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ppt
合集下载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课件
(4)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 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是 不能燃烧 、 __不__能__支__持__燃__烧_____且密度比空气的 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灭火 。
一、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反应原理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性质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典例2】(2010·广安中考)实验室中,利用下列 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试__管__ ②___集_气__瓶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 装置是(填代号,下同)___B__,最好选用的收集装 置是___C__。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
活动天地
---寻找图像中的信息
冬季 夏季
(1)认真观察上图中的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
①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 变化的? ②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 原因是什么呢? ③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 了怎样的趋势? ④你还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6.烧水的铝壶用一段时间后常结有一层水垢(主要 成分是碳酸钙),除去这层水垢最好方法是 _加__适__量__稀__盐__酸__。
7.(2010·娄底中考)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 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 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__铁__架__台______b___酒__精__灯_____.
源
4.(2010•遵义中考)遵义市从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
一、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反应原理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性质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典例2】(2010·广安中考)实验室中,利用下列 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试__管__ ②___集_气__瓶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 装置是(填代号,下同)___B__,最好选用的收集装 置是___C__。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
活动天地
---寻找图像中的信息
冬季 夏季
(1)认真观察上图中的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
①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 变化的? ②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 原因是什么呢? ③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 了怎样的趋势? ④你还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6.烧水的铝壶用一段时间后常结有一层水垢(主要 成分是碳酸钙),除去这层水垢最好方法是 _加__适__量__稀__盐__酸__。
7.(2010·娄底中考)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 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 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__铁__架__台______b___酒__精__灯_____.
源
4.(2010•遵义中考)遵义市从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复习回顾: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4℅ ),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 O2 ),
这是自然界中的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
CO2的含量是一直 不变的吗?
O2
CO2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31页图片,回答 下列相关问题: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
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
首。
1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了解大自然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来具有积极作用。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阅读教材134页【多识一点——低碳生活】,交 4. 流讨论生活中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减少CO2的排放 增加CO2的消耗
减 少 化 石 燃 料 的 利 用
随 手 关 灯
“ 绿 色 ” 出 行
双 面 用 纸
能开 等发 清利 洁用 能太 源阳
溶解。
作业
1.查阅所在地的历年气温,看看最近三十年 的平均气温是否升高。若升高,对环境有 什么影响? 2.预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
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3.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X处表示的 过程不包括( C ) A.动植物的呼吸 B.煤的燃烧 C.使用氢气作燃料 D.生物遗体的腐烂
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PPT课件(方案一)
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DAZIRANZHONGDEERYANGHUATAN
实验设计
SHIYANSHEJI
你能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比较 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吗?
石蕊试液简介:
它是一种能变色的指示剂,遇 酸变红,遇碱变蓝,它的本色是 紫色。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1)未变→有二氧化碳 (2)改变→反应后生成碳酸 设计实验: (1)向该液体中滴入石蕊试液 (2)向蒸馏水中滴入石蕊试液 进行实验: 动手操作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水和二氧化碳 解释与结论: 仍然存在,同时又有碳酸生成,是碳 酸使石蕊变红
化学方程式
CO2+ H2O=H2CO3
结
论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生成碳酸
碳酸不稳定,容易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水
H2CO3= H2O+ CO2 ↑
溶洞形成原理
CaCO3 +H2O+ CO2 =Ca(HCO3)2 Ca(HCO3)2= CaCO3↓ +H2O+ CO2 ↑
动植物的
溶解并生成石 灰石2
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获得结论)
1、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石蕊试液,振荡,观察 现象; 2、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3、继续对红色液体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向二氧化碳的 水溶液中滴入 石蕊试液 对红色溶液加 热 紫色石蕊试液 变成红色 红色石蕊试 液变成紫色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1)增强大自然的自身调节能力。如大量植树 造林、禁止森林乱砍滥伐等。 (2)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如: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使 用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源等。
DAZIRANZHONGDEERYANGHUATAN
实验设计
SHIYANSHEJI
你能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比较 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吗?
石蕊试液简介:
它是一种能变色的指示剂,遇 酸变红,遇碱变蓝,它的本色是 紫色。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1)未变→有二氧化碳 (2)改变→反应后生成碳酸 设计实验: (1)向该液体中滴入石蕊试液 (2)向蒸馏水中滴入石蕊试液 进行实验: 动手操作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水和二氧化碳 解释与结论: 仍然存在,同时又有碳酸生成,是碳 酸使石蕊变红
化学方程式
CO2+ H2O=H2CO3
结
论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生成碳酸
碳酸不稳定,容易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水
H2CO3= H2O+ CO2 ↑
溶洞形成原理
CaCO3 +H2O+ CO2 =Ca(HCO3)2 Ca(HCO3)2= CaCO3↓ +H2O+ CO2 ↑
动植物的
溶解并生成石 灰石2
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获得结论)
1、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石蕊试液,振荡,观察 现象; 2、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3、继续对红色液体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向二氧化碳的 水溶液中滴入 石蕊试液 对红色溶液加 热 紫色石蕊试液 变成红色 红色石蕊试 液变成紫色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1)增强大自然的自身调节能力。如大量植树 造林、禁止森林乱砍滥伐等。 (2)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如: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使 用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源等。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件
排放。
居民生活
居民生活使用的能源、取暖和 烹饪等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
。
二氧化碳的控制技术
碳捕获与储存
通过技术手段将排放到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 并储存到地下或海底。
提高能源效率
通过改进技术和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
少二氧化碳排放。
开发可再生能源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替代化石能源,减少二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二氧化碳的简介 • 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 •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 二氧化碳的排放与控制 • 二氧化碳的未来展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氧化碳排放。
植树造林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
低碳生活与二氧化碳减排
节能减排
在生活中采取节能措施,如使 用节能灯、节能电器等,减少
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绿色出行
选择步行、骑行或使用公共交 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 汽车尾气排放。
减少浪费
减少食物、水和电等资源的浪 费,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 碳排放。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 作用
光合作用中的二氧化碳
总结词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合 成有机物。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这一过 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为植物自身生长提供能量,也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 物和氧气。
居民生活
居民生活使用的能源、取暖和 烹饪等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
。
二氧化碳的控制技术
碳捕获与储存
通过技术手段将排放到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 并储存到地下或海底。
提高能源效率
通过改进技术和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
少二氧化碳排放。
开发可再生能源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替代化石能源,减少二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二氧化碳的简介 • 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 •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 二氧化碳的排放与控制 • 二氧化碳的未来展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氧化碳排放。
植树造林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
低碳生活与二氧化碳减排
节能减排
在生活中采取节能措施,如使 用节能灯、节能电器等,减少
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绿色出行
选择步行、骑行或使用公共交 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 汽车尾气排放。
减少浪费
减少食物、水和电等资源的浪 费,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 碳排放。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 作用
光合作用中的二氧化碳
总结词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合 成有机物。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这一过 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为植物自身生长提供能量,也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 物和氧气。
鲁教版化学九上同步课件: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循环及温室效应
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这
新 必然会地球环境造成影响。 授 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对环境的影
响目前有以下三种观点:
教学过程
新 知 新 授
记一记
(1)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 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使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生物圈受到影响。 (2)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说明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与气候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甲烷、臭氧和氟氯代烷等气体也能引起“温室效应”。
教学过程
记一记
新 知 新 授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是化石燃料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使森林遭到破坏,二氧化碳 的吸取量减少,从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 加。
教学过程
新 知 新 授
记一记
“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 ①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融化; ②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③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教学过程
学 以 致 用
做一做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低碳”是指减少碳元素 B.只有二氧化碳才能造成“温室效应” C.垃圾分类处理 D.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教学过程
记一记
课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的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
堂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小
结
二氧化碳的消耗
植物的光合作用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3)还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演变进程中的 另一个“冰期”即将到来,二氧化碳含量升 高导致的气候变暖对延缓“冰期”到来具有 积极的作用。
教学过程
记一记
新 知 新 授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主要危害就是 “温室效应”。
新 必然会地球环境造成影响。 授 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对环境的影
响目前有以下三种观点:
教学过程
新 知 新 授
记一记
(1)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 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使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生物圈受到影响。 (2)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说明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与气候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甲烷、臭氧和氟氯代烷等气体也能引起“温室效应”。
教学过程
记一记
新 知 新 授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是化石燃料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使森林遭到破坏,二氧化碳 的吸取量减少,从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 加。
教学过程
新 知 新 授
记一记
“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 ①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融化; ②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③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教学过程
学 以 致 用
做一做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低碳”是指减少碳元素 B.只有二氧化碳才能造成“温室效应” C.垃圾分类处理 D.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教学过程
记一记
课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的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
堂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小
结
二氧化碳的消耗
植物的光合作用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3)还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演变进程中的 另一个“冰期”即将到来,二氧化碳含量升 高导致的气候变暖对延缓“冰期”到来具有 积极的作用。
教学过程
记一记
新 知 新 授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主要危害就是 “温室效应”。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件
海洋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储存库之一。它通过溶解和生物作用吸收大量 的二氧化碳,但过量的二氧化碳溶解会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 影响。
农业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农业活动会释放二氧化碳,同时也可以通过种植作物和树木来吸收二氧化碳。可持续农业和改良的种植 方法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增加吸收。
人类的工业、交通和能源消耗等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控制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减缓 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
二氧化碳减排的方法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广 低碳交通工具以及实施碳捕捉和储存技术等。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 施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社会和经济造成广泛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 减排二氧化碳、拓展可再生能源、适应变化和加强国际合作。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包括其定义、结构、性质、浓度、来源、 影响以及减排方法等内容,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气体。
什么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由碳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温室气体之 一。
二氧化碳的分子式和结构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其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组成。这种分子结构使得二氧化碳具有特 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中国的气候变化应对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减排目标、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等,为全球气 候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
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去处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包括自然过程(如呼吸作用、生物分解)和人类活动 (如燃烧化石燃料)。它的去处包括植物光合作用、溶解于海洋以及存储在 地球的岩石中。
九年级化学上册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b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实验室采用锌粒和 稀硫酸制取 氢气;②氢气是一种(yī zhǒnɡ)无色无味,密度远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 的气体。那么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 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第六页,共三十页。
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 于气体导出。
集气瓶(qì pínɡ)内的导管应伸入接近集气瓶(qì pínɡ)底部,以利于 排净空气。
第七页,共三十页。
第八页,共三十页。
第九页,共三十页。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压强增大,溶解的 量增大,因此二氧化碳通常不用排水法收集。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通常 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所以转移二氧化碳可采用倾倒 法。CO2的化学性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节约电能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思路点拨】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限制化工发展,
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dàitì)白炽灯,能节约电能,从而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
知识 解读 (zhī shi)
第一页,共三十页。
第二页,共三十页。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zhǔyào)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 臭氧等。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实验室采用锌粒和 稀硫酸制取 氢气;②氢气是一种(yī zhǒnɡ)无色无味,密度远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 的气体。那么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 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第六页,共三十页。
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 于气体导出。
集气瓶(qì pínɡ)内的导管应伸入接近集气瓶(qì pínɡ)底部,以利于 排净空气。
第七页,共三十页。
第八页,共三十页。
第九页,共三十页。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压强增大,溶解的 量增大,因此二氧化碳通常不用排水法收集。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通常 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所以转移二氧化碳可采用倾倒 法。CO2的化学性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节约电能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思路点拨】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限制化工发展,
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dàitì)白炽灯,能节约电能,从而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
知识 解读 (zhī shi)
第一页,共三十页。
第二页,共三十页。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zhǔyào)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 臭氧等。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件(1)(粤教版化学)
确定产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 1、反应物的状态(如气态、固态) 2、反应条件(如加热,不加热)
固体--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思考: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 2、确定气体产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些方法?确定收集装置 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收集气体:
1、排空气法(1)向上排空气法(2)向下排空气法 2、排水集气法
6.检验方法: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如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 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讨论:
1.怎样证明制得的是二氧化碳? 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如何验满? 3.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应怎样放置?
7.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如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 满。
讨论:
1.怎样证明制得的是二氧化碳? 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如何验满? 3.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应怎样放置?
练习:
1、下列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A、燃烧木炭
B、稀盐酸与大理石
C、煅烧石灰石 D、稀硫酸与石灰石
2、由A、温室效应
B、臭氧空泛
C、酸雨
D、白色污染
3、如何区分空气、二氧化碳、氧气的方 法?
视察与思考:
1、图中红色曲线反应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 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 复同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
2、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 现了怎样的趋势?
视察与思考:
1、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二氧化碳的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3、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低 碳 生 活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PPT课件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气体的制取方法
固体+固体 反应物的状态固体+液体 气体发生装置 液体+液体 反应条件(是否需加热)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固固加热型
气体发生 装置类型
固液不加热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排空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气体收 气法向下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集方法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二氧化碳的循环 命题角度:根据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对环境的影响 考查社会热点问题。 例 1 [2012·淄博 ] 图 9 - 3 是 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后回答。 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吸等,合理即可) 任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2)实验装置 固体 和 ______ 液体 ,反应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是 ______ 不需要 加热,可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发 __________ 生装置。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3)收集方法 大 ,且______ 能 溶于水,一般采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_ 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 _____________ (4)检验与验满 检验:将被检验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证明是二氧化碳。 ________ 燃着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_ 口 ,若木条______ 熄灭 , 验满:把________ 证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不燃烧 也不支持______ 燃烧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既________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2.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重要性。
中央二台曾报道:南极一块叫拉伸 B 的冰融化了,这块冰比上海市还 要大,这则消息轰动了全世界。那 么是谁惹了这么大的祸呢?
O2
二氧化碳的循环 CO2
①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共有多少份? ②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有哪些?共有多少份? 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二氧化 碳相等吗?
交流共享
产生二氧 化碳的主要 途径 自然界 中消耗二氧 化碳的主要 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森林砍伐 植物的光合作用 溶解并生成石灰石
①在同一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是怎样变化的?分析导致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在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 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分析其 原因
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规律:冬季高,夏季低
原因:1、冬季生活取暖燃烧化石 燃料2、冬季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冬季 夏季
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规律:连年上升 原因:人类对化石燃料的 开采利用不断增加及森林 砍伐。
怎样减少或控制大气中二氧 化碳的含量呢? 开发新能源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量 植树造林 禁止乱砍滥伐
有人说:二氧化碳的增多能够引起温室效 应,导致全球变暖.所以说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越少越好。
2.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重要性。
中央二台曾报道:南极一块叫拉伸 B 的冰融化了,这块冰比上海市还 要大,这则消息轰动了全世界。那 么是谁惹了这么大的祸呢?
O2
二氧化碳的循环 CO2
①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共有多少份? ②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有哪些?共有多少份? 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二氧化 碳相等吗?
交流共享
产生二氧 化碳的主要 途径 自然界 中消耗二氧 化碳的主要 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森林砍伐 植物的光合作用 溶解并生成石灰石
①在同一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是怎样变化的?分析导致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在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 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分析其 原因
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规律:冬季高,夏季低
原因:1、冬季生活取暖燃烧化石 燃料2、冬季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冬季 夏季
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规律:连年上升 原因:人类对化石燃料的 开采利用不断增加及森林 砍伐。
怎样减少或控制大气中二氧 化碳的含量呢? 开发新能源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量 植树造林 禁止乱砍滥伐
有人说:二氧化碳的增多能够引起温室效 应,导致全球变暖.所以说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越少越好。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山东教育版
第10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 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2)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主要是温室效应。(3)植树种草、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都是 我们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
[方法点拨] 此类型题目通常把二氧化碳和在自然界中循 环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还涉及温室气体的环保知识。 在解答这类考题时我们要把握以下关键:二氧化碳产生:动 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二氧化碳 消耗: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江河湖海的溶解作用等。
·山东教育版
第10课时 │ 考点聚焦
[注意] (1)一般不选择浓盐酸制CO2,因为浓盐酸 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也不选择 稀硫酸,因为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 钙,附着在大理石表面,使反应停止。 (2)使用长颈漏斗时,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否 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山东教育版
第10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实验进行改 进。(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在 制备气体时,为防止装置漏气,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也成了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4)用 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的二氧化碳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 体,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把盐酸改为硫酸;为了保证 实验能够顺利快速进行,所以加入氯化铵并进行加热。
[解析] (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变红是由于 CO2 与 H2O 反应生成了 H2CO3;石蕊试液变为 无色是由于 H2CO3 不稳定,分解为 CO2 与 H2O 的缘故。(2) 石灰水中的成分 Ca(OH)2 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成 CaCO3, CaCO3 附着在瓶壁形成白膜,CaCO3 不溶于水,但能与稀 盐酸反应生成 CaCl2、H2O 和 CO2 而溶解。
第二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毒性 去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 等含碳燃料取暖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防止
及生命
CO 中毒
3.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方法 (1)物质的鉴别要依据物质性质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现象。
鉴别方法
①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 盛有气体的瓶内
现象与结论
木条 点燃
立即熄灭的是CO2,能被 的是CO
依据的原理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能燃烧
状态 气体
密度 比空气的小
溶解性 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性质 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或解释
2CO+O2
2CO2
用途或注意事项
作 燃料 (点燃前要验纯)
还原性
与氧化铜反应:CuO+CO Cu+CO2
与氧化铁反应: Fe2O3+3CO
2Fe+3CO2
冶金
CO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 CO 有毒,在实验室中应特别注意尾气处理;用煤
第二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标考点导航 碳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制取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考查内容
命题趋势
注重考查碳循环和碳中和以及 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中考中,注重考查碳循 环以及二氧化碳的制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取,一般以选择题和实
验题的形式出现,分值 二氧化碳制取的反应原理、发 在6分左右 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2KClO3
2KCl+3O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
(3)实验室选用装置B、E连接可制取 H2 (填化学式)气体。
作用。催化
(4)小琳同学欲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除了使用上面的仪器外,还用到了如图F所示装置。
2022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二氧化碳的循环课件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倡导 低碳 理念
二氧化碳的消耗 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பைடு நூலகம்的产生
燃料燃烧、 呼吸作用等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C_O_2_+__H_2_O_==_=_H_2_C_O_3_______。
(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循环的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 放,同时要________增__加__二__氧__化__碳__的__消_耗_____。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方法点拨】(1)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喷发 等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江河湖海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吸收是消耗二氧化 碳的主要途径。
(2)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 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我们可以做到的减 少或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有: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 筷子、骑自行车出行等。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核心应用]
核心 二氧化碳的循环
例 如图6-3-1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单示意图,请填空:
图6-3-1 (1)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石__油_和 __天__然__气__;由煤焦化得到的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充分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C_+__O_2=_点=_=_燃=_=_C_O_2 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鲁教版九年级化 学全册二氧化碳的循环
课件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循环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6
实验改进要点 3、氢氧化钠单独装入集气瓶,避免对植物的生理作用产生影响;
精选ppt课件2021
7
实验改进要点
4、原实验氢氧化钠装在培养皿,本实验单独装入集气瓶,浓氢氧 化钠有腐蚀性,排除对学生的安全隐患。
精选ppt课件2021
8
一、使用仪器 二、实验改进要点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教学目标 五、实验教学内容 六、实验教学过程 七、实验效果评价
精选ppt课件2021
22
实验教学过程
第二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要求同学们各组设计实验方案,引入单一变量设置检验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完成后,各组对比,同时老师提出改进实验方案,并根据方案分 组准备实验。
精选ppt课件2021
23
实验教学过程
第三步、合作探究,设计实验 按照实验内容分组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 甲实验装置中叶片变为蓝色;乙实验装置中叶片不变色。
精选ppt课件2021
28
精选ppt课件2021
24
实验教学过程
第四步、评价小组实验 实验完成后,让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实验成果,并提出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解决。
精选ppt课件2021
25
一、使用仪器 二、实验改进要点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教学目标 五、实验教学内容 六、实验教学过程 七、实验效果评价
精选ppt课件2021
26
实验效果评价
1、气球鼓起及时补充空气、菠萝块代替水,都是为了确保实验环 境二氧化碳浓度; 2、浓氢氧化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产生影响,本实验排除它的干扰 作用,实验更加准确; 3、浓氢氧化钠有腐蚀性,装入集气瓶,排除对学生的安全隐患, 可操作性强;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瓶收满 二氧化碳气体
2、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得出结论: 3、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体积比1:1),压强增大溶解量增大。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2、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体积比1:1),压强增大溶解量增大。
CO2的三态变化
干冰不是冰,是 二氧化碳的固体。
(2)(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 老师引导学生猜想:
❖ 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讨论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
在石蕊固体和石蕊溶液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O2
CO2
盐酸
石蕊固体
石蕊溶液
对比得出结论: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 (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讲死狗洞的故事: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供人呼吸
[讨论] 进入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 井及深洞的底部等CO2含量比较大的地方之前, 如何保证人身安全?
做灯火熄灭实验
菜窖
如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了呢?(说明
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是紫色的固体,把它溶解在蒸馏水 中得到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性物质能使它变成红色。)
•启下:为学习《酸、碱》的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⑴、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 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⑵、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
纳、概括、对比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分析、 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二、CO2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CO2不能供呼吸。
2、CO2跟水反应。 CO2+H2O = H2CO3 现象:石蕊由紫色变成红色 H2CO3 = CO2↑ +H2O 现象:石蕊由红色变成紫色
3、CO2与石灰水[Ca(OH)2]反应。 CO2+ Ca(OH)2 = H2O +CaCO3 ↓(鉴定CO2的重要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二氧化 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 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发扬善于合作、勤于 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与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二氧化碳的循环
1.注意实验探究,它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主动地体验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 过程中的作用,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 的学习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 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 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 意识;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生产、生活现象的 本质理解和认识。
干冰形成的示意图
CO2气体
无色液体
加压
降温
101kPa 升
降
-78.5 0C 华
Hale Waihona Puke 温压缩干 雪花状固体 冰
P109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现象: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得出结论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所有的火都能用二氧化碳来灭吗?课后查资料)
1、教材内容:初中化学教材(山东版)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完成本节课新课内容需要3课时, 本节课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承上: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化石燃料及其利用之后,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制
法、用途之后又一重要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 系统地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 教师从引导学生从对课本中两个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入手,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系 统地认识二氧化碳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了 解人类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法。
CO2+H2O = H2CO3 现象:石蕊由紫色变成红色
探究实验: 加热含有石蕊的二氧化碳的水溶液? 观察现象。
现象:石蕊由红色变成紫色 讨论得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 化学方程式:H2CO3 = CO2↑ +H2O
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O2+ Ca(OH)2 = H2O +CaCO3 ↓(检验CO2)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分组实验
❖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2人为一小组):收集二氧 化碳3瓶、试管、紫色石蕊试液、盐酸、酒精灯、 试管夹、火柴、装梯形铁皮高低不同蜡烛r烧杯、澄 清石灰水、托盘天平、烧杯、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 矿泉水瓶、玻璃导管。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 ①阅读课本P106—P110; ❖ ②分组准备有关的实验。 ❖ 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阅读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人工降雨
问题情景:你知道吗?
人造舞台云雾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循环
O
氧气
人、动植物的呼吸, 煤等燃料的燃烧
C O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防治
P109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
得出结论: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得出结论:
(5-1A)在A试管的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入 稀盐酸,观察现象;
(5-2B)在 B试管的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入 实验三的矿泉水瓶中的液体,观察现象。
石蕊溶液
A
B
观察: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H2O = H2CO3 现象:石蕊由紫色变成红色
分析、对比现象:
得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有一种酸性物质
三、CO2的用途 灭火
纯碱
尿素
汽水
人工降雨
CO 工业原料 2
致冷剂
光合作用
温
度
温室中气体肥料
计
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提高
(A) 课本P111练习第1、2、3题;
(B) 练习册 P55习题第1-7题
六、说课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实验、观察、对比、合作、分析、表达等的方法,从实际 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体现了化学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由于学生实验多,让学生进行实验 探究时注意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小组成员要密切的合作,还要合理安排40分 钟,并且还要布置好习题做好知识点的巩固。
❖ 我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 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观察 →分析、归纳解决问题→反思等一系列学习 活动过程;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 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 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 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启发学生 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并把化学思维引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