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合集下载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堂教学设计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堂教学设计
课后完成
作业
设置
必做:
选做:
板书
设计
反思及
作业反馈
三、盘点收获,对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学生寻找图片中的信息,
交流共享,小组内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学生画图,动脑动手。





用家庭厨房中的物品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提示:纯碱是碳酸钠,器具可以考虑用输液器的塑料软管;
食醋中含有醋酸。)
2.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3.类比氧气的制法,探究二氧化源自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上节课学习过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持续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保持平衡吗?
从实际出发,引到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信息转化能力,从化学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投影氧气的制取装置,制取氧气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药品的选取,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正确的操作顺序、
如何验证、验満?
首先,药品的选取,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和酸。
观察现象:气泡的多少、速率的快慢等。
确定反应原理
从制取二氧化碳来看,选择药品时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实验装置
装置大比拼:各种变式装置,评价优劣
确定二氧化碳的验证验満方法。
调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提供思路参考。
由特殊推演到一般,提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成为具有可迁移、可延伸的方法武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识梳理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识梳理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尸体腐烂。

(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它还有甲烷等(2)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一般不用硫酸)2.原理:CaCO3+2HCl CaCl2+CO2↑+H2O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固+液)(2)收集方法: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又由于CO2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已集满CO2。

5.检验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

6.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7.有关药品选择(1)不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反应太快,不利于实验控制和气体收集;(2)不用稀硫酸与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形成沉淀,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但是,可以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粉末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3)不用浓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气体而不纯。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CO2俗称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效果,和用做制冷剂。

2.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集体备课记录)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集体备课记录)

执教人课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
碳1
执教班级集体备课地点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3、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
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用品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软塑料瓶、小木头、紫色石蕊试液、锥形瓶、集气瓶、小试管、分液漏斗、烧杯(200ml)、弯管、胶头滴管、胶皮管、弹簧夹、玻璃片、双孔橡皮塞、托盘天平、
酒精灯、石蜡、铝片等。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教时2课时
一次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问:
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默写:碳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一、CO2的循环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31图像思考问题1.在每一年中CO2量的变化有何特点?2.在1960---1990年之间CO2量的变化有何特点?
3.CO2量的变化情况对你有何启示?(教师及时引导并及时评价)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32活动天地中图片思考问题获取信息
1.CO2的生成途径有哪些?
2.CO2的消耗途径有哪些?
3.以上得到的大气中CO2的含量变化情
况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进一步引导,加强自然平衡的保
思考并解答问题
(略)
学生观察课本P132活动天地中图片获取信息
1.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
森林砍伐微生物分解
2.光合作用、溶解并生成石灰石3.循环中CO2的产生大于消耗。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课件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课件
(4)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 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是 不能燃烧 、 __不__能__支__持__燃__烧_____且密度比空气的 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灭火 。
一、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反应原理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性质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典例2】(2010·广安中考)实验室中,利用下列 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试__管__ ②___集_气__瓶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 装置是(填代号,下同)___B__,最好选用的收集装 置是___C__。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
活动天地
---寻找图像中的信息
冬季 夏季
(1)认真观察上图中的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
①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 变化的? ②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 原因是什么呢? ③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 了怎样的趋势? ④你还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6.烧水的铝壶用一段时间后常结有一层水垢(主要 成分是碳酸钙),除去这层水垢最好方法是 _加__适__量__稀__盐__酸__。
7.(2010·娄底中考)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 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 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__铁__架__台______b___酒__精__灯_____.

4.(2010•遵义中考)遵义市从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

初三化学教案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

初三化学教案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

年级学科初三化学课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备课人张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界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和反应原理,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二氧化碳循环图,提高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重点、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课时 1 时间45分钟12 【教学过程】:复习: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导入新知】:可以说,没有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近100多年来,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利用,一方面导致了其储量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那么,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对大自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怎样在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呢? 【教学过程】: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规律 (1)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总体上是每年都在_____,但在同一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不同。

造成二氧化碳含量总体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 ;主要消耗途径是 。

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的产生 因为能源(燃料燃烧)增多,森林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地面吸收的太阳光能量不易散失而形成全球变暖,这种现象称“_____________”。

其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臭氧(O 3)、甲烷(CH 4)和氟氯烃等。

(2)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 (3)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装置: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且不需要加热,所以它的装置可以与我们前面学到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_______的装置相似。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复习回顾: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4℅ ),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 O2 ),
这是自然界中的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
CO2的含量是一直 不变的吗?
O2
CO2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31页图片,回答 下列相关问题: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
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
首。
1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了解大自然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来具有积极作用。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阅读教材134页【多识一点——低碳生活】,交 4. 流讨论生活中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减少CO2的排放 增加CO2的消耗
减 少 化 石 燃 料 的 利 用
随 手 关 灯
“ 绿 色 ” 出 行
双 面 用 纸
能开 等发 清利 洁用 能太 源阳
溶解。
作业
1.查阅所在地的历年气温,看看最近三十年 的平均气温是否升高。若升高,对环境有 什么影响? 2.预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
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3.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X处表示的 过程不包括( C ) A.动植物的呼吸 B.煤的燃烧 C.使用氢气作燃料 D.生物遗体的腐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学习任务单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学习任务单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

2、认识二氧化碳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

3、探讨人类活动如何改变了大自然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4、思考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策略和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

二、学习重点1、二氧化碳的自然循环机制,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海洋吸收等。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以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

三、学习难点1、理解复杂的碳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

2、分析和评估不同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学习方法1、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文章和研究报告,获取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

2、观看纪录片、科普视频,直观地了解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角色和其对环境的影响。

3、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五、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1、阅读以下推荐书籍:《二氧化碳的自然之旅》《全球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2、观看以下纪录片:《大自然的碳平衡》《二氧化碳:隐形的气候杀手》(二)课堂学习1、老师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介绍大自然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火山喷发、有机物的分解等。

阐述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重点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如何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探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对植物生长、动物栖息地的改变等。

(三)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模拟二氧化碳的产生和吸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

2、利用在线数据库或科学研究报告,收集有关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浓度的数据,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实地考察1、组织到附近的森林或公园,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了解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

2、参观当地的工厂或能源设施,了解其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和采取的减排措施。

(五)项目作业1、个人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短文。

8-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

8-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重点)2.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学:1.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你能获得哪些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何冬季比夏季二氧化碳含量高?(3)二氧化碳连年上升的原因是什么?2.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是绿色植物的原料,同时,也是“效应”的起因,它的产生除有自然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

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途径:三、学情诊断:【诊断1】右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C0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 (任写一点);(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0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______ (写一点);(3)人类降低空气中C0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02排放,二是增加C0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02的方式或途径。

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寻找图像中的信息(活动天地6-6)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A. 使用太阳能淋浴器B. 燃烧煤C. 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D. 使用氟利昂作致冷剂2.吸烟的危害之一是烟气中含有能破坏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能力的有害气体,这种气体是()A.氮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3.一定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工厂的废气B.人们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4.有效地减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5.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b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实验室采用锌粒和 稀硫酸制取 氢气;②氢气是一种(yī zhǒnɡ)无色无味,密度远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 的气体。那么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 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第六页,共三十页。
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 于气体导出。
集气瓶(qì pínɡ)内的导管应伸入接近集气瓶(qì pínɡ)底部,以利于 排净空气。
第七页,共三十页。
第八页,共三十页。
第九页,共三十页。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压强增大,溶解的 量增大,因此二氧化碳通常不用排水法收集。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通常 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所以转移二氧化碳可采用倾倒 法。CO2的化学性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节约电能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思路点拨】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限制化工发展,
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dàitì)白炽灯,能节约电能,从而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
知识 解读 (zhī shi)
第一页,共三十页。
第二页,共三十页。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zhǔyào)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 臭氧等。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循。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如二氧化碳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有哪些?
3.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小组内达成共识。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循环过程,设计一系列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本章节的教学起始阶段,我将采用生活情境导入法,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关注。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关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的图片,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碳问题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二氧化碳相关知识。
2.重视基础知识巩固,通过实例讲解、实验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以致用,增强实践能力。
5.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初三化学教案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

初三化学教案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

年级学科初三化学课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备课人张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课时 1 时间45分钟12 【教学过程】: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 ,收集方法 ,原因是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 法收集,原因是 ;3、将二氧化碳通入 中,若 ,证明气体为CO2。

4、将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若木条 ,证明CO2已经收集满。

【新课教学】: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CO 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溶于水。

2、固态的CO 2又叫 ,它易升华,这个过程是 变化。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为___ 色,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热后,又会由_____色变为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化学方程式是 2、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可用于鉴别____________。

3、将小白鼠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过一会儿小白鼠死了,由此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人们在进入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枯的深井时都要做_____________试验。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制汽水 2、灭火 3、制冷剂:如人工降雨,舞台烟雾 4、温室肥料 【课堂练习】 1、1、下列气体中,通常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是( ) A 、CO 2 B 、O 2 C 、H 2 D 、CO 2、已基本干燥的抹灰(氢氧化钙)白墙,住人后往往又会变的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 A 、墙壁中有水渗出 B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有水生成 C 、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面上 D 、氢氧化钙变成了生石灰和水 3、要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①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②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③分别闻气味 ④ 将燃着的木条伸进瓶中 ⑤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产生的途径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产生的途径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产生的途径
二氧化碳(简称CO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大气中,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CO2的产生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种。

自然来源:
1. 呼吸作用:所有生物在进行呼吸时,都会释放CO2。

2. 死亡和腐烂:动植物死亡后,其身体逐渐分解和腐烂,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CO2。

3.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会释放大量CO2,它们是地球上CO2最主要的自然来源之一。

4. 大自然的化学反应:CO2还会通过大自然的化学反应产生。

例如,当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就会产生碳酸,这个过程中也会释放CO2。

人为来源:
1. 工业活动:工业活动是CO2的主要人为来源之一。

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会产生大量CO2。

2. 交通运输: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也会产生大量CO2。

3. 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如建筑和农业)会破坏植被覆盖,减少了吸收CO2的能力,导致CO2浓度增加。

总之,二氧化碳是一种必需的气体,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而,人类活动对CO2的排放量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其对环境的影响。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PPT课件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PPT课件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气体的制取方法
固体+固体 反应物的状态固体+液体 气体发生装置 液体+液体 反应条件(是否需加热)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固固加热型
气体发生 装置类型
固液不加热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排空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气体收 气法向下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集方法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二氧化碳的循环 命题角度:根据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对环境的影响 考查社会热点问题。 例 1 [2012·淄博 ] 图 9 - 3 是 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后回答。 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吸等,合理即可) 任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2)实验装置 固体 和 ______ 液体 ,反应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是 ______ 不需要 加热,可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发 __________ 生装置。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3)收集方法 大 ,且______ 能 溶于水,一般采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_ 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 _____________ (4)检验与验满 检验:将被检验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证明是二氧化碳。 ________ 燃着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_ 口 ,若木条______ 熄灭 , 验满:把________ 证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不燃烧 也不支持______ 燃烧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既________

第3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3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这部分知识,是除了空气、氧气和水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又一种化学物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选取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最后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3)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的两面性,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教具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制取二氧化碳简易装置,烧杯、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灯、空矿泉水瓶、纸杯、蜡烛、阶梯、平衡木等。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2.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重要性。
中央二台曾报道:南极一块叫拉伸 B 的冰融化了,这块冰比上海市还 要大,这则消息轰动了全世界。那 么是谁惹了这么大的祸呢?
O2
二氧化碳的循环 CO2
①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共有多少份? ②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有哪些?共有多少份? 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二氧化 碳相等吗?
交流共享
产生二氧 化碳的主要 途径 自然界 中消耗二氧 化碳的主要 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森林砍伐 植物的光合作用 溶解并生成石灰石
①在同一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是怎样变化的?分析导致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在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 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分析其 原因
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规律:冬季高,夏季低
原因:1、冬季生活取暖燃烧化石 燃料2、冬季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冬季 夏季
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规律:连年上升 原因:人类对化石燃料的 开采利用不断增加及森林 砍伐。
怎样减少或控制大气中二氧 化碳的含量呢? 开发新能源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量 植树造林 禁止乱砍滥伐
有人说:二氧化碳的增多能够引起温室效 应,导致全球变暖.所以说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越少越好。

二氧化碳趣味故事

二氧化碳趣味故事

二氧化碳趣味故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CO2)这个化学物质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目。

然而,在这个令人惊叹的世界里,CO2却有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带您探索二氧化碳背后的趣味故事和不可思议的应用。

第一章: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奇迹二氧化碳不仅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品,通过吸收太阳光和CO2,植物能够制造出氧气并生长茁壮。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植物是地球的肺。

第二章:二氧化碳和气候变化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了气候变化的问题。

工业活动和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不断累积,加剧了全球暖化的速度。

这给全球环境带来了许多挑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第三章:二氧化碳的奇妙转变除了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之外,二氧化碳还有一些令人惊叹的转化能力。

您可能已经听说过液态二氧化碳的存在。

液态CO2的特点是在常温下压缩成液体,非常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工业应用,比如清洗和消毒。

此外,液态二氧化碳在火灾灭火和氮比特的制造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章:二氧化碳和汽水您是否曾经想过汽水中的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事实上,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泡很有趣。

在汽水瓶中的液体中,压力使二氧化碳溶解在液体中。

当您打开汽水瓶盖时,释放的压力导致二氧化碳从液体中释放出来形成气泡,让汽水变得清爽可口。

第五章:二氧化碳的娱乐价值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之外,二氧化碳还有一些娱乐价值。

您可能听说过干冰,它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

当干冰与水接触时,它会产生独特的冒烟效果,成为很多派对和表演中的亮点之一。

此外,二氧化碳还被用于一些特殊的烹饪技巧,以增添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结语:通过这个趣味故事的探索,我们发现二氧化碳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化学物质。

它在大自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有着许多令人着迷的应用。

然而,随着我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不断增加,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山东教育版
第10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 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2)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主要是温室效应。(3)植树种草、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都是 我们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
[方法点拨] 此类型题目通常把二氧化碳和在自然界中循 环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还涉及温室气体的环保知识。 在解答这类考题时我们要把握以下关键:二氧化碳产生:动 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二氧化碳 消耗: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江河湖海的溶解作用等。
·山东教育版
第10课时 │ 考点聚焦
[注意] (1)一般不选择浓盐酸制CO2,因为浓盐酸 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也不选择 稀硫酸,因为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 钙,附着在大理石表面,使反应停止。 (2)使用长颈漏斗时,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否 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山东教育版
第10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实验进行改 进。(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在 制备气体时,为防止装置漏气,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也成了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4)用 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的二氧化碳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 体,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把盐酸改为硫酸;为了保证 实验能够顺利快速进行,所以加入氯化铵并进行加热。
[解析] (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变红是由于 CO2 与 H2O 反应生成了 H2CO3;石蕊试液变为 无色是由于 H2CO3 不稳定,分解为 CO2 与 H2O 的缘故。(2) 石灰水中的成分 Ca(OH)2 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成 CaCO3, CaCO3 附着在瓶壁形成白膜,CaCO3 不溶于水,但能与稀 盐酸反应生成 CaCl2、H2O 和 CO2 而溶解。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学习任务单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学习任务单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循环过程。

2、认识二氧化碳对大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分析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一)二氧化碳的产生1、生物呼吸作用所有生物在进行呼吸时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在夜间也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有机物的分解动植物死亡后,其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3、化石燃料燃烧人类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是二氧化碳的重要人为来源。

(二)二氧化碳的消耗1、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这是大自然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2、海洋吸收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海水也能溶解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的循环1、碳循环的概念碳在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之间不断地循环流动,维持着生态平衡。

2、循环过程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从生物体内释放到大气中,又通过光合作用和海洋吸收被固定和储存,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

(四)二氧化碳对大自然的重要性1、维持气候稳定适量的二氧化碳能够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2、促进植物生长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可或缺的物质。

(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浓度升高,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生态系统失衡气候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

三、学习资料1、相关科普书籍,如《地球的奥秘》、《气候变化与生态平衡》。

2、网络科普文章和视频,如科普中国网站上的相关内容。

3、学术期刊论文,可通过学校图书馆数据库获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
内江市第五初级中学校廖彬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对环境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药品的选择及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过程: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产生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消耗途径:光合作用,海水中的溶解。

3、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表明: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冬季高于夏季,而且这种变化规律每年都在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活取暖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缘故。

4、节能减排: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5、低碳生活: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的排放量。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
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媒体展示)
1.试剂: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原理:
CaCO
3 + 2HCl====CaCl
2
+ H
2
O + CO
2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提问】可不可以用浓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可不可以用碳酸钠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纯,所以不用浓盐酸。

由于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使反应停止,所以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
制取二氧化碳。

由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太快,不利于收集,所以不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3、反应装置:
用多媒体展示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讨论】
①.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②.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③.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④.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实验演示、讲解)
①.因为普通漏斗的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②.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③.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④.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操作步骤: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
⑶从长颈漏斗处加入稀盐酸⑷收集二氧化碳
5、收集方法:
向上排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6、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则已经收集满。

7、检验方法:
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小结】通过已学习过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必须明确制取气体的顺序是: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药品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3.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

练习:
1、国际冰川专家最近指出,喜马拉雅山正在逐渐消融。

造成冰山消融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跟“温室效应”有关的气体是()
A、N
2 B、O
2
C、CO
D、CO
2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
D、人工净化除去二氧化碳
3、下列不是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的是()
A 、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汽车尾气
D 、植物的光合作用
4、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①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5、鉴定二氧化碳气体常用(),检验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可用()
A 倒入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
B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 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6、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收集装置可选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收集装置可选用。

⑶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用,收集装置可选用。

⑷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盐酸制取硫化氢气体,硫化氢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制取硫化氢的的发生装置应选用,收集装置可选用。

板书设计: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原理: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3、实验装置
4、操作步骤
5、收集方法
6、验满方法
7、检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