢,也是面对时光流逝的平淡与优雅。
我记忆中的外婆性格宁静,默默守护着我,像浅淡的月光温柔陪伴着修竹,像春雨无声滋润着禾苗。
还记得故乡黎明里的云烟,东隅枝桠上初醒的朝阳。
朦胧的睡意在面对外婆煮的阳春面时顿时消逝。
“阿囡,尝尝。
”面条下了肚后溢于言表的满足,勾起嘴角放大的笑意和眼底外溢的赞赏。
说罢就夹起一块鸡肉撕皮剔骨,放进我碗里。
也没有什么奇怪,在外婆的餐桌上,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星星点亮昏暗的天空,月色浸染浓黑的夜,清风拍打着窗棂。
外婆捧着柴火烧炕,我看到腥红的火焰映亮了外婆的脸,神情疲劳又平静。
我钻进暖和的被窝,紧紧抱住外婆的胸膛闻到草木之香。
夜深人静了,可我还毫无睡意,我眨着大眼睛问外婆各种奇奇怪怪天马行空的问题,外婆掖好了我的被子说:“我给囡囡讲个故事。
”于是外婆耐着疲惫的睡意,生动鲜活的讲起了山里花狐鬼怪的故事,温热的气息袅绕在耳边,纺织娘的乐队开始狂欢,我渐渐与整个大山一起入睡。
四季的古钟更替鸣响,时光如水流淌。
在樱花怒放的季节,阳光细细碎碎洒满金色的大山,微风席卷泉水与草木的香气,溪水携带落花潺潺流过山谷。
人物志写法
人物志写法讲解及范文人物志是中国古代一种专门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类似于现代的人物传记。
它以一个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生平、性格、成就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人物的才华和品德,以及他们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一、人物志的写法1.确定人物首先,要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作为主角。
这个人物可以是历史名人、政治家、文化名人、科学家等,也可以是你的朋友、亲人或身边的普通人。
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收集资料收集人物的生平资料、照片、文物等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等途径获取。
同时,也可以通过采访相关人士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获取更多信息。
3.整理资料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将它们分类、归纳、整理成详细的提纲。
在整理资料时,要注意鉴别真伪,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4.撰写人物志在撰写人物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生平简介:介绍人物的出生地、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基本信息。
(2)性格特点: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等。
(3)成就展示:详细介绍人物的主要成就和贡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4)社会影响:阐述人物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后人的启示和教育意义等。
(5)结语:对人物的一生进行总结评价,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二、范文标题:李清照传第一章生平简介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生于北宋末期,山东章丘人。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聪慧敏学,工于诗词。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两人共同致力于金石研究,成为宋代金石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第二章性格特点李清照性格开朗活泼,才情出众,善于吟诗作赋。
她的诗词作品多以情感为主旨,表达了她对爱情、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体验。
同时,她也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追求,不畏强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立场。
第三章成就展示李清照的诗词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被誉为“千古第一女词人”。
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
人物志
《人物志》《人物志》是三国时期魏国刘邵著。
刘邵(约168-249)或作刘劭、刘卲,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学者、文学家。
汉建安时为太子舍人、秘书郎。
后仕曹魏,历官尚书郎、陈留太守、骑都尉、散骑常侍。
曾受诏集五经群书,作《皇览》一书,又与苟洗、庾嶷等定科令,作《新律》,著《律略论》。
景初年间曾受诏作《都官考课》72条,又作《说略》、《洛论》、《赵都赋》、《许都赋》、《洛都赋》等,现存仅有《人物志》一书,一些残文都收入《全三国文》。
《人物志》共3卷12篇:卷上有《九征》、《体别》、《流业》、《材理》4篇,卷中有《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5篇,卷下有《七缪》、《效难》、《释争》3篇。
兼有儒、道、名、法、阴阳诸家思想,而受纵横家思想影响最多。
因而运用纵横捭阖,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的纵横思想原理,将人的生理、心理、个性、才能、政治风格和道德修养等巧妙地统一起来,揭示了人性形成的原理,总结了人物鉴识的方法,区分了人物的品性、职业等类别,发掘了驾驭人才的诀窍,是历史上第一部融人才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于一体而又充满纵横特色的人学论著。
自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qī)庸之德;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圣贤所被赞美的,首先在于聪慧明达;聪慧明达中最可贵的,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
能鉴识人的诚信与智慧,则能使各种人材各有适当位置,从而各行各业的发展将会兴旺发达。
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则确立了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言辞;阐发《诗经》的情志,则可分别出风俗与雅正的行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礼》、《乐》制度,则可考究六经中恭敬和中庸的品德;身为君王,则应选用杰出而清逸的辅佐国政的人材。
这些能达到使所有人向善的目的而成为最伟大的功业。
《人物志》及成长目标
《人物志》及成长目标一、月旦评许劭、许靖每月初一发表人物品评”:不虚美,不隐恶,不中伤,能辩人之好坏,能分忠奸善恶。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操大悦而去。
二、《人物志》《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239),魏刘劭[shào]撰述,旨在为推行“九品中正制”在理论上提供依据,在实践上总结经验。
三、原文择要1.写作初衷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qī]庸之德;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2.识人原理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
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3.九种特征性之所尽,九质之徵也。
然则平陂[pō]之质在於神,明暗之实在於精,勇怯之势在於筋,强弱之植在於骨,躁静之决在於气,惨怿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仪,态度之动在於容,缓急之状在於言。
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徵皆至,则纯粹之德也。
九徵有违,则偏杂之材也。
4.五种品阶三度不同,其德异称。
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
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
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
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一徵,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
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
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5.十二类人材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囗辨,有雄杰。
人物志
九征第一:人的德才的本源,是出自于人的思想和本性。
以元气为本质,凭阴阳二气形成个性,依金木水火土相生形成筋骨血气肉。
体别第二:在个性方面,亢奋进取和拘谨保守都违背了平淡通达的中庸之道。
人的个性分为十二种,分别阐述了各种个性的优劣及适宜的工作。
流业第三:人才的类型分为十二种,以一身兼具德,法,术三种才能的国家脊梁一类的国体人才为最高智慧人才。
又分别指出他们所适宜的工作。
材理第四:因事务的原理有四种情况,阐明这些原理就形成了四家流派;各家的性情又因于事理不尽相同,于是就产生了九种偏见;在阐释事理时不洞彻,则会形成三种失误;在辩驳时不谨慎,就可能产生六种不同的情绪;要通晓天下情理,就必须具备八种才能。
(四种原理,四家流派,九种偏见,七种现象,三种失误,六种情绪,八种才能)材能第五:人的能力,出自于人的才智,而人的才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才智不同的人才,应该担任不同的职务。
他们一旦参与治国,就必然会务及他们的治国方略。
利害第六:对于流业第三中的六种人才指出其职业的利弊。
接识第七:如何了解兼才或偏才,并指出偏才常犯过失。
英雄第八:英雄之论。
八观第九:观察人才是否通达顺畅,有八个方面的标准。
般人在了解人才的外在表现上常用八种虚浮的方法,在考察人才的本质特征时,常犯七种错误,在不同的境遇里,常发生五种不同的变化。
三:关于人才的个性的划分流业第三材理第五利害第六一:关于识别人才的主体条件(八种人才识别人才时的各自标准接识第七与不同的失误)二:关于识别人才的素质与学识接识第七(英才与雄才所具备的聪,明,智,胆,力,勇六种素质,不同素质的组合成不同英雄第八的人才)九征第一接识第七三:关于识别人才的各种方法八观第九效难第十一其一:人才早亡的自然因素七缪第十其二:人才清高不群的自身因素一: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三:生不逢时的时世因素其四:举荐者的自身因素效难第十一其一:主动的谦让二:关于人才发展的有效途径释争第十二其二:积极的丰富充实自己其三:战胜敌手而不见争斗。
写人物志的格式
写人物志的格式一、人物志的文风及行文要求《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在第七章对人物志文风及行文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
由于使用体裁的差异,人物和其他专业志在行文上既有着严谨、朴实、简洁、流畅等共性,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人物志重在写人。
记事重在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而写人则要凸显他的主要业绩、技艺、操行。
在确保真实性、可信性的前提下,还要有一定的生动性、可读性,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富于感染力。
也就是说在写人物时要文笔朴实,据事直书,写出个性。
要写出人物个性化的细节,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形象。
二、实操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一)搜集到的资料很多,但分不清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也很难辨别资料真伪。
(二)细节过多,把握不好写作节奏,容易阅读疲倦。
(三)采访时,不知道要采访谁、提什么问题才能为文章提供有力支撑。
(四)写文章时,如何构思、如何保持理性客观也是一个难题。
三、写作是需要技巧的(一)采访沟通、资料整合、写作构思,全方位立体解析。
(二)在海量资料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找到足够多的支撑材料。
(三)为人物搭建一个好的讲述路径。
(四)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打动人心。
(五)详略得当,首尾呼应,修辞适用。
(六)最后揭示人性,提升形象,升华主题。
四、采访到成稿具体实操(一)与人进行沟通访谈(侧重于前期采访实录、沟通技巧)1.前期准备(采访前)建立人物坐标系、采访提纲、时间、地点选择、硬件准备。
2.技巧把控(采访中)倾听者、质疑者、提炼者,如何把握访谈节奏,不同类型问题的发问,挖掘细节。
3.梳理整合(采访后)采访手记的重要性,文件保存的仪式感,修正与核实。
(二)最大化地获取、整合信息、历史的“侦探”(侧重于资料搜集、辨别)1.渠道来源档案馆、图书、报刊文章、地方史志、网站资讯。
2.真伪判断甄别、筛选已有资料。
3.归纳重建对海量的资料进行梳理、整合。
(三)进行文章的谋篇布局(正式写作环节,侧重于人物)1.大纲搭建撰写完整详细的提纲,执笔者思考的重要性。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人物志》(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人物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选自《老子》)材料二: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
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被者。
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
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
《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
”《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
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
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
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宽人,三等。
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
三变而后得之,故人未能远也。
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
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
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
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
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
君子诚能啫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选自《人物志·释争》)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以战胜A而争B不形C敌服D而怨E不构F若然者悔G吝H不存于声色I夫何显J争之有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推让为利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B.“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与“为仁由己”(《论语》)两句中的“由”意思不同。
《人物志》
神(神态) 精(目光) 筋(筋腱) 骨(骨骼) 气(气息) 色(脸色) 仪(仪表) 容(表情) 言(声音)
正派与邪恶 聪明与愚笨 勇敢与怯懦 刚强与软弱 焦躁与安静 伤感与愉悦 衰颓与庄重 佞媚与规矩 缓慢与急迫
气骨 直 《清 人力 气 物劲 清 志 ** 则 八则 观烈 休 》名 名 生生 31 焉焉
因——“七谬”说
2、选才失误原因——“七谬”说
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
对待社会舆论偏听偏信
知人者,以目正耳; 不知人者,以耳败目。
《人物志·七缪第十》
38
三、鉴识论
2、选才失误原因——“七谬”说
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
接人待物受主观好恶影响
夫爱善疾恶,人情所常。 苟不明质,或疏善善非。
40
·
三、鉴识论
2、选才失误原因——“七谬”说
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
29
三、鉴识论
1、“八观”法
察其应赞:观察形体语言 观察语言与气色是否矛盾
其言甚怿,而精色不从者,中有违也; 其言有违,而精色可信者,辞不敏也; 言未发而怒色先见者,意愤溢也; 言将发而怒气送之者,强所不然也。
《人物志· 八观第九》
30
三、鉴识论
1、“八观”法
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观察生理素质,确定人才性质。
三材之流
非政务官 与三材无关
二、才性论
2、主德的气质与才能
《人物志》“主德”思想的影响 无为者,非拱默之谓也,直各任其自为。
《庄子·在宥》郭象注
夫王不材于百官,故百官御其事。 而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 知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扞。 ……不材乃材之所至赖也。
《庄子·人间世》郭象注
26
家乡人物志范文(精选17篇)
家乡人物志范文(精选17篇)大家都知道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个歇后语吧,可你们知道吕洞宾的故事吗?相传吕洞宾是山西人,为人善良,刚正不阿。
八仙之中,吕洞宾名声最响。
因为他行踪不定,经常在人间济世度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乞丐_,都有受过他点化的。
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
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
他飞升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
北宋时,有一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疟疾流行,有位卖菜的老婆婆,子孙都染上了疟疾。
一天,有位道人过来,老婆婆招呼他喝茶,礼数周到,并叹息说:家中子孙都病,先生能否施治呢?道士说:明天早晨等我来。
第二天清晨老婆婆便等在那里,道士给他一个纱袋,包着一丸药,说:发病时让他拿着这药,病自然会好。
一丸可以治疗百人,超过一百人,便没有效验了。
老婆婆照他的话做,子孙病好之后,又拿来治疗邻居,共治好百人之多。
超过百人,药便没有效验。
老婆婆将纱袋拆开,里边没有药,只有张纸条,写着吕洞宾三个字。
湖北鄂城镇有一位贫穷的妇女,向来患有风瘫症,每天爬着来到桥上乞讨。
一天,遇见一位道士经过,问起她来,贫妇回说:丈夫死了,还有位八十岁的婆婆,每天来这儿讨些钱米供养婆婆。
道人听后,便将棕拂尘一头递过去,说:拉着拂尘起身试试看。
妇人牵着拂尘,果然站了起来。
又说:你且试着跟我走。
妇人跟着走了几步,瘫病竟全部消失,恢复了行走能力,忙拜谢说:先生住在哪里?我们可以登门道谢。
道士说:我住在人家的楼上。
妇人回到家,婆婆十分惊异。
问起缘故,知道遇上好人。
第二天,找到那家人楼上,并没有道士,一抬头,见到吕洞宾画像,与昨天碰到的道人一模一样,才知是吕洞宾救治。
吕洞宾类似的故事极多。
说法不一,但不论什么版本,都说吕洞宾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神仙。
人物志【古籍精品原文】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译文
九征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彊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与立约。
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与厉俗。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九征所在)
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家乡人物志作文(精选13篇)
家乡人物志作文家乡人物志作文(精选1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人物志作文(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人物志作文篇1我家乡最繁华的条街道也叫“步行街”那有位男看着也就40来岁,看着疯疯癫癫的。
这条街上一有热闹保准就能他的身影,我有的时候看着他穿着整洁的衣服一拐一拐的走街上、眼神一愣一愣的,有时候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
好像在装疯卖傻。
也不跟别人一样在那乞讨就是总在大街上走。
我就常想他住在哪呢?他的衣食住行怎么办呢?他结婚了吗?他有孩子了吗?他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呢?我想知道他持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大好年华,浪费着自己的时间。
家乡人物志作文篇2做为本土的蒙古族青年对民族艺术早以透进了骨里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是我朋友他的艺术可比我厉害多了,小学他在班里的歌声就很厉害直到现在一直不断的提升,直到今天我们一起进了大学,他的能力和魅力还是只增不减,同大多数蒙文歌一样充满了民族的风情。
不知不觉就能将人引入歌声里即使听不懂蒙文的人也会他那优美的曲调引入奇妙的意境,他的能力还很强会写歌曲我的朋友他也是我的榜样。
家乡人物志作文篇3我的家乡是一个充满故事和让我印象深的地方,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人却是一位抗战英雄。
那里是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战役的主战场,当时马将军受到鬼子的猛烈炮击的时候就是从我们的江里大杀敌军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这就是著名的江桥战役。
几年前为了纪念马占山领导江桥战役当地建了一座江桥抗战纪念馆,在纪念馆内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都被完美复原。
这更是让我深受震撼的是马将军的抗战决心,即使在最糟糕的自然环境下还与鬼子在顽强抗战。
在江桥抗战遗址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纪念碑,背面八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这八个字更是提醒我们后入要牢记使命。
家乡人物志作文篇4张老师是一个平凡、普通,而又伟大的人。
观人三经之一-人物志
观人三经之一-人物志人物志序阮逸撰人性为之原,而情者性之流也。
性发于内,情导于外也,而形色随之。
故邪正态度,变露莫状,溷而莫睹其真也。
惟至哲为能以材观情、索性、寻流、照原,而善恶之迹判矣。
圣人没,睹子之言各胶一见,以倡惑于后、是俾驰辩斗异者得肆其说,蔓衍天下。
故学者莫要其归,而天理几乎熄矣。
予好阅古书,于吏部中得刘邵《人物志》十二篇,极数万言。
其述性品之上下,材质之兼偏,研幽摘微,一贯于道,若度之长短,权之轻重,无铢发蔽也。
大抵考诸行事,而约人之中庸之域,诚一家之善志也。
由魏至宋历数白载,其用尚晦而鲜有知者。
吁!可惜哉。
矧虫篆浅枝,无益于教者犹刊镂以行于世,是书也,博而畅,辩而不肆,非众说之流也。
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其效不为小矣。
予安得不序而传之。
媲夫良金美玉,(椟)一启,而观者必知其宝也。
《人物志自序》【原文】副圣贤之所美(1),莫美乎聪明(2)。
(天以三光著其象,人有聪明邵其度。
)聪明之所贵(3)。
莫贵乎知人。
(聪于书计者,六艺之一术。
明于人事者,官材之总司。
)知人诚智(4),则众材得其序(5),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著爻象(7),则立君子小人之辞(8)。
(君子者,小人之师。
小人者,君子之资,师资相成,其来尚矣。
)叙诗志(9)则别风俗雅正之业(10)。
(九土殊风,五方异俗,是以圣人立其教不异其方,制其政不改其俗。
)制礼乐,则考六艺袛庸之德(12)。
(虽不异其方,常以师礼为首,虽不改其俗,常以孝友为本。
)躬南面(13),则援俊逸辅相之材(14)。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继天成物,其任至重,故求贤举善,常若不及。
)天功即成,则并受名誉。
人物志《人物志》每篇讲一个问题。
首先讲《九征》。
他认为人物的性情由于人的禀气不同,从形态展示,共有九种。
其中以中和之质为最贵。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美。
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
..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他把儒家中庸之道作为观察人的最高道德标准,并以此来定评人物。
为家乡先贤立志的人物志
为家乡先贤立志的人物志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而充满历史底蕴的地方,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贤人物。
他们不仅是家乡的骄傲,更是这个国家的瑰宝。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坚韧不拔的勇气、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
首先,我要向家乡的杨白劳先生致敬。
杨白劳先生是一位教育家和爱国志士,他在19世纪末创办了家乡第一所现代学校。
在那个时代,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很少有人能够接受到受过正规教育的机会。
而杨白劳先生以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克服了困难,为家乡的青少年提供了机会,让他们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他为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家乡的农田中,生活着一个名叫陈天华的先贤人物。
陈天华是一位农民,他对农田的耕作和植物的研究有着非凡的天赋。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农业的经验。
在他的引导下,家乡的农民们学会了科学种田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陈天华用自己的智慧改变了家乡的农业面貌,给人们带来了丰裕和希望。
在家乡的山林间,隐藏着一位名叫徐志豪的勇士。
徐志豪是一名抗日英雄,他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他带领着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保卫了家乡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全。
徐志豪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这些先贤人物,家乡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敬佩的人。
比如,在医疗领域,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医生。
他无私奉献,为家乡的居民提供了医疗服务,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在文学艺术方面,有一位名叫王寒的作家。
他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创作才华,描绘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家乡。
这些先贤人物在各自的领域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家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才能促进家乡和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他们所展现出的精神和品质,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当我们回顾家乡的历史,发现这些先贤人物在家乡的每个角落都有留下他们的足迹时,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的伟大。
人物志的题材
人物志的题材人物志是一种介绍人物生平和历程的文学体裁,它涵盖了从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运动员、电影明星、音乐家等各行各业的人物。
人物志不仅仅是描述他们的成就,也包括个人的经历、生活态度和性格特点。
在以下几个步骤中,我们将更加深入了解“人物志的题材”。
第一步:选择一个适合的人物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人物,可以是你喜爱的,或对你有重要影响的人。
此外,在选择人物时,你要特别考虑该人物是否有足够的信息来源和文献资料,能满足你的撰写需求。
第二步:了解国家背景和时代背景当你确定了人物后,就要做一定的背景和历史研究。
理解国家和时代背景对于人物的塑造和成长非常重要。
你需要仔细了解这个人物成长的时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第三步:收集资料并记录第三步是收集资料和记录信息。
成为一名合格的人物志作家需要具备详尽的资料收集技能。
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资料,比如通过书籍、网络、文献、自己亲身采访等方式。
一旦你获得了资料,你应该认真记录它们并分类存储,以便在需要时方便查找。
第四步:构建人物框架在这一步骤中,你需要为你的人物描述创建一个框架。
你需要认真评估所获得的资料,并确定一个明确的人物故事结构。
确定人物的生命历程、重要事件和成就,并确定如何描述这些事情。
这将帮助你获得一个清晰、有条理的故事框架。
第五步:撰写首稿并不断修改在你撰写首稿之前,你需要检查你的研究资料和记录。
你需要使用你的笔记资料作为一个参考,撰写具体的人物故事。
实际上,第一稿往往需要多次修改,因此,你需要不断地修改最终的故事结构和呈现方式。
第六步:编辑和校对最后一步是进行编辑和校对。
当你写完最终的故事之后,你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编辑和校对,以确保中文语法和拼写没有错误,与承诺的结构相对应,以及文气和结构的通顺。
完成这个步骤后,你可以将人物志发布到你希望的地方。
综上所述,步骤:选择适合的人物、了解国家和时代背景、收集资料并记录、构建人物框架、撰写首稿并不断修改、编辑和校对,可以帮助你撰写创造性的人物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宝璜《新闻学》:1919.12,中国人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徐宝璜在北大新闻研究会上主讲新闻学概论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1919.12,以北大出版部新闻学研究会名义出版,是“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蔡元培)
胡政之:新记《大公报》创办人之一,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1924年8月,他又成功创办了著名的国闻通讯社和《国闻周报》,《国闻周报》还同时对外发行英文版。发表过年轻作家沈从文的小说名著《边城》。
丁韪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任《中西见闻录》主编。由于他熟谙汉语,善操方言,1858年中美谈判期间,曾任美国公使列卫廉译员,参与起草《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即中英法战争)。
林则徐:译报,“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海国图志》
魏源:1842,出版《海国图志》,内有对西方新闻事业的介绍。
洪仁玕:1859,《资政新篇》,评价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三大新闻主张:立新闻馆;兴各省新闻官;准卖新闻篇
奚安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作为拍卖商由南印度洋爱德华王子岛到中国上海。于同年创办英文《北华捷报》(上海第一份英文报刊),成为在上海办报的第一个外国人。信奉基督教,与外国在上海宗教界联系密切。曾对中国太平天国革命抱同情态度。清咸丰六年(1856年)在上海逝世。
美查:英国商人、报业资本家、上海《申报》的主要创办者。1872年4月30日,与3名英国人合股创办《申报》,主持报务,有时自撰论说。以商业经营原则施行办报事业长达17年,对报纸业务进行一系列改革,例如宣传提倡发展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学习西方近代城市设施,中国人参与对外贸易;重视商业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刊发;采用西方通讯,刊登国内外大事等,在中国报界引起广泛的反响。扩张《申报》事业,先后设立点石斋印书局,创办《点石斋画报》,用活字印《古今图书集成》1628册,仿乾隆“聚珍版丛书”印名著160余种。增办遂昌火柴厂和图书集成印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企业。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将包括申报馆在内的各企业改组为美查(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资金30万两白银。同年回国,回国前曾被推举为上海工部局董事。1908年3月在英国逝世。
外新史
谷登堡:1450年,金属或字排版印刷,印圣经。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英1644年,关于出版自由的经典论著。书中主要观点包括:1.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2.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3.“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争取出版自由斗争中留下来的早期文献。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对其评价:“新闻理论的基石”。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全面系统,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陈独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兴起。新青年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9/15-1917/12,陈独秀个人主撰,“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斯克利普斯报团:1885,世界第一个
北岩报团:英国第一个报团即是哈姆斯沃思的报团,因为他于1905年受封北岩勋爵(Lord Northcliffe),这个报团通常被称为“北岩报团”。北岩于17岁(。1882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888年自己创办首家刊物《回答》获得成功,接着创办了一系列杂志,1894年购买《新闻晚报》进行改造又取得经验。他于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1903年创办《每日镜报》1905年购买老牌的星期日报纸《观察家报》、1908年控股《泰晤士报》,这时期还收购了许多地方报刊,从而在19世纪末成为英国第一个报团的业主。
赫斯特:赫斯特,美国报业主。早年入哈佛大学。1887年接办其父的《旧金山考察报》。1895年购进《纽约日报》后,增加插图、彩色专刊和大字标题,并以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犯罪、灾祸、丑闻等报道,因而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1925年建立赫斯特报团。1927年他在17个城市拥有25家日报,总发行量520万份,17家星期日报,总发行量673.5万份,还有24家杂志。并拥有国际新闻社,金氏特稿辛迪加、12家广播电台以及2家电影公司。
1918/1-1920/5,北京大学同人刊物(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鲁迅),致力于思想改造和文学革命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中《日报》等文章。
A.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是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枢纽
B.应允许国人办报,打破只能由外人办报的愚蠢政策。
C.应制定报律来保护言论出版自由兵规范报业行为。
梁启超:先是创办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第一份报刊《中外纪闻》。然后《时务报》1896.8.9—1897.10-1898/8/8,上海,旬刊,黄遵宪等创办,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独揽该刊全部编撰工作,4万字/日。自创刊号起连载43期的《变法通议》,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报刊有去塞求通、耳目喉舌、传播功能,是传达维新变法思想的有力工具。
托马斯·潘恩《常识》:美1776,主张独立,反应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舆论动员作用。
马拉《人民之友报》:1789,雅各宾派报纸,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结合革命进程,有力抨击封建势力(路易十六)的腐朽本质和反革命阴谋,揭露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的两面性和叛变倾向,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专政,有力的推动了革命进程。
格里利:霍勒斯·格里利,美国著名报人,编辑。《纽约论坛报》的创办者。自由共和党的资助人之一,政治改革家。
1840年代到1870年代论坛报在其主持下取得巨大成功,成为美国新闻史早期著名的“三大便士报”之一。格里利也因此成为最为优秀的报刊编辑人士
亨利·雷蒙德:亨利·贾维斯·雷蒙德,1820年1月24日纽约州莱马- 1869年6月18日纽约),美国记者、政治家,曾任纽约州副州长(1855年-1856年)。1851年与乔治。琼斯共同创办了《纽约每日时报》(即后来的《纽约时报》)
邵飘萍: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创办东京通讯社(1915.7,日本,最早披露《二十一条》)和新闻编译社(1916,北京,消息迅捷)。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后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192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1949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他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我国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
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A.论述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
B.论述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C.最早提出了言论自由的思想,要求允许国人自由板报
D.论述了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E.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知识广博,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1828~1897,江苏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作家,维新变法先驱;曾在上海英国教会所办的墨海书馆工作13年,参加《六合丛谈》,思想经历了要变化。1862年因上书太平天国遭通辑而流亡香港,协助英传教士翻译中国典籍,1864年主编《近世编录》,1867年去英法等国游历,1870年春返港后购英华书院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于1874/2/4创办《循环日报》
郭士立:德国基督教路德会牧师。1831年到澳门任英国东印度公司翻译,曾七次航行中国沿海口岸,在上海等地贩卖鸦片并在“阿美士德”船上进行情报活动,同时散发宗教书刊。1833~1837年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广州1833年8月1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刊物),该刊除传教文字外,还刊载政治、科学和商业方面的文章。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以翻译的身份积极参与了全过程,参与了《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即中英战争)谈判和签订全过程,还做过定海、宁波的“民政长官”;之后又做了8年香港驻华商务总督的秘书。
《循环日报》:1874/2/4—1959,香港,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我国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图强的报纸。
宗旨: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内容:政治、经济、外交
业务:首创报刊政论文体,开国人自办报刊重视政论的先河
王韬发表政论文章:《韬园文录外编》1883/5我国最早报刊政论文集
中新史
马礼逊: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他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位居首尊;他开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他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他所开创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印刷出版等事业,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马地臣:在澳门创办《广州记录报》,公开鼓吹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