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宣示表》D.《兰亭集序》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5.鼎是我国一种礼器,一般为三足。
我国版图上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6.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 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7.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B.颜真卿、柳宗元——颜筋柳骨C.吴道子——画圣 D.茶圣——陆羽8.“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A.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B.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C.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D.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成为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族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王与马,共天下”B.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C.东晋军队在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军队D.中原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袁绍12.“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大力兴修水利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14.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总分:一、选择题(2×20=40分)1.官渡之战,前后历时共约8个月,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以2万多兵力,出奇制胜,击破了袁绍10万之兵,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的胜利()A.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使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D.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2.“值有疾病,孤(曹操)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赖我大皇,发圣明。
虎臣雄烈,周与程。
破操乌林,显章功名。
”这两句话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追述()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肥水之战3.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三国鼎立形成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4.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①①处分别指的是()A.①长安①建业B.①长安①建康C.①洛阳①建康D.①洛阳①建业5.据何兹全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材料中的这次“变乱”指的是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的()A.黄巾起义B.“国人暴动” C.“楚汉之争”D.“八王之乱”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A.西汉后期B.西晋末年C.东汉后期D.东晋末年7.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
“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
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B.推恩令的实行C.君主的腐朽统治D.民族矛盾激化8.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魏晋时期政权并立C.东汉末年军阀割据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9.《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矣。
{部编}2019年秋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A. 书法B. 石窟C. 山水画D. 诗歌2.《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C. 吴、东晋、梁D. 宋、齐、梁3.如果想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阅读()A.《史记》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4.下列朝代曾统一中国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隋朝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④5.230年,卫温亲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A.海南岛B.台湾C.日本D.菲律宾6.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 《缀术》B. 《齐民要术》C. 《天工开物》D. 《水经注》7.历史上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是()A. 宋齐梁陈B. 陈齐宋梁C. 梁陈宋齐D. 陈梁齐宋8.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统帅周瑜VS曹操兵力约5万VS20余万结果曹操兵败北撤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涿鹿之战D. 牧野之战9.下图(汉人胡食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民族室融B. 中外交往C. 国家统一D. 经济发展内容和影响。
10.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A. 顾恺之B. 司马迁C. 祖冲之D. 王羲之12.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普通用卷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普通用卷1 / 9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 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书圣”的是A. 王导B. 王献之C. 王羲之D. 顾恺之2. 下列图示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A.B.C.D.3. 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句广告词:“一日龙门游,一部魏唐史……洛阳欢迎你!”去“龙门”可以主要参观到( )A. 壁画艺术B. 兵马俑C. 石窟艺术D. 青铜文化4. 电视剧《锦绣未央》正在热播,剧中人物李未央是以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冯太后”为原型,拓跋浚原本是历史人物。
请你判断剧中的人物应该生活在哪一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朝C. 三国时期D. 南北朝时期5.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 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B. 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 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 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6.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 AB. BC. CD. D7.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与袁绍进行了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A. 关东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街亭之战8.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之战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城濮之战9.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A. 《九章算术》B. 《齐民要术》C. 《水经注》D. 《兰亭序》10.如图所示,他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他是()A. 贾思勰B. 祖冲之C. 王羲之D. 顾恺之11.“草木皆兵”典故出自于()A. “马陵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12.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此地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夷洲就是今天的()A. 台湾B. 海南岛C. 舟山群岛D. 西沙群岛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普通用卷13.小明在游历长江三峡之前,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04(含答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2、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匈奴大军B.孙刘联军C.前秦军队D.东晋军队3、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2年,孙权称王4、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5、下列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①曹魏②东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齐A.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⑤6、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7、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①学习北方的牛耕、施肥等技术②实行麦稻兼作③双季稻的栽培④织锦业迅速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9、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建立西晋 D.建立东汉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5.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 )A.汉族 B.北方游牧民族 C.女真族 D.西南少数民族7.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了民国初年一群饱受生活所迫的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悲凉故事。
“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A.加剧了南方生态环境的破坏 B.缓解了北方的人口压力C.稳定了南北政权的对峙局面 D.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10.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11.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山西大同市 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12.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展开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绍军队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这场决战是()A.桂陵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2.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历史人物。
下列事件中,与曹操相关的是()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建立魏国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体现。
下列关于三国建立顺序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刘备—蜀—成都②曹丕—魏—洛阳③孙权—吴—建业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4.“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走向衰落()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5.“西晋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交融加强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
西晋末年以来,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7.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A.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C.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D.编写的《缀术》成为唐朝的算学教材8.歌曲《兰亭序》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歌曲赞扬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A.雕塑艺术B.书法艺术C.绘画艺术D.石窟艺术9.小华拟定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B.《史记》与体育运动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D.《论语》与佛教文化10.下列不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A.政权更迭频繁B.江南经济开发C.北方民族大交融D.国家实现统一11.《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_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020年单元测试卷(15)一、选择题1. 曹操在《蒿里行》中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造成当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军阀割据,战乱不断B.王莽改制导致社会动乱C.水旱灾害连年发生D.发生长达十几年的八王之乱2.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雕像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像艺术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哪部分的养分()A.道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佛教3. 历史上保存下来的许多科学巨著,为我们汲取人类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提供了便捷。
下列科学巨著完成于南北朝时期的是()①《水经注》②《九章算术》③《齐民要术》④《伤寒杂病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4.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有三顾茅庐的()、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A.诸葛亮刘备关羽B.刘备曹操孙权C.刘备诸葛亮曹操D.诸葛亮关羽曹操5. 通过历史事件的比较,找出异同点和易混点,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下列对秦国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B.都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进程C.都顺应了历史趋势D.改革都有阻力6.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上条文引自()A.《天朝田亩制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7. 曹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他生活在()A.西汉时期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8. 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
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9.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是()①西汉②吴③西晋④东晋A.②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0.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A.钟繇B.王羲之C.贾思勰D.祖冲之11. 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的成就是()A.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B.制造地动仪C.写下我国第一部农业著作D.割圆术12. 中国古代科技巨匠不计其数,祖冲之、贾思勰两位科学家的共同点是()①都生活在北朝②注重实践③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④在科学研究中刻苦钻研A.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②13.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都采用了哪一措施,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A.尊王攘夷B.招揽人才C.减免赋税D.实行屯田2.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3.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5.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6.下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7.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8.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9.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祖冲之B.郦道元C.张衡D.贾思勰10.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二、材料解析题(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中的诗句是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局面的描写。
当时主要军阀有( )①袁绍②曹操③孙权④刘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4.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6.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七王之乱”D.五族内迁7.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实行的奴役和剥削政策包括( )①大行杀戮②征收重税③征兵派役④掠卖为奴婢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昭司马炎B.司马炎司马睿C.司马懿司马炎D.司马昭司马睿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我国东晋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 B.祖逖北伐C.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 D.北方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南朝政治的突出特点()A.政权更替频繁B.国家权力掌握在士族手中C.外戚宦官交替执政D.士族、庶族交替执政11.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A.祖冲之B.贾思勰C.蔡伦D.顾恺之2.经过自东晋南朝二百余年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经济水平已经赶上北方,并成为了我国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此材料直接说明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地区环境较好D.北人南迁促进发展3.“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①改进犁耕、施肥等技术,实行精耕细作②普遍实行麦稻兼作③织布、制瓷、造船、制盐等显著发展④五岭以南种双季稻⑤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商业大都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
追忆三国历史,曹操率领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A.赤壁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5.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下列哪部作品A.《兰亭集序》 B.《齐民要术》 C.《女史箴图》 D.《伤寒杂病论》6.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谢灵运——《齐民要术》B.郦道元——《兰亭序》C.顾恺之——《洛神赋图》D.贾思勰——《水经注》7.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颜氏家庙碑》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端庄劲美,雄浑敦厚"。
如果鉴定结果为真迹,其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李白8.小明大学毕业后想要在家乡创办一个“农业生态园”,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决定从古书中学习经验。
你可以向他推荐A.《史记》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齐民要术》9.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最新教学文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措施包括()①用汉姓②穿汉服③说汉话④与汉人通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③④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名字命名的,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他的名字是()A. 祖冲之B. 贾思勰C. 郦道元D. 宋应星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A. 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B. 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C. 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D.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4.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A. 北魏时期B. 东魏时期C. 东晋时期D. 西晋时期6.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7.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A. B. C. D.8.“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发生在襄阳的隆中,下列与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 袁绍B. 诸葛亮C. 孙权D. 曹操9.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体现这一作用的主要措施是()A. 颁布“推恩令”B. 严惩贪污受贿C. 颁布均田令D. 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10.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 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11.中国古代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
东汉末年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12.石窟艺术的特点是( )A. 以雕刻为主B. 综合了雕塑和绘画C. 以绘画为主D. 以雕塑为主13.2019年10月5日,屠呦呦与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北朝时期的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A.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B.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C.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D.最早的兵书2.实行向汉族学习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是()A.商鞅B.北魏孝文帝C.齐桓公D.成吉思汗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A.巩固统治B.加速经济发展C.促进民族融合D.推动文化发展4.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C.促进了民族融合D.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________政权,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
其皇帝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北,却在________中败于东晋A.前秦、淝水之战B.后秦、官渡之战C.南燕、淝水之战D.北燕、官渡之战6.江苏某地区发掘出一批青瓷,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A.秦汉时期B.夏商时期C.两晋南北朝时期D.东晋南朝时期7.公元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A.匈奴、汉B.鲜卑、燕C.氐族、前秦D.羯族、前秦8.东晋后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发展起来的手工业是()A.冶铁业B.制瓷业C.造船业D.织锦业9.学史使人明智,小明学习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后,感慨地说:“200年曹操以三四万人打败了袁绍十万大军;208年率二十多万大军却败给了只有五万人的孙刘联军,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小明明白的道理是()A.只要兵多就会打败仗B.要想统一就会打败仗C.没有合作就会打败仗D.骄兵必败10.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式。
随着电脑汉字输入法的广泛应用,汉字书写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综合与测试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每题只有一个最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A B C D2.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统帅周瑜——曹操兵力比照5万——20万〔号称80万〕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兴旺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5.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99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6.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会聚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
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9.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附答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频繁,下列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秋争霸,促进了中原“诸华”“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的交融B.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C.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D.公元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出现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2.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
下列有关曹操的史实不正确的是()A.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B.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C.采用声东击西等战术偷袭袁军D.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其统一北方打下基础3.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赤壁》中写道:“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这首诗描述的事件(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C.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4.三国时期,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A.北方地区的开发B.东南地区的开发C.西南地区的开发D.东北地区的开发5.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失败6.从东汉末年到南宋,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是( )梁陈宋齐A.B.C.D.8.下图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精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一.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从《三国演义》中选取的四个章节,其中与赤壁之战无关的是() A.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B.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C.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D.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2.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在()A.官渡之战后B.刘备称帝时C.曹丕称帝时D.孙权称王时3.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6.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西晋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西晋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7.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9.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10.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11.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A.氐族和羌族B.鲜卑族和匈奴族C.匈奴族和羯族D.羌族和鲜卑族1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2019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B.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D.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现我国北方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东晋—鲜卑族B.前秦—氐族C.北魏—匈奴族D.西汉—羯族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4.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5.5世纪初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前秦B.北魏C.西晋D.北周6.西晋与秦的相似之处是①短命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③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④都是篡权夺位建立的朝代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②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其中东晋和南朝都将都城定在A.洛阳B.杭州C.建康D.长安9.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是()A.光武帝B.汉武帝C.汉明帝D.汉献帝11.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主要原因是()A.拥有关中B.废除苛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单项选择题1.?水经注?的作者是〔〕A. 郦道元B. 张衡C. 贾思勰D. 祖冲之2.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A. 以种植水稻为主B. 以种植玉米为主C. 以种植小麦为主D. 以种植棉花为主3.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绘是( )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开展4.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措施包括〔〕①用汉姓②穿汉服③说汉话④与汉人通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③④5.观看(阅读)以下材料,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是〔〕A. 电视剧?三国?B. 司马迁的?史记?C. 小说?三国演义?D. 二二一十四史中的?三国志?6.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A. 兰亭书法B. 阎立本画作C. 龙门石窟D. 赵州石拱桥7.历史地图直观地再现历史。
以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西周分封制B. 春秋诸侯争霸C. 战国诸侯争霸D. 三国鼎立8.〔2022·珠海〕某摄制组要拍摄三国鼎立时期的电视剧,在孙权的书房中布置哪一道具是符合历史事实的〔〕A. ?史记?B. 指南针C. 临摹的?兰亭序?D. ?资治通鉴?9.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A. 郦道元B. 贾思勰C. 祖冲之D. 司马迁10.前秦和东晋之间的决战,结果东晋大败前秦的战役是〔〕A. 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11.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在〔〕A. 四世纪初B. 四世纪末C. 五世纪初D. 五世纪末12.以下关于淝水之战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 苻坚强征各族人民当兵B. 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C. 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根底D. 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13.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场面有〔〕①官渡之战后,曹操根本统一北方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综合与测试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A B C D2.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5.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99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6.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
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纸币“交子”的出现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D.筒车的广泛应用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9.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10.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A.迁都洛阳B.改用汉姓C.该穿汉服D.学说汉语1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祖冲之C.司马迁D.贾思勰12.《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A.天文学著作B.医学著作C.农学著作D.数学著作13.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更迭”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关系的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4.小李在一次知识竞赛中,遇到一个难题,是有关“淝水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请你帮他作答A.淝水之战是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之间的战争B.东晋政权势力强盛,因此打败前秦C.经过淝水之战,前秦迅速瓦解,北方地区再度陷入分裂D.前秦统治者顺应统一南北的民意,率各族人民进攻东晋15.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他的目的是A.恢复北方生产 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16.中国古代,“衣服有制”。
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
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17.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A.兰亭书法B.阎立本画作C.龙门石窟D.赵州石拱桥18.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19.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自助游,如果你想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参阅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神农本草经》 D.《论语》20.某同学参加网上答题,题目是“《女史箴图》的作者是哪一位东晋画家”。
她正确答案应该是A.贾思勰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21.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23.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
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2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25.华佗因医术高明,发明麻沸散,被尊为“医圣”;王羲之因书法艺术精湛,集书法之大成,被尊为“书圣”。
26.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27公元前202年,刘备建立汉朝,定都;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28.公元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历史上称为“东晋”。
383年,前秦政权进攻东晋,双方经过的较量后,获胜的东晋取得了暂时的稳定。
29.东汉末年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称。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30.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材料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打败袁军。
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请回答:(1)三国是指哪三国?(3分)三国时期,英堆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 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只写人物,不写原因不得分)。
(2)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1分)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2分)(3)材料二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1分)打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1分)(4)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 1分)31.汉末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一段时间里,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
但这一时期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存在许多有利于重新走向统一的积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结束了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毛泽东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诸回答:(1)材料一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他是通过哪个战役基本上统一北方的?(2)材料二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他促成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合,通过取得哪个战役的胜利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国和蜀国对生产都很重视,有哪些具体表现呢?32.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我国历史虽然处于政权分立、南北对峙、人口南迁的大分裂时期,但是我国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请回答:(1)这一时期我国南方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哪一次改革更加促进了这个特点的形成?(3)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艺术成就精彩纷呈,请在科技和艺术领域方面各举两个例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ACBBB CBABD11-20 BCBCB CCBAB二、判断题21-26 BAABBA三、填空题27. 成都夷洲28.建康淝水之战29.张仲景兰亭集序四、材料题30.(1)魏蜀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赤壁之战原因:曹操自持兵力雄厚,骄傲轻敌。
曹操军队系北方人,不善于水站。
曹操军队水土不服。
孙刘联盟采取正确的战术和火攻。
(3)曹操官渡之战(4)三国演义31.(1)曹操官渡之战(2)诸葛亮赤壁之战(3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32.(1)特点:南方的初步开发(或者南方经济的发展等)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特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3)科技: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郦道元写成《水经注》。
艺术:王羲之的书法举世无双,代表作《兰亭序》;顾恺之的绘画成就最高,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