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柳永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少年游-柳永诗歌赏析

少年游-柳永诗歌赏析
制作者:晓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 译文】
• 在苍茫的长安古道上,我骑着一匹瘦马缓缓地行走 着。古道旁边高大的柳树上许多知了在那狂乱地嘶叫 着。夕阳在寥阔无垠的郊原之外,而秋风吹在这旷野 荒原上。我举目四望,四周荒无人烟,只有广阔的天 空笼罩着大地。 •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如今 寻欢作乐的兴致早已经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 几,现在的我已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赏析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以深秋的长安为 背景,触目伤怀,抒发了词人“秋士易感” 的失志之悲和离愁别恨。全词不事雕琢,采 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低沉萧瑟的意境。 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 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 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尾的。 全词情景相生,虚实呼应,是一首极能表现 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 这一首《少年游》小词,是柳永将其“秋士 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 作。
赏析
柳永的作品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原因大概有 两个: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 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 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还可以将失意之悲,借歌酒风 流以自遣,但是歌酒风流却毕竟只是一种麻醉,而并非可以 长久依恃之物。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 失去了当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 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 而最能传达出他的双重悲慨的便是这首《少年游》小词。 这首小词,与柳永的一些慢词一样,所写的也是秋天的景色, 然而在情调与声音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首小词中, 柳永既失去了那一份高远飞扬的意兴,也消逝了那一份迷恋 眷念的感情,全词所弥漫的只是一片低沉萧瑟的色调和声音。 从这种表现来判断,这首词很可能是柳永的晚期之作。

柳永《少年游》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柳永《少年游》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柳永《少年游》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少年游宋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 [28] ,高柳乱蝉栖。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29] 。

归云一去无踪迹 [30] ,何处是前期 [31] 。

狎兴生疏 [32] ,酒徒萧索 [33] ,不似去年时。

注释:[28]长安:汉唐都城,今陕西西安。

后代指都城。

[29]四天垂:天幕从四面低垂下来。

[30]归云:女子远去的芳踪。

[31]前期:前约、预期。

[32]狎兴:狎客之兴。

[33]酒徒:嗜酒的人。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萧索:萧条冷落,兴致不高。

译文: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道旁柳树上的秋蝉不住嘶鸣。

夕阳在高外的远方渐渐沉落,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极目远望,天际广阔夜幕降临。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冶游饮宴的兴致早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再也不是狂放不羁的少年时了。

评析:京洛风尘,豪宕不除。

柳词风格多样,于此调亦称擅场。

上片用字不嫌过重,高柳乱蝉,只一“栖”字,沉雄之致尽出。

“夕阳”三句乃诗中苍凉之境,不图于小词中见之。

下片是光阴飞逝,江湖沦落之慨,音调转入低沉,不徒以长调之善铺叙见长。

大作家必为多面手也。

作者简介:柳永(987—1055左右),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以乐章擅名。

偶因下第,作《鹤冲天》词,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

宋仁宗在他考进士时看见他的名字,批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由此自称“奉旨填词”。

后改名永,字耆卿。

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官至屯田员外郎。

他一生潦倒,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由润州太守王平甫出钱安葬于真州(今江苏仪征)。

他不仅写小令,还写了不少长调,长调于是逐渐定型,为北宋词的发展开拓了境界。

在词史上,他是个有贡献的作家。

当时有人出使西夏,说西夏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1少年游·离多最是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翻译离别跟这样的情景最为相同,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朝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

即使情感浅薄,好象是飘飘不定,白云行空,但仍可相逢在梦中。

可惜的是人的情意比行云流水还要浅薄而无定性,佳期密约,难以使人信从。

认真回想,从前的种种。

虽然多次令人肠断,但都与这次,截然不同!注释解:懂得,知道。

行云:喻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用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故事。

可怜:可惜。

佳会:美好的聚会。

难重:难以再来。

粗译离多最终会是,东西的流水,最终相逢之情可解;浅情最终会像,无定的行云,仍然可在梦中相遇;只是人意可怜,比云水更薄,这样的佳会很难再遇到;细想从来,让人断肠处多,却不与这次相同。

赏析此词抒离别怨情,上片分写云、水,以水虽离多而终能相逢、云虽无定犹能到梦中,为下片反衬作好铺垫。

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能翻进一层,说人意薄于云水。

开篇先以双水分流设喻:“离多最是,东西流水。

”以流水喻诀别,其语本于传为卓文君被弃所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第三句却略反其意,说水分东西,终会再流到一处,等于说流水不足喻两情的诀别,第一层比喻便自行取消。

于是再设一喻:“浅情终似,行云无定。

”用行云无凭喻对方一去杳无信息,似更妥贴。

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梦神女“朝为行云”之典,谓行云虽无凭准,还能入梦,将第二个比喻也予取消。

短短六句,语意翻复,有柔肠百折之感。

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翻进一层,言人意薄于云水。

流水行云本为无情之物,可是它们或终能相逢,或犹到梦中,似乎又并非一味无情。

在苦于“佳会更难重”的人儿心目中,人情之薄远甚于云水。

翻无情为有情,原是为了加倍突出人情之难堪。

结拍三句直抒情怀,语极沉痛:仔细回想,过去最为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与今番相比。

柳永《少年游》鉴赏

柳永《少年游》鉴赏

柳永《少年游》鉴赏柳永《少年游》鉴赏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

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

不似少年时。

关于柳七的词,我知之甚少,却独独偏爱这一首。

《少年游》虽不及《望海潮》富丽,不及《雨霖铃》隽永,但也字字珠玑、句句洗练,是他羁旅愁思的代表作。

词少了一些浮华,多了一些质朴,可见他褪去风月公子的锦衣后,淡雅如兰的内在。

这应是一个斜阳倦怠、日薄西山的黄昏。

薄霭笼罩天边,几缕落日余晖纠缠飞舞。

夕阳的光微阑,遥遥望去像是一道飞紫流金的霞缎。

而秋日时光寂寂,几片在微冷的金风中飘零辗转的落叶,最终也零落为泥,了然无痕。

在这样的黄昏,他骑着一匹桔瘦的马,缓缓行于长安旧时的烟雨路上。

秋意阑珊,西风疏凉。

乱蝉长嘶,人心亦凌乱而惆怅起来。

许是到了清秋的缘故,万物都变得萧条了。

春华秋碧,如同韶华白首,不过转瞬。

没有埋怨,亦没有哀婉悲叹,只是略有些惆怅凝结心头,剪不断,化不开。

徒步旧时径,去岁笑语依旧,却只留一句“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柳永——这个以多愁才情和多舛命运闻名的词人,牵着缰绳,望断了秋风沙原,目光极远。

心头五味错杂,难以言喻。

回首彼岁流年,他曾是那样轻狂的少年人。

年少时,君子如玉。

只因韶华未老,才不知相思多愁,离情多苦。

便倚红偎翠,把富贵功名置于身外,换了浅斟低唱。

烛火摇曳,隐匿了他如酒般的醇厚岁月。

且醉卧丝弦,高吟一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觉得,这样的他,绝不是一个“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登徒子那般简单。

安意如在《人生若只如初见》里只解得他一世风流,却不知探幽人微,了解他清洁可爱的本质。

如果仅仅关注他的堕落萎靡,便看不到冰山后的真相。

很多人即如此错解了他,以为他不过是千千万万风流才子中的一个。

但其实,很多事未尝经历,又岂能体味个中滋味?在统治者一手遮天、呼风唤雨的时代,当权者宋仁宗不欣赏他;在文人间惺惺相惜、诗歌互和的时代,一干好为雅正的文人看轻他。

柳永《少年游》赏析

柳永《少年游》赏析

柳永《少年游》赏析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柳词题材较为广阔,主要内容有羁旅行役、男女恋情和都市生活三个方面。

本词是以小令写“羁旅行役”的代表作。

上阕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

“长安古道”二句,作者纯用白描,勾勒出仕途嘈嘈,如群蝉鸣柳般的景象。

一个“乱”字,实写蝉声,暗指心情。

起首两句近景描写,已然声情并茂。

举目远望,夕阳西下,寒风骤起,旷野上一片苍茫。

寥寥几笔便极形象地将野外清旷空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凄清冷落的感触,落拓飘零的悲凉溢于言表。

下阕借景抒怀。

“归云一去无踪迹”,在纷乱的人世上,一切不亦如此么?于是词人追问:“何处是前期?”“前期”指往昔的期待和愿望。

以“归云”为喻,写一切期望已落空,人似浮云影不定,其弦外之音,不难体味。

自然而然地引出结句,直写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

早年失意之时,“幸有意中人,堪寻访”,而今与歌伎们狎玩之兴已冷落荒疏,当年宴饮欢聚的旧友也日见甚少,一切都不比过去的光景了。

这正是作者“悲秋”的原因。

“不似去年时”犹如痛彻心脾的呐喊,悲叹自己的落拓无成,道出作者深刻的哀伤。

同时,全词在“失落”之外,弥漫着一种情感无寄的悲哀,那伤今感昔的慨叹,更令人同情,启迪人思。

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相应,不饰藻绘,语淡情深,可以说是一首表现柳永一生悲剧而艺术造诣很深的令词。

柳永《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柳永《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柳永(宋代)一生赢得是凄凉。

追前事、暗心伤。

好天良夜,深屏香被。

争忍便相忘。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

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译文一生落得凄凉。

追忆往事,暗自心伤。

那样美好的夜晚,幽深的屏风后香香的被子里,怎么忍心忘记呢。

王孙公子常常是一去经年,迷恋这样的人有什么好处呢?对你来说却是万种千般的情分,值得牵肠挂肚,反复回味。

注释少年游:词牌名。

双调五十字,平韵。

赢得:落得。

王孙:旧时对贵族子弟的通称。

此处指歌妓的意中人。

动:往往,常常。

长:益处,好处。

颠倒:反复。

创作背景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柳永年轻时为与其相知的汴京妓女所作的,很可能写于仕宦甘陕川时期。

赏析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在长安为与其相知的汴京妓女所作,代歌妓抒写被遗弃的痛苦,表现词人对歌妓命运的同情。

全词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语言明白如话。

开端两句是说:又是一个无眠的夜,主人公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前,想起自己的风尘生涯,不由得暗暗伤心,潸然泪下。

感慨自己的一生似乎总在歌舞欢笑中度过,可最终只落得凄凉满怀。

接着她想起过去与意中人一起度过的无数良宵,风清月朗的好景良天,深闺中的温情蜜意,不能一下子就忘记。

可是自己的意中人,他也许早就忘了,而是和另一位佳人去欢度良宵了。

过拍两句是说:自己的意中人往往一去就音信皆无,几年都不回来一次,但自己仍这样苦恋着他。

现在想来,只有自己安慰自己,这样苦苦地迷恋着他,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结末,但她仍然摆脱不了对情人的思念和猜测,反复思量他的万千柔情,猜测他也许遇到了什么事情,暂时不能回到自己身边,也许他过一段时间就会回心转意,最终能和自己长相守呢。

这首词所写的多情歌妓,如同柳永《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等词中的形象,她对情人思念到不管对方感情如何也不改变自己思情的程度。

此词没有用任何景物来烘托歌妓的痛苦心情,而是直接抒情,语言也明白如话,但把歌妓的心理活动描摹得很细腻。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注释翻译及赏析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注释翻译及赏析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注释翻译及赏析————————————————————————————————作者:————————————————————————————————日期:ﻩ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注释翻译及赏析少年游①柳永ﻫ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注释]ﻫ①少年游:钦定词谱。

又名《玉蜡梅枝》、《小阑干》。

ﻫ②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ﻫ③归云:飘逝的云彩。

这里比喻作者所思念的人。

④狎兴:冶游之兴。

⑤酒徒:酒友。

萧索:零散,稀少。

ﻫ⑵乱蝉嘶:一作“乱蝉栖”。

ﻫ⑶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ﻫ⑷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ﻫ⑸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⑹归云:飘逝的云彩。

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

此句一作“归去一云无踪迹”。

ﻫ⑺前期:以前的期约。

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ﻫ⑻狎兴:游乐的兴致。

狎:亲昵而轻佻。

ﻫ⑼酒徒:酒友。

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

⑽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ﻫ【译文】ﻫ长安古道上马行迟迟,高高柳树上秋蝉乱啼嘶。

夕阳照射下的山那边,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见天幕从四方下垂。

ﻫ归山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理想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零落无几,今年的我已不像去年那时。

ﻫ译文二: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

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

ﻫ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评点】本篇为词人晚年游长安乐游原自伤身世之作,描写了其落魄潦倒时茕茕独处的凄凉情景,抒发了孤独寂寞的漂泊之情。

跋涉在夕阳古道,穷愁潦倒的词人回忆不堪回首的往事,慨叹自己漂泊无定前途渺茫,抒写了茫然失意的情怀。

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

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

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此词上阕写离开长安时所见;下阕以抒情为主,写离别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受。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注释①少年游:词牌名。

《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

各家句读亦多出入,兹以柳词为定格。

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苏轼、周邦彦、姜夔三家同为别格,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两平韵。

②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古人送客至此,折杨柳枝赠别。

③风物:风俗。

④楚宫腰:以楚腰喻柳。

楚灵王好细腰,后人故谓细腰为楚腰。

⑤蘅皋(héng gāo):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蘅即杜蘅。

⑦兰桡(ráo):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参考译文高低不一好像烟一样的柳树掩映着灞陵桥。

此处风俗依旧和往朝一样,送别的人们,折柳送亲人。

衰败古杨柳,攀折已憔悴,如同楚宫中,如柳细腰女。

夕阳悠闲照大地,秋光渐消去,离别的忧思如蘅草铺满江岸望不尽。

一首送别《阳关》曲,曲尽人肠断,独自倚靠着船栏杆久久行。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创作背景柳永作为”西征客“来到汉唐旧都长安,又在灞桥这一个传统的离别之地与友人分袂,他徘徊在桥上,自然神思徜徉,离忧顿生,有感而发写下此词。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赏析《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阕写离开长安时所见;下阕以抒情为主,写离别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受。

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长安东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游》是重头词,它不仅上下片格式全同,有一体(例如此词)每片也由相同的两小节(以韵为单位)构成。

作者利用调式的这一特点,上片作两层比起,云、水意相对,四四五的句法相重,递进之中有回环往复之致。

而下片又更作一气贯注,急转直下,故绝不板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少年游·离多最是宋代:晏几道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译文离别就像那流水,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向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

即使情感浅薄似那行踪无定的白云,仍能相逢在梦中。

可惜有的时候人的情意比行云、流水还要浅薄无定性,美好的聚会难以再来。

细细回想从前的种种,虽然多次令人肠断,但都与这次截然不同!注释解:懂得,知道。

行云:喻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用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故事。

可怜:可惜。

佳会:美好的聚会。

难重(chón g):难以再来。

赏析此词抒离别怨情,上片分写云、水,以水虽离多而终能相逢、云虽无定犹能到梦中,为下片反衬作好铺垫。

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能翻进一层,说人意薄于云水。

开篇先以双水分流设喻:“离多最是,东西流水。

”以流水喻诀别,其语本于传为卓文君被弃所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第三句却略反其意,说水分东西,终会再流到一处,等于说流水不足喻两情的诀别,第一层比喻便自行取消。

于是再设一喻:“浅情终似,行云无定。

”用行云无凭喻对方一去杳无信息,似更妥贴。

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梦神女“朝为行云”之典,谓行云虽无凭准,还能入梦,将第二个比喻也予取消。

短短六句,语意翻复,有柔肠百折之感。

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一提。

其一,两层比喻均有转折,而造句上均有所省略。

“东西流水”与“行云无定”,于前句为宾语,于后句则为主语。

即后句省略了主语。

用散文眼光看来是难通的,即使在诗中这样的省略也不多见,而词中却常常有之。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柳永《少年游》原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柳永《少年游》原文及赏析

柳永《少年游》原文及赏析
柳永《少年游》赏析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ráo,船桨)。

【鉴赏】
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之作。

风格柔婉,语言清丽,情思缠绵。

上阕重在写景,情融其中,景物描写句句
含情。

开头两句总写灞陵桥全景:杨柳参差,如烟如雾,景色之凄迷,与前朝完全相同。

此等景象,最易牵
动游子思乡的情怀。

“风物尽前朝”一句,意蕴丰厚,使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如同一条纽带将现实的羁旅
之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连接起来,在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词人沉郁的思绪。

后三句专写离愁,词人极
写“折柳赠别”的习俗:“几经攀折”,暗喻人间离别之频繁;“憔悴楚宫腰”,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屡遭
“攀折”之柳衰弱不堪,如同楚王宫中饿死的宫女的细腰,实际上是抒写饱受折磨的离人憔悴之态,突出离
愁之深重。

下阕重在抒情,借助“夕阳”、“秋光”等凄凉意象,对“离愁”进行映衬、渲染。

“离思满蘅
皋”一句,使抽象的“离愁”似乎伸手可触,形象化地表现离愁之多,无处不在。

走笔至此,词人意犹未尽,
又用“一曲《阳关》”之句,从听觉的角度进一步强化“离愁”,表现其令离人肝肠寸断的“杀伤力”。


末以“独自凭兰桡”收煞,表现离人孤独之悲。

全词内涵深广,悲秋与离愁浑然一体,景物与人事有机交融。

词人运用衬托手法,以哀景衬哀情,把离别的哀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堪称抒写离愁别绪的佳作。

1 / 1。

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原文、译文及赏析

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原文、译文及赏析

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原文、译文及赏析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

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高低不一好像烟一样的柳树掩映着灞陵桥。

此处风俗依旧和往朝一样,送别的人们,折柳送亲人。

衰败古杨柳,攀折已憔悴,如同楚宫中,如柳细腰女。

夕阳悠闲照大地,秋光渐消去,离别的忧思如蘅草铺满江岸望不尽。

一首送别《阳关》曲,曲尽人肠断,独自倚靠着船栏杆久久行。

①少年游:词牌名。

《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

各家句读亦多出入,兹以柳词为定格。

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苏轼、周邦彦、姜夔三家同为别格,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两平韵。

②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古人送客至此,折杨柳枝赠别。

③风物:风俗。

④楚宫腰:以楚腰喻柳。

楚灵王好细腰,后人故谓细腰为楚腰。

⑤蘅皋(HNGGO ):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蘅即杜蘅。

⑥阳关:王维之诗《渭城曲》翻入乐内《阳关三曲》,为古人送别之曲。

⑦兰桡(R0):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柳永作为”西征客来到汉唐旧都长安,又在灞桥这一个传统的离别之地与友人分袂,他徘徊在桥上,自然神思徜徉,离忧顿生,有感而发写下此词。

这是柳永漫游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之词。

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

参差”二句,点明所咏对象,以引起伤别之情。

回首遥望长安、灞桥一带,参差的柳树笼罩在迷的烟雾里。

风光和景物还和汉、唐时代一样。

词人触景生情,思接百代。

衰杨”三句,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既古”且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细腰早已憔悴不堪了。

时值霜秋,没有暖意融融的春风,杨柳已经不堪忍受,况复几经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

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下片写离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触。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词句注释
⑴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⑵乱蝉嘶:一作“乱蝉栖”。

⑶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⑷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⑸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⑹归云:飘逝的云彩。

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

此句一作“归去一云无踪迹”。

⑺前期:以前的期约。

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⑻狎兴:游乐的兴致。

狎:亲昵而轻佻。

⑼酒徒:酒友。

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

⑽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白话译文
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

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少年游》赏析: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时节在长安路上的所见所思,上阕从秋天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下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作者
之落拓无成作结。

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堪称是作者悲苦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原文鉴赏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原文鉴赏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原文鉴赏《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是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

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堪称是作者悲苦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译文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

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注释⑴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⑵乱蝉嘶:一作“乱蝉栖”。

⑶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⑷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⑸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⑹归云:飘逝的云彩。

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

此句一作“归去一云无踪迹”。

⑺前期:以前的期约。

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⑻狎兴:游乐的兴致。

狎:亲昵而轻佻。

⑼酒徒:酒友。

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

⑽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鉴赏一般人论及柳永词者,往往多着重于他在长调慢词方面的拓展,其实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极可注意的。

叶嘉莹在《论柳永词》一文中,曾经谈到柳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为唐五代小令中所叙写的“大多不过是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

这种特色,在他的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诸词中,都曾经有很明白的表现。

然而柳词之拓展,却实在不仅限于其长调慢词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词,在内容意境方面也同样有一些可注意的开拓。

就如这一首《少年游》小词,就是柳永将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作。

柳永之所以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盖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赏析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赏析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赏析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赏析《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时节在长安路上的所见所思。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译文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

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注释⑴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⑵乱蝉嘶:一作“乱蝉栖”。

⑶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⑷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⑸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⑹归云:飘逝的云彩。

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

此句一作“归去一云无踪迹”。

⑺前期:以前的期约。

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⑻狎兴:游乐的兴致。

狎:亲昵而轻佻。

⑼酒徒:酒友。

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

⑽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鉴赏一般人论及柳永词者,往往多着重于他在长调慢词方面的拓展,其实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极可注意的。

叶嘉莹在《论柳永词》一文中,曾经谈到柳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为唐五代小令中所叙写的“大多不过是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

这种特色,在他的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诸词中,都曾经有很明白的表现。

然而柳词之拓展,却实在不仅限于其长调慢词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词,在内容意境方面也同样有一些可注意的开拓。

就如这一首《少年游》小词,就是柳永将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作。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译文及鉴赏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译文及鉴赏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译文及鉴赏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宋代: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鸟一作:岛)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译文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道旁柳树上的秋蝉不住嘶鸣。

夕阳在远方渐渐沉落,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极目远望,天际广阔夜幕降临。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冶游饮宴的兴致早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再也不是狂放不羁的少年时了。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注释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乱蝉嘶:一作“乱蝉栖”。

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归云:飘逝的云彩。

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

此句一作“归去一云无踪迹”。

前期:以前的期约。

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狎兴:游乐的兴致。

狎:亲昵而轻佻。

酒徒:酒友。

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

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鉴赏一般人论及柳永词者,往往多着重于他在长调慢词方面的拓展,其实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极可注意的。

叶嘉莹在《论柳永词》一文中,曾经谈到柳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为唐五代小令中所叙写的“大多不过是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

这种特色,在他的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诸词中,都曾经有很明白的表现。

然而柳词之拓展,却实在不仅限于其长调慢词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词,在内容意境方面也同样有一些可注意的开拓。

少年游柳永诗歌赏析

少年游柳永诗歌赏析

少年游柳永诗歌赏析
少年游柳永诗歌赏析
柳永——《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作者】:柳永(987?-1053?)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留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

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

创作慢词独多,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

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划,情景交融,以俚语入词,多吸收生活中的语言。

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有《乐章集》。

【注释】:四天垂:天幕低笼着四面八方。

前期:前约、预约。

狎兴生疏:冶游之兴已不浓厚。

萧索:分散。

【赏析】:这首小令可能是柳永晚年这之作。

叶嘉莹认为这首词表达了柳永“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原文、翻译及赏析1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宋代: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鸟一作:岛)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译文及注释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chán)嘶(sī)。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鸟一作:岛)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道旁柳树上的秋蝉不住嘶鸣。

夕阳在远方渐渐沉落,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极目远望,天际广阔夜幕降临。

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乱蝉嘶:一作“乱蝉栖”。

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xiá)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少年一作:去年)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冶游饮宴的兴致早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再也不是狂放不羁的少年时了。

归云:飘逝的云彩。

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

前期:以前的期约。

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狎兴:游乐的兴致。

狎:亲昵而轻佻。

酒徒:酒友。

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

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译文及注释译文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道旁柳树上的秋蝉不住嘶鸣。

夕阳在远方渐渐沉落,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极目远望,天际广阔夜幕降临。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冶游饮宴的兴致早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再也不是狂放不羁的少年时了。

注释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乱蝉嘶:一作“乱蝉栖”。

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归云:飘逝的云彩。

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

此句一作“归去一云无踪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最能传达出他的双重悲慨的便是这首《少年游》小词。 这首小词,与柳永的一些慢词一样,所写的也是秋天的景色, 然而在情调与声音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首小词中, 柳永既失去了那一份高远飞扬的意兴,也消逝了那一份迷恋 眷念的感情,全词所弥漫的只是一片低沉萧瑟的色调和声音。 从这种表现来判断,这首词很可能是柳永的晚期之作。
究其原因,一个作家的经历决定了他创作的格调,正是当时的 社会条件给了柳永那样坎坷经历,让他不得不以烟花场所为港湾, 因此我们便不能苛求柳永写出如“大江东去”那样具有雄心抱负的 句子。在提笔创作的时候,他能想起和描绘的,往往是年少时嫣红 的记忆和记忆中的人。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 译文】
• 在苍茫的长安古道上,我骑着一匹瘦马缓缓地行走 着。古道旁边高大的柳树上许多知了在那狂乱地嘶叫 着。夕阳在寥阔无垠的郊原之外,而秋风吹在这旷野 荒原上。我举目四望,四周荒无人烟,只有广阔的天 空笼罩着大地。
矛盾的柳永
柳永,出身儒宦家庭,却拥有着一身与之不兼容的浪漫气息和 音乐才华,他的一生就在这二者之间奔波忙碌。他迷恋情场,却又 念念不忘仕途。一部《乐章集》就是他周旋于二者间的不懈追求、 失志之悲与儿女柔情的结合。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 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 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柳永是矛盾的,他的矛盾既源于他本人, 又源于他所生活的社会。
பைடு நூலகம்
赏析
柳永的作品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原因大概有 两个: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 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
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还可以将失意之悲,借歌酒风 流以自遣,但是歌酒风流却毕竟只是一种麻醉,而并非可以 长久依恃之物。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 失去了当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 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 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 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 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 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 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 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 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 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 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 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 州》。
•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如今 寻欢作乐的兴致早已经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 几,现在的我已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赏析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以深秋的长安为 背景,触目伤怀,抒发了词人“秋士易感” 的失志之悲和离愁别恨。全词不事雕琢,采 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低沉萧瑟的意境。
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 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 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尾的。 全词情景相生,虚实呼应,是一首极能表现 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 这一首《少年游》小词,是柳永将其“秋士 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