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内容[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海陆分布笔记

海陆分布一、海洋的分布1. 海洋的分布范围世界上大约71的地表被海洋覆盖。
海洋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大洋中,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极洋等。
2. 海洋的地理特点海洋由许多海域组成,包括海峡、海湾、海角和海岛等。
海洋的水深度不一,有的地方很浅,有的地方则非常深,甚至超过10,000米。
3.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海洋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另外,海洋中还有大量的水资源可以用于生产淡水。
二、陆地的分布1. 陆地的分布范围陆地是指地球表面的大片固体地面,主要包括七大洲以及岛屿等。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 陆地的地理特点陆地地理特点多样,有高山、丘陵、平原、河流、湖泊、荒漠和森林等。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最大的湖泊是北美洲的五大湖等。
3. 陆地对人类的影响陆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
人类在陆地上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城市和村庄,开垦了许多农田和草场,发展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
陆地还是重要的资源供给地,提供了丰富的粮食、森林、矿产和水资源。
三、海陆交界处的特点1. 海陆交界处的地理特点海陆交界处有许多特殊的地形地貌,如沿海平原、海岸线、海角、海沟和海底山脉等。
2. 海陆交界处的气候特点海陆交界处的气候条件多样,受海洋和陆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靠近海洋的地区夏季凉爽,冬季温和,而靠近内陆的地区则气候干燥,温差大。
3. 海陆交界处的生态特点海陆交界处的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多样,有各种海洋生物和陆地植被相结合的特殊生态环境。
这些地区也是各种野生生物的栖息地。
四、总结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参考答案(一) P59页活动1、略2、 (1)7、8、9月份降水较多(2)12、1、2月份降水较少(3)年降水量大约为700毫米(4)该地降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雨热同期。
P60页1、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了2000毫米。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1000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3、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于沿海地区,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参考答案(二) P63页活动A地气候全年温和多雨;B地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P65页活动1、(1)地形因素(提示: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2)纬度因素(提示:一般来说,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3)海陆因素(提示:塔里木盆地距离海遥远,海洋湿润气流很难到达,二北京距海近,水汽容易到达,气候相对湿润)2、A、B两地的差异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A地全年炎热,B地终年严寒;A地全年多雨,B地终年少雨。
引起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A地位于赤道,纬度低,气温高;B地位于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
引起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A地位于赤道,水汽充足,B地位于南极大陆,水汽难以到达。
3.A地降水多,因为A坡是迎风坡降水多(地形雨)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参考答案(三) P68页活动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影响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
2、旱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所谓的灾害是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如果没有人类活动也就没有所谓的灾害了。
在我国南方地区一些雨量充沛的地区,往往人口稠密,一但发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所以灾害比较严重。
而在沙漠地区,无人居住,少于或者无雨知识一种自然现象,不会造成损失,所以没有旱灾。
①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②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③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少开私家车,鼓励乘坐公交车辆等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环境与经济一、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跨度极大。
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西部内陆地区则干旱少雨。
这些自然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地理特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稀土、水能等。
然而,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四、中国的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城市和乡村人口。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城市规划、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五、中国的交通与通信中国的交通与通信网络十分发达,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
同时,中国的通信行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高。
这些交通与通信设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中国的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拥有广袤的耕地和多样化的农作物。
中国的农业发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使得中国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能够出口大量农产品到国际市场。
七、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体系十分完备,涵盖了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和消费品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地理 七上完整版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基础过关】1、C2.D 3.B 4.D 5.A 6.B7.A8.C 9.D 10.C 11.B【能力提升】一、(略)二、1.A(30°N,150°E) B(60°N,30°W) C(0°,90°W) 2.西北东北3.北极4.南三、1.160°W,10°S 2.不属于3.小于【拓展延伸】1.从西向东2.布宜诺斯艾利斯堪培拉雅加达达累斯萨拉姆3.布宜诺斯艾利斯旧金山4.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基础过关】一、填空1.太阳自西向东倾斜的保持不变一年2.不透明一半昼半球夜半球二、选择题1.D2.A3.A4.D5.C 6.C7.B8.C9.C【能力提升】一、1.自转赤道2.赤道南回归线3、北回归线夏至日昼长夜短4.B二、1.北寒带南温带热带2.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3.冬季夏季 12月22日前后【拓展延伸】1、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昼夜交替还会存在,不过那时的1天就等于如今的1年,黑夜和白天各自将长达半年之久。
2、假如地球自转轴垂直于公转轨道面,那么,我们将不知四季,太阳永远直射在赤道上,而中纬度的居民也会永远过着如春似秋的日子.3、假如地球自转轴躺在公转轨道面上,那么,地球上就不会有寒带和热带的区分,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被太阳直射的机会.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基础过关】一、填空题1.比例尺图例2.海拔海拔3.绿色蓝色二、选择题1. B 2.C 3.D 4. C 5. D 6. C 7.B 8.A 【能力提升】一、1.100米2.盆地山谷鞍部山脊3.AE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4.1000米5.500米6.西南二、1.东北2.500 3.西南东北4.甲甲地为山脊地形三、1.乙甲2.东南3(备:在图中标注比例尺1:1250000)40千米4.(略)【拓展延伸】(略)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选择题:1、C 2、C 3、A 4、B 5、A 6、B 7、A 8、D 9、二、判断:(×)(×)(×)【能力提升】一、1、C 2、A二、1、1、B 2、C 3、B三、1、盆地山顶 2、1:5000 3、B 西北向东南 4、②②处坡度陡,水流速度快第一单元检测一、填空题1.纬线垂直递减2.经线南北两极赤道20°W和160°E3.西30°E4.(45°E,60°N )(25°N ,180°)(70°S,45°E)二、选择题1.D2.B3.B4.A5.B6.D7.A8.B9、D10.B11.B12.D13.B14.B15.D16.C17.B18.B三、综合题(一)1.90°E 60°N 2.①④3.北寒带北温带4.正北西北5.(略)(二)1.1:50000 2.EA3.230米西北东南4.750米5.D(三)1.40°E 西北根据太阳东升西落、指南针、北极星、树叶的疏密状况等2.B3.B4.B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基础过关】一、填空题1.北半球南半球汪洋陆地2.亚洲亚欧大陆格陵兰岛北美洲二、选择题1.A 2 .A 3. D 4. B 5. B 6. D 7 .C8 . D 9 .C 10 .B 11. C 12. D 13 .A 14. D【能力提升】一、1.①北美洲③欧洲④非州⑤亚洲2.大洋: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3、南美洲4、亚洲 5欧洲北美洲 6、亚洲 7、南极洲二、1.A 南美洲 B 南极洲 C 欧洲 D 大洋州2.B三、1.略 2. A 南美洲 B 非洲 C 大洋州 D 南极洲 3.E 大西洋 F 印度洋G 太平洋4.G A四、1. 台湾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2. 亚洲非洲 30五、自西向东的顺序是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欧洲—亚洲【拓展延伸】一、1.北美洲 2.北半球和西半球 3.经度大约跨160个度数,纬度跨80个度数 4.北回归线和北极圈 5.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二、1.略2.略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基础过关】一、填空题 1.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为因素2.德国魏格纳 3.岩石 6 运动内部比较活跃二、选择题 1.C 2.C 3.A 4.A 5.B 6.D 7.D 8.A 9.B10.C 11.D【能力提升】一、1.A 亚欧板块 B 非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E 美洲板块 F 南极洲板块2.火山,地震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3.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4.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5.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6.略二、1.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 2.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三、1.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七年级上册地理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答案基础填空一、1、相反2、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二、不规则球体。
6371,4万。
三、1、圆;半圆。
(2)不,递减;相等。
(3)东西;南北。
2、(1)南北、南纬、北纬(2)东西(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5)南北回归线,热带与南北温带。
(6)南北寒带与南北温带3、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五、高、长、多、低、短、少六、方向、图例、比例尺(1)大,简略。
小,详细(2)北,南北,东西(3)北南西东七、陡、缓。
山顶,山谷,山脊,鞍部基本地图1、(1)在图上标注:自转方向地、白天、黑夜(2)判断图中昼夜情况:日本(白天),印度(黑夜),印度洋(黑夜),太平洋主要在(白天),北冰洋主要在(白天),此时,济南是(夏)季,悉尼是(冬)季。
(3)济南在图中(120度E)(经度)以西,(40度N)(纬度)以南,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温带)。
2、公转示意图:春分(上):日期(3月21日前后),节气(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昼夜长短(昼夜平分)。
季节(春季)夏至(左):日期(6月22日前后)节气(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季节(夏季),北极圈内的现象(极昼)秋分:日期(9月23日前后)。
节气(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昼夜长短(昼夜平分)。
季节(秋季)冬至:日期(12月22日前后)。
节气(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季节(冬季)。
北极圈内的现象(极夜)。
3、五带(1)略(2)略(3)我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非洲主要位于(热带),南极洲主要位于(南寒带)。
(4)、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四季分明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
4、地形图的判读右图中,山顶的不同部位:甲(山顶),丙(鞍部),GH为(山脊),EF为(山谷),丁为(陡崖),等高距为(200)米。
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形成、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和探索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是地理教材的一部分,着重介绍了地球的特征、地理环境和基本地理知识。
本文将以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为基础,探讨地理七年级上册涵盖的核心内容。
第一章:地球的特征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地球的特征。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经纬度来定位地球上的位置。
第二章: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从地球的气候带和植被带分布,到地球的地理带和资源分布,我们初步了解了各种环境和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地球上有着广泛的人类活动,人口的分布和城市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利用。
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中,我们了解了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城市的发展。
通过学习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和城市建设,我们开始意识到城市化进程对于地球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和挑战。
第四章:区域地球上的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状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介绍了地球上的各大区域,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北美洲。
通过学习各个区域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地球的整体状况。
第五章:地形和地质灾害地球表层的地形和地质灾害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地形、地势和地质灾害。
通过了解山地、高原、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确保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答案--(完整版--准确全面)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答案--(完整版--准确全面)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答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P3活动1.不能简单下结论,需多方考证。
因为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结果可能相同。
(1)在海边眺望远航归来的船只,首先看到的是船只的桅杆,而后是帆船越来越大,最后才慢慢地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这种方法可以证明地球为球形。
(2)发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形成弧形的阴影。
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为球形。
(3)可以推测出地球是球形。
例如:站在大地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永远走不到地平线。
登高望远、航空照片、环球航行等。
活动2.我们要象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2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P4活动:略P6:活动1、(1)经线是半圆状,纬线是圆。
(2)所有经线都相等;纬线有长有短。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依此为标准向东、向西各有1800;赤道为0度纬线,依此为标准向北、向南各有900。
(5)穿过的大洲、大洋有: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北极圈穿过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欧洲、亚洲;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大洋洲;南极圈穿过太平洋、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
活动2:赤道是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
1600E和200W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
3--------------------------------------------------------------------------------------------------------------------P8活动1、恰当。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笔记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实际不存在),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指向北极星的是北极(N),相反方向是南极(S)。
纬线和经线纬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纬线相互平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为点。
纬度: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分别用N(北纬)和S(南纬)表示。
低纬度(0° 30°)、中纬度(30° 60°)、高纬度(60° 90°)。
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点: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用E(东经)和W (西经)表示。
180°经线两侧经度变化方向相反。
3.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地球的公转定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一年。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4. 地图的阅读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练习册地理答案20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练习册地理答案2020
(1)海洋陆地陆地海洋迎风背风 (2)多高低
(3)迎风坡的风从海上吹来,携带了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空气冷却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其深受海洋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小;背风坡上气流下沉升温,水分蒸发,云消雾散,降水稀少,因其受海洋影响较小,气温年较差较大。
第五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堂练习
1.A
2.B
3.A
4.A
5.B
6.B
7.C
8.B
9.B 10.C 11.B 12.B 13.B 14.B 15.D 16.B 17.C 18.B 19.C 20.C 21.D 22.D 23.D 24.B 25.C
课后巩固
1.⑴② ⑵ B C ⑶① ⑷热带雨林地中海⑸B
2.⑴7 27 北1 18 ⑵6、7、8、9 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⑷ C
3.⑴
A B C D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全年高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终年温和湿润
1.A
2.C
3.B
4.D
5.C
6.B
7.C
8.A
9.B 10.C 11.D 12.B 13.B 14.A 15.C
16.D 17.C 18.D 19.A 20.B 21.A 22.C 23.A 24.C 25.D
26.⑴ A ⑵B ⑶B
27.⑴7 26 1 -4 30 (2)8 215 ⑶A ⑷B
⑸高温多雨寒冷少雨
28.⑴甲乙 (2)抬升⑶1月份处于南半球的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
⑷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荒漠气候气温夏高冬低,全年干燥少雨。
地理七年级上册讲解

地理七年级上册讲解三、地图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①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 内容简单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细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符号注记=文字和数字识记图1.24一些常用图例2、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画图:地理书第25页图1.36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第二章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识记P29图2.6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七年级地理(上册)参考答案

序言学习地理,终生受益二.1.﹙略﹚ 2.﹙略﹚三.完成下列连线。
○1----B, ○2----A, ○3----D, ○4----C四、五.题答案略【拓展训练】1.D2.A3.A4.B5.B第一单元地球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四、课堂训练1、球体,6357千米,6378千米,6371千米2、5.1亿,4万3、月食;海边先见到远处船的桅杆,后见到船身;站在大地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
4、比例,地球仪.5、海洋,陆地,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等【拓展训练】1、B 2.D 3.C 4.A 5.D 6.D 7.A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三课时)第一课时1、比例,地球仪.2、海洋,陆地,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等3.地轴,北极(点),南极(点)4、纬线5、经线6、圆,东西,不相等,赤道,小短,南极点,北极点7、半圆,南北,相等8、无数,纬度,经度9、赤道,赤道,北,“N”,南纬,“S”,北极,南极,90°N,90°S10、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11、西,“W”,东“E”12、180°,一条【拓展训练】1.、C2.B3.C4.B5.C6.B7.A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三课时)第二课时三、完成下列题目,并寻找规律。
⑴23.5°N ⑵30°S ⑶30°N ⑷30°S ⑸90°N⑹90°S 北,南;南,北. ⑺40°W ⑻45°E ⑼40°E⑽45°W ⑾45°E ⑿45°W 西,东【拓展训练】1.D2.D3.B 4A 5.B 6.C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三课时)1、0—30°;30°—60°; 60°—90°2、A(80°N, 60°E)B(40°N, 0°)C(0°,60°W)3、赤道(0°纬线)4、180°经线,64°W,160°E5、20°W,160°E【拓展训练】1、①A(54°S , 35°W)②B(8°N , 55°W)④③C(28°N , 15°E)④D(44°S , 150°E)⑤BC,AD ⑥CD,AB2、B第3课地球的自转(二课时)第一课时二.小组活动:1、答:因为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电子书七年级地理书上册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电子书七年级地理书上册内容海陆变迁(1)地表形态变化:外力作用:风、流水、海浪、生物等的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3)板块构造学说:(P37图2.19)A、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B、板块是运动的;C、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5)解释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的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P5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最高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陆地上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上比陆地上迟一个月,分别为8月和2月。
南半球相反)▲年降水量=各月降水的总和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课本P51和P55的活动)3、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
【海陆因素】(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地形因素】▲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海陆因素】(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活动”参考答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活动”参考答案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1.第一,需进行比较。
与金星比较,地球比金星距日远一些,表面平均温度比金星低很多;与火星比较,地球比火星距日近一些,表面平均温度比火星高很多。
第二,需进行说明。
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范围大约是20-25℃,相比于金星和火星,只有我们地球具备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2.开放性问题【人类的太空探索】1.开放性问题2.开放性问题1.2 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729亿或7.2587×1010个足球场的总面积。
地球最大周长约相当于飞机沿赤道飞行50小时。
2.太阳表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961或1.2万倍。
地球周长约是月球周长的4倍。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开放性问题【纬线和纬度】1.2. 开放性问题3.开放性问题【利用经纬网定位】1.2.开放性问题1.3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1.开放性问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同一时刻,在北京的林林和在美国纽约出差的妈妈互致问候时,存在时间差异。
原因:由于地球自转,此时的北京正处于昼半球且日出不久,所以妈妈对她说“上午好”;而纽约正处于夜半球,且进入夜半球不久,所以林林对妈妈说“晚上好”。
【地球的公转】1.开放性问题2.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处于春季(3、4、5月为北半球春季);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北半球处于夏季(6、7、8月为北半球春季);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处于秋季(9、10、11月为北半球春季);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北半球处于冬季(12、1、2月为北半球春季)。
2.1地图的阅读【阅读地图】1.(1)图上的经纬网互相垂直,因此也可以看成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日照在济南的东南方向;济南在潍坊的偏西方向。
(2)济南到烟台的图上距离大约为6.8厘米,通过比例尺计算,济南到烟台的直线距离大约为400千米。
(3)图例名称从上到下依次为省界、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山峰和河湖。
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1 中国的疆域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我国的地理特点。
教材从四个方面了分析和说明: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与邻国的相互位置等。
教材通过“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教材对于我国经纬度位置特点的讲述是通过介绍我国领土的四端来完成的。
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广,这是造成我国南北太阳辐射、气候、自然和人文景观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我国东西跨经度很广,则造成了我国东西时问、气候、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巨大差异。
两者合起来说明我国地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陆兼备,有一t一分独特和优越的海陆位置。
教材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教材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其次,“我国濒临的海洋”一段内容,实际上是我国海陆位置特点的延伸,即我国东临辽阔的海域(当然,这些海域属于太平洋的一部分)。
最后,教材通过对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的介绍说明了我国与邻国的位置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使学生学会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二)能力训练点1.动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2.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二)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三)疑点台湾海峡是我国的领海还是公海?教学思路:教师指图引导学生看、读、想、讨论等,并不断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评价归纳。
学生通过看图、读图、填图发言等加深对中国疆域知识的认识。
教学提纲:一、伟大的祖国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是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陆地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三、众多的邻国漫长的陆界陆上邻国漫长的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海上邻国)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注意事项(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湘教版地理书七年级上册

湘教版地理书七年级上册湘教版地理书七年级上册是一本非常有趣和有用的书籍,它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地理知识。
本书包含了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与地图、水资源、气候与天气、土地、人口与城市等内容,适合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和阅读。
首先,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人类、动植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地图来观察和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分布。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通过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大洲、国家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我们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形的行星,它由许多不同的地理区域组成。
这些地理区域包括大洲、海洋、大陆架、岛屿和海峡等。
通过学习地图,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上的各个区域分布情况。
在第二章中,我们了解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本书介绍了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地表水的循环。
我们还了解了水的消耗和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介绍了气候与天气。
气候是地球上某个地区长期的气候状况,而天气是指某个具体时刻的气象情况。
本书通过图表和例子来解释了气候和天气的差异,并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在第四章中,我们学习了土地的特点和利用。
土地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土地的用途、类型以及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我们了解到土地的农业利用可以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但过度的农业开发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环境破坏。
第五章介绍了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地球上居住的人口数量,而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
本书通过图表和数据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我们还了解到城市化带来了人口集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书的内容丰富、系统并且有趣。
书中配有插图和实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地理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我们的生活环境。
阅读这本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对地理学的了解和兴趣。
总而言之,湘教版地理书七年级上册是一本非常有益的书籍。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
地理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是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基础教材,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训练。
课本以综合、注重实践教学为原则,把综合要求和实践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以及自身活动能力的培养。
该书内容涉及地理学的知识,内容有分布内容和地球内容,分布内容涉及如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和自然资源的知识,以及不同地域地貌、人口、经济、文化等的综合性知识;地球内容涉及地质、矿物、地心极地理学等层次的基础知识,涉及陆地构造、海洋构造、时空格、生态系统、地质变迁以及动物、植物的形态、性能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书中所涉及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利用地形图、卫星图、模型等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运用自身要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例来说,学生可以借助地图绘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地理情况;也可以采用模型等办法,让学生体验地球表面面积变化和地球表面温度分布等概念,加深对地球及其正在发生变化的认识,从而学习保护地球环境的知识。
此外,该书还给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究,在实际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七年级上册地理书》是一本具有良好实践教学内容的课本,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他们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更好地了解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自然和社会有关的问题。
初一地理书本答案 初一地理答案人教版

初一地理书本答案初一地理答案人教版第一章: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它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分支学科。
研究方法地理学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观测、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和模型推演等。
实地考察观测是指研究者亲自进行地理环境观测和数据采集,以获取真实的地理现象。
统计分析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数据,找出规律和趋势,进行科学推理。
比较研究是指将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之间的地理现象进行对比,从而深入了解地理差异和共性。
模型推演是指用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第二章:中国的位置和地理环境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部和南部与14个国家相接,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中国的地形多样,主要分为青藏高原、沿海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诸山地带和新疆盆地等。
中国的气候分区较为复杂,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高海拔地区则属于高原季风气候或高山气候。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即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即一年。
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具有重要影响,它们是地球上白昼与黑夜和四季变化的基础。
地球自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日照和温度分布上,同时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形成也有影响。
地球公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季节变化上,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不同季节中不一样,导致了季节的更替。
第四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来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方法。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统计技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内容[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参考答案]
做七年级地理书习题勤为无价之宝,慎为护身之符。
下面是为
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P59页活动
1、略
2、 (1)7、8、9月份降水较多
(2)12、1、2月份降水较少
(3)年降水量大约为700毫米
(4)该地降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雨热同期。
P60页
1、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了2000毫米。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
500毫米。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1000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
下。
3、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于沿海地区,呈现从沿海
向内陆递减的变化。
P63页活动
A地气候全年温和多雨;B地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P65页活动
1、(1)地形因素(提示: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纬度因素(提示:一般来说,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3)海陆因素(提示:塔里木盆地距离海遥远,海洋湿润气流很难到达,二北京距海近,水汽容易到达,气候相对湿润)
2、A、B两地的差异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A地全年炎热,B地终年严寒;A地全年多雨,B地终年少雨。
引起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A地位于赤道,纬度低,气温高;B地位于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
引起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A地位于赤道,水汽充足,B地位于南极大陆,水汽难以到达。
3.A地降水多,因为A坡是迎风坡降水多(地形雨)
P68页活动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影响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
2、旱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所谓的灾害是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如果没有人类活动也就没有所谓的灾害了。
在我国南方地区一些雨量充沛的地区,往往人口稠密,一但发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所以灾害比较严重。
而在沙漠地区,无人居住,少于或者无雨知识一种自然现象,不会造成损失,所以没有旱灾。
①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②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③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少开私家车,鼓励乘坐公交车辆等等
看了“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参考答案”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2.7年级上册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3.地理七年级上册试题及答案
4.初一上册地理练习册答案
5.7年级上册地理课本活动题答案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