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
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复调考研导师介绍以及复习资料
导师介绍
邵晓勇 理论作曲指挥系教师,教授。2011年毕业于俄罗斯国家音乐研究院(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Музыки имени Гнесиных)。曾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政府新世纪151人才”称号。 研究领域为音乐分析学、合唱指挥与指挥学、音乐创作原则与文化关系研究、合唱作品理论分析与舞台实践。主要 讲授曲式、艺术创作方法研究、音乐构成、合唱等本科、研究生课程。 主要发表论文:Шао Сяоюн, Модальность и тональность в музыке Тьен Фэна// Музыковедение. Москва, 2012. № 9. с. 10-19;Шао Сяоюн, Хоровое творчество китайского композитора Тьен Фэна// Музыковедение. Москва, 2010. № 6. с. 28-34;《道德与精神的深度阐述者——20世纪俄罗斯作曲家诗尼特凯》, 2010年发表于《人民音乐》第5期;《斯克利亚宾前奏曲Op.33-3研究》,2009年发表于《音乐研究》第2期;《俄罗 斯民间文化的现当代诠释者——俄罗斯作曲家谢德林》,2009年发表于《人民音乐》第10期;《中国民歌旋律中的和 声结构研究构想(1/2)》,2008年发表于《中国音乐》第4期;《塔涅耶夫的合唱<日出>》,2007年发表于《中央音 乐学院学报》第3期;《钢琴教学探索》,2006年发表于《艺术教育》第11期。 主持科研项目有,全国高校人文社科艺术学基金规划项目:“作曲家田丰合唱作品中的和声理论体系研究”;教育部优 秀留学回国博士艺术学基金启动项目:“现当代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跨 学科知识体系在《乐队指挥与排练》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主要获奖情况:2011年荣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荣获“浙江省政府新世纪151人才”称 号;2005-2008年三次蝉联“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年度优秀音乐教育工作者”称号;2002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 (合唱)比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2001年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歌曲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
首都师范大学信工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导师介绍)
等5名导师; 6、中科院计算所 武成刚副研究员。
校外工程硕士实践基地简介
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航天772所)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中心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航天511所)
算
机
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 尚媛园、丁辉、周修庄、付小 雁等
应 用
可信计算机及体系结构
张伟功、王晶等
技 术 智能应用技术
刘丽珍、王函石、刘杰等
数据挖掘技术、计算机图形 学
刘旭敏、刘丽珍等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周丽娟、王华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
研究方向
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
计
算 软件可靠性、操作系统
机
应 传感器网络 用
联系方式
科研与研究生办公室:北二区240房间 电话:68901048 刘永梅老师(科研秘书)
我办公室:北二区216房间 电话:68902742 邮箱:syy@
祝愿大家学业有成!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尚媛园
导师队伍
博导3人,硕士生导师50多人。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
教授 关永 尚媛园 张伟功
(博导)
关永 尚媛园 张伟功 吴敏华 张树东 刘旭敏 刘丽珍 李晓娟 袁慧梅 周丽娟 教授 刘金刚 谈金东 金声震 于伦正 魏洪兴 李永东 赵春江 郭新宇 陈立平 杨宝祝
于伦正研究员:原航天771所总工程师, 中国航天嵌入式计算机专家,中国“载人 航天功臣”,载人航天等10余重点航天型 号计算机系统总设计师。获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
教育技术十名专家
9 李龙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
教育技术简历:
1958年开始从事电化教育工作,创建内蒙古师范大学电教馆、电教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点倡导并组建了内蒙古高校电化教育研究会和全国北方地区部分高校电化教育学协作组。历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电教馆馆长、电教系主任、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和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点负责人。现任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7 吴庚生
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 远程教育
教育技术简历:
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1970年3月至1993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光电子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1993年至今在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从事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现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硕士站学科带头人;任中国电教协会副会长、中国电教协会工科高校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学校电教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技术组组长。
2 南国农
西北师范大学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电化教育
抗战后,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解放后,支援大西北教育,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电化教育方法的实践,冰开设了电教课程,将取得的经验向校外推广。文革后,在教育部的组织下,与肖树滋先后在全国培训了三期电化教育课的师资和电教骨干,为我国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培养了第一批人才;起草了电化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计划,初步建立了"电化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荣誉:
5 丁兴富
群体心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德俊教授
一
步增 强 。 当群 体受 到外 界 压力 时 ,群 体成 员 的归 属 其 次 ,群 体有 认 同功 能 。群 体能 使 学生 对 一些 重
感 也 大 大 增 强 , 而且 也 将 团结 得 更 紧 密 。
要 的 、原 则性 的事情 或 问题 ,同学 校群 体保 持 共 同 的
郭 :这 涉及 到群 体 的 心理 功能 。群 体 的心 理功 能 看法 和评 价 。个 体 自愿接 受 群 体的影 响并 与学 校群 体 是指 群 体情境 对个 体 心 理 和行 为 的影 响 。群体 中的个 融 为 一 体 。 学 校 的 校 风 和 学 风 正 是 在 这 种 个 体 认 同 的 体 是处 在人 与人 相互 交 往 、相 互作 用 的过 程之 中 ,群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 学 校 校 风 、学 风 形 成 得 越 好 ,对 学 生 体 的行 为 目标 、行 为规 范 以及 群 体舆论 、风气 等 对个 的 认 同功 能 的 作 用 就 越 大 。 好 的 校 风 和 学 风 对 学 生 会 体心理活动会发 生重要 的影响 。 成 为群 体 中的一 员 ,并 得 到相 互关 心 和照 顾 的需 要体
康教育 ”的指示 ,是非 常及 时 、非 常正 确的 。近年来 , 往 会 以 自己 为 该 校 的 学 生 而 自豪 ,并 为 维 护 学 校 荣 誉
广大 中小学 在 开展 心 理健 康 教 育的 过程 中 ,采 取 了多 而尽 自己的一 份力量 。也就是 说个 体归 属需要 愈强烈 , 种 有 效 的 途 径 、方 法 , 也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绩 。 我 认 为 , 他 们 的集 体观 念 和整 体 观念 也愈 强 烈 ,特别 是 当群 体
在教 育 心理 学领 域 颇有 建树 。 我们 知 道 您身 为博 士 生 应 一 级 的学 校 学 习 、成 为 其 中 一 员 的 需 要 。 当 他 进 入 导 师 , 对 中 小 学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给 予 了 极 大 关 注 。 学 校 后 就 能 体 验 到 归 属 感 ,认 为 自己 是 属 于 某 一 个 学 您 能 否 就 中小 学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谈 谈 您 的 想 法 ? 校 的 ,到 学 校 就 有 一 种 如 同 到 家 的 感 受 ,特 别 是 当 学 郭 :我 认 为 ,党 和 国 家 发 出 “ 强 中小 学 心 理 健 生 进 入 一 所 好 学 校 或 学 校 获 得 了 某 种 荣 誉 时对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的 影 响 问题 谈 了 自己 的 看 法 ,相 信
丁锦红 中科院心理所博士
丁锦红中科院心理所博士。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记忆与视觉认知。
崔丽霞,博士,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现在首师大心理系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咨询、干预和矫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方平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博士。
美国Whittier College 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北京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统计与评价。
雷雳北京师范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郭德俊北京师范大学硕士。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动机与情绪王争艳山西大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及依恋与人类发展。
汪玲首都师范大学博士。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动机与学习。
孙延军吉林大学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
《心理学探新》编委。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伦理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宗教心理学。
田宝河北大学学校教育专业学士,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专业硕士,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博士后。
现为首都师大教科院心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动机和情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廖凤林吉林大学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生于1928年,山东省肥城人,早年拜在京剧大师奚啸伯的门下。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面对欧阳中石,就仿佛面对一本厚厚的书,让你敬重,让你深思,让你味之不尽。
职业生涯欧阳中石是一位学问家、教育家。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
1954年,欧阳中石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
他教过中学的各门课程,深得学生敬重。
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运用他敏锐的目光和明辨的思维,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中学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1981年,欧阳中石被调到北京师范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走上了书法教育之路。
那是中国书法教育逐渐复兴的时候,欧阳中石与当时许多的有识同道共同承担了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历史任务——开辟高等书法教育。
他首先为在书法艺术复兴时期不懈追求的众多有志青年着想,开办了成人书法大专班,首批向全国招收近百名学生,以后又发展了本科、硕士教学领域。
欧阳中石的举动获得了书学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他曾说过一句话:“中国的书法教育事业不是个人的事业,我愿意和朋友们一起来推动它向前发展。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国书法教育中。
这些年来,他为中国书法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感动着每一位愿为中国书法事业作出奉献的人。
1993年,国家为了使书法教育更加走向正规、深入,更加蓬勃发展,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了美术学(书法教育)博士点。
1998年,国家人事部又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书法博士后教学点,使首都师范大学成为我国高校第一所从博士后、博士、硕士到本科、大专完整的中国书法教育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迟云飞、史桂芳中国近现代史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迟云飞、史桂芳中国近现代史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共招生21人,有4个专业,分别是考古学、中国史、历史教育学、世界史。
二、考试的科目三、导师介绍迟云飞,历史学专家。
1957年生。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主攻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清末新政改革、民国初年政治变革。
著有《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宋教仁思想研究》、《曾国藩大传》(合作),编著有《清通鉴》(合作)、《清史编年》(第12卷),发表学术论文约百篇。
史桂芳,女,1961年生,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史的研究。
独立完成并出版《东亚联盟论研究》、《“同文同种”的骗局》、《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战后中日关系史》等学术专著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
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
罗劲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北京100048罗劲现任首都
罗劲(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北京,100048)罗劲,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认知与学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与实验心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心理科学进展》副主编等职。
1987年进入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学习,并于分别1991年和1994年获得心理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1997年毕业后留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并于1999-2005年期间先后在日本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ETL)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AIST)从事人类认知的脑成像研究;自2003年起任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KLMH)主任、中科院心理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11年调入首都师大工作至今。
研究领域为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和脑机制,曾在顿悟的认知神经科学原理方面做过一些开创性的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综合利用各种行为科学和脑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和阐明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认知规律和原理,并将其应用于促进人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情绪调控能力。
曾主持科技部863计划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并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2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3项。
发表第一或责任作者的SCI论文30余篇,有关科学发现被写入国际认知心理学教科书。
顿悟及创造性思维的心理与脑机制罗劲顿悟是一种突发的问题解决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认知环节。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顿悟的心理和脑机制却一直缺乏认识,这是因为顿悟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突发过程而且瞬间即逝,因而难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被稳定地诱发和研究。
近年来出现的包括谜题-催化范式(Luo & Niki, 2003)、远距离联想测验范式(Jung-Beeman et al., 2004)、知觉组块破解范式(Luo et al., 2006)以及原型-激活范式(Qiu et al., 2008)等在内的一系列“微顿悟”诱发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因顿悟事件的偶发性特点而造成的难以多次稳定重复测量的问题,使得利用脑成像技术对顿悟的脑认知过程进行解析成为可能。
专家简介162.doc
专家简介郜舒竹,男,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民进北京市委基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杨晓红,女,教授,延安干部培训学院联络处处长,暨南大学特聘教授、延安市委讲师团专家组成员。
曾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延安市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曾多次被授予“教学名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讲《辉煌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延安时期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与现实启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延安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共青团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职场礼仪》等系列课程。
近年来,她曾多次受邀为中央及省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做报告,获得普遍好评。
卢子洲,男,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等继续教育学报》主编,中国高教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特邀理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教育学、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专著4部,在《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学校教育信息化、继续教育领域造诣深厚。
曹宝龙,男,心理学博士,教授,特级教师,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科学教育学会会长、杭州市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督学。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分册主编,浙教版《科学》教材副主编。
谢登斌,男,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西督学成员,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专家。
主要从事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和研究。
出版学术独著2部、学术译著3部,参编学术著作12部,在《华东师大学报》、《全球教育展望》等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省级科研课题15项。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志忠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志忠教授张志忠教授1953生于山西太原,先后毕业于山西大学㊁北京大学,分获文学学士㊁硕士学位.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多年,并任文学系主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讲教授,香港浸会大学㊁台北教育大学和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访问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第八㊁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张志忠教授多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先后获 庄重文文学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等奖项,是莫言在中国最早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之一,还曾参与过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㊁麦家㊁柳建伟及卡夫卡文学奖获奖者阎连科㊁王久辛㊁曹宇翔等作家和诗人的培养.先后出版过«莫言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主潮»«迷茫的跋涉者»«1993:世纪末的喧哗»«天涯觅美»«卑微的神灵»«90年代的文学地图»«1966:风乍起»«求真之道»«当代长篇小说论略»«世纪初的漂浮与遮蔽»«华丽转身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代表作之一究转型»«中国当代文学60年»«在场的魅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在多重转型中兴起㊁全盛及分化:新时期以来北京作家群»等学术论著㊁教材和译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文学评论»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有6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代表作之一:«1993:世纪末的喧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再版)该书1998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初版,是谢冕㊁孟繁华主编的 百年中国文学书系 之一.著者从发生在1993年前后的躲避崇高 和 人文精神 论争㊁梁凤仪热㊁顾城之死及相关争论㊁女性文学兴起㊁五四新文学评价中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之激辩㊁纯文学与市场化关系之思考等文学现象入手,深入剖析了1980年代末到市场经济转型浪代表作之二潮初期中国文坛的困惑㊁争论与价值选择,及时追踪中国文学的新变,较好地把握了当时纷纭万状的作家心态,描摹出一个时代的文学侧影.代表作之二:«莫言论»(北京联合出版集团,2012年再版)该书199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初版,2017年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繁体字版.作为国内第一部莫言研究专著,著者从莫言创作中强悍的生命意识与丰盈的生命感觉入手,对莫言创作中自由不羁的想象力,以及生命感觉如何转化为充沛而神奇的艺术感觉,予以深入揭示;同时勾勒出莫言作为中国农民的发言人的精神特质和艺术特质,发掘出莫言作品所依托之最底层最广大农民在内忧外患丛生和现代历史转型中爆发出的生命的英雄主义和生命的理想主义.。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永平教授
目 、北 京 市 社 科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北 京 市 优 秀人 才 专 项 基
金 项 目等 。 出版 专 著6 部 ,代 表 著作 有 《 从 “ 天下 ”到 世 界 :汉 唐 时期 的 中 国与 世界 》 ( 中 国社 会科 学 出版 社2 0 1 5 年 版 )、 《 游 戏 、竞 技 与 娱 乐 :中古 社会 生 活透 视 》 ( 中华 书 局2 0 1 0 年版 )、 《 道 教 与唐 代
野下 中古时期丝绸之路多元 文明的互动与共生研究 。主
持 和 参 与 过 教 育 部 重 大 攻 关 项 目 、霍 英 东 教 育 基 金 会 项 目 、北 京 市 教 委 重 点 项 目、北 京 市 百 人 工 程 资 助 项 目等
各类 项 目十余 项 , 目前 主持研 究 的有 国家社科 基 金项
首都 师 范 大 学博 士 生 导 师 —— 王 永 平 教 授
王永 平 ,男 ,汉 族 ,山西 离石 人 ,首 都 师 范 大学 历 史 学 院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 主 要 研 究 领 域 :中 国 古 代 史 、古 代 文 化 史 、宗 教 史 、社 会 生 活史 、全球 史 等 ,研 究 方 向偏 重 于 汉 唐 文 明史 。近 年 来 ,比较 关 注 全 球 史 视
首师大古代文学导师信息1
左东岭个人简历1956年生。
198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导师为黄清泉教授;1995年在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导师为罗宗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思想史,毕业论文为《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获1999年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毕业后到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职务、社会职务、荣誉称号和获奖首都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文学思想史方向与中国诗歌理论史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首都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并兼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等职务。
社会兼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组评委,《文学遗产》、《文献》等杂志编委。
曾入选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是北京市创新团队“中国传统文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带头人。
2002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获1999年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一书曾获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一书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二等奖。
参与的教改项目“面向21世纪高师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与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授课程、研究方向及在研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国诗学思想史、中国古代诗歌史与中国古代小说史,尤其在明代文学思想与心学的关系研究、明代诗歌史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曾先后承担《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明代文学思想综合研究》、《元明之际的朝代更替与诗学思想的变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小说史专题》、《中国文学通论》、《中国诗歌通史》(明代卷)、《中国诗歌研究史》等多项国家与省部级以上的课题。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及导师信息
311 070501-自然地理学硕士生导师070501 自然地理学以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地理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核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和选频光释光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结合当前国内外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研究自然地理学的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
本专业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 8人,副教授7人,博士11人,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梯队。
承担973项目子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30余项。
水土环境过程与修复,研究研究全球气候与区域发展交互影响下的北京都市圈自然水文过程数值模拟与水资源管理;研究在不同尺度下的流域景观格局与非点源污染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景观格局变量对环境响应产生控制作用的尺度适应性关系;研究污染土壤修复和再利用、及农药等环境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等科学问题。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研究人为因素作用下的自然环境演变过程。
以气候变化研究为中心,主要研究过去气候环境演变规律,探索未来环境演化趋势,预测环境变化方向和幅度,探讨全球环境变化对黄土高原和北京地区环境可能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国家区域开发和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研究昆虫演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研究该期各种生境中昆虫群落的组成和时空分布规律,在探索昆虫演化模式和现今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其结果对恢复古环境、提高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精度和可信度上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影响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各因素相互作用的机理及调控对策,并探索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培养研究和教育人才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研究方向研究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组合特征和演变规律;要求研究自然资源和生态与环境之间,特别是人类活动与资源、生态安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自然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评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阐明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提出其调控机制与对策。
首都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现当代文学1.张志忠山西文水人。
中共党员。
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作品及荣誉:著有专著及论文集《莫言论》、《执剑的维纳斯——军事文学纵横谈》、《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主《迷茫的跋涉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态录》、《天涯觅美——部队作家论稿》、《1993:潮》、世纪末的喧哗》、《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求真之道》,译著长篇小说《卑微的神灵》([印度]罗易著,合译)和英国布克小说作品等,另有文学论文及译作100余篇。
其作品曾获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庄重文文学奖、1995年解放军文艺奖等。
2.王家平(1950~ )笔名泼浪。
吉林临江人。
毕业于中国书画函大书法系。
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白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白山市长白石艺家协会副主席,白松花石、长白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家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文革时期诗歌;艺术评论3.张桃洲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评论、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
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文艺学1.陶东风(兼文化研究)1959年生于浙江。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文化研究》丛刊主编。
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
2. 邱运华(兼文化研究)男,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
祖籍湖南祁阳。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文学博士。
主要兼职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列文论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俄苏文论与文学、文学理论。
玉壶冰心,幽兰吐慧
玉壶冰心,幽兰吐慧安云凤,1947年出生,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北京市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
安云凤教授从事高等教育30余年,从辅导员到学院党委书记,从普通教师到博士生导师,在教学科研上严谨治学,勤于探索;在教育岗位上诲人不倦,言传身教;在领导工作上廉洁清明,凝聚人心;在为人处事上注重修养,真诚待人。
30多年来,她高洁为教、无私奉献的教育信念如玉壶冰心,历久弥坚;她清雅涵养贤德并重的人格修为如幽兰吐慧,悠远清香。
一、追求卓越,精于研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安老师热爱教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她多年从事伦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深知科学研究在高校教育教学以及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她在做政法学院党委书记的十多年中,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畏艰难,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精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我校伦理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尽到了一个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安老师是北京一零一中66届高中毕业生,文化大革命中断了她的大学梦,到北京郊区当了一名小学乡村女教师。
1977年8月她刚生完孩子的第三天,忽然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尽管初为人母产后虚弱,但为了继续被文化大革命中断了12年的学业,为了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她毅然决定抓住机遇参加高考。
56天产假后她回到学校,一边继续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的繁忙工作,一方面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儿,同时挤时间复习荒废了多年的学业。
在孩子三个月时她走上了考场,并以优秀成绩被我校录取,成为当时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77届的一名大学生。
安老师珍惜等待了多年的学习机会,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克服了孩子小、身体弱、家务负担重的困难,如饥似渴地学习,为自己日后的教学科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1982年安老师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外国语学院新闻信息综述* 元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评论》主编盛宁教授来院为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做了题为“文学批评与文学能力”的讲座。
讲座围绕“什么是文学”,“文学批评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培养文学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英文)* 元月11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西方语言哲学研讨会暨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隆重开幕。
外语学院隋然教授当选为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副会长。
隋然教授做了题为“俄罗斯语言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评述”的大会特邀学术报告,并主持了大会特邀学术报告会。
我校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杜桂枝等8名教师和博士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学院、俄语系)* 元月17日下午,学院召开了2007年度工作总结大会。
院长封一函全面总结了一年来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成绩,同时也对当前学院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
科研副院长隋然、教学副院长赵秦岭、党委副书记常建勇、行政副院长龚淑英分别宣布了教师获奖名单,总结了科研、教学、学生工作和管理工作方面的主要成绩。
党委书记刘华就学院的建设发展问题讲了话,并表彰了一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和职员。
(学院)* 元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2007年度全国28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结论(教高司函【2008】14号,我校英语专业被确定为优秀。
(学院)*元月,法语系黄晞耘老师翻译的法国当代著名学者于丽娅·克里斯特娃的学术著作《反抗的未来》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法语)* 3月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陆建德教授为外语学院师生做了题为“文学中的历史背景”的讲座。
此次讲座正式启动了外语学院新学期为本科开设的系列学术讲座,讲座由教学副院长赵秦岭主持。
(学院)* 3月20日下午,外院举办本科教学质量专题报告会,教务处处长王德胜教授受邀为全体外院教师做了题为《找准抓手、强化建设、有效提升--关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几个问题》的精彩报告。
随后,作为2门校级优秀课程的建设负责人,英语教育系主任邱耀德老师介绍了他的课程建设团队在课程建设中的经验,为教师们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学院)* 3月20日,外语学院新一届工会换届选举进行了投票表决,根据选举结果,院党委讨论通过常建勇、成亚君、帅鸣、徐壮垣、陶莹、关晶辉、李茂贵当选为新一届工会委员。
21日上午,新当选的工会委员进行了工作分工。
主席:常建勇;副主席:成亚君、帅鸣;宣传委员:徐壮垣;女工委员:陶莹;文体委员:关晶辉;福利委员:李茂贵。
(学院)*3月25日,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先生来院做了题为《中文教学的崛起》的精彩讲座。
讲座由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兼法语系主任刘华老师主持,法语系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积极参加。
(法语)* 3月,法语系李军老师参加了在广外举行的“中法跨文化研讨会”,并做了题为《中法经贸合作弱项分析》的专题发言。
(法语)* 据国家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知网”,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07年硕士毕业生四元吾朗的学位论文----《中日法令用语比较研究》入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四元吾朗是来自日本海上保安大学的留学生,师从外语学院李均洋教授,难能可贵的是,论文是用中文写成。
(日语)* 3月29日外语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校际英语辩论赛。
我院王琛、吕冬,李琳琳、冯帆两个辩论队表现优秀,在全天四轮的激烈竞争中从53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分别名列前五和前六,并喜获优秀辩手奖。
其中,王琛和吕冬将代表我校参加5月举行的第12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英教)* 3月,英教系主任邱耀德老师参加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英语专业院系主任教学研讨会。
(英教)* 4月11日-13日,全国师范院校“学科教师教育探索与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我院教学副院长赵秦岭和英语教育系教师徐浩应邀到会并参加了外语学科分论坛的各项活动。
(学院)* 4月,外语学院德语系王晓一同学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组织下举行的北京市高校德语讲演中获得三等奖,为我校争夺了荣誉。
2007级二班刘畅同学,在全国大学英语比赛中,获北京赛区特等奖。
(德语)*4月英语教育系任真老师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与分析研讨会。
(英教)* 4月14日-25日,“外语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周”在外语学院举行。
经过院、系教执委认真评议,英语教育系崔琳琳老师脱颖而出,获得学院特等奖,随后崔琳琳代表外语学院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学院)* 4月22日下午,法国驻华使馆文化科技处法语合作专员Claire Saillard (柯莱)女士来院做了题为“言语与语言学初探”的专题讲座。
讲座阐述了语言学的定义,主要功能,言语的含义和人类言语的功用和作用,回顾了欧洲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历史变迁,凭借其汉语知识进行了一些法语汉语的比较。
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兼法语系主任刘华老师主持讲座。
(法语)* 4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博士生导师秦海鹰教授应邀来到外语学院法语系,做了一场题为《异域的考验—安东尼·贝尔曼的翻译理论》的专题学术讲座。
法语系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高年级学生参加,并在讲座后与秦海鹰教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法语)* 5月5日,在院学术报告厅成功地举办了外院“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的评选活动。
通过投票选举,现场唱票的结果是,在收回的160张选票中,英语教育系研究生导师董启明以84票的绝对优势当选外院“最受欢迎的老师”,并将代表我院参加学校“十佳教师”的评选。
(学院)* 5月8日下午,外院2007--2008年度学生科研获奖成果展示会暨2008---2009年度科研立项开题会在多媒体教室举办。
外院科研院长隋然和学术学位委员会专家参加了本次展示会。
学生获奖成果涉及到日本经济、中外文化交流、英语教育等多个方向。
(学生办)* 5月8日-11日,英文系教师范岭梅参加了在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
(英文)* 5月12日,外国语学院作为理事单位参加了中国欧盟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理事会会议。
我校外语学院老院长孟庆夔、党委书记刘华以及法语系刘恒永老师参加了会议。
大会一致选举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为名誉会长,全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为会长。
(法语)* 5月13日,我校首次派出由王雪、王棽、吕冬3名同学组成的辩论队参加亚洲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辩论赛——第15届“全亚洲大专英语辩论冠军赛”,喜获EFL(以英语为外语)组亚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本次辩论队由教学副院长赵秦岭老师带队,英教系康艳老师作为辩论队指导以及该赛事评委。
(学院)* 5月15日下午,美国大学辩论会冠军Kasey Gardner先生来外国语学院做了“英语辩论技巧”的讲座。
(英教)* 5月15日—16日,外国语学院师生为地震灾区共捐款54775元,其中老师捐款38475元,学生捐款16300元。
(学院)* 5月22日下午,外院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文研究所副教授赵国新老师来院为教师及学生做了题为“英国新左派的兴衰”的学术演讲。
(英语)* 5月29日下午,著名英美文学专家和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朱虹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阅读与发现”的学术讲座。
(英文)* 5月,法语系龚觅老师的学术专著《佩雷克研究》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龚觅老师的博士论文《真实性及其限制:佩雷克自传及小说艺术初探》获得了北京大学博士论文三等奖。
(法语)* 5月,法语系黄晞耘老师应邀为北京大学法语系的研究生举行讲座,题为《阿尔贝·加缪思想中的经验理性》。
(法语)* 6月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召开“英语写作教材改革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王星教授应邀到会并做了主题发言,王小萍老师主持了会议,写作教研室的赵秦岭、刘军利、徐浩等几位老师参加了讨论。
(英教)* 6月英语教育系任真老师和康艳老师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第三十届语言测试国际学术研讨会。
(英教)* 我院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创历史新高,通过率达到了79.38%,比去年的73.91%又提高了五个百分点,并且远远高出了全国外语院校(45.28%)和全国师范院校(40.28%)的平均通过率,同时优良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学院)* 今年7月底,外院德语系07级刘畅同学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讲演竞赛。
刘畅同学顺利闯入决赛并获得二等奖。
(德语)* 今年外院2006级俄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首次达到100%,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我校学生的平均分为155.4,全国平均分为137.6。
更可喜的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所占比例显著提高,最高分183.5,为我校历年参加该考试的最高分。
(俄语)* 9月2日上午,外国语学院隆重召开0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
院党委书记刘华、院长封一函,教学副院长赵秦岭、科研副院长隋然、行政副院长龚淑英以及各系系主任出席了典礼,院党委副书记常建勇主持了开学典礼。
(学生办)* 9月1日-3日,英文系教师刘珩参加了由香港大学主办的“民族志的理论与实践”研修班。
(英文)* 9月1日-5日,外国语学院对2008级新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入学教育,本次入学教育采用适合新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并结合外院的专业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学生办)* 9月6日,我院举办“中日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媒体与表现学术研讨会”。
科研副院长隋然教授代表外国语学院致欢迎辞。
日语系王成教授做了选题报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日语)* 据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全国高等院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心通知,我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应届本科考生通过率为84.2%,全国平均德语四级通过率为61.6%,我校学生的成绩高于全国平均成绩的22.6%。
(德语)* 9月10日,外院隆重召开研究生开学典礼。
院党委书记刘华、院长封一函、科研副院长隋然、教学副院长赵秦岭、行政副院长龚淑英,英语教育系教授林立老师出席了开学典礼,党委副书记常建勇老师主持了开学典礼。
(学生办)* 9月10日-14日,英文系教师孙红玖和何宁前往大连外国语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英文)* 9月10日-15日,英文系教师朱映华、张清、陈璞和于江霞前往厦门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英文)* 9月16日,英国利兹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日语中心主任Mark Williams和该校中国办公室陈昆博士应邀来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韩梅、张静主持了接待和会见活动,我院封一函院长参加了会见,随后陪同来宾参观了外语学院,并与日语系主任孔繁志教授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